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诗词知识二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365492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诗词知识二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精品诗词知识二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精品诗词知识二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精品诗词知识二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精品诗词知识二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诗词知识二讲.docx

《精品诗词知识二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诗词知识二讲.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诗词知识二讲.docx

精品诗词知识二讲

诗词知识二讲

第一课·关于起承转合的特点以及赋比兴的概念

    感谢《燕赵风骨》给大家提供这个诗词交流的平台。

从今天起,每半月玫瑰就发一些学习资料或者心得,和大家一起探讨古诗词文化。

若有不当之处,大家斧正。

若有啥好的意见或建议,请大家跟帖。

我们的目的:

弘扬中华诗词文化,彰显我燕赵风骨!

每次发帖后,我们都会布置相关的诗词作业,我们会对作业认真点评的。

有兴趣的朋友们,来吧!

大家一起进步!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关于诗词的基本知识,比如平仄格律呀,诗韵呀,以及诗词的发展史我们就不多说了,我们就从七律入手。

  好多朋友说我没写过诗,不知道怎么写,不知道怎么下笔。

其实呢,七律也好,五律也罢,说白了,就是起承转合的问题。

你的起承转合掌握熟练,通过不断的写作练习,最终达到得心应手。

都说诗词入门难,难的就是对于起承转合的把握。

这一节课我们就具体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一】什么是起承转合,以及它的特点。

从字面上来看,不难理解的。

起——开始,承——承接,转——转折、深入,合——总结

在介绍起承转合的特点之前,我们先讨论下诗中景和情的关系都有哪几种?

1.先景后情

2.先情后景

3.情景交融

  其实呢,一切景语即情语,情和景不可分割的。

为了能快捷的掌握起承转合,现阶段,我们交流以先景后情为主,具体到七律里就是上章景,下章情。

上章:

起句、承句,下章:

转句、合句。

等以后熟练了是先情后景,还是先景后情,还是情景交融都随你自己了,只要你有足够的驾驭能力就行。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我们举例:

江村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爱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什么是景语,什么是情语呢?

景语,顾名思义,写景的语言了。

情语——抒情的语言了。

这里哪些是景语?

很明显,清江啦、江村呀、燕子呀、海鸥呀…..这些是景语。

最后“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在这里转入情语了。

关于先情后景、情景交融的,我们以后慢慢学习,对于初学者,最快的捷径就是“先景后情”。

律诗中的这个起承转合有其自身的特点。

那就是:

整体性、连贯性、独立性。

1、整体性

  我们说一首诗美,一首词美,那必然是整体的美。

就好比,一个美女,那一定是五官身材组合在一起赏心悦目,方能称之为美女。

如果这个人只是鼻子美,可她是三角眼,我们还能说她是美女吗?

再比如,她罗圈腿,即便是貌若西施,估计也不会算作美女吧?

呵呵,扯远了哈。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我们来举个例子哈。

如果用植物生长的过程来打比方的话,那么生根就是起,发芽就是承,开花就是转,结果就是合。

离开了哪一步这个植物就不能完整的长成。

没有生根,何来发芽呢,更别说开花结果了。

没有发芽,花从何处来?

没有开花,这个植物就长得不完整,有缺陷。

不开花,何来果。

其实,万物都一样,律诗也是一样的。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2.连贯性

  连贯性是说,四步之间是紧密不可分割的,起和承之间,承和转之间,转和合之间。

生根下一步是发芽,发芽下一步是开花,开花不可能跳过发芽,不可能生根了然后直接开花了。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3.独立性

  独立性是说,四步之间,随便哪一步都是跟其他三步不一样的。

生根就是生根,跟开花不能换着说。

起就起,承就是承,承不可能变成起。

换句话说就是各步的不可替代性。

承句不能代替起句,转句不能代替承句,合句不能代替转句。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我们举例: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整体性很容易理解,我们来看看连贯性。

先看第一句,“风急天高猿啸哀”,紧扣题目《登高》。

这里有必要说下,如果我们写命题诗,那么我们的每一句都要扣准题目,不能跑到题外去,东抓一把西抓一把的。

既然是命题诗,那么你的诗就必须围绕命题来立意、谋篇。

否则就不叫命题诗了,而是自命题。

写一个事物就弄一个标题。

其实不管是命题诗,还是自命题,都要围绕题目来写。

比如题目是《夏夜》,那你就不能写成春夜,也不能写成夏的白天。

命题作业审题是第一要素。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好了,我们接着看后分句。

渚清沙白鸟飞回,继续写高处看到的景色。

连贯的很,是不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都是写的高处所见到的景。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第二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紧承起句的高字,是居高临下看到的景色。

依然是在高处所见到的景。

第三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这里连贯不连贯?

不尽长江是不是万里无尽头?

第四句: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悲秋是不是苦恨?

多病是不是艰难?

连贯否?

这个连贯性有没有不理解的?

那好,那继续看独立性

我们试着用其中一句取代另一句,看是什么样子哈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没有前面的落木萧萧下,来渲染是秋天的氛围,而直接从高处景色的描写,到万里悲秋,感觉自然不?

(很显然是不自然的)

从滚滚长江来,就说到艰难苦恨,自然不?

这个整体性,独立性,连贯性,别小看这小小的三点,很多人的律诗不一定都能兼顾到的。

  这三者缺一不成律诗。

我们以后将会用四个课时的时间来谈谈怎么起,怎么承,怎么转,怎么合。

我们看下一个问题。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什么叫赋、比、兴?

我们还看这一首诗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起句前分句“风急天高猿啸哀”,用风急,猿啸哀,来渲染悲凉的氛围。

其实,猿的啸声本不哀,哀的是作者自己。

人的心境不一样,眼里看到的东西就不一样。

这样的写作手法叫做“兴”。

兴的作用是渲染和烘托。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起句一般兴起的比较美。

“兴”简单的说,其实就是触景生情。

看到月,使人思乡。

看到花好,让你想到美人娇。

看到花落,让你想到美人迟暮。

看到鸳鸯,让你想也如它们一样和你的爱人时时相依。

看到柳,让你想到离别。

那么在你表达思乡前,先写月。

在你写美人娇之前,先写花好。

在你表达想那个人之前,先写鸳鸯……这就是“兴起”。

  都知道诗言志,其实描写景物不是我们的目的,目的是言志,表达我们的感情,描写景物只是一种手段,一种让我们的情来的自然,来的合理的手段。

让我们的情来得不至于那么突如其,来为我们的情筑造一个得以宣泄的窗口。

这样我们的情就有了基点,才不会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当然,起句也有赋起的。

我们举例: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客至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舍南舍北——这就是赋起,也就是直接叙述。

那么何谓赋。

赋:

就是直言其事。

“比”就是比喻哈,这个好理解。

“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就是“赋”和“比”都是诗歌中(不仅仅只是律诗)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

  “赋”是直铺陈叙述。

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大家查下汉典,会发现“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把起句这个兴的手法的运用又称为“起兴”或“兴起”,意思一样的。

刚才我们说到兴起的作用就是渲染和烘托,简单的说就是创造意境。

《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同时“兴”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的作用。

因为兴是把两个实际上没有关系的物或者事通过联想,想象的手段联系在一起,所以就显得虚灵微妙。

  比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确定。

又如《桃夭》一诗,开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出了春天桃花开放时的热闹非凡,是写实之笔,但也可以理解为对新娘美貌的暗喻,又可说这是在烘托结婚时的热烈气氛。

由于“兴”是这样一种微妙的、可以自由运用的手法,后代喜欢诗歌的含蓄委婉韵致的诗人,对此也就特别有兴趣,各自逞技弄巧,翻陈出新,不一而足,构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特殊味道。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其实呢,偶学习关于“兴”的时候,我是这么理解的:

比如呢,你要去你亲戚家借钱,你会咋办呢?

一进人家家门口你就说:

“喂,谁谁,借我一万块钱吧.”一般你不会借到钱的,我们会做呢?

一般人是寒暄过后,说说自己的苦难,以此博得同情,然后再婉转地表达自己需要帮助等等的。

这就是“兴”。

再比如追女孩子,你不会见到她就大喊:

“我爱你,你嫁给我吧!

”估计这位仁兄会被那女孩子大耳刮刮他。

哈哈,咋办?

送花啦,问好啦,关心啦……这也是兴。

呵呵,玩笑了。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了。

我们总结一下我们今天应该掌握的知识。

1.什么叫起承转合?

2.律诗中起承转合的基本特点?

3.什么叫赋比兴?

【声明:

本讲义借鉴众多资料汇集而成】

作业:

《七律·山村》可临摹杜甫的《江村》

要求:

1,先景后情

2,注意诗词中起承转合的特点(整体性、连贯性、独立性。

第二课·七律如何起句及其他

大家好!

这节课我们来具体分析七律如何起句。

【一】七律如何起句:

  我们先说起句.谢榛在《四溟诗话》卷一里说:

“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馀。

”“当如爆竹,骤响易彻。

”就是说,你想进入什么主题,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把读者带入你的主题,不要拐弯抹角,不要模棱两可。

比如说夏夜,那就直接选取夏夜里的景物写起,别再扯到春风、秋雨了,也别扯什么黄昏、落日、晚霞了,那些都是废话。

简单的说:

就是跟主题无关的任何一句话,哪怕再美再动人,你也别往这里扯。

  第一课我打比方说起句就如生根,根若是虚,芽如何发的出来。

没有根,哪来芽。

所以起句就如一座大厦的土基,很重要。

起句在诗中起的是点题的作用。

    起句,如果对仗就称为首联。

那么首句对仗与否又是如何安排的呢?

一般情况下,如果是轻松的内容,就选择首句压韵,不对仗;若是严肃的内容,一般采用对仗更合适。

不过,七律一般以首句入韵的多。

这个看个人安排了,没有强制性规定。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关于七律的起法个人体会,一般的情况下,七律的“起”适合平铺而起,淡然而起。

    

  因为相对于绝句而言,七律就相当于“文”的性质。

起的不必过于惊涛骇浪般那么突兀。

因为空间相对充足,为诗意的精彩做好足够的铺景造境是必要的,用起的平淡来衬托后面(转结联)的精神高远,波峰汹涌,它起个对比的作用。

这样表现出诗的起伏感,也就形成了诗的音乐性---“意”的旋律美。

这也适合那种起的闲云出岫、轻逸自在的气氛。

而七绝,则需要起的精神一些了。

因为字数小,没有足够的铺垫空间,所以要先声夺人,起的适宜“突兀峥嵘,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四溟诗话》说的“凡起者当如爆竹,骤响易彻”我认为也是主要针对七绝而言的。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七绝写作与其他近体诗还有所不同,他表现的立体感尤其明显。

从某种意义上说,七绝才是诗,而七律则是文了。

不同于五言的是,不论是律还是绝,七言诗的起句一般都是押韵的,目的主要是为诗的韵律感定个基调。

其效用相当于音乐上定个音阶,高八度还是低八度,这种比喻是种意会的感觉吧,呵呵。

说的多了点哈,接下来我们还看七律的起句。

总之呢起句要注意一下几个内容:

注意1:

一般起句的景物写的不可太满,要留些余地给承句。

要不然你在起句话都说完了,人家承句写啥啊?

就像聊天一样,你跟别人聊天呢,聊自然是要两个或者以上的人吧。

结果就你自己在那不停不停的说,跟和尚念经似地,这叫啥,自言自语了,不叫聊天。

  比如写春吧,你可以在起句就开始直接写春天中的景色,也可以大概的提下春,不写具体的景物,这样你的承句就会非常好写,承句呢就具体写春天里的景物。

你起句把春天的莺莺燕燕啊,花花草草啊都写上了,你让人家承句咋办嘛?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注意2:

起句的前后分句可以是互补关系,可以是递进关系,可以是平行关系,可以是相连关系。

注意3:

  起句选取的景物要为转句的情服务,不要选取跟你表达的主题或感情无关的景物。

  比如你写春天吧,景物多了去了,花草树木,莺歌燕语,你不要把所有的景物都堆砌上去,都说三千弱水只取一瓢饮的,现在不要你只取一瓢,你可以多取几瓢,但你不能把三千弱水都取光了吧?

注意4:

选取的景物一定要符合自然的逻辑。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比如题目是夏夜,你选的景物是太阳当空照。

或者写月的时候同时写雨,这些都是不符合自然逻辑的。

注意5:

如果是以景语开头,那么就要选用符合心情格调的景来写。

  如果你心情很好,那么就不要选用凄风、冷雨来写。

如果心情不好呢,就不要选用自在娇莺恰恰啼等欢快明丽的景来写。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注意6:

起句一定要扣题。

  比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个景,人如果是在低处,肯定是看不到的。

所以这起句紧密扣着题目《登高》。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注意7:

七律和记叙文有一个相同处,那就是时间、地点一般放在起句来交待。

  古诗中很少有把时间、地点放在后面介绍的。

除非是刻意的需要。

我们举例:

《无题》作者: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前面时间后面地点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赠阙下裴舍人》作者:

钱起

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时间、地点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常悬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关于诗的起法,再简单介绍一下几种方法:

1,明起----所谓“明起”,是开篇就将题面说出,不加任何掩饰。

举例  虢国夫人(杜甫)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娥眉朝至尊。

--起句直入主题,适合初学诗者,简单。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2,暗起----暗起,就是起句不见题字,但是含有题的意思在起中。

举例  咏石灰(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碎骨粉身终不顾,只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起句不点题,却含题意,给人想象空间大,艺术性比较强。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3,陪起----先借别的事物,然后再引出本题来。

举例  寒食(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腊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起句不说“寒食”,而用“春城飞花”由来写眼前之景色,从而引出题目来。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4,反起----不从题目正面说起,而从反面引出本题来。

举例  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霍家亲。

诗本是写喜事的,却先从“无邻”“荒”“贫”等悲凉景象写起,以此点出外弟之肯来为“可喜”之事。

5,引起----不先说题目,而由眼中所见景物,以引出正意。

举例  客至(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6,兴起----由心中所怀之感想,引出题目的本意。

举例  渡汉江(李频)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入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先写出心中所感于旅居岭南之外,年复一年而音讯断绝,以引出题意渡汉江。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接下来,我们看看对仗与对偶的区别

【三】对仗与对偶

现在我给大家分析一下《对偶与对仗的区别》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

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

例如: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这两个句子各方面都符合对偶的要求,但由于其平仄不相对,音律欠和谐,并在同一结构位置重复使用了“天下”、“之”、“而”等这样的词语,所以不合对仗的要求。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及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

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例如: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白乐天》)

这组联句是原诗中的颈联,无论哪个方面都完全合乎对仗原则,而且对得极为工稳,是最为典型的对仗联句。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但话又说回来了,对于对仗,应该讲求,但不应过执。

我查证了好多五律、七律,很多诗对仗也不是很严格的。

这个问题大家平时读诗的时候注意一下即可。

我个人认为:

只要词性、意义、平仄相对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太过工整。

太过工整的,往往显得雕琢而死板。

对仗的原则是宁粗毋弱,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只要不流于俗野——大白话就好。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对仗不允许上下句是一个意思,这种情形叫合掌,是极不能犯的错误。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举例:

杜甫这首作品是《七律·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对仗:

我们最好不要物对物、人对人、时间对时间、空间对空间、这样没有变化,就不会生动,要从不同角度来描写。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比如这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前分句说的是物,后分句已经涉及到人的情感历史的浩瀚,已经绝对不是单纯的物了。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前分句说的是空间“万里”,后分句说的是时间“百年”。

绝对不可以用时间来对时间,角度没有变化,也就是,原地不动。

比如,绝对不可以用秋对春、或者春对秋。

很多朋友写到对仗的时候,植物对植物、动物对动物,这个虽然古人也有的,但是不是所有的古诗都好哈。

不是每首的每句都好的。

因此最好不要什么松对柏呀,鸡对鸭呀之类的。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七律起句的写法、律师里对仗的注意事项等问题。

大家回去后好好找些七律研究一下古人是如何写起句的。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这些吧。

【声明:

本讲义借鉴众多资料汇集而成】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作业:

《七律·岁末有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