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理论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314673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理论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教师理论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教师理论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教师理论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教师理论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理论2.docx

《教师理论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理论2.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理论2.docx

教师理论2

教师理论

教师职业是伴随着学校的出现而产生的。

教育史研究为我们提供的结论是:

文字是学校产生的先决条件。

“因为在当时文字是记载人类总结出来的文化知识经验的唯一工具,所以文字产生以后,才有可能建立起专门进行教育、组织教学的主要场所——学校,才会出现专门从事教育和根据文献资料传播知识的人——教师。

教师是“根据文献资料传授知识的人”,这种人所从事的工作就是“根据文献资料传授知识”,我们可以把这样的工作理解成“教师职业”,古代的教师职业主要就是这样的一种工作。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职业产生呢?

古代文字一般是图形文字,即照事物形象画出简单的图形,以帮助记忆。

后来又出现了象形文字、表音文字、表义文字。

文字既是处理日常事务的工具,又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工具。

古代文字书写、辩识都非常困难,必须经过长年累月的学习才能熟练地掌握它们,而且唯有通过文字关,才能学习文字记载的文化知识。

另外,在印刷术、造纸术等技术没有发明之前,文化知识的传承主要靠人工抄写,抄写在草纸或泥板、竹简上,以备学习和保存。

因此,需要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从事文字的抄写、教学的工作和传授文字记载的知识的工作。

这样就出现了教师这一职业。

教师职业人生存方式的历史变迁

1。

古代的教师职业

最早的学校出现在东方文明古国。

东方文明古国的学校主要有宫廷学校、祭司学校、文士学校、古儒学校。

通过古代学校的文献资料,我们对古代教师职业可以获得这样一些认识。

其一,学校是教师自己创办的。

设在自己家里。

古代自由办学,教师自谋职业。

其二,教师靠收学生的学费谋生和维持学校。

教师职业是有知识、有文化人的谋生手段。

其三,学生自由入学。

学校没有固定的修业年限、入学年龄的限制,一个教师面对不同年龄和层次的学生开展教学,即个别教学方式。

其四,教师自由讲学。

讲什么、怎么讲、讲多少是由教师个人决定的。

其五,教师一个人承担读、写、算知识及道德教育的全部内容。

可见,教师是具有广博知识和多方面才能的人。

其六,学生课业重复,可见,教师工作也很繁重。

其七,学校体罚严酷且盛行。

教师职业允许体罚。

2。

近代的教师职业

近代指17—19世纪末期。

近代学校与古代学校最大的不同是,前者是制度化的,后者是非制度化的。

制度化学校有三大特点: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而且“学校教育的目的性和计划性集中体现在严密组织性上”“从微观上说学校内又有专设的领导岗位和教育教学组织,有专司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总务后勤、文体活动等专门组织机构。

还有一系列的严密的教育教学制度。

”这样的学校制度是在近代为普及义务教育而建立的国民教育制度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完善起来的。

在这样的学校里,教师职业与古代相比有哪些特点呢?

第一,学校不是个体私立的,也不能自由创办。

学校是国家和地方的,因此是国立和公立的。

也有私立的,但也不是古代意义上的个体学校而是校董事会集体的,也是按照近代学校制度运营的。

这点决定,教师职业不是教师个体私营的。

第二,教师职业从业者是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公务员。

教师的生活费不是靠收取学费而是国家发给的,叫工资。

工资按教师的学历、教龄、级别、职务定级。

第三,教师之间实行分工制度。

制度有两种:

一是级任教师制(其中又分为年级固定制与班级固定制两种);一是科任教师制。

初等教育阶段大都采用级任教师制,中等教育以上阶段,大都采用科任教师制。

我国从小学到大学都设有“班主任”一职,可以说兼行级任教师制与科任教师制。

在中小学一般由科任教师兼任。

这样,在学校中就出现两种职能系统:

一是按学科(包括临近学科)划分的科任教师工作系统;另一是班级、年级、年级段工作系统。

前者为教学工作系统,后者以学生生活管理,思想教育为主。

第四,与古代的自由讲学不同,近代学校教学有严密的计划性。

学科门类、教学内容、教学进度,都严密地计划在教学大纲里,落实到课程表上,承载在教科书内。

每一个教师只承担其中一两门学科、年级越高,分科越细,科任只担当一门学科,按教学计划和课程表,依据教科书进行教学工作。

第五,与古代的个别教学不同,近代教学是班级授课制,即集体教学。

教师如果承担两个以上班级的课,那么,一天或一周就要将同一个内容重复讲授两次以上。

无论班级学生间个别差异有多大,教师都必须按照同一进度和同样的深度进行讲授,而且按同一标准进行考试评价。

这体现了大工业生产方式的“标准化”“大型化”“高速化”的生产特点。

第六,近代的教师职业,具有“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

在古代,因为是个别教学方式,因此,师和生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不象近代学校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根据每一个儿童的特点,因材施教,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学生丧失了主体地位。

现代学校强调科学教育。

科学知识被认为是客观的知识。

因此,书本的知识是要忠实地掌握的,这也导致传统教育三中心的形成。

第七,尽管近代教育是“教师中心”的,但教师并没有古代教师那种讲学的自由。

教师在课程上只有执行权。

教师的活动时空也是被严格限定的,不能随便改变时间地点。

教师就像工匠一样,即达到“教书匠”水平就是好教师了。

这个时期的教师职业非常缺少创造的空间。

第八,近代的教师是在师范学校按照大机器生产方式培养的。

师范学校、师范专科学校、师范大学分别培养小学、初中、高中教师。

这样的教师叫“师范型”教师,其最大的局限是知识浅薄。

3。

现代的教师职业

在这里现代指19世纪末以来,主要指20世纪这“躁动的百年”。

1、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教师职业新变化

从19世纪末开始,教师职业的传统的工作方式一再受到批评,各种新的工作模式被开发出来。

▲英国的“新学校”模式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资产阶级教育革新运动中,出现了“新学校”,推行新教育。

“新学校”改变了教师职业的近代模式。

“新学校”新在哪里呢?

首先,所有的新学校都建在风景秀丽的乡村或郊外。

其次,给儿童以自由。

使学校适合儿童而不是使儿童适合学校,上课是自愿的,可以上课也可以不上课。

第三,师生是平等的。

一切按民主的方式进行,没有权威更没有强制,学生不惧怕老师。

“新学校”以一种与传统学校极端对立的方式进行教学。

美国的杜威将传统教育特点概括为三中心(教师、书本、学校)。

新教育则要以对立的方式进行:

儿童、活动、社会三中心。

在这样的学校里教师的职业,无论是教学的内容、方式,还是教学的目的,结果都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师生关系、职业活动展开的时空发生的变化最显著。

▲美国的“进步学校”模式

在欧洲兴起“新学校”的同时,在美国也兴起了教育改革思潮,称为“进步教育”。

在“进步学校”运动中,教师职业出现了很多具有革命性的新模式。

◆昆西学校模式

这是美国“进步教育之父”帕克(1837-1902)在其主持的昆西学校创立的。

昆西学校是儿童中心的学校。

这里的教师上的是活动的课程。

昆西学校一位教师曾这样说,“帕克的发展计划包括了整个儿童……学校是工作的一个场所。

儿童在那里从做中学。

”在昆西学校中,尽管设有阅读、书写、数学、地理、历史、文学、艺术、表演、音乐、体育、手工以及健康教育等科目,但是教师把自己设计的教材以及杂志和报纸上的材料介绍到教室里来,以代替教科书。

教学通过有兴趣的活动来进行。

学校教师的基本任务是提供必要的和适当的条件,使每个儿童的个性能在教师的关心下得到充分的发展。

◆道尔顿中学模式

这个模式是美国的海伦·柏克赫斯特(1887—1973)创立的。

从1919年开始构想(称实验室计划),1920年应邀去马萨诸塞州的道尔顿市的道尔顿中学实验这个计划,因此又称道尔顿计划。

道尔顿计划,要改革的是“书本学校”。

改变的途径是废除课堂教学,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由选择学校的科目,废除课时表,教师根据科目来规定学习时间的长短,但具体由儿童自己安排,废除年级制,鼓励儿童去主动学习,遇到难题先由儿童集体讨论,然后再请教师辅导。

因此,这个计划,又称为“个别教学制度”。

道尔顿学校模式要求教师的工作坚持三项原则。

第一项是自由。

学生按自己的进度学习。

教师不可以用课时表硬性规定学习时间与内容。

第二项是合作,学校成为实际的社会组织。

学生在这里互相交往合作学习,共同生活。

第三项是时间预算,儿童学习采包工的形式,自己做学习计划。

按照这样的原则,教师怎样工作呢?

学校有实验室,这是道尔顿计划必备的一个实施条件。

实验室是儿童自由地进行作业的场所,兼有教室、自修室和图书馆的作用。

它按科目分设,而不再是一个班级所独占的教室,室内除桌椅、黑板外,还备有书籍、图表、仪器和标本等。

各年级的儿童可以自由地进出实验室,也没有时间的限制。

他们自己找座位坐,并进行某种科目的学习。

如果遇到疑难问题时,他们可以查阅参考书,或询问同学,或小组讨论,或请教师解答,每一门科目的实验室,安排一二名教师,以便随时进行辅导,或在必要时进行集体讲授。

学生有指定的作业,是学生学习后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

作业将每一门科目的全部内容,按月分别作出安排,确定指定的作业。

每个月的指定作业有简单的导言,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科目的大概内容,并规定每周的具体要求,以及标本资料的目录。

作业是师生之间的一个月的学习工约,也是一份包工合同。

根据这份学习工约,每个儿童可以从自己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出发,自由支配和安排时间,在各门科目的实验室里自修。

学校有成绩记录表,用于记录指定作业的完成进度情况。

它有3种形式:

一是儿童作业记录表。

作业记录表按科目的不同分成不同的颜色。

儿童到各个实验室工作时要携带此表,在离开时要将此表交给教师,由教师划去与作业进度相应的格数并签名。

二是教师实验室记录表。

各个实验室一份,记载儿童一个月完成作业的进度,由教师妥善保存,定期交学校教务处并调换新表。

三是每周进度统计表。

它是由学校教务处保存的对每个儿童的每周作业总进度的记录。

在道尔顿学校,教师的职业发生的变化是巨大的,我们看到,教师不再是讲授书本知识为主要工作了,他们的工作是组织、管理、指导学生的学习。

◆文纳特卡学校模式

这一模式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卡尔顿·沃尔西·华虚明(1889—1968)推行的。

他在1919年至1945年在担任伊利诺斯州文纳特卡的地方教育官员期间进行了教育改革实验。

这个实验一般称为“文纳特卡计划”。

按这个计划,学校的教学工作与传统的教师职业生活是有很大不同的。

华虚明认为教育上最迫切的一个问题是如何使学校的功课适应儿童的个别差异。

学校应该考虑每个儿童的个性,发展每个儿童的创造性和社会意识,帮助每个儿童得到全面的和完善的发展。

从这样的观点出发,学校的教学是按如下的计划设计的。

首先,教师要做好3个步骤的准备:

一是确立个别训练的特殊标准,规定儿童掌握什么和掌握到什么程度。

二是教师要编制出诊断测验,以便检查儿童的学习结果。

测验要按照学习的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阶段性测验。

三是教师应该编写能让儿童自我学习和自我纠正的教材,以便每个儿童按照自己的速度前进。

其次,学校应该办成社会化学校。

在学校里,有团体活动、学生会、体育运动、音乐欣赏与表演、文学欣赏与创作俱乐部、学校报纸和学校商店等,使儿童能充分地表现自己。

允许儿童根据自己的特殊兴趣和能力进行选科。

例如,印刷、木工、金工、美术、科学研究、图书馆工作、打字等。

这些活动培养儿童的社会意识。

学校活动安排,学术活动安排在整个上午或整个下午,其余时间则安排团体活动和创造性活动,儿童可以有弹性地安排自己的学习。

我们看到,文纳特卡学校的教师的工作,也是一种个别教学的方式,教师要能根据每个儿童的特点,制定学习标准、学习计划和编制适合儿童自学的教材。

教师的工作不是讲,而是研究教学和做学习组织、管理、辅导的工作。

而学生则有大量的时间参与各种社会性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行安排的。

虽然上述新教育模式只是在个别学校被成功地实施,但其影响是巨大的。

整个二十世纪在欧美及东方的日本、中国也都掀起了新教育运动的高潮。

教师职业在20世纪上半叶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虽然蒙台梭利所批判的现象依然存在,但毕竟人类已经看到,教师职业对儿童、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也看到了改正教师职业工作方式的可能性和努力方向。

在20世纪初期,欧美的新教育、进步教育运动正轰轰烈烈进行之时,1929年至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这是一次空前的经济危机。

使得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36%,世界贸易额缩减2/3,国家财政陷入了完全混乱的状态,美国的教育界也不可避免地受到震撼。

“儿童中心”的教育受到了社会的严厉批评。

人们开始注意寻找学校教育能为建立一个没有经济危机的“理想社会”做出更多贡献的办法和途径,越来越强调学校应该更加注意它自己的社会责任。

这样,又出现了改造主义的教育思想。

这种思想认为应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编制课程。

学生的学习以相互作用和情感为基础学习。

教师以劝说教育为职责。

教师的主要职责应该是劝说学生去“改造”他们所生活的社会。

通过劝说教育培养达到“社会一致”的精神。

主张教师既是教师,又是公民,有深刻的信念和所承担的义务,并且有无可非议的特殊爱好。

教师不仅要对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而且更要注意教导学生怎样批判地和主动地对付整个生活环境;教师应该有自己的观点,但是要允许和鼓励学生讨论、批评和质疑;教师可以对学生灌输某种学说或观念。

在学校生活中教师应该是指导者。

其职责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教师要激励集体中的所有成员去承担不同的任务,既对集体也对自己做出贡献;二是启发和引导集体作出决定;三是忠实地去执行集体所作出的决定。

新学校、进步教育运动,强调教师在其展开职业工作中,要以“儿童中心”来改变传统的“三中心”,这种改革是在教育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上升的社会条件下,而当资本主义社会出现危机时,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要求是担负起建立社会新秩序的责任。

教师职业处于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两种价值观的对立冲突中。

在这两难境地寻找着自身的新出路。

这时“新传统”教育流派开始了对“新学校”、“进步教育”的批判。

这种声音强调:

学校作为一个有组织的社会机构,必然负有传递文化的使命。

通过学校教育,人类的文化遗产将在每一代中再现出来。

学校必须重新审查他们的课程计划,保证学生能够学到包括读写算基本技能、语言、历史、文学、数学、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

强调学校严格按系统性、逻辑性、学术性要求设置学校课程和制定教学计划。

教师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要处于核心地位,教师应控制教学。

学校应该完善纪律,严格考核制度。

在20世纪上半年,教师职业经历着一场传统方式与现代方式的激烈的冲突,在传统职业模式的变革与继承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二战后的教师职业

二战后教师职业的变化更是深刻的。

我们可以依循“信息化社会”“地球村”“学会学习”“终身教育”这些反映时代特点的语言去探寻教师职业变化的方向与特点。

其一,教师职业职能的转变。

在20世纪后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两份关于世界教育的报告,对于我们认识这个时期的教师职业特点是有帮助的。

第一个报告是《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发表在1972年。

这个报告将战后以来的教育做了分析,指出:

“人们正在要求教育执行日益广泛而繁重的任务,这和过去所分配给它的任务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教育任务广泛而繁重。

在1972年时只是作为一种发展的新趋势来提出来,而在1996年发表的第二个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我们已经看到这些任务具体是指什么了。

担任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主席的雅克·德洛尔在报告的序言开篇第一句就交待教育负有的使命:

“面对未来的种种挑战,教育看来是使人类朝着和平、自由和社会正义迈进的一张必不可少的王牌。

”“教育在人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它的确是种促进更和谐、更可靠的人类的发展的一种主要手段,人类可借其减少贫困、排拆、不理解、压迫、战争等现象。

”雅克·德洛尔的序言题目是“教育:

必要的乌托邦”。

也许要教育承担起这么重大而又繁重的关系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使命,似乎不太现实,然而,这是必要的,近似于乌托邦的使命确实现实地落在了教育工作者的身上。

教育在二战后以“学会生存”为其根本职能,要求以“四个学会”作为教育的原则: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学会生存。

这四个学会是教育的四个支柱。

实际上,前三个学会是“学会生存”的条件。

教师职业,其职责已不是“教书”所能完成的,教师也不可能再仅仅是“教书的”了,或者说“教书的”意义也发生了变化了。

教师职业最深刻而又最巨大的变化就是其职能的转变了。

其二,教会学习是教师职业的新的工作方式。

传统上,教师职业是“传授”知识,而在信息时代,教师职业是教人学会学习。

《学会生存》中提出:

“学校的目的应该是:

在学生离校时,已经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足够的知识和技能,以备他终身之用。

”这种思想对教师职业的意义是,教师要教会学生认知从而“学会学习”。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用了这样一个形象说法:

“走向生活的通行证——基础教育”。

也就是说,在基础教育阶段,一个人如果不能学会学习,那么,就等于丧失了生活的能力,因为无法走向生活。

“学会学习”是“通行证”。

一个教师在这个问题上应有的觉悟就是:

如果不教会学习,就等于剥夺了一个人的生存权。

因此,教会学习是教师职业的一个人道主义使命。

当承担起这个使命的时候,教师职业的变革就是一个革命性的了。

让一个儿童掌握知识和让一个儿童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并在其过程中学会学习,其工作的方式,无论是内容还是方法都是不同的。

其三,教师职业被认定为专业性职业。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这一权威文献中提出“教师是专业性职业”,认为“它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训练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

其四,教师的终身教育得以实施。

20世纪60年代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深入人心,教师的终身教育问题引起关注。

60年代以来,“教师教育”概念产生并成为国际通用教育用语,标志教师终身教育体制的建立;教师职业从业者必须是一个终身学习者,而社会也必须能对教师提供终身教育的保障的观念的确立。

其五,教师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指出:

“违背教师意愿或没有教师参与的教育改革从来没成功过”因此,在教育改革中,认识到“让教师参与教育问题的决策”

20世纪教育处于不断的变革之中,透视教育变革的过程,最终人们看到“把教师看作是变革的动力非牵强附会”“每位教师都有责任帮助创建一个个人和集体都有能力探索和不断更新的机构。

否则,新机构就不可能产生。

教师职业已经不像近代那样机械地工作就可以了,执行和服从式的工作方式已经不适合信息时代了,必须不断地改革和创造性地工作。

富兰:

在这个世界里,变革是一次走向未知的目的的旅行;在这里,问题就是我们的朋友,寻求帮助是力量的象征。

在21世纪,教师需要新的思维方式,否则就会成为变革的牺牲品而不是变革的力量。

在变动的时代,必须善于对待变革,要把变革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来对待。

 

二、教师角色的职能

教师角色的职能是指教师在社会分工中所承担的专门职责。

教师角色的职能是受很多因素决定的,而且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

因此必须放在一定社会背景上进行历史的考察。

不同的时代,对教师的职能的赋予总是以一种新的身份的称谓或一种比喻来表达。

如“教书的”,“教书匠”,“传授者”;又如“蜡烛”“春蚕”;再如“园丁”“工程师”;再比如“临床医生”,近来又出现了“学者”“研究者”“伴奏者”“协助者”“促进者”“领导者”等等。

我们就通过对这些教师的“称谓”的意义的分析来认识教师在不同的时代被赋予了怎样的社会职责。

(一)“教书的”、“教书匠”、“传授者”的职能

这是教师自产生以来就具有的职责:

“根据文献资料传授知识”。

能达到准确、迅速地传递知识的就可称为“教书匠”。

“教书匠”非常形象地揭示了教师的职能,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是技术纯熟的表现,而作为一个社会人,是一种工匠的身份,这种身份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没有地位的,是一种低身份的象征。

教师在古代首先是学者,自身拥有的知识是从事教师职业的资本,凭借着自己的知识资本设坛教学。

但到了近代,有了教科书,有了教学计划,有了课程表,教师的职责是将事先规定的教科书中的知识按照教学计划,在指定的时间地点传递给学生。

教师有知识,有学问也不被赞美,学校并不鼓励超出大纲和教材。

近来,教师又有了教学参考书,教案设计参考书等教学用书,有的教师干脆就把教参的东西直接搬到课堂。

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教师的威信下降,不被人尊重,与教师丧失学者身份是有关系的。

“教书的”、“传授者”因为教师自身的质量和工作方式的不同,从古到今,在教师职能的履行方面表现出极大的不同。

“传授者”是教师角色的本体职能,人类的文化遗产依赖教师而被一代代传播,继承。

教师的这一角色职能虽说因为信息技术的发达而丧失唯一的地位,但这个职能是不能丧失的。

教师在人类文化的传递方面自有机器所不可能替代的作用。

关键是怎样发挥作用。

(二)“蜡烛”、“春蚕”的职能

这是对教师作为社会人的精神、人格方面作用的比喻性说法。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古代名句,在现代的中国成了要求和奖赏教师的“专利”。

这是教育的社会政治工具职能发挥主导作用的时代的产物。

这个时代的价值观,是以“大公无私”为取向的。

作为教师就应该是表率、榜样。

教师被要求象“蜡烛”、“春蚕”一样,将自己的全部时间、精力用来工作,将自己的生命全部奉献给学生的教育工作。

这个时代,优秀教师是苦干型的。

教师在社会的职能是什么?

是“蜡烛”、是“春蚕”。

象“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象“春蚕”一样奉献自己,以身作则。

在西方也有这样的教师职能观,加拿大学者迈克·富兰举了一部电影《站着分发》为证。

电影反映一位在洛杉机东部一个西班牙裔社区的一所中学的数学老师。

这位老师,放弃与情人的约会,在周末和课后都为备考的学生工作。

作为一个把自己奉献给学生极端的例子,他置自己的健康于不顾,在他心脏病刚好两天以后就回到他的教学岗位上。

迈克·富兰引用了这样一些影评表达他对该片的看法:

“像所有的神圣的老师那样,他没有生活——他从不学习新东西,辅导小的社团,搞艺术,追求政治方案。

他自我牺牲只是为了他的学生。

”;“也许电影《站着分发》传递出的最有害的信息是为了被人看做是一名好教师,你必须辛辛苦苦地工作至死。

”电影片把教师描绘成孤独热情的烈士。

“他们战胜了所有的困难,无能的管理者、冷嘲热讽的同事,缺乏热情的学生;以便做出成绩。

”教师在社会上的作用就是象烈士一样牺牲自己。

改造学生,改造社会。

(三)“园丁”、“工程师”、“临床医生”的职能

教师的社会职责,被要求象“园丁”、“工程师”、“临床医生”一样工作。

当教师被要求做“园丁”时,是把学生比做了植物,教育的对象是被置于改造的地位的。

夸美纽斯说:

“人是一个‘可教的动物’这是一个不坏的定义。

实际上,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在夸美纽斯那里,“人类与树木的境遇原是相似的”,因此,教育就是象园丁一样地种植、灌溉与修剪。

即把“德行与虔信灌输到他的身上。

”这种工作还要“在植物幼小的时候去实行。

”这种教育对象的植物观是被夸美纽斯论述得较充分的,教育者的职能就是象园丁一样熟练地修剪劳动的对象——学生。

“工程师”是把学生看成了工业产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由工程师来设计的。

“工程师”是工业社会的用语,但其内涵与把学生看成是“植物”是一样的。

教师的责任就是按照“人”的标准去改造、塑造,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就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在中国“工程师”的全称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工程师的地位、权力是国家赋予的,因此,对人的改造要依照国家的意志去设计。

在近代,日本的教师,作为圣职者,就是天皇的传道士;在德国,教师是希特勒的纳粹精神的灌输者,德国公民的塑造者。

在教育的政治经济工具职能被突出和强化时,教育机关的专门人员教师就被赋予“工程师”的职能。

“临床医生”也是在把学生作为病人的学生观前提下,对教师职能的赋予。

受教育者当达不到成绩与德行的标准时,或者说与“工程师”设计的“图纸”不一致时,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