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概述.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468630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概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概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概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概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概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概述.docx

《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概述.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概述.docx

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概述

学科代码:

030404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系别:

教育历政系

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

年级:

2010级

学号:

102006010105

学生姓名:

张洪

指导教师:

杨芳(教授)

 

完成时间:

201年月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题为《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注释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

与本研究成果相关的所有人所做出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设计)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生签名:

 

                   年月日

 

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许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即: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毕业论文(设计)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毕业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许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可以将毕业论文(设计)《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论文(设计)。

 

学生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摘要:

自古以来,人性论一向是中外哲学家们探讨和争论的话题,无论是性善论者抑或是性恶论者,他们都从自己的立场对人性论作出了表达和研究。

十八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卢梭也对人性论作了深刻研究,且取得了巨大成就。

作为西方教育史上人性论和教育理论的代表,卢梭关于自然、自然人及自然教育的论述,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其自然规律,教育应当顺应儿童的天性,遵循和尊重这些规律而不能与其对抗。

本文主要从卢梭的自然主义人性论思想和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等方面入手,对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背景及其思想内涵进行分析论述,并对其积极意义和局限性分别进行评述。

关键词: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人性观

 

EnglishSubject

ABSTRACT:

Sincetheancienttimes,thetheoryofhumannaturehasalwaysbeenaChineseandforeignphilosopherstodiscussanddebatetopics,whethersexualtheoristsofgoodorevil,theyareallfromhispositionmadeexpressionandtheresearchonthetheoryofhumannature.Famous18thcenturyFrenchenlightenmentthinker,philosopherandeducatorofRousseaualsomadeadeepstudyonthetheoryofhumannature,andmadegreatachievements.Asarepresentativeofthewesterntheoryofhumannatureandthetheoryofeducationoneducationalhistory,Rousseauaboutnature,thenaturalpersonandthenatureofeducation,thispaperillustratesaprofoundtruth:

children'sphysicalandmentaldevelopmenthasitsnature,educationshouldconformtothenatureofchildren,andrespecttherulesandnottofight.ThisarticlemainlyfromRousseau'snaturalistictheoryofhumannaturethoughtandnaturalisticeducationthoughtandotheraspects,toRousseau'snaturalisticeducationthought,thispaperanalysesthebackgroundanditsconnotationanditspositivesignificanceandlimitationswerereviewed.

Keywords:

Rousseau;Naturalism;Education;Humannature

 

目录

引言……………………………………………………………………1

一、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1

(1)十八世纪法国的社会现状………………………………………1

(2)卢梭对前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2

二、以“性善论”为基础的自然主义人性观…………………………2

(1)人人秉赋善良的天性…………………………………………3

(2)良心的价值高于理性…………………………………………3

三、以人为本的自然主义教育观………………………………………4

(一)培养“自然人”的教育目的……………………………………4

(2)适应“儿童天性”的教育方法…………………………………5

1、教育要适应儿童的个性发展………………………………5

2、教育要遵循儿童的年龄特征………………………………6

(三)“回归自然”的教育理念………………………………………7

四、简评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7

(一)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积极意义……………………………………8

1、对当时社会的意义…………………………………………………8

2、对当今教育的启示…………………………………………………8

(2)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局限性……………………………………8结语……………………………………………………………………9

参考文献………………………………………………………………10

致谢…………………………………………………………………11

引言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中,18世纪被称为是一个“革命时代”、“启蒙时代”、“理性时代”。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以及作为新型社会力量的资产阶级的逐渐强大,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更为激烈,尤其是法国。

18世纪前半期,法国资产阶级为了迎接反封建斗争和革命的到来,兴起了一场思想领域的启蒙运动。

作为启蒙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思想,也极具革命性和批判性。

法国教育家卢梭倡导的自然教育,在批判传统封建教育制度弊病的基础上,以自然主义人性论为基础,强调教育应“顺应自然”的原则,提倡培养“自然人”。

即通过“顺应自然”的教育原则,主张在自然的环境中,通过自由教育的方式,培养资产阶级的一代新人。

研究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于我们当前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实践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一、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

任何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都是历史的产物,都与当时的社会、思想、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也不例外。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是与法国大革命前的社会政治经济情况和社会文化发展情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历史条件的产物,是当时时代精神的体现。

(一)十八世纪法国的社会现状

18世纪的欧洲,正处于资本主义蓬勃兴起,封建经济制度衰亡的阶段,正处于新兴的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同腐朽落后的封建地主阶级搏斗的大变革时代。

此时的法国正是封建专制统治最为典型的国家,这个时期宗教势力十分强大,经院教育占统治地位,蒙昧盛行。

腐朽的社会制度不仅剥夺了广大人民群众经济上和政治上的权利,腐朽的思想和教育更是毒害了广大人民的思想和灵魂。

法国历史上著名的启蒙运动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展开的。

在这场启蒙运动中,启蒙家们高举“理性”的旗帜,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了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蒙昧主义的黑暗统治,他们倡导科学与知识,反对蒙昧与无知,并且阐述了自然神论或公开的无神论哲学思想。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就是在这样的历史、社会和思想背景中产生的,他以“性善论”为原则,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肯定人性的真善美,与法国当时宗教蒙昧主义中的“宿罪论”相对立,他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二)卢梭对前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恩格斯说:

“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者传给它而它便由以出发的特定的思想资料作为前提。

”[1]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卢梭思想的产生,不仅是当时时代背景的产物,而且有着鲜明的思想渊源,他那庞大的思想体系,也是以前人提供的思想资料和认识成果为基础把它们加以改造和发展而成的。

卢梭一生没有受过正统的教育,但他自学成才,阅读了大量的书籍,研究过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洛克、笛卡尔、霍布斯、莱布尼茨等哲学家的著作,其思想也深受这些哲学家的影响。

在哲学上,卢梭接受了洛克的唯物主义感觉经验论的哲学思想。

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性是卢梭哲学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感觉是知识的来源,强调客观物质世界是感觉和经验的唯一对象,并吸取了洛克的“自然法”、“自然状态”、“自然权利”等学说中的一些论点,在当时法国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加以改造和发展。

卢梭接受了洛克思想中的某些主张,但他绝不是盲目接受或追随前人的思想,对洛克的思想也不例外。

他对洛克的思想既有继承又有批判,与其相比既有相同点又有区别性。

洛克把私有制建立在自然法的基础上,认为在自然状态中人民已有了财产所有权,财产是合乎自然法和人性的,认为保护财产也就是在遵循自然法行事;而卢梭则把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完全对立起来,反对用自然法来为社会组织和它所有的制度作辩护。

此外,卢梭还继承和发展了格老秀斯和普芬道夫所提出的“自然状态”、“自然权利”等反对神权论的学说,他们提出的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把国家从神学中解脱出来,这也对卢梭的以人为本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具有启发意义。

此外,孔狄亚克的著作《人类认识起源论》的感觉论哲学,也对卢梭著述《爱弥儿》一书产生了启迪和影响,在《爱弥儿》中,卢梭相当巧妙而正确的运用了孔狄亚克的逻辑方法,他的自然主义思想打上了深深的感觉论思想和教育学原理的印记,他强调教育要从可感觉的事实出发,从具体到抽象,使儿童自己去得出他们的观点,而不是灌输式的将成年人的观念强加给儿童。

综上所述,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二、以“性善论”为基础的自然主义人性观

(一)人人秉赋善良的天性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基础之上的,他是一位性善论者。

卢梭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纯洁的,在他看来,“本性的最初冲动始终是正确的,因为在人的心灵中根本就没有什么生来就有的邪恶,任何邪恶我们都能说明得出它是怎样和从什么地方进入人心的。

”[2]在人的心中没有原始的罪恶,一切错误和罪恶都是由不良的社会环境所造成的,是腐化的社会使人丧失其天性,又善变恶的。

卢梭“认为人人秉赋善良的天性,若能顺从天性的发展,人类就可以进入黄金时代;无奈罪恶的社会扼杀了人的天性,邪恶便笼罩人间。

他的理论是个人和社会都该‘归于自然’,杜绝传统势力的侵蚀,从而复现人人自由平等的无压迫无暴政的尧日舜天。

”[3]

卢梭在《爱弥儿》开卷中写道:

“出自造物主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4]卢梭认为,儿童生来就是纯洁善良的,根本就没有什么恶的劣根。

而倘若孩子犯了罪恶,那也是受后天的环境造成的,特别是恶劣势力的污染与控制。

在他看来,人刚出生的时候,是完美无缺的,是善的,只是受到尘世的影响从而变了质,他反对那种不顾儿童的特点,干涉并限制儿童自由发展,违背儿童天性的传统的古典教育,提出了教育要顺应儿童自然本性的思想。

卢梭认为,在人的善良天性中,包括两种先天存在的自然感情,即自爱心和怜悯心,自爱心是为了生存而具有的原始的、内在的、先于其他一切的自然欲念。

因为它只涉及自我保存,所以它本身并不是邪恶。

相反,只要顺其自然发展,就能达到高尚的道德。

怜悯心“是使我们设身处地地与受苦者共鸣的一种情感”,“它调节着每一个人自爱心的活动,所以对于人类全体的相互保存起着协助作用。

”[5]因此,怜悯心可以使人的自爱心扩大到爱他人、爱同类,产生出仁慈、宽大等人道精神。

卢梭提出自爱心与怜悯心的善良与合理,具有反禁欲主义的启蒙作用,也提供了教育要顺从天性的理论基础。

(二)良心的价值高于理性

卢梭说:

“在我们灵魂深处生来都有一种正义和道德的原则,尽管我们有着自己的准则,但我们在判断我们或他人的行为是好或是坏的时候,都要以这个原则为依据,所以我们把这个原则称为良心。

”[6]一个有道德的文明人就是受良心指导的善良人。

良心是文明人的道德依据,它是天赋的。

知道善,并不等于爱善,人并不是生来就知道善的,但是,一旦他的理智使他认识了善,他的良心就会使他爱善。

卢梭不仅认为人性本善,而且深信人的心灵中存在着认识世界的巨大能量。

卢梭认为尽管人和动物都可以被看成是一部精密的机器,但是人有着自己的自由意志,而不像无机物乃至动物是完全受制于外力的,同时人又是有智慧的生物,对事物能够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而这种比较、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也就是理性。

在理性和良心对人的作用中,理性使人认识事物,而良心则使人热爱正确的事物,最终就能够使人获得知识与道德,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非常重视“良心”在使人为善中的重要作用。

卢梭认为,良心也是得自天赋的,它的作用不仅指导人判断善恶,而且能引导人弃恶从善,原因在于良心始终不是遵从人为的法则而顺从自然的秩序。

因此,它可以使人的自爱心和怜悯心协调一致,从而引导我们去规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让我们明辨是非,去做明智的选择,这是不需要任何外在力量影响的。

卢梭的良心观念是一种以恻隐之心或怜悯之心为要素的,主要强调对他人痛苦的同情即恻隐之心。

他并不认为恻隐体现了人的社会性,而认为它是一种自然原始的感情,后来的文明社会对它反而是一种危害。

正是怜悯心在自然状态中代替着正义和道德,且这种感情有一个优点,就是没有一个人企图抗拒它。

怜悯心先于思考而产生,同时也要高于我们的理性。

三、以人为本的自然主义教育观

(一)培养“自然人”的教育目的

在卢梭看来,人性本善,正因为人的本性是善的,所以教育的所以教育的作用就是要使人善良的本性得以发展,反映在教育目的上,就是要培养“自然人”。

依照卢梭的说法,“凡是出自造物主手里的东西都是好的,一转移到人的手里就都变坏了。

”[7]他认为人的堕落是腐败社会造成的,人是自然的学徒,自然的学徒是不需要老师的,平庸的老师只能限制他们的智力,把他们束缚在教师自己的狭隘能力的范围之内。

  卢梭提出的“自然人”,首先是相对于公民而言的,在卢梭看来,专制主义社会里人的自然本性受到了扭曲,但好的社会制度可以改变这种扭曲,“好的社会制度是这样的制度:

它知道如何才能够最好地使人改变他的天性……以便使各个人不再把自己看做一个独立的人,而只看做共同体的一部分。

”[8]其次,所谓的“自然人”是指不依从于任何社会地位、社会职业的人,否则当社会急剧变动时,人就无所适从。

卢梭认为,“在自然秩序中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命运无法使他改变地位,他始终将处在他的地位之上。

”[9]所以教师最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拿什么东西去教育孩子,使他成为固守某种特定地位和职业的人,而是要指导孩子怎样做人,即培养一个完整的人。

卢梭在自己所著的《爱弥儿》中提到:

当爱弥儿(卢梭假设的一个教育对象)能识字读书时,让他看的第一本书应是《鲁滨逊飘流记》,卢梭认为鲁滨逊就是“自然人”的典型,他说,“鲁滨逊在荒岛上,失去了伙伴的帮助,没有技术工具,仍能找到食物,保全生命,而且过得相当舒适”,“我使爱弥儿一心向往着鲁滨逊在荒岛的生活……让他想着自己就是鲁滨逊”,“我想要培养的自然人,并非使他成为一个野蛮人,把他赶到森林中去,而是只要他能够用他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心去想,而且除了自己的理智以外,不为任何其他的权威所控制就行了。

”[10]可见,卢梭设想的“自然人”不是指完全脱离社会生活、纯生物的人,而是指不受传统束缚从而顺其本性发展的人,是具有自身价值的独立实体,是体脑发达、身心健康的人。

卢梭以他的自然主义人性论为基础,分析了人和社会的关系。

卢梭把人类生活分为“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与这相适应的,人也被分为“自然人”和“人为的人”,卢梭用“自然人和人为的人对比”[11]来考察人性。

卢梭把自然人理想化,认为“自然状态”是人类生活的最佳状态,这是因为自然状态是每一个人对于自我保存的关心而又不妨害他人自我保存的一种状态,所以它是最合乎人的天然本性的状态。

(二)适应“儿童天性”的教育方法

1、教育要适应儿童的个性发展

  卢梭从性善论的角度出发,号召教育要尊重儿童的个性。

他说,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特殊气质,这种气质决定着他的能力和性格,这种气质或者应当加以改变和限制,或者应当加以发展和改进。

  卢梭指责当时的教育,把小孩当成大人看待。

他说:

“世间的父母和教师不是从儿童造就儿童,乃是完全按成人的要求把儿童造就成学士、博士,野蛮的教育使儿童欢乐的岁月在眼泪、惩戒威吓、奴役中度过。

”[12]他认为“自然使儿童变为成人之前,先使他做儿童,若乱此秩序,一定变为没有味道,没有香气的早熟的果子,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势必很快至于腐烂”[13]。

他主张对儿童就要用儿童的样子对待,而不是用成人的思维或理念去强行施加。

  卢梭还十分强调个性的自由发展。

他还主张自己的事情都要自己努力去做,自己去判断、预想和思考。

为了使儿童获得个性自由的发展,卢梭主张切不可对他们加以束缚,甚至提出“消极教育”的主张,宣称:

“最早的教育只应是消极的,不在教学生以道德和道理,而在防止他的心沾染罪恶,防止他的思想产生谬见……开始不做什么,终了时你却能得到教育上的奇迹。

”[14]

  2、教育要遵循儿童的年龄特征

  卢梭强调教育要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征。

卢梭把儿童的教育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期:

婴儿期——出生到2岁;第二期:

儿童期——2岁到12岁;第三期:

少年期——从12岁到15岁;第四期:

青年期——15岁到成年。

卢梭认为这几个时期是密切相连的,各个时期的教育过程应当集中注意该时期的儿童的自然发展。

因此,在不同的时期,对儿童的教育重心也是不同的。

 

在婴儿时期,主要是进行体能培育。

卢梭认为,教育的主要目标是锻炼和增强儿童的体力,促进儿童身体健康发展。

因为健康的身体是儿童接受自然教育的基础。

按照卢梭的意见,儿童期处于“理智睡眠”的时期,这时的儿童还不能思考,因此,除了继续加强儿童的健康及其身体发展外,应把感觉体验放在教育的首要地位,从而实现对儿童的智育目的。

在少年期,主要是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

卢梭认为,智育的任务不在于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而在于发展儿童获得知识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儿童不能学习一切东西,只需要学习应该学习的东西。

在选择学习对象的时候,应当以儿童的兴趣为标准。

所以爱弥儿的大部分课程就是在自然界中进行的。

卢梭对劳动和劳动教育也非常重视。

卢梭希望儿童能够像农民那样劳动,像哲学家那样思想,那才是真正自由的人。

在青年期,主要是进行道德教育。

卢梭认为这个时期的青年人处于“激动和热情时期”,需要用道德准绳的力量加以调节,指导他们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卢梭称此时为“第二次诞生”。

让青年人观察人类苦难、贫困和悲伤的情景,使他看到一些善良的范例;通过阅读伟人传记和研究历史培养他们的正确判断;通过各种善行练习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

(三)“回归自然”的教育理念

“回归自然”是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

在卢梭看来,人所受的教育,其来源不外三种:

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人”,或“受之于事物”。

他说:

“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

”[15]这三方面的教育是相互联系的。

如果在一个人身上这三种教育相互冲突的话,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如果这三方面的教育是一致的,都趋于同一目的,他就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到达了他自己的目标,而且生活的很有意义。

卢梭还进一步分析:

“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们决定的;事物的教育只是在有些方面才能够由我们决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地加以控制的。

”[16]因此,应该以自然的教育为中心,使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使这三方面的教育相配合并趋于自然的目标,顺应大自然的法则,发展人的天性,这样才能使儿童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卢梭说的“自然”,是指人的才能和器官,也就是人的天性。

因此,“自然教育”就是服从自然的法则,顺应儿童天性发展进程,促进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教育。

卢梭强调说: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

”[17]在他看来,如果以成人的偏见加以干涉,剥夺儿童应有的权利,结果只会打乱自然的秩序,破坏自然的法则,从根本上毁坏儿童。

因此,只有“回顾自然”的远离喧嚣城市社会的教育才有利于保持人的天性。

卢梭认为,顺应自然的教育必然也是自由的教育,因为人最重要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

他声称:

“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这就是我的第一基本原理。

只要把这个原理运用于儿童,就可以源源得出各种教育原理。

”[18]因此,卢梭要求要尊重儿童的自由,让儿童享有充分自由活动的可能和条件,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自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儿童的身心发育水平和个别的差异。

 

四、简评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一)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积极意义

1、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封建教育制度和教育理论进行了有力的批判,也对教会原罪学说作了强烈的抨击,他打破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教会教育的弊端和偏见,强调学生的自由发展、独立思考和实际观察,注重教学方法的生理基础和心理基础,重视实践在教育中的作用,主张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新人,这些思想都是有价值的。

歌德称卢梭的爱弥儿这部著作为“教育的自然福音”,他对教育的很多论述,在教育史上产生了巨大的革命,对后人有着很大的启发。

2、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全面地认识和理解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于我们当今的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他崇尚自由,反对向儿童施加种种约束,倡导遵从儿童的天性开展教育,这种教育对当今教育,尤其是在我国当前受升学压力的应试教育背景下,更是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在当前,很多孩子从小就被功课学业、功名利禄等压得喘不过气来,一直背负着父母强加给自己光宗耀祖的使命,本着“学而优则仕”的读书理念,压抑自己个性,强行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很多领域都在倡导改革,教育领域尤为如此,我们一直提倡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为学生减负,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教育,快乐成长。

口号喊了很多年,但现实却是在高考和中考等升学压力下,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更有甚者,很多家长本着“别让自己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理念,不惜花重金强行将自己孩子入学前就送上了各种培训班。

家长们的本心是好的,但违背教育规律和孩子天性的方式,却往往适得其反,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培养一种工具。

也许,我们要真正改变当前教育的弊病,还得从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里找答案。

我们的教育应该要切实做到尊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