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495406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docx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docx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设计

 教案目标:

 

    1、读懂诗句,2、理解诗意。

 

    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4、并背诵。

 

    5、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6、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思维的能力。

 

教案重点:

 

    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课前准备:

 

    学生:

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读熟课文。

 

     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案程序:

       

    一、揭题、解题(2分钟) 

    1、揭题,2、读题,3、注意“孟(mèng)”的读音及写法。

 

    4、解题。

注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5、“之”的意思。

 

    2、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3分钟)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3、理解诗意(15分钟) 

    1、学生自学古诗(5分钟) 

    自学要求: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10分钟) 

    1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同2学讲解古诗 

    ②教师注意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

“西辞”“尽”。

 

    4、体会诗境(6分钟)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

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

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4、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

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5、李白站在岸边,6、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7、远,8、心里会想些什么?

 

    9、借助插图,10、体会诗的意境。

 

    11、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5、借助诗境,6、训练说写(14分钟) 

    1、引导:

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2、往日,3、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4、学业上相互帮助,5、情投意合,6、感情深厚,7、此刻分别,8、不9、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10、黄鹤楼前两人分别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11、学们想象一下,12、他们的分别时,13、会说些什么,14、做些什么,15、会是什么样的表情。

我们能不16、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

要演戏,17、先要有脚本,18、请同19、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20、集体合作为这段情景的表演,21、写一个脚本,22、脚本要交待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23、人们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24、学习小组合作撰写脚本。

 

    25、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26、表演后师生共同27、评议。

 

 28、根据表演效果,29、重新修改脚本。

 

    7、布置作业(1分钟) 

    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完成下面的作业:

 

    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古诗三首》都写到了春天,说说三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3、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反思

       在这节课上,我并没有单纯地逐字逐句地讲解,而是更多地利用创设的情境,抓住对重点字词的理解去理解整首诗的大意,新课标也明确地指出了对于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即可。

而且,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学习古诗的一定基础,完全可以通过突破重点字词的理解去解读诗的大意,所以我把重点落在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上。

根据上述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所以我制定了第一个教案目标,就是突破重点字词,理解古诗的大意。

第二个目标,就是领会古诗意境,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这也是本首古诗的教案重点。

古诗的学习,更应注重对诗人内心情感的体验。

大家都知道,文章是作者有感而发的心灵独白,那么诗更是如此,尤其在短短的几个句子里,所包含的情与感,更是显得沉甸甸的。

所以,引导学生去理解和体会诗人那时那刻的内心世界,是学生真正读懂古诗的关键。

第三个目标,是注重古诗的朗读和积累。

古诗是很具有一种韵律之美的,多读古诗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语感和朗读水平。

小学是基础教育,多积累古诗是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基础的,小学生是记忆的最好时期,就更应该让他们多积累古诗,让他们通过反复的诵读,转化为内在的修养。

为了达成以上的教案目标,我在课前就预先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课前搜集了李白与孟浩然、黄鹤楼、广陵等的相关资料,整个教案流程就按照“故事导入,初读故事,串联词语、诗文对照,潜心品读、适度拓展”来进行。

在上课上,《伯牙绝弦》让学生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播放《烟花三月》顺势就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在这一板块中,我充分利用了原型启发和思维的迁移作用,迅速带领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利用孩子的表现欲,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相互交流资料,达到资源共享,从而使学生对古诗的写作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让他们真正地走近诗人,体验其人、其境,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通过自学与小组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训练学生自学和口语表达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遇到难题还可以请教老师,与老师一起交流,也很好地体现老师的引导作用。

在处理“怎么送”这个问题时,我主要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去送别的现场,通过“老朋友的船走远了,看不见了,李白也该回去了吧”“长江水浩浩荡荡流向天边,他流去的仅仅是江水吗,还流去了什么?

”和“假如你就是李白,站在黄鹤楼边,心中会默念些什么?

”这三个问题,让学生较深入地感受到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深情厚谊。

       当课程进行到这里的时候,学生的心中就有疑惑了,我们平时送朋友一般都是送到家门口,最多送到楼下,客人走,我们也转身走。

而李白却是在老朋友的乘坐的帆船都看不见了,还久久不愿离去。

这是为什么呢?

于是我就通过讲李白和孟浩然交往的故事来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

我这样处理的目的不仅仅是为释疑,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更全面的地了解李白和孟浩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深入地理解诗中所体现的“深厚情谊”。

       朱熹说: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无疑,至此方是长进。

明代学者陈献章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而大进”李四光说“不怀疑不能见真理”。

可见,“疑问”在教案中是很重要的。

学生在问题情景中学习,可提高注意力。

知识只有围绕问题展现出来,才能很好地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进而真正作为其内在精神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解决深层次的疑难后,我再引导学生个性化的朗读最后两句诗句,用自己的情感去诵读古诗,用自己的声音抒发自己的情感,就使孩子们与作者的情感水到渠成地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

除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比如:

《别董大》、《芙蓉楼送辛渐》、《送元二使安西》等。

扩大阅读面,加强了课内外的联系,激发学生多积累古诗,让他们通过反复的积累诵读,转化为内在的修养。

板书设计在备课时,我反复地思考了本课的板书,始终都不如意,最后我想到了武侠小说中“以毒攻毒”这一招,何不用一幅浅显易懂的简笔画来帮助学生的理解了。

       总之,在课堂上,我本着充分相信学生,努力给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给他们自读自悟的机会,争取使学生都“动”起来,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目的。

但是在实际教案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不如人意的的地方,比如:

1、语言不够精炼,没有经过精雕细作。

2、节奏显得前松后紧,整体把握不够好。

3、对于难点的突破,由于时间的关系,显得比较匆忙等。

但我相信,随着经验的积累和不断地学习,以及个性化教案风格的形成,以上这些不足会逐步得到克服。

 

 

《送孟浩然之广陵》(人教版四上第6组20课)教案设计

魏斯化2018-11-01

【头绪太多,显得繁杂,正寻找思路,提领而顿,简化头绪。

一、谈话,链接诗句,氤氲友情。

1.在前面几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先后走进了大自然的世界,童话的世界,动物的世界和世界遗产的世界,每一个单元都把我们带进了一个个美好的世界。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一个新的单元,这个单元,我们将接触到一个怎样的世界呢?

2.自读单元导语。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使人间充满温暖。

古今中外流传着无数颂扬人间真情的故事。

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我们还要由课文内容想开去,了解发生在身边的动人故事;学着关心、帮助他人。

3.交流:

学习本单元,我们将接触一个怎样的世界——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小结:

单元导语用简练的语言为我们概括了这个单元学习主题和主要的学习任务,我们要养成读单元导语的习惯,谁再来读一读单元导语?

5.复习关于友情的名句。

是的,古今中外流传着无数颂扬人间真情的故事。

在这中间,有一种情纯粹而又悠长,干净而又温馨,这就是友情。

板书:

友情

友情是什么?

相信这些句子大家并不陌生——

出示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读读背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汪洙《喜》)

友情是王勃与朋友分别时深情的宽慰——

友情是张九龄面对月亮对朋友的的真情抒怀——

友情是汪洙相遇好友的喜不自禁——

还知道哪些关于友情的名句?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

(无名氏)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邢俊臣《临江仙》)

——出自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

二、初读,明晰句读,触摸友情。

1.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离,再会难期,就连通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送别成了人们表达深情厚谊的一种形式,送别也成了诗人争相歌咏的主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进一首古诗,走进两位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和孟浩然的友情世界。

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提醒“鹤孟浩陵”的写法。

鹤笔画较多,要写得紧凑一些更好。

孟是一种姓氏。

浩原意是指水大,所以是氵形旁。

氵用红色笔书写

陵的右边笔画比较繁杂,严注意书写。

2.出示黄鹤楼图片,看这是就闻名中外的黄鹤楼,中国四大名楼。

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饮酒观景,迎来送往,这可是当时最繁华的地方。

读读诗题,让我们知道作者就在这里为朋友送行,指名读——

板书简单地图,长江那时候船来舟往,连接起当时最繁华的两个地方,广陵就是我们现在的扬州,朋友即将远行广陵,谁来读一读诗题目,让我们知道,好朋友将去哪里?

指名读——

在这样的地方为孟浩然送行,可见——

指名读——

3.现在能说说诗题的意思吗?

之就是——借助注释看看。

4.朋友即将远离,送别之际,李白怎么做的呢?

自由读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读懂诗的大致意思,同桌可以讨论一下。

指名读——相机纠正节奏把握不准等问题。

三、再读,想象景色,体悟友情。

1.有什么难懂的地方吗?

交流

2.能简单说说诗意吗?

3.交流前两句:

相机理解“故人”结合地图理解“西辞”。

4.交流后两句:

相机理解“孤帆”给孤组个词,孤就是——孤零零

“远影”:

“碧空”:

“唯”也用组词法莱理解这个字。

“天际流”:

连起来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5.说说你看到了哪些景色?

快速用笔圈画出来。

6.一处处景色练成了一幅幅图画,你看到了哪些图景?

自读故事,起个名字。

辞别图:

春景图:

“烟花三月”:

三月桃花连十里,农历三月恰是暮春之际,桃花,梨花,杏花赶着趟儿开放。

请你展开想象,用你自己的话描绘一下“烟花三月”的情景。

出示图片。

朋友即将远去江南,那里景色更加绚丽,对于爱四处游历的李白来说,朋友去扬州,诗人心情怎么样呢?

会怎么想呢?

这样的两句诗该怎么读才有当时诗人的感觉呢?

指名读——

孤帆图:

不对啊,宽阔的长江自古就是重要的航运通道,江面上应该是船来船往才是啊,怎么会只有朋友乘坐的小船呢?

这说明了什么?

孤帆一词就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朋友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

板书:

孤帆

江水图:

人呢?

按常理,诗人送别朋友,朋友的小船消失在视线里,他完全可以回去了?

他回去了吗?

看着江水,伫立江边,他想些什么呢?

这连绵不绝的江水,这滚滚东去江水在诗人眼中好像成了——

四、背诵,内化诗意,书写友情。

1.作者有多少话要说啊,如果你是李白,你会说些什么?

2.现代的陈小奇用这样一首《烟花三月》说出来李白的心中之言。

播放乐曲,欣赏歌词。

3.所有的一切都化作眼前之景,涌入诗人的胸膛——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望啊,望啊,所有的船儿都不见了,所有的人儿都不见了,只剩下——

只有那江水陪伴自己,只有那碧空依旧——

.4.景色依旧,情亦不变,只是好友从此天各一方,只能借助诗句抒发心中之情!

齐背古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说课稿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年10月05日-19:

14本文来源于:

点击数:

66

教案目标的分析与地位:

这篇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的创作情境。

本文诗文互照,情景同现,是一篇形式新颖,能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故事情境发展学生情感的好课文。

教案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3、学习本文文包诗的写作方法,改写古诗。

教案重难点:

   1、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2、学习用文包诗的方法改写古诗。

教案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主要采用以下教案方法:

一、诗文对照,理解诗词大意

   文章为了降低学生对古诗理解的难度,因而采用诗文对照来进行教案,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诗意。

二、品此析句,体会诗词情感

   在理解诗词意思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带动学生情感的发展。

通过朗诵古诗和朗读课文,使学生能够入情入景,深刻体会诗人的感情,进而能达到情感的共鸣。

三、以朗读为主线,发展学生的能力

   对于诗词的理解,体会诗人的情感采用朗读的方法:

个别读、小组读、齐读、悟读,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产生独特的心理感受。

在朗读的同时,启发学生想象,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读一读,背一背,想一想,说一说的方法来学习课文。

教案过程的安排与意图: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让学生背诵已学的李白的古诗,采用指名抽背或领背的方法背诵古诗,并即时给予表扬,这样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同时也拉近了教者与学生的距离,融为一体。

   2、教师引出今天将学习一篇与李白有关的文章,齐读课题。

采用将课题补完整的方法达到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

二、精讲古诗,理解课文

   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自读,指名读,在读中适当指导生字的读音。

   2、提示学生课文中的有些语句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古诗,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3、请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对理解诗句有帮助的词或句,划一划。

   4、在理解古诗的过程中,请同学们说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哪些字词或诗句的意思。

通过学生找句子,读一读,说一说,重在引导学生自己在读中悟,悟后能读好。

   5、学生较自由地理解了字词的意思后,此时引导学生对古诗进行整合,让学生说说整首诗的意思,使学生对古诗的意思有整体的认识。

三、品词析句,体悟情感

   1、光了解了诗意还不够,更要能够体会诗人的情感。

让学生自由读一读古诗,看看诗中有一种怎样的情感?

   2、学生通过读诗,体会到“依依不舍”之情。

自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哪些句子能够体现诗人这种“依依惜别”之情。

   3、结合学生所找句子,例: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以及李白与孟浩然的对话。

通过让学生指名读、练读、小组读、齐读、悟读等形式充分体会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4、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的分别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会是什么样的表情。

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

四、内化积累、巩固深化

   1、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再背一背古诗,使之成为自己的学习成果,达到内化积累。

因此我让学生感情背诵,完全抒发诗人的情感,并及时予以肯定与表扬,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2、学生交流其它的送别诗,旨在让课堂知识得到延伸。

   3、作业中让学生仿照本课文包诗的写作特点,改写一首古诗(以叙事为主)。

 

教案目标:

 

      1、读懂诗句,2、理解诗意。

 

      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4、并背诵。

 

      5、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6、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思 

      维的能力。

 

     

      教案重点:

 

      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课前准备:

 

      学生:

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读熟课文。

 

     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案程序:

       

      一、揭题、解题(2分钟) 

      1、揭题,2、读题,3、注意“孟(mèng)”的读音及写法。

 

      4、解题。

注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5、“之”的意思。

 

      2、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3分钟)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3、理解诗意(15分钟) 

      1、学生自学古诗(5分钟) 

      自学要求: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10分钟) 

      1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同2学讲解古诗 

      ②教师注意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

“西辞”“尽”。

 

      4、体会诗境(6分钟)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

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

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4、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

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5、李白站在岸边,6、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7、远,8、心里会想些什么?

 

      9、借助插图,10、体会诗的意境。

 

      11、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5、借助诗境,6、训练说写(14分钟) 

      1、引导:

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2、往日,3、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4、学业上相互帮助,5、情投意合,6、感情深厚,7、此刻分别,8、不9、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10、黄鹤楼前两人分别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11、学们想象一下,12、他们的分别时,13、会说些什么,14、做些什么,15、会是什么样的表情。

我们能不16、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

要演戏,17、先要有脚本,18、请同19、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20、集体合作为这段情景的表演,21、写一个脚本,22、脚本要交待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23、人们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24、学习小组合作撰写脚本。

 

      25、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26、表演后师生共同27、评议。

 

28、根据表演效果,29、重新修改脚本。

 

      7、布置作业(1分钟) 

      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完成下面的作业:

 

      1、有感情朗读,2、并背诵这首诗。

 

      3、《古诗三首》都写到了春天,4、说说三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5、?

 

      6、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7、体会诗人的感情。

 

12.6—12.31知行阶段学习指南

    

12.6—12.31知行阶段学习指南

亲爱的老师们,知行阶段(第6-8周)于11月21日开始,12月31日将结束知行阶段的学习,时间很紧迫,请各位老师抓紧时间完成学习任务。

1.观看视频,学一组校本研修的方法。

2.班级辅导教师指定一节课,组织学员针对这一节课写一份教案设计。

此作业同学思阶段的作业一样,在个人中心的【作业】中提交,如下图所示:

 

 

3.参与“网上会课,网上评课”,点评两篇其他学员的教案设计(在其他学员作业留言区留言点评即可)

4.根据您参与“网上会课,网上评课”所学习到经验,修改您之前写的同课异构教案设计,并提交。

 

5.撰写一篇“课例研修的心得体会”并提交。

本阶段学员的流程:

学习校本研修的方法——完成班级辅导教师指定课的教案设计——网上会课并点评两篇其他学员的设计——根据网上会课所学的经验修改之前写的同课异构的作业——最后撰写一份研修的心得体会(也就是说,知行阶段一共需提交三篇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