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社会科学领域的网络安全研究综述.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419596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社会科学领域的网络安全研究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国内社会科学领域的网络安全研究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国内社会科学领域的网络安全研究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国内社会科学领域的网络安全研究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国内社会科学领域的网络安全研究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内社会科学领域的网络安全研究综述.docx

《国内社会科学领域的网络安全研究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社会科学领域的网络安全研究综述.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内社会科学领域的网络安全研究综述.docx

国内社会科学领域的网络安全研究综述

国内社会科学领域的网络安全研究综述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引言

  网络安全研究是伴随着网络的兴起而产生的,起初多从计算机技术角度分析保护网络软硬件及信息安全的技术手段。

20世纪90年代之后,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逐渐引起我国政府部门的重视,成为社会科学介入这一问题的开端。

国内关于网络安全的社会科学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研究初期(20世纪80年代-2000年前):

初期研究多以信息安全讨论较多,每年发表几十篇社科学术论文。

二是发展时期(2000-2010年):

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信息安全已成为较为普遍的研究问题,同时,其他学科也开始关注网络安全问题。

三是兴盛时期(2010年至今):

关于网络安全的研究迅速发展,以每年上千篇文献的速度增长,其中,以政治学、情报学、经济学出发的研究较多,尤其对网络空间政治与国家安全、全球网络安全及治理困境、网络安全威胁及态势分析、美国网络空间战略及启示、我国网络空间安全对策探索等几个问题的讨论较多,成果也颇为丰硕。

目前,国内社会科学领域的网络安全研究有两种发展趋势,一是注重对网络安全问题的理论探讨,进行基础理论研究;二是以关照现实、制定方案为目标的对策研究。

  1网络安全文献统计分析

  为了观察网络安全研究发展历程,统计其历年的文献是最好的方式。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以下简称“CNKI”数据库)中,有大量网络安全、网络空间安全的文献资料,有期刊、博硕士论文、会议论文、报纸文章等多种类型。

在CNKI数据库中全文搜索“网络安全”,截至2016年1月27日(本文数据搜集时间,下同)共有3869646篇文章。

考虑到文中出现“网络安全”一词并不表示文章是关于这个问题的专门研究,随后又在CNKI数据库中搜索了篇名、摘要、关键词三个要素中含有“网络安全”的文献数量,结果文献数量大幅下降,分别为39989篇、170650篇和60200篇。

网络安全这一概念起源于计算机技术研究,所以诸多文献都是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

根据CNKI对文献的归类,有自然科学(简称“自科”)和社会科学(简称“社科”)之分,在以上文献中,社科文献占比例并不高,从不同要素进行考察,分别通过全文搜索、篇名搜索、摘要搜索、关键词搜索“网络安全”的社科文献,数量为1028691篇、6569篇、29849篇、12185篇,分别占各自文献总数的26.6%、16.4、17.5%、20.2%(见)。

  网络空间安全是近期概念,其大量研究大概是从美国官方确定这一概念开始的,但其中蕴含了网络安全研究的一个转向,即是在原有自然科学领域之外,专门生出一支运用社会科学方法研究网络安全的科目。

暂且不论网络安全与网络空间安全的异同,网络空间安全研究的开始开启了新的研究领域。

所以本文将这一概念的文献也做了统计,不仅方便读者看到这一转向,而且展示中国社会科学对网络空间安全的关注与研究。

国内关于网络空间安全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期,通过CNKI数据库全文搜索“网络空间安全”,截至2016年1月27日有28000多篇相关研究,其中社科文献17000多篇,占全文搜索总数的60.1%,远远高于网络安全社科文献占其总数26.6%的比例,可以窥见“网络空间安全”这一概念的社科属性。

  关于研究的发展趋势可以通过历年文献数量统计表以展示。

为CNKI数据库历年全文搜索“网络安全”一词的文献统计,最早文献见于1954年,仅1篇;1984年上升至1049篇,首次突破千篇/年;至2000年,文献已达55477篇之多;2015年全年文献高达291246篇,但相比2014年有些回落。

文献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2000年后上升趋势明显。

  这种上升趋势和我国政府、社会对网络安全问题的认识变化有关。

1997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成立,是中国第一个互联网研究机构。

这个机构的成立是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授权成立的,该组织每年定期发布互联网发展报告,是中国互联网最为权威的统计数据,也是学者们开展研究的主要参考资料。

1999年,中国发起了“政府上网工程”,开启了信息化的“开关”,相关研究也随之蓬勃发展起来。

这也是为什么在2000年数据出现重要折点的原因。

这一趋势在“网络空间安全”研究中有同样的显现。

在CNKI数据库中,关于网络空间安全研究的文献,1994年仅有1篇,2000年有223篇,首次突破百篇/年,2015年则上升至3939篇(见)。

  国内关于网络空间安全的研究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研究初期(20世纪80年代-2000年)。

初期研究以技术层面探讨网络安全问题为主。

二是发展时期(2000年至今)。

自2005年开始,关于网络安全的研究逐步发展,每年有上千篇相关文献,其中大部分文献仍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仅有小部分文献属于社会科学领域。

如果将网络安全或网络空间安全研究中的社科部分剥离出来,会发现其涉及多个学科,如政治、经济、传媒、教育、法律等。

为了揭示网络安全研究现状,展示不同学科在此问题上的研究比重更为直观。

显示了关于“网络安全”的社会科学文献所属的多个学科,其中,经济类学科占据总量的一半还强,传媒、政治、教育、图书情报、法律分割了剩余的部分。

  网络空间安全研究多集中在网络政治安全、网络经济安全、网络社会发展、互联网信息安全、网络舆情、互联网法制建设等几个方面,而真正从国际政治、国家安全出发研究网络空间的文章尚不多,从战略层面出发的对策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就政治相关学科而言,研究内容也各有侧重。

目前,从网络政治、全球治理、现状分析、策略探索切入的研究较多,如探讨网络政治较多涉及网络主权、网络参政和意识形态安全;就全球治理,多分析研究国际组织、各国政府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具体政策及应对策略;就网络安全现状,多讨论全球、各国的网络威胁,如网络犯罪、网络暴恐等;就策略探索,多结合网络大国,如美国的网络空间战略,探讨我国的网络空间策略等。

在各类研究中,以对美国的网络空间战略研究最盛,足可见网络强国在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领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历经30年,国内的网络安全研究已发展成专门学科,尤以计算机研究领域最为突出,诸多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都开设了网络安全专业,体系日益完善,学科日臻纯熟。

而与之相比,网络安全的社会科学研究还显欠缺,既无专门学科,亦无学术体系。

目前国内社科领域的网络安全研究特点是:

学科转向明显、多学科交叉研究盛行、研究成果持续增长,但现有成果多是结合某学科做具体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存在宏观研究少、微观研究多的现状,暂以专题、部分研究带动学科发展。

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出发,亟需系统性、整体性的研究,是学界同仁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2网络安全研究文献梳理

  网络空间安全日益为各方重视,在与之相关的研究中,有4个方面是学界讨论较多且成果颇丰的,它们是:

网络空间政治与国家安全、全球网络安全问题及治理、国外及地区组织的网络战略、国内网络安全形势与对策,下文将逐一介绍这4个方面的内容。

  2.1网络空间政治与国家安全李斌认为网络政

  治是网络上客观存在且与社会政治生活紧密联系的,“关于政治权利、政治意识、政治体系、政治行为、政治管理、政治参与、政治发展等内容的政治现象”。

熊光清认为网络政治是指“现实政治现象和政治过程以网络为媒介,在网络空间的进一步展开和体现”。

董文芳和郭秀萍认为网络政治是网民借助网络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政治形式,是”政治发展进入网络化时代的产物”。

刘建军和沈逸强调网络政治是一种网上政治与现实政治互动的双重过程,一是民众借助网络促使管理者改变或调整决策的过程,另一个是管理者通过网络实现调控信息表达和信息生产的过程。

陈潭、罗晓俊认为网络政治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网络政治主体、网络政治权利、网络政治行为、网络政治文化、网络政治民主。

就网络政治与国家安全二者关系而言,学界对网络主权、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中国网络政治的讨论较多,下面就从这三个方面梳理相关文献。

  2.1.1网络主权网络主权是指国家主权在信

  息网络空间的自然延伸,其主要内容是国家在网络空间行驶管辖权。

关于网络主权国际争论较多,有些国家认为互联网虽无物理疆界,却有政治界限,而网络主权只是国家主权在互联网的延伸和体现,倡导各国接受网络主权概念;有些国家否认网络主权,认为互联网具有物理无疆界的特性,因此具有完全自由的特征,是理想的民主之地,所以不应有主权之说。

结合各国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学界普遍将以上认识归为两派:

一是以中俄为代表的“网络主权”派,认为网络虽无国界,但网络空间有主权,这种主权建立在以国家为疆界的国家主权上,相应治理也应在此基础之上;二是以欧美为代表的“全球公域”派,认为网络是自由、开放的,不存在物理疆域和国家界限,具有公域属性。

网络主权的差异直接导致欧美对我国的网络安全政策的合理、合法性进行质疑,尤其对我国的网络管辖权和控制权进行干扰,并且抛出“中国网络威胁论”“中国网络无民主”等论调,对我国的网络管理工作带来挑战。

国内学者普遍认同网络主权的提法,有的从法律的角度,提出网络主权的合法性,并对我国应对国外质疑提供法律支持;有的从保卫的角度,认为我国的网络主权受到侵害,对捍卫网络主权提出提高安全意识、制定安全战略、加强对外合作等建议。

还有学者以网络边疆的概念代替网络主权,认为应将网络空间以疆域划分而治,提高我国网络边疆的治理能力。

  2.1.2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网络意识形态是网

  络上盛行的思想价值观念,“是传统意识形态各要素在网络信息空间的延伸和再现,并在一定条件下反作用于现实世界,对现实世界产生影响。

”网络意识形态与现实意识形态承载方式虽不同,但都是现代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构成。

有学者结合互联网的特点,认为网络意识形态的特征有:

虚拟与现实相统一、数字化传播、文化渗透性、舆论导向性、非对称性特征、信息疆域化、“全球化”和多元化、“绝对自由化”特征、政治资源化和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等。

当前,我国网络意识形态面临的问题有:

网络谣言肆虐、网络道德失范、多元意识形态并立、主流意识形态受排挤、西方意识形态横行、意识形态斗争激烈等,有些学者认为“在互联网传媒平台上,互联网的政治渗透作用主要是通过掌握制网权的美国及其主要盟国利用互联网传媒特点、打破传统的国与国之间的界限、进行意识形态输出而完成的。

”有些学者指出,“从某种程度而言,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斗争已经成为关系社会制度是否变色最为关键的斗争领域。

”关于网络意识形态问题的应对,学者普遍从思想层面、传播层面、法制层面、操作层面进行了探索。

思想层面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加强网上马克思主义阵地的建设,同时提倡优秀传统文化以增强文化认同感;传播层面是创新传播方式,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效果;法制层面,加强网络信息的法制建设,尽快推出相关法律制度;还有些学者从具体操作层面,提出加强监管水平、提高政府公信力、提升网民素养、提高网络技术水平、健全人才队伍机制、积极开展对外交流等建议。

  2.1.3中国网络政治与网络安全中国学界对

  网络政治的关注从最开始网络对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到对网络监管力度和方式的讨论,再到对网络民主问题的探讨,最后到如今对保卫网络主权和防止意识形态入侵的讨论,可以说,中国的网络政治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步深入,探讨的问题也愈贴近政治本质。

有学者将我国网络政治研究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1994-1998年):

这个阶段的研究多是对国外互联网制度的介绍,文献风格多为评议型,保持着好奇而谨慎的态度;成长阶段(1999-2005年):

在中国发起“政府上网工程”后,网络政治相关文献迅速增多,对“电子政府”和“互联网安全”的讨论居多;发展阶段(2006至今):

文章数量大幅上涨,关于“网络政治权利”“网络政治参与”“网络政治民主”“网络舆情”等议题的讨论较多。

学者普遍认为网络政治对中国政治的发展有积极影响,如加快政治社会化过程、推动社会主义民主进程、完善中国政治体制、促进网络监督的发展、有利于政治文化传播、有助于国家和社会结构的优化等。

当然,我国的网络政治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网络政治参与存在“数字鸿沟”、政府尚未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给主流政治文化带来挑战、网络政治参与理性不足等。

为此,我们应该从发展网络民主、培育网民公民意识、加快网络立法、提升政府引导能力、培育网络政治文化、提高网民政治素质等方面入手。

  2.2全球网络安全问题及治理全球网络安全治

  理主要涉及信息技术标准制订、网络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互联网协议规则的商定、网络基础设施保护、全球网络管理体系建立等。

蔡翠红认为全球网络空间治理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网络空间相关问题领域的治理,如安全、经济、文化等;二是网络空间本身的全球治理如基础设施、编码、规范等。

目前,全球在网络安全治理模式上有较大分歧,沈逸认为网络空间治理的重要分歧是主导原则之分,一种原则名为“先占着主权”,主张国家能力决定控制能力;另一种原则是“人类共同财产”原则,认为必须为那些相对弱势的国家保留资源份额。

鲁传颖对国际网络空间治理的结构性困境进行了总结,认为当前对网络空间的属性认知上存在网络空间主权和“全球公域”两种属性,由此在治理模式上产生“政府主导”和“多利益攸关方”两种倾向,在治理平台的选择上产生“联合国”和“伦敦进程”两个方向。

也有将这种分歧描述为“多利益相关方”(Multistake-holder)与“多边主义”(Multilateralism)的争论,“多利益相关方”为欧美发达国家所偏好,“多边主义”则被新兴经济体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所接受。

“发展中国家形成的基本共识在于以‘主权平等’的法理意涵,对称发达国家凭借技术能力不对称分布而事实上获得的巨大优势”。

全球网络存在互联网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还出现全球数字鸿沟不断拉大、网络犯罪事件频发、网络恐怖主义盛行、管理资源严重失衡等治理困境。

另外,国际社会存在着意识形态的分歧,有学者认为殖民主义在网络空间死灰复燃,发展中国家在网络空间治理上缺乏发言权。

  当前参与全球网络安全规则制定的机构中,全球性的有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技术性的有互联网协会、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分配机构等,此外,对网络安全治理格局影响较大的论坛有信息社会世界峰会、全球互联网治理论坛、伦敦议程、世界互联网大会等。

就互联网某一方面的治理,也有相关的国际组织参与,如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等参与制定网络金融规则,国际刑警组织致力于打击网络犯罪等。

就全球网络安全治理现状和对策,杨嵘均认为网络发展中国家要坚决捍卫网络主权以争取属于自己的网络空间;积极参与网络空间治理国际合作谈判以寻求机遇和迎接挑战;采用渐进策略实现部分国家率先合作以逐步扩大合作主体范围;多管齐下加强本国网络空间治理以赢取达成国际合作的战略空间与时间;网络发展中国家积极发展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鸿沟”。

还有学者建议应制定网络空间安全国际合作战略、明确网络空间安全国际对话的基本原则与政策、确立网络空间国际对话的实现路径、加强对网络空间安全国际行为规则的研究、提升网络空间安全全球治理的共同认知。

就未来网络空间治理趋势,董爱先认为是各方积极推动网络空间的全球治理,并且发挥联合国在治理中的主导地位作用,以政府为主导、多方参与的治理模式将成主流。

就网络安全合作,蒋丽、张小兰等认为网络安全合作在国际政治与外交议程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双边、区域、多边合作日益增多,但整体也面临国际合作仍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网络发展需求,网络主导权博弈日趋激烈,网络空间安全困境凸显,认为中国应借势而为,加紧宏观战略谋划,推进国际合作,确保自身网络安全和话语权。

目前,全球网络空间规则的制定仍然处于初始阶段。

中国应积极参与到相关规则的制定当中,为此,有学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二是加强网络空间战略部署,建立协调机制,统筹各种资源;三是维护本国的网络安全与主权;四是积极消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数字鸿沟。

还有学者建议改善中国“黑客大国”的负面形象,学习借鉴欧美国家在网络安全治理、立法等方面的做法。

面对国际网络安全局势,中国应借势而为,加紧宏观战略谋划,务实有效推进国际网络安全合作,确保自身的网络安全和话语权。

  2.3国外及地区组织的网络战略在对国外网络

  空间战略研究中,以对美国的研究最多,成果也最为丰富。

这主要因为:

一,美国是互联网的诞生之地,是绝对的网络强国,所以其网络动向为诸国关注;二,美国的网络安全战略探索较早,相关网络政策已经历了几个阶段,有合理之处,值得各个国家学习和借鉴。

蔡翠红认为美国网络空间战略的双重目标是:

网络空间的绝对优势和不受挑战的全球领导地位,并且认为”9·11”是其战略的分界点,之前以保护信息基础设施为重点,之后转向以“先发制人”为重点的“扩张型”战略。

沈逸将美国网络安全战略的实践总结为4个方面:

防范非国家行为体借助网络威胁美国的国家安全;保护并巩固美国在网络空间的已有优势;支持跨国活动分子网络的颠覆活动,以此实现美国外交政策追求的目标;对正在出现的、可能成为美国对等竞争对手的国家进行网络安全观念的规训,塑造一个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网络空间战略大环境。

程群从组织管理体系、法律法规体系、技术体系、执行体系4个方面分析了美国网络空间战略这个“全面的综合保障系统”。

刘勃然、黄凤志分析了美国《网络空间国际战略》涉及的7个方面:

经济、网络安全、司法、军事、网络管理、国际发展和网络自由方面,认为此战略取得了现实效果。

庄林和司惠晶认为美国网络安全战略由网络威胁力量、网络防御力量、数字基础设施“三位一体”组成,其实质是奉行双重标准的网络安全策略,以维护互联网自由为名干涉别国内政。

与美国的网络空间战略研究相比,国内学界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组织的相关研究较少,并且集中在网络强国、地区组织的网络安全策略上,如评价英国、加拿大、俄国、法国、印度等国家的网络安全战略、分析北约、欧盟等地区组织的网络安全策略。

  北约的网络安全战略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在21世纪初,网络安全问题虽已出现,但尚未成为北约各国的核心关切;第二阶段从2007年开始,爱沙尼亚因受网络攻击而向北约求援,北约开始致力于加强联盟信息系统,并建立专门机构执行专项政策;第三阶段开始于2011年,北约网络安全政策获得通过,明确了联盟内统一的目标,并提出统一的行动计划,之后网络战略向机制化、常态化的方向发展。

未来,北约将继续通过拓展伙伴关系,制定明确的、成员国可接受的政策框架以及明确优先事项等方式进一步强化自身网络防御能力。

2013年2月7日,欧盟委员会颁布了《欧盟网络安全战略:

公开、可靠和安全的网络空间》。

其网络安全战略的形成也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起步阶段(1993-2000年),将建设信息社会作为欧盟的发展重心;第二阶段是升级阶段(200109年),以建章立制的方式推动网络安全战略向法制化和国际化的方向推进;第三阶段是形成阶段(2010年至今),在制度上设计了一张纵贯“成员国—欧盟—国际层面”的联动合作网络。

从总体上看,欧洲的网络安全战略还是以信息安全尤其是个人数据和商业隐私保护为主线,经历了从信息安全到数据安全再到网络空间安全的发展历程。

通过对国外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的研究,对我国谋划网络安全战略有重要参考价值。

目前,国内学界对美国网络安全战略的研究较多,对其他国家的网络战略关注较少,仅有关于加拿大、英国、俄国、印度等几个国家的网络政策介绍,没有其网络空间战略的系统分析和论证。

关于国外网络安全战略研究的专著也不多,只有寥寥数本,加上网络安全形势多变,各国安全政策都在不断调整,很多研究都需要更新与跟进,仍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2.4国内网络安全形势与对策

  在全球信息化、网络化的背景之下,中国信息化网络化发展既迎来机遇又面临挑战,汪玉凯认为我国面临的挑战有:

中国信息化排名越来越下降;网络与信息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

就技术层面而言,我国面临受制于人的局面,一是尚未掌握核心技术,比如缺乏操作系统、芯片、数据库、大型应用软件等产品的核心技术;二是网络系统运行不可自控,这主要源于大部分的网络资源都由美国等网络强国掌握所致。

就我国面临的国际网络安全形势而言,主要有:

外部遏制打压,网络话语权受到压制;网络空间博弈加剧,呈现政治化、军事化趋势;网络对抗实行趋紧,网络备战加紧;世界各国通过加深国际合作提升网络安全防御水平;联合国在推动网络空间治理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就我国面临的严峻挑战而言,主要表现在:

一是网络空间安全缺乏顶层设计;二是信息安全产品过于依赖进口;三是分裂分子利用新媒体策划暴力事件;四是信息安全专业教育与实际需求脱节严重;五是涉密内网内控脆弱,网络安全意识淡薄。

除此之外,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激烈、网络犯罪问题也是我国网络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

  面对各方挑战,有学者建议我们应将网络空间战略提升至国际核心战略的高度予以重视;增强自主网络技术研发和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加强网络空间的国际合作,维护合法的网络空间主权、打击非法网络攻击行为,消除国际社会的误解;加大弘扬中国网络文化的力度,让世界了解中国。

还有学者从技术角度出发,建议构建基于态势感知的网络防御与对抗体系,提高信息安全的自主可控水平。

还有学者从军事战略角度出发,提出我们应该加强国际关键基础设施防御力量建设、组建网络安全部队、加强网络安全人才建设等建议。

针对中国网络社会治理,熊光清提出要从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技术手段、社会手段4个层面进行。

法律手段是指加强网络立法,并加强网络执法力度;行政手段是建立分工协作的网络社会治理的综合治理与协调机制;技术手段是网络信息监控部门要不断更新技术,鼓励创新;社会手段是注重行业自律、公众监督和道德教育。

为提升国家网络空间治理综合实力,秦安建议提升执政能力、培育网络文化、建设网络国防。

此外,有学者从网络群体性事件、网络社会管理、网络立法等多个维度对我国网络安全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总而言之,社会科学领域的网络安全研究虽不是新生事物,但时移世易,相关研究需要审时度势、及时跟进。

目前,我国网络安全研究多集中在网络空间政治与国家安全、全球网络安全问题及治理、国外及地区组织的网络战略、国内网络安全形势与对策4个方面,随着网络安全在国家安全和国际政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后从国家安全、国际政治等角度进行的研究也会日益增多。

互联网具有国内、国际双重属性,就一国而言,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紧密相连,甚至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的安全,需要我们从不同社会事项加以考察和研究,为国家的网络安全政策建言献策;就国际社会而言,网络安全牵扯国家外交、国际关系、地区和平等,尤其网络犯罪和网络恐怖主义是国际社会共同面对的问题,需要从全球治理的高度,协调各国分歧、统一各方意见,提出对构建全球网络治理体系有益的论证和建议。

可以说,网络安全研究的道路仍任重道远,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