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练习第3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400558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7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练习第3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考历史二轮练习第3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考历史二轮练习第3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考历史二轮练习第3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考历史二轮练习第3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练习第3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docx

《高考历史二轮练习第3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练习第3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二轮练习第3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docx

高考历史二轮练习第3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

第3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阶段特征

明、清前期(1368~1840年)是中国古代文明逐渐走向衰落的时期

表现

政治上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空前加强,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出现和发展,反映了封建制度正在走向衰落

经济上

发展与迟滞:

一方面,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文化上

承古萌新:

一方面,传统文化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另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的兴起,文学、绘画、戏剧等领域出现了新的成就。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

1、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1)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2)废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

(3)内阁制度形成:

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内阁出现。

(4)选官制度:

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加强了对人们的思想控制。

(5)监察制度:

明朝在地方上设按察使司,分管地方监察和司法;在中央设有都察院和监察御史,又设六部给事中,负责监察百官。

2、清朝的军机处

(1)设立背景:

①康熙亲政后,为扩大皇权,在宫内设南书房,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

②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设立军机处。

(2)职能、特点:

由参与处理军务到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机要政务。

受皇帝召见,只能跪奏笔录。

(3)影响:

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二】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1、明清时期的农业生产

(1)农耕技术:

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双季稻得到大面积扩种,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加上广泛植棉,民众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2)农业著作:

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表达了当时农业科技的水平。

2、明清时期的手工业

(1)生产方式:

明代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2)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明中叶后,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出现。

(3)明清时期的棉纺织业和制瓷业:

①到明代后期,棉布已经取代丝、麻、毛,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②创造出更丰富多样的制瓷工艺,瓷器与丝绸一起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

3、明清时期的商业

(1)货币金融:

随着商品流通的扩大,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日趋活跃,出现票号。

(2)农产品商业化:

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

(3)工商业市镇:

明朝中后期,在运河沿岸、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

(4)商帮:

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了大商帮。

4、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

古代封建王朝限制、打击工商业,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地租征收,以巩固封建统治的政策。

(2)主要内容:

严格限制商人活动,重征商税,并严厉控制民间对外贸易。

5、“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1)明朝:

实行海禁,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2)清朝:

禁海、迁界;闭关锁国,只留极少口岸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商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三】明清时期的文化

1、思想的发展

(1)王阳明的心学:

宣扬“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等主观唯心论观点;提出“致良知”的学说。

(2)李贽的“异端”思想:

否定孔子的权威,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强调人正当的私欲,反对空谈仁义道德。

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3)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

人物

主张

黄宗羲

①反对专制暴君政治,指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②提出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③主张农工商皆本

顾炎武

①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②主张经世致用

王夫之

①批判君主专制和宋明理学,倡导经世致用,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②提出“理在气中”,充分肯定人的私欲本能

2、科学技术

(1)成就:

①《本草纲目》:

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

②《农政全书》:

系统总结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

(2)特点:

传统科技进入总结时期。

3、文学艺术

(1)明清小说:

明清时期,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阶段,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

著名的长篇小说作品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2)戏曲:

①明中叶到清中期,昆曲鼎盛,被誉为“百戏之祖”。

②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献艺,兼容并蓄,形成京剧,被誉为“国粹”。

(3)绘画:

明清时期,文人画代表作品有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

视角一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

[例1](2018·江苏高考)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

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解析]入内阁者本身即是文官,入阁属于晋级而非开辟入仕做官的新途径,排除A项;明代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而非内阁下属机构,排除C项;从题干可以看出明代内阁地位虽有提高,但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仅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排除B项。

答案为D项。

[答案]D

[拓展归纳]

1、中国古代的宰相与明朝内阁首辅

宰相

内阁首辅

权力来源

宰相制度赋予

皇帝个人信任

职责

总领行政,参与决策,有属官

侍从咨询为主,无属官

任免

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

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

对皇权影响

制约皇权

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无制约

2、明清内阁与近代西方内阁

(1)形成条件:

①明清内阁:

封建经济的发展,君主专制制度加强。

②近代西方内阁:

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完成。

(2)权力、地位:

①明清内阁:

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也不是丞相的重设,其职权与地位的变化完全取决于皇帝。

②近代西方内阁:

是国家法定的行政机构。

英国的内阁由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组建,对议会负责,接受议会的监督;内阁首相实际上控制行政权、立法权等大权。

总统制下的内阁由总统组建,不对议会负责。

(3)历史影响:

①明清内阁:

是中国君主专制强化的重要标志,严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②近代西方内阁:

巩固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视角二清朝军机处的建立

[例2](2018·天津高考)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

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材料中未能表达出()

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

[解析]根据“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可知A、B两项表述正确。

根据“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可知C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题干材料中“行走”的含义是临时委派,故D项表述正确。

[答案]C

[拓展归纳]

中国古代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主要方式

(1)调整中央机构。

如秦设三公九卿制;隋唐建立三省六部制;明废丞相,设立内阁;清设军机处。

(2)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秦汉郡县制;北宋知州通判;元朝行省制;明朝废中书省,设三司。

(3)注重对官吏的监察。

秦朝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汉代设置刺史;北宋设置通判监督知州;明朝设按察使司分管地方监察。

(4)注重官吏的选拔。

秦汉时期官吏由皇帝任免;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世族世袭;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

(5)加强思想控制。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明清的八股取士;清朝的文字狱。

[演练命题热点]

1、《明史》记载:

“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

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

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

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历晋尚书、保、傅,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

”材料说明内阁大学士()

①入阁由皇帝选任②其实就是宰相③取得决策大权

④地位逐渐提高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①②④

解析:

选C由“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可知①正确。

从“成祖……备顾问而已”“至仁宗而后……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可知,明内阁大学士在成祖时仅备顾问,到仁宗时位高权重,故④正确。

由“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可知③错误。

②说法错误。

2、(2018·苏锡常镇二模)嘉庆帝亲政之初,认为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那么其权过重”,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而已,皇帝并非“将臣工翊赞之职尽责此数人”。

这说明嘉庆帝认识到()

A、必须责罚军机大臣

B、军机处有利于皇帝高度集权

C、军机处应予以撤销

D、军机处可能给皇权造成危害

解析:

选D据题干材料信息,嘉庆帝认为军机大臣权重会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并强调军机大臣只是奉旨行事,这实质反映了嘉庆帝认识到了军机处可能会给皇权造成危害,故答案为D项。

3、(2018·淮南一模)《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

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

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

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

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

这最能说明()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解析:

选B从材料信息可知,皇帝对起居注的“监管”日益严格,直至停止编纂《起居注》。

这反映出皇帝对职业史官的严格约束,其实质是皇权加强的表现。

A、D两项表述与史实不符,C项以偏赅全。

应选B项。

明清时期经济发展

[点击命题角度]

视角一明清时期商品的经济发展

[例1](2018·新课标全国高考)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

“(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解析]材料反映了正德以前,多数百姓致力农业;正德以后,从事工商业者增多,农业从业人口减少,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动。

故B项符合题意。

题干材料并不能说明农业衰退、财富分配不均、无业游民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答案]B

[拓展归纳]

1、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古代商业发展变化的趋势

(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

起初主要在城市,后来向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至明清出现专业性的市集、市镇;先是固定时间、场所,后来打破界限。

(2)交易内容的变化:

起初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到后来以一般人民所需要的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为主。

(3)交易媒介的变化:

从最初物物交换到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再后来以固定统一的货币(金银铜)为媒介。

(4)商人组织的变化:

由最初的亲缘组织发展为以地缘为纽带的业缘组织,如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

2、古代商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1)封建社会初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和封建地主势力的加强。

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中很大一部分人就来自于拥有雄厚资产的商人。

一些商业繁荣的城市,成为封建政权的中心,如临淄、邯郸、大梁、郢等。

(2)封建社会中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封建政权的巩固,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如隋、唐、北宋的重要城市(如洛阳、长安、开封)都是当时的商业中心。

商业税收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步增大。

(3)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

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组织形式——工场手工业。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经济上瓦解着封建制度,政治上动摇着封建统治秩序,思想上冲击着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促使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

黄宗羲作为民主思想的代表,猛烈抨击君主专制,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4)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古代的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视角二明清时期的经济政策

[例2](2018·北京高考)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

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

A、不事生产B、不尊儒术

C、不敬宗族D、不纳租税

[解析]古代统治阶级认为,民众务农不仅可以收获地利,而且可以安定人心,有利于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统治。

而商人流动性大,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因此古代统治阶级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

应选A项。

[答案]A

[拓展归纳]

1、比较“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

重农抑商

闭关锁国

时间

封建社会初期出现,并贯穿于封建社会的始终

明朝中期出现,到清朝进一步加强

目的

促进农业发展,巩固封建统治基础

抑制中外交往,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作用

在封建社会前期和王朝初期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后期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主权;但限制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导致中国的落后

相同点

都是封建统治者实行的经济政策;都重视农业,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都促进了传统经济的发展;都导致了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步下降

2、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和特点

(1)条件: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手工业的进步是明朝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直接条件。

(2)特点:

①从行业和区域看,产生于商品经济相对发达的江南地区的丝织行业。

②从表现看,主要是苏州丝织业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

这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③从程度看,只是在局部发达地区一些生产部门中稀疏出现,是十分微弱的。

④从明朝中后期到鸦片战争以前,长期处于萌芽状态,整个生产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其力量远不足以瓦解封建生产方式。

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视角三明清时期中西文明的冲突

[例3](2018·四川高考)康熙帝晚年曾说:

“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

”这说明康熙帝()

A、对西方文化的力量已有警觉

B、认为中国迫切需要学习西方文化

C、对西方文化具有深入的了解

D、已经感受到西方文化的巨大压力

[解析]此题考查对近代东西方的比较及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要把握时代特征。

康熙晚年,一方面是封建制度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是西方殖民势力的不断增强。

康熙帝深感“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这表达的是一种警觉。

B、C、D三项不符合“天朝上国”思想下封建统治者的心理特征和知识状况。

因此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拓展归纳]

明朝中期至鸦片战争前中国与西方的比较

中国

西方

政治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渐确立

经济

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重农抑商严重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达,英国开始进行工业革命

思想

文化

具有民主色彩的思想产生,但没有成为主流;社会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维护封建统治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不断发展

对外

政策

闭关锁国,脱离世界发展的潮流

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

[演练命题热点]

1、(2018·西安三模)下表是明代三个时期江苏吴江县市镇数量的变化情况。

对该变化趋势的原因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时间

(时代)

弘治(1488

~1505年)

嘉靖(1522~

1566年)

万历(1573~

1620年)

吴江县

3市4镇

7市4镇

10市7镇

A、经济中心地位日益确立使吴江县集市增多

B、政府经济政策调整促进了市镇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促进江南城市发展

D、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镇的繁荣

解析:

选D江苏吴江县成为经济中心之一是在宋代,而非明代这三个时期,A项错误;明代的经济政策为“海禁”“重农抑商”,阻碍市镇的发展而非促进,B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中后期,对表中第一时期至第二时期的变化无法表达,C项错误。

2、(2018·安徽合肥期末)“原本是部落战士和管理人员的满族人,摇身一变成了农业中国的官僚统治者,他们同长江一带和东南沿海口岸生气勃勃的商贾格格不入。

海上贸易和海军力量他们是看不上的。

”以下表述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是由于中国小农经济发达

B、满族统治者不适合管理中原的商品经济,而采取闭关锁国政策

C、为防止抗清斗争,而采取闭关锁国政策

D、统治者部落战士的出身是制约商品经济发展,采取闭关政策的原因之一

解析:

选D材料突出了满族落后的生产方式是其执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之一,并非说明满族统治者不适合管理商品经济。

3、清人黄遵宪在《蚕客篇》中写道:

“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

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以下对此诗提到的“国初”之政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选项是()

A、该政策禁止任何人的海外经商活动

B、是闭关锁国政策的表达

C、主观上有维护清朝统治的意图

D、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表达

解析:

选A清朝初年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是严格限制同海外的交往,而不是禁绝,所以A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点击命题角度]

视角一考查理学的极端发展——心学

[例1](2018·新课标全国高考)理学家王阳明说:

“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那么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解析]材料从社会不同职业“各就其资之所近”“以求尽其心”,以达到“四民异业而同道”,说明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A、B两项不符合题干材料旨意,C项与材料无关。

故答案为D项。

[答案]D

[拓展归纳]

1、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二程理学

朱熹理学

阳明心学

对“理”的不同理解

“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主宰万物,先有理而后有物

主张理之源在于天理,人性与天理一致

“心即理也”,人心是万物的本原

把握“理”的途径不同

“格物致知”

内心反省

对“理”的共同认识

“理”或“天理”表达在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仁、义、礼、智等

相同本质

为维护君主专制和封建统治秩序提供理论依据

内在联系

都属于宋明理学的范畴,都把儒学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2、如何评价宋明理学

理学是宋明时期的主流思想,在政治、教育、社会教化等方面影响深远。

(1)消极影响是用三纲五常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片面强调重义轻利,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2)积极影响是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如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节制,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3)程朱理学中的“三纲五常”思想使人们具有“愚忠”的思想,这是君主专制得以维持的一个原因。

视角二明清之际儒学的自我批判

[例2](2018·广东高考)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

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

据此可知,他主张()

A、限制君权B、削弱相权

C、实行君主立宪制D、废除三省六部制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明朝废除宰相制度产生的影响。

题干的大体意思是:

保留宰相制度可以限制君主的权力,确保君主决策的正确性,减少君主专制的弊端。

B、D两项显然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C项君主立宪制度出自近代西方,直接排除。

答案为A项。

[答案]A

[拓展归纳]

1、明清进步思想的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

明朝进步思想家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圣人”,提出男女平等和“万物皆生于两”的观点。

他的“异端”思想和狂傲不羁的品行,令维护名教传统的士大夫们惊惧。

(2)批判封建专制

黄宗羲指责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主张“经世致用”,他提倡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4)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2、如何评价早期启蒙思想

(1)积极:

①提倡民主,反对民族压迫和君主专制,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的历史趋势;②重视工商业,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③批判地继承了传统儒学,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形成了带有反封建性质的早期启蒙思想,对后世民族资产阶级影响深远。

(2)局限性:

①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力量弱小,早期的民主思想缺乏物质基础,不占统治地位;②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本质上仍属于传统儒学的范畴,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思想。

[演练命题热点]

1、(2018·广东汕头调研)北宋时,枢密副使任布娶了一位寡妇李氏。

李氏相夫教子,传为佳话。

明初,进士王希曾请求为曾改嫁的母亲守孝三年,明太祖以“失节”为由,只准一年。

这反映了()

A、北宋枢密院权力逐步扩大

B、明代理学已成为官方哲学

C、北宋时心学成为官方哲学

D、明代商品经济落后于宋代

解析:

选B从“任布娶寡妇传为佳话”到明太祖以“失节”为由只准王希曾一年假,说明明代程朱理学已经成为官方哲学。

2、中国古代某著名思想家曾说:

“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自可尊。

”该思想家是()

A、韩非B、周敦颐

C、李贽D、黄宗羲

解析:

选C关键是理解材料的意思,关键信息是“读圣教”却“不知圣教”,“尊孔子”却不知“何自可尊”,这位思想家大胆质疑儒学的权威,实质上就是挑战儒家的正统地位,由此可以判断是明朝的李贽。

3、杨国强先生认为“黄宗羲是明代最后岁月里士大夫中走得最远的人。

他在《明夷待访录》中直言人君‘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由此表露出来的沉痛和激愤在当时和后世都具有足够的震撼力”。

从中可获取到的正确信息:

()

①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传及日本乃至欧洲②黄宗羲是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的第一人③黄宗羲抨击“家天下”,推动了以后的反专制斗争④黄宗羲的批判思想源于自然经济的瓦解

A、只有一项B、没有一项

C、仅有两项D、全部正确

解析:

选A材料“走得最远”是说黄宗羲抨击专制君主制度、传递“民主”精神对后世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而不是“传及日本乃至欧洲”,①不正确;在黄宗羲之前的李贽已大胆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②不正确;材料“直言人君‘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反映的是其对“家天下”君主专制的抨击,③正确;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发生在鸦片战争后,而黄宗羲生活在明清之际,④不正确。

技能三提升高效全面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