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540997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docx

《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docx

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琢磨zhuó譬如pì小心翼翼yì咄咄逼人duó

B.狭隘ài绽开zàn参差不齐cī花团锦簇cù

C.热忱chén浸满qìn气喘吁吁xū人迹罕至hǎn

D.硬朗yìng抚弄fǔ 拈轻怕重niān刚直不阿ē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玉龙雪山扑朔迷离的天气,登山队员们进退两难。

B.苏州园林在设计上处处别有用心,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C.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D.张璐同学在“文明礼仪伴我成长”演讲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全家人简直是乐此不疲。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珠算“中遗”成功后,不少友认为,珠算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应该加以发扬和传承。

(将“发扬”与“传承”互换位置)

B.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

(把“刻画”改为“描绘”)

C.我国自行设计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受地面影响小、定位准确及时,在抗震救灾中大显身手。

(在“准确及时”后加上“的特点”)

D.《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是为英语国家中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材料。

(删去“为”)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它之所以被千古传诵,靠的就是一种梅花精神,所谓“梅魂”是也。

②有人做过不完全统计,在所有咏花、画花的作品中,梅花几乎占到一半,是其他花卉作品的总和。

③两千多年文化积淀的诗词、绘画、美术等各种花卉文化的载体中,有关梅花的作品数量高居榜首。

④梅花没有牡丹那样雍容华贵,没有兰花那样香气袭人,也没有郁金香那样硕大艳丽。

⑤梅花位居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首。

A.⑤③②④①B.④①③②⑤C.⑤②③①④D.④③①②⑤

5.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秋天的怀念》--散文--史铁生--当代作家

B.《散步》--散文--莫怀戚--当代作家

C.《金色花》--小说--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

D.《荷叶•母亲》--散文诗--冰心--当代作家、诗人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

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注)悄然:

这里是忧郁的意思。

断雁:

失群之雁。

侵晓:

破晓。

6.下面对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第二句写忧郁之离愁,凝固不动。

B.第五句突出归家之梦时间的短暂。

C.第六句突出家书到达时间的久远。

D.最后两句写作者在烟月朦胧的沧江上看旅馆门外拴着的渔船,表现诗人对渔夫命运的关切。

7.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一首抒发羁旅之愁的诗。

B.“寒灯思旧事”一句中的“寒”字是为了表现诗人居旅馆时天气寒冷。

C.“断雁警愁眠”中的“断”写出了失群大雁的孤寂,同时又是诗人内心孤独寂寞的体现。

D.“凝情自悄然”中的“凝”写愁绪之沉重。

三、句子默写

8.古诗词默写。

(1)______,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4)曹操《观沧海》抒发诗人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5)古诗中有很多关于“友情”的名句,试写出连续的两句:

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9.一部部璀璨的文学名著,引领我们走进一座座文学殿堂,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请从下面所提供的名著书目中向你的朋友推荐一部,并说说推荐理由。

书目:

《繁星》《春水》《西游记》《伊索寓言》

推荐的名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描花的日子

①这里一年四季都有让人高兴的事儿。

春天花多鸟多蝴蝶多,特别是满海滩的洋槐花,密得像小山。

夏天去海里游泳,进河逮鱼。

秋天各种果子都熟了,园艺场里看果子的人和我们结了仇,是最有意思的日子。

冬天冷死了,滴水成冰,大雪一下三天三夜,所有的路都封了。

②出不了门,一家人要围在一起。

③母亲和外祖母要描花了。

她们每年都在这个季节里做这个,这肯定是她们最高兴的时候。

我发现父亲也很高兴,他让她们安心描花,余下的事情自己全包揽下。

平时这些事他是不做的,比如喂鸡等。

他招呼我带上镐头和铁锹去屋后,费力地刨开冻土,挖出一些黑乎乎的木炭——这是春夏准备好的,只为了这个冬天。

④父亲点好炭盆,又将一张白木桌搬到暖烘烘的炕上。

猫在角落里睡了香甜的一觉,开始了没完没了的思考。

外面天寒地冻,屋里这么暖和。

这本身就是让人高兴、幸福的事。

⑤母亲和外祖母准备做她们最愿做的事:

描花。

她们从柜子里找出几张雪白的宣纸,又将五颜六色的墨搬出。

我和父亲站在一边,插不上手。

过了一会儿,母亲让我研墨。

这墨散发出一种奇怪的香气。

⑥外祖母把纸铺在木桌上,纸下还垫了一块旧毯子。

她先在上面描出一截弯曲的、粗糙的树枝,然后就笑吟吟地看着母亲。

母亲蘸了红颜色的墨,在枯枝上画出一朵朵梅花。

父亲说:

“好。

⑦母亲鼓励父亲画画看,父亲就画出了黑色的、长长的叶子,像韭菜或马兰草的叶片。

外祖母过端详了一会儿,说:

“不像,不过起手这样也算不错了。

”她接过父亲的笔,只几下就画出了一蓬叶子,又在中间用淡墨添上几簇花苞——我也看出了,是兰草。

我真佩服外祖母。

⑧我也想画,不过不画草和花,那太难了。

我画猫。

猫脸并不难画,圆脸,两只耳朵,两撇胡子。

可是我和父亲一样笨,也画得不像。

父亲说:

“这可能是女人干的活儿。

⑨整整一天,母亲和外祖母都在画。

她们除了画梅花和兰草,还画了竹子。

父亲一边看一边评论,把他认为最好的挑出。

他说:

“这是你外祖父在世时教她们的,他不喜欢她俩出门,就说在屋里画画吧。

可惜如今太忙了……我每年都备下最好的柳木炭。

⑩猫一直没有挪窝,它思考了一会儿,便站起研究这些画了。

它在每一张画前都看了看,打了个哈欠。

可惜它趁我们不注意的时候踩到了红颜色的墨上,然后又踩到了纸上。

父亲赶紧把它抱开,但已经晚了,纸上还是留下了一个个红色的爪印。

父亲心疼那张纸,不停地叹气。

⑩外祖母看了一会儿红色爪印,突然拿起笔,在一旁画起了树枝。

母亲把爪印稍稍描了描,又添上几朵,一大幅梅花竟然成了!

我高兴极了,我和父亲都没想到这一点:

有着五瓣的红色猫爪印本就像梅花嘛!

⑪就这样,猫和母亲、外祖母一起,画了一幅最好的梅花。

10.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11.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12.通读全文,简要概括外祖母的形象。

13.分析本文标题的作用。

14.阅读以下两则材料,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幸福的认识。

材料一:

生活是一件件的琐碎之事连缀而成的,这根线上的点点滴滴都是幸福的纽扣。

材料二:

据调查,在表示自己生活不幸福的人群中,72%的人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花在上、玩手机上。

15.现代文阅读

鳝鱼骨里有妈妈的味道

林清玄

小时候,我家门前的“亭仔脚”(就是屋檐下),摆了一个鳝鱼摊子,专卖炒鳝鱼和鳝鱼面。

摊子黄昏才开张,正是我放学返家的时间,远远就会看到爆炒鳝鱼的大烟,嗅觉似乎与视觉同时抵达,香味猛然飘进我的鼻子,把我勾到摊子前面,我便低着头绕过巷子,回到家里。

为什么要低着头呢?

因为炒鳝鱼的价钱很贵,我们根本吃不起。

不要说炒鳝鱼,连鳝鱼面也吃不起,我们家兄弟姐妹很多,如果一人吃一碗鳝鱼面,恐怕需要花掉家里一星期的饭钱。

妈妈经常向卖鳝鱼的妇人央求拜托,剖鳝鱼剩下的骨头,一定要留给我们,妈妈深信鳝鱼的骨头充满钙质,还有各种维生素,对我们这些正在成长的孩子大有帮助。

每天晚上,妈妈总会从鳝鱼摊提回一大袋的骨头,洗也不洗就丢到大锅里熬煮。

为什么洗也不洗?

因为,妈妈说鳝鱼骨头上还带着鲜血,那是最为滋补的,洗净多么可惜!

熬过两三个小时,鳝鱼骨头几乎在锅中化完,汤水变成咖啡色,水面上浮着油花,这时,妈妈会撒一把葱花,关火。

鳝骨汤熬成时,夜已经深了。

妈妈把我们叫到灶间,一人一碗汤,再配上她在另一家面包店要的面包皮,在锅里烤热了,变成香味扑鼻的饼干。

我们细细地咀嚼面包皮,配着清香的鱼骨汤,深深地感觉到生活的幸福。

只要卖鳝鱼的摆摊,我们每晚就一定会喝鳝鱼骨汤,奇怪的是,我从没有喝腻过,而且一直觉得这是人间最好的美味。

妈妈担心我们会吃腻,有时会在汤里加点竹笋,或下点蛋花;有时会用豆腐红烧,或与萝卜同卤……固然用的都是普通的食材,却充满了美味的魔法。

最神奇的,算是炸鳝鱼骨了。

鳝鱼骨本是歪曲扭动的,下了油锅时忽然被拉直了,一条一条就像薯条一样,起锅时撒一些胡椒盐,香、酥、脆,真是美味极了。

我吃了好几年的鳝鱼骨头,一直到我去外地念书。

偶然回到乡下,喝到妈妈亲手熬的汤,总是觉得美味如昔,心中更是充满了感动。

妈妈把深情与挚爱熬进了那平凡的汤里,使我们身强体健,在普遍营养不良的乡下孩子中,我们总是气色红润,精神饱满。

也许是小时候吃不到鳝鱼,长大之后,只要到馆子吃饭,看到有卖鳝鱼的,总会点两道吃,一边吃一边怀念那一段艰苦的岁月。

妈妈早已离世,在异国的雪夜中,我想到再也喝不到清炖的鳝鱼骨汤,再也不能一口一口细细体会妈妈的深情。

想着想着,我的眼泪一滴一滴地落下,像窗外的雪花。

(选自《感悟》)

(1)请通读全文,以鳝骨为线索,梳理文章的思路,完成下面的填空。

妈妈讨要鳝骨--妈妈______--妈妈______--“我”由鳝骨汤而怀念母亲

(2)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3)为什么说“鳝鱼骨里有妈妈的味道”呢?

请根据文意作答。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甲)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乙)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孔子哭之恸(极度的哀伤),曰:

“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

“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 (《颜回好学》)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饭疏食,饮水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蚤死

(4)门人益亲

17.请在下面的句子中用“/”标明句中停顿。

(1)回也不改其乐。

(2)有颜回者好学

18.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不迁怒,不贰过。

19.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颜回身上都有哪些优秀品质。

参考答案

1.D2.C3.D4.A5.C6.D7.B

8.潮平两岸阔;随君直到夜郎西;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日月之行,若在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9.《繁星》《春水》因为《繁星》《春水》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10.写了在寒冷的冬天,一家人高兴地坐在炕头描花的事情。

11.“每年”“肯定”“高兴”等词语表现了母亲和外祖母对描花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也体现了她们心灵手巧、富有生活情趣。

12.外祖母是一个和蔼可亲、宽容厚道、心灵手巧、有生活情趣的人。

13.是行文的线索;概括了文章主要内容;暗示了一家人和谐、幸福的生活;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4.文章写一家人在一起描花就是幸福。

材料一表明幸福就在平凡生活的细节中。

材料二表明不幸福是因为这些人沉浸在无聊的虚拟小世界里,缺少与家人的交流与分享。

综上所述,我认为幸福就是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刻,高兴了彼此分享,痛苦了共同分担。

15.

(1)熬煮鳝骨油炸鳝骨

(2)设问。

运用设问句且单独成段的形式,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用设问的形式,可以自然引出下文,使前后衔接顺畅。

(3)因为妈妈熬的鳝鱼骨汤里包含着母亲对子女的深情与挚爱。

16.

(1)吃

(2)……的人(3)早(4)更加

17.

(1)回也/不改其乐

(2)有颜回者/好学

18.

(1)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2)他不把怒气转移到别人头上,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

19.勤奋好学,对人谦和,安贫乐道,品德高尚。

参考译文:

【甲】孔子说: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

“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

“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

一、积累及运用(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A棱镜/棱角 悄悄/悄无声息 艰难/难兄难弟

B贮蓄/伫立 屋檐/瞻前顾后 瘫痪/美轮美奂

C整宿/宿舍 混蛋/混为一谈 名称/称心如意

D娇媚/峨嵋凄冷/芳草萋萋 悔恨/诲人不倦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

A众多市民纷纷呼朋引伴,上山赏雪。

B春华秋实,没有那海藻的春风,又那里会有这满野秋色和大好收成呢?

C谈起电脑、互联,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D他得罪了我,当我说要告诉老师时,他变得暴怒无常,开始向我求情。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随着络时代的临,催生了世界大国战略博弈的新格局。

B未成年学生玩手机的危害应该得到有效引导和管理。

C我国拟把足球学习情况纳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参考。

D通过考古发掘、征集和捐赠,甘肃省博物馆获得历史文物藏品近82000多件。

(解析:

A成分残缺,删去“随着”;B搭配不当,应将“危害”改为“问题”;D前后矛盾,去掉“近”或“多”。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我们在田野上散步: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田里的水也咕咕地起着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D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5、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3分

(1)、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

()

(2)、盼望着,盼望着,东风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

(3)、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

6、按要求默写句子。

9分

(1)《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设宏伟意境,表现了诗人吞吐日月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明对朋友未担忧的诗句是:

(3)《次北固山下》中借时序的交替写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诗句是:

(4)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诗句是:

7、综合性学习:

某班举行了“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其中一员,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4分)

(1)《论语》、《孟子》均列入古时“四书”,“四书”中另两书是《                  》、《                    》。

 

(2)诸子百家的思想远流长,影响至今。

从下列诸子的名言中你悟出了怎样的人生道理?

任选一句谈谈你的感悟。

(2分)

①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老子

②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孟子

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韩非

答:

                                                                       

                                       。

二、文言文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习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8.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公欣然曰   (4)与儿女讲论文义

9.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1)白雪纷纷何所似?

(2)补充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并翻译

10.在这篇小短文里,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用文中的关键词支撑这一观点。

(2分)

11.兄妹两人的“解”哪一个更好呢?

请亮出你的观点,并说说你的理由。

(2分)

三、课内阅读:

莫怀戚散文《散步》阅读答案(15分)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后发生了分歧: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

“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

“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顺小路望去: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就是整个世界。

12.在散步时,家庭中发生的分歧是什么?

“我”的决定是什么?

“我”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决定?

(3分)

13.“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高大的父亲”这句话里的“早已”与“还”、“强壮”与“高大”能否互相调换?

为什么?

(3分)

14.“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

(3分)

15.第二段中对“我”采用的描写方法是、。

(2分)

16、读了这篇文章,你对“责任”有哪些认识?

(4分)

四、课外阅读(13分分)444

444  ①父亲是三天前的一个下午到家的,当时无人在家,他搁下背篼蹲在门口抽叶子烟。

楼上的张婆以为是盲流,喝斥他走开。

我向父亲求证此事时,他像犯了错的孩子,局促地搓着双手,目光游移,嗫嚅着说:

“下次,我一定要穿周正一点。

  ②家里不宽敞,我们把父亲和儿子安排一间屋里。

父亲进屋不久,我就听见巴掌落在脸上的“啪”声,开门一看,见儿子正大吵大闹:

“你脏,你脏,不准你亲我,滚出去!

”我对儿子动了武,妻子对我怒目而视。

父亲垂着手,呆呆地站在一旁。

这一夜很晚还听见父亲辗转反侧的声音。

  ③次日早晨,妻用不友善的腔调对父亲交待:

“茶几上有好烟,有烟缸,别抽叶子烟,别乱抖烟灰。

别动音响,别动煤气灶,别动冰箱,别动电视……”父亲谦恭地说:

“叫我动,我也动不的。

”中午我俩回,看见满地的水,父亲正蹲在地上,拿着帕子,手忙脚乱地擦地板。

妻子一甩手进了卧室,“砰”地一下关了门。

父亲便立即又像做错了事一般,不知所措起。

  ④下午下了一场小雨,下班回不见父亲。

父亲回时,湿漉漉的头发搭在皱纹堆砌的额头,松树皮一样的手提着一个塑料袋。

他鞋也没有脱就进了屋,妻子“哼”了一声,又进了卧室。

  ⑤父亲说:

“我去买东西了,不会买,也不知你们缺啥,就琢磨着买了这些。

  ⑥父亲说:

“蜂蜜治胃病,你记着,一早一晚都要喝一勺。

她是用脑的人,核桃粉补脑,孙儿胃口不好,瘦,就给他买了健脾糕,吃了开胃。

  ⑦父亲最后从贴身衣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说:

“这5000块钱是我卖鸡卖猪攒的,都攒3年了。

我用处不大,你拖家带口的用得着,拿着。

我明天就回去了,你有空就回,看看你妈的坟,你爷的坟。

没空回,爸也不怪你,你们忙,单位纪律严呢!

”说完了父亲笑了一笑,摸出叶子烟,正要点,可能想起了妻的交待,又揣了回去。

  ⑧父亲执意要走,怎么留也不行。

我决定叫辆出租车送他回去。

  ⑨一生都没坐过小车的父亲不知怎么打开车门,他的手在车门上东摸西摸,一脸尴尬。

我上前一步,弯下腰,打开车门,侍候父亲坐进车,再为他关上车门。

父亲伸出头,一脸的幸福,他说:

“儿啊,爸算是村里最有福气的人了。

”说完,抬手抹着眼圈,憨憨地笑着看我,我刹时百感交集。

  ⑩活在世上,活在城里,活在官场,我在许多人面前弯过腰,为许多人开过车门,但从没有为父亲弯腰开过车门。

父亲是农民,我是干部,父亲是庄稼人,我是城里人,父亲这辈子已无法超越我们的高度,但我们有今天全仰仗父亲的奠基。

父亲为我们弯了一辈子腰,吃了一辈子苦,操了一辈子心,人到老年依然念念不忘为子孙分担忧愁。

但我们呢?

给了他那么多不敬,仅仅为他开一次车门,就叫他心满意足,泪流满面。

那一弯腰,对父亲说,是一种孝道和良知,对我说,是向他及天下所有像他一样的父亲的乞谅和深情致敬!

17、第①段中“张婆以为是盲流,喝斥他走开”表明父亲_______________    (2分)

18、第②段中为什么“这一夜很晚还听见父亲辗转反侧的声音”?

(3分)

答:

                                                                  

                            。

19、第③段“妻”的“交待”运用了句式简短的排比句,表现了“妻”当时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2分)

答:

                                                                              

                                       。

20、第④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在内容的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3分)

答:

                                                                                                      

21、将“父亲最后从贴身衣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中的“贴身”两个字删去,与原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

(3分)

答:

                                                                   

                                       。

22、本文通过“妻”的思想性格特点,反衬出父亲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性格。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