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351363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沈阳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沈阳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沈阳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沈阳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沈阳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沈阳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docx

《沈阳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沈阳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沈阳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docx

沈阳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

沈阳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

根据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九部委《关于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辽宁省《关于促进全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沈阳市服务业2008—2012年发展规划纲要》和《沈阳市交通运输“十一五”规划》等相关规划内容,结合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自2003年我市制定《沈阳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以来,我市现代物流业有了显著发展,已由导入期进入较快发展期。

随着市政府将现代物流业列为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各区、县(市)政府也都将现代物流视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纳入了“十一五”发展规划,全市形成了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共识,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物流业发展。

   

(一)主要特点

   1、物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2007年,我市实现物流增加值(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下同)161.2亿元,比2002年增加了45.4亿元,年均增长6.8%;货运总量达到19324万吨,比2002年增加4899.5万吨,年均增长4.6%,其中铁路运输818万吨,公路运输18500万吨,航空运输6.3万吨。

   2、物流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

2007年,我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1312公里,比2002年增加了6032.8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87.2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26公里,已形成了以“一环七射”的高速公路网为主骨架、8条放射状国省干线为主通道、以县乡和农村公路为脉络的路网体系。

作为东北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京哈、沈大、沈丹、沈抚、沈吉、沈阜6条铁路干线汇集沈阳,并拥有全国第二大的铁路编组站。

桃仙国际机场被国家列为全国区域性航空枢纽机场,已开通国内外航线96条,民航运输年起降达5.46万架次,分别比2002年增加44条、2.46万架次。

   3、物流主体逐渐壮大。

以交通运输和仓储业为主的传统物流业向第三方物流转化步伐明显加快。

国内外大型知名第三方物流公司纷纷进入我市,36家国外物流企业入驻我市,其中日本邮船、美国UPS、丹麦马士基等世界100强物流企业8家,中海、中外运、招商局、宝供等国内50强物流企业14家。

营口、大连等港口功能加快向我市延伸,仓单质押、物流加工、网络服务等增值服务有了较快发展。

辽宁联合物流有限公司、沈阳储运物流配送有限公司等30余家第三方物流企业年营业收入超过亿元。

   4、信息化程度明显提高。

初步建立了政府和企业等多形式的物流信息服务网络体系。

沈阳物流公共信息网已投入运行。

沈阳金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中国物流联合网,注册的物流企业和配货站超过了1万家,每天的车源和货源信息总量超过了30万条,成为全国物流行业的知名门户网站。

大部分物流企业采用GPS系统、条码等技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有效提高了物流信息化管理水平。

   5、初步形成了一批物流中心。

据初步统计,全市拥有一定规模的综合物流中心和专业配送中心40余个,其中:

招商物流沈阳分拨中心、中储物流中心等服务于多个品种的综合物流中心20多个,宝钢钢材、成大方圆医药等服务于单一品种的专业配送中心15个。

粮食仓储骨干库4个,中转库4个。

钢材、玻璃、图书、电器产品、日用工业品和食品等物品物流已经辐射到东北地区,麦当劳、肯德基已在我市设立了东北地区采购和分拨中心。

   6、一批物流项目加快建设。

2007年,全市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87.2亿元,增长52.6%。

近海营口港物流基地、广州宝供辉山农产品物流中心、浑南宜正物流中心、法库物流中心等40余个物流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

   7、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初步形成。

全市已有24所省市属大中专院校开设物流专业,为我市输送物流人才;社会化物流培训机构快速发展,为物流从业人员知识水平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

    8、物流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

沈飞、新松、金杯等已成为物流装备制造业的重点企业。

以沈飞的自动化仓库设备和新松机器人的AGV、物流自动实验装置为代表的品牌产品科技含量高,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市物流业有了较快发展,但是按照建设东北物流中心城市的要求和与国内物流业发达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主要表现在:

   1、总量规模小、占全部的比重低。

2007年我市物流增加值仅占全市GDP的5.2%,占服务业增加值11.1%。

我市物流业增加值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仅列第9位,与广州、深圳、武汉相比分别低500亿元、100亿元和20亿元以上;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广州低5.2个百分点。

货物运输量列副省级城市第9位,分别比广州和大连低2.5亿吨和1.1亿吨。

   2、产业布局分散,基础设施落后。

我市物流业布点杂乱,规模较小,缺少带动力强、辐射面广、服务范围大的龙头企业,在全市注册的物流企业中,近90%注册资金在500万元以下。

产业集聚程度低,大型综合性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建设速度滞后,与我市在东北地区的地位不相称。

   3、物流市场化程度较低,社会物流成本较高。

工商企业物流释放不足,供给质量不高与社会需求不足并存。

目前,我市大多数工商企业物流业务还没有向社会释放,成本居高不下。

据测算,全市物流成本与GDP比值为18.8%,高于全国18.2%的平均水平。

   4、管理体制不完善,政策不配套。

物流业发展没有完整和系统的发展规划,产业政策不完善,缺少系统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缺乏行之有效的市场管理。

   二、发展环境

   

(一)发展的机遇

   1、全球经济一体化及东北亚经济圈形成,推动我市物流业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便利的交通条件和良好的区域经济环境,使我市成为我国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的重要枢纽城市。

全球经济一体化及东北亚经济圈合作将推动我市经济市场化、国际化的进程,为我市成为国际级的物流节点城市提供了良好的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

全球经济一体化离不开物流区域一体化,在物流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中,东北亚地区特别是中日韩三国之间的物流具有率先实现一体化的客观可能性和必要性,这将为我市物流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2、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战略,创造巨大的物流需求。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东北地区经济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随着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企业体制和管理模式上的创新,技术装备的改良和更新,新型产品的推广以及经济总量的扩大将增加物流需求。

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为我市现代物流业提供了发展基础,促进物流业的现代化,是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千载难逢的好机遇。

   3、沈阳经济区一体化的发展,带来了物流业的集聚。

沈阳经济区产业集群的发展形成了产业集聚,也带来了物流产业的集聚,尤其是沈抚同城化和沈本一体化的推进以及沈西工业走廊和出海大通道建设,为沈阳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市场。

随着沈阳经济区一体化的发展,我市物流产业的集聚功能将进一步增强。

   4、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需要物流服务支撑。

全面建设沈西工业走廊,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不但需要国际领先的生产技术和国际一流生产能力,还需要以现代物流为代表的现代生产服务平台与之相配套。

现代物流的发展将促进装备制造业生产模式的创新,推进装备制造业的流程创新,培育核心业务,提升竞争能力。

世界级装备制造基地建设,不仅为物流服务平台建设提供了市场基础,而且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需要现代物流提供有效的支撑。

   5、新兴流通业态发展,促进物流服务模式的创新。

近年来,连锁经营、代理、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不断涌现,大型超市、购物中心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传统批发市场转型升级进程加快。

新兴流通业态的壮大,推动着我市第三方物流快速发展,为发展现代物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

随着现代服务业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信息服务业、金融业和各种中介机构等行业与物流业加速融合,业务模式不断创新,将呈现出多元推动物流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6、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为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广大乡村加快形成了“一村一业”的农业经济发展格局,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县域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

工业和服务业快速发展,县域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有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的现代物流体系。

   

(二)面临的挑战

   1、周边城市的挑战。

大连市提出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设成东北地区的国际物流中心,使现代物流业成为大连的支柱产业;鞍山、营口、辽阳、抚顺、铁岭等周边城市也利用自身的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沈阳周边城市同城化、一体化的发展,周边城市土地资源比较优势明显,对我市产生了一定的挑战。

   2、资源和效益的挑战。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具有社会效益大,企业效益相对小;一次性投入大,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土地使用税的增加,使投入与产出矛盾更加突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投资者积极性。

   3、管理体制及机制的挑战。

现代物流是各种产业融合、促进相互协调发展的复合产业。

现行物流业的分行业管理,行业间缺乏融合和协调,影响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在体制和机制上不断创新。

   三、总体构想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和中心城市建设要求,以建设东北地区物流中心为目标,以建设物流集聚区为载体,以信息技术和资源整合为手段,以物流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快培育社会化、专业化和具有竞争力的物流主体。

建立健全现代物流服务体系,营造现代物流发展环境,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全面提升物流服务功能和水平,形成立足沈阳经济区、面向东北地区、服务全国、辐射东北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中心城市。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原则。

按照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同时从我市比较优势出发,发展符合本地特点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业。

   2、坚持统一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原则。

发展现代物流,要按照我市“十一五”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实行统一规划,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和发展阶段分步实施。

   3、坚持设施建设和环境营造相结合原则。

在加快物流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的同时,要强化与硬件设施相匹配的软环境建设,切实做好硬件设施建设和软环境营造有机结合,推动物流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

   4、坚持整合存量资源与建设增量资源相结合原则。

整合现有物流资源,提高存量资源利用率;注重加强增量资源的建设,合理规划建设新的物流设施,提升总体水平。

   5、坚持区域一体化和分工协作相结合原则。

加强与其它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尤其是沈阳经济区各城市间的分工协作,强化我市在区域物流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升我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层级。

   (三)发展定位

   我市现代物流三层次发展定位:

沈阳经济区物流网络的核心城市、国家级物流枢纽城市及东北地区物流中心城市、东北亚重要的国际物流节点城市。

   ——沈阳经济区物流网络的核心城市。

充分发挥沈阳经济区产业基础雄厚、经济资源丰富等诸多优势,结合沈抚同城化、沈本一体化、沈铁工业走廊建设,将我市打造成为该区域交通组织和调度中心、物流采购和分拨中心,形成为沈阳经济区城市间货物配置的核心节点。

   ——国家级物流枢纽城市及东北地区物流中心城市。

发挥我市位于环渤海经济圈和东三省经济走廊结合部的区位优势。

利用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高密度的高速公路网和航空网,以及紧邻东北亚航运中心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

构建连接省内外的物流通道体系,形成服务于全国的物流信息平台、国内最优的发展环境、物流人才培育基地和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总部集聚城市,成为覆盖东北区域的物流运营管理和货物分拨中心。

   ——东北亚重要的国际物流节点城市。

利用全省“五点一线”经济带建设,构筑完善的出海物流通道和航空物流通道,建设沈阳综合保税物流中心、东北亚航运腹地物流中心以及铁路集装箱物流中心等为基本架构的沈阳国际物流节点体系,成为连接欧亚大通道的重要节点城市。

   (四)发展目标

   到2010年,初步建成沈阳经济区物流核心城市,初步形成东北地区物流中心城市基本框架。

   ——全市物流业增加值达到24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不低于GDP的年均增长速度。

   ——物流成本与GDP的比值下降到17.8%以下。

   ——全市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第三方物流企业达到350家以上,其中世界100强和国内知名物流企业达到30家以上。

   到2012年,全面建成沈阳经济区物流核心城市,并完成东北地区物流中心城市框架建议。

形成东北地区的交通枢纽、物流采购与分拨和物流信息中心,东北地区物流总部基地、物流装备制造基地和物流科教基地。

   ——全市物流业增加值达到320亿元,年均增长14%以上

   ——物流成本与GDP的比值下降到17%以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全市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第三方物流企业达到370家,其中世界100强和国内知名物流企业达到40家左右。

   四、发展布局

   

(一)建设八大物流集聚区

   1、沈阳近海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

位于沈阳近海经济区内,东至茨榆坨镇,西至蒲河东岸,南至沈盘公路南1公里,北至大莲花村,规划占地面积50平方公里。

重点发展综合保税和港口物流,成为集物流、资金流、商流为一体的东北亚现代仓储中心、多式联运中心、区域配送中心和国际分拨中心,成为东北亚航运中心腹地物流中心。

   2、沈海综合物流园区。

东至观泉路-大东区界、南至东陵西路、西至北海街、北至望花南街,占地面积约12.8平方公里。

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配件、生产资料、农副产品、建材装饰材料、日用工业品等物流服务,成为综合性物流园区。

   3、沈西制造业物流园区。

位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至十四号街西至浑河十九街南至沈辽公路北至开发大路,占地面积3.9平方公里。

主要发展装备制造业、生产资料等物流服务,形成为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支撑的物流园区。

   4、沈北综合物流园区。

位于沈北新区核心区,203国道两侧,毗邻沈阳环城高速和沈哈高速,规划建设面积20.1平方公里。

重点发展农产品、工业原材料等物流服务,成为辐射东北地区的农产品以及深加工产品物流园区。

   5、苏桃路物流集聚带。

沿苏桃公路向两侧扩展,东至机场规划线,西至雪莲街、山榆路交叉口,南至苏黑公路,北至沈丹铁路,占地面积12.2平方公里。

主要承接辽宁省及东北地区中转物流,为周边城市和企业提供仓储和生产资料配送等物流服务,成为以服务周边城市为主的物流集聚带。

   6、铁西钢材物流和汽车贸易集聚区。

位于铁西北一路和北二路沿街两侧,东起兴工街,西至重工街,占地面积7.2平方公里。

北一路重点发展钢材钢铁深加工等产业物流,北二路重点发展汽车贸易,成为服务于装备制造业及汽车产业的物流集聚区。

   7、桃仙航空产业物流园区。

位于沈阳航空经济区内,东至机场高速公路,西至区界,南至区界,北至沈抚灌渠,紧邻桃仙国际机场,占地面积1.7平方公里。

规划建设航空产业物流、临空物流和保税物流为主的枢纽型物流园区,成为辐射全国乃至国际的物流园区。

   8、浑南综合物流园区。

位于浑南新区内,该园区总占地面积约2.5平方公里。

以保税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为重点,发展生产性物流服务,配以供应、销售型物流服务等,成为沈阳南部综合性物流园区。

   

(二)发展十五大物流中心

   1、沈阳保税物流中心(B型)。

位于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的核心区,重点建设保税仓储库、集装箱堆场、海关监管设施、综合服务楼、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

形成具有口岸作业、保税物流、国际贸易等多种功能,为东北亚内陆进出口等提供便捷服务的物流中心。

   2、铁路集装箱物流中心。

该物流中心是全国铁路集装箱18个一级节点站之一,重点建设以铁路集装箱运输为主的铁路枢纽型物流中心。

项目建成后年货物吞吐量达50万标准箱。

   3、李红路综合物流中心。

位于于洪街道李官村。

主要建设成为以工业原材料、钢铁、石材等为主的集仓储、加工及物流配送为一体的物流中心。

建成后可形成年货运量1200万吨。

   4、大东汽车物流中心。

位于大东汽车产业区。

重点建设成为东部汽车产业提供零部件和商品车物流服务的专业化汽车物流中心。

形成55万辆整车及所需零部件的物流服务能力。

   5、沈阳粮食物流中心。

位于铁西区保工北街20号,占地28万平方米。

主要建设成集自动化仓储、交易、物流配送、产品精深加工、包装、电子商务为一体的粮食专业物流中心。

该中心吸纳十三省粮源,辐射二十九个省市,年货运量200万吨

   6、国药东北物流中心。

位于苏家屯区苏桃路。

主要建设成为集储存、保管养护、转运、包装为一体的多功能的大型医药物流中心。

年吞吐量700万件。

   7、东北农副产品物流中心。

位于大东区东贸路地区,占地20.5万平方米,建设成为辐射东北地区,集交易、仓储、信息、配送、检测等为一体的大型物流中心。

建成后可形成年货运量20万吨。

   8、细河化工物流中心。

位于沈西工业走廊化学工业园。

建设成为辐射东北地区,集信息、仓储、配送、检测等为一体的大型化工物流中心。

建成后可形成年货运量1000万吨。

   9、东陵钢铁物流中心。

位于浑河站西街道新立村和上河村。

重点建设以钢材简加工、装备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所需零部件材料简加工等为主的集仓储、加工及配送等为一体的物流中心。

建成后可形成年货运量200万吨。

   10、辉山农产品物流中心。

位于辉山农业开发区。

以宝供农产品物流为依托,建设成为辉山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提供物流服务。

建成后物流中心年货运量100万吨。

   11、明廉农副水产品物流中心。

位于皇姑区明廉路8号,占地约20万平方米,重点建设成为以熟食冻品、水产、蔬菜为主的集仓储、运输、配送、信息于一体的多功能的物流中心。

建成后可形成年货运量106万吨。

   12、北方出版物物流中心。

位于东陵区文萃路249号。

重点建设成为辐射东北地区,集交易、仓储、信息、配送等为一体的出版物物流中心。

可形成年货运量80万件。

   13、法库陶瓷物流中心。

位于法库县城东北角。

重点建设成为以陶瓷、木制品和绿色食品等为主的物流中心。

   14、新民胡台物流中心。

位于高台山车站南侧。

重点建设成为以纸制品、农产品、日用工业品等为主的物流中心。

   15、康平塑编纺织物流中心。

位于康平县城北。

重点建设成为以塑编、纺织、农产品、日用工业品等为主,辐射吉林、内蒙和辽宁北部的物流中心。

   (三)培育100个物流配送中心

   围绕煤炭、钢材、木材、汽车、机电粮食等大宗货物,重点建设粮食储备库、沈阳钢材、沈阳宝钢、沈阳昭信、道义商品交易中心等20个配送中心;围绕全市规划建设的产业集群,重点建设南湖IT产业、苏家屯沙河钢管等10个配送中心;围绕大型市场和大型连锁经营等,重点发展沈阳储运、民主路体育用品市场、沈阳中国小食品城、十三纬路炊具中心、成大方圆等50个日用消费品、食品饮品和医药等配送中心;围绕农村生活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和农副产品等,发展邮政物流、金秋实农资、新民蔬菜、公主屯鲜蛋、前当堡淡水鱼、辽中淡水鱼等20个为三农服务的物流配送中心。

通过培育和建设上述100个物流配送中心,形成覆盖城乡和辐射沈阳经济区,方便快捷的物流配送网络。

   五、发展重点

   

(一)建设物流通道

   打破交通各行业的条块分割,推进多种运输方式有效整合,形成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运输枢纽(场站)有机匹配,运输综合效能高,运输成本合理,内外货流顺畅的物流通道体系。

一是加快建设哈大铁路客运专线、近海连接营口铁路货运专线,提高煤炭、粮食、机电设备等重要大宗货物运输能力,加快沈阳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的规划建设和沈阳铁路货运场站外迁进程,增强我市铁路物流枢纽功能。

二是通过提高主干路网等级,建设农村公路网络,加快沈西出海大通道建设,实现产业园区与港口城市有效连接,过境公路交通顺畅。

加快公路货运枢纽场站建设,进一步完善信息和配送设施,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物流。

三是通过扩建桃仙机场,继续增开国内外航线,增加航运覆盖面,增强航空货运枢纽功能,为沈阳实现国际化城市目标创造便捷的空中物流通道。

发展专用货机,培育货运航线,形成布局完善合理的航空货运物流网络体系。

四是做好铁路、公路与海运的衔接,加强与沿海港口的合作,合理规划建设保税物流基础设施,加快大连、营口等港口功能向我市延伸,形成南从营口和大连等港口出海、北从满洲里和黑河出境,并向国外拓展的快捷通道。

强化与周边海关合作,优化海关和检验检疫管理,搞好高效快捷的“大通关”,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国际物流服务体系。

   

(二)建设物流基础设施

   按照全市物流业发展规划空间布局,加快沈西、近海、沈北等8大物流集聚区公共基础设施和产业设施建设,全力推进营口港物流基地、国药物流、普罗斯物流、保税物流、招商物流等一批带动集聚区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物流项目,同时,积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引导物流企业向集聚区加速聚集,尽快形成物流业发展主导区域。

围绕15个物流中心发展,大力推进中外运久凌物流、招商物流、诚大冷链物流、宝供农产品物流等投资规模较大、示范作用明显的大型物流项目建设。

结合100个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积极推进TNT力通食品配送、宜正物流、宝钢钢材配送、苏宁电器物流等一批专业化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建设。

争取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适应东北地区物流中心城市要求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任务。

   (三)推进物流信息化

   紧密结合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专业化、社会化物流综合体系的发展,建设我市物流信息体系,以信息化促进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提高工商企业物流综合管理水平,以信息化推动物流资源的整合、社会物流成本的降低和物流系统整体效率的提升。

一是构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加快建设以沈阳为基地的东北地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满足社会对物流公用信息的需求。

充分利用电子政务系统、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平台等的基础条件,整合社会物流信息资源,实现各行业管理部门的信息系统、城市间物流公共信息、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等之间的交换和共享,推动物流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二是发展社会化物流信息网络。

围绕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以服务先进装备制造业为重点,构建国家级重大装备物流信息平台,实现重大装备制造商、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运营商、重大装备运输物流服务商以及相关原材料供应商高效有机衔接。

加快发展中国物流联合网等社会化和专业化的物流信息网络。

进一步整合社会物流信息资源,为企业提供社会化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

三是加快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

推进物流企业开发,促进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加快物流电子商务发展,实现物流企业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

加强对物流信息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促进物流信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推广全球定位技术(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条码技术(BarCode)、无线射频技术(RFID)、企业资源系统(ERP)、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等的应用,引导企业在建立运输管理、仓储管理等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一体化物流综合管理系统,提高企业物流综合管理效率。

   (四)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既是物流业市场主体,更是东北地区物流中心建设重要标志之一。

通过“提升壮大一批,企业分离一批,新发展一批,引进一批”,壮大我市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提升服务层次,提高第三方物流业务量比重。

一是支持现有物流企业发展,提升做强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

以现有物流企业为基础,以资源整合和体制创新为手段,积极推动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重点培育辽宁联合物流、沈阳运输集团、沈阳储运集团、中深集团等30家物流企业。

二是鼓励大型企业和上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