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巴东一中龙泉中学学年高二语文联考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572142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巴东一中龙泉中学学年高二语文联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湖北省巴东一中龙泉中学学年高二语文联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湖北省巴东一中龙泉中学学年高二语文联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湖北省巴东一中龙泉中学学年高二语文联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湖北省巴东一中龙泉中学学年高二语文联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巴东一中龙泉中学学年高二语文联考试题.docx

《湖北省巴东一中龙泉中学学年高二语文联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巴东一中龙泉中学学年高二语文联考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巴东一中龙泉中学学年高二语文联考试题.docx

湖北省巴东一中龙泉中学学年高二语文联考试题

巴东一中、龙泉中学2015年高二年级10月联考

高二语文

本试卷共4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唐艺术的内在矛盾

从中唐起,现实如杜甫、韩愈等,其审美理想中渗透了儒家的思想,表达出富有现实内容的社会理想和政治伦理。

尽管风格趣味大不相同,当时的文坛却贯穿着这一思潮脉络。

连生性浪漫的杜牧,也力赞《楚骚》“言及君臣理乱,时有以激发人意”。

他们与封建前期门阀士族对文艺的主张、观念和理论是有差别的。

钟嵘《诗品》讲“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刘勰《文心雕龙》讲“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都认为文艺是受客观事物感发触动的产品。

而韩愈“文起八代之衰”,白居易要回到诗歌的“六义”,都是要回到两汉的儒家经学,把文艺和伦理紧捆在一起。

文艺被规定为伦理政治的使用工具,艺术自身的审美规律被抛在一边。

这对文艺的发展当然没有好处,迟早走向其反面。

就在这些文以载道的倡导者们身上,已经酝酿一种深刻的矛盾。

作为世俗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他们提倡儒学,企望天子圣明,自己也志得圆满,那时他们会选择兼济天下。

但事实上,现实不会那么理想,皇帝并不英明,自己的仕途也不会一帆风顺,因此他们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同时,也不由自主地走向反面,即“独善其身”,结果就形成了既关心政治又躲避政治的矛盾。

此外,文章和生活在中唐以后文人心中也日趋分野,一方面他们高喊周孔道统,另一方面却耽于名位、声色、财富。

他们虽然标榜儒家教义,实际却沉浸在他们各自的生活爱好中。

这是一种无奈的抗争。

一方面,打着孔孟旗号,声称文艺为政治服务,发展为宋代理学的文艺观。

另一方面,他们对现实世俗的沉浸和感叹导致他们转向对个人审美趣味的研磨打造,并使之成为文艺的真正主题和对象,这又为宋元词曲的出现做铺垫。

如果说,在魏晋,文艺和哲学是相辅相成的,那么唐宋以后,二者则是彼此背离,分道扬镳。

但是,并非宋明理学而是宋元词曲,把中国的文学趣味带进一个新的天地。

这些千古名句的审美情趣完全不同盛唐,而是沿着中唐线索,走进更为细腻有官能感受和情感色彩的捕捉追求中。

它的作者尽管仍然大做治国平天下的美梦,但他们的审美重点已经游离了这些。

他们的时代精神已经不在马上,而在闺房;不在世间,而在心境。

所以,从这一时期,最为成功的艺术作品是那些不关时事的山水画、爱情诗,而不是爱发议论的宋诗。

与粗犷而不事雕琢的盛唐诗歌相比,纤细而极尽柔媚的花间词更为时下文人所心仪。

至此,在词中,中晚唐以来艺术趋向生活的这种时代心理终于找到了它最合适的归宿。

种种与诗境截然不同的词境的创造,正是这个时代典型的审美音调。

它使得艺术正逐步摆脱长久控制着自己的枷锁。

那么中唐艺术的内在矛盾如何解决?

这需要艺术与政治的分离,走向专业细致的发展道路。

与从中唐经晚唐到宋元的这种艺术发展相吻合,在美学理论上突出来的就是对艺术风格、韵味的追求。

这种风格韵味往往让人有欲说还休、休又欲说的愁肠百结。

如果说,钟嵘《诗品》和刘勰《文心雕龙》还是与文艺理论混合在一些的美学,那么,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和严羽的《沧浪诗话》,就是更为纯粹更为标准的美学了。

但无论多么纯粹的美学如果要完全脱离儒家思想而独立,却又是一种空中楼阁,这就是研究者需要谨慎的。

只有彼此呼应协调,相互补充配合,方成为一代美学风神。

(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若皇帝圣明,自己志得圆满,中唐这些知识分子就强调兼济天下;而当皇帝昏庸,自己仕途不顺时,他们就选择独善其身。

B.中唐以后文人心中标榜儒家教义、强调文艺为政治伦理服务的观念,后来发展成为宋代理学的文艺观,而对个人审美趣味的研磨打造为宋元词曲的出现作了铺垫。

C.与盛唐诗歌相比,花间词缺乏粗犷豪放的气象,趋于细腻柔媚的风格,也更为时下那些不关心时事的文人所喜爱。

D.艺术趋向生活,需要摆脱长期控制自己的政治伦理枷锁,而与诗境不同的词境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从中唐起,无论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诗人,尽管风格趣味不同,但都在审美理想中渗透了儒家的思想,表达出富有现实内容的社会理想和政治伦理。

B.魏晋时代的文艺和哲学是相辅相成的;唐宋之后,二者彼此背离,分道扬镳;最终不是哲学而是文艺将中国文学趣味带入一个新天地。

C.宋元以来诗人更注重细腻的官能感受和情感捕捉,不再有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追求,转而关注自我的个人生活和体验。

D.韩愈和白居易虽然主张有区别,但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强调文艺的政治伦理功能,而摒弃了艺术自身的审美规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

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唐诗人和封建前期门阀士族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强调诗歌为政治伦理服务,后者强调诗歌对客观事物表达感怀触动。

B.中唐之后的文人耽于名利、声色,沉浸于个人生活,过去标榜的儒家教义成为一种幌子,体现了这些文人的思想有虚伪之处。

C.所谓艺术要与政治分离,就是要求文艺去捕捉、表达和创造出那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却又动人心魄的情感、意趣和韵味。

D.作者认为,美学追求既要独立不成为儒家思想的附庸,又不能脱离儒家思想孤立存在,需要相互补充,才会体现美的神髓。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4~7题。

谢尚字仁祖,豫章太守鲲之子也。

幼有至性。

七岁丧兄,哀恸过礼,亲戚异之。

八岁,神悟夙成。

鲲尝携之送客,或曰:

“此儿一坐之颜回也。

”尚应声答曰:

“坐无尼父,焉别颜回!

”席宾莫不叹异。

十余岁,遭父忧,丹杨尹温峤吊之,尚号啕极哀。

既而收涕告诉,举止有异常童,峤甚奇之。

及长,开率颖秀,辨悟绝伦,脱略细行,不为流俗之事。

好衣刺文袴,诸父责之,因而自改,遂知名。

善音乐,博综众艺。

司徒王导深器之,比之王戎,常呼为“小安丰”,辟为掾。

袭父爵咸亭侯。

始到府通谒,导以其有胜会,谓曰:

“闻君能作《鸲鹆舞》,一坐倾想,宁有此理不?

”尚曰:

“佳。

”便著衣帻而舞。

导令坐者抚掌击节,尚俯仰在中,傍若无人,其率诣如此。

转西曹属。

时有遭乱与父母乖离,议者或以进仕理王事,婚姻继百世,于理非嫌。

尚议曰:

“有心之人,决不冒荣苟进。

冒荣苟进之畴,必非所求之旨,徒开偷薄之门而长流弊之路。

或有执志丘园、守心不革者,犹当崇其操业以弘风尚,而况含艰履戚之人,勉之以荣贵邪?

时安西将军庾翼镇武昌,尚数诣翼咨谋军事。

尝与翼共射,翼曰:

“卿若破的,当以鼓吹相赏。

”尚应声中之,翼即以其副鼓吹给之。

尚为政清简,始到官,郡府以布四十匹为尚造乌布帐。

尚坏之,以为军士襦袴。

大司马桓温欲有事中原,使尚率众向寿春,进号安西将军。

初,苻健将张遇降尚尚不能绥怀之遇怒据许昌叛尚讨之为遇所败收付廷尉。

时康献皇后临朝,特令降号为建威将军。

桓温北平洛阳,上疏请尚为都督司州诸军事。

将镇洛阳,以疾病不行。

升平初,又进都督豫、冀、幽、并四州。

病笃,征拜卫将军,加散骑常侍,未至,卒于历阳,时年五十。

谥曰简。

(选自《晋书·列传四十九》,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苻健将张遇/降尚/尚不能绥怀/之遇怒据/许昌叛尚/讨之为遇所败收/付廷慰

B.苻健将张遇降尚/尚不能绥怀之/遇怒/据许昌叛/尚讨之/为遇所败/收付廷慰

C.苻健将张遇/降尚尚不能/绥怀之遇怒/据许昌叛/尚讨/之为遇所败收/付廷慰

D.苻健将张遇降尚/尚不能绥怀之/遇怒/据许昌/叛尚讨之/为遇所败/收付廷慰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掾”,原为“做官”的意思,后作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如掾吏、掾属、掾佐。

B.“鼓吹”既指古代的器乐合奏曲,亦即《乐府诗集》中的鼓吹曲,也指演奏乐曲的乐队。

C.“郡府”,文中指郡守的官署。

“郡”,古代

行政区域;“府”唐代至清代的行政区域名。

D.“大司马”,官名,西汉常授给掌权的外戚,多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等联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谢尚小时候就有卓绝的品性。

谢尚的兄长去世时,谢尚只有七岁,但他哀恸的情感超出礼法;十岁时,父亲去世,他号啕大哭后向别人诉说经过,言行不同于别的孩子。

B.谢尚行为洒脱,不拘小节。

谢尚在父亲为宾客饯行的酒席上告诉人们,人群中没有孔子就不能辨别出颜回;后来,十分喜欢穿绣花的衣裤,在父辈们的劝说下才改正。

C.谢尚广通多种技艺,率真任性。

在一次盛会上,王导问谢尚能不能在这儿跳《鸲鹆舞》,谢尚不假思索地答应下来,然后穿衣戴头巾,跳起来,旁若无人。

D.谢尚为官清廉,关爱军中将士。

有一次,谢尚刚到任上,郡府用四十匹布为他造了一个黑布的帐篷,但谢尚马上把这个帐篷拆开,把布匹拿出来给将士们做了衣裤。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及长,开率颖秀,辨悟绝伦,脱略细行,不为流俗之事。

(5分)

答:

(2)时有遭乱与父母乖离,议者或以进仕理王事,婚姻继百世,于理非嫌。

(5分)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

(11分)

诉衷情近

柳永

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

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

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

  残阳里。

脉脉朱阑静倚。

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

愁无际。

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

竟日空凝睇

8.词的上片中所描写景物的特点前后有什么不同?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

9.请简要分析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并赏析结句表达的妙处。

(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由江山依旧、人事已非,从而感叹人生虚幻的名句是“,”。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诗句“,”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美好不长存的感叹。

(3)李清照《醉花阴》中写出秋风中女词人心绪不佳,人花俱愁的诗句是“,

”。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梁晓声

小分队在向“满盖①荒原”进发。

副指导员、“摩尔人”王志刚和我同坐在一辆车上。

副指导员是我们全团知识青年扎根边疆的光荣榜样。

“摩尔人”曾在宿舍里公开承认他爱副指导员,这使我很嫉妒,因为我也暗暗地爱着她。

我们的拖拉机像远迁的鄂伦春部落,在茫茫的草原上奔驶了整整两天两夜。

当我们打开地图,一致确信拖拉机履带已经碾在积雪覆盖的“鬼沼”的冰面上时,正是荒原庄严而肃穆的黎明时分。

    

呵!

“鬼沼”!

它并非像传说中那么恐怖,也许因为它处在冬眠状态,雪被罩住了它那狰狞的真实面目吧。

我们看到了什么?

仿佛看到了世界最大的湖泊被冰结在眼前,“满盖荒原”——它平坦得令我们这批垦荒者难以置信,直铺到遥远的地平线。

 “魔王!

你在哪里?

你出来!

”我们的一个伙伴大声呼喊。

传说中的“魔王”没有出现。

“摩尔人”王志刚突然朝不远处一指:

“你们看!

”——一根从正中间劈开的圆木桩钉进土地,倾斜地立在那里。

我们都好奇地走了过去。

副指导员拂掉木桩上的雪,我们看到了一块木碑,累累斧痕粗糙砍平的劈面上,刀刻的字迹被风雨所侵蚀,只能依稀认出“死于此……”三个歪扭的字。

我相信,我们每个人当时都和我一样,倒吸了一口冷气。

“那里,还有一个!

”我的妹妹又发现了同样的不祥之物,她第一个朝拖拉机退去。

副指导员低声说:

“我们走吧,别搅扰他们安息了。

如果有人问我:

“你在北大荒感到最艰苦的是什么?

我的回答是:

“垦荒。

如果有人问我:

“你在北大荒感到最自豪的是什么?

我的回答还是:

“垦荒。

为了寻找有水源有林子的理想地点,我们的足迹几乎踏遍了“满盖荒原”。

我们发现了一条在地图上没有标出来的小河,它是“满盖荒原”上唯一洁净的水源,被我们命名为“流浪者”。

我们发现它之前,它像流浪汉在荒原上不知徘徊了多少岁月,现在我们在它身边扎下了帐篷。

当冰雪消融的时候,当“流浪者”唱起了《拉

兹之歌》②的时候,我们闪亮的犁头劈进了"满盖荒原"的胸膛。

若非垦荒者,谁能体会拖拉机翻起第一垄处女地时那种喜悦?

这荒原上有那么多的狼,光天化日之下,它们三五成群,大模大样地尾随在我们的拖拉机后面,捕食被犁头翻出的肥大的土拨鼠。

夜晚,它们就在我们的帐篷四周嗥叫。

创业的艰苦,使垦荒队的每一个小伙子都变成了圣徒。

副指导员跟我的妹妹,和我们同住在一顶帐篷里。

一块毯子分隔开了她们的狭小天地,毯子后面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巴黎圣母院”。

一天深夜,我从睡梦中偶然醒了一次,却没有听到拖拉机翻地的轰响。

我一下子跳起,来不及多想,只穿着短裤,就闯进了“巴黎圣母院”,将副指导员从被窝里捅了起来。

“你,你要干什么?

“拖拉机不响了!

‘摩尔人’在翻地!

“啊!

”副指导员顺手就操起了步枪。

拖拉机不响,意味着“摩尔人”出了事。

所有的人都惊醒了!

正当大家要奔出帐篷,“摩尔人”从外面钻了进来。

马灯光下,我们见他身上背着一只狼,两手拽着狼的两只前爪,头顶住狼脖子;那只狼朝天张大着嘴,两只后腿抓在他的腰胯上。

“摩尔人”大声说:

“快动手!

它还活着!

我们各自操家伙,棍棒齐下,将那只狼在他背上打死了,好大的一只白毛老苍狼!

“摩尔人”一下子坐在地铺上,喘息了半天,才说:

“拴大犁的钢丝绳断了,我回来换钢丝绳,这东西跟上了我,出其不意地将两只前爪搭在我肩上……”他的脸上、手上尽是血痕,棉衣被撕成碎片。

他拧着眉头脱下棉衣,里面的绒衣和皮肉被狼的后爪抓得稀烂!

副指导员命令我的妹妹:

“快,拿医药箱来!

这时,我们才发现,她仅穿着衬衣衬裤,光着一双腿。

她也意识到了什么,在我们的目光下一时显得不知所措。

随即,她镇定了下来,从容地说:

“都瞪着我干什么?

没你们的事了,全睡觉去!

大家都一个个顺从地钻进了被窝,我没有。

我将马灯举在“摩尔人”头顶。

副指导员第一次那么柔情地看了我一眼,一句话也没有说,立刻从妹妹手中接过医药箱,替“摩尔人”小心翼翼地包扎伤处……    

(有删改)

【注】①满盖,鄂伦春语,魔王的意思。

②《拉兹之歌》是印度电影《流浪者》里面的歌曲。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描写了副指导员、“摩尔人”、我及妹妹等一群人在屯垦“满盖荒原”中的壮烈行动,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同心合力、目标一致的垦荒集体。

B.小说通过人与兽的搏斗等情节,讴歌了垦荒队员在险恶艰难的环境中展现出的英雄主义光辉,同时也含蓄地批评了特定时代的狂热精神。

C.“我”是垦荒队的重要成员,又是故事的叙述者,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使故事显得更加真实可信,同时也便于从垦荒队员的角度进行抒情议论。

D.垦荒队在“鬼沼”发现木碑,依稀认出“死于此”三个字,他们意识到已有垦荒者牺牲于此。

但是他们没有退缩,而是决心继承前辈的遗志,誓将垦荒事业进行到底。

E.作者用“流浪者”唱起了《拉兹之歌》来描写“满盖荒原”冰雪消融、小河流淌的情形,颇具抒情性,寄托着远离家乡的垦荒队员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副指导员第一次那么柔情地看了我一眼,一句话也没有说,立刻从妹妹手中接过医药箱,替‘摩尔人’小心翼翼地包扎伤处……”此处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

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6分)

答:

(3)本文写“巴黎圣母院”的有关情节有哪些作用?

请作简要分析。

(6分)

答:

(4)标题“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包含着怎样的意蕴?

试作探究(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聂华苓,漂泊与归属

肖莹

90年前,那个战乱频仍的年代,聂华苓出生于湖北武汉。

因为父亲聂洗的桂系身份,1929年桂系失势后,聂华苓随家人躲避到汉口的日租界,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她爱呆在家里听父亲母亲讲外面的花花世界,也会溜进门房听听差们讲那些直系、奉系、皖系的军阀,以及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人的故事。

聂华苓11岁那年,父亲去世。

一年后,抗日战争爆发,刚考入湖北省立一女中的聂华苓和同学们一起“排山倒海”地参加抗日活动。

1949年,聂华苓拖着母亲和弟弟妹妹,冒着台风到达台北,开启了全新的生活。

她加入雷震和胡适创办的《自由中国》半月刊,开始以本名写散文和小说,并受到雷震的赏识,成为编委会中最年轻的,也是唯一的女性成员。

那时的台湾文坛,反共八股盛行,聂华苓却偏偏关注政治框架以外的纯文学作品。

在她的主持下,梁实秋的《雅舍小品》、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还有柏杨的小说、余光中的诗,一篇一篇在《自由中国》发表出来,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

命运的捉弄却并未消停——1960年,言论开放的《自由中国》遭国民党当局封闭,聂华苓的家门外一直有特务徘徊,接着是母亲去世,她和王正路的婚姻也陷入“无救”状态。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她生命的曙光出现了。

这道光,便是安格尔。

这个著名的美国诗人,曾被约翰逊总统聘任为美国首任国家文学艺术委员会委员,并任华盛顿肯尼迪中心顾问。

1964年,聂华苓接受安格尔的邀请,从台湾来到爱荷华。

3年后,国际写作计划诞生。

1971年,他们结婚,把家安在爱荷华河边的小山上,取名红楼。

聂华苓的流浪至此才真正结束,而安格尔和国际写作计划,成了她后半生的生活重心。

一次泛舟爱荷华河的时候,安格尔提起退休的打算,聂华苓突然建议:

“你为什么不成立一个国际性的写作计划?

”“你这个想法有点疯狂!

”安格尔说。

“你试试吧!

”面对聂华苓的坚持,两人又聊了许久,安格尔最终承认:

“倒是个有趣的想法。

就这样,从1967年开始,每年都会有二三十位外

国优秀作家受邀来到国际写作计划。

“交流时间起初是半个学年,后来出于财力、人力等方面的考虑,调整为3个月,人数渐渐变少,但越来越精。

在爱荷华,作家们可以完全自主地写作、讨论、参观、旅行。

”至于每位作家几千美元的经费,最初由她和安格尔自筹,后来得到一些基金会、学术机构甚至美国国务院的资助。

1988年,聂华苓和安格尔退休。

1991年,他们获得波兰政府文化部颁发的国际文化奖。

那年3月,他们兴冲冲地准备去领奖,可安格尔倒在了芝加哥机场,再没有回来。

没有安格尔的日子,聂华苓不再参加国际写作计划的活动,但仍会将到访的中国作家请到红楼喝茶,或到外面共进晚餐

,与他们聊文学、中国,还有人生百态。

“我用中文写作,却和中国离得

很远。

这个距离,让我对人对事都更客观,这在邀请作家时很有必要。

但作家的生活不需要这种距离。

作家就应该近距离地感受生活,然后将这种感受写入作品。

”聂华苓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很难将某个时代的作家与另一个时代

的作家相比较,但成长的土壤对作品有很大影响,“大陆作品有本土气息,有它的历史和现实经验在其中;台湾的文学是内向的,属于岛屿文学;香港是中西都有,所以我说真正好的中文作品多半出自本土,它有深厚的根在那里。

聂华苓自己的根,深深扎于大陆,在台湾长出了挺拔的枝干,最终将生命的枝叶散开在爱荷华。

她已将自己的名字,刻在安格尔的墓碑上。

那块黑亮的大理石碑的背面,刻着安格尔的一句话:

“我不能移山,但我能发光。

(选自《环球人物》,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童年时的聂华苓,因父亲聂洗的桂系身份,只好随家人躲避到汉口的日租界。

那时,她常听父亲母亲讲外面的花花世界和各路军阀。

B.到达台北后,聂华苓加入雷震和胡适创办的《自由中国》半月刊,因为她是唯一的女性成员,受到雷震的赏识,开启全新的生活。

C.《自由中国》遭国民党当局封闭后,聂华苓受安格尔之邀来到爱荷华。

两人结婚后,安格尔和国际写作计划便成了她的生活重心。

D.国际写作计划邀请的都是各国优秀的作家,这些作家可以在这里完全自主地写作,但因经费问题,最终这一计划还是受到了很大的困扰而几近停止。

E.聂华苓对创作有着很深刻的认识,她从作家所处的时代、作家成长的土壤等角度思考问题,认为真正好的中文作品还是大都出自本土。

(2)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聂华苓在各个时期的主要贡献。

(6分)

答:

(3)请谈谈你对“漂泊与归属”这一标题的含意的理解。

(6分)

答:

(4)文章结尾处安格尔墓碑上写了一句话:

“我不能移山,但我能发光。

”对此,结合文章内容,请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

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的一组是(3分)

  ①中国人赋予鱼丰富的寓意,例如鲤鱼跳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②被高宗看重的上官仪可谓、官至宰相,被特许可以随意出入禁宫面圣,并专门掌管诰命,起草圣旨。

③莫言曾告诫年轻人不要总想着,应该老实做人,踏实做事,才能拥有美好的未来。

A.一步登天飞黄腾达青云直上

B.青云直上一步登天飞黄腾达

C.飞黄腾达青云直上一步登天

D.一步登天青云直上飞黄腾达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瑞典卡罗琳医学院10月5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以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

B.中国式教学在BBC记录片中取得了最终胜利,而英国教育部也在8月中旬宣布将在全国校园大范围推广中国式数学教学。

对此有些英国网友表示支持,但也有一些英国网友不太高兴。

C.“一带一路”既继承了古丝绸之路开放兼容的文化传统,又吸纳了“开放的区域主义”精神,实现了中国加快与周边国家区域一体化进程的现实需求和未来愿景。

D.2015年9月2日一张叙利亚3岁难民伏尸海滩的照片传遍欧洲,成为难民危机爆发以来最触动人心的画面,暴露了欧洲难民偷渡危机的冰山一角。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德国人酷爱阅读,70%的德国人喜欢读书,一半以上的德国人定期买书,三分之一的德国人几乎天天读书。

而30岁以下的年轻人读书热情最高,对于他们来说,书就像啤酒一样让人喜爱,因此图书也成了人们最喜欢的礼品。

每个德国家庭平均藏书近300册,人均藏书100多册。

他们认为,。

德国人的读书兴趣从一出生就开始培养,很多孩子人生的第一个礼物就是书籍。

A.一个家庭没有书籍,好像大家出门不带雨伞

B.一个人不喜欢读书,好像一个人出门必须开车

C.一个家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

D.一个人不喜欢读书,等于出门没穿鞋子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5分)

啃指甲这种“小毛病”,常常有人会无意识地去做。

很多分析人士都认为说话摸鼻子是撒谎,①。

但现在有研究表明,啃指甲并不一定是因为压力而带来的“小习惯”。

其实,②。

因为他们太追求完美了,③,所以很难让自己放松下来,不能以平和的心态去完成一件事,或是某个工作事项及相关任务。

当无法完成心中所想达到的目标时,他们就会比普通人更容易产生挫败感,缺少耐心,也就更感无聊。

而此时他们的身体就会做出一些强迫的重复性动作,而啃指甲则是最常见的行为。

17.下面是路透社发布的2015上半年最受网友欢迎的图片之一。

当地时间2015年6月12日,英国切斯特公园里,5岁大的罗斯柴尔德长颈鹿幼崽Sunyu在围栏里正接受群中另外一头成年长颈鹿的抚摸。

请展开想象和联想,为下面图片配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