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语文下第12讲《送东阳马生序》教师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375076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7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第12讲《送东阳马生序》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第12讲《送东阳马生序》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第12讲《送东阳马生序》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第12讲《送东阳马生序》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第12讲《送东阳马生序》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第12讲《送东阳马生序》教师版.docx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第12讲《送东阳马生序》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二语文下第12讲《送东阳马生序》教师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第12讲《送东阳马生序》教师版.docx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第12讲《送东阳马生序》教师版

送东阳马生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熟练地朗读课文。

2.积累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3.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培养古文自读能力。

4.学习运用对比表现中心的写法。

5.引导学生从前人的刻苦好学和虚心求师的精神中受益。

 

一、作者简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

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

谥号文宪。

浦江(今浙江浦江)人,汉族。

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

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

他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

自幼家境贫寒,但聪敏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

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

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

二、课文概述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宋濂送给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的文章。

在这篇赠言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文中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这种认识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三、文体简介

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四、文章讲析

这篇文章意在勉励当时的太学生要刻苦读书,说理透彻,文字朴素,很有感动人心的力量。

现在分几段来谈。

第1段记述自己青少年时期求学的经历,一共有三层。

第一层写少年时代读书的刻苦勤奋。

文章一开始就揭示了“嗜学”和“家贫”的尖锐矛盾。

“嗜学”就是喜欢读书,家境贫寒却又无法买书来看,只好向别人借书,“手自笔录”,自己亲手抄写,这就成了解决矛盾的办法。

“手自笔录”这一情景,初步揭示了他学习的勤奋态度。

接着用寒冬天气抄书的情景进一步描写这种刻苦精神。

“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砚台里结了很硬的冰,手也冻僵了。

这既是指天气,又是指家道贫寒。

而“砚冰”“手指”,是围绕着“手自笔录”的抄书方式写的。

“弗之怠”,是说不懈怠偷懒。

这是用学习态度和学习条件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学习的刻苦。

作者从最艰难的严冬季节着笔,用来说明一年四季,天天如此,很有概括作用。

“走送之,不敢稍逾约”的“走”字和“稍”字值得注意。

“走”是跑的意思,这里指“赶快”。

“走送之”,亲自去借,又亲自去送,而且赶紧送去。

“不敢稍逾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这个“稍”字强调了他坚守信约,决不耽误,即使困难再大,也是这样。

正因为如此,人们才乐于借书给他,他也才有可能“遍观群书”。

从“无从致书以观”到“遍观群书”,这中间的原因,表面看来,是“不敢稍逾约”,实际上是“弗之怠”,是他不畏艰苦的学习精神。

这一层是写读书刻苦。

第二层一开始,用“既加冠”的“既”字承接上文,“既加冠”就是到了成年。

古代男子到了二十岁便举行加冠仪式,束发戴帽,表示已成年。

前一层说的是学习刻苦,这一层讲的是求师艰难。

写的是“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的情景。

所谓“乡之先达”,是指当地有学问的前辈。

“执经叩问”,就是带着经书去请教。

“百里”,是说路程远,显示了求师欲望的迫切和坚决。

这个情景是分三点来写的。

第一点写老师的严厉。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德隆望尊”也就是德高望重,这是概括性的评价,然后用学生挤满屋子这一情景进一步烘托渲染,说明这位老师确实有学问、有知名度。

但是,即使是求教的人很多,老师也没有“稍降辞色”,言辞、态度很严肃,丝毫也不随便。

这是用的反衬手法。

而写老师严厉又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

于是,接下来的第二点是写平时请教老师的情景,“立侍左右”,“俯身倾耳”,生动地表现了他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

第三点是写老师发怒时他求教的情景,“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态度更加谦和,以至于不敢出声。

这里的两个“愈”字,相当传神。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等到老师高兴的时候,又继续请教。

这一层是写求师难。

第三层主要写求学的艰苦情况。

作者选取了一个特定情景加以描写。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明穷苦;“深山巨谷”,表明路途险恶。

穷冬、烈风、大雪,分别从季节、环境、气候的特点上着眼。

“足肤皲裂而不知”,“四肢僵劲不能动”,这些又反衬了天气的严寒和行路的凄苦。

这是写行,同时写到了衣、食、住,寄居旅舍,穿破旧棉袍,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鲜鱼美肉可供享受。

这一切,都表现了一个“苦”字。

而着力写苦,有两个目的:

一是对比“同舍生”,那些住在同一旅舍里的富家子弟;一是表现自己“中有足乐者”,也就是内心的乐趣。

作者连用这样几个动词,“被”“戴”“腰”“佩”“备”,着力写出富家子弟服饰的华美,勾勒出他们的形象,“烨然若神人”,像神那样光彩艳丽。

这是个比喻,这一个比喻越是突出,下面的对比就越鲜明。

“余则袍敝衣处其间”,一边是服装鲜艳,一边是破衣烂袄。

这就进一步突出了作者的寒酸相。

在经过这样的对比后,作者的笔墨开始转折,进入对精神境界的揭示,“略无慕艳意”,表明他一点也不羡慕,不自惭形秽。

那么,他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以中有足乐者”,内心有精神安慰和思想寄托,所以他就不会在吃、穿上和别人比较了。

接下来作者用“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结束这一层,说明这只是一个例子,是一种特定情景,从而用特定来说明一般,概括了许多类似情形。

这篇文章中心意思明确,但作者不是板着面孔空讲道理,而是用夹叙夹议的方法。

而这种夹叙夹议手法的运用,又是通过现身说法的途径,包含着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因而显得情意恳切,语重心长,使人感到亲切。

文章从叙述入手,表面上看似乎离题,实际上内在的勾连很紧。

写年轻时读书、从师、求学的经历,选取的是跟题旨有关的事情,因而在叙述中隐隐地有着议论的意图。

写自己的艰苦经历是正面教育,写富家子弟求学的情形是提供反面的教训。

这一切又无不是为着勉励马生。

因而,全文的结构紧密,最后推出题旨就显得水到渠成。

本文的另一个重要的写作特色是善于运用对比手法。

比较明显的是富家子弟的豪华和作者自己的贫寒的对比。

本章的结论便是从这些对比中引出的,因而很鲜明,很有说服力。

例:

下列加点的“以”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不敢出一言以复。

C.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D.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解析:

A项的“以”是介词,可译为“因为”;B、C、D三项的“以”都是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

答案:

A

基础演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1)或遇其叱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负箧曳屣(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烨然若神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2)媵人持汤沃灌(      )

(3)同舍生皆被绮绣(      )

(4)腰白玉之环(      )

(5)左佩刀,右备容臭(      )

3.《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是一篇________。

这种文体具有__________的性质,本文就是为勉励同乡后辈马生而写的。

作者是____代散文家________,人称“________”。

答案:

1.

(1)chìduō 训斥,呵责。

(2)sì 等待。

(3)qiè xǐ 箱子,这里指书箱;鞋子。

(4)yè 光彩照人。

2.

(1)担忧 

(2)热水 (3)通“披”,穿 (4)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5)气味,这里指香气

3.赠序 临别赠言 明 宋濂 开国文臣之首

(2017·湖北恩施月考)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5~8题。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

,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________________

(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________________

(3)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________________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是作者给马生的赠序,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叙述自己的求学经历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的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5.

(1)借 

(2)请教 (3)通“肢”,肢体

6.

(1)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2)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7.从四个方面叙述自己的求学经历:

学习的刻苦;从师的艰难;求学的劳苦;生活的艰难。

8.示例:

(1)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的方式值得学习和发扬。

(2)不值得提倡。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对待知识要人人平等,当今时代更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巩固提高

(2017﹒山东泰安初二自测)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9~12题。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

“十室之邑,必有忠倍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者出。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顾炎武《与友人书(节选)》〕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既加冠      若既不出户

B.故余虽愚虽有子羔,原宪之贤

C.俯身倾耳以请夫以孔子之圣

D.益慕圣贤之道曾益其所不能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或遇其叱咄(  )

(2)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

(3)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4)若既不出户(  )

1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扣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但在阐述“为学”方法时,两段文字相同之中又有不同,请认真阅读后分析并指出其相同和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9.B

10.

(1)有时 

(2)地方区域 (3)交往 (4)门

11.

(1)曾经跑到百里之外,追随本乡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长者,拿着经书向他讨教。

(2)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每天进步,那就会每天退步。

12.共同之处:

要勤勉好学,要与人研讨交流。

不同之处:

甲文,从为学之难的角度说勤勉,也谈了尊师之道;乙文从“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上谈勤勉,还谈了认真钻研,独立思考,还谈了要出门学习生活。

(2017﹒山东潍坊初二月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熟读精思(节选)

朱熹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①看字,子②细分明读之。

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③,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甲)到,(乙)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④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⑤。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注:

①详缓:

仔细从容。

②子:

通“仔”。

下同。

③牵强暗记:

勉强硬记。

④漫浪:

随随便便。

⑤急:

要紧。

8.给“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中的“见”字注上拼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我们学过的文言词语中,还有哪些词与文中加点的“余”字意思相同?

请任写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上下文,在文中甲、乙两个括号内各填一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写出画线句子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书要善于积累。

古人关于读书有许多名言名句,你积累过吗?

请任意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8.xiàn

9.予、吾、我

10.眼、口(顺序不可颠倒)

11.不等解释,自然明白它的意思。

12.答案举例: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汉刘向)

读一本好的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

(德歌德)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英莎士比亚)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嗜学()加冠()

  叱咄()负箧()

  曳屣()皲裂()

  烨然()媵人()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游()

 ②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③色愈恭,礼愈至()

 ④卒获有所闻()

 ⑤负箧曳屣()

 ⑥烨然若神人()

答案:

1.略

2.①大②请教③周到④终于⑤背⑥……的样子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3.从文中找出通假字,并写出与之相通的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弗之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序”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加点的实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负箧曳屣,行深山巨(巨大)谷中

 B.媵人持汤(热水)沃灌

 C.无鲜肥(肥肉)滋味之享

 D.不知口体之奉(奉献)不若人也

7.“之”作为结构助词,取消主谓之间独立性的一项是()

  A.当余之从师也

  B.寓逆旅主人,日再食(之)

  C.戴朱缨宝饰之帽

  D.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8.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日再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段总结这部分文字乃至整个段落的一句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①取舍于其间。

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

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这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②而无以立矣。

大率徐行却立③,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④;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

此观书之法也。

  注释:

①遽:

仓促。

②夺于公论:

由公认的见解来定夺。

夺,裁定,裁决。

③却立:

后退站立。

形容小心谨慎。

④节目:

木头节子。

16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②复以众说互相诘难()

  ③大率徐行却立()

  ④则亦虚心静虑()

1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本文介绍的是朱熹六条读书方法之一,请你根据本段文意,概括出本文介绍了一种什么样的读书方法,并谈谈这种读书方法对今天的学习有什么借鉴意义。

  ①读书的方法是(不超过四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借鉴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