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复习题库及答案共十套.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492054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35 大小:11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复习题库及答案共十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5页
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复习题库及答案共十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5页
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复习题库及答案共十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5页
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复习题库及答案共十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5页
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复习题库及答案共十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复习题库及答案共十套.docx

《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复习题库及答案共十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复习题库及答案共十套.docx(1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复习题库及答案共十套.docx

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复习题库及答案共十套

2020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复习题库及答案(共十套)

2020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复习题库及答案

(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史上提出“有教无类”口号的教育家是(A)。

A.孔子B.孟子

C.夸美纽斯D.荀子

2.斯巴达和雅典两种教育体系出现于欧洲的(B)。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3学习新信息对已有1日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B)。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

C.消退抑制D.超限抑制

4.进人中学,学生经常思考“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未来应怎样”等问题,按照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形成(B)。

A.信任感B.自我同一感

C.主动感D.勤奋感

5.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B)。

A.学习动机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D附属内驱力

6.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A)。

A.言语直观B.形象直观

C.感知直观D.表象直观

7.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B)。

A.公式学习B.命题学习

C.原理学习D.推理学习

8.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C)。

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

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

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

9.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D)。

A.感受与体验B.前人经验

C.记忆的内容D.信息及其组织

10.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A)。

A.道德认识B.活动与交往

C.道德情感D.道德意志

11.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主要是由(B)因素决定的。

A.政治B.生产力

C.文化D.军事

1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B)。

A.尼德兰

C.斯图谟

B.夸美纽斯

D.福禄贝尔

13.知识的急速增长要求人们学会学习,(A)比知识教育更重要,方法教育比结论教育更重要。

A.能力教育B.集体教育

C.情感教育D.价值观教育

14.在科尔伯格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属于(B)。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D.权威水平

15.个体的平均文化程度越高,人口出生率就越低,这体现了教育(B)。

A.可以改变人口质量B.可以控制人口数量

C.可以调整人口结构D.可以制约人口迁移

16.-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制约、决定着教育的社会性质,具体地说,(A)主要是由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决定的。

A.教育的目的B。

教育的领导权

C.受教育的权利D.教育的方针政策

17.学习中为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用以调节学习行为和认知活动方法的是(B)。

A.学习动机B.学习策略

C.学习理念D.学习目标

18.学会写“木”字后有助于学习写“森”,这种迁移符合(D)。

A.水平迁移B.顺向迁移

C.垂直迁移D.具体迁移

19.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B)。

A.唐代B.清末

C.民国时期D.新中国成立

20.根据学生善于模仿、崇拜英雄的特点,我们可以使用(A)。

A.榜样法B.陶冶法

C.说服法D.指导自我教育法

21.假如你是一名班主任,要做好学生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B)。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

C.培养优良的班风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22.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学生的(C)为主要目的。

A.学习成绩B.自学能力

C.创新和实践能力D.学习能力

23.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突袭(比如,应该学习新知识,却进行考试),这不利于

学生学习,其做法依据的是学习的(A)。

A.准备律B.练习律

C.效果律D.条件反射

24.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认为,学习就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C)。

A.练习B.学习

C.强化D。

巩固

25.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有人按偏旁结构归类识字,有人安字音归类识字,这属于(D)。

A.复述策略B.元认知策略

C.精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

26.根据科尔伯格的观点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是(D)

A.寻求认可取向阶段B.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C.社会契约取向阶段D.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27.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书的次日起(C)内,做出处理。

逾期未作处理的,申诉人可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A.10日B.15日

C.30日D.2月

28.“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A)

A.陶冶法B.榜样法

C.锻炼法D.品德评价法

29.我国的教学理论专著《学记》,出现在教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A)。

A.萌芽期B.建立期

C.成熟期D.繁荣期

30.(C)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A.教学设计B。

教学模式

C.教学策略D.教学评价

二、多项选择题

1.聘任教师的形式有(ABCE)。

A.招聘B.续聘

C.解聘D.不聘

E.辞聘

2.常用的教学设计模式有(ABC)。

A.系统分析模式B.目标模式

C.过程模式D.结果模式

E.评价模式

3-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包括

(ABCD)。

A.改变课程功能

C.精选课程内容

E.改善师生关系

B.调整课程结构

D.改进学习方式

4.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ABCE)。

A.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建立的

B.学习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

C.强化在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

D.认知结构是学习的基础

E.习惯化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

5_作为班主任,要使工作取得满意结果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而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指了解(ABC)。

A.学生思想

C.学生现有知识水平

E.学生的家庭

B.学生品德

D.学生身体素质

6.关于先进生的教育,教师需要注意的问题有(ABDE)。

A.严格要求,防止自满B.不断激励,弥补挫折

C.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D。

发挥优势,全班进步

E.消除嫉妒,公平竞争

7.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包括(ABDE)。

A.明确的共同目标

B.-定的组织结构

C.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D.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E.-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8.下列属于认知派学习理论的(BCE)。

A.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B.布鲁纳的学习理论

C.格式塔学习理论D.马斯洛的学习理论

E.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

9.人本主义对有意义学习的理解是(ABCD)。

A。

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参与的过程

B.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发起的

C.学习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等发生变化

D.学习的结果由学习者自我评价

E.学习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10.关于布鲁纳的学习理论说法正确的有(ABE)。

A.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

B.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的基本结构的一般理解

C.学生的学习是接受学习

D.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通过同化过程实现的

E.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11.下列属于学校课程的物化形式的有(ABC)。

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

C.教材D.课程目标

E.教学大纲

12.关于综合课程,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有(ABCD)。

A.是由两门或两门以上相邻学科的知识渗透、融合而成的课程

B.强调学科之问的关联性与统一性

C.是基于各门学科内在联系编制而成的课程

D.它是针对学科课程而言的

E。

可以取代学科课程

13.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方式有(ABC)。

A。

探究式教学B.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

C.自主选择教学方法D.教师少于预,学生多动手

E.非指导性教学方法

14.归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有(ABCD)。

A.影响学生对学习结果的情感体验B.影响学生对后续学习的期望

C.影响学生学习努力程度D.影响学生对自身的认识与评价

E.影响学生对职业角色的判断

15.学校可以解聘教师的情形有(BDE)。

A.不能团结同事,其他教师不愿与之共事的

B.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C.教师不受学生欢迎

D.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E.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16.依据成败归因理论,努力程度属于(BCE)因素。

A.稳定B.不稳定

C.内在D.外在

E.可控制

17.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主要方法有(ACDE)。

A.加强理论学习B.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知行统一

C.勤于实践磨炼,增强情感体验D.虚心向他人学习

E.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

18.常用的精加工策略有(ABC)。

A.记忆术B.做笔记

C.提问D.列提纲

E。

画关系图

19.下列不属于模象直观的是(BCD)。

A.网络模拟动画B.观察实物

C.演示实验D。

到实地参观访问

E.幻灯片演示

20.学困生同样具有进步心、自尊心,渴望进步。

教师要转化学困生,须做到以下(ACDE)

A.掌握学困生的心理,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

B.加强对学困生的监控力度

C.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D.关爱宽容学困生,给予他们最大的信任

E.关爱宽容学困生,给予他们最大的信任

三、判断简析题

1.教师只能适应青少年的发展而不能促进其发展。

此观点错误。

教育一方面具有加速个体身心发展的特殊功能,另一方面,教育受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教育必须适应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但这种适应正是为了促进其发展,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2.我国课程计划中的“活动课程”与杜威所提倡的活动课程无实质性的差别。

此观点不正确。

造成将两种“活动课程”混为一谈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真正理解杜威所提倡的“活动课程”的含义。

杜威的活动课程,主张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来组织课程。

它从根本上反对分科课程。

而我国课程计划中所设的活动课程,作为课程的一种类型,并不反对分科课程,而是与分科课程相并列、提供学生自由选择、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程。

3.学习策略是一种程序性知识,由一系列的规则和技能系统构成。

此观点错误。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根据知识的分类,学习策略的实质是一种程序性知识,但是不能说它是由一系列规则和技能系统构成的。

技能不是程序性知识。

4.学生自行外出或擅自离校期间发生的伤害,学校也应该负责任。

此观点错误。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学生自行外出期间发生的伤害,学校不需要负责任,但是如果教师发现学生擅自离校等与学生人身安全直接相关的信息,而没有及时告知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这时学生发生的伤害学校是需要负责任的。

5.心理健康也就是没有心理疾病。

此观点错误。

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心理健康有以下几个标准:

(1)情绪稳定、乐观;

(2)人格完整;

(3)正确的自我观;

(4)心理行为表现符合年龄特征;

(5)人际关系和谐;

(6)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据此可以看出,心理健康不仅仅是没有心理疾病。

四、案例分析题

儿童刘某,男,2001年4月出生。

2007年该儿童要求进入某师范大学的附属小学接受义务教育,该小学拒绝接收,理由是:

区教委制定的区中、小学2007年度招生方案规定该附属小学的新生入学年龄为6岁10个月,而刘某至2007年8月30日新生入学只有6周岁4个月零10天。

刘某的父亲则认为其子已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5条规定的年满6周岁应当入学的年龄,附属小学拒收系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

他们多次与学校交涉未果。

刘某的父亲遂多次要求区教委对该小学拒收刘某入学一事作出处理,区教委一直对此事不予受理。

请你利用教育法律知识分析该案例。

该案例涉及到公民受教育权利的保护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4条规定,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5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而本案争议的焦点正在于入学实际年龄的确定。

而保障适龄儿童按时入学、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行使,这当然是各级人民政府的法定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正式实施以来,此类案件中的相对人一方可依法向区教委所属的本级人民政府(区政府)或其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市教委)申请复议,区人民政府或市教委应予以处理。

五、阅读分析题

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学生杨朗有许多毛病。

陈老师心想,像杨朗这样的学生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

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

“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

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

”第三天,杨朗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说:

“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

”陈老师听了说:

“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

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

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

不过当兵同样需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

”听了老师的话,杨朗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

问题:

材料中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遵循了哪些德育原则?

(1)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遵循了疏导原则。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疏导原则实际上也就是循循善诱原则。

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讲明道理、疏通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达、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陈老师在对学生杨朗进行教育时,让其自己发现自身优点,并进行表扬和激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效果。

(2)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遵循了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现现状,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陈老师正确认识和评价了杨朗的优点(心肠好、力气大),并鼓励他去参军,使他树立了自信心。

(3)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遵循了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以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

陈老师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客观地分析和评价了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鼓励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正是这一原则的体现。

六、论述题

1.有人建议,在教育实践中,“要多使用奖励,而尽量少用惩罚”。

请简要阐述你对这种建议的看法。

这种建议有一定的道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对学习有促进作用;而后者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

虽然表扬和奖励对学习具有推进作用,但使用过多或者使用不当,也会产生消极影响。

所以,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奖励,当然,对于某些学生而言,适度而善意的批评有时也能促进学习。

2.王某想去参加教师招聘考试,问及原因,他回答说:

“教师工作轻松、悠闲,每年还有寒暑假,我图的就是这个。

”也有人认为教师的劳动就是“三清”(清闲、清贫、清高)。

对这些看法,应做何评价?

(1)王某对教师工作的认识是不对的。

实际上,教师的工作不仅不轻松,而且很辛苦,没有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是做不好的。

(2)教师工作的专业性很强,对教师的个人能力要求更高,没有相应的教育教学技能是做不好教师工作的。

(3)如果抱着图轻松、清闲的态度从事教育工作势必造成不良的后果。

(4)现在教师的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工资水平,教师的待遇逐年改善。

2020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复习题库及答案

(二)

一、单项选择题

1.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的是(C)。

A.《大学》B.《论语》

C.《学记》D.《礼记》

2.在班级的制度管理中,成文的制度是指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要求二因此,成文的制度也就是要求对班级管理实行(A)。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

C.目标管理D.民主管理

3.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D)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古代教育B.近代教育

C.现代教育D.原始教育

4.在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C)存在的。

A.先知者B.管理者

C.促进者D.指导者

5.-般来说,学习任务简单时,学习动机越强,则学习效果(A)。

A.越好B.越差

C.没什么不同D.不一定

6.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A)。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

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

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

7.下列教学措施中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是(A)。

A.强化基本知识的传授B.及时批改作业

C.举行学科竞赛D.改善师生关系

8.你觉得学校德育最重要的途径是什么?

(B)

A.班主任工作B.课堂教学

C.活动课D.品德课

9.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D)A.准备律B.练习律

C.动机律D.效果律

10.教育目的是衡量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B)作用。

A.导向B.评价

C.激励D.指导

11.-般来说,喜欢人云亦云,社会敏感性高,爱好社交的人属于(A)认知风格。

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

C.内倾型D.外倾型

12.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A)。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从事智力劳动

C.从事体力劳动D.接受教育

13.完形——顿悟说认为,学习的实质是(C)。

A.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B.形成认知地图

C.形成新的完形D.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1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是指(C)。

A.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B.个人在体力上的充分发展

C.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D.个人的智力充分、自由地发展

15.(D)强调“废除以教师为中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A.认知结构学习理论B.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6.4岁的男孩小石认为空气没有重量,但经过科学演示后他知道自己错了。

他现在认为,空气是有重量的。

从迁移的角度来说,这一理解的变化属于(B)。

A。

同化性迁移B.顺应性迁移

C.一般性迁移D.重组性迁移

17.我国1982年《宪法》对教育目的的表述是: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A)。

A.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B.德智体等全面发展

C.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D.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

18.学生先学习了苹果、香蕉的概念,再来学习水果的概念,这属于(A)。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

C.并列学习D.命题学习

19.依据维纳的归因理论,下列属于内在、不稳定、可控的因素的是(B)。

A.运气B.努力

C.能力D.任务难度

20.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A)。

A。

劳动起源论B。

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D.生物进化论

21.德育方法很多,榜样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D)。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D。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2.元认知的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B)。

A.自我学习B.自我调节

C.自我控制D.自我反省

23.最早对班级的组织、构建等问题进行系统论述的教育家是(B)。

A.苏格拉底B.夸美纽斯

C.赫然巴特D.康德

24.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具有法制观念取向者属于下列(B)时期的特征。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D.道德成规前期

25.1970年,教育家朗格朗在其出版的著作中提出了(D)思想。

A.最优化教学B.范例教学

C.发展教育D.终身教育

26.规定了学科的性质和地位、教学目的和任务、内容范围和进程安排以及教学时数与

作业布置、考试要求和教法建议的文件是

(A)。

A.课程标准B.教学计划

C.课程D.教材

27.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的特点是(A)。

A.以自我为中心B.概念守恒

C.抽象思维D.运算思维

28.德育过程要“反复抓,抓反复”所依据的德育规律是(B)o

A.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B.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D.在交往中形成品德规律

29.下面情况发生了学习的是(D)。

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明显提高

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

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

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30.教育法规定的法律责任是一种(A)法律责任。

A.行政B.民事

C。

经济D。

刑事

二、多项选择题

1.维纳将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六个因素,其中属于自身内在因素的有(ABD)。

A.能力高低B.努力程度

C.任务难易D.身心状态

E.运气

2.班级建设的原则有(ABCD)。

A.促进学生积极发展B.以学生为主体

C.民主性原则D.开放性原则

E,协调性原则

3.下列关于新型的师生关系,说法错误的有(BE)。

A,在人格上,学生与教师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B.应维护教师的绝对权威地位

C.师主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

D.在社会道德上,学生与教师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E.教学过程中应以儿童为中心

4.学习的认知策略包括(ABC)。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D.计划策略

E.调节策略

5.德育教育的体谅关心理论的特征有(ABDE)。

A.坚持性善论,主张儿童是德育的主体

B.坚持人具有一种天赋的自我实现趋向

C.注重个体认知发展与社会客体的相互作用

D.大力倡导民主的德育观

E.把培养健全人格作为德育目标

6.下列对教学策略的理解,正确的有(ABDE)。

A.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活动的元认知过程、教学活动的调控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

B.教学策略教师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的整体性把握和推进的措施

C.教学策略等同于教学设计

D.教师在教学策略的制定、选择与运用中要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人手和着眼

E.教学策略是一系列有计划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

7.下列属于教师的职业角色的有(ABCDE)。

A.传道者角色B.授业解惑者角色

C.示范者角色D.管理者角色

E.父母与朋友的角色

8.下列属于课程目标的特征的有(ABCDE)。

A.整体性B.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