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地理试题含答案精选.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363778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2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下学期地理试题含答案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二下学期地理试题含答案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二下学期地理试题含答案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二下学期地理试题含答案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二下学期地理试题含答案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下学期地理试题含答案精选.docx

《高二下学期地理试题含答案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下学期地理试题含答案精选.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下学期地理试题含答案精选.docx

高二下学期地理试题含答案精选

高二年级联考地理试卷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60分。

图1是“沿20°纬线所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读图1,回答1~2题。

图1

1.关于甲、乙两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均位于印度洋板块

B.地形起伏大,油棕、茶叶均种植广泛

C.均为重要的铁矿、锰矿产地

D.气候形成均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

2.关于乙地形区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域

B.古代冰川侵蚀作用强烈

C.河流均源出中国,注入孟加拉湾

D.水稻种植业、种植园是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据图2中甲、乙两区域,完成3~4题。

3.甲、乙两湖所处的气候分别是

①温带大陆性气候

②亚热带季风气候

③地中海气候

④温带季风气候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图2

4.关于甲乙两湖泊面积减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围湖造田使甲湖泊面积减小B.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使乙湖泊面积减小

C.沙漠侵吞使乙湖泊面积减小D.沿岸用水量大使甲湖泊面积减小

2018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

一带一路是经济互补之路,是文化融合之路,是创新圆梦之路。

图3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

读图3回答第5~8题。

图3

5.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

B.东部城市化进程快,西部城市化水平高

C.东部产业结构层次高,西部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

D.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西部农牧业发达

6.某年6月至8月,一艘邮轮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福州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下列对沿途地理现象的描述可信的是

A.经南海时,遭遇梅雨阴雨连绵B.经阿拉伯海时,多逆风逆水

C.经红海时,可见沿岸大片森林D.经地中海时,遭遇连日狂风暴雨

7.一带一路东部连接快速发展的中国,西部连接发达的欧洲,而中部是亟待发展的中亚、南亚等地区。

东、中、西部的经济具有互补性,表现为

①东部产能增强,需要对外合作

②西部地区经济发达,需要大量人才

③中亚油气丰富,需要寻求消费市场

④南亚农业发达,需要扩大粮食出口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上海科研人员将太阳能技术与海水淡化工程巧妙“嫁接”,大幅度降低了咸水淡化的成本,这一成果将惠泽“一带一路”上严重缺水而光热资源丰富的地区。

这些地区主要是

A.大洋洲、西欧B.东欧、东南亚C.中亚、西亚D.东亚、南亚

图4所示某国以平原为主的区域中,甲、乙等城市的蔬菜供应主要依靠进口,波动较大。

2018年起,这些城市郊区及周边地区采用荷兰的技术,修建了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生产的蔬菜可满足当地约20%的需求。

据此完成9~11题。

图4

9.该地区蔬菜种植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

A.地形B.土壤  C.热量D.水分

10.该地区利用温室培植蔬菜的优势条件是

A.能源接应充足B.生产技术先进

C.种植历史悠久D.劳动力成本低

11.该地区扶持温室蔬菜培植基地建设的直接目的是

A.提高土地利用效率B.增加农业经济收入

C.改善当地种植结构D.减少蔬菜对外依赖

读图5中甲、乙两国,回答12~13题。

图5

12.图示国家均为世界上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对于两国农业的对比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A.耕地都主要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B.甲国农业劳动力素质高于乙国

C.甲国机械化水平远低于乙国D.甲国粮食大量出口而乙国大量进口

13.两国地形对气候影响都很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国东北地区降水量大

B.甲国冬季受寒潮影响大

C.乙国降水自东西两岸向内陆减少

D.乙国中北部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显著

垦殖指数是指一国或一地区耕地面积占其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它是衡量一个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指标,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下表为世界及各地区耕地垦殖指数和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变化表。

据表回答14~15题。

地区

垦殖指数(%)

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公顷/人)

年份

1950年

2000年

1950年

2000年

亚洲

14.7

17.5

0.31

0.14

a

31.3

28.8

0.38

0.27

b

12.0

12.4

1.31

0.81

c

5.8

6.3

0.87

0.27

d

2.0

6.0

1.31

1.84

拉丁美洲

4.3

6.8

0.53

0.30

世界

9.7

11.0

0.51

0.26

14.表中字母与其代表的大洲(或地区)连线正确的是

A.a—欧洲B.b—非洲C.c—大洋洲D.d—北美洲

15.根据表中内容判断,影响垦殖指数主要的因素有

①地形②机械化③农垦历史④社会制度⑤气候类型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④⑤D.②③⑤

读图6完成16~17题。

16.图中甲、乙两水系的支流密度差异很大,主要影响

因素是

A.植被 降水

B.纬度 地形

C.地形 降水

D.纬度 植被

17.关于甲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发源于赤道地区,流量的季节变化小

B.因为流经地中海沿岸所以冬季为河流丰水期

C.由于依赖冰川融水补给,所以为季节性河流

D.下游地区,灌溉农业发达,流域面积小图6

读图7,回答18~20题。

N

图7

18.图中M、N两河特征正确的是

A.M河上游多峡谷,落差大B.M河水位季节变化小

C.N河水位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D.N河水量丰富

19.乙图中①、②两地的自然带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①地:

热带雨林带,纬度B.①地:

热带草原带,地形

C.②地:

热带荒漠带,地形D.②地:

热带草原带,洋流

20.对两图所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农业人口比重大,劳动生产率高

B.两地均是世界天然橡胶、咖啡、香蕉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重要产区

C.甲地水热充沛,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水稻种植业

D.乙地草原广阔,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大牧场放牧业

图8是2018年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30°N、48°N两条纬线的变化图,回答21~23题。

图8

21.该月份,下列地理现象不可信的是

A.印度盛行东北季风B.庐山瀑布处游人如织

C.松花江畔银装素裹D.墨累-达令盆地农民正值犁地时节

22.当处于左图反映的季节时,右图中盛行西北风且处于多雨季节的是

A.M地B.N地C.Q地D.P地

23.该月份,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不正确说法是

A.风向:

甲地与乙地不相同,原因:

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不同

B.风力:

乙地>甲地,原因:

乙地气压梯度大、摩擦力较小

C.风力:

丙地>丁地,原因:

丁地气压梯度力小、高山阻挡

D.风向:

丁地与丙地不相同,原因:

丁丙分别位于高压东西部

法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在欧盟国家中较为典型。

历史上,法国长期高度中央集权,巴黎一直是其政治中心。

法国的人口、生产、服务活动高度集聚于巴黎,大巴黎地区人口数量为第二位城市里昂的7倍以上。

20世纪60年代,法国选择了若干边缘城市集聚区建立“平衡城市”,阻滞人口和产业向巴黎集中,以消除巴黎与其他地区之间发展的高度不平衡问题。

读图9法国“平

衡城市”影响范围示意图,回答24~26题。

24.法国人口高度集聚于巴黎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资源C.交通D.政治

25.法国建立“平衡城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持边缘城

市集聚区的

A.服务门槛B.服务种类

C.服务等级D.服务范围

26.“平衡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优化法国城市的

A.空间结构B.规模结构C.产业协作D.城市化进程

雅西高速途经拖乌山时,被设计建设成图示双螺旋形状,开车进入隧道,不是直行,而是一路往左转圈,在不知不觉中向上爬升。

读图10完成27~28题。

图10

27.高速公路按图示选线,主要考虑的是

A.网络化       B.立体化       C.经济性       D.安全性

28.在图示地区,较早修建有一条108国道,是顺应地形地势,以适当的坡度来修建的。

推测108国道在该地区的公路形态最接近于

读图11,回答29~30题。

图11

29.一艘油轮在图中②处发生石油泄漏事故,泄漏的石油随洋流扩散的方向为

A.向东扩散B.向南扩散C.向北扩散D.向东、向南扩散

30.关于图中所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终年积雪B.④地“早穿长袍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

C.⑤地7月份温和多雨D.该地区有“大海、高山和沙漠”奇景

第Ⅱ卷综合题

31.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3分)

材料一瑞士当地时间2018年6月1日,世界最长最深的铁路隧道——圣哥达隧道正式开通。

圣哥达隧道全长57.1千米,最深处位于圣哥达山体下方2300米,工期历时17年,耗资160多亿美元。

圣哥达隧道位于欧洲南北向最为繁忙的货运走廊上,它在17分钟内穿越阿尔卑斯山中段,能缓解欧洲心脏地带通行难的作用。

在圣哥达半山腰间,现有百年历史的铁路隧道,但线路是转圈爬坡和下山,对货物的载重有限制。

现开通的新隧道可通行速度达250千米/小时的列车,将会改变山区居民与货物的交通运输方式。

材料二瑞士交通局部图(图a),圣哥达隧道剖面图(图b)。

(1)与原铁路隧道相比,圣哥达隧道的优势有哪些?

(3分)

(2)简述圣哥达隧道建设的困难。

(4分)

(3)分析圣哥达隧道开通的环境意义。

(2分)

(4)说明圣哥达隧道对区际联系的影响。

(4分)

32.图13示意世界某区域甲河流域有大面积的黑土区,干流建有多个梯级水电站。

W国曾是原苏联的工业基地和粮仓。

2018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与W国有关方面签署协议,可在甲河流域大规模种植粮食。

(14分)

图13

下表为甲河干流梯级水电站开发前后的流量分配比例

流量分配

春季

夏秋

冬季

开发前的比例

61%

24%

15%

开发后的比例

38%

32%

30%

(1)说出甲河流域的地势特点,简析甲河径流量主要来自N市以上河段的自然原因。

(4分)

(2)与新疆比,分析甲河流域发展种植业更为有利的条件。

(6分)

(3)简析甲河干流梯级开发水电站对W国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4分)

3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材料一巴尔喀什湖(图a的A湖)是位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部的一个内流湖。

湖泊西半部的湖水平均含盐量为1.48‰,东半部的平均含盐量高达10.4‰。

湖泊北岸为著名的铜矿带,炼铜工业发达,且与哈萨克斯坦和中亚重要城市有铁路连接。

材料二为监测和掌握巴尔喀什湖湖岸推移或退缩的具体变化情况,研究人员围绕湖面四周选取14个岸边参照点(图a),以1977年为参照,监测并分析出1990年、1998年、2018年、2018年的湖岸迁移量(图b,正值为湖岸向内萎缩,负值为向外扩张)

图a图b

(1)说明巴尔喀什湖东西两侧盐度大小差异的原因。

(3分)

 

(2)分析乙地沙漠形成的自然原因。

(3分)

 

(3)分析甲河口地貌的形成过程,并分析1990—2018年的变化状况。

(4分)

 

(4)有人提议在巴尔喀什湖北岸大力发展炼铜业。

你持什么观点,并说明理由。

(3分)

高二年级联考地理参考答案

1.D根据经纬度,甲地是印度半岛,位于印度洋板块。

乙地是中南半岛,位于亚欧板块,A错。

根据剖面图,甲位于德干高原,地形起伏小,不是茶叶种植区,B错。

乙地不是重要的铁矿、锰矿产地,C错。

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形成均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D对。

2.D读图,乙所在地区地形起伏大,不适宜人类居住,不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域,A错。

纬度低,位于热带,不受古代冰川侵蚀作用影响,B错。

河流大多源出中国,注入孟加拉湾或太平洋,C错。

是热带季风气候,水稻种植业、种植园是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D对。

【解析】根据经纬度,确定甲乙的位置,甲位于印度半岛,乙位于中南半岛。

结合剖面图,判断地形特征。

结合区域地理特征,判断选项。

该地纬度低,位于热带,不受冰川侵蚀影响。

点睛:

利用材料与图示中的经纬度定位,结合海陆位置,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判断正误。

人口主要集中在气候适宜的平原地区。

热带地区,冰川侵蚀影响很少。

根据气候类型,分析农业地域类型。

3.A根据经纬度和湖泊轮廓可以确定:

甲湖是中亚的咸海,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乙湖是中国湖南的洞庭湖,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4.D咸海面积减小的原因有:

阿姆河、锡尔河沿岸用水量大,使流入咸海的水量减少,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等;洞庭湖面积减小的原因有:

泥沙淤积,围湖造田等。

5.B6.B7.A8.C9.C10.A11.D

12.C甲是印度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平原及德干高原及半岛两侧的沿海平原,乙是美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密西西比河平原和中央大平原,A错;印度是发展中国家,其劳动力素质、机械化水平都低于美国,B错、C正确;印度人口众多,粮食商品率低,主要是自给,D错。

13.B印度东北部是喜马拉雅山南侧,是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A正确;印度是热带季风气候,北部的山地和高原阻挡的冬季风,不受寒潮影响,B错;美国东西两侧临大洋,受海洋影响降水自东西两岸向内陆减少,C正确;美国中北部地区纬度高,是温带大陆性气候,D正确。

14.A欧洲地势低平,机械化水平高,垦殖指数较高,但人口众多,人均占有的耕地面积多,应为a地;北美洲的平原面积较大,水热条件较好,机械化水平高,垦殖指数较高,但人口稀少,人均占有的耕地面积较大,应为b地;非洲和大洋洲都多草原和荒漠,垦殖指数低,但大洋洲人口稀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大,所以非洲应为c地,大洋洲应为d地。

15.B地势平坦广阔,易开垦为耕地;机械化水平高,开垦效率高,垦殖指数高;适宜的气候条件才适合开垦耕地。

16.C根据图示判断,甲河为尼罗河,乙河流为刚果河,尼罗河流经撒哈拉沙漠地区,降水少,地势平坦,支流密度小。

刚果河流经过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大,盆地地形,形成向心状水系,支流密度大。

影响支流密度大小的因素为降水和地形。

17.D结合上题分析,尼罗河的水量主要来自热带草原地区,故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大,A、B错误;尼罗河的主要水量来自上游的热带草原地区,C错误。

尼罗河下游流经撒哈拉沙漠,流域面积小,灌溉农业发达,D正确。

18.A19.B20.C21.B22.C23.C

24.D25.D26.B27.D28.A

29.D通过经纬度和等高线、等深线可以判断该地为地中海地区。

联系所学的洋流分布知识可知这个地区西洋沿岸洋流向南流,地中海表层洋流向东流。

所以泄漏的石油随洋流扩散的方向为向东、向南扩散。

30.D4000米以下,且该地位于30°N附近,夏季气温较高,不会出现积雪现象;④地位地中海气候,昼夜温差不是很大;⑤地位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降水稀少。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中海地区的地理特征。

从经纬度和等高线、等深线可以判断图中的地区。

根据图中地区的地理事物特征可以判断当地的气候、地形、植被等。

31.(13分)

(1)直线,线路短;通行速度快;对货物的载重限制少。

3分

(2)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投资大、工期长;技术要求高。

4分

(3)由于原有铁路对货物载重限制,且速度慢,导致公路运输的压力大。

新隧道开通将减少货运卡车的通行量,并将减少二氧化碳及污染气体的排放,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2分

(4)隧道采取直线,缩短了运输的距离与时间,利于隧道两端地区的联系;隧道位于欧洲南北向最为繁忙的货运走廊上,利于瑞士同德国、意大利,以及南欧与北欧的紧密联系。

4分

32.(14分)

(1)特点:

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1分)与N市以下河段相比,以上河段:

支流较多,流域面积较大;(1分)降水较多;(1分)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1分)(或:

冬季积雪量大)

(2)与新疆比,甲河流域:

降水较多;(1分)水源丰富;(1分)黑土广布,土壤肥沃;(1分)风沙危害少;(1分)工农业基础好;(1分)近海,有河流和港口,水运方便,利于农产品运输。

(1分)

(3)提供较稳定的水源,缓解夏秋季农业用水的不足;(1分)改善了河流通航条件,利于农产品运输;(1分)库区适宜发展水产业;(1分)调节径流,防御旱涝灾害。

(1分)

33.(13分)

(1)西半部有较大河流的注入;东半部仅有数条小河注入,其蒸发量远超河水补给量;巴尔喀什湖东西狭长,影响湖水东西水体的交换。

3分

(2)深居亚欧大陆内部,距海远,受海洋影响小;东南部高大的山脉阻挡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水汽;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3分

(3)河流注入湖泊时,地势变缓,流速减慢,泥沙堆积成河口三角洲。

面积在扩大。

4分

(4)赞同,①湖泊北岸为著名的铜矿带,矿产资源丰富;②该地炼铜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③哈萨克斯坦与中亚重要城市有铁路连接,交通便利;④增加就业,提高经济收入。

(3分)

反对,①当地水资源缺乏,发展炼铜业需要更多的水资源;②废水排放会加剧湖泊水污染,影响湖区及其周边生态环境;③炼铜需要消耗大量电能,该地发展火电会加剧环境恶化。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