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淮滨高级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仿真卷五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高级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仿真卷五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信阳市淮滨高级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仿真卷五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高级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仿真卷五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7-2018下学期高三第二次模拟仿真测试卷语文(五)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 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轫于西周,确立于秦汉,至隋唐臻于完备,历经变革延续至晚清。
监察制度对我国古代国家治理十分重要,保障了公正、有效的政治法律秩序。
从御吏与谏官之间的关系来理解,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体系演变主要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秦汉时期形成了御史与谏官并存的复合性监察制度体系;隋唐时期御史与谏官相辅相成,复合性监察制度体系臻于完备;宋以后谏官制度逐渐衰微,及至明清时期形成了以御史与谏官制度合一的、以督察院为主体的单一监察制度体系。
监察权本于天道,又以现实法律(惯例)为依据,体现了天下整体性价值,具有最高权力的属性。
监察制度延续了“史官”的历史传统,御史为“史官”之一种,谏官中的给事中也多兼任“起居注”(记事史官)。
秦统一后所建立的监察制度,虽然历经改造,但是监察官仍以天下治道作为最高职务原则,以报效社稷为己任。
监察官对上级负责,对君主负责,更要对天下黎民和国家社稷的整体利益负责;不仅对现实负责,还要对历史负责。
监察官依据法律行使职权,无所恣意,亦无所屈从,被其监察的高官显贵不能凌驾于其上,纵然君主也不能干涉其对具体事件的处理。
中国古代的盛世善治,大多是监察制度运行最好的时代,例如唐朝初年的“贞观之治”,得益于君主奉法而治,监察官严明职守。
监察官独立行使职权的方式,使之具有超越于被监察者
的权威性,足以震慑权贵。
御史和谏官大多是服务君主的近侍,逐渐发展成为职事官,保留了侍从君主左右或奏章直达君主的特权。
他们在监察朝官、京官或是巡察地方时,均为君主的代表,其官品虽低,却独立行使职权,直接对君主负责。
御史在行使纠弹权力时,奏章可以直达君主;对于重大事项,可以晋见君主,面陈奏章。
为避免职务干涉,御史甚
至可以绕过御史大夫等御史台长官,直呈君主。
御史台长官都在御史的监察范围内。
御史为保护举报人,避免被纠举人以权势威胁举报人,甚至可以“风闻奏事”,其权威性足以纠察官邪、肃正纲纪。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环,对保障良好的政治法律秩序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它也不可能超越整个政治法律体制。
皇权对监察制度有着构建之功,也有侵蚀的危险。
以汉朝为代表的台谏分置监察体系,以唐朝为代表的台谏相辅监察体系,都对君主起到约束、规谏的作用,但约束最高权力的监察制度能否发挥功能,却深受君主个人的影响。
此外,在复杂的政治权力环境中,少数监察官或依附权贵,或为利益所诱惑,制度虽称良善却难达预期。
(摘编自张生《古代监察制度权威有效的成因》)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源远流长,西周始到晚清,对国家吏治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B.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体系演变主要体现在由复合性体系到单一性体系的变化。
C.监察权本于天道,是至高无上的、公平公正的。
天道是监察官行使监察权的依据。
D.监察官按照法律行使职权,被监察的高官显贵甚至君主都不能凌驾于其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古代监察制度的产生及沿革说起,然后重在论述监察制度权威有效的成因。
B.“贞观之治”的事例说明监察制度运行有效,君主应奉法而治,监察官应
严明职守。
C.文章第二段提出监察权有最高权力属性,为后文论证监察官独立行使职权提供论据。
D.文章第四段从皇权和监察官本身两个方面论证了监察制度的功能有被消解的可能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监察制度及其附属机构的设置,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保障公正的政治法律秩序。
B.无论是复合性体系,还是单一性体系,监察官监察都具有权威性,足以震慑权贵。
C.监察官行使权力时代表君主,虽官品低,却可以绕过御史台长官直接独立行使职权。
D.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若监察官依附权贵或为利益所惑,监察制度很难达到预期目的。
【答案】1.B2.C3.C
【解析】
1.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A项,“对国家吏治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于文无据。
C项,天道不是监察官行使监察权的依据。
D项,“甚至君主都不能凌驾于其上”与后文“皇权对监察制度有着构建之功,也有侵蚀的危险”矛盾。
2.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
C项,不是为后文提供论据,“监察权有最高权力属性”和“监察官独立行使职权”,都是监察制度权威有效的原因。
3.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
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C项,不是什么情况下都可以“绕过御史台长官直接独立行驶职权”,原文的意思是,“为避免职务干涉”时,御史才能“绕过御史大夫等御史台长官,直呈君主”。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清水湾
阎连科
①世界是相异相悖的。
②北京很夸张地把湖称为海,不知是见识所致,还是狂傲的结果。
都城嘛,也许是应该的。
云南那,那么巨大的湖,竟就叫为池,相比北京就真有边陲仆从的感觉了。
而港岛的东陲西贡,有一地方叫作“清水湾”,以中文和中原的世俗文化去理解,清水湾既是一地名所赐,那就一定缘于一条河流的弯道和弯道所箍围的村落。
潺潺水澈,袅袅烟青,如同一首诗或是一篇富有韵致的散文吧。
③然而,清水湾并没有那河水的湾流和坎烟。
原来在山上——原来香港是岛也是山;原来世上的岛屿都是山;原来世上所有的岛山都是被海裂从地下挤压出来的肿岩而被时间拂抚为世间杂乱、闹垢中的一点点的洁净和圣清——原来香港也是这样儿。
而落寞在西贡山上的清水湾,现在却还持重禀赋,无瑕玉守成这样儿。
在一片岛山云雾里,匿藏了香港固有村屋中的“丁户房”和山脉间的筋道与人烟。
那房无所谓好,也无所谓丑;无所谓现代、传统和落伍,它就那么方方正正,半高不高,千篇一律地守着它的颜色、模样和岁月,承继着自己的记忆与文化。
九龙、港岛那里的繁闹是在它的窗眼下面开始的。
整个香港云空中的摩楼、飞机和百余年的建设、纷争、怒斗与潜吵,也都被它完整地收拾、摆放在它的记忆里,如同一位百岁老人,整齐地收藏在他的杂物箱中的旧发卡和废锅勺。
时间于它就像无始无终的海,记忆于它就是海里的点点岛码和礁石。
时间比记忆长到无法说,一如大海比起岛屿大到无法说。
可是那又怎样呢?
虽然你生了我,而我依着你的嘱托,默默地守着和活着,持之以恒地记忆着,当你需要人类的物是物非、人是人非时,不是还要到我的百宝箱中去翻找、取用和挪拿吗?
④我活着,就是为了记忆。
被遗落,则是为了更好地记忆和证明。
⑤当记忆丰满、久远到如同一座岛屿上四季不衰的翠青时,我就长生了,如同海水、山脉、时间、星辰、云流和土地。
清水湾就是这么去想的,也是这么去做的。
这么守在繁闹香港西贡边远的山皱里,如被时间设置在荒芜间的路标和岁月中桩钉不锈的钉子。
取名清水湾,并不依着一条四季不息的河,也不取悦于一首诗或一篇文,而是那么散散撒撒,坐落下来的一处处的村屋,一丁户又一丁户的老房。
大家都一概儿环湾赋形,依光走向,面对着阔大云连、无边无际,又水碧云澈的海——原来村村户户都拥有一片这样的海。
原来清水湾间的村屋丁户们,竟都坐落在一湾碧澈的海边和山间的林木里。
因为这样它才叫了清水湾。
一湾儿海水和海水中错落有致的一个又一个的岛,都是时间的永存和常翻常新、永远翻掀不尽的老挂历。
有海不说海,如同北京和云南,是湖不说湖。
但它把自己拥有的大海谦为一湾时,却没有滇池那种卑气和仆从心,也没有北京的北海、中南海那样称谓的狂傲和虚浮心。
“湾”是一种态度、性情和人格力;“清”是一种守持、禀赋和魂灵性;而“水”,就是常人、常心,那与谁都是一样的普罗大众了。
⑥清水湾,真是一个好名字。
⑦从前年到了这儿后,朋友和同仁就使我心遂所愿地每年都到这儿来,如朝圣的人每年都到西藏去,都到耶路撒冷的圣山与圣墙的下面。
然后呢,清水湾就不再是一个名字了,而成了一个人的人生去处和心终之地了。
如同一个农人终于认定深山中的一棵枯枝老树,它不是一棵树,而是一棵神树。
(选自2017年6月21日《扬子晚报》)
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世界是相异相悖的”开头,既统领了全文,又引出北京把湖称为海、云南把湖称为池,再引出清水湾这个叙述对象。
B.清水湾坐落在一片岛山云雾里,虽然落寞,但仍保留着人世间杂乱、闹垢中的一点点的洁净和圣清。
C.作者介绍清水湾取名时,将其与北海、中南海、滇池比较,突出它没有卑气和仆从心,也没有狂傲和虚浮心的特点。
D.结尾写作者自从到香港后就年年带着朝圣般的虔诚来到清水湾,体现了清水湾在其心目中的分量。
5.文章的第③④⑤自然段在叙述清水湾时,多次变化了人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请结合全文探究“清水湾”的深厚意蕴。
【答案】4.A5.第③段先用第三人称的“它”,然后转为第一人称的“我”;第④自然段中用的是第一人称的“我”;第⑤自然段中先用第一人称的“我”,然后用第三人称的“它”。
用第三人称的“它”来叙述清水湾的现状与历史,这种叙述采用全方位的视角表达,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直接、客观地展现了清水湾,说服力强。
而用第一人称的“我”,抒发出对清水湾的情感,亲切自然。
不同人称的转换,有利于更好地叙述、描写与抒情,使行文更加活泼,产生独特的艺术表达效果。
6.①清水湾是香港历史的记忆与文化,整个香港云空中的摩楼、飞机和百余年的建设、纷争、怒斗与潜吵,都被它完整地收拾、摆放在它的记忆里;它守候着自己的颜色、模样和岁月,承继着自己的记忆与文化。
②清水湾体现的是一种态度、性情和人格力;是一种守持、禀赋和魂灵性;是常人、常心。
③清水湾不再是一个名字了,而成了一个人的人生去处和心终之地,是人们心灵的精神家园,朝拜的圣地。
【解析】
4.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A项,“统领了全文”分析错误,从文中的内容来看,后面重点是放到了对清水湾的叙述上,因此只有引出下文的作用。
点睛:
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
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
(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
(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
(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
(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
(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
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5.试题分析:
题干是“文章的第③④⑤自然段在叙述清水湾时,多次变化了人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③节中这样说:
“时间于它就像无始无终的海,记忆于它就是海里的点点岛码和礁石。
时间比记忆长到无法说,一如大海比起岛屿大到无法说。
可是那又怎样呢?
虽然你生了我,而我依着你的嘱托,默默地守着和活着,持之以恒地记忆着,当你需要人类的物是物非、人是人非时,不是还要到我的百宝箱中去翻找、取用和挪拿吗”;第④节说“我活着,就是为了记忆。
被遗落,则是为了更好地记忆和证明”;第⑤节说“当记忆丰满、久远到如同一座岛屿上四季不衰的翠青时,我就长生了”。
由此可见这三节中的人称变化比较复杂,答题时需要先理清人称是如何变化的。
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人称变化的作用。
第③自然节先用第三人称的“它”,然后转为第一人称的“我”,第④自然节中有采用第一人称的“我”,第⑤自然段中先用第一人称的“我”,然后有采用第三人称的“它”。
要想明确三节中不同人称的作用,要先知道三种人称各自的作用。
最后再结合文章三节的内容分析此处人称变化的作用:
用第一人称的“我”,抒发出对清水湾的情感,亲切自然。
而用第三人称的“它”来叙述清水湾的现状与历史,这种叙述采用全方位的视角表达,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直接、客观地展现了清水湾,说服力强。
不同人称的转换,行文活泼,有利于更好地叙述、描写与抒情。
6.试题分析:
题干是“请结合全文探究“清水湾”的深厚意蕴”,本题考查探讨作品的深厚意蕴的能力。
作品的意蕴是指作品所蕴涵的思想、感情等多种内容,属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
作品的主题思想是构成“意蕴”的主要方面。
随着读者不同视角和层面的转换,更能发现作品的新意蕴。
命题者选择“清水湾”这个关涉全文意蕴的词来让考生探究。
换言之,透过“清水湾”看考生能体悟到文本哪些重要、深刻的意蕴。
探究深刻意蕴就是看文本中选取了哪些不同材料,这些材料背后有无深刻的东西,它一般指向材料背后的时代、社会、文化、传统、观念以及民族心理、时代精神和人文性等深刻的东西。
因此,做此类题要注意“清水湾”在文中出现之处。
除了关注“清水湾”在标题之处,还要联系全文主旨来探究其深厚意蕴,尤其要关注跟“清水湾”有关的议论性语句,答案极有可能在这些语句中提取或概括出来。
阅读第三节说“它就那么方方正正,半高不高,千篇一律地守着它的颜色、模样和岁月,承继着自己的记忆与文化。
九龙、港岛那里的繁闹是在它的窗眼下面开始的。
整个香港云空中的摩楼、飞机和百余年的建设、纷争、怒斗与潜吵,也都被它完整地收拾、摆放在它的记忆里”,阅读这些文字可概括出:
清水湾是香港历史的记忆与文化,整个香港云空中的摩楼、飞机和百余年的建设、纷争、怒斗与潜吵,都被它完整地收拾、摆放在它的记忆里,它承继着自己的记忆与文化。
第五节说“‘湾’是一种态度、性情和人格力;‘清’是一种守持、禀赋和魂灵性;而‘水’,就是常人、常心,那与谁都是一样的普罗大众了。
”所以清水湾体现的是一种态度、性情和人格力,是一种守持、禀赋和魂灵性,是常人、常心。
第七节说“清水湾就不再是一个名字了,而成了一个人的人生去处和心终之地了”,是人们心灵的精神家园,朝拜的圣地。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经常网购的消费者会发现,拆包裹时都会有“很费力”的感受。
但是,为了防止商品在运输过程中被损坏,卖家和快递公司只好在包装上下功夫。
为什么不少扎点胶纸或胶带呢?
某快递网点负责人说:
“我们也想节约成本,但如果因为包装问题,在物流过程中商品损坏,造成损失,就得不偿失了。
”
市邮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中国200万个快递员运送了350亿个包裹。
包裹多了,肯定会产生垃圾。
快递只是使用环节,而且我们国家没有关于快递包装的环保标准。
记者了解到,我国现行的多为推荐性指标,约束力不强,执行有难度。
快递带来的包装垃圾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包装过度”与“安全所需”,如何在两者之间获取平衡,如何使商家与消费者尽量采用环保材料,如何实现回收——循环——再利用,这些正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选自2017年3月2日《深圳特区报》)
(选自《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
材料三:
在对待快递包装问题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烦恼。
买家既想让“宝贝”拥有“金钟罩”,又为家里堆积如山的快递包装物烦恼;店家担心快递途中物品受损便“里三层外三层”地包个严严实实,成本自然就高出许多;快递公司面对五花八门的包装只好望“包”兴叹,回收与不回收也是一个两难的问题。
在我国大力推动绿色经济的背景下,对“两高一剩”(高污染、高能耗、产能过剩)企业的规范和整治是重点,而由于电商蓬勃发展所催生的物流行业所带来的环保问题,目前还看不到有效的管理与规范方式。
绿色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整个社会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大到国家的产业政策,小到人们的日常环保意识,缺一不可。
而这些日常细节需要从人们很小的时候进行教育和规范,知识和规则需要不断地在人们头脑中强化,因此,真正推动环保和绿色事业,需要从基础的教育工作抓起。
(选自《快递包装的“纠结”与绿色金融》)
材料四:
20世纪90年代,德国出台《包装废弃物管理办法》,提出包装废弃物管理应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最终处置”的顺序进行,并设定了不同包装废弃物的回收目标和时限,强制要求包装生产商、销售商对包装回收共同负责。
该办法还制定了包装废弃物从收集到最终处置的量化标准,比如规定80%的包装废弃物和100%的运输包装必须回收利用,使包装处理的每个环节都有具体标准可依。
美国从上世纪90年代便开始关注绿色包装。
为了提高企业回收包装的积极性,美国各州政府根据企业包装回收利用率的高低,适当免除企业相关的税收。
同时,美国还在《资源保护与回收利用法》中规定,“减少包装材料的消耗量,并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
目前,美国已在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方面形成产业化运作,不仅改善了环境、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而且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除此,在包装材料技术上一些美国企业也进行了积极探索,一些酒类包装物是用秸秆制成的,强度高,便于物流运输,而且环保。
(选自《中国物流产品网》)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购包裹的包装材料过多让卖家和快递公司都陷入了很无奈的境地,他们都想节约成本,但又怕商品损坏,造成损失,遭到索赔。
B.我国重点对高污染、高能耗、产能过剩的企业进行规范和整治,但目前对于物流行业所带来的环保问题却一直没有较好的解决对策。
C.在对待快递包装问题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烦恼,于是,人们在由快递包装材料废弃物所带来的包装垃圾问题上难以形成共识。
D.德国和美国对包装材料废弃物的回收都出台了法律法规,美国为了提高企业回收包装的积极性,还适当免除回收企业的相关税收。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我们国家如果有快递包装的环保标准,相比推荐性指标而言,对商家、快递公司、回收企业的约束力会更强,有了这个标准就可以解决快递废弃物问题。
B.根据材料二图1可知,大家不愿意将快递包装送回收站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两点:
一是害怕自己的信息遭到泄漏,二是认为将其送回收站太麻烦。
C.材料二图2表明,快递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应由快递公司、政府、包装公司、消费者等负责,认为应由快递公司负责的人数最多,认为应由政府负责的其次。
D.快递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影响环保,也影响着绿色经济的发展;绿色经济的发展既与国家的产业政策有关,也与社会大众的日常环保意识相关联。
E.美国在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方面的措施,既可改善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还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因此比德国的措施更好。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在解决快递带来的包装垃圾问题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
【答案】7.C8.BD
9.①国家缺乏关于快递包装的环保标准;②对于物流快递方面的包装垃圾的处理缺乏有效的管理与规范方式,如在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方面未能形成产业化运作等;③人们的日常环保意识和规则意识不够强;④国家缺乏鼓励、提高企业回收包装的积极性的政策;⑤在快递包装材料技术方面缺乏积极探索,创新力度不够。
【解析】
7.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
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B“难以形成共识”表述不当,文中有“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的信息。
点睛:
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
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8.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
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A项“可以解决快递废弃物问题”分析不当,因为它涉及方方面面,不可能有了这个标准就可解决。
C项“认为应由政府负责的其次”错误,认为由包装公司负责的人数第二多。
D项,“比德国的措施更好”错,文中没有与德国相比。
.....................
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熊概,字元节,丰城人。
幼孤,随母适胡氏,冒其姓。
永乐九年进士。
授御史。
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
峒溪蛮大出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
概不可,曰:
“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
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
”已而果然。
久之,调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
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
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
成祖亦知其诬罔。
既卒,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
仁宗监国时,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
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逝江设巡抚自此始。
浙西豪持郡邑短长为不法。
海盐民平康暴横甚,御史捕之,遁去。
会赦还,益聚党八百余人。
概捕诛之,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论如法。
于是奸宄帖息。
诸卫所粮运不继,军乏食。
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
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概用法严,奸民惮之,腾谤书于朝。
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所至作威福,纵兵扰民。
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
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
概亦自信,诸当兴革者皆列以闻。
时屡遣部官至江南造纸、市铜铁。
概言水涝民饥,乞罢之。
五年还朝,始复姓。
亡何,迁右都御史,治南院事。
行在都御史顾佐疾,驿召概代领其职,兼署刑部。
九年十月录囚,自朝至日宴,未暇食,忽风眩卒。
赐祭,给舟归其丧。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B.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C.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D.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且名与字必须意义相近,如李白,字太白。
B.进士指明清时科举考试中通过殿试及第者之称。
及第者共分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C.成祖是庙号,是皇帝去世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如高祖、太祖、太宗。
D.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的刑罚政令,复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熊概预料事情准确。
布政使想请靖江王来阻止峒溪蛮人劫掠时,他认为贼寇肯定不来,最后结果也印证了他的判断。
B.熊概深得皇帝信任。
洪熙元年正月,宣宗命他以布政使的身份参与巡视南畿、浙江,巡视后宣宗晋升他做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