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导学案第三课时.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451685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赤壁赋导学案第三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赤壁赋导学案第三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赤壁赋导学案第三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赤壁赋导学案第三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赤壁赋导学案第三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赤壁赋导学案第三课时.docx

《赤壁赋导学案第三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壁赋导学案第三课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赤壁赋导学案第三课时.docx

赤壁赋导学案第三课时

《赤壁赋》导学案第四课时

设计人

王帅

使用时间

2015-12-

学习目标与方法:

 1、熟读第四自然段,增加文言积累,掌握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积淀文言语感 。

 

  2、翻译课文第四自然段并背诵。

  3、体会第四自然段作者情感变化。

重点:

掌握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难点:

 翻译课文第四自然段并体会作者情感变化。

关键:

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

预习与检测:

一、朗读第四自然节解答下列问题:

1、疏通文句落实文言知识

①苏子曰: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②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③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④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

(句式:

⑤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⑥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句式为:

),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二、朗读第五自然节解答下列问题:

1、疏通文句落实文言知识

①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②相与枕藉(注音:

)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一、学习与探究:

(一)、朗读第四自然节解答下列问题:

(1)本段主要写了什么?

感情色彩如何?

 

(2)作者是怎样劝慰客人,使他从悲情中解脱出来?

二、朗读第五自然节解答下列问题:

(l)本段感情色彩如何?

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这样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巩固与检测:

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加以解释

⑴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舞, 泣:

⑵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西,东:

⑶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东:

⑷侣鱼虾而友糜鹿侣,友:

2.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⑴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⑵凌万顷之茫然

⑶渺渺兮予怀  

⑷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⑸而今安在哉  

⑹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3.下列四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酒属(引申为劝酒)客纵(任凭)一苇之所如

B.苏子愀(忧愁凄怆)然正襟危(危险)坐

C.舞(使……跳舞)幽壑之潜蛟泣(使……哭泣)孤舟之嫠妇

D.则天地曾(竟,简直)不能以一瞬相与(交错)枕藉乎舟中

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取之无禁,用之不竭②渺沧海之一粟

B.①其声呜呜然②何为其然也

C.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绝壁之下②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D.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②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B.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C.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D.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6.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不同

7.对这篇赋所表达的感情,说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写在夜游赤壁,月夜泛舟,把酒诵诗,油然而生"遗世""羽化",飘飘欲仙的快乐情感。

B.作者写曹操横槊赋诗,慨叹自己谪贬黄州,抒发了对历史人物的无限同情。

C.主客对话,先悲后乐,既有哀怨消极,也有豁达乐观。

D.联想古人古事,借题发挥,抒发了内心的愤懑,表现了超然独立,不计得失的情怀。

8、拓展阅读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

“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客曰:

“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

”归而谋诸妇。

妇曰:

“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

“赤壁之游乐乎?

”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

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攀栖鹘之危巢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B.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C.今者薄暮

  为夫婿所薄

D.履巉岩,披蒙茸

 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B.顾安所得酒乎

  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C.凛乎其不可留也

  自今以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D.以待子不时之须

  以愚辞歌愚溪

14、下面是关于《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的比较,说法有误的一组是.

A.前赋写江上秋月,景色宁静清爽;后赋写江岸冬景,境界寥落幽峭。

B.前赋以谈玄说理为主,议论风生;后赋则以记叙描写为主,奇境迭出。

C.前赋以入梦结,表现作者暂得解脱的旷达;后赋以梦醒结,表现作者内心的矛盾与

苦闷。

D.前后二赋都是情、景、理浑然一体,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曲折变化及心

理矛盾的解决过程。

15、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3分)

译文:

(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3分)

译文:

附参考译文:

这一年的十月十五日晚上,我从雪堂步行出发,准备回到临皋去。

有两位客人跟着我一道去,走过黄泥坂。

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完全脱落了,看见人影映在地上,抬头一望,看到皎洁的月亮,我们互相望望,很欢喜这景色,便一边走一边唱,互相应和。

接着,我不禁叹口气,说:

“有客没有酒,有酒没有菜,月这么亮,风这么清,怎样度过这美好的夜晚呢?

”一位客人说:

“刚才黄昏时,我撒网捉到了一条鱼,很大的嘴巴,小小的鱼鳞,样子好象松江的鲈鱼。

但是,到哪里去弄到酒呢?

”我回家去和妻子商量。

妻子说:

“我有一斗好酒,保存了好久了,拿它来准备你临时的需要。

”于是带了酒和鱼,再去赤壁下面坐船游玩。

长江的水流得哗哗响,陡峭的江岸有百丈高;山,高高的,月,小小的,水位低了,原来在水里的石头也露出来了。

才过了多久呀,以前风景竟再也认不出来了。

我就提起衣襟走上岸去,踩着险峻的山岩,拨开杂乱的野草,坐在象虎豹的山石上休息一会儿,再爬上枝条弯曲形似虬龙的树木,最高处我攀到睡着鹘鸟的高巢,最低处我低头看到水神冯夷的深宫。

那两位客人竟不能跟上来,我嘬口发出长长啸声,草木似乎都被这种尖锐的声音震动了,山也发出共鸣,谷也响起回声,风也起来,江水也汹涌了。

在这种情境中,我也默默地感到悲愁,感到紧张,简直有些恐惧,觉得这里再也不能停留了。

回到江边上了船,把船撑到江心,听凭它漂到哪儿就在哪儿休息。

这时快到半夜了,向周围望去,冷冷清清。

恰巧有一只白鹤,横穿大江上空从东飞来。

两只翅膀象两个车轮,黑色裤子,白色上衣,发出长长的尖利叫声,擦过我的小船向西飞去。

一会儿,我和客人离船上岸以后,回到家里,客人走了,我,也睡了。

梦见一个道士,穿着羽毛做的衣服轻快地走着,走到临皋下面,向我拱手行礼,说:

“赤壁这次旅游很痛快吧?

’我问他的姓名,他低着头不回答。

“唉呀!

我知道了。

昨天晚上,一边叫一边飞过我船上的,不是你吗?

”道士回头对我笑了,我也惊醒了。

打开房门一看,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

课后反思:

 

 

12、D.危,前句是“高”,后句,危坐即端坐。

适,前句是“刚好,恰好”,后句为动词“到”。

薄,前句为“接近”,后句为“轻视”。

披,都是“分开”义。

13、B.既,前句表“已经”,后句是连词。

顾,都表转折。

其,前句为代词,后句语气副词。

以,前句连词,后句介词。

14、D.后赋非情、理、景交融,也没有写出矛盾解决过程。

15、

(1)有客人却没有美酒,(即使)有美酒也没有佳肴,月光明亮,晚风清爽,怎么度过这个美好的夜晚呢?

(采分点:

“如……何”,意为“对……怎么办”,这里可以根据上下语境做上述翻译,但译为本意也对,此点只要正确即给1分。

“白“在这里是”明亮“的意思,1分。

前后通顺1分)

(2)我返回来登上船,放开船漂荡在江中心,任凭小船漂到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歇息。

(采分点:

“反”通“返”1分;“听”,听凭,任凭,1分;语言通顺1分)

 

关于导学案的说明

1.导学案是教师站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对教材进行二度创作而编写的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文本,是教师为学生做的每节课的学习设计。

2.导学案要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与方法、学习内容和训练巩固、课后反思。

3.导学案设计要坚持问题化原则,要从教学内容中提炼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去看书,去思考,去动笔。

从而达到引导学生学习的目的。

4.导学案设计要坚持指导性原则,通过导学案提示学生应知道在每个教学环节中该干什么,怎么干,从而提高导学案的实用性。

5.导学案可以课前发,可以当堂发,根据实际需要来定,但课后要收批,达到督促与检查的目的。

6.导学案应一课一案,不应一案多课。

复习课、习题课应按导学案模板来设计,只不过内容和格式与新授课有所区别。

复习课是在“学习与探究”环节改为“复习与总结”,习题课是在“学习与探究”环节改为“题例与训练”。

7.导学案反映了教师备与教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对平日教学后用过的导学案进行收集、整理,一是进行教学积累,二是以备教务处及上级领导检查。

要求:

整体(宋体)标题(三号)设计人…课后反思(小四)其余的11号字,再有其余情况自己酌情而定,对个别老教师打字困难可以手写,然后复印。

教务处

2015.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