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识记.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413129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识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识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识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识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识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识记.docx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识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识记.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识记.docx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识记

3708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

1、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封建社会。

2、封建文化的核心是:

儒家思想。

3、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和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逼迫日本归还辽东半岛的国家是俄国、法国、德国。

4、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国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5、1918年鲁迅发表《狂人日记》,这是新文学运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6、近代中国社会矛盾: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其关系是:

一是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时,阶段矛盾降到次要地位,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二是外国侵略者同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尤其封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残酷时,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三是国内战争威胁到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站在同一战线上。

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就是这些矛盾及其激发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7、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任务:

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8、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手段:

①军事侵略;②政治控制;③经济掠夺;④文化渗透。

9、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

10、资本主义列强对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化为以资本输出为主是在《马关条约》签订后。

11、火烧圆明园的帝国主义国家是英国和法国。

12、帝国主义对中国文化渗透的手段有:

宗教渗透和侵略;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论”

13、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1)民族资产阶级上层资本雄厚与外国资本主义河本国封建势力的联系紧密,中下层规模小,资本较少,与外国资本和本国封建势力联系较少且矛盾较大。

(2)民族资产阶级在其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斗争中缺乏彻底的革命性。

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重特点和双重性格,决定它不可能引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14、中国无产阶段的特点:

A、深受三层压迫,革命性最强;B、人数虽少,但集中,便于组织形成革命力量和传播先进思想;C、与农民有天然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简答或多选)

15、近代中国最后革命的阶级是无产阶级。

16、美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17、林则徐是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8、魏源编撰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9、严复翻译《天演论》,宣扬社会进化论;

20、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是中国历代农民战争的最高峰;1856年天津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1859年后期,洪仁轩提出的《资政新编》,是一个带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

21、洋务运动“自强”“求富”的目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中央以奕诉为代表;洋务派创办的洋务企业中的民用工业在性质上是官督商办;建成新式海军,主力有李鸿章的北洋水师。

22、19世纪末,谭嗣同撰写的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著作是《仁学》。

23、清末“新末”的牛内容。

改革管制,整顿吏制,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设立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中央部门;改革兵制,训练新军;改革学制;提倡新学,从1906年起,废除科举考试;奖励工商,兴办实业。

颁商商律,对兴办实业有贡献者给予奖励。

24、洋务官僚张之洞写了《劝学篇》,与维新派论战。

25、1894年孙中山组织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革命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26、1905年,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其革命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7、三民主义的内容和意义

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和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一是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王朝;二是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

但是民族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也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但是民权主义没有明确广大劳动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也难以保障人民的真正权利。

民生主义的内容是平均地权,基本方案是核定地价,按价片税,土地国有。

民生主义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难以成为发动群众的理论武器。

三民主义的历史意义:

提出了一套在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革命纲领。

它的提出,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的发展。

29、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

30、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颁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及内容: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内容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设国务总理,作为政府首脑;参议院为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设法院,行使司法权;中华民国国民平等,享有各项民主权利。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根本大法的开展废除了二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32、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

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它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它对孔子及儒家经典以严厉的批评,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它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33、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

34、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其指导思想是“中学为本,西学为用”,其目的地是要维持清朝封建统治;第二,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

而洋务派仰仗西方列强来达到“求强、求富”,无异于与虎谋皮。

第三是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企业采取封建衙门式的管理。

此外,清朝统治阶级中顽固势力的阻挠。

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国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35、戊戌维新运动的地位(历义和影响)。

第一,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第二,是一场资产阶级怀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第三,是一场思想启运动,第四,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抵估的作用。

36、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之间论战的内容以及这场论战的历史意义。

论战的内容:

第一,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第二,要不要推翻帝制,实现共和;第三,要不要社会革命。

意义:

第一,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使人们清楚的认识到实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第二,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壮大。

这个胜利为推翻清政府统治的革命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

37、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内容:

一是提倡民主和科学;二是提倡白话文、新文学(其中鲁迅的《狂人日记》是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此外还有《阿Q正传》等新文学作品)。

38、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是一场由民主主义知识分子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

第一,以磅礴的气势沉重的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第二,大量宣扬了民主和科学,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第三,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适宜的土壤,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

39、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爆发了直接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40、五四运动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41、1922年中共二大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指出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42、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共同纲领是新三民主义。

43、1927年7月15日期,汪精卫在武汉反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宣告失败。

44、国民党的统治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

45、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建立后,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是从金融业方面开始的。

46、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中间党派较大的有

A、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邓清寒达领导,成立于1930年),B、乡村建设派;C、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国国家社会党等。

47、1927年,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八七会议,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在此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48、三湾改编成为建设中共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49、1927年10月,达到井冈山,开始了创建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50、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写下了大量理论著作,1928年10月、11月,毛泽东先后写下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科学回答了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或简答);A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大国(根本原因);B国民革命的影响;C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两个客观原因);D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E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各项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

(两个主观原因)。

51、“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即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为战略陈地,三者密切结合。

52、1928年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了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

5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

54、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国被迫开始长征,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的陕甘支队(中共红军主力)达到陕北吴起镇,与红十五军团会师,实现战略大转移,中央红军长征结束。

55、遵义会议具有重要的内容及历史意义: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在此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会议基本同意了毛泽东的正确意见,批评了博古、李德的错误,会后成立了以A毛泽东B周恩来C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遵义会议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在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成为中共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共在政治上的成熟。

56、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

答:

第一,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第二,通过长征,把革命的大本营放在西北,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准备了条件;第三,长征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第四,长征播散了革命的火种;第五,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57、1931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

58、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开始,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开始。

59、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改变了侵华政策,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60、1935年12月,北平发生了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这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6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宣告十年内战结束。

62、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批评了“亡国论”“速胜论”,系统阐述了抗日战争的特点、前途和发展规律,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

指出了中日双方存在矛盾的四个特点,即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因此,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

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进程,即战略防、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阶段。

63、1937年9月,八路军115师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64、为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65、中间势力主要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

66、抗日根据地为克服经济上的困难,中共中央采用了民主人士李鼎铭提出的“精兵简政”提案。

67、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

68、延安整风运动中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

69、面对国民党不断制造的反共摩擦事件,中共提出的三大口号是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

70、1945年4-6月间召开的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71、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

72、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7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第一,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第二,中国人民巨大的民主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胜利的决定性因素;第三,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力量的同情与支持。

7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抗战胜利的力量源泉,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第三,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同时又不俱怕战争。

75、1945年参加联合国制宪会议的解放区代表是董必武。

76、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陪同下赴重庆谈判,10月10日,国共代表签定《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77、中国共产党为做好自卫的准备,1945年9月提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

78、1946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王四指示》),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79、1947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8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81、国统区第二条战线的反蒋运动,有学生为主力的一二一运动;一二三O运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斗争。

82、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坚持的方针是独裁、内战。

83、4月30日,中共中央发表五一劳动节专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84、1948年,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关键性阶段,1948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首先发动了辽沈战役。

85、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

86、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系统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国主张。

87、《共同纲领》对新中国国体和政体的规定是其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

88、《共同纲领》从法律上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执政地位。

89、新民主主义革命(或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

第一、是由于有了中共的领导;其次是中国人民走上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斗争的伟大时代,再次是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

90、中华人民国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第一,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国人民翻身作了国家的主人;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趋向稳定;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为实现有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了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总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这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完成了。

91、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中国大陆实现统一。

92、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是苏联。

93、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新解放区掀起了土地改革运动,到1953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这标志着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彻底消灭。

94、国营经济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前后,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建立的。

95、中共1953年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简称为“一化三改”,一个是工业化,一个是三大改造。

当时把工业化称为主体,把三大改造称为两翼(一翼是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一翼是对资本主义工商来的改造)。

96、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用的是和平赎买的方法。

97、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了重工业。

一五计划建设武汉长江大桥。

98、“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的内容。

陈云在八大会上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99、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讲话的内容及意义。

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讲话,内容是:

第一科学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好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第二,还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性质不同的社会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第三,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向自然开战。

第四,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意义: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一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献,运用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规律,创造性的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进一步丰富了发展了八大路线,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100、在中共八大的报告中,提出了处理中共和各民主党派之间关系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01、1956年中共八届二中全会提出了整风运动的任务,即采取整风的方法,同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作斗争。

102、1961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召开,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103、1970年,我国有了第一颗人造卫星。

104、1978年5月,《实践理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展,之后开始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一讨论为冲破坏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为实现历史性转变作了思想上准备。

105、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会议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备决策,重新确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优大转折。

会议对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中共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以这次会议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06、1980年5月,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107、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10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10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10、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提出了“三个有利于”判断(改革)标准,即是否有利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11、1994年,江泽民提出:

稳定是前提,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三者相互促进。

112、1998年,中央在县级以上党政干部中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三讲”教育。

113、2002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1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115、2007年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加以全面论述: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16、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117、1840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18、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是中国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19、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120、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

121、改组国民党的是(宋教仁)

122、(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覆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