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420941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环境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环境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环境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环境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docx

《环境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docx

环境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

环境经济学

2009年1月

学科定义:

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也是研究防治污染,维持生态平衡和加强环境管理的经济措施和效益的科学。

学科特点:

应用经济学——中微、中宏、新制度;会计、公司金融

出发点:

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

经济学角度的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产权不明+经济活动的外部性(市场失灵)=环境问题。

一、环境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

1、环境经济学理论基础:

微观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

稀缺性;生产要素;

均衡分析和边际分析。

个人效用最大化;企业利润最大化;理性行为。

(2)福利经济学:

以边际效用理论为基础

效用;CS;成本、机会成本;产权、公共产权物品、公共商品;帕累托最优;外部经济效果;

科斯定理:

适用于私有产权。

产权界定费用问题;除了产权之外的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交易者的策略行为)

交易费用与产权(产权:

公有产权;私有产权;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

交易费用界定市场与政府;

初始产权界定的成本;

初始产权分配的公平与效率;

2、学科分支

(1)环境经济学

环境资源的利用——核心:

贴现。

(2)资源经济学

①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供给、配置、分配及保护

资源配置问题:

时间:

代际公平——核心:

贴现(时间长短;风险和不确定性:

技术(基因工程、物种保护)和需求);不可逆性

空间:

生态意识(京津塘水资源规划;密云水库的水机会成本;三峡工程);]

阶层      ]代公平   

②可耗尽资源的配置——市场利息率(跨期决策;期权市场)

不可重复利用:

地产税与开采税;开采补贴;不同税率

可重复利用:

新开采与重复利用的总成本

③可更新资源:

可再生资源(生物资源)与恒定资源——产权

产权可否私有——

可私有——可更新商品资源:

森林资源开发的经济分析——收成时间和最大可持续收获量,私人决策,类似一般生产过程的管理。

利息理论的收成时间问题。

不可私有——可更新公共品资源:

公海渔业资源——使用率和收获率与最大可持续收获量

有关捕鱼的公共政策:

目标:

减少捕捞量。

问题:

社会成本。

确立私有产权:

私产下,能达到静态有效可持续捕捞量对应的Ee;

公共财产:

当前外部效应:

追求利润,捕捞工作量增大,成本也增大。

代际外部效应:

贴现率无穷大,达到Ec,利润为零。

(事实上由于成本增加,达不到这点吧,但是的确会导致种群数量减少,未来利润减少)

管制:

增加渔民成本

税收:

增加渔民成本;不增加社会成本

可交易配额:

降低社会总成本。

初始产权分配:

可收取年费。

同时能达到减少鱼船数量,使每条船得到充分利用。

存量与流量:

最大可持续捕捞量(长期平均)

生物最优与经济最优:

静态有效可持续捕捞量(经济净效益最大的捕捞(工作)量EeVSEm:

最大可持续产量)

MC下降:

R上升:

此时类似可耗尽资源的配置问题

动态有效可持续捕捞(工作)量:

大于静态有效

二、环境费用和效益的经济分析

环境影响(损害-费用与改善/避免-效益)经济评估:

对环境资产(包括组成环境的要素、环境质量)所提供的物品或服务进行定量评估,并以货币的形式表示出来。

相关:

绿色GDP

1、评价技术选择

依据:

影响的相对重要性;信息可得性;研究经费、时间、人力(CV;旅行费用法;涵资产价值法)

环境影响

评价技术

生产力

市场价值法;防护费用法;

恢复费用法;机会成本法

生命健康

COI;人力资本法;防护费用法;CV

舒适性

涵资产定价法;旅行费用法;CV

存在价值

CV

2、评估技术综述

注意:

环境经济评价要反映个人经济偏好,支付意愿或受偿意愿

各种方法在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

环境资源的总经济价值:

使用价值(直接;间接生态系统服务;选择价值)+非使用价值(存在价值基础是支付意愿)

CV法VS旅行费用法;防护费用法VS恢复费用法;

方法

含义&前提

优点

缺点&问题

适用围;

应用现状

综述

全国和大区域;方法应用少;对环污生破的损失估价多,改善的效益评估少

1、市场价值法(直接市场评价)

将环境质量看作生产要素。

环境质量的变化导致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变化,进而导致商品或服务的产出变化;商品或服务是市场化的,或有潜在市场,变化可以测度。

小流域土壤管理规划的案例。

发展中国家:

建立自己的剂量-反映关系;

产品市场不完善

所需条件:

环境质量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商品或服务的产出;

环境影响物理效果明显,可观察或可实证:

但剂量-反应关系难确定,干扰因素多;

市场运行良好:

影响明显时需要考虑市场变化;价格是否有效;

忽略消费者剩余和外部性。

大气/水污染引起农田损失;土壤盐渍化;渔业损失;大气污染导致畜牧业损失;

森林破坏;

草原畜产下降;

水土流失肥料损失;

耕地破坏;

水面减少引起农业、渔业减产;

地下水水位下降增加开采成本;

生产率变动法;疾病成本法COI;

剂量-反应法

大气污染;水污染

人力资本法humancapitalapproach

价值观:

生命价值等于所创造的价值。

人失去的寿命或工作时间的价值等于个人劳动的价值。

伦理、道德、价值观;

流行病学数据不全、剂量反应关系难于建立,干扰因素多;

处于风险中的人群的评价受个体差异干扰;

无法评价没有生产能力或不参加生产的人的损失。

大气污染;水污染导致的人体健康损失

机会成本法

资源无价格使用的机会成本可以从其它用途,如农业或林业的收入损失来进行估计。

为保护而放弃的效益

开发的收入为当代人所得,贴现率无法确定。

固废占农田;

水资源短缺引起工厂停产。

用于某些资源的社会净效益不能直接估算时。

如对自然保护区或具有唯一特征的自然资源的开发项目的评估。

防护费用法:

属于揭示性偏好法

通过为消除或减少环境有害影响而愿意承担的费用来评价环境质量的价值。

反映的是一种支付意愿

简单,利用观察到的行为从经验素材中获得数据;

是评估环境资产适用价值的很直接方法

只针对特定受威胁人群;

假设防护支出必然发生;人们了解受损程度、能够防护、能估算并支付费用(发展中国家:

收入约束限制导致低估);是对环境质量的最低估值,忽略了防护小于损害时的CS

不能评估存在价值或公共物品价值。

噪声污染;

固废导致地下水污染;

恢复费用法:

属于直接市场评价法

由于环境质量降低或当地环境管理设施不适当二造成的财产损失的恢复所需的费用可以作为保护或改善环境的规划中最低期望效益的估计

结果可能高于市场价值法

假设环境受损后可能得到完全恢复,对环境质量估计不足;

大气污染导致建筑物材料腐蚀、损坏;

水污染引起树木损害或地下开矿引起地面下沉造成建筑物损失;

水土流失的泥沙消除;

土地引起航运泥道淤积

影子工程法:

恢复费用法的特殊形式

环境价值难以评价或由于开发活动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破坏时,借助于能提供环境替代物的补充工程的经济费用来进行评价。

假设环境受损后可能得到完全恢复,对环境质量估计不足

水资源短缺;

固废导致地下水污染;

森林涵水功能丧失、固土功能损失;草原固土下降;

河流枯竭的航运损失;

土地引起水电站发电能力下降、水库库容减少。

费用效果法

主要用于评价为达到一定环境目标所采用的方法

2、替代市场法(揭示性偏好法)

用市场商品或劳务做环境的替代物

涵资产定价法

所需数据量最大;房产市场数据可得性;环境变量难度量;价值评估的函数;财产价格影因多种

大围空气污染、飞机噪声和财产舒适性价值

不能估算非适用价值,低估总环境价值。

资产价值法

基本假设:

环境质量变化影响资产未来收益,其他因素不变,资产售价可能变化。

通过资产价值确定人们对环境商品的支付愿望,即用市场价值间接求出对环境商品的需求曲线

需要大量数据;基于支付愿望只是邻近房产所有者的效益,只是总效益的小部分。

大气污染;酸雨

最多用于评价住房资产价值,前提:

污染物对房产价值一定有影响。

土地价值法

实行或不实行某工程的环境质量效益:

土地增产的价值与地价的增加值;

VS市场价值法,高;

VS恢复费用法?

大气污染;酸雨

工资差额法

与资产价值法相似

个人风险偏好不同;风险信息不同;劳动力市场竞争结构。

旅行费用法

前提:

地点可达;有交通费用和时间成本;门票费低;

假设:

交通费用是门票的有效替代价格;所有人的需求曲线斜率同,所有人使用娱乐场所的总效益同=最远旅行者的旅行费用

从行为套隐含的消费者对娱乐商品的支付意愿即价值认同,揭示消费者剩余;

估计对休闲设施的需求及对休闲地的保护、改善所产生的效益

有助于制定某些政策:

门票费制定标准;不同地区分配国家景点或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投资预算;选择地区用途,休闲或其他。

需大量数据,精选估算程序;

取样偏差;

旅行人数不只是旅行费用的函数;未评估旅行时间;闲暇时间评价;参观多目的性;旅行乐趣等

低估总效益:

仅得景点的直接使用者效益,不涉及非当地价值、非使用价值(存在价值、选择价值)、当地效益(商品、服务)

适用于特定场所:

评价无价格的景点或环境资源(娱乐商品的需求线);

计量具体场所的环境效益(消费者费用+消费者剩余)而非娱乐本身的效益。

3、述偏好法

假象市场。

理论基础:

福利经济学

基于调查对象的回答而非直接/间接市场行为

不具备价格,没有市场的环境资源。

意愿调查法(假想评价法)

支付意愿=价值=价格+消费者剩余

WTA/WTP问卷、面访、访问等

前提:

环境变化对市场产出无影响;难由市场获得偏好信息;样本有代表性,了解感兴趣;资金时间人力充足

评估环境资源的存在价值和选择价值此法唯一可用。

VS旅行费用法等法。

空气、水质量;休闲娱乐;无价格的自然资源保护;生命健康影响和风险;交通条件改善;供水、卫生设施、污水处理

WTA=2WTP;

抽样结果汇总;

各种偏差:

6种

起点偏差:

暗示作用(预调查不同起点)

支付方式偏差:

()税收,保险,直接付费

假想偏差:

非实际行为;前提一定支付,违背人们意愿

策略性偏差:

干预政策的企图,不报实际意愿

信息偏差:

调查员素质,被访者素质

部分-整体偏差:

生态意识

判别不同阶层的立场

噪声污染;

空气、水质量;休闲娱乐;无价格的自然资源保护;生命健康影响和风险;交通条件改善;供水、卫生设施、污水处理

数据量大;偏差多;适合评估区域性非全球性问题;

发展中国家:

环境意识与环境信息公开程度;

市场调查基础;

收入低影响意愿&不同阶层相对价值尺度;

景观、美学损失。

直接询问支付意愿

WTA=2WTP

最小WTA

最大WTP

投标博弈

公共物品价值评估。

单次和收敛。

收敛:

建立支付意愿或受偿意愿函数

比较博弈trade-offgame

边际环境质量变化的支付意愿

货币数额与环境商品或服务间的选择

询问选择的数量

无费用选择法

环境商品或服务VS其他物品或服务

可求最高/最低WTP

无法求AWTP

注意与投标博弈的区别。

优先评价法

征询专家意见

专家调查法

4、诉讼和赔偿

法院判决考虑诸多;欠缺科学性

3、CBA分析

1、费用

环境破坏与功能损害的对策方案的费用现值;

2、效益

对策方案环境改善的程度

现状与问题

3、费用效益分析CBA

结果不一定是最佳的,而应合理的。

单目标规划与多目标规划。

经济-社会-环境。

目的:

评价各方案的费用、效益,比较后选最佳。

标准:

最大现值或费用效益比;

使决策者在考虑行动的影响时更为全面。

不确定性来自:

环境价值评估;贴现;

计算、价值、伦理方面问题颇多。

工程评价;规划评价;政策分析;风险效益分析。

ME:

破坏程度和功能损害等的关系:

剂量-反应关系难确定;

环境改善的效益评估不全面,方法少(直接效益、间接效益);

⑴工程评价

原则:

有和没有

可行性研究:

运用多种学科方法对投资项目进行技术经济论证+EIA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

(环保项目:

属于社会福利性项目)

项目计算期:

20Y左右

指标:

名称+数值;反映实际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概念和具体数值。

静态指标:

以行业平均为比较。

投资回收期。

基于cashflow/incomesheet。

基准投资回收期:

Pc

投资利润率:

投资利税率:

资产负债率:

动态指标:

相关于计算期。

NPV:

绝对指标。

Cashflow

FNPV(基准收益率:

Ic)

ENPV:

(社会折现率Is)

NPVR:

NPV/Ip投资净现值

IRR:

VSIc/Is

投资方案的比较选择:

独立/互斥/从属方案

动态分析为主:

计算期相同:

无资金约束:

差额投资部收益率(⊿FIRR/EIRRvsIc/Is)/净现值(计算期与投资额都同时)NPV/年值

有资金约束:

NPVR

计算期不同:

年直法/年费用比较法

静态分析为辅:

dif方案产量接近时。

静态差额投资收益率/回收期:

Ra(VSIc)/Pa(VSPc)

折算费用Ii*Ic+Ci

效益接近费用难估的方案:

最小费用法

年费用比较:

AC

费用现值比较:

PW

AC=PW*资金回收系数

计算期不同:

现值-年值-短方案现值

年金现值系数(P/A,i,n)*资金回收系数(A/P,i,n)=1

折现系数:

P/F,i,n

与终值系数互倒。

年金终值与现值系数。

  

不确定性分析

改扩建项目经济评价及环保等其他非工业项目的经济评价;

财务预测

①财务评价

②国民经济评价

按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从国家整体角度分析、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以判别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影子价格:

更好地反映产品的价值、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能使资源配置向优化方向发展的价格。

社会折现率:

国家角度的机会成本和时间价值。

合理使用资金,引导投资方向,调控投资规模。

效益:

直接、间接

费用:

直接、间接(环境污染等)

间接费用与间接效益:

外部经济效果

国民经济评价主要指标(国民经济盈利能力分析):

经济IRR;NPV

⑵规划评价

做的较少。

⑶政策分析

做的较少。

三、环境政策的经济分析

核心:

(经济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外部性部化

方式:

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利用价值规律(价格、税收等杠杆),通过采取鼓励性或限制性措施,促使污染者减少、消除污染,来达到保护和改善环境目的的手段。

环境管理目标设计的科学性:

浓度OR总量(容量OR目标总量法);

确定环境管理目标(科学经验OR国际协定)后的问题就是如何用最小的成本实现目标,以效率最大化原则选择政策工具。

环境经济政策与手段设计与实施:

市场化不断加强的过程

明确一点:

征税不是目的,只是补救;目的是治理。

纷争:

市场与政府(市场与政府的界限:

控制成本,交易费用大小。

考虑:

公平与效率

初始产权分配的正义问题:

其他考虑因素:

企业承受能力;经济、技术可行性;环境影响大小;制度执行成本。

环境经济政策与手段的影响:

环境政策的目标——环境影响:

非目标——社会经济影响:

价格;产出;GDP;就业;福利分配(取决于环境改善在福利中的地位;贫富差距);国家的产品竞争力与贸易、国际资源配置扭曲;

各种政策的比较:

社会总成本;企业自由;环境管理效果

直接管理commandandcontrol——排污收费——排污许可证(由浓度控制上升到总量控制)——排污权交易——自愿协议(经济手段达同样目标成本小,且能促进清洁能源和技术的使用)

中国:

老三项(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排污收费),新五项(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排污许可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污染限期治理;污染集中控制)

其他制度:

补贴:

资助研究:

政府掌管某些方面生产:

地域划分:

 相关:

流域限批

隔离受害者:

信息披露:

鼓励公众:

如绿色消费

环境标签:

环境认证:

污染预防与清洁生产:

工业生态学;生命周期分析: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EPR):

押金制度;

超级基金制度;

环境保险;

伙伴关系计划;

BAT;

绿色信贷;

绿色采购;

不同类别的环境政策的经济分析

环境政策

含义&目的

优点

缺点

现状与效果

直接管理和控制

控制污染。

环境标准;排放标准。

依赖于制定标准(标准制定复杂需大量数据,通过耗时;实业界反对)、强制执行;效率低;执行困难;赏罚不明;社会总费用大(管理成本,监督成本);不够灵活

政府提供环境服务

环保研究的财政资助;政府采购;环境监测;环境投资

排污收费

对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人征收排放费用。

刺激污染治理;筹集资金。

最小经济代价达最佳环境、经济效果。

理论基础:

PPP

产品收费:

提价、减产、筹资。

使用者收费:

使用污染物收集、治理设施费。

降低社会总费用,企业有私人决策权,交费或者自行治理。

随着收费增高,促进企业技术革新和提高效率。

有利于集资。

治理或交费都导致企业成本增加;

排污费使用问题;不利于控制新污染源;

收费标准低,积极性不高;

达标率与处理率与环境质量不直接相关;不利于企业节水。

征收标准:

单因子的浓度控制到多因子的总量控制;超标收费到排放即收费;低于治理成本到高于治理成本;

对象:

直接排污的一切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收支两条线,用于防治污染、治理、技术推广

监管;减免政策

考虑企业承受能力,排污费偏低;

大气;水;固废;噪声(当量的概念)。

2003年《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

对各种污染物分别制定收费标准。

污染当量值=排放量/污染当量数*污染当量收费单价=应交排污费额

排污许可证

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将要削减的污染物量进行优化分配给区域各单位,通过向排污单位发放许可证的形式使排污合法化。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将排入某一特定区域环境的污染物量控制或削减到某一要求水平之下,以限制排污单位的污染物排放总量。

许可证有法律效力。

污染源的管理与环境质量直接相关;

节省污染治理投资:

充分利用排污口以外的环境容量;区域总体治理费用最小;不对所有污染物进行削减

有利于控制新污染源,削减原来的污染以获得排污许可。

逐步完善中。

配套政策:

证收费,证外加倍收费;区别地理位置,鼓励合理布局。

排污申报;

分配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

确定许可证发放围;总量控制目标值;分配排污总量负荷;

审批、发放许可证;

监管

排污权交易

稀缺的环境资源不仅要保护,还要合理开发利用。

通过赋予一定的价值将之商品化,以有偿使用,利用价值规律调控排污。

社会总成本最低。

初始产权分配的公平问题难解;

制度设计费用,交易费用;

监督问题:

政府技术和企业意识

我国逐步推行。

SO2排污权交易。

美国:

泡泡;总量控制;排污补偿;排污削减量的银行储蓄

VS水权交易

两个城市间进行,产权明晰

自愿协议

企业与有管辖权的政府部门或政府授权的机构签订协议,自愿承诺在一定时间实现特定的节能或减污目标。

政府提供激励措施或企业行为公开承认或提供,鼓励企业参与自愿协议。

政府,行业协会,NGO,公民。

调动企业、行业自觉性和创造性,促进末端治理到主动清洁生产;减少行政和执法费用。

我国行业协会作用弱;企业自觉性差。

政府优惠措施:

信息服务、节能技术提供、税收减免、免受环境许可限制 

英国:

自愿协议或气候变化税。

环经经济政策的具体应用:

环境政策

含义&目的

优点

缺点

现状与效果

庇古税

恰好征收一笔边际社会成本与私人收益之差的费用

成本与收益都不确定;人类认识滞后

资源税

税率偏低

环境税

对开采利用环境资源的单位、个人按照其开采利用污染破坏环境的程度征收或对保护资源环境的单位个人按保护程度进行减免的税收政策。

污染物排放税;环境服务税;污染产品税。

与PPP原则一致。

将环境成本反映在有环境影响的商品和服务的市价上;

经济刺激具备动态有效性:

绿色税制改革不增社会成本,环境和社会经济双重红利;

促进产业结构有利环境转型;

刺激性税,庇古部化(税率随污染控制成本上升而增加);OR筹集性税(不伤税基)

税率难定,应随时间不断调整;企业承受能力

系列影响:

产品价格(收敛的负反馈机制,因不能全部向前转嫁)与国供求—行业重新布局—就业;—

国家GDP;

收入分配:

代:

国际间—国贸中产品竞争力(诸多因素,越小越开放影响越大);

国不同阶层—低收入群体生活必需品弹性低(消除累退:

累进环OR个税;社保重分配;税收门槛)

部门分配不均;

代际公平:

代际补偿(当代所得补偿后代损失,促进资源财富向后代倾斜)

税负转嫁问题:

与经济行为弹性相关

向前:

消费者。

向后:

原料。

对我国不利。

我国尚未执行。

基于环境目标法确定税率,无关于成本-效益。

单一国家执行:

区域问题,经弊环利;

全球问题(双弊,最终依赖于国际合作)

碳税

与其它措施配套执行,宽免条件。

价格机制影响能源消费;能源替代及能源选择=成本-效益上优于能源税。

从量征收;

价格机制影响消费生产函数,导致贴现率改变。

税率受供求关系影响

我国尚未执行。

英国与气候变化税联合

能源税

价格机制影响能源消费;

不区分能源,对核能、水电不利;对天然气等形成歧视

从量征收起不到效果;

可转让的碳排放许可证

carbontrading

自由转让排放额度。

前提:

边际削减成本差异

初始产权分配的公平问题难解(拍卖;标价出售:

收费难度量且有抵触;无偿,配额随时间调整:

当前与历史排放量,人口,GDP;祖父继承式鼓励人口增长;)交易管理成本大;大国操纵价格

从量征收起不到效果;

燃油税

从生产环节征收

CDM

京都议定书规定的灵活履约机制。

附件1国家通过在非附件1国家进行温室气体减排项目投资,用经过核证的减排额度部分履行本国在京都议定书承诺的限制和减少的排放量。

南北合作,双赢:

降低履约成本;可持续发展。

世界总减排成本最低。

中国:

GHGS排放大国,又深受温室效应之害。

中国列举八大罪状:

项目确定;

项目实施;

CERS认证;

CERS登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