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传读后感1500.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454176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柴可夫斯基传读后感150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柴可夫斯基传读后感150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柴可夫斯基传读后感150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柴可夫斯基传读后感150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柴可夫斯基传读后感150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柴可夫斯基传读后感1500.docx

《柴可夫斯基传读后感150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柴可夫斯基传读后感1500.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柴可夫斯基传读后感1500.docx

柴可夫斯基传读后感1500

柴可夫斯基传读后感1500

《天鹅湖》是我第一次读的童话,它是柴可夫斯基创作的一首曲子,后人根据歌曲创造了这个童话。

这个古老的童话陪伴了我很久,华丽的背景,至真的勇气在我心底里埋下了那份向往。

我最喜欢的便是奥杰塔公主。

我喜欢她那颗执着坚强的心,变成了白天鹅依然可以翩翩起舞,她不放弃对王子的爱。

她的努力震撼了我,我永远忘不了她美丽的面孔下那高尚的心灵,战胜敌人的一刹那,仿佛世界都静止了,只剩下奥杰塔的面孔,在微笑着。

在奥杰塔的出现,王子齐格费里德便深深喜欢上了奥杰塔。

但奥杰塔变成了天鹅,只有在夜晚才能变成人类,白天化为天鹅。

虽然奥杰塔很伤心,可这就是她的命运。

前奏清脆,似乎在迎接着天鹅的到来,夹着动听的风铃声,奥杰塔在翩翩起舞,王子的求爱,狠心的黑天鹅似乎在奥杰塔眼里只是一场刚苏醒的梦......变成了天鹅的奥杰塔的悲伤化成了泪。

奥杰塔接受了王子舞会的邀请,却迟迟未出现,而假公主代替了真正的公主出现在了舞会上,真正的奥杰塔终于来到舞会时,假公主已经与王子在一起了,动人心弦的音乐再次响起,却多了哀愁,凄凉,一根一根琴弦拔动着奥杰塔的痛......

奥杰塔坚强的心破裂了,她对王子的爱只能化为灰烬吗?

华丽的舞会给予奥杰塔的只有孤独......

音乐凄凉的响着,上帝再次眷顾了他们,王子与公主的结局永远美满!

奥杰塔努力战胜了黑天鹅,再次证名了爱的力量。

我喜欢奥杰塔坚强,为爱的执着,她在面对爱的危机是与王子一起面对,她拥有的不只是快乐还有真正的爱。

公主是平凡的女孩向往,奥杰塔给予我们的向往超过了那些公主的财富,奥杰塔就是我的榜样,只要拥有勇气不会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挡你!

总有有一天你会像奥杰塔一样快乐。

音乐的尾声只剩下了欢乐,幸福......

《我一生都在等你》读后有感

年轻的阿尔塔莫诺娃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就那么肯定基列耶夫乐感非常好,不知道为什么那么想对他说,你是所有人中最有才华的。

她一眼看到他的尴尬,看到他的假装轻松。

她那颗少女的心为他痛苦,她天天和他坐在一排,替他在餐厅排队,买灌肠、蜜糖饼干还有小咖啡。

每逢考试,总是提前把自己的提纲借给他,要是他说他看不清楚她的笔迹,她就大声念给他听。

她做一切她能做的事,她很高兴可以一直这样下去,最好永远继续下去。

她是优秀的女子,但是自从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开出花来。

她爱看他认认真真洗土豆的样子,觉得他的“乡下早餐”这样的食物和词语的搭配几近完美,她开始想他,她爱上了他。

她知道有关他的一切,知道他有个曾经让他如此迷恋现在却处处挑剔他、让他愧疚的妻子;知道他喜欢的作曲家是普罗科菲耶夫,而不是她喜欢的柴可夫斯基。

她都知道。

但是于事无补,一切照旧:

没有基列耶夫,她简直无法呼吸。

她怕失去他,不能告诉他她爱他;她顺从他,不敢告诉他说他曾经亲密过她。

她独自承担着怀上孩子又失去孩子的忐忑与痛苦,她一遍又一遍弹着给她幸福又给她伤痛的《儿童乐谱》。

即使如此,她还是注意到,基列耶夫在她生日时送了她一尊黏土做的骆驼小雕像作为礼物——她的心里还是装着他。

一个内敛的女子,一个选择将爱深藏于心的女子,因为有了他,有过他,世间再没谁能够让她如此牵肠挂肚或伤心欲绝,再也没有人可以进入她的内心。

她结了婚,又离了婚;她再结婚,再离婚,到后来,她不再需要别的男人也可以生活得很好,更好。

他们的生活没有交集。

基列耶夫上他的班,继续过着愧疚于妻子的生活;阿尔塔莫诺娃则继续她的合唱指挥。

几十年中,她不去找他,不打听他,她不知道找到他可以拿来干嘛。

几十年过去,似乎毫无征兆,他们相遇了。

她还是那个总是主动的她,他也还是那个拮据潦倒一事无成像个小孩子一样不知所措的尴尬的他。

但是阿尔塔莫诺娃,你一直以为只有你在关注他,一直爱着他,却没有想到,他,为什么在你想见他的时候居然就在你身边?

一直以来,她等着他说,他却等着她说。

基列耶夫,这个孩子一样害羞的男子,在阿尔塔莫诺娃纵容下、在现实生活里,习惯了依赖,习惯了自卑,他爱他,却不知道该不该对她说,怎么对她说。

他借着酒精的作用做他内心渴望的事,表达对她的真实情感。

事后,他眼睛望着空旷的地方,他在等着她问他,他想,若是她问他,他就承认他爱她,很爱她。

但是,她没问,她什么都没问。

阿尔塔莫诺娃怀了孩子,基列耶夫又出现在阿尔塔莫诺娃面前,这次他是在数钱。

是在计算这钱能不能养起孩子,还是够不够滋补阿尔塔莫诺娃人流后的虚弱身子?

但他们还是谁都没有说,于是,迷团依然还是迷团。

爱到深处是畏惧,她害怕失去他,选择了不说;他害怕她不再理他,也没有办法正常处理。

他们各自继续着自己的生活,但这生活本身却并没有破坏他们的爱情。

地铁前会面后,阿尔塔莫诺娃上了车,基列耶夫还站在站台上,人流把他挤来挤去,他都没有觉察到;当火车绕了整整一圈又回到起点的时候,基列耶夫还站在原来的地方。

“你在这儿做什么?

“等你。

“为什么?

“我一生都在等你。

没有迹象,没有预言,甚至没有兴奋,经过了这么多的曲折这么多的伤痛,在最后风清云淡的时候,是这个结局。

爱情是什么?

爱情,它不是一辈子吵吵闹闹,不是终成眷属,不是相濡以沫,甚至不是心有灵犀,爱情是哪怕小到轻风怎样拂过河边柳丝,细雨如何滋润天边小草,只要是跟爱的人有关,无论岁月如何流逝,都在心里清晰如昨;爱情是年轻时那些认认真真的欢欣与哀伤,经过岁月的磨洗,似乎成了远山上的一抹微云,却在心里留下了永远痕迹;爱情是你以为一切已经过去,却忽然发现一切还在持续;爱情是再见他时忍不住想起以前跟他在一起的种种温柔与伤痛;爱情是哪怕觉得对方从不知晓,依然在原地等待,用一生在等待;爱情是……爱情,他就是爱情。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

我看的是高植的译本,曾也看过董秋斯的译本。

下面的有些评论是我现在后加上去的。

1984年10月30日星期二晴今天我再次看完了老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的第一卷,安德莱公爵之“死”深深地感动了我。

“假使每个人只为他自己的信念去打仗,就没有战争了。

”(36页安德莱语)罗斯托夫伯爵夫人给了安娜·米哈洛芙娜钱时(本人的说明):

安娜·米哈洛芙娜已经抱了她,并且哭了,伯爵夫人也哭了,她们哭,因为她们是朋友,因为她们有好心肠;因为她们从小是朋友,却为金钱这样庸俗的事烦心;还因为她们的青春都过去了……但两人的眼泪都是愉快的。

(85页)基督徒的爱,对于别人的爱,对于仇敌的爱,比起一个青年的美丽的眼睛在像您这样诗意的多情的少女心中所能引起的情感,更有价值,更甜蜜,更美丽。

(这是安德莱公爵的妹妹玛丽亚写给她的朋友尤丽的信)(134页)以上几段所表达的只有一个字:

“爱”。

但也明显地分类为两种类型,这是托氏思想的核心所在。

一种是情感之爱,如两位夫人的爱以及日常我们一贯所宣传的那种类型;另一种则是我们生活中很少考虑到的,并且可以肯定地说,绝大多数人特别是很讲求实际价值的中国人所不承认存在这种类型的爱。

即玛丽亚小姐所表述的这种类型的爱。

这种类型的爱是高尚的,相信它的人也是高尚的,如迷惘的托氏、悲天悯人的雨果、热情澎湃的罗曼·罗兰等。

尼考拉·罗斯托夫转过身来,好象在找寻什么,他望着远处,望着多瑙河的水,望着天和太阳,天是多么美丽、多么蔚蓝、宁静而遥远呵!

夕阳是多么明亮而壮丽哦!

而遥远的多瑙河里的水闪灼得多么亲切而灿烂呵!

更美丽的是多瑙河那边遥远的蓝色的山峦,修道院,神密的峡谷,顶上弥漫着烟雾的松林……那里又宁静又幸福……“只要我能在那里,我便什么,什么也不需要了,什么也不需要了,”罗斯托夫想。

“只在我的心中和这个太阳光下有那么多幸福,而这里……呻吟,痛苦,恐怖,和这种不可知,这种匆忙……他们又在这里喊叫了,又都向回跑了,我要和他们一阵跑,它,死亡,就在这里,在我头上,在我周围……俄顷之间——我便永远看不见这个太阳,这个河水,这个峡谷了!

……”(注:

这是罗斯托夫上马冲锋之前看到伤兵后的感想)(210-211页)生命、生活,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被人感觉出它的美好的,在平时往往被人忽略的内涵。

其实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能够自由地享受阳光,森林,山峦,草地,河流,在于平平常常的满足。

其它则是无关紧要的。

在他(注:

安德莱负伤“临死”前躺在奥斯特里兹战场上)头上,除了天,崇高的天,虽不明朗,然而是高不可测的,有灰云静静地移动着的天,没有别的了。

“多么静穆、安宁、严肃呵,完全不象我那样地跑,”安德莱公爵想,“不象我们那样地奔跑、喊叫、斗争;互相争夺炮帚,——云在这个崇高无极的天空移动着,完全不象我们那样的哦。

为什么我从前没有看过这崇高的天?

我终于发现了它,我是多么幸福啊。

是的,除了这个无极的天,一切都是空虚的,一切都是欺骗。

除了天,什么,什么都没有了。

但甚至天也是没有的,除了静穆与安宁,什么也没有。

谢谢上帝!

……”(399页)以上内容我觉得是这本书最令人感动的内容了,这种体验并非仅仅是看破红尘,而是对一种永恒的礼赞。

对一种宁静,安详,辽远的憧憬。

是对幸福的终极定义。

这段内容对我的影响是如此之大,以至于使我从此一改狭隘的民族主义意识,而升华到人类的良心上来感觉世事了。

庄严、蔚蓝色的、宁静而悠远的天空,超脱于人类所有痛苦、欢乐之上的永恒和安宁,只有它才是我内心深处真正的精神寄托。

1984年11月13日星期二阴今天看完了《战争与和平》的第二卷。

真是托尔斯泰呀!

尽管我在有些方面极不赞同你,但,你的作品真叫我折服。

“啊,玛利亚公爵小姐!

”忽然他不自然地说,并且扔掉了凿子(轮子因为惯性还在旋转。

玛丽亚公爵小姐很久以后还记得这个渐渐消失的轮盘声,这声音在她的记忆中和后来所发生的事情混淆在一起了)。

(此是安德莱公爵的父亲因误听到儿子死于奥斯特里兹战场上而极度悲伤之故。

公爵小姐是他的女儿。

)(457页)括号中的内容只有思想深邃且善感的人才会有此共鸣的相同体验。

太妙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被老托的神笔不经意间即写了出来。

“你要死了——一切都要完结了。

你死了,你就知道一切,或者停止发问了。

”(此是彼埃尔因决斗而自责出走时的心灵斗争)(495页)最高的智慧只有一种科学——整体的科学,这科学解释整个宇宙,以及人在宇宙中的地位。

要自己获得这种科学,就必须清涤并革新自己内心的“自我”,因此,在认识之前,必须信仰,并使自己趋于完善。

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在我们心里放进了上帝的光,它叫作良心。

(此是彼埃尔出走时,在旅店中,一个共济会会员开导他的话。

)(503页)安德莱公爵看了看彼埃尔向他所指示的天空,在奥斯特理兹战役之后,他第一次看见了那个崇高的、永恒的,他躺在奥斯特里兹田野上所见的天空;并且他心里的沉睡了很久的、最好的东西,忽然在他心灵中醒来,这使他感到又高兴又年轻了。

这种情绪,在他一回到习惯的生活环境时,便立刻没有了,但是他知道,他不会加以发扬的这种情绪是在他的心里。

(555页)“不错,就是那棵橡树,”安德莱公爵想,他突然产生了一种不知从何而来的春天独有的快乐和清新的感觉。

他忽然想起了生活中一切最好的时光。

奥斯特里兹和高高的天空,死去的妻子的谴责的面孔,在渡船上的彼埃尔,因为夜色的美感到兴奋的姑娘,那个夜晚和月亮,——这一切他都忽然想起来了。

“不,生活并不在卅一岁结束,”安德莱公爵忽然最后地、断然地决定了。

“单单是我知道我心中所有的一切是不够的,一定要大家都知道这个:

彼埃尔和那个飞上天的姑娘也在内,一定要大家都知道我,要我的生活不只是为了我自己,要他们的生活不是和我的生活那么毫不相干,要我的生活在大家的身上反映出来,要他们和我在一起生活!

”(602页)这段内容深深地打动了我,从此我觉得我的想法和情感与周围的人是那么地不同,那么地格格不入,我想让他们也能与我一样去体会这种深刻的崇高感,但,我发觉我们中国人除了讪笑外,谁都不会为你所表达的这一崇高的思想所打动,他们顶多只会为一般的亲情和那些被嚼烂的爱情所感动和津津乐道,更多地是为金钱所鼓舞,所打动,他们更多地是崇拜李嘉成和盖茨。

(这段个人评论是我现在刚加上去的)我们中国人习惯于崇拜大人物或名人而不是思想。

他们以为大人物或名人的哪怕是一个日常用语,那都是字字珠玑的闪光的思想,如同书中所描述的大美人,那个导致别素号夫的悲剧的女人:

一个妩媚聪明的妇人的名声那种不可动摇地确定在叶仑那·发西莉叶芙娜·别素号娃的身上,以致她能说出最俗气最愚蠢的话,而大家仍然称赞她的每一句话,在她的话里面寻找深奥的意义,而这却是她自己没有想到的。

(626页)安德莱·保尔康斯基和彼埃尔·别素号夫这两个人是托尔斯泰倾注心血,刻意刻画的两个光彩夺目的,非常有头脑的人物(其实,保尔康斯基家族就是以托尔斯泰母系家族为原形的,托氏的母亲及母亲家族对托氏的遗传和影响都是巨大的,安德莱保尔康斯基的妹妹,不太好看的玛丽亚公爵小姐则就是以托氏母亲为原形的),他们二人在书中的大段的独白和丰富的内心思考及反省,给予了这部著作以伟大和耀眼的光环,给予这部著作以深邃的思想性,使它成了不是单纯的小说,而是一部思想巨作的人类精神财富。

我最喜爱看的正是这些大段的独白和思索,它们使我的精神变得前所未有的充实,使我的思想不在受人影响和制约(也许有人会指出这是个悖论,但我在这不想多费口舌,我需要的是心灵上的相通,而不是跟没有思想的人浪费唾沫)。

有趣的是,比埃尔的思想并不一定比安德莱肤浅,但他却永远是个思想者,不善于付诸于行动。

使我不由地想起了那些流亡在巴黎的经常在小酒馆和咖啡馆高谈革命的那些革命者。

安德莱却不同,托尔斯泰以后在他自己的庄园所实施的改革其实就是安德莱的写照。

只有他们俩人才谈得拢,其它的贵族则均是矫揉造作,华而不实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势利小人(当然除了头脑简单的罗斯托夫伯爵,这个以他的父亲为原形的人物)。

托尔斯泰的思想远远超越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他反对封建制度,但也怀疑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先进思想和制度(当然不是站在其对立面去怀疑),我以前对他这种“晦涩”的思想很是不以为然,可随着阅历的增加和对当代世界的发展的观察了解及思索,现在仔细想想,他的思想和观点还真是太有远见,太深刻了,他不但看到了濒死之躯的腐朽,也看到了只有现在的只有深邃的人才能看到的那时还是新生婴儿的瑕疵。

正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真是永恒的托尔斯泰!

(这段个人评论是我现在刚加上去的)索尼亚拿着一个杯子经过大厅走进餐具房。

娜塔莎从餐具房的门缝里瞥了瞥她,她觉得,她记得从前有一次,光线从餐具房的门缝里射进来,索尼亚拿着杯子走过。

“是的,这完全是,完全是一样的,”娜塔莎想。

(739页)这个生活及心理细节怎么和我偶尔几次的心理活动那么相似。

真是奇怪极了,托氏又不是我肚子里的蛔虫。

这个非凡的人怎么能把这么微妙的心理细节用文字活灵活现地写出来呢?

佩服佩服!

1984年12月1日星期六晴一个人为他自己有意识地生活着,但他是全人类达到的历史目的的一种无意识的工具。

人所作出的行为是无法挽回的,一个人的行为和别人的无数行为同时产生,便有了历史的意义。

一个人在社会的阶梯上站得愈高,和他有关系的人愈多,他对于别人的权力愈大,他在每个行为的命定性和必然性就愈明显。

…………帝王——是历史的奴隶。

(864页)人在江湖还身不由己呢,更何况在权位之上了,这就是“责任”,一般的时候,他必须得怎么怎么做,否则就不行,就会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甚至重大的历史事件。

所以,他们的行为必须有种必然性,他必须得顺应某种法则行事。

而他的行为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作为历史的无意识工具的人的有意识的日常生活,从而构成了正常的人类生活及团体、社会、国家、乃至世界的历史发展进程。

1984年12月10日星期一阴冷第三卷的870页上有句法语有点意思:

“Quosvultperdere—dementat”(意为:

要谁毁灭——夺其理智)卜富尔(887页注:

“K.L.A.Pfuel”(1751—1827)为普鲁士将军,耶拿(Jena)战役后,入俄军服役,拟成1812年战役中俄国第一个计划)是那种自信得不可救药、不可改变的,自信得可以殉道的人,只有德国人才是这种人,正因为只有德国人的自信是根据一种抽象观念——科学,就是绝对真理的虚假知识。

法国人自信,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在智慧上和身体上,对于男人对于女人,是同样不可抗拒地有魅力的。

英国人自信,是根据他是世界上最有组织的国家的人民,因此他,作为英国人,总是知道他所应做的事,并且知道,作为英国人,他所做的一切,无疑他是对的。

意大利人自信,因为他是冲动的,并且容易忘记他自己和别人。

俄国人自信,正因为他什么都不知道,也不想要知道,因为他不相信,他能够充分了解任何事情。

德国人的自信,是最坏的,最固执的最令人讨厌的,因为他以为他自己知道真理、科学,这种科学是他自己发明的,但在他自己看来是绝对的真理。

(911—912页)正所谓:

德国人的严密,英国人的冷静,法国人的魅力,意大利人的冲动,俄国人的怀疑和不信任人的狡猾。

哈哈,德国人是工程师,英国人是政客,法国人是戏子,意大利人是运动员,而俄国人则是乡巴佬(但这已是托氏及高尔基笔下的人了,而非现在的教育水准在全球占最高的俄国人了)。

好的统帅不但不需要天才或任何特殊品质,他所需要的,是缺少人类最高尚、最好的品质——爱,诗,亲切,哲学的、探究性的怀疑。

他应该是克制的,坚决地相信他所做的是很重要的(不然他便没有足够的耐心),只有在这个时候,他才是一个勇敢的统帅。

上帝不许他有人性,不许他爱什么人、同情什么人,想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

足见天才的理论是早就替他们捏造出来的,因为他们有权力。

战争的胜利不是决定于他们,而是决定于队伍中的那个喊叫“垮了!

”或喊叫“乌拉!

”的人。

(917—918页)战争本就是丧失人性的最野蛮的行为,为何还要想到什么爱、诗、哲学等人类最文明的东西呢?

令我想起了一个突突然闪现于脑际的画面:

一个人狼吞虎咽地撕咬着一整只鸡,可眼睛里却因为非常同情这只鸡的悲惨命运而流出了善良的眼泪(这不是鳄鱼吗)。

但是吃鸡,对我们人类来说是重要的,所以人类的所有的道德、理论、艺术等等,都为吃鸡而捏造出来。

可这一切的理论又有什么用呢?

拿到鸡,你就只管啃吧,别的一切想法、理论等都是多余的。

此外,以上的内容中亦可看出托氏一贯反对科学的方法,主张不是用人脑去想当然地发制造和发展一些原理,而是用“上帝”所赋予我们的顺其自然的直觉的判断力去从事一件重大事件。

“他(注:

指你俄军统帅库图索夫)不会有任何自己的主张。

他不会去计划什么的,也不会去做什么的,”安德莱公爵想,“但是他要听一切,要记得一切,要使一切各得其所,不会去阻挠任何有用的东西,不会许可任何有害的东西。

他知道,有一种比他的意志更有力、更重要,——这是事件的不可避免的趋向,他能看见这些事件,能了解这些事件的重要性,并且在了解这个重要性时,他能不干预这些事件,能够放弃他的个人的意志,他的个人的意志是另有目的的。

(1016页)亦就是说人有天生的洞悉力,事物亦有它自己的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而人的意志之类的东西往往是受人的自身生理和心理干扰而使然,惹欲使事物有个好的结果,就必须“看见”这件事物的“不可避免的趋向”,成功的关键是看你能否适时地放弃你的那不可转移的意志。

(安德来语)“啊,我的朋友,近来我觉得活着是痛苦。

我知道,我懂得太多。

人不适宜尝试善恶的知识的果子……(1105页)确实是种痛苦,人最好安安稳稳,浑浑鄂鄂,什么也别多想,如同鸡和猪似的,只管当前吃饱睡好,不要想它们的最终命运是什么。

如此人方能幸福而满足地渡过他的一身。

苦恼往往是有头脑的人自找的。

1985年1月14日星期一晴第二集看完了,又在图书馆借了第一集,可惜的是此第三集是董秋斯译的,一些译名与我一直看的高植译文不一样,而高植的第三集又找不到,所以一时衔接不上,因此又在别处重借了高植的译本第三集。

安德来公爵再也克制不住他自己了,他为同伴们、为自己、为他们的和自己的错误,流出了深情的亲爱的眼泪。

(本人注:

因受重伤的安德来看到了他以前一直寻找的想与之决斗的为娜塔莎之故的情敌阿那托尔·库拉根因与法军作战而割断一条伤腿痛哭时而感慨万分)“同情,对兄弟们的爱,对于爱我们的人的爱,对于仇人们的爱(本人注:

此仇人可能指情敌阿那托尔·库拉根),是的,上帝在世界上所宣传的,玛丽亚公爵小姐(本人注:

邓安德来之妹),我没有了解的那种爱;就是因此我爱惜生命,这就是留着给我的,假如我还活着。

但现在已经太迟了。

我知道!

”(1158页)1985年1月15日星期二晴“是的,爱,”他(指安德来)又十分清楚地想着,“但不是那种爱,即因为什么东西,为了什么目的,或者因为什么缘故而爱,而是这种爱,即当我临死时,我看见了我的敌人却仍然爱他的时候我第一次所体验到的爱。

我体验到那种爱的心情,它是心灵的本质,它不需要对象。

我现在也体验到了那幸福的心情。

爱邻人,爱仇敌。

爱一切——爱有着各种表现的上帝(本人注:

这句话可能翻译者没有很好地理解内在的东西,可能应该译为“爱着上帝所创造出的各种表现形式”即各种表现形式中都能体现出上帝的存在)。

爱亲爱的人,可以用人间的爱;但是爱敌人,只能用神圣的爱。

因此当我觉得我爱那个人的时候,我感觉到那样的快乐。

他的情形怎么样了?

他还活着吗?

……用人间的爱去爱,我们可以由爱转为恨;但神圣的爱不能改变。

无论是死还是什么东西都不能够破坏它。

它是心灵的本质。

……(1305页)这段给我的印象太深了,太深了。

世界上真有两种爱吗?

前者是存在的。

后者呢,我早已从罗曼·罗兰、雨果等的作品中体会到了,但,似乎托尔斯泰阐述得较为深刻。

我憧憬这种爱的境界。

我觉得有这种爱的人是人间最崇高的人。

这种爱即是博爱,它无须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出自于一颗善良本质的心。

1985年元月21日星期一多云(安德来公爵临死前的感觉:

)他所感到的意识,是对一切人世的的事物的疏远,和身体的快乐的、奇怪的轻飘之感。

他不着急,不焦虑,等待着他就要遇到的东西。

那个严厉的,永恒的,不可知的,遥远的东西,——他在自己的一生中不断地感觉到它的存在,——现在和他靠近了,并且,由于他所感觉的身体的那种奇怪的轻飘,几乎是可能的,实在的。

……(1391页)哎——怎么说呢?

死亡,对我来说即是意味着整个的结束,不单是从他人的角度来看仅仅是我的小小躯壳的结束,而是从我自身来看所有所有的结束,整个世界整个宇宙的结束,欢乐、痛苦、热情、彷徨、朋友、亲人、敌人、小时候有天晚上听到院落中的一声怪怪的虫鸣、第一次碰到那个令我砰然心跳的且永远再也不会忘怀的人、我们心中所经常惦记的、我们所为之痛不欲生的、所有所有的一切、阳光、月色、海洋、傍晚夕照中的残垣、晨风中独自摇曳的树梢、那句慰籍的话语、那支熟悉又动听的歌……整个整个的世界,地球、宇宙、我的日记、感觉、所有所有的秘密、所有所有欢乐和痛苦的源头,等等,全都消失了,如同消散的烟云,再也收不回还。

值此之际,我不可能如同安德莱那样对以往美好的人世之事之情无动于衷,而任它远去,我可不相信那个永恒而严厉的主儿。

我肯定会极其留恋我一生中所经历的所有所有的世俗之事和世俗的感情。

如同我现在正在一边写一边听的柴可夫斯基的《小夜曲》,那么迷人,那么令人留恋,那么使人不愿去想到死。

如果死亡是解脱的话,那么,它在解脱痛苦的同时,也将欢乐和美好葬送了。

我可不愿意用一生的感动和欢乐作为代价,仅仅为了去换取那终究会成为过去的痛苦的解脱。

不,我不愿意,这不值,非常不值!

即便他,那个我不相信其存在的据说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怪物一定要我去见他,但我也一定会象很不情愿被强迫打针的小孩那样尽我的一切力量去抗争去反抗,去大喊大叫。

我可不想轻易地让那个东西将我带到永远也回不来的地方。

当然,当我的离去成为不可逆转时,我会非常伤心的,不仅仅是为了自己。

记得看过一本记述斯特劳斯的生平的书,当他在爱人的怀中弥留之际,昏沉中断断续续地唱了最后的一支古老的德国民歌:

小朋友,小朋友,我们现在不得不分别了。

无论艳阳有多么美好,可终也有下山的时候……哎——活着,是一桩多么美好的事物啊!

现象的全部原因是人的头脑不能了解的。

但是人的心里却有寻找原因的要求。

人的头脑往往不考虑的无数复杂的条件(每个条件可以单独作为现象的原因),却抓住了最初看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