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精品.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479783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新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最新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最新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精品.docx

《最新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精品.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精品.docx

最新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精品

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篇一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今年56岁的徐可相是山亭区店子镇鹁鸽崖村卫生所的一名乡村医生,自1975年1月在滕县卫校毕业后,一直扎根于农村卫生事业。

  38年来他用真情服务老百姓,用行动报答村民,始终履行着救死扶伤地神圣职责而无怨无悔。

  他医德高尚,技术精湛,深得镇卫生院领导的肯定和群众的一致认可。

  2019年,按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要求,为了改善患者就医环境,他自筹资金十余万元,建设了一处面积约120平米的标准卫生室,当地村民常见病、多发病均可就地得到治疗,实现了小病不出村的工作目标,较大程度缓解了群众就医难问题。

  2019年在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徐可相医生积极响应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号召,投身到抗击非典第一线。

  为了让群众早日了解非典,掌握非典预防知识,他通过村委会大喇叭、黑板报、张贴标语、义务印发宣传材料等形式,进行防治非典知识宣传。

  有时还挨家挨户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宣传,尽量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配合镇卫生院积极做好外出务工人员的登记和劝阻回乡工作,免费发放体温表进行排查,自己配制了抗病毒中草药为群众免费服用。

  由于他身先士卒、不怕危险,终于取得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在抗击非典的过程中,他所负责的辖区,无一例外出务工人员回乡的事情发生,为全镇乃至全区抗击非典的最终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徐可相认为,仅有为村民解除病痛的一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扎实牢固的医疗技术功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老百姓带来便利和实惠。

  行医生涯近40年,他不断钻研业务,提高技术水平,经他治愈的各类患者成千上万,深得群众敬仰。

  他经常自费购买大量医药类书籍刻苦研读,只要有空闲时间就仔细翻阅,从中汲取营养,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

  即便在最艰苦的条件下也从未放弃过。

  2019年1月26日新年正月初一凌晨两点,正值数九寒天,一阵急促地电话铃声把他从睡梦中惊醒。

  原来是本村一位张姓小孩突发高烧需要治疗。

  他放下电话二话没说,背起药箱就冲出家门。

  一路上寒风呼啸,冻得他直打哆嗦。

  由于天黑道路泥滑,走着走着,他一不小心摔倒在泥地上,弄得全身都是泥,腿被刮伤两处,但他顾不了伤痛,爬起来就继续往病人家里跑去。

  赶到时发现小孩已处于高热惊厥,于是就急忙给予退热、解痉、针刺人中、静脉输液等治疗。

  由于病情严重需要输注三瓶液体,他就一直陪护到输液完毕,直至小孩病情好转才放心离开。

  此时已是早上六点多钟,天已经蒙蒙发亮,左邻右舍都在噼里啪啦地燃放着新年鞭炮,可徐可相连处理伤口都未来得及,累得他一头倒在床上便呼呼大睡。

  类似这种情况,一年四季到头随时都可以碰到。

  他在卫生室上班时,跟本不分昼夜,实行二十四小时全天候诊值守,就是凭着他这种过硬的医学功底,扎实的的业务技能,优良的服务态度,得到了各位村民的普遍赞誉。

  他看病时时为困难病人着想,治疗时尽量使用既便宜又能保证治疗效果的药品。

  上门服务时从来不收出诊费,对特别困难的患者主动免除医药费,每年下来减免医药费用就达到两三千元。

  他心系村民的安危冷暖,始终奉行的宗旨是治病救人,扶贫济困。

  作为一位普通的乡村医生,仅靠辛勤劳动创造一点微薄收入,他生活地并不宽裕,但能为本村群众服务是他这辈子最大的梦想。

  从医以来未出现过重大差错和医疗事故,也从未接到过任何患者的投诉。

  徐可相从医38年以来,认真执行农村卫生工作方针,积极参与防疫保健工作,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的一贯方针,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重点。

  他深知这一道理的重要性,始终把卫生防疫工作挂在心上。

  他时常给村民宣传防疫的重要性,防重于治的方针政策。

  基于他的宣传唤起了人们对防疫工作的关注、了解和认识。

  他身体力行迎难而上,一股子倔劲,使全村的防疫保健工作在全镇处于领先水平,受到当地卫生主管部门的肯定。

  他先后获得店子镇先进个人、店子镇个人显著贡献者、山亭区优秀乡医、山亭区十佳乡医等荣誉称号,所在卫生室被评为店子镇先进卫生室;2019年被评为山亭区先进卫生室。

  徐医生以他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踏实的作风在村医疗事业中做出了扎实的成绩,赢得了农民群众的心。

  社会的发展进步给乡村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深知成绩的取得,靠的是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多为国家出点力,为村民办点实事是应该的。

  为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奉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他感到无上光荣。

  篇二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在红色革命老区湖南省茶陵县,在井冈山根据地,罗霄山脉下,有一座三层的面积200多平方的小型综合医院——湖南省茶陵县0方乡卫生院洮水分院。

  在这医院中,有一位四里八乡远近闻名的乡村好医生。

  他立足农村,40多年如一日,在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了大半生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当地农民的健康。

  他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

  在农民兄弟心里竖起了一座无言的丰碑,成为他们生命中的一缕阳光。

  这位好医生就是现年57岁的谭冬生。

  一、扎根农村,立志乡村医卫事业

  洮水村地处在罗霄山脉下,附近有几个村坐落在大山深处,农民有了病要进城看病,得走三个多小时的山路,往往一些急病就担搁在路上了。

  1968年,谭冬生初中毕业,尽管是初中生,但在贫穷落后,文盲众多的洮水村,他却成了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成了重点培养对象。

  他面临着许多机会招工、招干、参军、做村干部、作民办教师,但他面对农村缺医少药的现状,立志学医。

  当年8月参加了茶陵县组织的赤脚医生培训班。

  他说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农民的难处就是我的难处,乡亲们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

  农村看病难,看病贵。

  1969年8月,谭冬生在人民公社的支持下,办起了洮水大队卫生所。

  从那一天开始,不论盛夏酷暑,还是数九寒天,不管刮风下雨,还是白天黑夜,只要是患者有求,谭冬生二话不说,背起红十字药箱,翻山越岭、涉水过沟,奔波在为患者解除痛苦的山道上。

  春节,正是家家团圆的好日子,而谭冬生只能在除夕到儿子家中,全家吃顿团圆饭。

  正月初一下午就赶回自己的小诊所。

  他说每年的新年,总有喝醉酒的、感冒的、被编炮之类炸伤的等患者,我不在诊所,会耽误他们的病的。

  大过年的,不能让大家高兴的心情受到破坏。

  就这样,他足足40个春节都是在诊所里过的。

  1992年正月初一的晚上,谭冬生和往常一样在诊所为过年期间患病的乡亲们看病、抓药,忙到了晚上8点多钟,谭冬生正准备端起饭碗吃饭,滋坑村农民邱继光的儿子匆匆忙忙地闯进了诊所,他气喘吁吁地告诉谭冬生,他52岁的父亲因为心脏病,今天感到很难受,要谭冬生出诊到家里去看看。

  此时,窗外北风夹着雪籽呼呼刮着,寒冷刺骨。

  谭冬生听到患者家属的话,放下饭碗,背起药箱,抓起手电筒就骑上一辆自行车,颠簸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

  由于年前下了雨,路上泥泞不堪,天又漆黑,实在难走。

  谭冬生在路上摔了几跤,药箱都摔去老远。

  走了近一个小时的山路,谭冬生进了患者的家。

  没有顾得上喝一口水,就为患者看病、输液;一直忙到了晚上11点。

  由于还有些药没有带上,他和邱老汉的儿子又返回诊所,谭冬生又给邱老汉配了9付中药,让他儿子带回去给父亲服用。

  一忙下来,天都放亮了。

  等吃完了药,邱老汉自己下山来到谭冬生的诊所说谭医生,我真佩服你,我这病可是大医院都说没治的,吃了你的药,看,我能自己走到你这儿来谢谢你。

  他提来一篮鸡蛋到诊所,要感谢自己的救命恩人。

  谭冬生说大家乡里乡亲的,我知道你家的难处,你现在刚刚在恢复中,把鸡蛋提回去自己补补身子,你的身体康复了,就是对我最好的感谢。

  十年后,邱继光老人因心脏病逝世。

  这期间,谭冬生一直坚持为他治疗。

  他也心疼谭冬生来回的路难走,一到雨雪天犯病,他总是忍着疼痛,说路难走,别麻烦谭医生,等天晴了让他来不迟。

  谭冬生也摸清了他的病因,预备了常用的药物给他救急。

  他常念叨着谭冬生的好,他说我每多活一天就是多赚了一天,这条老命是谭医生帮我抢回来的呀!

  二、医术精湛、做医德高尚的好医生

  作为一名让农民们信赖的好医生,来找谭冬生看病的患者络绎不绝,不仅有本村的患者,也有从邻近桃坑乡、严塘镇等周边乡村慕名而来的患者。

  在诊所里,谭冬生基本上是又看病,又抓药。

  患者说,谭医生不仅医术好,而且看病方便,价格也低,每次看病吃药的钱不超过30元。

  谭冬生说,我们乡村医生每天面对的是农民,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疑难杂病患者,他们对大夫抱的希望很高,要求也很高。

  因此,乡村医生不仅中西医、内外科、妇产儿科都要会,而且打针、输液、针灸、按摩,样样都要精。

  我们不能把进门的病人往外推。

  作为一名初中基础的乡村医生,谭冬生深知学习的重要性。

  为了提高医疗技术,谭冬生不顾经济上的拮据,购买了许多医学书籍,完成了《外科》、《内科》、《妇科》、《儿科》等20多门学科的理论学习,并大胆应用于临床,医术不断提高。

  诊病时遇到难题,他就马上啃书本。

  护送病人到上级医院治疗,他就抓紧机会请教。

  从1969年6月开始,他多次参加了市、县、乡组织的乡村医生培训,多次受到上级的表扬。

  还自费到县人民医院进修,学习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及卫生法规等知识。

  他一边学习,一边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中。

  40多年来,他对待患者,始终如一,从未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

  他坚持做到五心四勤即诊断细心、治疗精心、解答耐心、接受批评虚心、让病人和家属放心;手勤、脚勤、嘴勤、人勤。

  洮水村9组的周运娥,53岁时得了严重的肺心病,在县人民医院治疗了2个月后,因为没有根本好转的希望,加上付不起高额的治疗费,绝望地放弃了治疗,回家等待死神的降临。

  谭冬生知道此事后,立即跑到周家。

  主动提出要为她治病。

  家人也是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态度,让她接受了治疗。

  经过连续1个多月的治疗,病人竟有了明显好转,让病人家属大喜过望,病人自己也信心大增。

  就这样,这个被认为至多能活3个月的病人,竟然活到65岁才去世。

  整整多活了12年。

  可因为病人家里穷,谭冬生为她家垫付了3000多元的药费,还不包括他自制的中草药和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周老人临死前拉着谭冬生的手说谭医生呀,这辈子我是还不了你的情了,来世,我做牛做马报答你。

  多少年来,他就是这样,精心呵护着每一位患者。

  谭冬生是一名乡村医生,在他的脑海中,没有上下班时间,也没有节假日,24小时都在为乡亲们服务。

  他又是一个农民,家里还有几亩耕地、每年的春耕夏收,谭冬生是主要劳力。

  可是,为了乡亲们的健康,他经常是误了自己种田,去解除乡亲们的病痛。

  这样下来,重担都落在妻子身上,看到贤惠的妻子操劳得患了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等多种病症,还这样支持自己的工作,谭冬生总是又是自豪又是愧疚。

  三

  遵纪守法,做规范管理楷模

  作为乡村医生,谭冬生认真贯彻执行各项卫生法律法规,服从上级管理,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检查。

  一是严格执行《执业医师》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持证上岗,从未超范围执业,并服从乡村一体化管理规定。

  二是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杜绝假药劣药。

  近几年,药贩到处推销药品,乡村医师从药贩子手中进药现象普遍。

  可是他坚持主渠道进药,不从私人手中接货。

  2019年,外地一药贩子到他家推销药品,被他拒之门外。

  几天后该药贩和谭冬生多年的好友一起上门来了,那好友对他说你是我的好朋友,这位也是我的好朋友。

  我向你保证他的药不是假药,看在我们多年好友的关系上,给我一个面子,他将药低于你从正规渠道进药的15%的价格给你。

  如果接受,谭冬生这一次就可以从中获利1000多元,但他硬是拒绝了。

  为此,那好友很长时间见了他招呼都不打。

  但从此,药贩子再也不敢进他的医院,这就为维护农村医药市场秩序做出了榜样。

  三是严格执行医政管理规定。

  他给病人看病,严格病历处方书写质量,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防医疗差错。

  四是严格执行医疗服务价格和药品价格,不乱收费,做到西药一般让利给群众8,中药让利12,对残疾孤寡老人实行减半收费。

  五是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做到制度上墙,收费公开透明。

  六是开展健康教育,每月在村卫生室出一期宣传栏,普及农民卫生知识,赢得了群众的信赖与好评。

  三

  呕心沥血,筹建一流乡村医院

  作为乡村医生,他时刻想把自己的诊所办好办精。

  40多年来,他将所有收入都投入到医疗设备的添制上。

  为方便出诊,他先是买自行车,后来又买了摩托车,现在他的医院中有了急救车。

  在这些交通工具添制上,他从不皱眉头。

  他说赢得时间就是赢得生命。

  我恨不得会孙悟空的筋斗云,好不耽误病人的病。

  他的诊所场地换了四个地方,场地越来越大,设备越来越先进。

  2019年在周边8个村庄群众的强烈要求下,他采取借款、入股的办法,筹资40万元,改建村卫生室。

  按照卫生室建设标准,新建了200多平方米的洮水分院,配置了预防接种室、诊断室、化验室、药房、病房,添置了28张病床,更新了医疗设备,为农民看病就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同时,从县人民医院请来了医术精良的医生来诊所指导,现在他的医院中有了12名医护人员。

  日门诊量至少15人,每月住院病人达25人。

  分院现在能作胃癌根治、子宫全切、前列腺摘除、肾盂切开取石等高难手术。

  这极大的方便了周围的群众。

  由于洮水分院医术精良、服务态度好、治疗费用低廉,除开附近的村民来看病外,远到炎陵县的患者,都慕名而来。

  走进他干净、整洁、设施高档的医务室,谁能想到,他自己的房子还是几间土砖房呢?

他说我没钱改造房子,如果我有,还不如多买些药品或设备呢。

  自己的房子破点,能住就行了。

  土砖房就土砖房吧。

  四、全心全意,服务社会

  作为乡村医生,谭冬生总是不忘自己肩上社会责任。

  他扎扎实实的做好了以下工作一是设立了残疾人康复站,每年为邻近村里残疾人提供至少50人次的免费治疗。

  二是对经济困难户开展资助活动。

  困难户在诊所看病时可以赊帐,年底视其情况进行减免。

  40年年来,资助困难户600余人次,减免费用达10多万元。

  三是免费护送重症患者到上级医院就医。

  先后护送大病患者到长沙、株洲及县级医院就诊达300多人次。

  四是为远方患病者免费提供食宿。

  让患者安心就医。

  六是抗洪救灾,不辞劳苦。

  洮水村地势较低又处在米水和沔水的交汇处,经常发生洪涝灾害。

  每次洪涝灾害发生时他总是主动配合乡政府、卫生院,组织居民,抗灾抢险。

  洪水退后,他又主动承担本村及消毒、防病工作,保证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在他从医的40年中,洮水村尽管屡次遭受洪涝灾害,但即使是2019年百年未遇的大水灾,洮水村也没出现过灾后疫情。

  在谭冬生担负的全村儿童计划免疫和妇幼保健等防保任务期间,洮水村儿童计划免疫连续多年通过了国家、省、市的评审验收,达到了92的目标,建卡率、合格接种率达到95以上。

  五苗接种的相应传染病发病率降到最低几率,多次受到县、市卫生防疫部门的表彰奖励。

  谭冬生同志虽然今年57岁,长期的劳累让他鬓角添了白发,但是他总希望自己能为推动农村卫生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添砖加瓦,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篇三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汪某某同志是安徽省祁门县祁红乡某某村的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从医18年来,扎根农村基层,恪守医德,刻苦钻研业务,积极宣传农村病患知识,为农村医疗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受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欢迎,堪称乡村卫生知识的传播者,老区人民的守护神。

  一、坚定信念,改变家乡却以少药的现状。

  汪某某同志所在的村,处于我省的最南端,与江西省毗邻,是当年新四军活动的主要区域,新四军军长陈毅同志就在舍会山多次召开豫皖赣特委会议。

  6个村民小组,800多人口散住在丛山峻岭之中,村民外出只能靠步行,由于交通闭塞,村民的思想观念、卫生习惯陈旧,加上缺医少药,多少年来,有的村民因难产、意外事故、食物中毒或蛇咬兽伤而得不到及时救治,而遗憾地殒命,有的儿童因患麻疹并发症而夭折。

  汪某某同志88年6月以优异成绩初中毕业后,本可以继续升学学习,但由于当时家中兄妹较多,生活困难,他毅然选择了就读县卫生技术学校,毕业后,又自费在县人民医院实习了一年,1991年8月回到了家乡,在村委会所在地组建立医疗室,。

  受到了全村群众的欢迎。

  汪某某同志在工作中边实践边学习,积极参加医疗部门举办的各类知识、技能培训,对疑难病症他一方面利用护送病人到县医院救治的机会,随机学习,有时专程到县医院请教专家,不断地提高医疗水平,1999年顺利通过第一届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从医18年来的乡村行医生涯中,在分散居住的6个村民组中来回奔波,延绵崎岖的山道上留下了他的足迹,心中牵挂着800多村民的健康。

  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没有怨言,好几次乡卫生院和县某私立医院聘请他去工作,但他想到大山里的村民更需要自己,毅然放弃了到好的地方去工作的机会,他笃定;我是大山的儿子,守护老区人民的健康,是我一辈子的职责。

  二、严守医德,体现了一个乡村医生的高尚情操。

  汪某某同志,作为一个乡村医生,面向的是农民群众这样一个弱势群体,每当村民需要时,他从不考虑个人得失,而是想尽一切办法把工作做好,长期以来,他从未收过病人的挂号费和出诊费,对村民中的困难户、孤寡来人等患者,尽量做到少收不收。

  村民戴某某,是一个80多岁的孤寡老人,多年来患有支气管哮喘病,时有发作,汪某某同志对老人的诊治是随叫随到,并一有空总要去看望一下,现在老人逢人就说不是汪医生,我早就没命了。

  18年来,在护送危重病人去县、市医院救治中,先后为病人垫付治疗费数万元,至今还有一万多元无法收回,有的危重病人,转院匆忙或暂时无力支付,往往面对病人家属无望的眼神,汪某某同志只能通过同学、朋友或熟人借款为病人支付,使他们得到及时的治疗,2019年8月他护送脑血管病患者汪伟军到黄山市人民医院做核磁共振时,部分小动脉破裂,生命垂危,为使患者能得到及时的治疗,他通过同学借来一万多元垫付了患者的手术费。

  1997年除夕夜,天下着鹅毛大雪,正是万家灯火,全家团圆的时刻,年夜饭刚刚上桌,忽然门被推开,进来一个雪人,原来,在另一个村民组有个叫方春根的患者大咯血,人已奄奄一息,汪某某同志只说了一句爸妈,你们先吃吧,转身背起药箱消失在漫漫雪夜中,冒雪爬行了16里山路,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经过救治方春根才从昏迷中苏醒过来,当黎明来临时,山梁上咔嚓咔嚓的树枝断裂声似新年的炮声为他返回而送行。

  18年来,在医疗室的一角,总是摆放着一个备用药箱、一把雨伞、一身雨衣、一双雨靴和一双解放鞋,只要听说有病人,汪某某同志就会背起药箱匆忙赶去,2019年的腊月,大雪封山,全村断电,电话不通,中午一位村民卷着大雪来求救,他52岁的父亲,突然倒地言语不清,汪某某同志立即判断是脑溢血,立即随来人冒雪去救治,一路上不断传来大雪压断大树的响声,经过初步治疗后,病人病情一旦稳定,他把患者接到了诊所,以便及时观察治疗,大年三十他是陪着患者在诊所度过的。

  他的诊所是接待站也是救护站,它不仅是医护人员也是后勤人员,边缘村组的村民来看病,它不仅要治病救人,还要监护照顾病人,还要招待病人家属,在某某村,只要一提起汪某某,村民们都会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好人呐。

  这个朴实的字眼,蕴含着村民对汪某某同志的赞誉。

  不久前,一位姓陈的老婆婆临终前拉着儿子的手,唯一的嘱托就是不能忘记汪医生,他是好人,是你的救命恩人。

  原来老人的小孙子五岁多,玩耍时从一棵柿子树上掉下,当时头部血流如注,正当茶叶季节,村民无人在家,老人的儿子和媳妇在外打工,汪某某迅速处理后,一边拨打120,二话没说,抱起老人的小孙子走了20多里山路,翻过一座大山,及时将孩子护送到公路边护送到县医院救治。

  当孩子的父母闻讯从外地赶到县医院时,孩子已经转危为安,由于救护及时,挽回了老人唯一的小孙子的生命,汪某某,一个让人临终前都念念不忘的好人,一个18年来以治病救人为己任的好人,他以高尚的医德,赢得了大山深处村民的赞誉。

  三、爱岗敬业,做好父老乡亲健康的守护着。

  18年来汪某某同志作为一个乡村医生,在救护村民的同时,深深感到,许多疾病与当地村民的生活陋习有关,因此,在他诊所的外墙上有一块水泥黑板,定期出刊向村民宣传卫生防疫知识,每年坚持订阅卫生报刊放在诊所让村民阅读,乙肝、心脑血管疾病原来在该村发病率较高,他认识到,这与当地卫生习惯和生活陋习有关,一方面加强监控,一方面加强宣传,1998年,村小学连续发现几例乙肝患病儿童,他及时与县疾控中心联系,乡卫生院携带检验设备及时为村民进行肝功能查验,对肝表面抗原阴性者注射了乙肝疫苗,至今,近十一年来,该村乙肝发病者仅一例,使乙肝发病率大大下降。

  在计划免疫、非典、甲型11流感、手足口病防治方面,汪某某同志既是监督员又是宣传员,面对村民外出务工,村中留守儿童曾多的现状,为了使计划免疫不漏人漏户,一到接种的时间,都要及时通知,对漏种儿童及时了解去向,及时上门补种,利用出诊的机会,向广大村民宣传防疫的重要性,在当前甲型11流感和手足口病防治中,除了利用宣传栏宣传防疫知识以外,对务工归乡人员实行观察,配合村小学对学生实行晨检和每日量一次体温制度,到目前为止,在某某村,尚未发现一起流入性甲型11流感病例。

  汪某某同志是某某村村民的健康守护者,1998年4月晚饭后,他正在休息,突然,村西头哭喊声一片,凭着职业的敏感,他赶去一看,原来是村民陈林云四岁多的儿子陈伟彪口吐白沫人事不知,正当他在检查时陈庆云自己和妻子、女儿又先后倒地抽搐,牙关紧咬,大小便失禁,看了一家人吃剩一半的饭菜,汪某某当即作出判断是食物中毒,在拨打120的同时,迅速组织人员,一个担架10个人,翻山越岭16公里护送到公路接应120急救车,由于处理及时,全家4口人中有两人被救活,且没有后遗症,事后查明是误食毒鼠强中毒。

  由于某某村读出皖赣边界,也是皖南的深山腹地,随着近几年青壮年劳力的外出务工曾多,国家对木材的限采和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加强,深山里人迹稀罕,时有猛兽出没,近几年发生多起狗熊伤人事件,2019年7月10日,汪某某在离诊所近20公里大元村民组出诊返回途中,当时已是夜幕降临,他想着诊所还有几位急需自己去诊治的患者,就不顾一天的疲劳,匆匆往回赶,翻过一座山梁,在一个山坳拐弯处,与一只大黑熊相遇,大黑熊做出了扑送的姿势,凭着多年在大山里奔波的经验,他迅速趴在地上装死人,大黑熊嗅了嗅半个多小时才离开,回到诊所已是晚上8点多,几名患者还在等候,浑身泥泞的他,看到患者,将惊恐疲劳放在心里,精心为他们治疗,事后,每当提起此事,妻子总是磌怪的说以后晚上再不许出诊。

  但他只是一笑,一有病号,不管是雨雪天,还是黑夜。

  依旧及时出诊,难怪,村民都戏称他是某某村的120。

  四、遵纪守法,为创建和谐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汪某某同志,认真执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专业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

  坚决抵制假、冒、伪、劣药品,确保群众医疗、用药安全,未发生医疗事故,18年来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