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第二次适应性模拟检测试题.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437193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9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第二次适应性模拟检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三语文第二次适应性模拟检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三语文第二次适应性模拟检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三语文第二次适应性模拟检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三语文第二次适应性模拟检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第二次适应性模拟检测试题.docx

《高三语文第二次适应性模拟检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第二次适应性模拟检测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第二次适应性模拟检测试题.docx

高三语文第二次适应性模拟检测试题

2019-2020年高三语文第二次适应性模拟检测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消费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现象。

在消费生活中,一定的伦理价值观念推动、支持和引领消费行为。

从消费伦理的研究入手,可以窥见社会的道德风尚、文明修养的基本状况和人们伦理观念嬗变的轨迹。

消费伦理对建设良好的社会道德风气,培养一代新人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为新时代经济建设、廉政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道德支撑。

从广义来说,消费可以分为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但从狭义来说,消费主要指生活消费。

而消费伦理主要研究的是“生产过程以外执行生活职能”的消费,具体来说就是居民个人消费,是狭义上的消费。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消费仅仅视为经济现象,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

人们诉诸某种消费方式,不仅仅在于经济的考量,而且也在于以伦理为核心的文化因素。

消费是经济因素和伦理因素的统一,是消费伦理学研究的立足点与出发点。

人们的消费行为是由两方面决定的,一方面是“能不能”的问题,即经济能力的问题,这是消费行为的基础,是消费行为的必要条件。

没有经济能力,消费就不能实现,这是社会生活每天都在证明的经验事实。

另一方面是“愿意不愿意”和“应该不应该”的问题,即伦理与文化问题。

个人的消费是建立在自愿、平等、自主基础上的,它根据消费者的经济状况、个人性格、生活习惯做出自由选择。

消费是在社会中进行的,个人消费自由叉意味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消费者是具有“意志自由”的责任者。

这个责任有多方面的内容,例如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责任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日益丰富,广告在推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也对消费者的道德观念产生深刻影响。

消费伦理承担着价值导向的功能,引领消费者在享受生活的同时,摆脱物欲的羁绊,“物物而不物于物”,追求自我完善的境界。

同时,消费伦理在当代中国政治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我们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就属于消费伦理范畴。

换言之,消费伦理建设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是国家政治建设的重要道德支撑。

消费什么,消费多少,如何消费,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个人的自由和选择,这也决定了消费的伦理价值取向是多样化的,但基于社会共同利益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必然要求建立消费伦理规范体系,引领和规范社会消费行为。

在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在吸收人类文明最新成果的过程中,必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消费伦理规范体系。

这一规范体系应该包括人与自然和谐、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和谐两大原则,包括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科学消费三大规范。

如何在实践中完善、丰富和践行消费伦理规范体系,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摘编自周中之《引领现代生活的消费伦理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消费伦理是我们了解社会道德风尚、文明修养状况以及人们的伦理观念嬗变的基础。

B.消费伦理学主要研究的是生活消费,是消费中的经济因素和以伦理为核心的文化因素。

C.价值观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消费伦理,所以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D.要完善消费伦理规范体系,就必须要考虑人与自然、物质消费与精神文化消费的和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依次探讨了消费伦理研究的意义、内容以及消费伦理规范体系的建设。

B.本文以广告为例,论述了消费伦理对推动市场营销和完善道德观念的作用。

C.本文论述重点是消费伦理,但以大量篇幅谈消费,因为后者是前者的前提。

D.本文从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个角度审视消费现象,分析深入而透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正因为消费离不开一定的伦理价值观念的推动、支持和引领,所以它既是经济现象,又是伦理现象,这是消费伦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B.一个人如果没有经济能力,社会生活中的消费就无法实现,他就不是具有“意志自由”的责任者,因而也无从要求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C.“双十一”人们疯狂购物的现象既有广告营销助推的因素,也有消费者受物欲支配的因素,说明当前还有许多人需要正确消费伦理的引领。

D.消费虽然是个人行为,但同时也是社会行为,所以学术界、经济界、各级政府等相关组织或部门都必须重视研究和探索消费伦理体系的建设。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耍猴世家秘诀

尹全生

初中还没毕业,我的同桌葫芦就被他爹逼着退学,继承祖业学耍猴去了。

耍猴的第一道“工序”是驯猴。

他家驯猴有术,祖上秘传,驯出的猴子鬼精,会骑山羊会写字,还会给人剃头呢!

我大学毕业从事物种研究后,总想找机会了解葫芦家驯猴术的玄机。

一次借出差的机会我回到了故乡。

见到阔别的葫芦后,我就问起他家的驯猴术。

也许是因为我们儿时关系极铁,也许他断定我不会与他争市场,没给我吃闭门羹,说:

“驯猴子并不很难,诀窍在如何选猴。

他说他将要成立一支新的耍猴队,要从经过初步驯化的猴子中优选,并让我亲眼看看。

选猴地点在他家围着高墙的后院里,接受优选的猴子有十几只。

葫芦说这些猴子是从几百只猴子中初选出来的。

初选时,在南瓜上掏个小洞,当着猴子的面塞进好吃的,猴子便会伸爪子进去掏。

笨猴子抓一大把,紧攥着不放,爪子就扫不出来,急得吱吱叫;而这十几只猴子则知道松开爪子,一点一点朝外扒食物。

我眼见的优选,是让猴子们顶砖块。

葫芦挥鞭一甩,猴子们就个个头顶砖块飞跑。

等到猴子们发喘时,葫芦拉我进屋里,隔着窗帘缝向外窥视。

有只斜眼猴子见葫芦离去,随即丢了砖块捉虱子。

葫芦看了一阵去推窗。

听到窗响,那只斜眼猴子忽地爬起来,顶着砖块就疯跑,而且装出气喘吁吁的样子。

葫芦对我说:

“这就是我选出来的猴子。

“你选这只斜眼猴?

“对!

耍猴耍猴,要靠猴子挣钱。

只有聪明伶俐的猴子才能学成高明招数,也才能帮主人挣到钱。

我说:

“可这畜生太奸猾了!

“奸猾倒不怕。

有绳子拴着、吃食引着、鞭子管着哩!

葫芦靠耍猴起家,成了方圆百里的首富。

他早已不再亲自耍猴了,只管驯驯猴子,大多时间是想怎么逍遥就怎么逍遥。

他雇了不少人,组成十几支耍猴队到外地挣钱,北到哈尔滨南到三亚都有他的耍猴队,每年向葫芦交款。

我问款怎么个交法,葫芦说一年交一次,按实际收入的百分之十五交纳。

“你没有跟着,怎么知道每个耍猴队实际收入是多少?

“这不用担心,他们都会如数交来。

我摇头表示怀疑。

葫芦坦然一笑道:

“这里面有个选人问题,必须选出精英人来。

精英人比精英猴更重要。

我问如何选人,他说还是让我亲眼看看。

选人的地点仍在他家后院里选猴的地方。

接受选择的是十几个外乡打工的小伙子。

葫芦端来十几碗绿豆,一人面前的水泥地上撒一碗,之后让他们各捡各自面前的,一颗不能少,看谁捡得快。

喊一声“开始”后,葫芦便带我进屋里,还是隔着窗帘缝向外窥视。

那些小伙子见我们离去,大都伸出双手,急匆匆把绿豆拢作一堆,用手捧进碗里,转眼就完事了。

只有一个歪嘴小伙子,不急不躁,一颗一颗地捡,而且还在皱眉数数,一五一十,极其认真。

葫芦看了一阵带我走出去,对那帮小伙子说:

“不论捡完的没捡完的,都停下来。

你们到外耍猴,一个月想得多少钱哪?

众人七嘴八舌地喊,有的说两千,有的喊一万,而那歪嘴小伙子却一言不发,只是缩头缩脑地站着,夹尾巴狗似的。

葫芦问他:

“你想要多少?

歪嘴小伙子又抓脑袋又抓屁股,抓出了一脸苦兮兮的笑,吭吭哧哧道:

“你说给多少,俺就要多少。

葫芦把歪嘴小伙子留下了,说这就是难得的耍猴人选。

我说:

“为什么要选这个笨的家伙?

“笨倒不怕。

再笨的人,有绳子有吃食有鞭子,还能管不住猴子?

晚上葫芦请我喝酒。

我称赞葫芦的选猴选人之道,他则说惭愧,说小时候的理想也是上大学、搞物种研究,如今却沦落到下九流田地。

我说:

“假设你同我一样搞物种研究,该怎样回答这个问题:

如果自然条件具备,那十几只猴子哪个先进化为人?

“当然是斜眼猴。

“还有——如果自然条件具备,那十几个小伙子谁先退化为猴子?

葫芦说当然是歪嘴。

他想了好久又笑着补充说:

“我在前,歪嘴在后。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的“我”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我”既是故事的亲历者,又是“耍猴世家秘诀”的见证者,同时正是我的好奇和追问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B.小说借葫芦在“选猴”“选人”时标准截然不同的情节安排,表达了对朴质品质的肯定,引发读者对纯真人性沦落现象的反思。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如选人时歪嘴小伙子“一言不发,只是缩头缩脑地站着,夹尾巴狗似的”等,就充分表现了歪嘴的“笨”。

D.小说生动有趣,将主人公取名为“葫芦”,把选出的“精英猴”称为“斜眼”,“精英人”称为“歪嘴”,都颇富意蕴,极具讽刺效果。

5.简要分析文中“耍猴世家”的“秘诀”是什么。

(5分)

6.小说的题目为“耍猴世家秘诀”,却在讲完“秘诀”后又加入晚上“我”和葫芦的谈话,这样安排有何好处?

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7-9题。

材料一:

夏、商、周三代实行分封制,每座城几乎都是大小不等的国。

尽管这些国名义上都从属于王和上级诸侯,但都有一定的独立性,所以无不将行政功能置于首位。

由于人口稀少,土地富余,城的范围可以划得很大,城内不仅有手工作坊,还可能有农田。

相比之下,普通居民的住所和活动场所反而显得微不足道。

自秦以降,中央集权制度越来越巩固,城市的政治功能和等级制度也越来越明显。

每座城都设有政府机构,实行逐级管辖;都筑有城墙,宫殿与城墙成为一座城市不可或缺的主体。

作为地区性的行政中心,相应的衙署和其他行政、军事机构也会占较大面积,居民能享受到的设施很有限,城市生活的质量很低。

在一个农业社会,多数人从事农业生产,离不开自己的土地和家园。

除了不得不住在城里的皇帝、贵族、官吏、将士、商人、工匠等,其他人往往选择乡居,因为城市生活未必比农村生活更美好。

东汉末年分裂割据.饥馑反复,战乱频仍,宫殿毁坏,朝廷无力建造新的宫殿和衙署,民居在城市中比例相应增加;人口流动增加了移民,带来了不同的文化;佛教传入后,寺庙成为城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首都与大城市中形成特殊的景观。

唐都长安由外郭城、宫城、皇城和各坊、市等构成,是中国里坊制封闭式城市的典型。

五条干道宽百米以上。

街道将城内分为110坊,各坊建有坊墙、坊门,坊内为居民住宅、宫衙、佛寺、道观等。

两市筑围墙,市内店铺、作坊密布,商业繁荣。

三渠引水入城,满足宫苑和景观用水,汇成曲江池等风景名胜。

唐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范围最大、人口最多、设施最先进的城市之一,但封闭性结构还是对居民的生活有所影响,对商业和经济的发展有所限制,这些局限到宋代才得到突破。

结合《清明上河图》的描绘和文献记载,可以肯定,至少在经济发达地区,“清明上河图”的模式长盛不衰。

明清的江南,以经济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市镇,以天然河流和人工运河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以精细农业和商业、手工业和服务业组成的复合经济,形成了崭新的城市、集镇和城市生活。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态与功能》)

材料二:

表一2006-2016年中国城镇与乡村人口数量变化

(图表来源:

国家统计局)

表二2008-2015年中国城市建设变化情况

(图表来源:

国家统计局)

材料三:

中国的城市建设经历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高速发展,逐步进入城市转型发展的新常态。

城市建设目标从追求规模和经济效益为主开始转向对生态、人文、社会公平和可持续性等立体的价值追求,尤其强调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城市向着“智慧化”建设发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条件越来越成熟,城市管理形成以数据为驱动的城市决策机制,使城市功能和产业的转型更加显著,为城市创造以技术为驱动的商业价值,最终形成一个多元化的有机生态城市系统。

早在90年代,IBM首次提出“智慧城市”概念后,中国也在1995年启动数字城市建设,这是中国智慧城市的1.0版本;随着2008年“智慧地球”概念的提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再次进入到3.0感知智慧城市时代;在2013年,WiFi、3G/4G的网络传输与云计算、大数据的后端数据存储、处理与分析的技术进步下,4.0认知智慧城市时代开启;在不久的将来,数据积累以及传输带宽和速度的再次腾飞,使得智慧城市迭到整体架构协同管理,“人工智能城市”的时代也将到来。

中国城市的政策方向则回归以人为本这一本质和核心,城市的发展都围绕着“高效、惠民、可持续发展”理念,让城市建设迎来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

但是,近年来“大城市病”——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日益严峻,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创造更高的城市效率、更优的城市运作、更适合居住的城市环境……成了国内城市管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摘编自艾瑞《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城市展望研究报告》)

7.下列对中国城市建设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早期,中国城市的主要功能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对居民生活关注相对较少,使得人们更愿意生活在乡村。

B复合经济的发展使城市建设突破封闭性的局限,建设模式在逐渐改变,并进而促进了城市生活质量的提升。

C.新型城市建设追求生态、人文、社会公平和可持续性等立体的价值,在城市功能和产业的转型方面更为显著。

D.随着城市建设的升级,“人工智能城市”建设引起的“大城市病”逐渐成为国内城市管理亟待解决的难题。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二、三内容显示,我国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农村,是因为城市的人文化功能越来越明显。

B.材料一显示出中国古代立足于政治功能的城市建设模式具有封闭性,而以经济为基础的城市建设模式则更具有开放性。

C.材料二揭示了在当前城市建设过程中,增加城区面积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应将建设的重点放在改善基础设施上。

D.材料三所描述的“人工智能城市”时代的到来是对传统城市建设模式的颠覆和终结,它必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E.从古至今,从传统城市建设到“人工智能城市”建设,虽然城市建设的功能和模式在不断变化,但其本质是相同的。

9.如何才能在中国未来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真正实现“以人为本”这一核心?

请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内容简要概括。

(4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昫,涿州归义人也。

昫为人美风仪,与其兄暄、弟皞,皆,好学知名燕、蓟之间。

后昫兄暄为怨家所杀,乃避之沧州。

唐庄宗即位,拜昫太常博士,以为翰林学士。

明宗时,累迁兵部侍郎居职。

明宗素重昫而爱其风韵,迁端明殿学士。

长兴三年,拜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当时以此为荣。

初,废帝入,问三司使王玫:

“帑廪之数几何?

”玫言:

“其数百万。

”及责以赏军而无十一,废帝大怒罢玫命昫兼判三司昫性察而嫉三司蠹敝尤甚乃句计文簿核其虚实残租积负悉蠲除之。

往时吏幸积年之负盖而不发,因以把持州县求贿赂,及昫一切蠲除,民间欢然以为德,而三司吏皆沮怨,先是,冯道与昫为姻家而同为相,道罢,李愚代之。

愚素恶道为人,凡事有稽失者,必指以诮昫曰:

“此公亲家翁所为也!

”昫性少容恕,而愚特刚介,遂相诋诟。

相府史吏恶此两人刚直,因共扬言,其事闻,废帝并罢之,以昫为右仆射。

是时,三司诸吏提印聚立月华门外,闻宣麻罢昫相,皆欢呼相贺曰:

“自此我曹快活矣!

昫在相位,不习典故。

初,明宗崩,太常卿崔居俭以故事当为礼仪使,居俭辞以祖讳蠡。

冯道改居俭秘书监,居俭怏怏失职。

中书舍人李详为居俭诰词,有“闻名心惧”之语,昫辄易曰“有耻且格”。

居俭诉曰:

“名讳有令式,予何罪也?

”当时闻者皆传以为笑。

及为仆射,入朝遇雨,移班廊下,御史台吏引仆射立中丞街史下,昫诘吏以故事,自宰相至台省皆不能知。

是时,冯道罢相为司空。

自隋、唐以来,三公无职事,不特置,及道为司空,问有司班次,亦皆不能知,由是不入朝堂,俟台官、两省入而后入,宰相出则随而出。

至昫为仆射,自以由宰相罢,与道同,乃随道出入,有司不能弹正,而议者多窃笑之。

开运中,昫以目疾罢为太保,是岁卒,年六十。

(节选自《新五代史·刘昫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废帝大怒/罢玫/命昫兼判三司/昫性察而嫉/三司蠹敝尤甚/乃句计文簿/核其虚实/残租积负悉蠲除之/

B.废帝大怒/罢玫/命昫兼判三司/昫性察/而嫉三司蠹敝尤甚/乃句计/文簿核其虚实/残租积负悉蠲除之/

C.废帝大怒/罢玫/命昫兼判三司/昫性察而嫉/三司蠹敝尤甚/乃句计/文簿核其虚实/残租积负悉蠲除之/

D.废帝大怒/罢玫/命昫兼判三司/昫性察/而嫉三司蠢敝尤甚/乃句计文簿/核其虚实/残租积负悉蠲除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刑部,古代掌管刑法、诉讼、军令等事务的官署,与吏、户、礼、兵、工并称“六部”。

主官是尚书,副官是侍郎。

此官职最早出现于隋,明、清两代沿袭此制。

B.帑廪,指国库与粮仓。

帑,古代指收藏钱财的府库或钱财;廪,旧指米仓,亦指储藏的米。

类似词汇还有收藏兵器和兵车的处所叫库,露天的谷仓叫庾。

C.宣麻,唐、宋任免宰相、对外战争等重大事件,皆由翰林学士以白麻纸书写皇帝诏令,然后在朝廷上宣布,称之为“宣麻”,后来以此作为诏拜将相之称。

D.典故,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札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

后常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也指诗文里所引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昫仪容俊美,孜孜好学。

他风度翩翩,仪表堂堂,和哥哥刘暄、弟弟刘皞都以勤奋好学而闻名于燕、蓟一带。

庄宗爱其风韵,升为端明殿学士。

B.刘昫明察秋毫,嫉恶如仇。

他性明辨,善察事,采取多种措施有力抑制贪腐;减轻人民负担,等到他将赋税全部免除后,老百姓欢欣鼓舞,感恩戴德。

C.刘昫缺少宽容,被贬降职。

他和刚强耿介的李愚相互诋毁,此事被同事张扬,废帝得知,将两人一起罢免,刘昫被降职为右仆射,三司官吏欢呼庆贺。

D.刘昫不习典故,多为人笑。

他任仆射时,自认为与冯道同被罢相,地位相当,于是跟着冯道进出朝廷,主管部门不能弹劾纠正,而议事的人私下多笑话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愚素恶道为人,凡事有稽失者,必指以诮昫曰:

“此公亲家翁所为也!

(2)初,明宗崩,太常卿崔居俭以故事当为礼仪使,居俭辞以祖讳蠡。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古剑篇

郭震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

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注】①昆吾:

传说中的山名。

相传山有积石,冶炼成铁,铸出宝剑光如水精,削玉如泥。

②“零落”句:

《晋书·张华传》载,华见天上有紫气,使雷焕察释。

焕曰:

“宝剑之精上彻于天”。

华使焕寻剑,焕掘丰城县狱屋基,得一石函,中有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前六句化用典故写龙泉剑的来历,据传是良匠用昆吾所产的精矿,锻炼多年精工铸造而成。

它锃亮如雪寒光凛然,连剑工自己也得意地惊叹奇绝。

B.本诗赞美古剑器形优雅质地精良:

古剑像琉璃玉匣里的白莲,剑柄上失误雕镂的金环却也辉映明月;剑芒耀眼像青蛇游动,鞘上花纹如绿色龟鳞。

C.本诗通过写古剑幸运的际遇,侧面凸显其卓越风采:

正逢天下太平无战争,庆幸被君子佩带以防身;不只游侠们十分珍爱,英雄豪杰亦格外钟情。

D.结尾四句既写古剑中途遭抛弃、沉沦古狱旁的不幸遭遇,又用反问句表达了乐观、坚定和自信:

虽然被埋没无所用,但非凡的光焰仍能照亮夜空。

E.本诗托物言志,诗人借歌咏龙泉宝剑抒发人生不遇的感慨,吐露愤懑不平之气,表达渴望能有所用的理想和抱负,暗含讽劝当权者惜才用才之意。

15.全诗句句写剑,实则以剑喻人,请赏析诗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里有“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之句,与屈原《离骚》中“”叙写的境遇相似。

(2)《小石潭记》中的“,”生动刻画了游鱼自由轻灵地游动的姿态,并借以衬托作者此时的心境。

(3)《师说》中韩愈认为当时有些士大夫为自己的孩子挑选的老师只是“”,而不是他所说的“”。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中国女排主力队员张常宁的发球时速让很多男子选手都无法望其项背,这个速度放在如今的中国男排,能秒杀80%左右的选手。

②伴着初升的朝阳,诗人王勃缓步登上矗立在长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晚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生。

③柯尔克孜族传记性史诗《玛纳斯》举重若轻地展现了柯尔克孜族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抗争、繁衍生息的漫长曲折的历史。

④每个人都希望度过美好的桑榆暮景,但现阶段中国许多老人的现实却并非如此,子女在外打拼,为生计四处奔波,“空巢”现象普遍。

⑤听说老李升任局长的消息,一帮老同事、老同学都为他高兴,纷纷发来短信祝贺他的乔迁之喜,希望他在新的岗位上再创辉煌,

⑥赞比亚近期爆发霍乱,中国政府对此高度关注,迅速指派医疗队为赞方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当地百姓走上街头箪食壶浆表示感谢。

A.①④⑤B.①⑤⑥C.②③④D.②③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收视率位居国产动画片前列的《喜洋洋与灰太狼》、《熊出没》被央视《新闻联播》点名批评,称其存在暴力失度、语言粗俗等问题。

B.灿烂悠久的中原传统文化既具有典型的本土特色,又兼有受潮汕文化、游牧文化、湘楚文化等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其他特点。

C.新疆日前启动了民族团结“结亲周”活动,全疆100多万名干部职工分批与结亲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D.春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佳节,除夕之夜是中国人民合家团圆的日子。

大年三十的晚上,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到处洋溢着欢庆的气氛。

19.下列句子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刘晓光是商界大佬,却把余生的全部激情留给了中国的环保事业,他对治沙迸发出近乎疯狂的热情。

沙漠中的绿色在一点点变多,他的身形却越来越消瘦,这真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B.申泮文抗战结束后投身教育事业,61岁时他仍在夜以继日地进行教育研究工作,93岁高龄还坚持上课,他希望中国的高等化学教育能够走在世界前列,这正是“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C.余光中先生一直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艺术的研习、教学与传播,经常往返于两岸多国,但他却深感一生漂泊,从未有过“归属感”,他的诗文贯穿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乡愁主题。

D.黄大年作为一位战略科学家,为了学科发展、人才建设和国家战略的未来,奔波各地,常常白天工作,夜里赶路,人送绰号“拼命黄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