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学年上学期期末高一质量检测.docx
《厦门市学年上学期期末高一质量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市学年上学期期末高一质量检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厦门市学年上学期期末高一质量检测
厦门市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末高一质量检测
厦门市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末高一质量检测
语文必修2试题
(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
考生注意:
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卷”上。
监考教师注意:
只须装订“答题卷”,本“试题”让学生带回、保存。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乳臭(xiù)未干岁在癸(kuí)丑一椽(chuán)茎(jìng)叶
B.象弭(mǐ)鱼服虚与委蛇(shé)妆奁(lián)肄(shì)业
C.含情脉(mò)脉否(fǒu)极泰来霎(chà)时伶俜(pīng)
D.蓊(wěng)蓊郁郁窈窕(tiǎo)之章訾詈(lì)葳蕤(ruí)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孜孜求学言笑宴宴三顾茅庐沧海一栗
B.疏疏落落溘然长逝砥砺德行相形见绌
C.了截爽直群贤必至集思广益摇摇欲堕
D.没精打采横朔赋诗信誓旦旦青青子襟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A.即使但是都而且
B.纵使 但是 也 而且
C.即使 可是 也 况且
D.纵使可是都况且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唯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
①文凭到手
②敷衍三四年
③毫不过问
④书籍束之高阁
⑤潦草塞责
A.④③②⑤①B.④③②①⑤C.③②④⑤①D.③②④①⑤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是宗庙祭祀的乐歌,“颂”是宫廷乐歌。
B.楚辞又称为“楚辞体”或“骚体”。
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抒情诗。
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他与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并称“三苏”。
他开创了豪放派词风,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D.《家》最初以《激流》为题在报纸上连载,后来巴金顺着《家》的情节线索,陆续写成了《春》和《秋》,三部小说合称《爱情三部曲》。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氓》中以“桑”设喻,比喻女子年长色衰的句子是:
,。
(2)《归园田居》中诗人运用比喻,表明自己身在官场,心系田园心情的句子是:
,。
(3)《赤壁赋》中写诗人与友人在船上举杯共饮的句子是:
,。
(4)《兰亭集序》中描写兰亭聚会时气候宜人的句子是:
,。
二、课内古诗文阅读(27分)
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月明星稀,乌鹊南飞②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⑤其下平旷,有泉侧出⑥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A.①⑥/②/③/④/⑤B.①⑤/②⑥/③/④
C.①/⑥/②⑤/③/④D.①⑤/②/③④/⑥
8.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
为仲卿母所遣
A.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B.死生亦大矣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何以解忧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2分)
译: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2分)
译:
10.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趣舍万殊趣:
趋向、取向
B.终期于尽期:
期望
C.不能喻之于怀喻:
明白
D.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致:
思想情趣
(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第一段开头,“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表达了人生短暂的感慨。
B.选文第一段作者发出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情绪由平静走向激荡。
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这两句话肯定了道家齐生死的观点。
D.选文第二段作者感到人事在变迁,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
1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
“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②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B.①遂与之俱出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①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②苏子愀然
D.①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②芳菲菲其弥章
(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把主要笔墨用在写景状物上面,是为了突出前洞与后洞不同的环境特征。
B.作者通过入“深”、进“难”的叙述,揭示了“至者少”的原因。
C.作者游后洞时,听了怠倦者的话退出洞来。
这表明作者有畏难情绪。
D.本段一个“悔”字既概括了作者的心情,也引出了下文的议论。
12.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5分)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主人公在江边花香日暖中,择取芙蓉,心情愉悦。
B.“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诗行间充斥着叹息声,点明了主人公忧思的由来。
C.“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主人公还望故乡,眼前长路漫漫,顿生惆怅之情。
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将同心离居的痛苦之情准确而又含蓄地表达出来。
(2)首句写到“芙蓉”,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
(2分)
答:
三、课外古诗文阅读(16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6题。
(10分)
和峤,字长舆,汝南西平人也。
峤少有风格,慕舅夏侯玄之为人,厚自崇重。
有盛名于世,朝野许其能整风俗,理人伦。
袭父爵上蔡伯,起家太子舍人。
累迁颍川太守,为政清简,甚得百姓欢心。
太傅从事中郎庾顗①见而叹曰:
“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磥砢②多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
”贾充亦重之,称于武帝,入为给事黄门侍郎,迁中书令,帝深器遇之。
旧监令共车入朝,时荀勖为监,峤鄙勖为人,以意气加之,每同乘,高抗专车而坐。
乃使监令异车,自峤始也。
吴平,以参谋议功,赐弟郁爵汝南亭侯。
峤转侍中,愈被亲礼。
峤见太子不令,因侍坐曰:
“皇太子有淳古之风,而季世多伪,恐不了陛下家事。
”帝默然不答。
后与荀顗、荀勖同侍,帝曰:
“太子近入朝,差长进,卿可俱诣之,粗及世事。
”既奉诏而还。
顗、勖并称太子明识弘雅,诚如明诏。
峤曰:
“圣质如初耳!
”帝不悦而起。
峤退居,恒怀慨叹,知不见用,犹不能已。
在御坐言及社稷,未尝不以储君为忧。
帝知其言忠,每不酬和。
后与峤语,不及来事。
或以告贾妃,妃衔之。
太康末,为尚书,以母忧去职。
及惠帝即位,拜太子少傅,加散骑常侍、光禄大夫。
太子朝西宫,峤从入。
贾后使帝问峤曰:
“卿昔谓我不了家事,今日定云何?
”峤曰:
“臣昔事先帝,曾有斯言。
言之不效,国之福也。
臣敢逃其罪乎!
”元康二年卒,赠金紫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本位如前。
(摘编自《晋书·卷四十五·列传第十五》)
注释:
①庾顗(yǐ),人名。
②磥砢,lěiluǒ,形容植物多节。
13.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朝野许其能整风俗许:
赞许
B.峤见太子不令令:
命令
C.妃衔之衔:
怀恨
D.以母忧去职去:
离开
1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和峤以品德高尚闻名。
他少有风度,入朝为官后,得到同僚们的推许。
B.和峤为人耿直。
他鄙视荀勖,不愿与之同乘共坐,打破了监令共车上朝的惯例。
C.和峤不喜逢迎拍马。
曾当着皇帝的面指出太子资质一如以前,并无半点长进。
D.和峤为官忠心耿耿。
他忧心国事,却因太子继位一事招致贾妃不满,被罢官丢职。
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知不见用,犹不能已。
(2分)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言之不效,国之福也。
(2分)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16—17题。
(6分)
题横山寺
戴叔伦
偶入横山寺,湖山景最幽。
露涵松翠湿,风涌浪花浮。
老衲供茶碗,斜阳送客舟。
自缘归思促,不得更迟留。
16.颔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请简要分析。
(3分)
答:
17.诗人善于通过细微的心理活动来表现情感的变化,请从这一角度赏析尾联。
(3分)
答:
四、课内现代文阅读(12分)
(一)阅读下面《囚绿记》选段,回答18—20题。
(6分)
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
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叫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
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
从前我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地面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芽苗,蕈菌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
后来一个友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拔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引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
可是每天在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植物是多固执啊!
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
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
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
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18.选文中插入对乡间草屋往事的叙述,有什么作用?
(2分)
答:
19.“固执”的常春藤表现了什么样的精神?
(2分)
答:
20.简要分析作者“囚绿”的原因。
(2分)
答:
(二)阅读《我有一个梦想》选段,完成21—22题。
(6分)
①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
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蜷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
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
②就某种意义而言,今天我们是为了要求兑现诺言而汇集到我们国家的首都来的。
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草拟宪法和独立宣言时,曾以气壮山河的词句时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不可剥夺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③就有色公民而论,美国显然没有实践她的诺言。
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上“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
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我们不相信,在这个国家巨大的机会之库里已没有足够的储备。
因此今天我们要求将支票兑现——这张支票将给予我们宝贵的自由和正义的保障。
④我们来到这个圣地也是为了提醒美国,现在是非常急迫的时刻。
现在绝非侈谈冷静下来或服用渐进主义的镇静剂的时候。
现在是实现民主的诺言的时候。
现在是从种族隔离的荒凉阴暗的深谷攀登种族平等的光明大道的时候,现在是把我们的国家从种族不平等的流沙中拯救出来,置于兄弟情谊的磐石上的时候,现在是向上帝所有的儿女开放机会之门的时候。
⑤如果美国忽视时间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决心,那么,这对美国来说,将是致命伤。
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
1963年并不意味着斗争的结束,而是开始。
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撒撒气就会满足;如果国家安之若素,毫无反应,这些人必会大失所望的。
黑人得不到公民的权利,美国就不可能有安宁或平静;正义的光明的一天不到来,叛乱的旋风就将继续动摇这个国家的基础。
21.下列对选段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段①揭示了一百年来黑人物质生活极端贫困,精神备受歧视,没有安全感和归宿感的悲惨现实,并强调黑人们从非洲故土家园流亡出来之后,一直没有安居之所。
B.选段②的“兑现诺言”是指美国历届总统关于民权的许诺;选段③中作者从人们熟悉的事物出发,用“空头支票”形象地说明这一许诺并未实现。
C.选段④连用四个排比句,列举了美国政治中的种种弊端,提醒美国现在是紧急时刻,宣泄了难以抑制的不满情绪,同时用这种排山倒海般的语势强化了内容的表达。
D.选文阐明了本次集会的目的,把黑人仍未得到自由的情况公之于众,要求政府兑现诺言,使黑人拥有与白人平等的权利,并强调政府解决种族不平等问题的迫切性。
22.简要分析第⑤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答:
五、课外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3—25题。
德夯小溪
刘克邦
①到了湘西,德夯是必去的。
德夯,苗语的意思是“美丽的峡谷”。
苗族同胞是最爽直、最诚信的,地方不美,决不会起一个美丽的名字。
②山因水而灵,谷因溪而活。
德夯美丽,一定与山、与水有关,与谷、与溪有缘。
到了德夯,这个推想,得到了肯定的回答。
③来到德夯,举目环顾,这里山峰耸立,壁立千仞,怪石嶙峋,树木葱茏。
群山环抱之中,杨柳依依,稻穗沉沉,木楼连连,小径悠悠,炊烟袅袅,锣鼓声声,既有清纯素雅的自然景致,又有独特浓郁的民族风情,犹如蓬莱重演,仙境再现。
④其实最让我感兴趣的,还是那条蜿蜒曲折,清澈见底,汩汩流淌,微波荡漾,穿过山寨,伴着田园,流向远方的山溪。
导游告诉我们,这条溪叫九龙溪。
传说在深山老林中,有如花似玉的青龙姐妹九个,长年累月深居大山。
有一天,她们瞒着父母,偷偷出来玩耍,来到悬崖顶上,被眼前的峡谷壮景吸引住了,说呀,笑呀,唱呀,跳呀,忘乎所以,一不小心,竟从悬崖跌落下去,化为一帘白练,银光闪烁,飞泻直下,在谷底冲刷出一口深潭,然后推推搡搡,汇聚成流,奔腾向前,形成现在的九龙溪。
那潭,就是九龙潭;那白练,就是九龙瀑布。
就这样,九龙溪长流不断,与峡谷里的万物生灵休戚与共,年复一年地滋润着在这里繁衍生存的苗家百姓,已成为德夯人生死不离的生命之水、幸福之源。
⑤多么美丽的神话!
多么动人的故事!
只要是爱真、向善、崇美,我宁可相信它是真的,爱听!
⑥伴着九龙溪,踏着石板路,我们走走停停,说说笑笑,穿行在古朴的吊脚楼之间。
那一间搭一间,一户挨一户,一片连一片的木板房,青瓦、板壁、飞檐、挑梁、花窗、雕栏,精巧别致,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
最令人感佩的是,每家的茶楼都是敞开的,如果你累了,乏了,无论是哪一家,你都可以走进去,拖一把小椅,捡一把蒲扇,歇一歇,喘口气,想呆多久就呆多久,主人是毫不介意的。
遇上好客的房主,还会笑容满面地端出一碗清香飘溢的热茶到你面前,你接过来,抿一口,温淳甘甜,神清气爽,一切疲乏与烦恼尽抛九霄云外。
就是主人不在家,堂屋的大门也是不关的,从不担心生疏外人擅自闯入,丢失物品什么的,实实在在的“昼不闭户”。
这对我们城里人来说,真是一件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⑦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孕育一地风气,这也许就是九龙溪,与生活在九龙溪人们的生性和特质的表现吧!
⑧越往里走,峡谷越窄。
这里,房屋稀疏了许多,路的左右,溪的两旁,人们顺着地势,见缝插针,开出一畦畦菜土和一块块稻田来。
每一块地,每一丘田,平展整齐,看得出是勤快人精耕细作的结果。
菜地里的蔬菜,有的枝繁叶茂,有的瓜熟蒂落,绿色满园,惹人喜爱。
稻田里的中稻,稻秆粗壮,谷粒饱满,正是收割时期。
与大多数农村一样,青壮年都走出大山到城里经商打工去了,稻田里收割稻子的尽是些老人,看上去都已年过花甲,但一个个精神矍铄,干起活像小伙子一样,装满五六十斤谷子的背篓,伸手一提,往肩上一搭,田埂山坎上坡下坡如走平地,尽显一身的快乐。
这菜,长势喜人,离不开九龙溪的浇灌;这稻,喜获丰收,有九龙溪一份功劳;这喝了九龙溪水的老人,身子骨硬朗,就是有劲!
⑨时间不早了,我们沿着小溪往回走。
不远处,有一座石拱桥,横亘在九龙溪上。
伫立桥头,眼观溪底,正是枯水季节,溪里的水量不大,水流平缓,有些地方已见溪底,大的、小的鹅卵石历历在目,成块、成片的岩层裸露出来,停留在深水处、流动在浅滩上的溪水,急缓有度,从容不迫,悠然自得,呈现出一种“荣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气度和境界。
⑩溪水如此,人何勿能呢?
望着那潺潺流过的溪水,我的心境突然明亮起来。
一切私心杂念烟消云散、荡然无存。
(摘编自《湖南日报》2013年6月3日)
23.下列对作品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第三段描绘了迷人的德夯风光,这不仅使文章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又为下文对美丽德夯小溪的描写作铺垫。
B.精致的民居建筑,给人以温馨的感觉;苗家人热情好客、昼不闭户,展现了苗寨的纯朴民风。
C.九龙溪能让绿色满园,老人精神矍铄,却留不住乡村的青壮年。
作者借此表达了对青壮年离开家乡的遗憾之情。
D.文章按照空间变化的顺序,运用移步换景和定点观景的方法,条理清晰地写出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E.文章语言气势磅礴、激情豪放,句式整散结合、长短相映,读起来流畅自然,给人以韵味无穷的审美享受。
24.文章第四段写神话传说有何效果?
请简要说明。
(3分)
答:
25.请根据文本,简析“望着那潺潺流过的溪水,我的心境突然明亮起来”这句话的含意。
(4分)
答:
六、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林语堂认为,读书的享受素来被视为一种有修养的雅事。
在读书过程中,你有过怎样的经历和感受?
请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散文)。
要求:
自拟题目,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
厦门市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质量检测
语文必修2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3分)D(A项,岁在癸丑guǐ茎叶jīng;B项,虚与委蛇(yí)肄业yì;C项,否极泰来pǐ霎时shà。
)
2.(3分)B(A项,言笑晏晏沧海一粟;C项,群贤毕至摇摇欲坠;D项,横槊赋诗青青子衿。
)
3.(3分)A
4.(3分)A
5.(3分)C(A项,“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B项,屈原的《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D项,《爱情三部曲》应为《激流三部曲》)
6.(8分)
(1)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3)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4)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每格1分,有错别字不给分)
二、课内古诗文阅读(27分)
7.(3分)B(①名词作状语,南,向南;②名词作动词,下雪;③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同伴;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煎熬;⑤名词作状语,从旁边;⑥名词作动词,往东走。
)
8.(3分)C(例句为被动句。
A项,状语后置句;B项,判断句;C项,被动句;D项,宾语前置句。
)
9.(4分)
(1)虽然我和他相约,可是我同他永远也没有机会见面了。
(本小题2分,“要”1分,“渠”1分。
若语意不连贯,可酌情扣分。
)
(2)任凭小船飘去,越过那茫茫的江面。
(本小题2分,“如”1分、定语后置句1分。
若语意不连贯,可酌情扣分。
)
10.(6分)
(1)(3分)B(至、及)
(2)(3分)C(“肯定”改为“否定”)
11.(6分)
(1)(3分)B(A项,以,①连词,表修饰;②介词,把。
B项,之,①②均为代词,指他们。
C项,然,①连词,然而;②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D项,其,①代词,那些;②助词,无实义。
)
(2)(3分)A(文段主要笔墨不是写景状物,而是重在记叙游览褒禅山后洞的情形。
)
12.(5分)
(1)(3分)D(D项中“含蓄地表达了出来”不对,这里采用的是直接抒情的手法,不是“含蓄地表达出来”。
)
(2)(2分)芙蓉(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的感觉;(1分)“涉江采芙蓉”一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1分)(意思对即可)
三、课外古诗文阅读(16分)
13.(3分)B(令,善。
不令,不肖,不贤)
14.(3分)D(贾妃并未将和峤革职,和峤因母亲去世而离职)
15.(4分)
(1)(2分)(他)明知道这样做自己将不被重用,仍不能停止(这样做)。
(“见”“已”各1分)
(2)(2分)话不奏效,那是国家的福气。
(“效”、判断句各1分)
附参考译文:
和峤字长舆,是汝南西平人。
和峤年少有风度,仰慕舅舅夏侯玄的为人,十分推崇自重,在当时有很大名声。
朝野称赞他能整治风俗,理顺人伦。
继承父亲的爵位上蔡伯,开始做官任太子舍人。
多次升迁后任颖川太守,为政清平简约,很得百姓欢心。
太傅从事中郎庾顗见他后感叹道:
“你高耸如千丈松,虽多枝桠节骨,若用于大厦,定是栋梁之材。
”贾充也看重他,在武帝面前称赞他,(和峤)被征召入朝任给事黄门侍郎,后升任中书令,武帝很器重他。
过去中书监和中书令乘一辆车,当时苟勖任中书监,和峤鄙视他的为人,他心气高,不愿与他同车,高调地与之抗衡。
监、令不同车,从和峤开始。
吴县得到平定,和峤因参与谋划之功,赐弟弟和郁爵汝南亭侯。
后来和峤改任侍中,更受信任厚待。
和峤发现太子不贤,就趁陪坐时说道:
“皇太子有淳朴之风,而末世人心叵测,如果继位,恐难当此重任。
”武帝沉默不答。
后来与荀顗、荀勖共同侍奉皇帝,皇帝说:
“太子最近入朝,稍有长进,你们可一同前往,(与他)大概讲讲人世间事。
”三人完成使命后回到皇帝面前,荀顗、荀勖一致称赞太子聪明高雅,的确如皇帝所说。
和峤却说:
“皇太子资质还和之前一样啊!
”皇帝不高兴地站起来。
和峤回到家里,常常感慨,明知道这样做会不被重用,仍不能停止(这样做)。
在皇帝处谈到国家,总替未来皇位继承人的事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