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领略民俗风采》单元主题设计以及思维导图.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385407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领略民俗风采》单元主题设计以及思维导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语文《领略民俗风采》单元主题设计以及思维导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语文《领略民俗风采》单元主题设计以及思维导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中语文《领略民俗风采》单元主题设计以及思维导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中语文《领略民俗风采》单元主题设计以及思维导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领略民俗风采》单元主题设计以及思维导图.docx

《初中语文《领略民俗风采》单元主题设计以及思维导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领略民俗风采》单元主题设计以及思维导图.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领略民俗风采》单元主题设计以及思维导图.docx

初中语文《领略民俗风采》单元主题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领略民俗风采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适用年级

八年级

所需时间

6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主题单元依据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册第四单元设计。

走进本单元,浓郁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让我们领略了民俗风采。

   本单元分两个专题:

专题一:

感受民风民俗,加深对民族的了解和感情——以《端午的鸭蛋》为例;专题二:

品味文中的思想情感,学习本单元描写事物的手法,掌握此类文章的写法——《云南的歌会》为例。

专题一:

感受民风民俗,加深对民族的了解和感情 ——以《端午的鸭蛋》为例。

首先学习《端午的鸭蛋》了解作者家乡独特的端午习俗,理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朗读课文,感受作者闲适自由的创作风格;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的韵味和情致。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俗文化的情感。

   专题二:

品味文中的思想情感,学习本单元描写事物的手法,掌握此类文章的写法——《云南的歌会》为例。

了解云南民歌在不同情况下的表现形式和内容,认识云南民歌自然纯朴、气势壮观的特点,激发热爱民族艺术文化的思想感情,品味文中的思想情感,学习本单元描写事物的手法,进而领悟作者借民歌歌颂的生命形态。

专题一是感受民风民俗,加深对民族的了解和感情的文章,从民族的特色以及表现上出发,具有思维的梯度。

专题二是品味文中的思想情感,学习本单元描写事物的手法,要求扩大阅读面,走进生活,结合经典作品带来的启示,达到掌握此类文章的写法的要求。

   本单元学习本单元以民俗文化为主题,所选文章涉及民俗风情及民间艺人的轶事,且映射出作者对人生世态的深刻体悟,文笔生动,趣味盎然,语言运用及表现技巧极具个性。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字词,积累词汇;

2、了解文章大意,理清作品层次;

3、能够通过朗读、默读等读书方法感知文章内容;

4、分析民俗的不同表现形式,领会作者从民风、民俗中表现的深意;

5、从不同作品中领会表现民生的方法,并有所借鉴。

过程与方法:

1、在朗读过程中品味重点语句;

2、体验民风、民俗;

3、讨论赏析重点语段,体会情感。

4、通过讨论交流,区分不同民俗的不同表现形式;

5、从作者的选材和情感表达中借鉴写作方法。

6、学会运用网络搜集有关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文中民俗民风;

2、体验领会不同情境中的民俗。

对应课标

1、在通读文章基础上,理清思路;

2、分析主要内容,体味重要语句在与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欣赏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4、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5、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产生的艺术效果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你认为作者为什么喜欢云南的民歌?

文章真正要歌颂什么?

2、 端午的鸭蛋之外还写了什么?

重点了解“家乡的鸭蛋”。

讨论:

这些内容在文

中起何作用?

专题划分

专题一:

 感受民风民俗,加深对民族的了解和感情——以《端午的鸭蛋》为例(3课时)

专题二:

品味文中的思想情感 ,学习本单元描写事物的手法,掌握此类文章的写法——《云南的歌会》为例  (3课时)

 

专题一

专题一:

 感受民风民俗,加深对民族的了解和感情——以《端午的鸭蛋》为例

所需课时

3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家乡独特的端午习俗,理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朗读课文,感受作者闲适自由的创作风格;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的韵味和情致。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俗文化的情感。

 

专题问题设计

1、文章哪些段落直接介绍端午的鸭蛋?

怎样介绍?

请用自己的语言复述。

2、端午的鸭蛋之外还写了什么?

重点了解“家乡的鸭蛋”。

讨论:

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3、这篇文章带给我们写作上带来哪些可以借鉴之处?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信息化资源:

电脑、 多媒体

常规资源:

   音响设备

支持资源:

 普通教室、课本、作文本或练习本,笔等.

学习活动设计

《端午的鸭蛋》(共3课时)

(1课时)

活动一:

课题引入

说一说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及端午节的习俗

活动二:

小组自主互助识记字词。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活动三:

问题探讨(学生自主互助)

1、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家乡的鸭蛋?

3、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对家乡鸭蛋的难以忘怀,实际上是对儿时的生活,对故乡不能忘怀,而不仅仅是咸鸭蛋

(1课时)

活动一:

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学生互评。

活动二:

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学生讨论、交流。

这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你是如何理解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

  

活动三:

研究性学习:

(学生讨论、交流)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

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本文的语言魅力主要靠反复朗读才能体会得出。

有些语段还应指导学生读出语气语调、读出韵味。

通过朗读,感受本文的情趣。

提问:

朗读文章第二、三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点。

 活动四、拓展训练

在传统节日里,令你感受最深的一件事,请你用自已语言表述出来。

小结

《端午的鸭蛋》一文,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成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是汪曾祺先生的魅力所在。

文章读来从容闲淡,大有月下听长者谈古论今之感,悠然恬然之间,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也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之中也体现了构思的严谨与和谐。

评价要点

学习成果评价

1.各组品读文章重点语句的效果评价;

2.学生阅读收获记录评价。

3. 学生勾画的词句和质疑的内容。

4.学生写的阅读感受记录。

学习态度评价

1.阅读讨论展示过程态度积极,充满兴趣;

2.小组合作,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效率较高。

评价指标:

1.文中勾画的数量和恰当程度;

2.学生写的感受能契合文章写作亲情的特点

 

专题二

品味文中的思想情感,学习本单元描写事物的手法,掌握此类文章的写法

——《云南的歌会》为例。

 

所需课时

3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结构,了解云南民歌在不同情况下的表现形式和内容,认识云南民歌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品读文章,赏析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的手法。

 

 

专题问题设计

1、文中写了哪几种场合下的民歌?

各自的形式和内容及作者表现的侧重点有何不

同?

有哪些特点?

2、你认为作者为什么喜欢云南的民歌?

文章真正要歌颂什么?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信息化资源:

电脑、 多媒体

常规资源:

   音响设备

支持资源:

 普通教室、课本、作文本或练习本,笔等.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

欣赏云南民歌

学生根据欣赏到的音像片段谈感受。

活动二: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完课文后能说出自己通过本文对云南的歌会有了哪些了解。

   山野对歌——对歌具有对抗性质,才智大比拼;山路漫歌——即兴自由歌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金满斗会——民歌传承,是一间传授民歌的课堂。

场面宏伟,气势壮观。

2、学生根据以上感知整理全文结构:

活动三:

赏析品读课文:

1、指名朗读2~3段,学生思考作者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山野对歌。

   (学生不难看出“山野对歌”这一片断首先介绍了对歌的地点和内容,然后主要通过描写对歌中的年轻女子的动作、神态、外貌来表现山野对歌的热烈与欢快。

2、比较阅读,交流讨论课后“研讨与练习”二:

沈从文的两段人物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你喜欢哪一种?

为什么?

(分析人物描写)

   此环节教师要注意开放性,只要学生能看到两处人物描写的差异在于第一段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真实细致,第二段着力描绘人物的神韵气度,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就可以了。

人物描写的方法很多,可以直接描写,可以间接描写;语言可以朴素自然,也可以浓墨重彩。

选择哪一种方法,全看表现人物的需要和自己的喜好,但核心一定是让人物符合人物的特点,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赏读“山路漫歌”。

讨论:

本段写赶马女孩唱歌仅三句,却用了许多优美的语句描写由呈贡一路进城的景色。

这是否偏离了“山路漫歌”的“歌”字?

这些优美的语句描写出了当地优美的环境,自然环境之美与歌声之美相得益彰,浑然天成,只有这一方水土才能孕育如此美妙的歌。

为“赶马女孩的歌唱”创设了一个动人的场景。

在美好环境中长大的女孩,自然是歌声动人,情韵动人。

山鸟的鸣唱,与“赶马女孩的歌唱”交相应和,交织成一支动人的山野田园交响曲。

总之,这些内容既是对“赶马女孩的歌唱”的真实写照,又是对中心的铺垫,还是一种烘托映衬――以优美的环境映衬优美的任务优美的歌!

以景衬人

4、赏读“村寨传歌”

将“金满斗会”与前两种形式的歌会比较,说说“金满斗会”的难得之处在哪里?

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

  场面盛况空前    人多:

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长:

唱和相续,一连三天才散场。

盛妆:

和逢年过节差不多,一身收拾得清洁索利,头上手中到处是银光闪闪。

传承民族文化——由老一代汇集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

总结

赏读《云南的歌会》这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我们似乎与作者进行了一次云南之旅。

在作者引领下,我们对自然、对人、对艺术进行了一番品味,我们领略到了我国民歌文化的丰富多彩和浓郁的民族风情,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也热爱那美丽浓郁的民俗文化吧!

活动四:

拓展延伸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民俗文化异彩纷呈,你还知道其他民族的哪些民俗呢?

学生可以收集民族风俗,例如纳西族、白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苗族的龙船节等。

评价要点

学习成果评价

1.各组品读文章重点语句的效果评价;

2.学生阅读收获记录评价。

3. 学生勾画的词句和质疑的内容。

4.学生写的阅读感受记录。

学习态度评价

1.阅读讨论展示过程态度积极,充满兴趣;

2.小组合作,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效率较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