危险性较大的工程专项实施方案.docx
《危险性较大的工程专项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性较大的工程专项实施方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危险性较大的工程专项实施方案
危险性较大的工程
专项实施方案
xx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七年三月一日
1安全工作要点2
2引用标准2
3安全工作程序及实施要点3
4安全工作程序控制5
4.1施工组织设计审查要点5
4.2施工起重机械等安装、拆卸专项方案审查要点5
4.3重大危险源的确定5
4.4旁站安全要点6
5检查标准6
5.5基坑支护安全检查标准6
5.6模板工程安全检查标准7
5.10起重吊装检查标准12
5.11施工用电检查标准14
5.12施工机具检查标准18
5.13“三宝”、“四口”防护检查标准22
一、安全工作要点
(1)对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者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审查;
(2)发现安全事故隐患及时整改或者暂时停止施工;
(3)依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
二、引用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393号)
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7、《建设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8、《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9、《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工作守则》
三、安全工作程序及实施要点
不同意
同
意
不同意
同
意
四、安全工作程序控制
一、施工组织设计审查要点
1、安全管理、质量管理和安全保证体系的组织机构、项目经理、工长、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配备的人员数量及安全资格培训持证上岗情况。
2、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情况。
3、起重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和电器设备等设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4、基坑支护、模板、脚手架工程、起重机械设备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拆装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等专项方案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5、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的制度情况。
6、冬季、雨季等季节性施工方案的制定情况。
7、施工总平面图是否合理,办公、宿舍、食堂等临时设施的设置以及施工现场场地、道路、排污、排水、防火措施是否符合有关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和文明施工的要求。
二、施工起重机械等安装、拆卸专项方案审查要点
1、安装、拆卸施工的作业环境、安装条件、安装拆卸前检查。
2、安装制度、安装工艺流程及安装要点,升降机锚固作业工艺。
3、安装后的检验内容和试验方法。
4、拆卸工艺流程及拆卸要点、工序、各部位有关的安全措施。
5、安装、拆卸安全注意事项。
6、专项方案审批、报备有关规定是否执行。
三、重大危险源的确定
项目机构应当根据本工程施工的特点、范围,对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环节进行监控,以此确定本工程的重大危险源。
对于重大危险源,除正常审查专项方案,编制专项安全生产细则、巡查外,还要实施安全检查。
下列分部、分项工程可作为重大危险源:
1、1.5m以上深基坑。
2、连续排架面积100m2以上模板及支撑架体。
3、悬挑和附着升降式脚手架。
4、拆除爆破、大型结构或设备吊装、施工起重机设备装拆等高危作业。
5、根据所监理工程的施工特点,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工程。
四、安全检查要点
1、检查施工单位现场安全员到岗、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上岗以及施工机械、施工机具准备情况。
2、在现场监督施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执行施工专项方案以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情况。
3、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情况严重的,由总监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
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总监应当及时向本公司工程部和有关管理部门报告。
4、做好安全检查记录,保存安全检查原始资料。
五、基础施工
基础施工必须有支护方案施工组织设计:
2、针对地质情况及周边环境,基坑支护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必须明确针对性的措施(如降水方案、监测方案、挖土方案等),明确给出控制参数(如周边建筑物沉降报警值、管线及路面沉降报警值、坑口位移报警值、支撑应力报警值、坑边堆载最大值、监测周期、监测频率等)。
3、开挖深度超过5m的基坑或开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情况和周边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必须由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专项支护设计。
4、支护设计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必须按企业内部管理规定进行审批。
5、大于等于7米的深基坑是否按上海规定进行专家论证。
1、临边防护
1、深度超过2m的基础,坑边必须设置防护栏杆,并且用密目网封闭,栏杆立杆应与便道预埋件电焊连接,栏杆宜采用Ф48钢脚手管,表面喷黄漆标识。
2、坑口应砖砌翻口,防坑边碎石和坑外水进入坑内。
对于取土口、栈桥边、行人支撑边等部位必须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并符合要求。
坑壁支护
1、进行放坡开挖的基坑,放坡比例必须符合支护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应根据地质报告对边坡稳定性进行计算。
坡面宜采用钢丝网细石砼护坡。
2、特殊支护结构的施工质量必须符合支护方案和支护设计的要求。
(如土钉支护的土钉锚内注浆量、喷射砼的厚度、每皮土开挖的厚度等,又如换撑的部位等)
3、通过监测和观察,发现支护体系发生异常变化时(如监测值超过报警值,变化速率突然变大、坑壁突然渗水或漏水等),必须及时分析原因,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措施。
排水措施
1、坑内、坑外必须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
根据支护方案及支护设计或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应对坑内进行轻型井点降水或其他方法降水。
每皮挖土面应采用明沟排水。
基坑见底后,宜采用明沟或盲沟明排水。
坑外应采用明沟排水,防止坑外水进入坑内,同时防止坑外水过多渗入地下增加侧压力。
2、基坑采用坑外降水时,必须制定相应的措施,保护临近建筑、道路、管线等。
(如对临近建筑、道路、管线进行沉降监测,设置地下水位观测井等)。
2、坑边荷载
1、施工过程必须按设计要求的槽边距离安排坑边堆土、堆料及运输车辆行驶、机械设备施工等,使坑边地面荷载造成侧向压力最小。
3、基坑支护
1、根据监测方案,定期、定时对支护体系进行水平位移监测、支撑应力监测、测斜、支撑立柱沉降监测等。
监测数据应及时整理、分析、传递、保存。
2、根据监测方案,定期、定时对毗邻建筑物和重要管线及道路进行沉降观测。
监测数据及时整理、分析、传递、保存。
4、作业环境
1、基坑内作业人员必须有安全立足点。
如深井点水泵应有检修平台;又如凿除砼支撑底部垫层时,必须有操作平台。
2、垂直作业必须设置隔离防护设施,如钢筋砼支撑爆破前,所有地下室楼板预留孔必须封闭,防止清渣时混凝土碎块坠落。
3、挖土及地下室结构施工阶段,沿基坑一周必须配置足够数量的固定照明灯具,同时作业面上必须配置足够数量的移动照明灯具。
六、模板工程安全检查标准
模板工程安全检查,主要针对模板施工管理的主要问题列入检查项目。
要求模板施工前,要进行模板支撑设计、编制施工方案,并经上一级技术部门批准。
设计不仅有计算书而且还要有细部构造的大详图,对材料规格尺寸、接头方法、间距及剪刀撑设置等均应详细注明。
方案应包括模板的制作、安装及拆除等施工程序、方法及安全措施。
模板工程安装完毕,必须由技术负责人按照实际要求检查验收后,才能浇筑混凝土。
模板支撑的拆除,必须确认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经申报批准后才能进行。
模板工程检查标准的保证项目是施工方案、支撑系统、立柱稳定、施工荷载、模板存放以及支拆模板。
1、施工方案
1、模板工程施工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2、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必须经审批。
3、方案中应根据混凝土输送方法制定有针对性安全措施。
2、支撑系统
1、现浇混凝土模板的支撑系统必须有设计计算。
2、模板支撑系统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立柱稳定
1、支撑模板的立柱材料必须符合要求。
2、立柱底部应设置底座或垫板。
3、支架立杆应竖直设置,2m高度的垂直允许偏差为15mm。
4、设在支架立杆根部的可调底座,当其伸出长度超过300mm时,应采取可靠措施固定。
5、当梁模板支架立杆采用单根立杆时,立杆应设在梁模板中心线外,其偏心距不应大于25mm。
6、满堂模板支架四边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应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7、高于4m的模板支架,其两端与中间每隔4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4、施工荷载
1、施工荷载应符合方案规定,不得超载。
2、模板上材料应均匀堆放。
5、模板存放
1、模板存放必须稳固,有防倾倒措施。
2、各种模板存放应堆放整齐,堆放高度应符合要求,一般不应超过2m。
6、支撑模板
1、两米以上的高处作业必须设有可靠立足点。
2、支、拆模板区域应设置警戒线且须有监护人。
3、支、拆模板时应将悬空模板拆除干净。
7、模板验收
1、模板拆除前必须提出申请并经批准。
2、模板工程须有验收手续。
3、验收单应有量化验收内容。
4、支、拆模板前必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8、混凝土强度
1、模板拆除前必须有混凝土强度报告。
2、拆模板时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的强度或规范要求。
9、运输道路
1、在模板上运输混凝土应有走道垫板。
2、走道垫板应稳固且牢靠。
10、作业环境
1、作业面孔洞及临边应有防护措施。
2、垂直作业上下应有隔离防护措施。
七、物料提升机(龙门吊)检查标准
物料提升机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
一是自己生产自己使用,设计不合理;二是安全装置不能满足规范规定,流于形式;三是缆风绳与建筑物连接不符合要求,使用中架体晃动大,失稳;四是提升机安装后,不经验收,给使用带来隐患。
因此,检查标准中将架体制作,限位保险装置,架体稳定,提升钢丝绳,楼层卸料平台,吊篮及安装验收都列为保证项目作为检查重点。
1、架体制作
1、自制架体的设计应有计算书,并经上级审批。
2、自制架体制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
3、使用厂家生产的产品,应具有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准用证。
2、限位保险装置
1、吊篮应设置停靠装置,并可靠有效。
2、吊篮应设置断绳保护装置。
当吊篮悬挂或运行中发生断绳时,应能可靠地将其停住并固定在架体上。
其滑落行程,在吊篮满载时,不得超过1m.
3、应设置超高限位装置,并可靠有效。
4、提升机宜选用可递式卷扬机,高架提升机(提升高度31~150mm为高架)不得选用摩擦式卷扬机。
5、使用摩擦式卷扬机超高限位不得采用断电方式。
6、高架提升机应设置下极限限位器、缓冲器、超载限制器及断绳保护装置、弹塞保险,并可靠有效。
2、架体稳定
1、缆风绳:
⑴缆风绳必须使用圆股钢丝绳。
⑵钢丝绳直径应不小于9.3mm,缆风绳角度应在45度~60度之间。
⑶架高在20m以下(含20m)时,应设一组(4~8根)缆风绳;架高在21~30m时,应设不少于二组缆风绳。
⑷地锚埋置深度应符合方案设计要求。
一般宜采用水平式地锚,当土质坚实,地锚受力小于15KN时,也可选用桩式地锚。
2、与建筑结构连接
⑴连墙杆位置应符合规定要求。
⑵连墙杆连接应确保牢固可靠。
其间隔一般不宜大于9m,且在建筑物的顶层必须设置一组。
⑶附墙架与架体及建筑之间,均应采用刚性件连接,并形成稳定结构,连墙杆不得与脚手架连接。
严禁使用铅丝绑扎。
⑷连墙杆材质和连接方法应符合方案要求。
3、钢丝绳
1、钢丝绳磨损不应超过报废标准。
2、钢丝绳不得有锈蚀、缺油。
端头与卷筒应用压紧装置卡牢,在卷筒上应能按顺序整齐排列。
当吊篮处于工作最低位置时,卷筒上的钢丝绳应不少于3圈。
3、钢丝绳端部的固定当采用绳卡时,绳卡应与绳径匹配,其数量不得少于3个,间距不小于钢丝绳直径的6倍。
绳卡滑鞍放在受力绳一侧,不得正反交错设置绳卡。
4、钢丝绳必须穿越主要干道时,应挖沟槽并加保护措施。
严禁在钢丝绳穿行的区域内堆放物料。
5、钢丝绳运行中应架起,使之不拖地面和被水浸泡。
3、安装验收
1、物料提升机安装完毕,应组织相关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2、安装验收单应记录量化验收内容,并有验收相关责任人的签字确认。
3、验收合格交付使用的提升机应悬挂操作规程牌、限载牌、验收合格牌。
4、架体
1、架体安装拆除应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并按规定审批。
2、架体基础的埋深与做法,符合设计和提升机出厂使用规定。
基础应有排水措施。
3、低架提升机的架体基础,当无设计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土层压实后的承载力,应不小于80kPa;
⑵浇筑C20混凝土,厚度为300mm;
⑶基础表面应平整,水平度偏差不大于10mm。
4、新制作的提升机,其架体垂直偏差最大不应超过架体高度的1.5‰;多次使用过的提升机,其架
体在重新安装时,偏差不应超过3‰,并不得超过200mm。
5、架体和吊篮间隙应控制在方案规定的范围内。
6、架体外侧应设置立网防护,防护应严密无隙。
7、设置摇臂把杆必须经设计计算许可,安装应符合方案要求,应设置保险绳。
8、井字架开口处应作加固处理。
5、传动系统
1、卷扬机地锚应可靠牢固。
2、卷筒与钢丝绳直径的比值应不小于30,并且钢丝绳应缠绕排列整齐。
3、第一个导向滑轮距离应不小于15倍卷筒宽度。
4、滑轮翼缘应完好不破损,与架体应柔性连接。
5、卷筒两端的凸缘至最外层钢丝绳的距离,不应小于钢丝绳直径的2倍。
卷筒边缘必须设置防止钢丝绳滑脱保险装置。
6、滑轮组的滑轮直径与钢丝绳直径比值:
低架提升机不应小于25;高架提升机不应小于30。
6、联络信号
1、信号装置是由司机控制的一种音响装置,其音量应能使各楼层使用提升机装卸物料人员清晰听到。
2、通讯装置是当司机不能清楚地看到操作者和信号指挥人员时,必须加装通讯装置。
其必须是一个闭路的双向电气通讯系统。
7、卷扬机操作棚
1、卷扬机操作应设置独立操作棚,上部应搭设防坠防护棚。
2、操作棚应符合方案设计要求。
3、卷扬机应搭设防护棚。
8、避雷
1、在防雷保护范围以外应设置避雷装置和接地装置。
2、避雷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3、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值(包括对地电阻值)必须大于0.5MΩ;运行中必须大于1000Ω/V。
9、路基与轨道
1、路基应坚实、平整,且有排水措施。
2、枕木铺设应符合方案要求。
3、道钉与接头螺栓数量应满足要求。
4、轨道顶面纵、横方向上的倾斜度不大于1/1000;轨距误差不大于公称值的1/1000,其绝对值不大于6mm;钢轨接头间隙不大于4mm,与另一侧钢轨接头错开,距离不小于1.5m,接头处两轨顶高度不大于2mm。
5、起重机轨道应通过垫块与轨枕可靠地连接,钢轨接头处必须有轨枕支承,不得悬空。
每间隔6m设轨距拉杆一个。
6、轨道两端应封头,并设置极限位置阻挡器,装置应可靠有效。
7、铁路的连接处应用黄绿双色线进行连接。
10、电气安全
1、行走式塔吊应设置卷线器,卷线器应灵敏有效,防止电缆拖地。
2、塔吊在高压线附近作业,当小于规定的安全距离时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搭设防护架,防护架材料不得使用导电的金属材料。
3、道轨应接地接零并符合方案要求。
接地应成组,每隔20米应设置一组,接地线应采用黄绿双色线,截面积符合标准要求,接地桩应采用镀锌钢管或角钢,打入地下深度应不小于2.5米,接地电阻应小于4Ω。
4、每台龙门吊必须设置独立专用电箱,且门锁完好。
八、起重吊装检查标准
起重吊装主要指建筑施工中的结构安装和设备安装工程,起重吊装是专业性较强且危险性较大的工作,一些事故的发生其主要原因:
一是没有针对作业条件和工程情况编制作业方案,或方案过于简单;
二是对选用的起重机械没有检查和试吊,使用中不能满足要求;
三是钢丝绳选用不当或地锚埋设不符合设计要求;
四是司机、指挥、起重工未经培训,不懂专业知识;
五是高处作业无防护措施。
为此,将制定施工方案,起重机扒杆、钢丝绳、地锚、构件吊点以及司机,指挥列为保证项目作为检查重点。
1、施工方案
1、起重吊装作业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2、专项施工方案必须经上级审批,方案策划内容应有针对性。
2、起重机械
1、起重机
⑴起重机应设置超高和力矩限制器,装置须灵敏有效;
⑵吊钩宜设有防止吊重意外脱钩的保险装置;
⑶起重机械应具有准用证;
⑷起重机械安装后必须经验收合格方可作业。
2、起重扒杆
⑴起重扒杆应经设计计算,并经审批;
⑵扒杆组装应符合设计要求;
⑶扒杆使用前必须经过试吊作业,确认安全可靠。
3、钢丝绳与地锚
1、起重钢丝绳磨损、断丝不得超标。
2、滑轮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定。
3、缆风绳安全系数应不小于3.5倍。
4、地锚埋设应符合设计要求。
4、吊点
1、吊点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规定位置。
2、索具使用应合理,绳径倍数应满足设计要求。
5、司机、指挥
1、司机必须经培训合格持有效上岗证作业。
2、司机上岗操作的起重机机型应与其上岗证指定可操作机型相符。
3、指挥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持有上岗证作业。
4、高处作业应设置信号传递装置,且灵敏有效。
6、地耐力
1、起重机作业路面地耐力应符合说明书要求。
2、地面铺垫措施的实施应符合方案要求。
7、起重作业
1、每次作业前,相关人员应获得被吊物体重量的信息。
2、起重吊装严禁超载作业。
3、每次作业前必须经试吊检验,并确认安全可靠。
8、高处作业
1、结构吊装应设置防坠落措施。
2、作业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带,并系挂在牢靠悬挂点上。
3、人员上下应专设爬梯、斜道。
9、作业平台
1、起重吊装人员作业时应有可靠立足点。
2、作业平台临边防护应符合方案要求和有关规定。
3、作业平台脚手板应满铺,且符合要求。
4、构件堆放物件堆放高度应符合方案要求和有关规定。
5、板堆放应不超过1.6m高度。
6、其他
7、大型构件堆放应有稳定措施。
10、警戒
1、起重吊装作业区域应设置警戒标志。
2、起重吊装作业区域应安排专人警戒。
11、操作工
1、起重工、电焊工必须经培训合格持有效上岗证及安全操作证上岗作业。
九、施工用电检查标准
根据发生伤亡事故的原因分析,其中由于施工碰触电力线路造成伤亡占30%;由于施工随意拖拉电线造成触电事故的占16%;现场照明不使用安全电压造成事故的占15%,以上三类事故占触电事故的61%。
为消除触电事故隐患,《规范》规定: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工程必须采用TN-S系统,设置专用的保护零线,要求使用五芯电缆配电系统采用“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同时规定开关箱(末级)必须装设漏电保护器(30mA或15mA,0.1S)实行“一机一闸”每台设备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的规定,从而提高了临时用电的本质安全。
由于现场住宿工棚高度较低,所以照明一般使用安全电压供电。
为此安全检查把以上内容列为保证项目。
一、临时用电的施工组织设计
1、临时用电设备在5台级5台以上或设备总容量在50KW级以上者,应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
2、临时用电设备在5台以下或设备总容量在50KW以下者,应制定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
3、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
⑴现场勘探;
⑵确定电源进线,变电所、配电室、总配电箱、分配电箱等的位置及线路走向;
⑶负荷计算;
⑷选择变压器容量、导线截面和电器的类型、规格;
⑸绘制电器平面图、立面图和接线系统图;
⑹制定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
二、外电防护
1、在建筑工程(含脚手架具)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应保证安全距离且有防护措施,安全距离为:
外电线路
电压
1KV以下
1~10KV
35~110KV
154~220KV
330~500KV
最小安全
操作距离
4m
6m
8m
10m
15m
2、塔式起重机的任何部位或被吊物边缘与10KV以下的架空线路边缘最小水平距离应确保不小于2m。
3、上、下脚手架的斜道严禁搭设在有外电线路的一侧。
4、对达不到1、2条规定的最小距离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增设屏障、遮拦、围栏或保护网,悬挂醒目警告标志牌。
三、接地与接零保护系统
1、工作接地与重复接必须符合要求。
2、在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线路中必须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
3、电器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专用保护零线连接。
专用保护零线应由工作接地线、配电室的零线或第一级漏电保护器电源侧的零线引出。
4、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不得混接。
保护零线的截面应不小于工作零线的截面,同时必须满足机械强度要求。
保护零线架空敷设的间距大于12m时,保护零线必须选择不小于10mm2的绝缘铜线或不小于16mm2的绝缘铝线。
保护零线的统一标志为绿/黄双色线。
四、配电箱、开关箱
1、应符合“三级配电两级保护”要求。
2、总配电箱应设在靠近电源的地区。
分配电箱应装设在用电设备或负荷相对集中的地区。
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不得超过30m,开关箱与其控制的固定式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宜超过3m。
3、开关箱(末级)应有漏电保护,保护器必须有效。
4、固定式配电箱、开关箱的下底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应大于1.3m,小于1.5m;移动式分配电箱、开关箱的下底与地面垂直距离宜大于0.6m,小于1.5m。
5、漏电保护装置参数应与现场用电量匹配。
6、电箱内必须设置隔离开关。
7、每台用电设备应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必须实行“一机一闸”制,严禁用同一个开关电器直接控制二台及二台以上用电设备(含插座)。
8、配电箱、开关箱中导线的进线口和出线口应设在箱体的下底面,严禁设在箱体的上顶面、侧面、后面或箱门处。
9、配电箱和开关箱内安装的接触器、刀闸、开关等电气设备应完好,且动作灵活,良好可靠,触头不应有严重烧蚀现象。
10、配电箱内多路配电应分别以标记标识。
11、配电箱、开关箱的进、出线应加护套分路成束并做防水弯,导线不得与箱体进、出口直接接触。
移动式配电箱和开关箱的进、出线必须采用橡皮绝缘电缆。
12、电箱有应安装门、锁,且有防雨措施。
五、现场照明
1、照明专用回路应有漏电保护。
2、灯具金属外壳应有接零保护。
3、室内线路及灯具安装高度低于2.4m时,应使用36V以下安全电压供电。
4、潮湿作业场所应使用36V以下安全电压供电。
5、安全电压照明线路走向应清晰、排列有序,接头用绝缘布包扎。
6、手持照明灯应使用36V及以下电源供电。
六、配电线路
1、电线应确保完好不老化,破损处应包扎。
2、电缆穿越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及引出地面从2m高度至地下0.2m处,必须加设护套管。
3、电杆埋设深度宜为杆长的1/10加0.6m。
但在松软土质处适当加大埋设深度或采用卡盘等加固。
横担间的最小垂直距离见表:
排列方式
直线杆
分支或转角杆
高压与低压
1.2
1.0
低压与低压
0.6
0.3
横担长度
二线
0.7
三线、四线
1.5
五线
1.8
4、架空线必须采用绝缘铜线或绝缘铝线,架空线必须设在专用的电杆上,严禁架设树木、脚手架上。
5、施工用电必须使用五芯电缆,不得使用四芯线加一根线代替五芯线。
6、电缆线埋地深度不小于0.6米,并在电缆线上下各均匀铺设不小于50mm厚的细砂,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