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语文教案合集19页.docx
《苏教版五年级下语文教案合集19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下语文教案合集19页.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五年级下语文教案合集19页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教材分析: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轻快而又充满激情的现代诗歌。
它主要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
教学理念:
把读贯穿课堂始终:
朗读——读中感悟;诵读——读中生情;诗歌朗诵——以诵立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2.技能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用提供的词语写一段反映荒山植树后美好景象的话。
3.情感目标:
(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2)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激起忧患意识,环保意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人
冰雪融化,春天的脚步又近了。
谁都向往春天,向往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向往吹面不寒的杨柳风。
今天就来读一首春风扑面的现代诗——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谁来读题。
从他的声音里你听出什么?
还可以怎么读?
你为什么这么来读。
(陶醉或发问)
二、尽情朗读诗文,读出心情,读出感受
1、情绪渲染:
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
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教材。
今天我们就来尽情朗读这首诗。
让我们看看谁朗读得更投入,更专注,更有感情。
2、这一课中有许多生字,通过预习认识它们了吗?
(1)出示本课生字(包括二类字)认读。
(2)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3、师: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想一想怎样读能读得出彩出色。
4、师:
读了以后知道这首诗歌写的是什么吗?
5、师:
下面想请同学们尽情地表演或表现自己的朗读,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好吗?
学生朗读水平不一,是一种资源,可以充分利用,所以学生的朗读过程可以这样进行:
1、指名学生逐节朗读。
2、群体评议高低,个体介绍朗读理解。
3、再作新的朗读体验。
教师的欣赏、评点、引导有机结合在其间。
三、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说说自己学会了哪些字?
哪些字感觉较难写难记?
2、重点指导下列生字。
袍、裸:
衣字旁,别写成示字旁。
鼠:
笔画较多,注意笔顺、间架。
(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上节课我就说,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材料。
我们分小组再来次朗诵比赛,怎么样?
二、咀嚼诗歌韵味,探究表现特点。
1、师:
同学们朗读得都很尽兴,很投入,朗读中你体会到诗歌韵味了吗?
(板书暗示:
语言——情韵)
2、师:
请同学们先自己默读,体会,将自己的感受、发现有书上注下来。
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议一议,十分钟后集体交流。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作出评价或引导。
[咀嚼要点]之一:
植树的场景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的植树经历。
如言:
提着水桶,扛着树苗,走向旷野——满怀激情。
挖坑,放苗,回土,浇水——一脸欢笑。
这样的场景,这样的情感作者表达出来了吗?
品赏体会:
“踏”春风?
意韵:
春风是轻柔的,脚步是轻盈的。
之二:
植树的意义1、课文中写了几点?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荒山披绿装
动物有家园
环境变美丽2、有哪些语言特别有味?
品赏:
山岩“结束了烈日的煎熬”、“寂寞多年的荒山”、“荡漾的碧波轻抚河畔的小草”……
之三、结尾段的色彩1、教师引读第1.8节。
2、比较两节有什么异同?
两段能交换吗?
(学生比较并说说理由)3、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呼应开头,点明主题,深化中心)4、哪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的意义之大?
(划出有关词语)(板书:
荒山野岭——青山碧岭)5、此刻“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情?
你读着呢?
三、作业
1、在括号里填上既恰当又不重复的词语。
()的家园()的树叶()的秋天()的果园
()的家园()的树叶()的秋天()的果园
2、完成课后第四题写话练习:
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话。
推荐理由:
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集中,手段简化,致力于朗读、写字两大语文素养的,由于教者课前布置预习,因此,在教学时通过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作为起点,节约了课堂时间,为下面的初步感受性朗读争取了较大的空间。
第二课时伊始的朗读比赛,巩固了第一课时的朗读,也为下面的“品诗韵,赏语言,用情诵,立志行”奠定了基础。
三个咀嚼要点则引导学生紧紧扣住文章语言,穿行其中,涵咏其中,悟情明理,体会表达特点,不亦乐乎!
2、暖流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暖流”的含义,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江主席对青年人的关怀和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
4、学习课文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三、教学时间 两教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暖流”是什么意思?
本文中的暖流是指天气情况吗?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
(1)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读。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正音。
3、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江泽民主席看望南开大学师生员工并和他们亲切交谈的事。
)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思考:
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从“涌动”一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南开大学师生员工心情十分激动)为什么会这么激动?
(江主席看望师生员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再读生字词。
2、讨论识记方法。
3、描红、临写。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看拼音,写词语。
和蔼 抑扬顿挫 沉浸 阅览 致意 视察
指名读第一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二、学习第二段
1、轻声读第二段,思索:
江主席来到了南开,主要做了什么?
(具体写了江主席与王辉等同学交谈)
2、分角色朗读,注意体会江主席是怎么问的,王辉又是怎样回答的。
3、结合课文谈感受。
(1)你觉得江主席怎么样?
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细细体会。
平易近人:
江主席来了,他满面春风,向同学们致意。
……走到王辉身边,和蔼地问、兴致勃勃、抑扬顿挫。
对古典文学十分热爱:
背《滕王阁序》、背《水调歌头•中秋》。
(2)分组朗读、讨论。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程序:
分角色读——说感受——再次有感情朗读。
4、课文写江主席平易近人,关心青年,对古典文学十分热爱,但并没有直接讲出来,而是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刻画的。
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真实、自然、生动、形象)
三、学习第三段
1、齐读。
提问:
王辉为什么说自己打心眼里佩服江主席?
2、反复朗读王辉的话,体会其中的激动和佩服之情。
四、朗读全文
1、课题“暖流”是什么意思?
(江主席对师生的关心、对青年人的关怀、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使大家产生了激动、兴奋、喜悦的情绪)
2、本文哪些词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反复朗读。
五、作业
1、熟读《滕王阁序》、《水调歌头•中秋》
2、小练笔:
写一段话,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的一个特点。
板书:
2 暖流
兴奋 喜悦
平易近人 关心青年
对古典文学十分热爱
3.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儿童和春天一样,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体会作者对少年儿童的喜爱、期待。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儿童和春天一样,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设计一:
谈话,这首歌熟悉吗?
喜欢春天吗?
你会到哪儿去找春天呢?
设计二:
复习(紧扣课题)谁“只拣儿童多处行”?
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
(冰心,找春天)
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寻找春天。
找到了没有?
快速地阅读,找出描绘春天景色的语句。
二、感受春天的景美
学生速读课文,找到之后,认真地读一读。
你觉得春天的景色怎么样?
引导交流:
景色如何?
可以先说感受,再读相关的语句,也可以先读相关的语句,再加以读论。
(出示海棠图),你可以对着图来介绍一下冰心奶奶笔下的海棠吗?
“海棠花……”
景色真美,让冰心奶奶“眼睛一亮。
”你喜欢吗?
你能把自己对海棠的喜爱美美地读出来吗?
学生练习试读。
指名展示。
指导策略:
读得让听得同学眼睛一亮。
其他同学要静静地听,在头脑中想象一下,他哪儿读得让你眼睛一亮。
你抓住了海棠的花多,你注意了海棠花的色彩,你读出了海棠花生命力的旺盛。
齐读: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
(出示第6自然段)一气呵成,齐读这一段。
引读好五六两段。
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找到春天了没有,(找到了,而且是那么饱满,那么烂漫)板书:
花儿旺,春光好。
三、感悟儿童的可爱
(一)过渡设计:
花真多,老师不由想起了杜甫的一首诗《江畔独步寻花》:
花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同样也是寻找春天,杜甫是只拣花儿多处行。
而冰心奶奶却只拣儿童多处行(在课题上点出“只”)。
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明确问题:
冰心奶奶找春天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呀?
(三)引导学生探究:
让我们一起跟着冰心奶奶到“儿童多处”走一走,看一看。
1、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书,找出书上反映儿童多的语句。
反馈:
可以让学生简单地说说理解,体会多,统一认识,标上序号。
2、儿童真多!
儿童多处怎么样呢?
你可以在这些句子中选一句,认真地读一读,可以把自己当成冰心奶奶,也可以从少年儿童同龄人的角度。
把自己的读后的感受写下来,写在文章的空白处。
不动笔墨不读书!
教师巡视
3、提出新的要求:
有了自己的感受,你能不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马上交流的时候,不但要说,还要读。
(四)引导交流:
儿童多处怎么样呢?
“怎么样”的参考观点:
充满快乐,很自由,我很羡幕他们,很幸福。
充满了笑声。
很有礼貌,无拘无束,充满活动。
朝气蓬勃。
朗读指导重点是第一、第三自然段。
学生的交流方式:
我感觉儿童……我要朗读的是……或我读的一句是……我感觉儿童……引导相互评价:
你觉得他有没有读出这种感觉?
引导相互补充:
还有谁也准备了这一段,有自己的感受,也想读这一句的?
大家真了不起,学习语文就要这样用心去读书,读出感受,读好感受。
只要是自己用心去读的,一定会有自己的独特体验,相信自己。
(五)统一主导性体验:
调查一下,你作为同龄人,看这样的情景,羡慕他们吗?
(欢乐多、活力足)想想冰心奶奶看到这些,心里想些什么呢?
(六)(出示海棠儿童图)这才是冰心奶奶眼里的春天,要寻找的春天。
(可以提供关联词语不但……而且……说话)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冰心奶奶的心声。
(出示第8自然段)自己读一读这一段话,你明白了什么?
(在冰心奶奶眼里花儿,儿童都是春天的一道风景)
追问:
儿童与花儿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
质疑或提问:
“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也感到快乐”自己是谁,别人指谁?
读好这一段,背下这一段。
小结:
现在冰心奶奶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找春天,明白了吗?
板书:
(欢乐多,活力足)读好第9自然段。
注意双重否定句的语气。
四、体会冰心奶奶的人性美
这一节课,我们跟着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找到了烂漫的春天,读一个人的作品就是与作者在进行心灵的交流,我相信现在大家已经对冰心奶奶有了了解,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出示冰心简介,适当拓展)
结束语:
只拣儿童多处行,儿童多处花儿旺,儿童多处春光好,儿童多处欢乐多,儿童多处活力足,儿童多处总是春,我们都不虚此行!
今天我们都不虚此行,你们的活力让教师欢乐。
课后作业:
(一)背诵课文
(二)读课外书
板书设计:
只拣儿童多处行,
花儿旺,春光好,
欢乐多,活力足,
儿童多处总是春!
4.早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并能理解重点词语。
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试背描写梅花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思考,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能按顺序对照插图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阅读中感受鲁迅先生那种“为革命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
学习过程:
一、激发兴趣,谈论“早”
1、教师板书:
早
2、设问:
想到什么?
3、揭示课题,齐读
4、设问:
最想了解什么?
5、教师归纳小结:
为什么要用“早”做课题?
“早”有什么来历?
含义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早”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准生字词的读音,并能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有不懂的做上记号,可以问问同桌,还不能解决的准备提问。
2、指名读文,相机正音。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汇报自己读懂的地方,并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4、汇报自己在读文过程不懂的地方。
5、师生通过读文、讨论等方式共同解决。
三、选读课文,感悟“早”
1、在这篇课文中,你最喜欢哪节?
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节?
2、指名读学生自己选定的小节,感情朗读汇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学生一般都是选择第五节和最后一节,重点指导学生朗读)
四、精读课文,品悟“早”
1、课文哪几节与“早”有关?
(5~8小节)
2、精读5~8小节,课文一共写了哪几种“早”?
3、品评两种“早”的异同。
请同学们任选一种“早”进行批注式阅读,如“你读懂了什么?
”或者“这一节主要写了什么?
”等。
可在文章的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想、发现等,准备汇报。
4、根据学生汇报的顺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A、学生汇报第五节的内容:
a、这一节主要写了梅花的冰清玉洁的韵致和梅花开花的早。
b、课文写的梅花美吗?
理解“冰清玉洁”,能通过你的读使我们感受到吗?
c、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d、这么美的文字,你愿意记在自己的心里吗?
e、课文为什么要写梅花的“冰清玉洁”和开花时的早?
B、学生汇报第六节:
a、这一节主要写了鲁迅书桌上“早”的来历。
b、说说自己读完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c、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d、你觉得这个“早”字与写梅花有联系吗?
e、交流、讨论。
f、师生经过交流、讨论,达成以下共识:
一借梅花的冰清玉洁来形容鲁迅的品德高尚;二借梅花的开花早说明鲁迅为了革命事业时时走在时间的前面,奋斗了一生。
五、联系实际,深化“早”
1、师小结过渡,并引读最后一节。
2、“东风第一枝”指的是什么?
3、学到这儿,你最想说什么?
六、图文对照,联系“早”
1、再读课文,了解写作的顺序。
闻到清香——了解清香来源——梅花的特点——想到书桌上“早”——要珍惜时间,学做梅花
2、图文对照,了解三味书屋的方位。
3、自由练说,指名说。
4、试对教室练说。
七、总结课文,升华“早”
作者由蜡梅的清香纯净引出鲁迅书桌上“早”的来历,进而彰显鲁迅“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人格品质,希望同学们也能像鲁迅先生那样,勇做“东风第一枝”!
5.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能理解作者描绘的意境。
2、通过领会诗句内容,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与背诵。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
谁能背诵有关春的古诗?
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花,在不同的诗人眼里也是不相同的。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两首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春的诗,让我们来欣赏。
二、初读古诗
1.自读两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问语。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3.指导读古诗
三、复习学古诗的方法
还记得我们学古诗的"四步法"吗?
第一步:
释诗题;
第二步:
知诗人;
第三步:
明诗意;
第四步:
悟诗情,
四、用"四步法"学习《游园不值》
先分组再全班交流
1、释诗题:
值,遇到的意思。
那"游园不值"怎么理解呢?
2.知诗人:
作者是宋代叶绍翁(简介叶绍翁)。
3.明诗意:
(1)交流难理解的词。
怜,爱惜。
小扣,轻轻地敲门;
柴扉,柴门。
屐齿,鞋印,脚印。
屐,木头鞋。
(2)朗读诗句。
①女生读,男生想象诗意。
②齐读。
③指名试说诗意
真是舍不得让屐齿踩在青苔上,轻轻地敲打柴门却久久不开。
春色满园是关也关不住的,一枝红杏悄悄地探出墙来。
,
4.悟诗情:
(1)作者喜爱春天吗?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作者看到那枝红杏后,心情如何?
想到什么?
(2)创设情境(看图画)
现在,你就是叶绍翁,你来到友人家敲门,门久久不开,抬头正看见一枝红杏探出墙来。
你来朗诵这首诗,让别人来体会这种情感。
指名朗诵,体会情感:
有感情地背诵诗句。
5.体会写法。
作者如果不写那枝出墙的红杏,而去描写满园的春景,你认为哪种写法更好?
为什么?
诗人正是采用了以少胜多的写法,使后两句充满情趣,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板书设计:
游园不值
(看)------一枝红杏------(想)满园春色
第二课时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以前学习古诗理解诗句时,常用哪些方法?
(释,调,连,补,留)
3.今天也用这“五字法”理解这首诗。
范读、齐读。
4.介绍诗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
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通俗自然。
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5.解释题目意思:
宿:
过夜新市,地名。
公: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的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
要求:
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读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三、再读古诗,感受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3.齐读一,二句:
A.写了哪几种景物?
有什么特点?
篱落:
篱笆。
疏疏:
稀疏。
径:
小路。
深:
深远
理解时“调”一下:
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
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
B.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
板书:
树头
理解:
树头:
树枝头。
未:
没有。
阴:
树阴
为什么没形成树阴?
(因为叶子未长大)。
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
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
(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光斑。
)
C.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板书)。
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了一幅更为活泼生动的图画,那就是后两句所表达的。
4.理解三、四句:
A.抓住哪些景?
走:
跑。
急走:
快跑。
诗意:
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到没有?
B.女生读第4句:
处:
地方。
为什么无处寻?
诗意:
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C.两句诗意连起来,指明说诗意。
D.再看图这两句写儿童捕蝶的情景。
“跑、寻”这叫动态描写。
E.自由读全诗,体会诗人心情。
F.检查:
指名读全诗,齐读。
四、小结
这首诗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充满了春的气息,特别是后两句,儿童捕蝶的画面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仿佛就是眼前,说说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听到了什么呢?
五、画一画,深化理解。
我们学了这首古诗,看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扑蝶图,感受到了诗人对春天和乡村生活的爱,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
真是诗中有情,诗中有画啊!
想画下来吗?
板书设计:
宿新市徐公店
景美丽静态
人可爱动态
习作1
一、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一种自然现象,结合例文《二八月,看巧云》,知道作者写了云的哪些特点,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
2、结合"习作要点提示",明白写好景物的要领。
3、连续观察春天的朝霞晚霞、春风春雨、雾起雾散等自然现象,注意景物的特点,并能在课堂上将观察到的景色写下来。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按照顺序抓住过程,按时间顺序细致描写。
难点:
抓住景物特点。
三、课前准备:
1、学生:
布置学生连续观察春天的朝霞晚霞、春风春雨、雾起雾散,等等,并把观察到的情况全面、细致地记录下来,为写作时能够突出特点、有详有略打下基础,观察时注意填写好记录:
(调查表见附页)
2、教师:
准备1~2篇经典的描写自然现象的范文并制作成幻灯片。
(设计意图: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
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让学生走进自然、触摸春天,感悟周围事物的变化和更新。
学生有了自主体验,实际写作时就能够有的放矢,不至于为应付任务而凭空捏造,东拼西凑。
让学生“有话写”)
四、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
入情入境
【接力赛】
比赛规则:
1、以小组为单位,依次每人说一个有关春天的成语、古诗、谚语等。
2、不能重复别人说过的,哪一组说的越多越快为最终的“冠军组”
3、比赛的同时拿笔记录下和你调查的春天的事物、景物相关的诗句,丰富个人写作资料库。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创造思维是一种艰苦而枯燥的脑力劳动,用“接力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创作欲望,打开学生的记忆宝库,同时能够帮助学生丰富个人写作资料库,使得学生“乐于写”。
)
第二板块:
例文引路
一、启发谈话,引出例文
同学们,从刚才的接力赛中,我们分享了古人笔下盎然的春意。
大自然的景色是美丽的,春天的景色更是生机勃勃、美丽无比。
我们如果能把这美景写下来,和朋友、家人一起分享,那该多好啊!
有位小作者,她把二八月的巧云写得多姿多彩,美极了。
二、赏析例文,感知写法
1、轻声读例文《二八月,看巧云》,自主思考:
①文章写了云在哪些方面的特点?
②作者在写云的造型时着重写了云哪些奇巧?
分几种情况来写?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