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普通话单元1.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439933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2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授普通话单元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教授普通话单元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教授普通话单元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教授普通话单元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教授普通话单元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授普通话单元1.docx

《教授普通话单元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授普通话单元1.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授普通话单元1.docx

教授普通话单元1

 

单元1

单元2

 

教授普通话

概述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的同时还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在中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中,有53个少数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其中31个还有自己的文字。

国家已颁布相关法规确保所有民族都有使用自己语言,保留自己传统文化的权力。

与此同时,政府也意识到所有民族使用同一种通用语言进行交流将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这也是国家颁布政策要求所有学校教授学生普通话的原因。

云南有26个少数民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会遇到的一个现实问题是有些学生刚入校时,几乎不会讲或只会讲少量普通话,普通话仅仅被当作是第二语言。

本专题所包含的两个单元的培训内容将请学员思考在双语言场景和双文化场景中教学时可能会遇到的一些相关问题,积极参与培训活动,体验如何在双语场景中进行教学,但需要强调本专题内容的侧重点是讨论如何在双语环境中教授普通话,而不是如何进行双语教育。

语言的获取一直都是一个复杂的课题,许多研究者为此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当前的研究结果表明:

人们对语言的获取没有固定规则,学习语言没有一种通用的、适合所有人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采取相应的学习方法学习语言,然而,仍然有一些基本的学习原理是得到大家公认的。

比如:

儿童在学会使用一种语言阅读或写作之前,他/她必须首先能够使用这种语言表述一些简单的词语或句子。

换句话说,就是让儿童用另一种语言说出或写出他们本来还不会说或根本不知道意思的词是不可能的。

本专题将集中讨论这些问题。

单元1由五个活动组成:

语言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向学员展示他们中间有一些人能讲多种语言和方言,引出本专题的学习内容;语言调查-----以调查的方式得出学员中讲不同语言和方言的人数;问卷调查-------用问卷的形式请学员介绍他们在语言学习方面的心得以及在家学习第一语言与在学校学习第二语言之间的不同;辩论赛------组织学员以辩论的方式讨论学习第二语言会不会影响第一语言的发展;最后一个活动为民族文化演示,如有可能,将组织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到培训现场向学员展示他们多彩的民族文化。

如:

唱歌、音乐或舞蹈等。

在3个小时的培训时间内要完成以上五个培训活动可能会有点困难,如果培训者觉得培训时间太紧,,可酌情考虑放弃第一个活动。

单元2中有三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组织学员以辩论的方式探讨中国的双语教育政策;紧接着的两个活动集中讨论普通话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策略。

活动和相关的阅读材料所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既简单又切实可行,而且,这其中的许多方法也适用于在单语环境中教授普通话。

双语教育的价值一直受到广泛争议,双语教育方法的引入也一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有些方法在某些场景中可能比较适用,但在一些缺乏资源的国家中还是难于实施。

即便如此,我们所面对的现实是:

生活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多数学生的普通话水平都不是很高,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清楚这一事实,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教授普通话

单元1

活动1

语言游戏

目标

 

分组

时间

资源

 

程序

 

备注

 

介绍本专题的学习内容---------在双语场景中教学。

向学员演示他们中间有人能讲多种不同的语言或地方方言。

两组一起做游戏,(5人或10人组)。

20分钟

 

∙主持人请10名选手走到前面来做一个语言游戏。

把参加游戏的选手(也可能是主持人)组成两个组,每个组5人。

∙每组成员轮流向对方成员用一门外国语言或地方方言说出一个单词或短语。

∙另一个小组的成员努力猜出被说的单词或短语的意思,如果不能,说出这个单词或短语的成员告诉对方被讲单词或短语的意思及它们属于哪一门语言或哪一种地方方言,并为他们小组赢得1分,(这些单词或短语没有必要太难,只要它们不是普通话就行)。

∙小组长担任记分员,游戏继续进行,双方成员轮流向对方提问。

∙如果时间允许,主持人将请观众大声用其它语言说出一些单词或短语。

教授普通话

单元1

活动2

语言调查

目标

 

分组

时间

资源

 

程序

 

备注

 

让学员发现他们中间有人是双语或多语人才。

区分“母语”和学习第二、三、四门语言的区别。

10人一组

30分钟(25分钟做活动;5分钟作报告)

∙资源1:

模板:

调查表。

(需在培训前复印在A4纸上,每组一份)

∙资源2:

模板:

统计表(需在培训前画在大白纸上,供主持人使用)

∙资源3:

模板:

统计表2(需在培训前画在大白纸上,供主持人使用)

-主持人解释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做一个调查活动来了解参加培训的学员知道多少种语言。

-主持人确保学员清楚他们在家里学会讲的语言称为母语或第一语言,其它任何语言,无论他们掌握得多好,应称为第二、第三、和第四门语言。

-主持人把学员分成10人一组。

-主持人请学员告诉自己的组员各自的母语和他们掌握的其它语言,(即使只会讲一点点)。

-主持人请一名学员把小组的讨论情况在所提供的A4纸上(资源1)记录下来。

小组应先记录他们各组所掌握的母语种类,然后再记录他们所掌握的第二门、第三门或第四门语言。

-学员完成调查表后,每组抽两名学员帮助主持人把各组的记录结果填写在统计表(资源2和3)。

-主持人向大家演示两张统计表,请大家留意培训中多种语言并存的现象。

 

❑“方言”是指针对普通话的地方方言,如双江话、巍山话或普洱话。

参加云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项目教师培训班的许多学员的母语可能都是各种地方方言,而不是普通话

教授普通话

单元1

活动3

问卷调查——学习语言的方法

目标

 

分组

时间

 

资源

 

程序

 

备注

 

思考学生学习语言的方法。

比较在家里学习语言和在学校里学习语言的区别。

以10人小组为基础,再分成两人小组

30分钟(10分钟完成两份问卷;10完成表格;10分钟做反馈)

▪每组一张大白纸

▪写在A4纸上的第一份问卷——两人一份(资源1)

▪写在A4纸上的第二份问卷——两人一份(资源2)

-学员在10人一组的基础上再分为两人小组。

-小组长把第一份问卷(资源1)发给学员,学员以两人为一组的方式讨论儿童如何学习他们的第一语言,完成问卷。

-小组长把第二份问卷(资源2)发给学员,学员接着以两人为一组的方式讨论儿童在学校如何学习语言(第一门或第二门语言均可),完成问卷。

-10分钟后,小组长召集各组成员返回原位,小组讨论儿童在家里学习第一门语言和在学校学习一门语言的区别,这门语言可能是儿童的第一门语言或第二门语言。

-给小组10分钟时间画一幅图、图表或表格来演示:

儿童在家里学习第一门语言和在学校学习另一门语言的区别 或 

如何把在家里使用的一些语言学习方法运用到课堂语言教学中?

 

-主持人请各组反馈所设计的图画、图表或表格。

 

❑期望学员可以通过该活动探索出一些学习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可采用的不同方法。

教授普通话

单元1

活动4

讨论——第二语言会影响第一语言的学习吗?

目标

分组

时间

资源

 

程序

 

备注

 

挑战一些错误的语言学习观念。

10人一组进行讨论

40分钟(10分钟读文章;10分钟讨论;20分钟汇报工作)

资源1:

阅读材料:

学习第二语言会不会干扰第一语言的发展?

 

▪主持人向大家介绍一种否定双语教育的观点为:

学习第二门语言将影响第一门语言的学习。

主持人向大家解释该活动将挑战这个观点。

▪分发阅读材料(资源1)给学员,给大家10分钟的阅读时间。

∙主持人召集各组成员讨论以下中心问题:

 

在中国使用非普通话的另外一门语言作为你的第一语言,它在经济、社会和文化上对你有哪些优势?

请结合语言的四种技能(即:

听、说、读、写)讨论以上内容。

 

∙小组挑选一名成员担任记录员,再挑选另外一名成员担任汇报员。

∙讨论开展10分钟后,主持人召集各小组反馈讨论结果

 

❑双语教育通常是一个容易引出很多争论领域。

❑当小组讨论双语教育的相关内容时,学员在得出积极观点的同时,也可能得出消极观点,主持人应对所有观点持包容的态度,不应该对此表示惊讶或担忧。

 

教授普通话

单元1

活动5

展示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演示

目标

 

分组

时间

资源

 

程序

 

备注

 

关注双语学生的少数民族文化背景。

强调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联系。

全体学员将担任民族文化演示的观众

30–40分钟

来自少数民族群体的民族文化表演者

▪主持人提醒学员双语教育不仅仅是语言的教育,它同时也是尊重其它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教育。

▪主持人解释在本期培训中向大家演示民族文化的原因是由于:

-我们大多数学员的工作对象是少数民族学生。

-教师有义务支持他们班级里所有学生的民族文化。

▪主持人请大家注意我们工作的项目名称,它的全称是云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项目,正如项目名称所指,项目将侧重于少数民族儿童的教育。

▪主持人致欢迎辞,向大家介绍即将为大家演示少数民族文化的少数民族演员。

 

主持人感谢民族演员为培训所做的贡献。

 

∙活动可能有点难于组织,但如果能组织得很好,它可以成为本期培训的亮点。

∙民族文化演示可能包括:

-用民族语言唱歌;

-民族舞蹈;

-讲述民族故事;

-讲述民族历史;

-演示民间工艺;

-解释民族的信仰;

-强调保留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提出教师和学校应如何支持少数民族儿童的建议;

教授普通话

单元1

活动2资源1

模板:

语言调查表

小组中不同语言和方言被使用的种类和使用人数

语言

作为第一语言使用

作为第二、三、四语言使用

普通话

方言

傣族话

拉祜话

布朗话

佤族话

彝族话

哈尼话

白族话

英语

备注:

“方言”是指针对普通话的地方方言,如双江话和巍山话。

在A4纸上复制:

每组一张

教授普通话

单元1

活动2资源2

模板:

主持人统计表

小组中使用的不同语言和方言的种类和使用人数

作为母语使用

 

小组

普通话

方言

傣族话

拉祜话

布朗话

佤族话

彝族话

哈尼话

白族话

英语

其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总计

在大白纸或黑板上复制:

运用地方语言

教授普通话

单元1

活动2资源3

模板:

主持人统计表

小组中使用的不同语言和方言的种类和使用人数

作为第二、三、四语言使用

 

小组

普通话

方言

傣族话

拉祜话

布朗话

佤族话

彝族话

哈尼话

白族话

英语

其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总计

在大白纸或黑板上复制:

运用当地的语言

教授普通话

单元1

活动3资源1

模板:

第一张调查问卷

孩子怎样学习他们的第一语言

孩子怎样学习他们的第一语言?

是/否

通过模仿他人

通过自己练习

通过倾听父母或同伴的话语

通过运用语言与其他人互动

通过家庭的正规教育

通过在不同的场景中运用语言

通过看电视

通过学习课本

通过唱歌

通过和他人玩游戏

通过看书和看杂志

通过家庭中非正规教育

通过听别人讲故事

通过听别人念故事

在A4纸上复制;两人小组使用

教授普通话

单元1

活动3资源2

模板:

第二张调查问卷

在学校学习一种语言的方法

在学校学习一种语言(第一语言或第二语言)的方法

这种方法也可以用来学习第一语言吗?

在A4纸上复制;两人小组使用

教授普通话

单元1

活动4资源1

阅读:

学习第二语言会不会干扰第一语言的发展?

第一页

学习第二语言会不会干扰第一语言的发展?

答案是不会,肯定不会。

木头上有时会有一些很小的结,用点时间就很容易刨平,例如:

两种语言词语混用的情况只会偶尔发生在儿童身上。

一般而言,一种语言对另一种语言的影响往往是积极的,有研究表明:

掌握两种语言对语言的发展,包括第一语言有积极的效果,例如:

小孩同时学习两种语言,对语言本身会更敏感,交谈更敏捷,会更多地意识到听者的需要,同一事物用两个词来表达可以扩展对概念本身的理解,而不会限制思维。

下面这幅表现会说两种语言的人思维的概念图是错误的,这幅图里的人会说两种语言,两种语言分装在两个球里,其错误之处就在于两种语言分别储存在大脑的两个相互独立的语言区内。

人们有时会认为头脑里刚好只够装一种语言,如果把一种语言灌入这个球,大脑就会高效运转,而把两种语言同时装进这个思维空间只会得到两个半满的语言区,这种“两个球”的语言状态会造成大脑的低效运转。

 

 

第二页

因此“两个球”的概念是错误的。

首先,大脑有足够的空间装下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要对一个人的大脑能装下的知识、能学到的东西和能理解的东西设置一个极限似乎是不可能的;其次,这幅图还有一个错误,两种语言之间是存在着转换的,举一个例子,如果用一种语言教小孩作乘除法,勿须用另一种语言再教一遍,这些知识会立刻自动转换为另一种语言(只要小孩已经具备了相应的词汇即可),因此,大脑中并不存在两个“语言球”,而是存在一个可以由两种语言共同服务和补给的思维区。

这幅错误的图可以由一幅两座冰山图来代替,两座冰山在水平线以上是分开的,一个会说两种语言的人在讲话时两种语言是分开的(是在外部的,进行读写活动时均是分开的);水平线以下,两座冰山融合在一起,两种语言在平面下面的大脑工作区被连接在一起。

 

图解2:

冰山示意图

因此,第二语言不会干扰第一语言的发展,长远来说更有可能带来思维上的、社会上的和文化的,甚至是经济上的优势。

第三页

双语对我的学生的智力会产生什么影响?

100多年前的一种误导人们的双语研究认为如果儿童掌握两种语言,他们的智力将会受到影响。

最早期的双语研究对双语儿童的智商测试是低于还是高于单语儿童作了调查,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这段时期,单语儿童的智商测试趋高于双语儿童的智商,对此作出的结论是:

双语儿童的大脑会产生混淆,大脑中同时存在两种语言破坏了有效的思考,思考能力在一种语言发展得好的情况下更佳,有人争辩说拥有一种得到完全发展的语言能力优于拥有两种发展了一半的语言能力。

许多人,尤其是只说一种语言的人,仍然认为会说两种语言的人可能智商低,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这项早期研究结果是一种误解,它并不正确。

首先,这种研究往往让被测试者用较弱的那种语言进行测试——通常用英语测试,如果被测试者能使用自己的第一语言,可能会得到另一种结果。

对双语者的测试因此并不公平;其次,没有进行同类比较,参与测试的双语者大多来自纽约的贫困区或是威尔士的乡村,而单语者大多来自更富有的城市家庭。

贫穷、未受过教育的双语者往往与富有、受过教育的单语者进行比较,因此测试结果应归因于富裕程度和教育程度的差距,而不是语言的差距。

因此,此项研究对两者进行的比较是不公平的。

加拿大、美国和威尔士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

双语者的IQ测试水平至少与单语者持平,当双语者具备两种水平相当的语言时(在研究文献里被称为语言均衡),双语者的IQ测试趋高于单语者,这对培养学生的双语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举例说,在学校里能用任一种语言学习的学生,与情况近似(具有相同的性别、社会阶层和年龄)的单语儿童相比,IQ测试成绩往往领先。

现在,掌握双语可以与略高的智力优势相提并论,而不再是一种混淆人们的东西了。

需要说句提醒的话,IQ测试也许并不能衡量智力,它测试的只是广义智商的一小部分,是只允许回答“正确”和“错误”的笔头测试,难道智商就仅仅是正和误的加和吗?

难道就没有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更重要更广泛多样的对智商的界定吗?

难道我们就把一个智商高的人仅仅定义为IQ测试得高分的人吗?

是不是聪明人就只属于那些高智商的组织?

一个自己带出来的球队赢得了世界杯的有名教练是不是很聪明?

如果一个很穷的人变为了亿万富翁,他聪不聪明呢?

一个操控着所有委员会成员的主席聪不聪明呢?

一个撬了银行保险柜的盗贼聪不聪明?

有没有社会智商、音乐智商、军事智商、营销智商、驾驭智商或政治智商?

所有这些,是否都能用每个问题只允许一个正确答案的一纸笔试就能衡量出来?

目前对双语儿童的看法是,如果两种语言相应发展得好,会说两种语言就比一种语言更具优势,举例说,问学生一个简单的问题:

你能想出一块砖有几种用法?

有些学生只举出了2、3种用法,比如用砖盖房子、筑墙,可能这就是他们能想到的全部,而另一个学生却胡想开来,主意一个接一个:

堵兔子洞、砸窗子、搭鸟槽、垂直线、作抽象艺术展览。

跨国的研究表明双语者在回答这类开放式问题时更流利、更灵活、根本而精确。

能想出几种答案的人往往被认为是思想更集中,对普通物体(如:

转头、锡罐和硬纸盒)加以多种利用的人被称为“思维发散者”,“思维发散者”对同一问题可以找到多种答案,而且颇具想象力,思维流畅。

在单语者思维开放的情况下,往往双语者在发散思维能力测试上要领先。

略有趋势表明:

双语者思考问题更具创造性、更开放,也更流畅、灵活。

同样物体对应两个词语和两个概念可能意味着思维弹性更大。

一个小孩对“砖”这个词在不同的语言里可能找到不同的联系。

同一概念对应两个词可能会让双语者将同一概念与更多的意思联系在一起。

例如:

一个会说威尔士语和英语的人知道英语的学校“school”这个词,对应的威尔士语为“ysgol”,“ysgol”在威尔士语里还有“梯子”的意思,这会让学生展开联想。

思维还含有其它因素,在这些方面可以说“语言均衡”的双语者暂时,或是有时或是永久地优于单语者,这些因素有:

交谈中的敏感程度,在认知发展阶段动作稍快,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词义上,而不是读音上。

例如:

想象一下如果问小孩一个这样的问题:

跟“cap”“cat”或“hat”比较相近的是什么?

双语者可能会更多地注意词义,而不是读音。

对4到6岁的儿童来说,这种从读音向词义转移的能力在双语者身上更为突出,这种优势给双语者学会读和思考开了一个头。

双语儿童只有当两种语言都尚未发展完全时(这种情况较少见),才会有认知发展和思维能力上的不足。

在未达到一定的年龄时,以及在需要使用相对较复杂的语言形式时,儿童使用两种语言思考的能力可能稍差。

一种语言发展得较好,而另一种语言还没跟上时,单语和双语儿童在认知发展上是无差别的。

如果一个双语儿童两种语言都掌握得较好了,双语儿童在思维上可能暂时或永久地处于优势,见图示“三层楼房”。

第五页

房子的两边放了两条代表语言的梯子,其涵义是一个学生会顺着梯子往上爬,不会只停留在某一层楼。

一楼就是那些两种语言能力都尚未完全发展的学生,尤其是与同龄的同学相比,当两种语言能力都较低时,可能会对认知的发展有破坏作用,例如:

一个在课堂里任何一种语言都应付不好的学生,可能在接受和消化知识、信息上会有困难。

 

图解3:

双语者——三层楼示意图

 

中间一层,也就是楼房的第二层,是在相应的年龄段只有一种语言能力发展较好的学生,比如那些在课堂内能自如地用第一语言,而第二语言相对较弱的学生就属于这一层。

这层上,半双语的儿童与单语儿童几乎没有什么不同,在认知的发展上不会有太明显的正面或负面的差距。

房子的顶层,即第三层,住的差不多是“语言能力均衡”的双语者,这一层的学生具备与年龄相符的两种或多种语言能力。

例如:

他们可以轻松地使用已掌握的语言中的任一种学习课程知识。

这一层,双语者在认知上显示出优势,如果学生较好地具备了与年龄相应的语言能力,他们的认知能力就优于单语儿童。

如果进行研究时将思维能力考虑进去,培养学生的双语能力就成了一件好事,两种语言能力都相应发展得较好的人似乎更有优势,当然,这还需要改变对双语儿童的智商偏见。

 

来源:

Baker,C.,AParentsandTeachersGuidetoBilingualism,1998,MultilingualMatters,Sydne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