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学笔记整理.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496856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敦煌学笔记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敦煌学笔记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敦煌学笔记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敦煌学笔记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敦煌学笔记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敦煌学笔记整理.docx

《敦煌学笔记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敦煌学笔记整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敦煌学笔记整理.docx

敦煌学笔记整理

 

敦煌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敦煌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领域

 

第一节敦煌学的基本概念

 

①音译词少数民族语言

 

②敦,大。

煌,盛。

 

1.敦煌学的崛起1900年,以敦煌藏经洞17窟的发现为

 

契机

 

2.敦煌学的提出陈寅恪1930年最先提出为陈垣

 

《敦煌劫余录》序首次“遗书”

 

江亮夫1983年《敦煌学之文书研究》研究范围包括石窟艺

 

术、剪辑及周围的历史遗迹

 

3.敦煌学定义及其基本研究领域

 

实际上是一门包括许多学科的群体性学问,如果从学科本身

 

所研究的课题上看,敦煌学应是指以敦煌遗书、敦煌艺术、敦煌史地、敦煌简牍(4个方面)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还包括敦煌一带遗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第二节敦煌文献的数量和收藏

 

1.文学分藏于世界上十余个国家

 

①英国藏品由斯坦因由1907、1914两次从莫高窟劫来,总数

 

约13300件左右,包括12种文字。

英国国家图书馆和国家博物馆

 

②法国伯希和1908年劫来巴黎国家图书馆约6000件

 

③俄罗斯奥登堡1914年劫来约19000件圣彼得堡东方学研究所约350件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④日本1912年大谷光瑞探险队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

633件

 

 

⑤中国藏品主要为劫余部分国家图书馆馆藏约16000件

 

中国收藏敦煌卷式文书总计约19000件,有吐蕃文9648页

 

⑥美国不少于25件

 

⑦丹麦哥本哈根国家图书馆收藏16件

 

⑧德国3件

 

2.

 

其它相关研究资料

 

 

①吐鲁番文书总计约42400件,另有碑帖276块

 

②塔里木盆地文书约6300件左右

 

③河西走廊及周边地区所出简纸文书约89129余枚、件

 

第二章中国历史上的敦煌

 

第一节丝绸之路的开通与汉代敦煌的开拓

 

一、史前时期的敦煌

 

汉武帝统一河西之前,河西地区一直是少数民族的活动地带。

 

二、张骞“凿空”与丝绸之路的开通

 

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张骞以汉使节的身份率团第一次出使西域。

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为了将匈奴彻底击溃)。

 

三、汉代对敦煌、河西的开拓经营

 

1.郡县设置设置武威、张掖、敦煌、酒泉四郡,统治匈

 

奴,通西域

 

2.主要经营措施①移民实边、增加人口②积极在河西、

 

敦煌地区实行屯田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敦煌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敦煌的历史状况和军事建制

 

①公元227年?

慈出任敦煌太守

 

②西晋在河西设凉州刺史部十六国时期敦煌先后归属前凉、前秦、后凉、西凉和北凉五个政权统辖

 

③442年,归属北魏统辖

 

④孝昌元年(525),北魏派元荣任瓜州刺史,在其治理敦煌的近20年中,团结豪强大家、发展当地经济、并大修佛窟

 

⑤北周时,仍设瓜州,任命于义继任瓜州刺史,大兴修窟造像

 

第二节佛教活动的兴盛

 

早在西汉末东汉初,佛教经由西域传入祖国内地,东汉明帝永平七年(前64年)佛教传入中国

 

十六国时期,河西地区的佛教以译经与讲经为主,同时石窟

 

寺的开拓也兴盛起来。

 

被称为“敦煌菩萨”的竺法护,自晋武帝时游历西域诸国,之后的鸠摩罗什和昙无亦是著名译经大师。

 

河西地区现存石窟寺之多,许多始建于十六国时期,莫高窟

 

就是在十六国时期建造的。

公元

366年

 

第三节莫高窟的早期建造

 

敦煌石窟艺术的内容可分为建筑、雕塑和壁画三方面

 

石窟建筑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

僧房、庙塔和佛殿

 

北魏、西魏的彩塑和绘画代表早期敦煌的最高成就,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有佛、菩萨像。

佛像一般都有侍从菩萨,形成一佛二菩萨的形式,北周时增加了佛弟子,除少量纯装饰的题材外,主要题材包括具有情节型构图的佛传故事、佛本生股市(九色鹿)、因缘故事,还有大量的菩萨、飞天、伎乐人药叉等形象。

 

249窟西魏天官伎乐285窟菩萨群像西魏

 

据段文杰先生研究,早期塑造大多造型朴拙,色彩淳厚,人物比例适度,面相丰圆略长。

北魏晚期人物造像面貌清瘦,眉目开朗、北周则出现了面短而艳的风格,人物高鼻深目,具有西域民族某些特征

 

绘画技法上,十六国及北魏前期躲采用凹凸晕染法并多使用土红地色,北魏晚期突破了土红地色所形成的浓重淳厚的基调,形成明朗的中国风格

 

第四节隋唐时期的敦煌

 

一、敦煌艺术的辉煌成就

 

隋朝一佛二菩萨立像成为洞窟的主体,并继承了北周的群像形式,形成三至七身为一铺的结合

 

隋代的敦煌艺术发展史上体现变革精神的活跃时期,在敦煌艺术的发展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唐代是敦煌艺术的黄金时代,唐代敦煌彩塑艺术集中体现了大唐帝国空前的繁荣与昌盛,壁画题材繁多,场面宏伟、金

 

碧辉煌,人物造型、敷彩晕染和线描技巧都达到空前的水平。

 

李泽厚《美的历程》

 

“维摩诘”由六朝“清嬴示病之容”,变而为健壮的老头,且题材和主题本身也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残酷悲惨的场景图

 

画终于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各种“净土变”,那各种幻想出来的“极乐世界”的佛国景象:

衣襟飘飘的舞蹈美替代了动作强烈的运动美,丰满圆润的女使代替了瘦削超脱的士大夫,绚烂华丽代替了粗犷狂放。

 

如果说北魏壁画是对悲惨现实和苦痛牺牲的描述来求得心灵的喘息和神的恩宠,那么在隋唐则是以对欢乐和幸福的幻想来取得心灵的满足和精神的安慰。

 

艺术趣味和审美理想的转变并非艺术本身所能决定的,决定它们的归根结底仍是现实生活,相对稳定的和平年代、统一王朝。

 

阶级斗争的具体形式有所变化,于是对于佛国的向往和宗教的要求便有变化。

精神统治不再需要用吓人的残酷苦难,而以表面诱人的幸福生活更为容易进行麻痹。

 

第五届吐蕃占领时期的敦煌

 

一、吐蕃对敦煌及河陇地区的占领玄宗天宝十四

 

年(755年)为吐蕃占领

 

二、军政建置及有关经济政治状况

 

①统治形式的变化:

设置一套完整的宜蕃宜汉的制度

 

②田赋制度的变化:

均田制→记口受田制

 

③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

 

第六节归义军时期的敦煌

 

张议潮起义,848年发动起义,861年收复河西,故地重归唐王朝

 

851年11月,唐于沙州建立归义军。

 

张氏归义军(848~907)张议潮、张维深、张维鼎、张承奉

 

手宝甲戌年(914年)曹议军取代张承奉

 

曹氏归义军(914~1036)曹议军、曹元德、曹元深、曹元忠

 

156窟,晚唐张议潮出行图(在横幅长卷式壁画上)开创了莫高窟在佛窟内绘制为个人歌功颂德壁画的先例

 

第七节元明清时的敦煌

 

1.西夏政权对敦煌、河西的占领

 

景佑三年(1036),元昊带兵占领,统治瓜洲、河西长达190

 

年,是敦煌建郡以来被少数民族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个时期

 

2.西夏时期敦煌的社会经济状况

 

结束政权林立、战争不断的局面,提供安定的政治环境

 

农业:

①迁徙人口,增加劳动力②农田水利的兴盛③耕地的开

 

垦与先进农业工具的使用

 

畜牧业

 

3.蒙元时期

 

经济措施:

①甘肃行省及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立

 

②劳动力资源的补充和增加

 

③兴修水利,发展屯田

 

随着南宋建都杭州,中国经济中心南移,及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敦煌逐渐失去了在中西文化交流上的重要地位,逐渐走向衰落

 

4.夏元时期敦煌的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①商业(丝绸、瓷器、茶叶、牲畜和毛皮)与内地交流形式

 

主要有贡赐贸易及民间贸易等②手工业

 

5.明代的敦煌

 

1524年,关闭嘉峪关,敦煌孤悬大漠。

1539年,二闭嘉峪

 

关,从此瓜、沙二州旷无建置近二百年。

 

明代有国的14~17世纪是敦煌历史上的全面衰落时期

 

6.清代敦煌移民垦荒,开设沙州

 

7.敦煌和莫高窟艺术的衰落

 

1227年,蒙古占领沙州后,在莫高窟中出现了引人注目的西藏式密教艺术,元代的密宗壁画,既有西夏传下来的汉密系统,又有风格迥异的金刚藏密画派作品

 

元代以后,莫高窟的营建就逐渐告停

 

密教:

大乘佛教后起的一派,相对于“显教”而言,唐开元年

 

间由善无畏、金刚智等传入中国。

 

第三章敦煌藏经洞的原状、封闭原因及被发现

 

一、藏经洞的发现

 

王道士其人号圆箓

 

1900年发现藏经洞延栋叶昌炽端方

 

汪栗庵

 

开凿在鸣沙山东崖上的莫高窟,窟室大体可分为三层

 

二、藏经洞文物的早期流散

 

叶昌炽收藏《水月观音像》

 

苏子培旧藏道经写卷、佛经写卷

 

端方旧藏《观音菩萨像》(北宋开宝八年)

 

陆季良旧藏《药师琉璃光如来像》绢本

 

三、敦煌宝藏的命运

 

1907年3月英国斯坦因

 

1908年2月法国伯希和选择标准时背面有非汉文的卷子,

 

带有写经题记的卷记,估计未入佛藏的卷子和非佛教的典籍

 

与文书

 

1911~1912年日本大谷探险队的橘瑞超、吉川小一郎

 

1914~1915年俄国奥登堡考察队

 

1914年斯坦因再次到敦煌

 

1923年~1924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华尔纳来到敦煌

 

四、藏经洞的封闭原因

 

①废弃说斯坦因根据他在洞中收藏一些包裹皮中发现的一

 

批相当数量的汉文碎纸片、带有木轴的残经尾、木轴、丝带、布包皮、丝织片做的还原物、绢画残片、画幡木网架等等,

 

认为这些东西是从敦煌寺院中搜集来的“神圣废弃物”,藏经洞就是堆放它们的处所,他还根据所见写本和绢画题记最晚者为十世纪末的情况,推测洞窟的封闭是在十一世纪初叶

 

(不可靠)方广昌博士也主张“废弃说”

 

②避难说

 

伯希和根据洞中无西夏文书,而藏、汉文本及绢画、壁衣、

 

佛像、石碑杂沓堆置,因而认为是1035西夏入侵敦煌时为避外寇而仓皇封闭的(不可靠)

 

斯坦因第二次中亚探险的正式考古报告《西域考古图记》所记录的情形,应是讨论藏经洞封闭原因的出发点。

 

“废弃说”难以为人接受的原因之一,是藏经洞作为这样一种?

 

③伊斯兰宗教的入侵

 

第四章敦煌遗书的内容与学术价值

 

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敦煌遗书的总数大约为五万卷(号),其

 

中,时代最早的有确切纪年的卷子是前秦甘露元年(359),最晚的是北宋景德三年(1006)

 

1.宗教文献

 

敦煌是我国中古时期西北地区的佛教圣地

 

(1)一些已经被历代大藏所收录的佛经,由于其

 

抄写年代较早,可用来对传世本的佛经进行校勘

 

(2)一些未被历代大藏所收的经卷,不仅可以补

 

充宋以来各版大藏经的不足,还为佛教的经典和佛教是的研究打开了门户

 

(3)中国僧人的疏释类著作,真实反映了中国佛

 

教的特点,是研究中国佛教各宗各派的主要资料

 

(4)有关早期禅宗历史以及禅宗北宗情况的资料,

 

对于禅宗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5)寺院文书。

包括寺院财产数目,僧尼名籍,

 

法事记录以及施物疏等集中反映了敦煌地区的佛教活动。

 

敦煌艺术中的道教经卷约有500号左右,主要是初唐至盛唐的写本,其中包括老子《道德经》及其不同注本,所出道教经卷有两个特点:

一是纸质优良,多用染黄,而且墨色字迹都很好;第二,许多卷子的背面又写了佛经,这些佛经书写的时代绝大部分是吐蕃和归义军统治敦煌的时期

 

2.儒家经典

 

总数达百卷以上,其中,又以《尚书》《论语》《诗经》为主

 

3.史记与地志

 

①现存史书的残卷、校勘如裴姻《史记集解》

 

②未收入历代史书目录《开天辟地以来帝王纪》

 

③早已亡佚的的史书如孔衍《春秋后语》邓粲《晋纪》

 

④地方史资料

 

⑤唐代的地方志

 

4.公私文书

 

上行文书

 

官府文书

 

表:

上于天子之书

 

官府文书

 

状:

上于近臣之书

 

法制档案

 

启、箴:

上于太子之书

 

牒:

九品官员上行之书

 

往来公文表状牒辞:

 

通人(庶人)上行之书

 

私人文书

 

各种符籍

 

下行文书:

 

制、敕、册:

天子下行之书

 

令:

皇太子下行之书

 

(教)放:

公主、亲王下行之书

 

符:

尚书省下达州,州下达县,县下达乡

 

5.文化教育资料

 

主要包括各种童蒙课本、书仪及字书等,此外,书法、音乐、舞蹈等方面的资料也可以归属这一类中

 

①敦煌的童蒙读物多为唐五代民间流行的一些识字课本,按性质可大致分为四类:

 

A.单纯供识字用的,其特点是文字互不连贯,有的是按声韵编排,有的是以字义编排《俗务要名林》

 

B.一些语句连贯、押韵,并表明一定意义的识字课本,如《千字文》

 

C.姓氏识字课本,伯希和《姓氏书》2995

 

D.对学生进行修身处事等道德伦理教育的课本,如《太公家教》

 

②书仪,就是书信的程式和范本,供人模仿和套用,大致分为三种:

 

A.朋友书仪,即友人往来书信的范本

 

B.吉凶书仪,即一般来往和婚礼庆贺、丧礼吊唁的书信范本,为唐代书仪的主要形式。

杜有晋《吉凶书仪》等

 

C.公文往来而用的枯燥的套话,如《新集杂别纸》

 

6.科技资料

 

主要有医药、天文历法、算学、雕版印刷、建筑等

 

①医学类的写本至少在60卷以上,加上佛经等卷中的医药内容,则有近百卷,大致分为医经、针灸、本草、医方四类,如斯5614《五脏论》等,为医史的研究、中古药物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②天文历法写卷,共有四十余件,主要是历日和星图,为我国天文学和天文学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同时对于研

 

究中外历法的交流也有一定意义

 

③算书主要有《算表》(伯2490)《算经》(伯3349)《立成算经》(斯930)和《残算经》(伯2667)等,为研究中国数学史提供了许多重要资料

 

④雕版印刷件大约四五十件,主要是佛经、佛像和密宗的宣言等,同时还有少量的历日和韵书

 

讲经文(阴押座文、解座文)

 

唐宋时期寺院中俗讲僧进行俗讲时使用的底本

 

一般结构为:

开篇多为“说押座”

 

变文,又可称作“变”,为唐五代民间说唱伎艺术“转变”的底本。

转变,即说唱变义。

 

与讲经文不同,变文中不再引用佛经原文,而是直接描述故事,其内容大体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佛教道教和其他一些神

 

话题材,另一类是历史和现实生活题材。

 

因缘,或称作缘起。

缘,是一种演绎佛教因缘故事而又不解

 

读经文的说唱艺术,即说因缘的底本,其形式是由一人讲说。

 

词文,是唐代一种以通俗韵文叙事的说唱伎艺的底本,一般

 

认为它是从乐府民歌如《孔雀东南飞》《木兰辞》等古代民间叙事诗孕育发展而来的。

词文,实际上使用歌词写成的长篇叙事诗。

 

在体式上主要特征为:

个别的在篇首有简略的散说、提示语,其余通篇皆为白话韵文,用以唱故事,而非说故事;唱词多

 

为七言体,偶有五言或六言句,偶句必韵,韵律较宽,平上去入不论

 

话本,是唐宋时期民间说唱伎艺“说话”的文学底本,所谓“说话”就是讲故事,类似今天曲艺中的说书。

 

故事赋又称俗赋,是以通俗韵文形式演唱故事的赋体作品。

 

敦煌子词,或称敦煌词,指的是敦煌遗书中保存的唐五代时期的燕乐曲词,边塞诗,闲情词,咏时事词,咏社会民情风

 

俗词,咏物词,咏佛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