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443772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87 大小:373.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7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7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7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7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18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时、分、秒》

第1课时:

秒的认识

授课时间

年月日星期

教学建议:

教学内容:

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以及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看一看、走一走、写一写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体验的生活情景,突出数学的生活性。

3、在巩固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和计算的同时,培养他们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感知1秒有多长,1分=60秒

教学难点:

感知1秒有多长

教学准备:

课件

教法、学法:

情景导入法、探究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创境设疑,初步感受秒

师:

同学们,你认识他吗?

他是谁?

(课件出示刘翔的图片)

师:

对他就是被世界称为“东方神鹿”的刘翔,他是中国人的骄傲,你知道在奥运会上他拿的是那个运动项目的冠军吗?

让我们来重温一下刘翔110米栏夺金时,激动人心的场景吧!

(播放刘翔110米跨栏的比赛全过程)

师:

为了给祖国争光,刘翔奋力拼搏,跑出了好成绩。

画面上显示12.91的12表示的是他刚才所用时间是12小时吗?

12分钟?

师:

秒是比分更小的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

(揭示课题:

秒的认识)

二、观察探究,建立秒的概念

1、观察秒针

(出示一幅钟表柜台的图)

师:

商店里挂着各式各样的钟,仔细观察,你发现钟面上的针有什么不同吗?

师: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现在你知道秒针长什么样了吗?

2、认识秒针走动

师:

我们知道分针走1小格是一分,秒针走1小格是多长时间呢?

3、探究秒与分的关系

师:

下面让我们跟着秒针弟弟的每一下走动,边数数边轻轻拍手,感受一下60秒有多长,好吗?

注意观察秒针走一圈,分针有什么变化。

4、区别时、分、秒

师:

同学们,时针、分针、秒针每天都在钟面上赛跑,你知道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吗?

三、层次性活动,进一步体验秒

师:

大家想进一步感受秒,和秒做朋友吗?

1、集体活动

①请一位学生跳绳20下,其他学生用喜欢的方式为他们计时,可以拍手、心中默数数,有困难的同学随着屏幕中的电子表秒的走动计时。

②同样的方法,估测从教室后走到前面用了几秒。

2、同桌活动

师:

下面就请同桌合作,测测你的同桌做一次深呼吸用了几秒。

(集体交流)

3、小组活动

师:

15秒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老师为每个四人小组准备了四项活动:

写字、口算、数脉搏和从0开始尽可能快而清楚地数数,请各组成员先讨论分配一下工作。

请每小组写字的同学举举手,口算的同学,数数的呢?

活动完成后请将统计表填写好。

准备好了吗?

预备,开始!

(教师用秒表计时15秒)

15秒我能做什么?

师:

通过活动,你觉得秒怎样?

四、生活实践,拓展认知

欣赏有关秒的短片,体会秒的应用

师:

秒虽然是很小的时间单位,但生活中用到它的机会可不少!

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看一看!

(课件介绍)

①猎豹是陆地上的跑步冠军,它最快时每秒约跑30米。

②雨燕是飞行健将,它的最快记录约是每秒飞行47米

③日本的磁悬浮列车每秒行驶约153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高速列车。

④光每秒总大约跑300000000米,只要一秒,光就可以在北京和上海之间跑一百多个来回。

⑤南京紫金电视塔的高速电梯每秒上升6米。

⑥全球每30秒就因交通事故造成一人死亡,43人受伤,为了生命安全,请多等几秒!

师:

看了这些和秒有关的信息,你有什么想法?

板书设计:

秒的认识

1分=60秒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授课时间

年月日星期

教学建议:

教学内容: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法、学法:

情景导入法、探究学习法

教具准备:

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

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

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

“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

“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

“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

“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

如:

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2时=()分

(1)教师:

1时等于……?

(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教师小结。

2、完成第4页“做一做”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

是怎样想出来的?

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

(一):

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

方法

(二):

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

60秒=1分(10个1=1个10)

60分=1时(10个10=1个100)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3、教学例2。

(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

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

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分针从6走到9。

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

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5页“做一做”。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

(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

3、竞赛:

教师口头报时刻,如:

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

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教师:

现在是几时几分?

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

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时、分、秒的练习

授课时间

年月日星期

教学建议:

教学内容:

教材练习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时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学法:

讲授法、练习探究法

教学准备:

电子书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3题。

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

2、完成“练习一”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

3、完成“练习一”第5题。

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做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

4、完成“练习一”第6题。

先让学生尝试做一做,分别测量在跑步或跳绳后,1分钟内心跳和呼吸次数的变化情况。

5、完成“练习一”第8题。

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

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6、完成“练习一”第9题。

指名说说题意。

学生独立列式,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补充题目。

1、1分=()秒4时=()分9分○9秒36分○2时

5分=()秒150秒○2分400分○4时10分○1时

2、电影《神奇的宇宙》从2:

05开始,到2:

50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三、全课总结:

你现在回算经过的时间吗?

计算经过的时间应注意什么?

四、布置作业:

“练习一”的第10、11题。

教学反思:

 

第4课时时分秒整理复习课

授课时间

年月日星期

教学建议:

教学内容:

整理复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

 

2、通过对时、分、秒的整理和复习,使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3、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会归纳、整理和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对各知识点的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学法:

讲授法、练习探究法

教学准备:

电子书

教学过程:

一、回忆梳理构建网络

师:

通过一周的学习同学们都学了哪些知识?

师: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1)小组交流

(2)汇报:

展示学生所写的,并引导说板书:

师:

第一单元学了哪些知识呢?

(板书:

时分秒的整理和复习)

师:

时分秒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呢?

知识结构网络:

秒的认识时间的计算

时分秒的整理和复习1分=60秒

1时=60分时间的应用(比较大小及解决应用题)

师:

你能用你所学的知识,解决下列问题吗?

二、典型例题沟通联系

1、在()里填上“〉”“<”或”“=”

9分()90秒3时()100分

5时()500分150秒()2分

结合学生的回答,师讲解。

2、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的时间是35()

(2)看一场电影要2()

(3)小明跑100米要用16()

(4)工人叔叔每天要工作8()

(5)张勤洗两块手帕要用10()

(6)李勇做50道口算题要用5()

三、知识应用能力拓展

一、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每题2分)

1.分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60秒.()

2.时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12小时.()

3.妈妈上午7:

30上班,11:

30下班,她上午工作了4小时.()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

1.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

A.1分钟B.5分钟C.1小时

2.秒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

A.1秒B.1分C.1小时

3.小红1分钟写5个字,6分钟可以写()个字.

A.6B。

5C.30

三、解决问题

1、.广播电台播讲小说的时间是在下午4:

00到4:

30,播讲了()分钟.

2、.从上海乘火车到无锡需要2小时,火车上午9时从上海站开出,上午()时到无锡.

3.看钟面填空

 

四、小结质疑

师:

刚才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谁再来说说刚才我们都复习了哪些内容。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

第一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

授课时间

年月日星期

教学建议:

教学内容:

教材第9-10页例1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1、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

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法学法:

讨论法、示范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或一位数。

36+2058+3069-4054+358-9

35+945-2043-569-6049+7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46345775

406()()()()()()

62416539

()()()()()()()()

二、探究新知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口算方法。

(1)观察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消息?

学生汇报。

(一至五年级参加“世博会”的各班人数)

(2)出示问题:

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3)提问: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求一共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级一班35人,二班34人,用加法计算,列式:

35+34。

(4)这个算式是如何计算?

互相交流算法

师:

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通过观察我们知道35+34中的两个加数没有一个是整十数或一位数,但是我们是否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习过的加法然后进行计算呢?

如果可以怎么计算?

生:

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加数拆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

比如34可以看成30+4,先算35+30=65,再算65+4=69.师:

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1:

还可以拆分另一个加数35,把35看成30+5,先算30+34=64,再算64+5=69.

生2:

除此之外,同时把这两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然后进行计算也很简便,34看成30+4,35看成30+5,先算30+30=60,4+5=9,再算60+9=69。

2、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口算方法。

(1)出示问题:

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列式计算:

39+44

(3)学生尝试计算39+44,并说说算法。

经学生自由讨论,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A、39+40=7979+4=83

B、30+44=7474+9=83

C、30+40=709+4=1370+13=83

3、比较算式,发现规律。

师:

对比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相同点:

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同点:

前者个位数相加不进位,后者个位数相加进位。

三、巩固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4+21=15+55=61+39=35+66=23+28=32+46=53+36=37+54=15+65=18+26=41+56=13+29=

2、做一做:

根据主题图解决问题:

(1)三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四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3)你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并在小组内互检。

四、课堂小结

1、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我们要利用这个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你还有哪些疑问的地方?

板书设计:

35+34=6935+34=69

304305304

6560

9

39+44=83

404

79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

授课时间

年月日星期

教学建议: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页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经历探索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增强学生讲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学法:

自主探究法、交流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23+41=29+41=63+32=

58+23=43+24=38+42=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55-20=55-2=36-8=

二、探究新知

1、获取信息,理解题意。

谈话: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1页的例2内容,说一说从图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专线大巴票价:

48元,普通快客票价:

65元,动车票价:

54元)

提问:

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2)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2、尝试解决,探究算法。

(1)两位数的不退位减。

师: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呢?

生:

用减法计算,列式65-34.

师:

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道题中的减数既不是整十数,又不是一位数,应该怎么计算呢?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生1:

先算65-50=15,再算15-4=11。

生2:

也可以先算65-4=61,再算61-50=11。

师:

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两种方法都是把减数54分成50和4两部分,然后从被减数65中先后去掉50和4,在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2)两位数的退位减。

师:

怎么解决第二个问题呢?

生:

列式65-48.

师:

请根据刚刚的口算经验,尝试算一算65-48是多少,并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然后尝试填写下列():

先算65-()=()再算()○()=()

生:

把48拆分成40和8两部分,从65里分别去掉40和8。

可以先算65-40=25,然后再算25-8=17,也可以先算65-8=57,然后再算57-40=17。

学生根据讨论填空。

(3)比较算式。

师:

观察上边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都是两位数减去两位数。

不同点:

前者不退位,计算时直接个位数减个位数,十位数减十位数;后者退位,计算时不能直接减。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2、接力赛。

老师给每一组的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字,后面的同学每人给一个运算符号和一个数字,第一个同学把数字告诉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根据第一个同学的数进行计算,然后告诉下一个同学结果,以此类推完成接力赛。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讲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一般把减数看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从被减数里依次减去整十数和一位数。

板书设计

65-54=1165-48=17

504408

1525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练习课

授课时间

年月日星期

教学建议:

教学内容:

练习二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增强学生讲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学法:

练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1、独立计算练习二1、2、4题。

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2、完成第3题。

收音机地球仪闹钟书包

72元58元25元37元

分组进行:

我想买()和()

汇报交流。

3、第5题。

移动纸框,分别算出上下两数的和与差。

4、独立完成第6题。

5、第7题。

(1)篮球赛上半场比赛结束,28比43,2队领先多少分?

(2)全场结束45比67,下半场2队得了几分?

6、第8题。

上衣46元裤子38元

(1)上衣比裤子贵多少元?

(2)上衣和裤子一共多少元?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授课时间

年月日星期

教学建议:

教学内容:

第14页例3、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正确进行计算,掌握笔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迁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1、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及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

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教法学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63+6=75-5=57+9=32-6=

10+50+4000=800-500+60=200+30+50=90-40+300=300+100+70=700-200-100=

2、口答。

(1)5个百和8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

58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

(2)640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

640是由多少个十组成的?

3、拆数游戏。

(1)把下列各数拆成整百和整十数。

560420640780310

(2)把下列各数拆成整百和一百几十的数。

520260470940710

二、探究新知

1、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1)出示教材例3的第

(1)问题。

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2)列式计算:

380+550

(3)探究算法。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算法1:

38+55=93,所以380+550=930。

算法2:

300+500=80080+50=130800+100+30=930

算法3:

因为38个十加55个十等于93个十,所以380+550=930。

师: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计算方法,很厉害,实际上除了用口算的方法计算之外,还有一种笔算的方法,可以更加简便地计算出结果,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板书笔算竖式:

百十个

380

+550

930

在竖式计算加法时各数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一位进一。

提问:

A、竖式中的十位为什么写3呢?

B、为什么百位上不是8?

(百位上3+5=8,还要加上从十位进上来的1,所以是9)

注意:

为了不遗漏加上满十进上来的一,通常情况下会在相应的数位上标上一个小一点的“1”,如十位相加为13,十位上写3,向百位进一,在百位上写一个小一点的1,百位相加为8,再加上进上来的1,百位写9。

2、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1)出示教材例3的第

(2)问题,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2)列式:

550-380

(3)探究算法。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算法1:

55-38=17,所以550=380=170。

算法2:

55个十减38个十等于17个十。

师:

同样的,这样的问题除了口算外还可以列竖式进行计算。

师板书笔算竖式:

百十个

550

-380

170

师介绍,竖式计算减法,从个位减起,遇到不够减的从上一位退一当十继续减。

如550-380,个位相减为0,十位不够减,从百位上借1,则十位上多了10个十,加上原来的5个十,是15个十,减去8个十,十位上为7,同时百位上退1后剩下4,减3,为1。

追问:

为什么百位上是1?

注意:

为了不遗漏从某数位上推掉的1,通常会在此数位上写上一个退位点。

3、总结算法。

小结:

用竖式计算加法时,需要注意相同数位必须对齐,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算到这位时,不要忘了加上进上来的“1”。

竖式计算减法时,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不够减,就向上一位借一当十,合起来再减。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

410+250970-480340+370360+240

280-160630+290450-260800-150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

在笔算加减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百十个百十个

415

380550

+5150-380

930170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估算

授课时间

年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