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置旅游车底盘车架材料力学课程设计说明10页word文档.docx
《后置旅游车底盘车架材料力学课程设计说明10页word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后置旅游车底盘车架材料力学课程设计说明10页word文档.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后置旅游车底盘车架材料力学课程设计说明10页word文档
一.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在于系统学习完材料力学之后,能结合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独立的计算工程中的典型零部件,以达到综合运用材料力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同时,可以使学生将材料力学的理论和现代计算方法及手段融为一体。
既从整体上掌握了基本理论和现代的计算方法,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为后继课程(零件、专业课等)打下基础,并初步掌握工程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对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提高。
具体的有以下六项:
1.使学生的材料力学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2.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3.由于选题力求结合专业实际,因而课程设计可以把材料力学知识与专业需要结合起来;
4.综合运用以前所学习的各门课程的知识,使相关学科的只是有机的联系起来;
5.初步了解和掌握工程实践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
6.为后续课程的教学打下基础。
二,设计题目
HZ140TR2后置旅游车底盘车架简化后如下图所示。
满载时,前部受重力
作用,后部受到重力
作用,乘客区均布载荷为q(含部分车身重),梁为变截面梁。
计算过程重忽略圆角的影响,并把梁抽象为等厚度闭口薄壁矩形截面的阶梯梁。
材料的弹性模量E、许用应力[σ]及有关数据由下面数表给出。
1.1
1.6
3.1
1.6
2.1
0.1
0.06
0.12
t/m
E/GPa
[σ]/MPa
/N
0.08
0.11
0.07
0.005
210
160
2680
1.计算前簧固定端C处,前簧滑板D处、后簧固定端F处、后簧滑板G处的支反力。
2.画出车架的内力图。
3.画出各截面上弯曲正应力最大值沿轴线方向的变化曲线。
4.用能量法求出车架最大挠度
的值及所发生的截面,画出车架挠曲线的大致形状。
5.若壁厚t不变,取h/b=1.5,按等截面梁重新设计车架截面尺寸。
三,设计计算过程
以下计算q=15500N/m,
=2680N,
=4130N.
1,计算前簧固定端C处,前簧滑板D处、后簧固定端F处、后簧滑板G处的支反力。
解:
由题得,此连续梁为三次静不定结构,但由于水平方向外力为0,所以此机构可认为是二次静不定结构。
这样此结构梁就满足多跨梁及三弯矩方程的条件。
左边第一支座为固定绞支座,其余均为可动绞支座。
支座编号从左向右依次为0,1,2,3。
以中间的两个支座的约束反力矩为多余约束,取静定基的每个跨度皆为简支梁。
这些简支梁在原来的外载荷作用下的弯矩图如下图所示。
为便于计算,令
。
由此可得,
w1=
w2=
w3=
由上图可知,各个部分形心位置
a1=
/2,a2=b2=
/2,b3=
/2.
梁在左端和右端分别有外伸部分,
M1=-
×L0=-2680×1.1=-2948N.m
M3=-Fb×L4=-4130×2.1=-8673N.m
根据三弯矩方程:
对跨度L1和L2写出三弯矩方程为:
对跨度L2和L3写出三弯矩方程为:
解上面的方程组可得:
M1=-10488.21N.mM2=-9034.21N.m
求得M1和M2以后,连续连三个跨度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可以把它们看成三个静定梁,而且载荷和端截面上的弯矩(多余约束力)都是已知的,即为原结构的相当系统。
对每一跨度都可以求出支反力和弯矩图,把这些图连起来就是连续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如图左端部分:
Mc=
可得到,Nd1=4002.37N,Nc=
23477.63N
同理可得:
Nd2=23555.97NNf2=24494.03N
Nf1=1332.99NNg=27597.01N
其中Nd=Nd1+Nd2=27558.34N,Nf=Nf1+Nf2=25827.02N
从而求出前簧固定端C处,前簧滑板D处、后簧固定端F处、后簧滑板G处的支反力。
2,画出车架的内力图。
(1)剪力图。
单位(N)
(2)弯矩图:
单位(N.m)
3,画出各截面上弯曲正应力最大值沿轴线方向的变化曲线。
弯曲正应力的最大值为:
其中
可由公式:
求得
各截面上弯曲正应力最大值沿轴线方向的变化曲线如下图。
4,.用能量法求出车架最大挠度
的值及所发生的截面,画出车架挠曲线的大致形状。
解:
求出车架上特殊点的挠度,其中最大的就是车架最大挠度所在截面。
为了便于计算,作出每一个载荷作用下的弯矩图,然后利用图乘法和叠加原理求其总和。
根据上图,作出每个载荷单独作用时的弯矩图:
Fa单独作用时
Fb单独作用时
Nc单独作用时
Ng单独作用
CD部分均布载荷单独作用时
DF段均布载荷单独作用时
FG段单独作用时
(1)求A点挠度
在A端加单位力,弯矩图如上图所示。
由图乘法可知:
Fa单独作用下A点挠度:
Fb单独作用下A点挠度:
Nc单独作用下A点挠度:
Ng单独作用下A点挠度
CD部分均布载荷单独作用时A点挠度:
DF段均布载荷单独作用时A点挠度:
FG段均布载荷单独作用时A点挠度:
综上得:
(2)求CD中点E挠度,在E处加单位力1。
Fa单独作用下CD中点挠度:
Fb单独作用下CD中点挠度:
Nc单独作用下CD中点挠度:
Ng单独作用下CD中点挠度
CD部分均布载荷单独作用时CD中点挠度:
为便于计算,将CD部分一分为二,分别画出其弯矩图。
然后图乘。
DF段均布载荷单独作用时CD中点挠度:
FG段均布载荷单独作用时CD中点挠度:
综上得:
(3)求DF中点O挠度,在O处加单位力1。
Fa单独作用下DF中点挠度:
Fb单独作用下DF中点挠度:
Nc单独作用下DF中点挠度:
Ng单独作用下DF中点挠度
CD部分均布载荷单独作用时DF中点挠度:
DF段均布载荷单独作用时DF中点挠度:
FG段均布载荷单独作用时DF中点挠度:
综上得:
(4)求FG中点K挠度,在K处加单位力1。
Fb单独作用下DF中点挠度:
Fa单独作用下DF中点挠度:
Nc单独作用下DF中点挠度:
Ng单独作用下DF中点挠度
CD部分均布载荷单独作用时DF中点挠度:
DF段均布载荷单独作用时DF中点挠度:
FG段均布载荷单独作用时DF中点挠度
综上得:
(5)求B端挠度,在B处加单位力1。
Fa单独作用下B点挠度:
Fb单独作用下B点挠度:
Nc单独作用下B点挠度:
Ng单独作用下B点挠度
CD部分均布载荷单独作用时B点挠度:
DF段均布载荷单独作用时B点挠度
FG段均布载荷单独作用时B点挠度:
综上得:
由以上计算,可以得到车架在B端得挠度最大
55.2mm
车架挠曲线如下图所示,单位mm.
5.若壁厚t不变,取h/b=1.5,按等截面梁重新设计车架截面尺寸。
解:
根据弯曲正应力的强度条件
由弯矩图可知,最大弯矩发生在DF段距D点1.520m处的截面:
根据上述方程组,经mathematica软件求得:
其中b,h>0,所以按等截面梁重新设计的车架截面尺寸为:
h=0.162m,b=0.108m.
四,程序计算部分
程序框架图
程序如下:
#include
#definePA2680
main()
{doublel0=1.1,l1=1.6,l2=3.1,l3=1.6,l4=2.1;
doubleA1=l1/2,A2=l2/2,B2=l2/2,B3=l3/2;
doubleM0,M1,M2,M3,w1,w2,w3,H,G;
doubleNC,ND,NF,ND1,ND2,NF1,NF2,NG,PB,q;
doublelz1,lz2,lz3;
doubleb1=0.06,h1=0.1,b2=0.08,h2=0.12,b3=0.07,h3=0.11,t=0.005;
intn;
lz1=(b1*h1*h1*h1-(b1-2*t)*(h1-2*t)*(h1-2*t)*(h1-2*t))/12;
lz2=(b2*h2*h2*h2-(b2-2*t)*(h2-2*t)*(h2-2*t)*(h2-2*t))/12;
lz3=(b3*h3*h3*h3-(b3-2*t)*(h3-2*t)*(h3-2*t)*(h3-2*t))/12;
printf("lz1=%e\nlz2=%e\nlz3=%e\n",lz1,lz2,lz3);
for(n=1;n<=10;n++)
{printf("Enterq,PB:
\n");
scanf("%lf,%lf",&q,&PB);
printf("q=%e,PB=%e\n",q,PB);
w1=q*l1*l1*l1/12;
w2=q*l2*l2*l2/12;
w3=q*l3*l3*l3/12;
M0=-PA*l0;
M3=-PB*l4;
H=-6*(w2*A2/l2+w3*B3/l3)-M3*l3;
G=-6*(w1*A1/l1+w2*B2/l2)-M0*l1;
M1=(H*l2-G*2*(l1+l2))/(l2*l2-4*(l1+l2)*(l1+l2));
M2=(H-M1*l2)/(2*(l1+l2));
ND1=-(-M0-q*l1*l1/2+M1)/l1;
NC=PA+q*l1-ND1;
NF1=-(-M3-q*l3*l3/2+M2)/l3;
NG=PB+q*l3-NF1;
ND2=-(-q*l2*l2/2+M1+M2)/l2;
NF2=q*l2-ND2;
ND=ND1+ND2;
NF=NF1+NF2;
printf("Theresultis:
\n");
printf("M1=%e\nM2=%e\n",M1,M2);
printf("NC=%e\nND=%e\nNF=%e\nNG=%e\n",NC,ND,NF,NG);}
结果执行如下图:
五.设计体会
经过本次材料力学课程设计,使我更好的掌握了所学的材料力学知识,并且进一步的巩固了C语言程序设计、CAD软件、mathematica软件的应用。
能够将这些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以后必将更加努力进行这方面的练习和实践。
六,参考书目录。
《材料力学》聂毓琴孟广伟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材料力学实验与课程设计》聂毓琴吴宏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绘图实用教程》侯洪生主编科学出版社
《C程序设计》谭浩强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上帝说:
你要什么便取什么,但是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2、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
没有它,天才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
3、当你无法从一楼蹦到三楼时,不要忘记走楼梯。
要记住伟大的成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学会分解你的目标,逐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