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译文及赏析6篇.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330132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满江红译文及赏析6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满江红译文及赏析6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满江红译文及赏析6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满江红译文及赏析6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满江红译文及赏析6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满江红译文及赏析6篇.docx

《满江红译文及赏析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满江红译文及赏析6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满江红译文及赏析6篇.docx

满江红译文及赏析6篇

满江红译文及赏析6篇

满江红译文及赏析6篇

满江红译文及赏析1

  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

  此句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满江红·江汉西来》

  满江红·江汉西来原文:

  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

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

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

狂处士,真堪惜。

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

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满江红·江汉西来注释

  ⑴西来:

对鄂州来说,长江从西南来,汉水从西北来,这里统称西来。

  ⑵高楼:

据本词末句看,是指武昌之西黄鹤矶头的黄鹤楼。

葡萄深碧:

写水色,作者《南乡子》:

“认得岷峨春雪浪,初来。

万顷蒲萄涨渌醅。

”李白《襄阳歌》说“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

  ⑶这句是说岷山、峨嵋山上的雪,在夏天溶化,流入长江。

李白诗:

“江带岷峨雪。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⑷锦江:

在四川,流入长江,是岷江支流。

全句用杜甫《登楼》诗:

“锦江春色来天地。

  ⑸南山:

即陕西终南山。

遗爱:

地方官去任时,称颂他有好的政绩,美之曰“遗爱”。

朱寿昌曾任陕州(终南山区)通判。

通判亦称通守。

  ⑹剑外:

即剑南(剑门山以南),四川的别称。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说:

“剑外忽闻收蓟北”,是以京师长安为中心,将四川作为剑外,唐时在此置剑南道。

作者是蜀人,故自称剑外思归客。

  ⑺风物:

风土人物。

  ⑻江表传:

书名,已不存。

在陈寿《三国志》中还可间接看到它的一些内容,是汉末群雄割据和三国时吴国的人物事迹。

  ⑼狂处士:

指祢衡,他字正平,汉末平原人。

少时有才学而又恃才傲物。

孔融几次将他推举给曹操,因受卑视而大骂曹操,被送到荆州刺史刘表处,亦不愿容纳,又被送到江夏(今湖北汉阳),为江夏太守黄祖所宰。

处士:

指有才德而不出来做官的人。

  ⑽鹦鹉洲:

祢衡写过一篇《鹦鹉赋》。

衡死后,葬在汉阳西南的沙洲上,后人因称此洲为鹦鹉洲。

两句惋惜祢衡已死,如今鹦鹉洲上,只见苇花在风中摇曳,发出瑟瑟之声。

底事:

何事。

  ⑾飘忽:

指时间易逝,人事无常。

这句说忌才的曹操、黄祖都飘然逝去。

曹操曾封为魏公,故称为曹公。

  ⑿使君:

指朱寿昌。

谪仙:

指李白。

唐贺知章看到李白文章,叹道:

“子,谪仙人也。

”(见《新唐书·李白传》)

  ⒀追黄鹤:

李白《赠韦使君》诗说:

“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

追:

赛过,赶上。

全句说要朱守昌写诗超过李白的这首“黄鹤诗”。

  满江红·江汉西来赏析

  此词是作者贬居黄州期间寄给时任鄂州太守的友人朱守昌的。

词中既景中寓情,关照友我双方,又开怀倾诉,谈古论今。

作者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情达意,既表现出伴侣间的深厚情意,又在发自肺腑的谈论中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词中寓情于景,寓情于事,言直意纡,表达出苍凉悲慨、郁勃难平的激情。

  上片由景及情。

开篇大笔勾画,突兀而起,描绘出大江千回万转、浩浩荡荡、直指东海的宏伟气概。

江汉,即长江、汉水。

长江、汉水自西方奔流直下,汇合于武汉,有名的黄鹤楼在武昌黄鹄山岿然矗立,俯瞰浩瀚的大江。

此二句以高远的气概,抓住了当地最有特色的胜景伟观,写出了鄂州的地理特点。

“葡萄深碧”,化用李白的诗句“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形容流经黄鹤楼前的长江呈现出一派葡萄美酒般的深碧之色。

以下“犹自带”三字振起,连续以彩笔为江水染色。

李白又有“江带峨眉雪”之句(《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杜甫《登楼》诗云:

“锦水江春然来天地”。

苏轼在此不仅化用前人诗句,不着痕迹,自然精妙,而且用“葡萄”、“雪浪”、“锦江”、“春色”等富有颜色感的词语,来形容“深碧”的江流,笔饱墨浓,引人入胜。

词人将灵和楼前深碧与锦江春色联系起来,不但极富文采飞扬之美,而且透露了他对花团锦族、布满春意的锦城的无限追恋憧憬之情,从而为下文“思归”伏脉。

以下由景到人,既上接岷江锦水,引动思归之情;又将黄鹤楼与赤壁矶一线相连,触发怀友之思。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既总束上片,又领起下片,由风景人物引发思归怀古之情。

换头两句,劝友人休读三国江左史乘《江表传》。

该书多记三国吴事迹,原书今已不传,散见于裴松之《三国志》注中。

以愤激语调唤起,恰说明感受很深,话题刚要转向三国人物。

“狂处士”四句,紧承上文,对恃才傲物、招致宰身之祸的祢衡,表示悼惜。

祢衡因忠于汉室,曾不受折辱,大骂曹操,曹操不愿担当宰人之名,有意把他遣送给荆州刺史刘表,刘表又把他转送到江夏太守黄祖手下,后被黄祖所宰,葬于汉阳西南沙洲上,由于祢衡曾撰《鹦鹉赋》,有声名,故后人称此洲为鹦鹉洲。

“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以萧索之景,寓惋惜之情,意在言外。

接着笔锋一转,把讥刺的锋芒指向了迫害文士的曹操、黄祖。

“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争底事”,即争何事,意谓书生何苦与此辈纠缠,以惹祸招灾。

残害人才的曹操、黄祖,虽能称雄一时,不也归于泯灭了吗!

此句流露出苏轼超然物外、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

收尾三句,就眼前教导,转出正意,期望友人超然于风高浪急的政治漩涡之外,寄意于历久不朽的文章事业,撰写精彩的作品来追蹑前贤。

李白当年巡游黄鹤楼,读到崔颢有名的《黄鹤楼》诗,曾有搁笔之叹,后来他写了《登金陵凤凰台》、《鹦鹉洲》等诗,据说都是有意同崔颢竞胜比美的。

苏轼借用李白的故事,激励友人写出赶上《黄鹤楼》诗的名作。

这既是勉人,又表露出作者对于永恒价值的追求。

  这首词由景及情,思乡怀古,由豪入旷,超旷中不失赋诗追黄鹤的豪情壮采,不失对于人生的执着追求。

词的上片,由江汉西来、楼前深碧联想到岷峨雪浪、锦江春色,引出思归之情,又由“葡萄深碧”之江色连接着黄鹤楼和赤壁矶,从而自然地触发怀友之思;下片由思乡转入怀古,就祢衡被害事发抒谈论与感慨,最终又归到使君与黄鹤。

全词形散而神不散,大开大合,境界豪放,谈论纵横,显示出豪迈雄放的风格和严密的章法结构的统一。

一则,它即景怀古,借当地的历史遗迹来评人述事,能使眼中景、意中事、胸中情相互契合;再则,它选用内涵丰富、饶有意趣的历史掌故来写怀,藏情于事,耐人寻味;三则,笔端饱和感情,有一种苍凉悲慨、郁愤不平的激情,在字里行间涌流。

  苏轼谪黄州时与朱寿昌不断翰墨往还,倾泻肺腑,本词即是其一。

上片,由景入情,景中寓情。

落笔便使长江、汉水,浩浩荡荡,突兀而来,描绘了大江千汇万状,直奔东海的宏伟气概。

接着转入近景,黄鹤楼下,江水清澈碧透,再用“犹自带”三字领起,驰骋想象,视通万里,奔腾的大江还带着蜀地岷山、峨嵋的雪浪和锦江的春色,不仅为大江铺染了一层绚烂夺目的颜色,而且融入自己浓浓的乡思。

面对斯景,词人有很多感慨。

笔锋一转写到朱寿昌和自己,先赞扬朱寿昌为“南山遗爱守”,对他的政绩和人品表示鄙视;再称自己为“剑外思归客”,郁愤不平之情,他乡思归之意,溢于言表。

他要在这壮丽风物景色的面前,对伴侣敞快活扉。

  换头之后便进入怀古抒情。

劝友人不要读《江表传》,不必倾慕那些豪杰、这是激愤之语。

他想起三国时在此被害的狂处土刚直傲物的祢衡,对其深为痛悼。

眼前滚滚逝去的大江,使他想到像祢衡这样的士人虽为当时的权贵所不容,但至今英名犹存;而那些不容他们、宰害他们的人,不都被大浪淘净了吗?

想到这里,词人排解了郁愤,心情豁然开朗,潇洒、旷达之情油然而生。

“争底事”以下,点出主旨,劝勉友人和自己一道超脱于政治风云,寄情于文章事业。

  全词写景、抒情、谈古论今,一气呵成,表达了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意,又畅所欲言,直抒胸臆,用典抒怀写志,贴切自然,深含苍凉悲慨、郁愤不平之情。

满江红译文及赏析2

  《满江红·东武会流杯亭》

  宋代:

苏轼

  上巳日作。

城南有坡,土色如丹,其下有堤,壅郑淇水入城。

  东武城南,新堤固、涟漪初溢。

隐隐遍、长林高阜,卧红堆碧。

枝上残花吹尽也,与君更向江头觅。

问向前、犹有几多春,三之一。

  官里事,何时毕。

风雨外,无多日。

相将泛曲水,满城争出。

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时坐上皆豪逸。

到如今、修竹满山阴,空陈迹。

  《满江红·东武会流杯亭》译文

  东武城南刚刚筑就新堤,郏淇河水开头流溢。

微雨过后,浓密的树林,青翠的山岗,红花绿叶,满地积累。

枝头残花早已随风飘尽,我与伴侣同到江边把春天查找。

试问将来还有多少春光?

算来不过三分之一。

  官衙里的公事纷杂积累,风雨过后更无几多明媚春日。

今日相约,泛杯曲水,全城百姓也争相聚集。

您不曾闻知东晋兰亭修禊的故事?

当日满座都是豪俊高洁之士。

到如今只有长竹满山岗。

往日陈迹,无从查找。

  《满江红·东武会流杯亭》注释

  东武:

此处指密州治所诸城。

会:

聚会。

流杯亭:

即诸城南禅小亭。

  上巳(sì):

农历每月上旬的巳日。

三月上巳为古季节日,习用三月初三日。

  壅(yōng):

堵塞。

郑淇:

水名,由郑河、淇河于密州城南汇合而成,东北流入潍河。

  阜:

土丘。

  卧红:

指花瓣被雨打落在地。

  江头:

指郏淇水边。

  向前:

往前,将来。

几多:

多少。

春:

指春光。

  兰亭修禊(xì):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当时名士41人集合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祓禊之礼。

众人作诗,王氏作《兰亭集序》。

修禊,三月三日于水边采兰嬉游,以驱除不祥。

  豪逸:

指豪放不羁,潇洒不俗的人。

  《满江红·东武会流杯亭》赏析

  这首词的题目交代了作词的地点、时间,叙写的中心——“会流杯亭”,以及与此相关的城南引水入城工程。

上片写雨后暮春景物,并抒写了惜春的意绪。

开头三句从城南引水入城工程写起:

东武城南筑就新堤,郑淇河水开头充盈。

其所以由此落笔,由于这直接关系到“曲水”的水源,对下片来说,真可谓伏脉千里。

以下详写暮春景物,先写雨后山冈上花木零落的景象:

一场小雨过后,在那浓密的树林中和青翠的山冈上,红花绿叶,积累满地。

透过字面,仿佛有词人稍微的叹息。

以“卧”、“堆”两个动词形容花叶遍地狼藉的状态,以“红”、“碧”两个表示颜色的.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借指花、叶,都显得格外形象和精炼。

再写“枝上残花”荡然无存,于是向江边追寻春天的踪迹:

试问将来还有多少春光?

算来不过三分之一。

这就是寻春所获得的一个既令人绝望又使人略感劝慰的结果。

因此,词人在描写暮春景物时,也由隐而显地表现了他惜春的心情。

  下片写曲水流杯的现场盛况以及对当年兰亭陈迹的感慨。

换头“官里事”四句,词人感叹官衙事务纷繁,自然界又多风雨,轻闲而明丽的日子竟没有多少。

这是一笔衬托,说明聚会流杯亭是很难得的。

以下“相将泛曲水”两句,正面写曲水流杯的现场盛况:

上巳日与同僚相约聚会于流杯亭,开展曲水流杯的活动,全城百姓都争着前来观光。

“相将”句明点词序“会流杯亭”,转到对全词中心内容的叙写,但用墨极其简炼,妙处全在从闲处铺垫以及从侧面烘托。

与暮春自然景物相比,“泛曲水”是一道特异的风景线,它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春光大减所造成的缺憾,所以上片所写未尝不是一种绝好的铺垫。

“满城争出”句,由充当热心观众的全城百姓渲染出曲水流觞现场的盛况。

一个“满”字和一个“争”字,更令人想见万人空巷的吵闹情景,以及词人作为州郡长官与民同乐的满足和得意。

另一层烘托则是由眼前景、事所引发的对历史的联想:

“君不见兰亭修楔事,当时座上皆豪逸。

”明显,兰亭修禊与曲水流杯,当日主盟其事并作序的王羲之与词人自己,众名士(“豪逸”)与众同僚,一一对应,其衬托和比方之意清楚可见。

结尾两句紧承上文,对史事感慨系之:

到如今只有长竹布满故地的山岭,而从前盛事已成陈迹,再也无从查找了。

这不仅是发思古之幽情,怀古主要是为了慨今,由于“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兰亭集序》),其真正用意即在于此。

它所蕴蓄的是时间易逝、物是人非的沉痛之感,是带有人生哲理意义的。

  这年十二月,苏轼离开密州任所时,还满怀深情地写下了一首《别东武流杯》诗,可见上巳雅集给他留下了奇特的印象。

  《满江红·东武会流杯亭》创作背景

  《满江红·东武会流杯亭》词当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

自从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与众名士兰亭修禊之后,传统的节日上巳日便成了一个富有诗意的日子,这对于苏轼这样的士大夫文人尤其具有诱惑力。

熙宁九年三月上巳日,苏轼在密州城南流觞曲水时,忆及兰亭盛会,因作此词。

  《满江红·东武会流杯亭》作者介绍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有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宽敞,清爽豪健,善用夸张比方,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满江红译文及赏析3

  《满江红·屈指兴亡》

  明代:

张煌言

  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

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

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

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

  汉宫露,梁园雪。

双龙逝,一鸿灭。

剩逋臣怒击,唾壶皆缺。

豪杰气吞白凤髓,高怀眦饮黄羊血。

试排云、待把捧日心,诉金阙。

  《满江红·屈指兴亡》译文

  岁月无几,屈指可数,而大明版图自北到南消歇殆尽。

在江山变色、民族斗争尖锐激烈的年月里,坚持忠义大节的冰清玉洁的志士又有几个呢?

赵信城、李陵台都曾是追歼敌人的凯旋处,或者是追思故国的望乡地,现在传来的是幽幽羌调,呜呜胡笳。

曲调哽咽幽怨,声声凄厉。

  汉宫、梁园的辉煌一去不复返。

双龙逝,鲁王也已不在。

但自己即使是逃亡之臣,照旧怒击唾壶。

气吞白凤髓,饮尽敌人血。

排开云雾,只为向逝去的帝王表述我的忠心。

  《满江红·屈指兴亡》注释

  赵信城:

在今外蒙古真颜山。

据《汉书·卫青霍去病传》,卫青追赶单于到达这里,“得匈奴积粟食军,军留一日而还,悉烧其城余粟以归。

  李陵台:

在今山西大同城北五百里。

据《大同府志》,相传李陵不得南归,登临此地以望汉。

这里用赵信城、李陵台泛指边关。

  梁园:

故址在今开封东南,为汉代梁孝五所筑的名园。

  双龙:

唐王朱聿键和桂王朱由榔。

唐王立号隆武,顺治三年(1646)在汀州遇害。

桂王立号永历,康熙元年(1662)在昆明殉难。

称“双龙”,由于他们建元立号,自为南明一代皇帝。

  一鸿:

鲁王朱以海,曾为“监国”,与永历同年死于金门。

鲁王在抗清战斗中,经常漂泊浙江、福建海上,故贴切地称之为“鸿”。

  眦饮:

裂眦而饮,意为痛恨之极。

  日心:

忠心。

  排云:

指排开云层。

  《满江红·屈指兴亡》赏析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岳飞的一阙《满江红》,千古传诵,激励着多少志士仁人的壮怀。

张煌言吟诵之作,不禁“仰天长啸”,步其原韵,写下了自己的《满江红》。

  “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

岁月无几,屈指可数,而大明版图自北到南消歇殆尽。

从顺治元年(1644)到康熙三年(1664),清王朝毁灭了弘光、隆武、永历等南明政权和各地的抗清斗争,一统天下。

这二十年,在漫长的历史进展中,不过是一刹那。

但立国二百七十多年的明王朝竟然快速覆灭,真正是憾事、恨事、难过事。

“便几个”二句,慨叹在江山变色、民族头争尖锐激烈的年月里,能够发扬民族正气,坚持忠义大节的冰清玉洁的志士,实在太少了。

“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

赵信城在今外蒙古真颜山。

据《汉书·卫青霍去病传》,卫青追赶单于到达这里,“得匈奴积粟食军,军留一日而还,悉烧其城余粟以归。

”李陵台在今山西大同城北五百里。

据《大同府志》,相传李陵不得南归,登临此地以望汉。

这里用赵信城、李陵台泛指边关。

它们曾经是追歼敌人的凯旋处,或者是追思故国的望乡地,现在传来的是幽幽羌调,呜呜胡笳。

“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汉蔡文姬《胡笳十八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凄惨的曲调,寄予着亡国之痛,沦落之苦。

  过片“汉宫露,梁园雪”云云,以古喻今。

汉一武帝曾在长安建章宫内建筑高二十丈的铜柱,上有仙人,手捧承露盘,梁园故址在今开封东南,为汉代梁孝五所筑的名园。

它们是汉家文明的代表。

“露”与“雪”,既是景物,又有露易消,雪易化的含义。

“黄图消歇”,附丽之物焉能独存?

由此很自然地过渡到当代的政治变迁:

“双龙逝,一鸿灭”。

“双龙”指唐王朱聿键和桂王朱由榔。

唐王立号隆武,顺治三年(1646)在汀州遇害。

桂王立号永历,康熙元年(1662)在昆明殉难。

称“双龙”,由于他们建元立号,自为南明一代皇帝。

“一鸿”指鲁王朱以海,曾为“监国”,与永历同年死于金门。

鲁王在抗清战斗中,经常漂泊浙江、福建海上,故贴切地称之为“鸿”。

“黄图消歇”,君王逝去,但自己作为忠臣义士,豪气未消,即使成为“逋臣”——逃亡之世,照旧怒击唾壶,壮心未已。

据《晋书·王敦传》,王敦酒后往往高歌曹操的诗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击唾壶为节,壶边尽缺”。

王敦其人不足道,但他的这一举动为后人所称扬,此事也就成为出名的典故,其意义在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豪杰气吞白凤髓,高怀眦饮黄羊血”,则是“壮心不已”的形象体现,又是岳飞《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翻换。

世俗以“龙肝凤髓,豹胎鲤尾”为食中珍品,“白凤之膏,丹豹之髓”尤为贵重。

眦饮,裂眦而饮,意为痛恨之极。

“气吞”、“眦饮”二句,淡化了岳飞原句中原始的报仇颜色,较为雅驯。

结句“试排云、待把捧日心,诉金阙”,捧日心,即忠心。

唐钱起《赠阙下裴舍人》有“霄汉长悬捧日心”之句。

初读之,或觉此处是岳飞“待从头、整理旧山河,朝天阙”的同义反复,但细细体察,二词仍旧有别。

岳飞之“朝天阙”,义为拜见当今日子,张词之“诉金阙”,意为向逝去的帝王表述忠心。

“金阙”,也可指天帝居处。

张煌言作此词时,南明君主已无存者,故金阙决不会指现实世界中的帝王居处。

由此可见,这首词的结尾比岳飞原作要低沉。

岳飞之时,虽中原沦丧,而南宋还有半壁江山存在。

张煌言晚岁,中华大地已尽入清人把握。

其词之低回沉痛。

盖时势使然。

  《满江红·屈指兴亡》作者介绍

  张煌言(1620—1664年),字玄著,号苍水,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汉族,南明儒将、诗人,有名抗清英雄。

崇祯时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

后被俘,遭宰害,就义前,赋《绝命诗》一首。

谥号忠烈。

其诗文多是在战斗生涯里写成,质朴悲壮,表现出作家忧国忧民的爱国热忱,有《张苍水集》行世。

张煌言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

清国史馆为其立传,《明史》有传。

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追谥忠烈,入祀忠义祠,收入《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

满江红译文及赏析4

  宋朝:

辛弃疾

  直节堂堂,看夹道冠缨拱立。

渐翠谷、群仙东下,佩环声急。

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

是当年、玉斧削方壶,无人识。

  山木润,琅玕湿。

秋露下,琼珠滴。

向危亭横跨,玉渊澄碧。

醉舞且摇鸾凤影,浩歌莫遣鱼龙泣。

恨此中、风物本吾家,今为客。

  《满江红·题冷泉亭》古诗简介

  《满江红·题冷泉亭》是南宋辛弃疾的词。

词的上阕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飞来峰,冷泉亭一带秀丽的景色。

下阙写登亭后所见和感想。

结尾两句,点明题意,寄予了作者渴望收复国土、重返家乡的深情。

  《满江红·题冷泉亭》翻译/译文

  松竹夹道,劲直直立,像衣冠整齐的官吏一样,拱手而立。

渐渐进入青翠的山谷,泉水声像群仙乘风东下,身上的佩环发出铮铮响声。

谁能信任矗立在西湖边的这座千丈山峰,会是从天竺(印度)飞来的呢?

这飞来峰是当年仙人用玉斧从方壶山削下来的,现在没人知道了。

  泉水滋润了山间的草木,浸湿了溪畔的美石。

跨过小桥,登上高亭,俯视清亮碧绿的潭水。

乘醉起舞,摇动鸾凤似的身影;放声高歌,莫要使潭底的鱼龙悲泣。

我的家乡济南的风光景物和这里一样秀丽,可恨现在被敌人占据,使我客居江南,有家难归。

  《满江红·题冷泉亭》注释

  冷泉亭:

唐代建筑,在杭州西湖灵隐寺西南飞来峰下,为西湖名胜之一。

  直节:

劲直直立貌,代指杉树。

  冠缨:

帽子与帽带,代指衣冠楚楚的士大夫。

  拱立:

拱手而立。

  佩环声急:

此言翠谷泉声美丽 ,如仙女环佩丁冬。

  天峰飞堕:

传奇东晋时,有天竺僧人慧理见此山,赞道:

“此是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年飞来。

”(《临安志》引《舆地志》)

  方壶:

神话传奇中的仙山,在渤海之东。

此云飞来峰是神仙用玉斧削就,惋惜今已无人知晓了。

  琅玕:

原指青色美玉,此指绿竹。

  危亭:

高亭,指冷泉亭。

  玉渊澄碧:

潭水深绿清亮。

  鸾凤:

传奇中的两种神鸟,常喻脱俗不凡之士。

  浩歌:

放声唱歌。

  鱼龙泣:

官水中怪兽为之动情。

  风物本吾家:

指冷泉亭景色与其家乡风光极为相像。

按:

作者老家济南素有“泉城”之称,且那时水光山色也堪与冷泉亭一带媲美。

  《满江红·题冷泉亭》赏析/鉴赏

  此词写景亦颇具匠心,欲写名泉,先写奇峰,欲写奇峰,先写水木。

层层牵引,种种铺垫,使冷泉周遭的景物形成绝佳的陪衬,刻画得格外着力。

虽写景状物,但时时不忘寓情于景,情景浑融一体。

词作自杉树写起,两排傲然直立之木,其状恰如朝堂上拱手而立的官员,杉树之遒劲刚直,令人不禁暗叹人不如树。

以此为喻,作者深寄怀抱,倘全部官员均如杉树之堂堂正气,定能收复国土、重返家乡。

  上阕写冷泉亭四周的山林和冰来峰。

自上而下,从四周的山林和流泉曲涧写起。

  “直节堂堂,看夹道冠缨拱立。

”说山路两旁,整齐排列的高大的树木,象戴冠垂缨的官吏,气概堂堂地夹道拱立。

这在修辞上是拟人手法;在句法上是形容句置在主句之前。

“直节堂堂”,形容“拱立”的树木高大直立,倒戟而出,形成突兀宏伟的气概,并寄予了作者的志趣;

  其次句绾合上句,并形容树木枝叶的茂密垂拂。

“渐翠谷、群仙东下,佩环声急。

”说两旁翠绿溪谷的流泉,渐次流下,声音琤琤琮琮,像神仙衣上的环佩叮当作响一样。

其意本于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这也是拟人的写法。

上一层以列队官吏拟路旁树木,有气概,但读者不易领悟,稍嫌晦涩;这一层比拟,由粗入细,形象自然、美丽 ,比较简洁理解。

“辛词才气横溢,常不择粗细”,信手拈来,但都能机敏驱使,此处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下面四句,集中写飞来峰,由“谁信”二字直领到底。

飞来峰并不高,但是形势奇矫如灵鹫《淳祐临安志》引晏殊《舆地记》说:

“晋咸和元年,西天僧慧理登兹山,叹曰:

‘此是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年飞来。

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今此亦复尔耶?

’因挂锡造灵隐寺,号为飞来峰。

”岩有矫龙、奔象、伏虎、惊猿等名称,是由于远看有高峻之感。

“天峰飞堕地”,状飞来;“傍湖”,指在西湖之滨;“千丈”,状高;“青壁”指山峰,承“天峰堕地”;“开”承“飞”字。

“谁信”二句描写飞来峰,气概宏伟,但和起两句比较,则辞意细密,峭而不粗。

“是当年、玉斧削方壶,无人识。

”玉斧泛指仙人的神斧;方壶,《列子·汤问》所写的海上五个神山之一。

句中意思是:

飞来峰像是仙人用“玉斧”削成的神山一样,惋惜时间一久,沧桑变幻,现在已无人能生疏它“当年”的来历和面貌。

以补充解释、描写飞来峰作结,调子转为舒和。

  下阕写游亭的活动及所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