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护方案及施工组织.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37585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支护方案及施工组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支护方案及施工组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支护方案及施工组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支护方案及施工组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支护方案及施工组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支护方案及施工组织.doc

《支护方案及施工组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支护方案及施工组织.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支护方案及施工组织.doc

1.工程概况

本工程分两段,场地按设计标高整平后,污水管道距道路中心线1.5m,管底高程分别为496.225m和496.154m,路面设计高程分别为502.231m和502.53m,该段道路侧边坡开挖深度约-6.5~-7.3m。

为满足施工需要,需要对开挖边坡进行支护,我院应邀编制本工程的支护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成都市成华区龙潭场镇隆兴路与龙潭寺路交界处,交通方便,场地总体地势平坦。

支护段地形标高约为502.30-503.20m,高差约0.90m。

场地地貌属岷江水系东部台地。

2.2地层结构

根据西北有色勘测工程公司《龙湖丽景2线马鞍山排洪渠桥梁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工程编号:

KC-2011-090)表明:

由第四系填土层(Q4ml)和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粘土层(Q1+2fgl)及白垩系上统灌口组泥岩(K2g)组成,各地层分布及岩性特征自上而下描述而下:

①人工填土:

杂色,稍湿,以建筑垃圾和砖块为主。

系修建原房屋人工回填和原地基土而成,全场均覆盖此层,层厚6.0-6.8m。

②粘土:

褐色,可塑,稍湿-湿,韧性中等,厚度4.7-6.6m。

③泥岩层:

(1)强风化:

棕红、泥质结构、岩土大部分破坏,厚度约1.2-2.8m;

(2)中风化:

棕红、紫红色,泥质结构,未揭穿

2.3水文地质条件

污水管道经马鞍山排洪渠通过,该渠底标高约为499.00m,渠宽约6.0-8.0m,水深约0.5m,预计渠水最高水位标高可达501.00m,流速约为0.5m/s,渠水流向大致为由西北向流向东南。

根据地层结构和区域水文地质资料,该场地粘土层分布有上层止水,下部基岩风华带分布有风化裂隙水。

总体,水量不大。

3.编制依据

3.1建设单位提供的图纸和资料

(1)《龙潭场镇丽景一线等11条市政道路及配套设施工程二标段(二线)平面图》--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2)《龙湖丽景2线马鞍山排洪渠桥梁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工程编号:

KC-2011-090)----西北有色勘测工程公司;

3.2国家现行有关工程施工和验收的标准、规范、规程、图集

(1)《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2012)

(3)《锚杆喷射砼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9)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CTB50010-20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2)

(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11)

(10)《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1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1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1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5)《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

(1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2007)

4.工程环境条件

4.1工程环境条件简述

我院接受邀请后就组织相关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了踏勘,对施工现场的施工条件、周边环境及降水排水条件进行了调查。

该工程周边环境简单,场地覆盖混凝土层。

(1)在场地西、东侧环境较简单,只有西侧分布有马鞍山排洪渠通过,渠水流向大致为由西北向流向东南;

(2)在北侧均分布有一既有多层建筑,1-2F,基础为条形基础,埋置深度约-2.0m,在开挖施工之前会拆迁;

(3)在场地南侧有一既有多层建筑,1F,基础为条形基础,埋置深度约-2.0m,距离基坑开挖面约3.0-3.5m;

(4)本场地属于膨胀土地区,且开挖过程可能会遭遇雨季。

场地四周均为重要的城市道路和一般民用建筑,边坡开挖时的支护设计施工时必须给予重视。

4.2工程的特点与难点

⑴基坑深度较大

本工程基坑深度约6.5-7.3m,属于一般基坑,但位于膨胀土地区,基坑支护的难度较大。

(2)不允许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拟建场地位于成都市成华区龙潭场镇隆兴路与龙潭寺路交界处。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绝对不允许产生过大噪音、扬尘和泥浆等污染,必须通过加强管理和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解决。

5.基坑支护设计概述

5.1基坑支护设计计算参数

该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重要性系数r0=1.0。

基坑支护结构使用时限:

1年,属临时支护。

根据地勘单位提供指标;基坑坑壁土体物理力学指标参数见表5.1-1。

土的工程特性指标建议值 表5.1-1

土层名称

g

(kN/m3)

fak

(kPa)

Es

(MPa)

C

(kPa)

φ

(°)

人工填土

18.0

/

/

/

/

粘土

18.5

150

6

35

16

强风化泥岩

23.0

300

28

40

22

中风化泥岩

24.0

1000

/

/

/

5.2基坑支护设计概要

(1)人工挖孔桩护壁方案设计

①本工程基坑支护深度6.5-7.3m。

②根据场地情况,分段进行设计。

A-B段,1-3号,3根A型,桩长15.0米,桩护壁圈外径1.50m,桩芯直径1.10m;

B-C段,4-15号,12根B型,桩长14.0米,桩护壁圈外径1.50m,桩芯直径1.10m;详见桩型设置一览表5.2-1。

桩型设置一览表表5.2-1

桩型

桩内径(m)

桩间距(m)

桩长(m)

悬臂段(m)

嵌固段(m)

适用

桩号

A型桩

1.1

2.0

15.0

7.3

7.7

1-3

B型桩

1.1

2.0

14.0

6.5

7.5

4-15

③桩芯砼强度等级为C25商品混凝土。

采用现浇钢筋砼护壁,护壁砼厚度150mm,强度等级C20。

④桩顶设置冠梁,桩冠梁宽1100mm,高800mm。

冠梁砼强度等级C25。

⑤桩间采用喷锚护壁,喷射砼强度等级C20,厚度80mm。

⑥排水措施:

喷射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在壁面上凿出直径30~50mm的小孔作为泄水孔(或在布设钢筋网时安放φ35的塑料管作为泄水管)间距2.0m,以保证壁内积水的畅通排放。

⑦土方开挖说明:

护壁施工必须与土方施工的配合。

土方必须分层开挖,每层开挖深度不得大于2.50m,当遇到软弱层时,必须对开挖深度进行调整。

(2)桩间喷锚护壁设计

面层采用喷射混凝土与钢筋网组成的钢筋混凝土板结构型式。

土方开挖时,应确保支护作业面平整,桩间壁面宜开挖成凸弧形。

喷射混凝土采用细石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喷射混凝土面层厚度为80mm。

面层钢筋网构造:

网筋采用φ6.5@200钢筋绑扎而成,纵横向加强筋均采用φ16螺纹钢筋与预埋植入30cm的φ16钢筋焊接,植入深度不小于10d,纵横间距为1000×1000mm。

(3)防排水措施

壁面喷射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及时在壁面上凿出直径30~50mm的小孔作为泄水孔,以保证壁内积水的畅通排放。

坑壁顶部用水泥砂浆或喷射混凝土散落料封闭,以避免地表水进入坑壁,影响坑壁的稳定性。

(4)土方开挖

护壁施工必须与土方施工密切配合。

土方必须分层开挖,每层开挖深度不得大于2.50m,当遇到软弱层时,必须对开挖深度进行调整。

5.3变形监测设计

本基坑工程监测需由甲方委托第三方单位进行专项监测。

5.4信息化施工

本工程的实施遵循“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的原则,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地质情况与原勘察设计不符,应及时通知勘察设计人员及有关单位协商,并及时调整设计、施工方案和参数,以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收集天气气象资料,根据气象资料对实施安排做出调整。

5.5报警及抢险预案设计

根据基坑监测设计,当监测值达到或超过监控值时,应加密观测次数,同时启动下列抢险预案:

(1)暂停护壁及土方开挖施工,并快速查明监测值超过监控值的原因。

(2)针对基坑变形过大的具体原因及时采用增加腰梁和预应力锚杆、加内支撑、土方回填等单项或综合措施进行抢险。

6.施工组织设计

本工程的实施遵循“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的原则,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地质情况与原勘察设计不符,应及时通知勘察设计人员及有关单位协商,并及时调整设计、施工方案和参数,以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

施工前应在基坑边坡四周设置变形观测点,利用位移反馈法检查支护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根据位移结果确定是否采取应急措施,确保施工人员及建筑物安全。

基坑边坡水平变形监控值为3cm,报警值为连续三天基坑水平变形值≥2mm/d。

临建筑物一侧变形控制在20mm以内,当基坑边坡水平变形达到监控值为的1/2或连续三天基坑水平变形值≥2mm/d必须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施工前应作好地表散水工作,并在基坑周边设置截排水沟,保证坡肩地表排水沟通畅,无积水,沟底、沟壁无裂缝,不渗漏。

在现有地面按统一用1:

3水泥砂浆找坡,然后用3cm厚C20细石砼封闭表面,形成避水层,使地表雨水不能渗入边坡土软化边坡导致边坡失稳。

6.1人工挖孔桩护壁施工

6.1.1人工挖孔桩施工工序

施工准备→测定桩位→安装垂直升降设备、照明设施等→按设计尺寸开挖第一节土方→绑扎钢筋、支模、浇注护壁砼→待护壁砼达到强度(5MPa)后拆模→按第一节开挖方法循环分段开挖至设计深度→对桩孔位置、直径、深度进行检查→清理虚土→绑扎钢筋笼→浇灌桩身砼直至设计标高→养护→验收。

详见挖孔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6.1.2测量定位及控制

⑴整平桩位地面,用全站仪依据桩孔坐标测放出桩孔位,根据桩孔十字线进行施工放样。

施工放样采取现场地面按设计桩径用砖筑砌锁口井圈,砌筑完成后进行校核、测量、验交。

⑵在桩孔锁口井圈上标出十字线标志,标志用“▽”表示。

四方标志均标于同一标高位置上,并标出高程。

6.1.3桩孔开挖

⑴孔口用砖筑砌井圈,以防止杂物掉入孔中及雨水倒灌入孔中,井圈高度15cm,厚度15cm。

⑵土方开挖采用镐和电动风镐进行。

遇坚硬土层及孤石用锤、钎破碎,挖土次序为先中间后周边,按设计桩直径控制开挖截面,弃土装入吊桶内。

⑶人工挖孔桩施工采取跳挖的施工方式。

即人工挖孔桩分成两批施工,两批桩互相交错分开,第一批桩施工完毕以后,再进行第二批桩施工。

⑷挖孔用人工从上到下逐层开挖,边开挖边支护。

地面孔口设置钢架管井形支架,支架设定滑轮用于提土。

⑸每开挖1.0m作一节护壁。

土方开挖完毕以后,模板支护、安放钢筋并浇注护壁砼。

护壁砼强度为C20,厚度150mm。

混凝土搅拌在现场搅拌站进行,人工浇筑并捣实。

待其初凝后拆模(至少24小时),开挖下一节;重复以上步骤至设计深度。

⑹桩孔超过10.00m以后,根据实际情况考虑用空压机往孔内送风。

⑺桩孔内设置软梯供施工人员上下桩孔。

⑻桩孔挖至孔底设计标高符合要求后迅速清理孔底,进行钢筋笼绑扎和桩芯砼施工。

⑼挖孔桩施工容许偏差

桩孔直径偏差应小于±50mm;

桩位偏差不应超过50mm;

桩孔垂直度偏差应小于桩长的0.5%;

6.1.4钢筋工程

⑴钢筋材质

①φ为HPB235级钢筋,Φ为HRB335级钢筋。

②钢筋采用成钢厂的产品,所有钢筋必须有质保书。

③钢筋进场后,送实验室复检,复检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中。

④钢筋堆放场地应保持平稳、清洁,防雨防水。

⑤钢筋笼绑扎成型后,浇筑砼前,必须清除附着于钢筋上的泥砂、铁锈。

⑵钢筋笼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