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精选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核题库完整版300题含答案.docx
《最新版精选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核题库完整版300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精选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核题库完整版300题含答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版精选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核题库完整版300题含答案
2019年最新教师招聘《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教学要受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与之相对应的教学原则是(C)
A.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2.具有直接教学和学生自学或作业交替进行的特点,在人口稀少的偏僻地区
3.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B)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现场教学D.启发式教学
4.检验和考试应把握(B)
A.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前展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计划性原则
C.指标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计划性原则
D.主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计划性原则
5.从旧经验引导新学习,系统讲解教材内容即时练习与反馈校正属于(A)
A.教师主导取向B.学生自学取向C.形式性策略D.方法性策略
6.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纪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
7.下列关于复式教学叙述正确的是(C)
A.复式教学就是对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B.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下教学
C.复式教学课堂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
D.复式教学情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
8.“经验的获得与智力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这是(B)教学规律提示我们的。
A.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B.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C.知情意统一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9.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既是目的,同时也是手段。
认识是发展,在认识中追求与实现着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与完全人格的养成。
说明学生的认识具有(C)
A.交往性B.间接性C.教育性D.引导性
10.关于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说法错误的是(C)
A.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B.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的个别智力活动或操作活动
C.教学方式可以被运用于方法,它本身也能独立完成一项教学任务
D.教学方法是一连串的有目的的活动,它能独立完成某项教学任务
11.智力是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其核心是(C)
A.注意力B.观察力C.思维力D.想象力
12.(A)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A.教学B.教育C.自学D.智育
13.非指导性教学的精髓是(A)
A.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B.给学生安全感
C.让学生自发的学习D.以学生为本
14.下面哪一位前苏联的教育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C)
A.凯洛夫B.赞科夫C.维果斯基D.巴班斯基
15.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位“教师节”的决定始于(A)
A.1985年B.1989年C.1993年D.1995年
16.保加利亚医学博士格•洛扎夫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创立了一种利用联想.暗示.情境.音乐等方式强化教学效果的方法,称之为(C)
A.信号图式法B.探究—发现法C.暗示教学法D.五段教学法
17.下列不属于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的是(D)
A.整体性原则B.迁移性原则C.生理适宜原则D.合理性原则
18.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的过程是(D)
A.课程分类B.课程评价C.课程实施D.课程设计
19.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出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C)
A.活动课程B.社会课程C.学校课程D.特色课程
20.“为人师表”是说教师必须具备(D)
A.专业意识B.专业态度C.专业技能D.专业品质
21.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的决定颁布始于(A)
A.1985年B.1989年C.1993年D.1995年
22.设计教学法的一般进程为(B)
A.明确结构,掌握课题,提供资料→建立假说,推测答案→验证→做出结论
B.设置问题的情境→确定问题或课题→拟定解决课题方案→执行计划→总结与评价
C.诱导学习动机→领会新教材(感知.理解)→巩固知识→检查
D.解释作为范例的个别事务→解释范例的类或属→掌握规律范畴→获得对自我或人类的理解
23.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B)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凯洛夫
24.教学与教育的关系是(B)
A.途径与目的B.部分与整体C.过程与结果D.现象与本质
25.最早的教学手段是(B)
A.实物B.人自身的活动C.说教D.标本
26.“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这句话反映的是(B)
A.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系统性原则
27.教学工作的基础是(A)
A.备课B.上课C.课外辅导D.作业布置与批改
28.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中心环节是(C)
A.引起学习动机B.巩固知识C.领会知识D.运用知识
29.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具有顺序性,与之相对应的教学原则是(C)
A.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
30.教师在教学中最首要的角色是(A)
A.知识的传授者B.学者和学习者C.集体的领导者D.学生的榜样
31.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D)。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C.无歧视原则D.无差别原则
32.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是(B)
A.任课教师B.班主任C.教导处D.校长
33.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社会生活其他场所,通过观
34.(C)方式不属于一般的班主任的领导方式。
A.权威的B.民主的C.专断的D.放任的
35.主张对班级管理不过多干预,以容忍的态度对待班级生活中的决定,不主动组织班级活动,属于班主任领导方式的哪种类型(C)
A.权威的B.民主的C.放任的D.随意的
36.在领导班级的过程中,不是以直接的方式管理班级,而是以间接的方式引导学生属于班主任领导方式的哪一张(B)
A.权威的B.民主的C.放任的D.迁就的
37.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是(D)
A.领导核心B.正常秩序C.良好班风D.集体目标
38.德育的价值属性和(C)对平行教育子系统的作用是德育的功能的两大含义。
A.社会性B.个体性C.教育性D.享用性
39.以下不属于班主任对本班团.队的工作要求是(C)
A.指导团.队组织,要从本班的具体情况出发,完成上级团队早知道基本任务
B.班主任要尽可能参加本班的团.队会议
C.任免团.队干部,提高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
D.班主任要指导超龄队员积极入团,指导超龄团员努力入党,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0.德育内容的性质和范围受制于(A)
A.政治经济B.学生年龄特征C.当前形势和学生思想品德实际
D.教育者的价值观
41.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C)
A.成立了班委会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地集体舆论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42.学生操行评定的主要负责人是(B)
A.科任教师B.班主任C.级任导师D.班委会
43.班主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D)
A.做好管理工作B.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C.提高学生成绩
D.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4.班主任与学生基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并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目标融为一体,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式,称为班级(B)
A.民主管理B.目标管理C.平行管理D.松散管理
45.在班级的各项活动中,(B)是主导活动。
A.体育活动B.学习活动C.娱乐活动D.实践活动
46.问世于1632年的《大教学论》的作者是(B)
A.康德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卢梭
47.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A)
A.京师同文馆B.京师大学堂C.南洋工学D.洋务学堂
48.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D)
A.发展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
49.学科课程的基本形式是(A)
A.分科课程B.国家课程C.活动课程D.校本课程
50.形成性测验的根本目的是(C)
A.发现问题B.分班.分组C.调控教学D.阶段性总结分析
51.被称为“现代教育测验之父”的是(C)
A.赖斯B.泰勒C.桑代克D.杜威
52.受测验长度影响的测验质量指标是(A)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
53.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A)
A.京师同文馆B.京师大学堂C.南洋工学D.洋务学堂
54.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B)
A.夸美纽斯B.埃拉斯莫斯C.杜威D.凯洛夫
55.青少年品德发展的源泉和基础是(C)
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社会活动尤其是德育活动D.道德意志
56.在教学环节中,备课是上好课的(A)
A.先决条件B.中心环节C.决定因素D.重要环节
57.德育的功能不包括(C)
A.培养学生的品德,制约他们的发展方向B.决定学校教育的性质
C.发展学生的体力,增强他们的体质D.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58.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的顺序是(D)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59.衡量人们思想品德高低好坏的根本标志是(D)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60.德育体谅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B)
A.道德意志B.道德情感C.道德认识D.道德行为
61.(B)是假定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求,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职责。
A.认知模式B.体谅模式C.社会模仿模式D.行为主义模式
62.(C)是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
A.德育目的B.德育原则C.德育目标D.德育规律
63.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启发学生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道德知识的途径是(A)
A.思想政治课B.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C.劳动D.少先队或者共青团活动
64.创新思维最本质的特点是(A)
A.灵感和求异思维B.求同思维C.逻辑思维D.定向思维
65.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兴领域不断涌现,生物工程.光电纤维和(C)等陆续进入课程领域。
A.新能源的开发B.新材料的运用C.电子计算机D.天文
66.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D)。
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教育活动D.个体因素
67.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A)
A.人自身的内在需要B.社会环境的要求C.教育要求的内化D.个体的理想和目标
68.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A)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A.威尔逊B.格塞尔C.华生D.洛克
69.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
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B)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70.遗传因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D)。
A.现实性B.必然性C.方向性D.可能性
71.个体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高到低.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是个体身心发展的(B)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
72.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A)。
A.生理活动B.心理活动C.认识活动D.实践活动
73.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的(A)
A.自身的内在需要B.社会环境要求C.教育要求的内化D.个体理想目标
74.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这是一种(B)
A.外铄论的观点B.内发论的观点C.多因素论的观点D.综合论的观点
75.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C)
A.预见性B.目的性C.创造性D.选择性
76.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主要是通过(A)表现出来的。
A.培养人B.参与政治活动C.传播文化与科学知识D.参与经济活动
77.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不包括(A)
A.促进科学技术发展B.促进社会民主C.培养需要的人才
D.是一种现实的政治力量
78.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C)
A.知识.智力.能力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历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知识.智力.情感
79.下列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力量来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的人是(C)
A.荀子B.洛克C.孟子D.华生
80.“杀婴制”属于下列哪个时代的制度(C)
A.古代印度B.古代雅典C.古代斯巴达D.古代埃及
81.关于“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教育思想的创立者是(A)
A.巴班斯基B.凯洛夫C.马卡连柯D.苏霍姆林斯基
A、82.《论语》B.《大学》C.《学记》D.《春秋》
83.下列教育思想家中,将哲学中的统觉观念用于教学上的是(C)
A.杜威B.裴斯泰洛齐C.赫尔巴特D.康德
84.在下列哪部著作中,提出了学习的过程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D)
A.《学记》B.《论语》C.《大学》D.《中庸》
A.85.柏拉图B.赫尔巴特C.康德D.梅依曼
86.人对环境影响的接受过程是(B)。
A.积极的过程B.能动的过程C.被动的过程D.主动的过程
87.第一个提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是(A)
A.赫尔巴特B.杜威C.夸美纽斯D.康德
88.以下各选项中,不属于文化的物质形态的是(B)
A.文物B.民族价值观C.古建筑D.工艺品
89.我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哪一年(B)
A.1978年B.1986年C.1988年D.1992年
90.《学记》中“学不躐等”,主要体现了(A)
A.循序渐进B.温故而知新C.藏息相辅D.长善救失
91.规章制度属于学校文化中的(B)
A.学校物质文化B.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C.教师亚文化D.学生亚文化
92.下列(D)不是学生文化的成因。
A.学生个人身心特征B.同伴群体影响C.师生交互作用D.学校影响
93.“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
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C)的特征。
A.科学性B.价值性C.生产性D.未来性
94.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是由(A)来规定的。
A.国务院B.国家教育部C.省教育行政机关D.地方行政机关
95.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D)
A.裴斯泰洛齐B.赫尔巴特C.杜威D.康德
96.下列哪个国家在1988年改革之前,既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更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计划(D)
A.德国B.美国C.加拿大D.英国
97.在古代中国,学科设置主要是哲学.政治.伦理.(A)以及语言.文字方面的课程。
A.宗教B.数学C.自然D.物理
98.在我国,以下哪一项不是对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的要求(C)
A.热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
B.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于在教师岗位上无私奉献
C.具备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与较高的专业技能
D.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99.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是(A)
A.教师的专业素质B.教师的个性品质C.教师的个人修养D.师生关系
100.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C)
A.杜威B.斯塔弗尔比姆C.泰勒D.斐斯泰洛齐
101.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C)
A.课程任务B.课程制定者C.课程设置的要求D.课程管理层次
102.教师的最基本条件是(D)
A.承担教育教学职责B.以教书育人为使命C.文化学科知识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103.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A)的表现。
A.课程是知识B.课程是经验C.课程是活动D.课程是项目
104.“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A)特点。
A.示范性B.复杂性C.创造性D.劳动方式个体性
105.课程设计的方法或模式大致可以分为(C)。
A.客观法.活动分析法.实验法.文献分析法.信息加工法
B.活动分析法.实验法.文献分析法.信息加工法.主观法
C.主观法.经验法.客观法.活动分析法.实验法
D.实验法.文献分析法.信息加工法.主观法.经验法
106.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学者是(A)。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杜威D.亚里士多德
107.提出“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的教育家是(C)
A.裴斯泰洛齐B.洛克C.泰勒D.赫尔巴特
108.下列对课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对于课程的界定,各类教育学著作的说法并不一致
B.课程改革问题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核心
C.在我国教育史上,课程一词始见于唐宋时期
D.将课程视为学科和教材的定义,将学生直接经验的学习作为重点
109.课程开发或设计的起点是(B)
A.课程结构B.课程目标C.课程实施D.课程评价
110.主张“兼爱”的是以下哪种学派(B)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
111.布鲁纳认为,无论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依次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D)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112.在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强调的是(B),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
A.记忆知识B.“发现”知识C.积累知识D.搜集知识
113.以下各选项中,不属于文化的内容的是(D)
A.语言符号体系B.知识技术体系C.价值规范体系D.自然环境
114.培养劳动者是(A)。
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
C.我国教育目的根本特点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
115.我国教育目标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C)。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116.美育之“超美育”功能,即指(B)。
A.直接育美功能B.间接育德.促智.健体功能C.超越性美育功能D.美育的附加功能
117.在选择确立教育目的时,决定教育目的追求和价值倾向性的是(B)
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B.价值取向C.教育功能D.教育方针
118.教师在社会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教育活动的首要推动者是(C)
A.受教育者B.管理者C.教育者D.教育影响
119.培养劳动者是(A)。
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
C.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
120.教材的主体部分是(C)
A.讲授提纲和讲义B.教科书和参考书C.教科书和讲义D.讲义和参考书
121.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A)。
A.德育B.劳动技术教育C.体育D.智育
12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属于(C)。
A.道德素质教育B.思想素质教育
C.政治素质教育D.心理素质教育
123.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D)
A.实践能力的培养B.思维能力的培养C.想象能力的培养D.创新能力的培养
124.斯宾塞认为,学生应该学习解剖学.生理学和卫生学等课程,这是(A)的活动做准备。
A.为直接维持自己生存B.为获得生活生活上必需品(间接保全自己)
C.为抚养子女D.为更好履行社会义务.维持正常社会关系
125.(A)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A.教育目的B.教育任务C.教育内容D.教育规律
126.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A)
A.涂尔干B.卢梭C.赞可夫D.福禄培尔
127.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培养学生具有(A)
A.创新精神B.艰苦奋斗的精神C.团结协作精神D.革命传统精神
二、多选题
128.制定课题计划的内容包括(A.B.C.D.E)
A.课题名称B.本课题的教学目的C.本课题的计划D.本课题的必要教具
E.本课题的教学方法
129.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张(B.D.E)
A.评价的重点是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
B.评价应关注非预期的结果
C.应着重关注课程计划满足目标的程度
D.评价的重点放在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
E.更多地考虑课程计划满足实际需要的程度
130.当代中小学生发展的特点有(A.B.C.D.E)
A.生理发育成熟期提前B.思维活跃敏捷,但对学校学习兴趣不高
C.多元价值观念.社会的价值取向多元化,影响学生的职业理想和人生观
D.自我意识增强,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E.心理问题增多
131.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主要有(B.C)
A.柏拉图B.华生C.洛克D.荀子E.施太伦
132.有的数学教师在教学生解算术题时。
只教自认为是最好的一种发放,并要求一步步严格地按老师规定的程序去做题,违反程序为错,用其他方法得出的正确答案也算错。
这种做法违反了儿童发展的哪条原则(A.B.C.D.E)
A.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
B.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
C.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D.教育要给学生能动的空间
E.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133.专业化的职业应符合下列哪些基本条件(A.B.C.D.E)
A.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这些知识技能需要上岗前经过学校专门长期的培训,上岗后需要继续进修和发展
B.具有相应的制度和资格认证予以保证
C.以服务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不以赢利和谋生为目的
D.具有为顾客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技能权威和影响力
E.具有充分自治和自律性,有正式的专业组织对行业服务.培训及资格认证进行管理
134.课程编制的基本原则是(A.B.C.D)
A.注意课程内容的科学性与思维性B.注意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根本性
C.课程内容应当与生活相联系D.应考虑知识的内在逻辑和教学法上的要求
135.当课程被认为是经验时,一般特点在于(B.C.D)
A.课程体系是以科学逻辑组织的B.课程往往是学习者角度出发和设计的
C.课程是与学习者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
D.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E.课程内容强调以间接经验为主
136.制约教育任务的因素是()
A.教育目的B.学生年龄特征C.学科的特性D.学生认知水平
E.教学的时空条件
137.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主要包括(A.B.C.D)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C.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E.学生的个性差异与教材相适应
138.在教学活动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对于教师有哪些基本要求(A.B.C.D)
A.重视理论知识的B.注重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
C.联系实际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