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551397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8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考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考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考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docx

《中考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docx

中考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中考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知道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并能判断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活动,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2、增进学生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3、体验观察和思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

 

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化学变化的特征及两种变化的判断。

2、能正确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教学难点:

能正确区别物质的变化。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

教学用具:

试管、铁架台、烧杯、酒精灯、研钵、玻璃片、镊子:

胆矾、镁条、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石灰石、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在上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是化学。

在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例如:

我们日常生活见到的水蒸气和冰、食物的腐败、燃料的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中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性质及变化特点,掌握其变化规律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所必需的。

化学就是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板书: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课本P6[实验 1-1][实验 1-2]

[观察现象]

实验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的实验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有无新物质生成

1-1

液态的水

水沸腾,透明液体,有蒸汽,玻璃片有水滴

液态的水

无新物质生成

1-2

蓝色块状的胆矾

蓝色块状的胆矾变成蓝色的粉末状

蓝色的粉末状

无新物质生成

师:

上述变化有什么特点?

生:

都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板书:

一、物质的变化

(一)物理变化

1、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

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体、液体、固体)的变化。

[讨论交流]例举生活中常见的物理变化的例子。

生:

瓷碗破碎,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后变干了,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瓶子外壁迅速附着一层水雾,灯泡通电放热发光等

[演示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操作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的实验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有无新物质生成

将纸揉成一团

一张完整的纸

形状变化

纸团

无新物质生成

将一张纸撕碎

一张完整的纸

形状变化

碎纸

无新物质生成

点燃一张完整的纸

一张完整的纸

产生火焰,变成灰烬和烟雾

有二氧化碳,其他新物质生成

有新物质生成

[演示实验]课本P6[实验 1-3][实验 1-4]

[观察现象]

实验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的实验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有无新物质生成

1-3

蓝色胆矾溶液

蓝色沉淀生成

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生成

有新物质生成

1-4

颗粒状石灰石

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等

有新物质生成

[归纳]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其它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讨论交流]例举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变化的例子。

生:

洗净的铁锅出现锈斑,食物腐败,人和动物的呼吸,植物的光合作用等

[知识迁移]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

要了解物质发生的变化,必须从观察入手,在观察中思考,对观察到的变化条件、现象和结果进行科学地分析和归纳,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

板书:

(二)化学变化

1、概念:

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

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常伴随能量变化,常变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讨论]:

1、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什么?

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有新物质生成

2、灯泡发光是什么变化?

上述变化可以分为哪几类?

哪个是化学变化?

为什么?

[阅读]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归纳]化学反应中伴随的现象有:

发光、发热、变色、产生气体、沉淀,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但有这些现象发生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师: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相互联系的,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

在化学变化中一定伴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注:

现象只是判断的依据,不是根本,有发光、发热、生成气体现象的并非一定是化学变化。

师:

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

我们将物质在变化中变现出来的性质分别叫做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板书:

二、物质的性质

(一)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

师:

我们刚刚做的实验3、4、5中,纸片点燃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沉淀生成,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这里这些物质表现出来的性质都是化学性质。

师:

请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化学性质的例子。

生:

蜡烛(纸张、木材等)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中难生锈等

师:

回答得很好,看来同学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那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有什么联系呢?

生: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

师:

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

能、会、可以、易、难等,例如:

1.汽油燃烧——化学变化汽油能燃烧——化学性质

2.铁生锈——化学变化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铁(在干燥的空气中)难生锈——化学性质

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变化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性质

师: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有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板书:

(二)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注:

这里不需要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

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二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

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硬度、熔点、沸点、密度等,这些性质是可以被感知和测量。

下面我们重点介绍几个重要的物理性质。

板书:

1.熔点

师:

当固体物质受热时,达到一定温度就会变为液态,这个过程叫熔化,物质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一般来说固体变成液体和液体变成固体的温度是相同的。

板书:

2.沸点

师:

液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就会沸腾变成气体,如我们做的第一个实验。

同学们知道水的沸点是多少度?

生:

100。

C

师:

对!

100。

C是水在常温下的沸点。

同学们知道为什么高压锅做饭快吗?

生:

温度高。

师:

为什么温度高呢?

生:

.......

师:

这是由于高压锅内水沸腾时的温度高,物质的沸点随着大气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师:

展示相同体积的铝块和铁块,大家如何分出哪块是铁,那块是铝?

生甲:

看颜色,铁发黑

生乙:

掂一下,重的是铁

师:

为什么体积相同而质量不同呢?

这是由于它们的密度不同。

我们把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密度。

板书:

3.密度公式:

密度=质量/体积

师:

熔点、沸点、密度等都是物质的重要物理性质,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是很重要的。

物质的熔点、沸点和密度以及大气压强等数据,在物理、化学等手册上一般都能查到。

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在使用时我们如何区别呢?

师:

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一种“能力”,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

就用举重运动员来打个比方,举重运动员在举重运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叫举重能力。

同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

课堂练习:

1、有关物质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不需加热的变化是物理变化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C物质燃烧时一定发生化学变化D伴有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B汽油燃烧C菜刀生锈D酒精挥发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这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概念。

我们不仅要掌握这些概念,更重要是分清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等,这就需要我们多思考,多练习。

作业布置:

1、完成课本P10—11作业

2、预习提纲:

⑴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⑵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板书设计: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一)物理变化

1.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

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体、液体、固体)的变化。

(二)化学变化

1.概念:

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

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常伴随能量变化,常变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注:

现象只是判断的依据,不是根本,有发光、发热、生成气体现象的并非一定是化学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

(一)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

(二)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1.熔点

2.沸点

3.密度公式:

密度=质量/体积

总结反思: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而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如: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和密度属于物理性质。

这些性质是可以被感知和测量。

 

二、中考化学推断题

2.请你细心阅读下列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根据上述关系图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E____G_____。

(2)写出上述关系图中②、④两步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基本类型。

②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_,④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__。

【答案】KMnO4H2O2H2

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解析】

【分析】

根据固体颜色,暗紫色固体,则A是高锰酸钾;气体D为氧气;黑色粉末C为二氧化锰;反应②中加液体E,又生成了氧气,则E是过氧化氢;那么F是水;“通电条件”在初中阶段,只有水的电解涉及该反应条件,则G是氢气,气体N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N是二氧化碳;则M是碳;代入验证,推理合理。

【详解】

(1)根据推断过程:

A是高锰酸钾,E是过氧化氢,G是氢气,故填:

KMnO4,H2O2,H2。

(2)

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点睛】

推断题要注意题干中信息,比如特殊的物质颜色,反应条件,都是解决推断题的突破口。

 

3.某固体物质可能含有Na2SO4、Na2CO3、CaCl2、CuSO4、KCl和KOH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流程和现象记录如下:

(资料)CaCl2、BaCl2、KCl三种溶液均呈中性。

(1)依据步骤①的实验现象得出固体物质中一定不含__________(填化学式)。

(2)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______。

为进一步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实验的操作、现象和结论)。

【答案】CuSO4Na2CO3+BaCl2===BaCO3↓+2NaClNa2CO3、KOHKCl取少量无色溶液A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然后滴加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固体中一定含有KCl,否则不含KCl

【解析】

试题分析:

(1)依据步骤①的实验现象得出固体物质中一定不含硫酸铜,因为硫酸铜溶液呈蓝色;

(2)由③反应现象可知,步骤②中产生的白色沉淀为碳酸钡,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碳酸钾,一定不含氯化钙、硫酸钠,因为溶液显碱性,故一定含有氢氧化钾,故反应的方程式为为BaCl2+Na2CO3==BaCO3↓+2NaCl;(3)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Na2CO3、KOH,可能含有KCl,进一步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采用的方法是取少量无色溶液A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然后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固体中一定含有氯化钾,反之不含氯化钾。

考点:

碱和盐的性质、物质的推断

 

4.A~E分别是由钙、铜、铁、碳、硫、氢、氧七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如图所示,有相邻边的物质间能反应,对顶角物质间能转化)。

请回答:

(1)A物质的名称是____,D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

(2)写出E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

____。

(3)写出C+D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B物质在实验室中常用来制取_________________(填一种气体)。

【答案】铁CuSO4

复分解反应H2(或氢气)

【解析】

【分析】

B是酸,根据所给元素的种类,B是H2SO4,碱C和盐D有相邻的边,则碱C能与盐反应,所以C必须是可溶性的盐,C是Ca(OH)2。

盐D能与Ca(OH)2、单质A反应,则A是金属单质,结合物质间的反应规律及所给元素的种类,D是CuSO4,A是Fe。

氧化物E能与稀硫酸反应,且能转化为Ca(OH)2,所以E是CaO。

【详解】

(1)A是铁,D物质的化学式是CuSO4。

(2)E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

(3)C+D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4)B物质是H2SO4,在实验室中常用来制取氢气。

【点睛】

要顺利解决推断题,就要熟练掌握物质的性质、特点、用途、常发生的化学反应,甚至反应条件。

 

5.A,B是初中化学实验室常用的两种溶液,用圆表示四种物质。

用两圆相切表示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反应,用

表示通过一步反应能转化成该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A溶液中溶质的名称__________;

(2)写出B与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答案】氯化氢2AgNO3+Fe=Fe(NO3)2+2Ag

【解析】

【分析】

A、B是初中化学实验室常见的两种溶液,氧化铁能与A反应,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A可能是盐酸,A(盐酸)能与B反应,硝酸银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B可能是硝酸银,B能与铁反应,硝酸银与铁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将猜想代入关系图,猜想成立。

【详解】

(1)A溶液中溶质是氯化氢;

(2)B与铁反应是硝酸银与铁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gNO3+Fe=Fe(NO3)2+2Ag。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6.已知A、B、C、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四种物质。

图中“→”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经省略),而A、B、C、D均含有一种相同元素,其中C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B的化学式:

B为_____。

(2)写出D→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C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故C是碳酸钙,A能生成B,B能生成碳酸钙,水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A可能是水,B可能是氢氧化钙,C与D能相互转化,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D是二氧化碳,代入框图,推断合理。

【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1)B是氢氧化钙,化学式为:

(2)

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7.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水的质量的变化如图1所示;

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

Ⅲ.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C段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从C到D液体的pH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

(3)D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

(4)为进一步探究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该组同学取少量D点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观察有无的现象,则可证明白色固体的成分。

【答案】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冒出减小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氢氧化钠硝酸钠、硝酸钡、稀硝酸硝酸银

【解析】

【分析】

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都是可溶于水的物质,由图1可知,加入水,有不溶物,说明了上述物质间发生反应生成了沉淀,由于碳酸钠、硫酸钠都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沉淀,由此可知,一定存在硝酸钡;由图2可知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沉淀应为碳酸钡和硫酸钡的混合物,说明了原混合物中一定有碳酸钠和硫酸钠。

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了不含有氢氧化钠。

【详解】

(1)由分析可知,沉淀为碳酸钡和硫酸钡的混合物,BC段时碳酸钡沉淀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硫酸钡不和稀硝酸反应,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冒出;随着稀硝酸的加入,从C到D液体的pH减小;

(2)根据分析可知,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

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一定没有氢氧化钠;

(3)D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反应生成的硝酸钡、硝酸钠、过量的稀硝酸;

(4)因为目前不能确定白色固体中是否含有氯化钾,为进一步探究该白色固体的成分,可通过取少量D点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有无白色固体产生的现象,则可证明白色固体的成分。

 

8.如图是一些常见物质间互相转化的关系图(有些反应条件已省略)。

已知高温下CO能与多种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和CO2.下列关系图中,A、B、X、Y均为无色气体,E、F为常见金属。

(1)甲的化学式为_____;为了安全,点燃A气体之前要_____。

(2)写出图中生成黑色固体甲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写出蓝色溶液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气体B还可用黑色固体与无色液体反应得到,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Fe3O4;;检验纯度

Fe+CuSO4═FeSO4+Cu

【解析】

【分析】

已知高温下CO能与多种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和CO2.下列关系图中,A、B、X、Y均为无色气体,E、F为常见金属。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铜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乙与硫酸反应生成蓝色溶液,则乙是氧化铜,则F为铜;E为铁,甲为四氧化三铁;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四氧化三铁、氧化铜反应,分别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铜和二氧化碳,Y为二氧化碳;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溶液;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

【详解】

由分析可知:

(1)甲的化学式为Fe3O4;为防止发生爆炸,点燃A气体之前要检验纯度;

(2)生成黑色固体甲,即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蓝色溶液与E反应,即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4)气体B还可用黑色固体与无色液体反应得到,即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二、中考化学推断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