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同步练习题26.docx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同步练习题2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同步练习题26.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同步练习题26
一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时间:
45分钟 满分:
60分)
1.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是鲁孔丘与?
B.而谁以易之?
C.使子路反见之D.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解析 A项“与”通“欤”,B项“而”通“尔”,C项“反”通“返”。
答案 D
2.对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二三子何患于丧乎丧:
去世。
B.夫执舆者为谁夫:
那,那个。
C.而谁以易之易:
改变。
D.往者不可谏谏:
匡正,挽回。
解析 A项,“丧”应解释为“失去官位”。
答案 A
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小人之过也必文
B.何以伐为自伐者无功
C.见其二子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D.吾与点也吾非斯人之徙与而谁与
解析 A项中“过”都是“犯过错”的意思。
B项“讨伐”/“矜伐”。
C项“使……见”/“看见”。
D项“赞成”/“跟”。
答案 A
4.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冉有、季路见于孔子子贡贤于仲尼
B.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子路行以告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天下之无道也久矣
D.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解析 D项,“而”全表转折。
A项,介词,引介对象/比,介词。
B项,介词,用/介词,把。
C项,名词,风尚/名词,德政。
答案 D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活用方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
耰而不辍
A.止子路宿B.子路从而后
C.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D.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解析 例句和C项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
A项动词的使动用法,B项形容词活用为动词,D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 C
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和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子见夫子乎B.子路从而后
C.鸟兽不可与同群D.遇丈人,以杖荷蓧
解析 A项“夫子”在句中指“老师”,B项“从而”在句中指“跟随而”,D项“丈人”在句中指“老年男子”。
答案 C
7.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A.二三子何患于丧乎B.子路宿于石门
C.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D.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解析 例句和D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 D
8.名句默写。
(4分)
(1)天下之无道也久矣,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而谁以易之?
(3)天下有道,______________。
(4)往者不可谏,____________。
答案
(1)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2)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3)丘不与易也 (4)来者犹可追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9~13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
“子见夫子乎?
”
丈人曰: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
“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子路曰:
“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
9.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杖荷蓧 荷:
背负。
B.植其杖而芸芸:
除草。
C.明日,子路行以告明日:
第二天。
D.行其义也义:
正义。
解析 D项,义:
道术或主张。
答案 D
10.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子路拱而立 ②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③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④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B.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
解析 ①连词,表修饰;②连词,表转折;③助词,的;④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 B
11.选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3分)
A.植其杖而芸B.至,则行矣
C.隐者也D.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解析 C项判断句。
其他三项都是省略句,省略主语:
A项省略“丈人”;B项“至”前省略“子路”,“则”前省略“丈人”;D项“已”前省略“我们”。
答案 C
1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论语》是语录体,记述的大都是三言两语,少数几章也只记了谈话时的场景。
上述文段不仅有时间的推移、有子路等人活动场所的变换,而且具备了一定的情节,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情节、通过有关人物的言行,表现出各自不同的人生观和政治观。
B.丈人带讽刺的话语,说罢便“植其杖而芸”的行动,表现出他的态度倨傲,自认为比孔子高明,德行比孔子高尚。
另一方面,他留子路食宿,并让两个儿子与子路见面,又表现出他对孔子师徒风餐露宿周游列国的同情。
C.子路认为自己对隐者恭敬有礼,隐者便款待自己,并让儿子出来相见,这说明隐者没有废弃“长幼之节”;但他不出仕,放弃了臣子对君主应尽的责任,即君臣之义,这是儒家向来都不提倡的。
D.孔子的话(包括子路根据孔子的意思说的话)和他叫子路回去看丈人的举动,表现出他对丈人过隐居生活的某种赞赏的感情,而对丈人那种逃避现实“不仕无义”的处世态度,却给予严厉的批评。
解析 B项,“又表现出他对孔子师徒风餐露宿周游列国的同情”不正确。
答案 B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曰:
“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他便留子路住下来,杀鸡、做黍米饭给子路吃,把他的两个儿子叫来拜见子路。
(2)孔子说:
“他是个隐士啊。
”让子路返回去看望他。
子路到了他家,他却走开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16题。
(1)子贡问曰:
“何如斯可谓之士矣?
”子曰: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
“敢问其次?
”曰:
“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
“敢问其次?
”曰:
“言必信,行必果。
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
“今之从政者何如?
”子曰:
“噫!
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
(2)过蒲,会公叔氏以蒲畔,蒲人止孔子。
弟子有公良孺者,以私车五乘从孔子。
其为人长贤,有勇力,谓曰:
“吾昔从夫子遇难于匡,今又遇难于此,命也已。
吾与夫子再罹难,宁斗而死。
”斗甚疾。
蒲人惧,谓孔子曰:
“苟毋适卫,吾出子。
”与之盟,出孔子东门。
孔子遂适卫。
子贡曰:
“盟可负邪?
”孔子曰:
“要盟也,神不听。
”
14.下列各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言必信,行必果信:
守信。
B.盟可负邪负:
背弃。
C.斗甚疾疾:
激烈。
D.苟毋适卫,吾出子适:
合适。
解析 D项,“适”在文中指“去,到……去”。
答案 D
1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4分)
A.
B.
C.
D.
解析 A项均为结构助词,的。
B项定语后置句的标志,不译/助词,……的样子。
C项代词,他/语气副词,起强调作用,表反问。
D项介词,在/介词,拿,用。
答案 A
16.下列各项加点词的活用方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4分)
例句:
蒲人止孔子
A.以私车五乘从孔子B.出孔子东门
C.与之盟D.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解析 例句和B项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A、D无活用,C项为名词用作动词,订下盟约。
答案 B
【参考译文】
(1)子贡问道:
“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为士?
”孔子说:
“自己为人处事有羞耻之心,出使四方各国,能够很好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称之为士了。
”子贡说:
“敢问次一等的呢?
”孔子说:
“宗族人都称赞他孝道,乡党人都称赞他悌爱。
”子贡又问:
“敢问再次一等的呢?
”孔子说:
“言必诚信,做事果敢且一定有成果,强硬刚正的样子象个小人啊。
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子贡说:
“现在的执政者,您看怎么样?
”孔子说:
“唉!
这些斗筲一样器量的人,哪里能算得上真正的士呢?
”
(2)途经蒲邑,遇到卫国大夫公孙氏占据蒲邑反叛,蒲邑人扣留孔子。
有个叫公良孺的弟子,带着五辆私车随从孔子。
他为人长大贤能,又有勇气力量,对孔子说:
“我昔日跟着您在匡遭遇危难,如今又在这里遭遇危难,这是命啊。
我与您再次蒙难,宁可搏斗而死。
”搏斗非常激烈。
蒲邑人恐惧,对孔子说:
“如果你不去卫都,我们放了你,”孔子和他们立了盟誓,蒲邑人将孔子放出东门。
孔子接着前往卫都。
子贡说:
“盟誓难道可以背弃吗?
”孔子说:
“这是要挟订立的盟誓,神是不会理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