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考历史热点突破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518972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中考历史热点突破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版中考历史热点突破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版中考历史热点突破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部编版中考历史热点突破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部编版中考历史热点突破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中考历史热点突破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docx

《部编版中考历史热点突破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中考历史热点突破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中考历史热点突破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docx

部编版中考历史热点突破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专题概述

改革是社会发展

的不竭动力。

不同时期不同国度在历史上进行了改革创新,异彩纷呈,境遇迥然。

改革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一种形式,如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改革是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巩固统治而进行自我调节的一种手段,如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改革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一种改良运动,如中国近代的戊戌变法。

改革如果不适合本国国情,就会产生负面作用,甚至导致国家的分裂和解体,如20世纪80年代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改革。

总之,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哪里有落后哪里就

离不开改革!

教材联通

一、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改革

1.19世纪60年代到90

年代的洋务运动

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阶级(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1898年的戊戌变法

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虽然变法失败,但开启了中国的政治近代化,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3.1950—1952年在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是铲除封建剥削制度的民主革命。

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提高;使得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恢复和发展,为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4.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

是一场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5.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显著上升。

二、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改革

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是由沙皇领导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成了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

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成为亚洲强国。

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走上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3.1921年苏俄新经济政策

是社会

主义性质的改革。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即将到来的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有益尝试。

4.“苏联模式”

主要特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国家通过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来实现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由此改变了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起来,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成为强大的工业国,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但苏联模式过分偏重重工业,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苏联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5.1933年美国罗斯福新政

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通过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缓和了阶级矛盾;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能力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先例。

拓展提升

1.分析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成功的共同因素有哪些?

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是改革成功的决定性因素;立足国情,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改革措施必须行之有效,顺应人民意愿。

2.中外历史上成功的改革为我们提供了哪些经验?

改革要从实际国情出发,走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要勇于创新,不同经济体制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要注意政治、经济、思想的协调、和谐发展。

走进中考

1.下列关于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都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

B.都始于19世纪60年代

C.改革后都野蛮侵略中国

D.都涉及到土地私有权的改革

2.19世纪60年代,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是( D )

A.大力发展教育事业B.努力发展近代工业

C.引进西方先进技术D.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3.从1978年到201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人民币增

加到67.67万亿元人民币,超过日本,达到世界第二位,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0倍。

取得这些巨大成就的原因是( D )

A.“一五”计划B.三大改造

C.“一国两制”D.改革开放

4.在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政府制定了很多法律法规,例如:

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整顿金融;通过《农业调整法》,恢复农产品价格;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指导。

这些措施的特点是( A )

A.通过立法干预经济B.采用自由放任政策

C.实行农业集体化D.全力发展重工业

5.在历史叙述中,有的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有的是对历史事件的评述。

下列属于评述的是( B )

A.1917年11月7日,以列宁为首的工农苏维埃政府成立

B.新经济政策是对具有苏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

C.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D.苏联赫鲁晓夫当政期间,在经济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片中的历史

材料二 中国的改革首先是从安徽凤阳小岗村开始的。

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邓小平称之为“农民的伟大创举”。

在这种制度下,土地的集体所有制性质不变,把经营权即耕种权承包给农民家庭。

虽然开始时步履维艰

困难重重,但由于它顺应民心,得民意,故犹如长江之水,滚滚东流,不可阻挡,不可抗拒,迅速普及神州大地。

农村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它不仅解决了全国人民的衣食温饱问题,而且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坚实的物质基础。

材料三 ……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

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

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

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材料四 1993年11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村社会变革中的什么历史事件?

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

土地改革。

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

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提高;使得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恢复和发展,为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顺应民心、得民意”的关键点是什么?

概括实行这一制度起到的作用。

答:

把经营权即耕种权承包给农民家庭,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国家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物质基础。

(3)针对材料三出现的问题,国家采取什么措施来增

强企业的活力?

答:

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4)根据材料四,指出1993年以后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中共哪一次会议上明确提出来的?

这个体制的建立对中国的发展有何影响?

答: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中共十四大。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使中国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改革与国家发展的关系。

答:

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泉,改革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国家要长久发展,就要坚持改革,并深化改革。

(言之有理即可)

7.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

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奴主也意识到必须废除农奴制……中等地产的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些地主占有全部地主半数,占有大部分农奴……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入资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

——《苏联通史》第二卷

材料二 所奉行的主义,惟在脱亚二字。

我日本之国土虽居于亚细亚之东部,然其国民精神却已脱离亚细亚之固陋,而转向西洋文明。

……与其犹豫不决,待邻国开明以共兴亚洲,不如脱离其伍,与西洋文明国家共进退。

于两国之态度,不必因邻国之故而予以特别理喻,且以西洋之道,待之可也。

亲恶友者共其恶名,务必矢志谢绝亚细亚之东方恶友。

——福泽谕吉《脱亚论》(1885年)

材料三 “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

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的确期望它停止分裂。

——林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俄国社会各阶层对农奴制的基本态度如何?

概述他们持这一态度的主要原因。

答:

主张废除。

农民起

义威胁沙皇的统治

农奴主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的方向发展;农奴主和资产阶级自由派想通过改革保存自己的权利和土地。

(2)根据材料二,指出福泽谕吉主

张“脱亚入欧”的主要理由。

依据所学知识,分析俄、日两国解决社会危机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答:

国民精神却已脱离亚细亚之固陋,而转向西洋文明。

俄国侧重解决内部危机,废除

农奴制;日本侧重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文明来改造社会。

(3)材料三中,美国总统林肯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答:

领导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4)运用归纳和比较的方法比较日本、俄国两次划时代意义改革的相同点。

这些大国的崛起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启示?

答:

核心主张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实现富国强兵;改革方式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启示:

要坚持改革开放,善于学习先进文明成果;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维护国家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