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1516学年能力提升检测江西宜春.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381841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1516学年能力提升检测江西宜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1516学年能力提升检测江西宜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1516学年能力提升检测江西宜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1516学年能力提升检测江西宜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1516学年能力提升检测江西宜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1516学年能力提升检测江西宜春.docx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1516学年能力提升检测江西宜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1516学年能力提升检测江西宜春.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1516学年能力提升检测江西宜春.docx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1516学年能力提升检测江西宜春

一、选择题

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入欧洲推动其社会转型,其中“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的发明应该是

A.印刷术和造纸术B.火药和指南针

C.指南针和印刷术D.造纸术和火药

2.下列与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现象无关的是

A、《农政全书》介绍欧洲先行水利技术和工具 

B、《开工天物》收录西洋红夷火炮铸造法

C、早期民主启蒙思潮潜滋暗长                

D、儒学和道家学说被介绍到西方

3.被西方誉之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A.《天工开物》B.《农政全书》C.《齐民要术》D.《四库全书》

4.“四面楚歌”典出楚汉战争。

西汉初期,“楚歌”在社会上风行一时。

这主要是因为()

A.南方经济的影响B.统治集团的更替

C.北方文化的衰落D.民族融合的结果

5.在学完《中国古代文学成就》后,同学小吴得到如下结论和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春秋时期的《诗经》由孔子编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B.楚辞和汉赋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C.唐诗和宋词分别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

D.《水浒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6.下图是《天工开物》中对我国某一手工业生产工序的介绍。

据图判断,这一手工行业是()

A.制瓷业B.造纸业C.棉纺织业D.印刷业

7.“神是人,鬼是人,人也是人,一二人千变万化;车亦步,马亦步,步行亦步,三五步四海五湖”。

这说的是()

A.浪漫主义的灵动风格B.中国书画的写意特征

C.现实主义的典型塑造D.京剧表演的虚拟艺术

8.梅兰芳是我国著名的戏曲艺术表演大师。

他11岁登台,20岁已闻名于京沪。

他最擅长的角色是

A.生B.旦C.净D.丑

9.图上有许多神秘的符号,现已证实是一种古老的文字并已破译,它应是()

A.甲骨文B.象形文字

C.拉丁文字D.希腊字母

10.在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中,楷书盛行于

A.汉代B.魏晋C.隋唐D.宋代

11.当代历史学家开始关注“忧愤”这一情感因素对于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如果你要选择“忧愤之死”这一主题进行研究,合适的人物是( )

A.邓世昌B.林肯C.拿破仑D.屈原

12.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幅堪称绝世珍品的古画,专家对它的评价是:

“以形写神,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

”这幅画应是

A.顾恺之的《女史箴图》B.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C.马远的《山径春行图》D.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13.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成熟的汉字是

A、铭文    B、金文    C、籀文     D、甲骨文

14.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都呈现出艺术内容世俗化的倾向,其共同原因在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B.社会思潮的变化

C.社会上层的倡导D.传统文化的影响

15.下列关于山水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山水画顾名思义,就是以名山大川为描绘内容

B.一般拘泥于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C.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讲究布局构图

D.写景是山水画的灵魂

二、非选择题

16.(15分)宋朝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发展到一个很高的程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学)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他们仍无法脱离一种被安排的环境,即一种大而无当的官僚组织治理一个大而无当的农民集团。

在这前提之下,他们的主静与主敬……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

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赵志霞《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

材料三在当时文人看来,“这种文学形式”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

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

——骆玉明《中国文学史》

材料四

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但是“由于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使这一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明理学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的积极影响。

(6分)

(2)据材料三概括宋代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特点,并分析该文学形式“兴旺”的主要原因。

(4分)

(3)根据材料四,概括宋代的文化现象。

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归纳导致宋朝“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的“不利因素”。

(5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

欧洲

时间

中国

10—15世纪

远洋航海技术

明前期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

远洋航海技术

16世纪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明中期

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

哈维血液循环学说

波义耳近代化学

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

明后期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18至19世纪中叶

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

细胞学说分子—原子结构学说

进化论

材料二:

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工作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试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试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

(《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致瓦·博尔吉乌斯》

材料三:

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清世宗实录》

(1)根据材料一,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

(2分)

 

(2)根据材料二三与所学知识,分析清代中国科技发展停滞原因。

(3分)简述从中西方科技发展变化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

(1分)

 

17.

(1)从领先转为落后。

(2分)欧洲是近代科学,中国是古典科技(2分)。

(2)君主专制维系腐朽制度;重农抑商、闭关政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自然经济不能提供近代科技发展的物质基础;文化专制政策(或崇尚理学、八股取士、文字狱等)禁锢思想,摧残人才,阻碍科技发展。

(3分)围绕生产力发展,政治经济变革、思想解放与科技发展的关系等任一角度回答

(1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从图表的信息中可以看出欧洲近代科技成就越来越多,而中国却是由较少发展到清代后没有发展,可知西方科技逐渐超越中国;当然从材料的内容中可以归纳出二者的根本差异,即西方是以自然科学为主的近代科学而中国则是沿袭传统以服务农业生产为中心的传统科学。

(2)在分析清代中国科技发展停滞原因时,首先根据材料二可知工业革命推动了科技革命的巨大进步,对比找出中国的自然经济不能提供近代科技发展的物质基础,材料三更直接点明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中国古代的科技进步即重农抑商、闭关政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政治方面的因素即可,例如君主专制的落后和腐朽等。

中西方科技发展变化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其实也就是回答出推动科技发展的多方面因素即生产力发展,政治经济变革、思想解放等。

18.(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

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

……舍本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子•治国》

(1)概括材料一体现的经济主张及其理由。

(2分)

材料二: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

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2)依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城市发展呈现出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城市的发展对宋代文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分)

 

材料三:

海上(松江地区)官、民、军、灶,垦田几二百万亩;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

所繇共百万之赋,三百年而尚存视息者,全赖此一机一杼而已。

非独松也,苏、杭、常、镇之币帛,嘉、湖之丝纩,皆恃此女红末业,以上供赋税,下给俯仰。

若求诸田亩之收,则必不可办。

——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五《蚕桑广类•木棉》

(3)据材料三,指出明代江南地区经济结构的主要特点。

(3分)

 

19.一个国家或文明要生生不息,就一定在多个领域有所传承和超越。

世界历史要承载进步,各国或各文明之间就要有所联系,相互学习和借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文明在文化上的连续性必须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体现:

一方面是,语言文字发展的连续性,这是一种文化赖以流传的工具或形式的连续性;另一方面是,学术传统(其中尤其是直接反映历史连续性的史学传统)的连续性,这是一种文化精神内容的连续性。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

……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不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

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

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

——费正清《中国:

传统与变革》

材料三:

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近代以后的情况与以前已有了很大的不同……如果离开这个背景来考虑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问题,那么我们对于当时中国历史处境的认识,将不会超过道光皇帝之流的清代统治者的水平。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四:

当前,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一场新的文明转型,如果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如果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人类就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发展的连续性”的表现。

(2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在精神领域“革新与发展”的表现是什么?

(2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的社会发展相对西方而言,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6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在政治和经济上是如何逐渐与世界联系在一起的?

(6分)

(4)20世纪后半期至21世纪初,人类文明在政治、经济方面出现了什么趋势?

(4分)根据材料四,你认为中国如何做才能越过当前所面临新的文明转型?

(6分)

 

参考答案

1.A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材料“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应是指印刷术和造纸术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所以答案选A。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四大发明

2.C

【解析】ABD三项都与西学东渐有关,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不是受西学东渐的影响,而是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君主专制有关,是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3.A

【解析】略

4.B

试题分析:

西汉初期,南方经济并未很快恢复和发展,由此排除A;汉初经济恢复的同时,刘邦采取了一系列实现“大一统”措施,民族融合加强,说“北方文化的衰弱”不符合史实,“楚歌”风行一时也并非是民族融合的结果,因此排除CD,答案选B.

5.C

试题分析:

A不对,《诗经》由孔子收录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而成;B不对,汉赋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源头;D不对,《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开创了白话章回小说的先河

6.B

试题分析:

注意分析图片,图1是寻找木头等材料,图2是捣烂材料,图3是进行加工制作,图4是把制作出来的东西晒干。

综上可知应为造纸业,故选B项。

7.D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一二人千变万化”、“三五步五湖四海”才是本题的题眼,正常情况下“一二人不可能千变万化,三五步不可能五湖四海,只有在“虚拟”的情况下才可能实现,所以本题答案是D。

8.B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梅兰芳是我国著名的戏曲艺术表演大师,擅长扮演戏曲中的女性形象即旦角,所以答案选A,BCD三项与史实不符。

9.B

【解析】略

10.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字,在隋唐时期楷书盛行,出现了众多的楷书代表家,所以正确的是C,BDA不符合题意。

11.D

【解析】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历史人物的能力,必须要比较了解历史人物的经历。

邓世昌撞敌舰而死,拿破仑之死是个迷。

要求对这四个历史人物比较了解。

12.A

【解析】顾恺之绘画的特点就是“以形写神,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

13.D

【解析】略

14.A

试题分析:

根据所学,《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的典型代表,而风俗画的出现主要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的结果。

《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典型的作品,而文艺复兴的发生主要是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结果。

由此两者呈现出世俗化倾向的共同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15.C

【解析】略

16.

(1)特点:

理学压制人性(思想被束缚);中国理学服务于官僚体制;哲学化(思辨性);伦理道德为核心;佛道化。

(4分)

影响:

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

(2分)

(2)特点:

具有娱乐艺术性;形式自由活泼;趋于平民化。

(任答2点,每点1分,共2分)

原因:

更能表达个人情感(更适合市民的需要);文人反抗统治思想的压制(文人对文学艺术的创新)。

(每点1分,共2分)

(3)现象:

城市中出现了娱乐场所,市民文化兴起;(1分)科学技术高度发展;(1分)

不利因素:

封建政治体制的束缚;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科技发明(成果)难以推广;理学的束缚。

(任答3点,每点1分,共3分)

试题分析:

(1)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他们仍无法脱离一种被安排的环境,即一种大而无当的官僚组织治理一个大而无当的农民集团。

”可以分析概括出理学压制人性(思想被束缚);由“在这前提之下,他们的主静与主敬……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

”中国理学服务于官僚体制;由“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上学的因素”可以分析出哲学化(思辨性)和佛道化;由“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可以分析出伦理道德为核心。

第二问宋明理学的积极影响只需结合所学知识从稳定秩序和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两个角度回答即可。

(2)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可以分析出具有娱乐艺术性和形式活泼自由的特点。

第二问原因由“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可以分析出从更能表达个人情感;“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可以分析出文人反抗统治思想的压制。

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清明上河图》局部:

“说书老者一声拍案,令四座惊奇”可以分析出城市中出现了娱乐场所,市民文化兴起;由罗盘针和活字印刷术可以分析出科学技术高度发展。

第二问结合所学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角度归纳其不利因素。

18.

(1)主张:

重农抑商。

理由:

发展农业可以富国强兵;弃农经商会导致国家贫弱。

(2分)

(2)特点:

城市布局上市、坊界限被打破,商业活动打破时间、空间限制;有饮食、娱乐等服务设施;城市经济职能增强。

(或答商业兴盛,市场繁荣)(3分)

文化:

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队伍的壮大,市民文化兴起,宋词和话本兴起与发展(2分)

(3)特点:

经济作物大面积种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或手工业进一步发展);纺织业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3分)

试题分析:

(1)本问以古代中国经济政策切入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理解。

关键信息:

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国富者兵强、“舍本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由“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说明了重农抑商政策,其理由则由“国富者兵强”、“舍本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由“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分析用自己的话述说即可。

(2)本问考查宋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及宋代文学艺术的发展等相关知识点。

由“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反映宋代商业经济空间限制的打破;由“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

无论四时皆然”说明是时间限定的打破和饮食、娱乐功能的增强等。

对文化产生的影响,根据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反映,主要结合文学艺术世俗的特点分析归纳。

(3)本问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知识点。

材料三反映苏杭地区成为全国的纺织中心,须注意棉花是经济作物。

由“海上(松江地区)官、民、军、灶,垦田几二百万亩;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说明经济作物大面积种植;由“非独松也,苏、杭、常、镇之币帛,嘉、湖之丝纩,皆恃此女红末业,以上供赋税,下给俯仰。

若求诸田亩之收,则必不可办”说明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纺织业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19.

(1)中国文字历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演变历程。

(2分)

(2)表现:

明清之际出现的早期启蒙性质的民主思想(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

(2分)

原因:

封建专制的强化;闭关锁国;自然经济;理学主导,思想控制;传统科技缺乏突破。

(答出任意三点给6分)

(3)近代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丧权辱国;经济上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开埠通商)。

(6分)

(4)趋势:

(政治)多极化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

(4分)

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科技进步与新技术的发展,开发新能源;参与建立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改革;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加大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促进和谐发展等。

(答出任意三点给6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但要紧扣材料)

试题分析:

(1)本问回答中国汉字的起源变的过程即可,中国文字由繁到简,历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演变历程。

(2)本问考查明清早期启蒙思想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

第一小问回答明清儒学思想析性质与进步性;第二小问则应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三个方面分析归纳明清早期启蒙思想出现的原因。

(3)本问以近代化切入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从鸦片战争的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的影响来论述,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丧权辱国;经济上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开埠通商)。

(4)第一小问抓住问题中的时间信息,依据时间信息分析当时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四中的“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等关键信息分析归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