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572024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结题报告.docx

《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题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结题报告.docx

结题报告

《阅读疗法在初中生厌学心理行为矫正中的应用研究》

结题报告

太和县桑营镇中心学校课题组

执笔:

李晓伟高洁审定:

刘占王超

一、提出的背景

儿童、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重要最关键的时期,学习本应是此阶段的人生使命。

但是已有研究表明:

中小学生厌学人数随年级升高而增多,程度也在逐步加深,八年级是重灾区。

在初中时期采取干预防控措施,有必要而且非常紧要!

根据我校2014年9月入学统计数据显示,我校共有学生971人,其中留守学生525人。

留守学生由于亲情缺失、监管失控等原因造成的心理行为问题特别突出,厌学学生占留守学生总数的74%。

因此,我校从实际出发探索解决学生厌学问题的良方,势在必行。

后来接触到“阅读疗法”,设想能通过有针对性地阅读解决学生厌学问题;既能造福于厌学学生,又能为老师轻轻松松地排忧解难,一举两得,比较符合学校、学生、教师实际。

于是我们开始考虑申报课题研究。

二、目的和意义

我们的目的是通过阅读疗法矫正厌学初中生心理行为问题,探求厌学初中生心理行为问题的阅读治疗策略;构建厌学初中生心理行为问题的阅读矫正干预模式。

同时充分开发或鉴定用于矫正厌学初中生心理行为问题的阅读材料(主要是文章),实现这方面心理辅导资源共享,达到一次播种、连续收益的目的。

本课题以最新而又最便捷的辅导方法——阅读疗法为载体,干预、矫正厌学初中生。

不仅拓展了阅读疗法的应用范围,解决了令一线教师困惑和头疼的厌学问题;而且丰富了厌学研究之理论。

大而言之,不仅拓展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新途径;而且对整体教育教学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而且,这一研究视角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

无论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三、研究现状

(一)国内学者对厌学的研究现状

厌学原因的探讨比较多,针对性的干预研究较少。

厌学矫正的干预模式有:

教育学模式、心理学模式、医学模式。

干预方面以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为主。

目前,干预的个案研究与大样本研究文献多为心理学模式(除两个为医学模式外),教育学干预模式的研究文献尚限于经验思辨阶段。

(二)国内外学者对阅读疗法的研究现状

1、阅读疗法的分类

阅读疗法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有不同的划分。

罗宾是美国阅读疗法研究的集大成者,他把阅读疗法分为教养院阅读疗法、临床阅读疗法和发展阅读疗法三种。

本课题研究涉及的阅读疗法属于发展阅读疗法,其特点主要应用对象是正常的个体,具体做法是采用教化与富有想象力的资料,在相关专业人员的协助下,由教师牵头学生分散进行的方式提升正常人的人格发展与自我实现。

根据海尼斯(ArleenMeCartyHynes)和卡罗琳·萨罗德丝(CarolineShrodes)的定义趋向,把阅读疗法分为以阅读为中心的阅读疗法和交互性阅读疗法。

本课题涉及阅读疗法属于以阅读为中心的阅读疗法,这种阅读疗法特点是读者自我管理式的,指导者只负责选择和提供文献,至于怎么阅读?

领悟到了什么?

那是读者自己的事。

指导者并不全程参与读者的阅读活动,最多只是在读者交还文献时同其进行简单晤谈,大略评测一下疗效。

指导者虽然希望读者阅读自己提供的文献后能产生好的效果,但行为上并不对读者作特别大的干预,能否达到预期的疗效,完全靠推荐文献的针对性和读者自己的领悟能力。

显然这种阅读疗法是浅层的、初级的。

之所以选择这种阅读疗法,就是考虑到将来的研究成果具有更大的推广普及性,运用阅读疗法矫正厌学学生的简易性。

承担繁重教学任务的班主任和老师能在工作之余运用阅读疗法轻而易举地矫正班内厌学学生,实在是幸甚至哉!

2、阅读疗法的干预性研究

在阅读疗法干预性研究方面,国内对大学生这一群体研究较多,儿童次之,对于青少年学生比如初中生的研究国内较少。

根据中国知网2012年2月发表在《图书情报工作》第56卷第3期王学云的《我国20年来阅读疗法研究综述》记载,我国阅读疗法研究对象涉及儿童青少年的论文8篇、专著1部,研究涉及中小学的只有期刊文章1篇。

梁明春《基于阅读疗法治疗效果的研究分析》阅读疗法对改善大学生心理状况有良好的疗效,尤其是在改善人际关系和焦虑方面疗效显著(P<0.001)。

万宇《阅读治疗在小学阶段的探索性实践——南京市钓鱼台小学的应用实例》在改变儿童性情和人格方面有明显效果。

本课题研究对象是初中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突破了原有的对象范围,是为创新之处。

3、阅读材料的选择

阅读材料的突破在选择阅读材料方面,大多数研究者使用的阅读材料多是书籍。

从经济学的角度,阅读一篇文章所占用的时间和精力更符合求助者的现实需要,作为一个治疗单元最适宜。

哪怕是一篇短文、一首诗、一段箴言,只要是按照一定的医学心理学原则精心选择出来,经阅读治疗检验是行之有效的文字材料,都可以作为心理治疗的辅助材料。

所以,我们的干预过程中,使用的心辅学文都是经过精简的大约在800~1000字范围内的文章。

这一点与以往研究略有不同,用精选文章代替书籍,考虑到被试的现实需要和实际情况。

学生处理当天的学习任务已经够劳累了,再读指定的、未必喜欢的书籍,本身就是强人所难,谈何疗效?

一篇清新隽永的文章,在劳累之余,既是消遣又是享受,又能收到点石成金、醍醐灌顶般的省悟,更合乎厌学学生的胃口。

四、概念界定

(一)厌学概念

国内学者在使用厌学这一概念时至少存在3种不同的界定。

大部分研究者认为,厌学是指学生对学校生活失去兴趣,偏离学习行为,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而持冷漠态度甚至厌恶、逃避的心理状态及其在行为上的不良表现。

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厌学特征是心理与行为的统一体,即有内在与外在的表现。

周文斌的思考,把厌学定义引向新境界,他“根据态度构成的成分——认知、情感、行为倾向”来看学生对学习的消极态度。

实际上,他把厌学定义回归心理学领域,即厌学心理过程“知、情、意”,其中“意”就是意志,行为倾向。

大家逐渐认识到厌学是一个从轻到重,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高利兵等根据学生厌学的表现程度,把厌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种;对厌学者属性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具体化。

目前从零星的思想积淀中,可以看出厌学的定义由“笼统”走向“确切”;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区分较为合适。

“知、情、意”是内在的东西,“行”是外在的表现。

内在的心理过程,不容易看出来;从外在行为表现上看,厌学、逃学、辍学是三个临界点,作为划分厌学程度的依据比较明白。

这样以来,厌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了,狭义的厌学就是指轻度的,广义的厌学包括厌学过程中的各个阶段。

为了进一步区分“轻度、中度、重度”之间的界限,结合学生日常情况,列出细微差别在下表中呈现出来,以供同仁参考。

(见表1)

表1厌学心理行为程度划分

分类

维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厌学

逃学

辍学

内部

状态

(心理)

认知

模糊

不接纳

排斥

情感

不情愿

厌倦

厌恶

意志

薄弱

削弱

崩塌

外在

状态

(行为)

行为

敷衍、懒散、拖拉、经常被逼迫补作业

偷工减料、逃避作业、不做作业

对抗、放弃学业

(二)心辅学文

心辅学文,属于我们自创的一个名词。

凡是用于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治疗过程中提供给来访者学习的文章或书籍,我们不妨统称“心辅学文”。

心辅学文在创作上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特点,在使用上具有选择性特点。

此外,心辅学文可以有书面文本和电子文本两种形式,书面文本作为现场心理辅导、咨询和治疗使用较为合适,电子文本作为网络心理辅导、咨询与治疗使用较为合适。

五、研究内容

阅读疗法对厌学学生的影响有效吗?

是否能矫正或改变该群体的心理行为?

这是我们的研究内容。

因此,阅读疗法能不能解决厌学初中生的厌学问题是本课题组最关心的问题。

(一)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15年1月—2015年2月)这是课题研究的初级阶段

1、组建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

课题负责人:

刘占、王超;课题秘书:

李晓伟、高洁;整个课题组又分五个研究小组:

文献组、问卷材料组、阅读材料组、统计分析组和后勤保障组。

后勤保障组成员:

胡楠、孙岩、刘明启、刘亮、贾颖、李晓伟。

文献组有:

高洁、朱青。

问卷材料组成员:

王振、祝伟、徐传志、丰涛、唐丽丽、王士锋、张蕾、王咏梅。

阅读材料组成员:

朱华、马钊、张春丽、周扬、高士现、王坤、丰光红、王彩丽、唐大鹏。

统计分析组:

左帅帅、宋清华。

2、召开研讨会

认真学习研究阅读疗法、厌学理论及其相关理论,理解课题研究精神。

制定实施方案,确立课题研究的切入点,明确人员分工。

第二阶段(2015年3月—2015年5月)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阶段

1、问卷材料组对研究对象的厌学程度进行第一次测试,进行全面的分析,确定研究的对象和重点,即干预对象——厌学的初中生。

2、每个课题小组成员在此期间收集整理用于治疗厌学的阅读材料,即“心辅学文”。

课题组成员每人贡献一篇心辅学文,共29篇。

去粗取精,从中精选出25篇心辅学文作为课题组研究工具使用。

3、阅读材料组利用“心辅学文”对目标人群分期分步开展阅读疗法的实践活动,历时两个月8周时间。

充分发挥了班级心理委员的组织引领作用,每周的周一、周五利用上午大课间活动结束后剩余时间,参与研究的七、八年级各班心理委员到阅读材料组对应班级负责人那里领取“心辅学文”。

由该班心理委员按照阅读材料“心辅学文”的制作和分发要求,传递到干预对象手中。

一般要求被试在当天晚上完成阅读,在相对独立、安静的场合下进行,并在阅读中记下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想法。

心辅学文在制作上很考究,专业性、互动性、激发性体现得较为充分;心辅学文在使用上也很谨慎,有的心辅学文在一张A4纸上折叠几次,内容一折一折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力求增加心辅学文的神秘感、影响力。

总之,心辅学文的制作与使用严格按照阅读疗法的规定进行。

只有如此,才能保证阅读疗效的达成。

4、最后,问卷材料组完成实验组、对照组的后测工作,即阅读效果检测;并协助完成了数据登录任务。

数据分析组利用SSPS17软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两次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不仅对前后测的均值进行了配对样本T检验,而且对实验组、对照组的均值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

第三阶段(2015年6月—2015年7月)课题研究的再验证阶段

1、分析和回顾研究过程,整合研究成果,制定出一套相对完整的阅读疗法矫正厌学学生的方法和模式。

2、利用桑营镇留守儿童托辅中心学生对研究结果和效果进行再验证。

第四阶段(2015年7-8月)课题研究的最后总结阶段。

完成课题实验报告,形成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涉及文献法、实验法、访谈法,以及案例研究法。

下面详细说说我们采用的实验法。

1、被试的选取

考虑到九年级面临升学考试不便干预,因此把我校七、八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我校七、八年级分别有4个班级,共8个班级,427人。

采用检测的方式确定被试113人(见表2)。

表2测查厌学情况

班级

项目

七一

七二

七三

七四

八一

八二

八三

八四

测查人数

58

57

58

54

47

51

50

52

无效问卷

2

1

1

0

0

0

0

0

厌学学生

17

9

21

10

14

12

18

12

流失

1

0

9

4

4

0

0

6

有效干预

16

9

12

6

10

12

18

6

 

由于资料不全、转学和辍学等原因,最终有效被试89人。

分别把七(1)、七(4)和八(2)、八(4)未被检测出的学生(非厌学学生)作为对照组。

这样,实验组89人,对照组87人,两组男女生比例相当,实验组学生年龄和对照组学生年龄都是最大17岁,最小13岁,两组年龄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被试的身体健康状况、智力水平基本持平,任教学科老师都是平行班,保证研究对象一致性,确保研究起点的信度和效度。

表3实验组和对照组情况

人数

实验组

89

57

32

对照组

87

54

33

 

2、检测过程设计

因为“厌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个敏感话题,为避免“罗森塔尔效应”,也是为避免无意间对厌学的学生产生心理伤害,在测试中,创造性地采取了三个做法。

一是厌学测试问卷改名为“乐学程度测试”;二是被试在填写问卷时,可以不写真实姓名,用密码代替。

为防止忘记密码,在被试完成问卷离开测试室前,在密码备份纸上写上自己的密码,并要求在语文教科书的目录下记下自己的密码,以备后用;三是问卷组负责人在施测时回避自己所任教的班级。

3、干预材料——心辅学文

心辅学文作为干预工具,严格按照阅读疗法要求和心辅学文的创作要求实施。

由于心辅学文在创作上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特点,在使用上具有选择性特点,本课题所用心辅学文,一般经过课题组成员推荐,心理老师甄别、修订,然后付梓印刷。

(三)研究工具

1、厌学程度测试问卷

本研究以王晓霞《大连初中学生厌学问题及对策研究》(辽宁师范大学,2012)修订的厌学情绪测试量表为测试工具,该量表Cronbach’sAlpha值为0.793,量表具有较高信度。

量表采用李克特(Likert)5点计分,30个题项,奇数题是正向题,偶数题是反向题。

把反向题转换后,均值得分越高表示厌学程度越高。

每题以3为中间值,大于3即为厌学。

(见附录一)

2、数据分析

全部数据输入社会科学统计套装程式(SPSS.17)进行处理。

(四)、数据分析

1、被试前测、后测比较

数据分析组利用SSPS17软件对被试前、后测的均值进行了配对样本T检验。

结果:

前测的均值为3.3596、标准差为0.30577,后测的均值为2.8884、标准差为0.55994。

前测、后测的T值为7.385,差异性检验极为显著(P<0.00)。

(见表4)

表4被试配对样本T检验

测试

项目

人数

均值

标准差

T值

显著性

前测

89

3.3596

.30577

7.385

.000

后测

89

2.8884

.55994

 

2、实验组和对照组独立样本T检验

数据分析组利用SSPS17软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前测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5)。

结果:

实验组的均值为3.5584、标准差为0.40874,对照组的均值为3.4794、标准差为0.41365。

T值为5.485,差异性检验不显著(P<0.08)。

说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前测差异不显著,两者在初始状态情况基本相同。

表5实验组和对照组前测独立样本T检验

人数

均值

标准差

T值

显著性

实验组

89

3.5584

.40874

5.485

.08

对照组

87

3.4794

.41365

 

数据分析组利用SSPS17软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后测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6)。

结果:

实验组的均值为2.7944、标准差为0.46834,对照组的均值为3.4156、标准差为0.47597。

T值为5.143,差异性检验显著(P<0.05)。

进一步说明实验的信度和效度。

表6实验组和对照组后测独立样本T检验

人数

均值

标准差

T值

显著性

实验组

89

2.7944

.46834

5.143

.05

对照组

87

3.4156

.47597

 

针对厌学学生,进行干预实验后,从数据上看,前后差异极其显著,说明阅读疗法有效果。

为了进一步检验本次实验的社会效度,对参与干预实验的班级班主任老师和任课老师进行访谈,访谈内容附后(见附录二)。

(五)、研究结论

1、阅读疗法能够改变厌学初中生心理行为

阅读疗法能不能解决厌学初中生的厌学问题是本课题组最关心的问题。

根据实验组前后测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差异显著;实验组与对照组均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显著。

说明阅读疗法对厌学学生的影响是有效的,是能矫正或改变该群体的心理行为的。

这与我们的研究假设是一致的。

阅读疗法矫治厌学初中生心理,主要是改变厌学者情绪意志,进而改变厌学者厌学行为。

2、心辅学文的使用有限制

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制定不同形式的心辅学文。

本次研究对象是初中生,使用的心辅学文大都是适合初中生水平的文章,因此本课题研究涉及的心辅学文,适合初中生。

把已经定型的心辅学文运用到小学生身上未必可行;但是运用到高中生身上,根据常识判断,还是可以的。

当然,这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决定。

3、阅读疗法的疗效机制

王波在《阅读疗法原理》一书中讲到:

阅读疗法有着心理学、生理学的科学基础。

阅读疗法的原理在于阅读过程既能带来共鸣、净化、平衡、暗示、领悟等各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又调动着五脏六腑做着看不见的体操,这些活动起到了调节情绪、锻炼器官机能的作用,从而收到保健祛病的效果。

随着医学实验科学的发展,我们可以乐观地期待着科学家对阅读过程中人体反应所带来的血液、体温、脉搏、神经中枢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甚至细胞、基因等方面的变化进行细微的观测和总结,做出科学的生物化学解释,将更加有助于增强人们对阅读疗法的信任。

阅读可以辅助治疗疾病是多种科学原理综合作用的结果。

阅读可以单独使用矫治厌学心理行为也是多种科学原理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内在机制的探索不是我们的研究范围,也是我们现在能力范围之外的事。

五、研究成果

(一)物化性成果

本课题组成功编订《心辅学文》一书。

心辅学文有书面文本和电子文本两种形式,书面文本作为现场心理辅导、咨询和治疗使用较为合适,电子文本作为网络心理辅导、咨询与治疗使用较为合适。

(二)经验性成果

1、论文《厌学研究之概念辨析》

该论文从厌学定义、厌学原因和解决厌学问题的思路进行辨析探讨,厘清“概念边际”,廓清芜杂意识,为以后进行厌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该论文获得县级论文评比二等奖。

2、论文《教育信息技术在皖北地区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与探索》

以桑营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为例,依托现代媒体网络,探索出一条现实条件可以满足而且行之有效的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途径——“草帽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和面向全国农村学校推广的价值。

这种工作模式突出体现集中、联动、协调、高效的工作特点。

利用这样工作模式进行远程“厌学矫正”也能收到良好效果。

该论文获得县级论文评比一等奖,阜阳市论文评比三等奖。

3、获得了“矫正初中生厌学心理行为”的一套完备程序。

寻找到了解决初中生厌学心理行为矫正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4、积累了创作心辅学文和编写校本教材的经验。

(三)实效性成果

1、提高了我校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创造了阅读疗法矫正初中生厌学心理行为的模式。

3、95%厌学学生心理行为得到有效地矫正,被试(厌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六、建议

建议一:

阅读疗法矫正厌学初中生效果良好,值得普及推广。

希望我县教育行政部门推广本课题的科研成果,把心辅学文读本分发到每一位老师手中,选择适当机会对厌学学生进行矫正。

建议二:

借助本次科研成果,申报省级课题《阅读疗法矫正厌学初中生的实验研究》。

在全县教育范围内进行阅读疗法矫正厌学初中生的实验,争取较大样本实验。

一则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效益;二则进一步完善科研成果。

同时,把九年级厌学学生纳入干预范围,以补此次课题研究对象之不足。

 

参考文献

1、厌学研究文献

[1]申自力,刘丽琼,崔建华等.我国中小学生厌学研究存在的问题[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04:

64-67

[2]李秀婷.学校社会工作视角下的留守儿童厌学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3]陈娟.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厌学问题的对策初探[J].家教世界,2013,22:

89.

[4]范厚凯.初中学生厌学原因初探及解决对策[J].学园(教育科研),2013,06:

85-88.

[5]王艳芳.班主任应对初中学生厌学情绪的策略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2,11:

50-51.

[6]王晓霞.大连初中学生厌学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7]胡蝶.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中学生厌学现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

[8]杨永勤.农村初中学生厌学问题的成因与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2,15:

59-60.

[9]刘兴友,余欣欣,孙桂芳.初中生生活满意度与厌学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11:

1382-1383.

[10]孙世芹.当前初中学生厌学的教师归因分析及其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1.

[11]张双东.初中生厌学问题与转变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12]卢翠红.初中生厌学成因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13]周大梅.初中生厌学问题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

[14]喻兴波.初中生厌学现状调查[D].东北师范大学,2010.

[15]黄娟.乡村初中学生厌学问题的探索[J].才智,2010,15:

201

[16]郑林.初中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

[17]邓秀平.农村初中生厌学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

[19]苏润林.农村初中学生厌学问题及其对策[J].广东教育(综合版),2009,10:

27-28.

[20]刘伟.当前农村初中学生厌学情况及学校管理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

[21]展瑜.走出泥沼地—初中生语文厌学问题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

[22]闫万龙.初中生厌学问题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23]秦开宇.初中生厌学语文原因及矫治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

[24].蔡桂芬.初中生厌学原因的分析及矫治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

[25]吴军.中学生厌学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7.

[26]高利兵.学校视野下农村初中学生厌学问题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8:

44-49.

[27]孙芸.初中生厌学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2、阅读疗法文献

[1]潘敏.我国阅读疗法研究综述[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01:

17.

[2]程双云,万婷.阅读疗法在情绪障碍患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02:

76-77.

[3]刘敏,张颖,吴骏.面向弱势群体的真人阅读疗法探讨[J].当代图书馆,2013,04:

22-25.

[4]俞雷.实施阅读疗法,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23:

44-45.

[5]王少华.认知行为疗法在学校社会工作中的运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6]宋成方.国内阅读疗法文献计量分析与述评[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03:

83-87.

[7]余明霞.我国阅读疗法主题研究综述[J].情报探索,2013,08:

37-42.

[8]宫梅玲.阅读疗法纳入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的尝试[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04:

78-81.

[9]毛军,毛旭,车琳娜,孙羽佳.阅读疗法特色资源建设的途径[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08:

47-49.

[10]许婵贞.论认知疗法的发展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7:

315-316-321.

[11]王琳琳.图书馆阅读疗法之我见[J].经营管理者,2013,29:

258.

[12]苏姗,段金伟,李兆健.中国古代阅读疗法案例评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11:

2394-2397.

[13]赵雪红,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