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学案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788237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0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学案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学案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学案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学案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学案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学案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学案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学案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学案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学案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3.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4.学习重点与难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与判断。

【课前预习】

1.日常生活中水的常见状态有、、三种。

2.在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的现象是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水加热会变为水蒸气、在冰箱中的水会变成冰;铁钉被锤子打弯、钉子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纸张既容易被撕碎也易燃烧等现象。

你能否再举一些类似的变化实例呢?

并把这些例子进行归类。

【情境导入】

二、自主探究:

【阅读】P6~P7课文内容及有关插图回答下列问题:

知识点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观察:

仔细观察教师演示的几个实验,并将实验现象纪录如下表:

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有无新物质生成

液态的水

液态的水

蓝色块状的胆矾

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蓝色的硫酸铜溶液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

颗粒状石灰石

(或大理石)

二氧化碳气体等

银白色的镁条

白色的氧化镁

【思考与交流】

(1)以上五个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2)试归纳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并把你在课前预习中列举的例子进行正确分类,说出你的分类依据。

(3)在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一些明显的现象,请回顾刚才所做实验总结在化学变化中伴随着哪些现象?

是不是具备上述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请举例说明。

2.实验探究: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没有联系?

实验步骤:

(1)点燃一支蜡烛并固定在桌面上。

(2)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现象。

问题思考:

(1)蜡烛燃烧属于什么变化?

该变化中是否伴随其他变化?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有何联系?

研学点重难点突破法比较法

3.归纳小结:

结合你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理解,然后从以下方面比较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外在表现形式

或的改变。

经常伴随有、、、

、等现象以及的转化。

根本区别

联系

化学变化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过程中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教你一招】化学变化韵语

化学变化,颇有特征;新的物质,伴随而生;

发光放热,沉淀生成;放出气体,颜色变更;

奇异现象,五彩缤纷;物理变化,同时发生。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的收获】

三、自我测评

【课堂练习】P10.1~3

1.下列物质发生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激凌融化B.苹果腐烂C.玻璃打碎D.海水晒盐

2.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到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3.能用于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生成新物质B.生成沉淀或气体C.发生颜色变化D.发光发热

4.下列成语描述的变化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木已成舟  B.花香四溢  C.烛炬成灰 D.滴水成冰

5.人类需要能量。

下列能量转化的例子中不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A.燃气篝火烘烤食物  B.太阳能热水器烧水  

C.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D.煤燃烧发电

【中考直通车】

6.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白玉做床,金做马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下列家庭实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B.用糯米、酒曲和水制甜酒酿

C.用75%的酒精杀菌消毒D.用木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8.下列在厨房中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的是()

A.榨取果汁B.冬瓜腐烂C.铁锅生锈D.煤气燃烧

9.下列各图所示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灯泡通电发光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湿衣晾干D.食盐水的蒸发

10.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司马光砸缸B.凿壁偷光C.火烧赤壁D.铁杵磨成针

11.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A.用海水晒盐浓硫酸使白纸变黑B.牛奶变酸米酿成醋

C.矿石粉碎食物腐烂D.蜡烛燃烧酒精挥发

【拓展延伸】

12.2018年5月18日,广州体育馆的爆破成为“中国爆破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一次城市控制爆破”,被称为“中国第一爆”。

数次爆破共使用炸药300多千克,其爆炸属于化学变化。

请例举两例你知道的属于物理变化的爆炸:

、。

第2课时物质的性质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知道二者的区别,,并能正确加以辨别

2.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课前预习】

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有关知识或者查阅资料尽可能多的描述你所熟悉的的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别有哪些性质和用途。

你能将这些性质进行分类吗?

【情境导入】

二、自主探究:

【阅读】P7~P9课文内容及有关插图回答下列问题:

知识点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思考:

(1)你所列举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这些性质中哪些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哪些不需要?

(2)归纳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定义,说出二者的区别。

(3)在上一节做过的实验中分别表现出物质的哪些性质?

你还能列举的更多吗?

(4)物质的物理性质只有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吗?

试举例说明。

2.阅读:

自学有关物质物理性质中的几个概念:

(注意“条件”和“单位”)

(1)熔点:

沸点:

(2)密度:

3.对比:

从以下方面比较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异同:

研学点:

比较学习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实例

区别

4.找关系: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之间是否有关系呢?

独立完成习题,然后交流讨论:

(1)仔细辨别下列描述中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属于化学性质的是,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分别说明理由。

A.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变浑浊B.硫在点燃的条件下能燃烧

C.酒精挥发变成了酒精蒸气D.酒精易挥发

(2)试比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区别与联系:

 

5.实验探究: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1)你的猜想:

(2)设计实验方案:

利用两种具有不同性质的物质,由物质具有的性质推测物质的用途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分别取一集气瓶瓶氧气和二氧化碳,仔细观察他们的颜色、状态和气味

取一根燃着的火柴慢慢地分别放入这两个集气瓶中

(3)探究结论:

氧气可,二氧化碳可用来,说明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了物质的性质。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的收获】

【教你一招】变化与性质的区分

性质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而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

性质的描述中往往有“能、会、易、难”等字眼。

如:

(1)木柴燃烧—化学变化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

(2)铁生锈——化学变化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

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性质

三、自我测评

【课堂练习】P10、11.4、5

1.下列叙述中,与铁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铁能传热导电B.纯铁是银白色的有金属光泽的金属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锈D.纯铁有良好的延展性

2.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酒精可作燃料B.铜丝可做导线C.金钢石制作刀具D.钢材制铁轨

3.下列各组物质中,必须利用化学性质的不同才能区别的是()

A.水和食醋B.铜片和铝片C.水和澄清石灰水D.铁粉和食盐

4.坚硬的金刚石可以加工成钻石,把灼热的金刚石放入液态氧气中,金刚石可以燃烧。

在这两种情况中,金刚石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些变化说明金刚石具有什么性质?

【中考直通车】

5.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密切相关。

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B.金刚石作装饰品C.铜丝作导线D.氢气作高能燃料

6.“飞天壮歌——中国首次太空漫步航天展”于5月24日在南京展区圆满结束。

航天所用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中属于H2的化学性质的是()

A.液氢燃烧B.氢气是最轻的气体C.氢气具有可燃性D.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7.下列描述中,属于金属化学性质的是()

A.铜是紫红色固体B.汞在常温下呈液态C.铝能与酸反应D.钠的质地较软

8.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压缩天然气做燃料B.金属铜用于制导线C.氮气用于食品防腐D.石灰中和酸性土壤

9.仿照示例,任选两种物质,分别写出它们的一个性质和与之对应的用途:

()

物质

性质

用途

氢气

可燃性

清洁、环保的高能燃料

【拓展延伸】

10.根据此图及日常生活经验分析,推测修正液有哪些性质。

(至少答出三点)

(1);

(2);(3);

11.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消夜要,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酒精易,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

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处边汽化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根据以上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

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的化学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布置】

12.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入水中,它浮在水面上,并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放出氢气,而且立刻融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

请归纳这种金属的物理性质以及化学性质。

物理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列短文,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填空。

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___________),把块状的硫研碎(___________),取少量加热燃烧(___________);说明硫具有可燃性(___________)。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A.钢铁生锈是缓慢氧化

B.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

D.及时擦干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可防止自行车生锈

2.如图是小凡的OK手势,竖直手指上标识的物质燃烧可生成水(如图中的CH4、H2),则物质X是

A.COB.C2H5OHC.H2CO3D.C

3.除去CO2气体中的少量CO,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A.将混合气体点燃B.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D.将混合气体通入水中

4.“铜锅涮肉”是老北京的传统美食,其中利用了铜的(  )

A.导热性B.延展性C.导电性D.抗腐蚀性

5.下表是同学们做溶液形成的实验记录。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

B.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

D.溶液都是均稳定、无色的混合物

6.一定条件下,甲、乙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50

0.5

0

0

反应后的质量/g

23

X

24

3

A.x的值等于0.5B.甲一定是化合物

C.丙和丁的质量变化比为8:

1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7.水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生活中可通过煮沸降低水的硬度

C.洗菜、洗衣和淘米的水可用来浇花、拖地或冲厕所

D.水通电分解时正极产生的氢气与负极产生的氧气体积比约为2:

1

8.对于化学反应a+b

c+d,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如c、d为盐和水,则反应物一定为酸和碱

B.如c、d为单质和化合物,则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

C.如a、c均为金属,则消耗的a的质量一定大于c的质量

D.如a、b为金属和盐酸,则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9.动物的肝脏和坚果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和“锌”是指

A.分子B.元素C.原子D.单质

10.下列有关分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氨水挥发--分子不断运动

B.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分子体积变小

C.18g水中大约有6.02×1023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很小

D.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间有间隔

11.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倾倒溶液B.

稀释浓硫酸C.

测溶液pHD.

检查气密性

1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 质

杂质

所加试剂和操作方法

A

木炭粉

铁粉

加入足量稀硫酸

B

氯化钠

碳酸钠

加入适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C

氧化铜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D

硫酸亚铁

硫酸铜

加水溶解后加入足量金属锌过滤、结晶

A.AB.BC.CD.D

13.2018年12月8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运载火箭的主要燃料是偏二甲肼(用R表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R+2N2O4═3N2↑+4H2O↑+2CO2↑.则偏二甲肼的化学式是()

A.C2H8N2B.N2H4C.CH4D.C6H7N

14.下列元素名称与其对应的元素符号完全正确的是(  )

A.氯clB.氖NaC.铜CaD.锌Zn

15.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用途”的叙述中,用途与性质不相关的是

序号

物质

性质

用途

A

干冰

升华时吸收热量

制冷剂

B

活性炭

吸附性

防毒面具

C

氧气

助燃性

医疗急救

D

木炭

可燃性

做燃料

A.AB.BC.CD.D

二、多选题

16.鉴别下列物品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鉴别的物质

鉴别的方法

A

水和澄清石灰水

室温(20℃)放置,过一段观察是否有痕渍

B

水和双氧水

加二氧化锰,观察是否有气泡

C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闻气味

D

二氧化锰和氧化铜

观察颜色

A.AB.BC.CD.D

17.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中一定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

B.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就是燃烧

C.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氯化铵中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

D.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但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18.下列有关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铝片和铜片

观察颜色

B

除去铁粉中的铜粉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C

检验CO2中是否含有少量CO

取样,点燃

D

除去CO中含有的少量CO2

通过足量的石灰水,干燥

A.AB.BC.CD.D

19.下列微观粒子结构示意图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对应的粒子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

B.比②多一个周期少一个族的原子易得到电子

C.②③能形成XY型化合物

D.①③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0.下类物质的化学式正确的是

A.氯化钾KClB.硝酸HNO3

C.氢氧化铜CuOH2D.氧化铁FeO

三、填空题

21.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请回答:

(1)如图所示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2.用化学用语表示:

(1)磷元素______________;

(2)2个氮分子_________:

(3)3个硝酸根离子______________;

四、推断题

23.A﹣H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A、B均为黑色粉末,C、D在常温时均呈液态,B和C混合立即产生大量的无色气体H,H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加热E和B的混合物也有H气体生成,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且B在反应和中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E_____,F_____,G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3)其中C、D都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不同液体,但C、D两者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

五、流程题

24.人类的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教学科研都离不开水。

(1)某学校饮水机可将自来水净化为饮用水,净化过程如图1所示:

图中“炭罐”的作用是_____;

(2)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可用硫酸铝作絮凝剂,絮凝剂的作用是_____。

(3)日常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_____。

(4)如图2所示,仪器X的作用是_____;水流方向是从_____(填“a”或“b”)进入。

六、实验题

25.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仪器D的名称是______。

实验室利用2KClO3

2KCl+3O2↑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

组装整套装置时,需选用图中的A、B、C、E、H、K、M、N和______。

收集氧气的操作如下,其正确顺序为______。

当气体收集满时,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当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再将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

将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内

完全分解能制取______

实验室里常用稀盐酸和块状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不用粉末状碳酸钙的原因是______。

组装仪器用排空气法收集

气体,验满的操作是______。

七、计算题

26.张老师将一包铜粉和锌粉的混合物8克与100克稀硫酸放在敞口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为107.8克。

(相对原子质量:

Zn:

65,H:

1,S:

32,O:

16)

(1)该反应中产生氢气的质量是______克;

(2)原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

八、科学探究题

27.某石灰石样品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

现称取40g石灰石样品,等分为4份(分别编号为①②③④),每份样品分别与一定量的稀盐酸反应,所得数据如表所示:

样品编号

稀盐酸的质量/g

25

50

m

15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7.5

5

2

2

将编号③所得溶液过滤,取滤液质量的

于烧杯中,向其中不断滴加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直至沉淀不再产生为止,有关沉淀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石灰石样品的纯度为_____;盐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

(2)编号③所用的稀盐酸的质量m为多少_____?

(3)A点处对应的溶液中溶质是_____(用化学式表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B

B

A

D

D

D

D

B

B

D

B

A

D

C

二、多选题

题号

16

17

18

19

20

答案

CD

AD

AD

BCD

AB

三、填空题

21.BD2NH3+CO2CO(NH2)2+H2O

22.P;2N2;3NO3-;

四、推断题

23.Fe;KClO3;KCl;H2;2H2O2

2H2O+O2↑;两者的分子结构不同;

五、流程题

24.吸附部分可溶性杂质吸附悬浮的小颗粒,使之沉降煮沸冷凝蒸馏水b

六、实验题

25.长颈漏斗FOcba

粉末状大理石与盐酸接触面积大,反应速度太快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已满

七、计算题

26.29.8%

八、科学探究题

27.80%;7.3%。

100g。

NaCl。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石墨棒作干电池电极B.天然气用作燃料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铜用于制造导线

2.正确的实验设计和规范的实验操作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设计或操作正确的是()

A.探究铁钉生锈条件

B.实验废弃物处理

C.量取10ml水

D.干燥CO气体

3.冬天天气较冷,容易发生燃气中毒事件,因此需要在燃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可在燃气泄漏时及时发现,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

4CO2+6H2O+2X,则

的化学式为

A.SO3B.SO2C.COD.H2S

4.一种用软锰矿(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