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城市道路专业毕业设计说明书.docx
《公路城市道路专业毕业设计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城市道路专业毕业设计说明书.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路城市道路专业毕业设计说明书
总说明
一、任务依据及项目概况
(一)任务依据
1.《长沙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土木工程专业道路方向毕业设计指导书》。
2.公路相关规范标准
(二)工程规模及技术标准
项目主要技术标准
序号
项目
主线
1
公路等级
一级公路
2
路线长度
1.942km
3
路基宽度
24.5m
4
设计车速
80km/h
5
汽车荷载等级
公路I级
6
设计洪水频率
特大桥1/300;其他桥梁、路基1/100
二、路线平纵面设计
(一)平面设计
路线设计线为公路中心线。
路线全长,共设置平曲线1个,平均每公里个,平面线形采用基本型,最小圆曲线半径800m,最小缓和曲线长250m。
路线力求吻合地形,注重平纵面配合,线形连续、均衡,最大限度地提供行车的安全性和方便性。
(二)纵断面设计
纵断面设计综合考虑行车的安全、油耗,结合沿线地形、工程地质、填挖方条件、设计洪水位等考虑确定路线纵面。
全线共设置竖曲线1处,竖曲线半径50000m。
本项目纵断面设计,完全符合公路纵断面的最大纵坡、坡长设置及缓和坡段的规定,且对全线进行了平均纵坡的验算。
(三)平纵组合设计
线路所经地带主要为平原地形,地形起伏较小,水系、植被发育。
路线进行平纵面组合设计时需考虑地形、地质、环保、等制约因素,要求路线方案尽量吻合周围地形,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充分考虑车辆行驶安全舒适性、驾驶员视线要求及心理反应,在工程量增加不大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
全线平曲线半径大于满足视距要求的最小半径值、纵曲线半径尽量大于视觉所需要的最小半径值,保证行车安全。
(四)路线平纵面指标执行情况
本路段路线平纵面指标执行情况见下表:
技术指标采用值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标准值
设计指标值
1
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
m
250
800
2
最大纵坡
%
5
3
最短坡长
m
200
280
4
凸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
m/个
4500/
50000/1
(五)平曲线超高、加宽及视距
1)平曲线超高
全线半径小于2500米的平曲线设置超高。
一般情况下,缓和曲线长度满足要求时,平曲线超高渐变由直缓点开始,至缓圆点完成,渐变段长度不小于70m,超高渐变率不大于1/200。
缓和曲线过长造成超高渐变率小于1/330的,控制在双向2%到单向2%渐变率不小于1/330。
2)平曲线加宽
本项目平面指标高,无加宽设计。
3)平曲线视距
全线视距按不小于2倍停车视距检验,并结合据地形和植被覆盖情况,尽量对平曲线内侧影响视线的障碍物和挖方边坡按视距包络曲线进行清除。
平曲线内侧的视距包络曲线的圆曲线部分按半径计算所需要的横净距、缓和曲线部分按此横净距从直缓点至缓圆点渐变。
(六)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前应对所提供的导线点、水准点逐一进行检查和核对,在确保桩点无破坏和松动、数据无误的条件下,方可用于路线平纵面放样和控制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导线点和水准点的保护,使各分项工程和各不同部位的施工始终引用同一导线点和水准点,避免发生误差和差错。
当导线点、水准点因破坏、松动或因施工需要,需另行增设时,必须经过严格平差,达到精度要求后方可使用。
2.本工程采用分段分合同组织施工,应对相邻两合同单元交界部位的路线线位和高程应进行交叉搭接放样,相互核对,以避免在连接部位的平面错位和纵面错台,此种现象在以往施工中时有发生,处理也较困难,应□特别引起重视。
3.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对沿线需要横穿本路的新建项目的管理和控制,绝不允许在无任何依据的情况下,不通过与建设单位协调,随意埋设或架设各种管线横穿或横跨本路,造成道路通行净空受到限制。
4.视距包络曲线内影响视线的障碍物应予以清除,但稀疏的成行林、单棵树及低矮的灌木对视线妨碍不大,则可以保留;视距切除平台可采取种草和植低矮灌木进行绿化美化,严禁种植较高的植物影响视线。
三、安全设施
(一)交通安全设施
A.标志
1.标志布设
(1)在主线距离平交入口100m处设置丁字交叉或十字交叉警告标志,在距离平交入口50m处设置丁字交叉路口或十字交叉路口指路标志,并附着限速标志限速值为40。
(2)在主线平交出口处设置解除限速40km/h标志;在平交出口及加速车道终点以后100m,设置限速标志,限速值为80。
(3)在主线中央分隔带开口处人行横道线以前100m处设置注意行人标志。
(4)在人行横道线以前适当位置设置人行横道标志。
(5)中央分隔带整公里处设置里程牌。
(6)在各里程碑之间每隔100m设一个百米桩。
(7)在公路两侧用地范围分界线上每隔300m设置一块公路界碑。
2.版面设计
(1)本项目主线设计速度为80km/h,字高50cm;平交设计速度为40km/h,字高40cm。
(2)中英文、数字的字体、高度、粗细及其间距均严格按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的规定。
3.结构及材料规格
本设计标志支撑方式有单柱式、双柱式、悬臂式、附着式等。
(1)标志立柱和横梁:
立柱和横粱采用热轧无缝钢管,并应符合YB231—70和GB8162—87的规定。
标志立柱柱帽、横梁帽、抱箍以及其它钢结构件均采用GB2517-81《一般结构用热连轧钢板和钢带》中钢号为RJ235及以上的钢板,并应符合GB700—88的规定。
(2)标志板:
采用牌号为2024,T4状态的硬铝合金板,并符合GT/T279-1995《公路交通标志板技术条件》第条的技术规定。
即:
铝合金板的化学成分,冷轧板材牌号、规格、力学性能、尺寸及允许偏差应符合GB3190,GB3880,GB3194的规定。
(3)滑动槽铝:
采用LC4铝合金挤压型材,并符合YB1703—77《铝及铝合金挤压型材》的规定。
(4)高强螺栓:
高强连接螺栓和高强地脚螺栓(包括相应的螺母、垫圈),应采用40B或45号钢,并符合GB1231—76的规定。
(5)水泥混凝土基础材料:
符合现行《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6)钢筋:
采用热轧结构钢筋(Φ14及以上为Ⅱ级钢筋),应符合GB1499—91及现行《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7)反光膜:
性能指标应符合部颁《公路交通标志板技术条件》(JT/T279-1995)第八条中标志面的技术条件各款的要术。
并选用其表3规定的二级反光膜。
(8)标志结构构件中的所有钢铁件(包括螺母、螺栓等)均进行热浸镀锌处理。
4.技术要求及施工注意事项
(1)交通标志的形状、图案、汉字、数字的字体、颜色应严格按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及设计图纸要求制造。
(2)所有钢构件均应先加工制作,后热浸镀锌,严禁镀锌后加工。
(3)主要钢构件(如立柱、横梁、法兰盘等)镀锌量为550g/m2,紧固件(如连接螺栓、螺母、垫圈等)的镀锌量为350g/m2,热浸镀锌所用的锌应为《锌镀》(GB470-83)中所规定的0号或1号锌。
(4)单柱式标志的标志板内缘到土路肩边缘的距离不少于25cm,悬臂式标志板下缘距路面净空高度不得小于5.5m。
(5)钢筋混凝土基础应提前施工,待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后方可安装立柱及标志板。
(6)标志设置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时,可在小范围内调整布设桩号。
B.标线
1.标线布设
车行道分界线:
白色虚线,线宽15cm,实线长6m,间距9m。
车行道边缘线:
白色实线,线宽20cm。
导流线:
即平交渠化标线,白色反光标线,外围线宽20cm,线宽45cm,间隔为100cm,倾斜角为45°。
画法严格按照现行的《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相关规定执行。
减速标线:
白色反光虚线。
人行横道线:
白色实线,线长3m,宽40cm,间距60cm。
2.标线材料
标线采用热熔型反光涂料,车行道分界线、车行道边缘线、人行横道线、厚1.8mm,导向箭头、减速标线、导流线厚4.5mm。
涂料中混合总重量20~23%的玻璃微珠以增加标线夜间反光性。
3.技术要求及施工注意事项
(1)本工程路面标线采用热熔型。
热熔型涂料中的树脂必须是热塑性的,热塑标线材料,必须服合交通标线的技术要求:
耐久、耐磨耗、耐腐蚀,与路面粘结强;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具有较好的辩认性;具有防滑性能和一定的粗度,便于施工,与人无害。
(2)本路标线采用《路面标线涂料》(JT/T280-1995)第4条表1规定的第3种2号热熔涂料。
其品质应符合第条表3的规定,相应的下涂剂(底油)应符合第条表4的规定,所用玻璃珠的品质应符合第条表5的规定。
(3)划标线的路面不得有灰尘、砂土、积水等,彻底清扫干净后才可以进行放样工作,标线的放样一定要与道路的线形相吻合,在横断上分配合理,线形流畅美观。
对不符合要求的标线进行修整,去除溢出和垂落的涂膜,检查厚度、尺寸、玻璃珠的散布情况及划线的形状等。
要修剔不合规格的标线,收集四处散落的玻璃珠。
C.护栏
1.护栏布设
(1)路侧安全净区设有车辆不能安全穿越的照明灯、摄像机、可变信息标志、交通标志、声屏障、上跨桥梁的桥墩或侨台等设施,填土高度大于4m的路段设置立柱间距为4m的A级波形梁护栏。
(2)路侧有江、河、湖、海、沼泽、航道等水域,填土高度大于8m的路段设置立柱间距为2m的A级波形梁护栏。
(3)主线中央分隔带宽2m,采用立柱间距4m的Am级分设型波形梁护栏。
(4)路侧波形梁护栏最小设置长度为70m,相邻两段护栏的最小间距为100m。
2.结构型式
A级、Am级波形梁护栏由二波波形梁板(310mm×85mm×4mm)、立柱(Φ140mm×4.5mm)和防阻块(196mm×178mm×200mm×4.5mm)等组成。
中央分隔带护栏端部和匝道护栏分合流端部均采用圆形端头并加强。
3.材料要求
波形梁、立柱、横隔梁、端头及连接螺栓所用钢材为普通碳素结构钢(Q235),拼接波形梁的螺栓采用高强螺栓。
所有波形梁护栏的冷弯型钢部件均应作防腐处理,一般可采用热浸镀锌处理。
其中波形梁、端头梁、横隔梁、立柱、防阻块、托架的镀锌量为550g/m2,螺栓、螺母、垫圈、锚固件的镀锌量为350g/m2。
热浸镀锌所用的锌应为《锌锭》(GB470-83)中所规定的0号锌或1号锌。
4.施工注意事项
(1)如遇到石质挖方路段或与通信管道、暗沟等构造物冲突时,护栏采用带基础的加强型护栏。
(2)立柱放样后,应调查每根立柱位置的地基状态。
如遇地下通迅管线、泄水管等,或涵洞顶部埋土深度不足时,应调整某些立柱的位置,或改变立柱固定方式。
(3)波形梁的连接螺栓及拼接螺栓不宜过早拧紧,以便在安装过程中利用波形梁的长圆孔及时进行调整,使其形成平顺的线形,避免局部凹凸。
波形梁顶面应与道路竖曲线相协调,当护栏的线形认为比较满意时,方可最后拧紧螺栓。
(4)设置于平曲线上的路侧波形梁护栏,施工单位应在制作安装前认真核对各设护栏段的平曲线半径,在制作安装前对护栏主梁进行正确的弯曲预处理。
以便施工时能顺利安装,且能保证线形的平滑顺直。
D.防眩板
1.布设原则
路基路段采用中央分隔带绿篱防眩,桥梁中央分隔带设置防眩板进行防眩。
2.结构型式
防眩板采用PVC材料制作,颜色为绿色。
E.轮廓标、里程牌、百米牌
1.轮廓标
1)布设原则
全线布设轮廓标,轮廓标在公路前进方向左、右侧对称设置,左侧为黄色,右侧为白色。
根据不同适用条件,采用柱式轮廓标和附着式轮廓标两种类型,设有波形梁护栏和桥梁护栏的路段采用附着式轮廓标,其余路段采用柱式轮廓标。
布设间距为20m。
2)材料要求
反射器以棱镜子型反射器为反光元件。
反射器的颜色应符合《视觉信号表面色》(GB8416-87)逆向反射颜色的规定。
所有钢构件均应进行热浸镀锌处理,螺栓、螺母、垫圈等连接件镀锌量为350g/m2,其余钢构件的镀锌量为550g/m2。
所用的锌应为《锌锭》(GB470-83)中所规定的0号或1号锌。
螺栓、螺母等紧固件在热镀锌后必须清理螺纹。
3)技术要求及施工注意事项
(1)附着式轮廓标应与护栏同步施工。
(2)应符合《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081—2006)及《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F71—2006)的要求和规定。
4)里程牌、百米牌
里程牌设在中央分隔带的整公里处,标志板为2mm厚的铝板,绿底白字,反光膜等级为一级。
百米牌为圆形,直径10cm,白底绿字,字高8cm,附设于柱式轮廓标上,或与附着式轮廓标配合使用,反光膜等级为一级。
四、路基、路面及排水
(一)设计原则
1、路基设计根据沿线地形、地质、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及环境保护的要求,因地制宜,采取必要的的排水防护措施和经济有效的病害防治措施,防止各种不利因素对路基造成的危害,保证路基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且土基回弹模量达到路面设计规范规定的要求。
2、公路排水设计根据公路等级,沿线地形、地质、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少占农田,并与当地排灌系统及水利设施协调,保证既使路基处于规定的干湿状态内,又不破坏当地的自然排灌系统。
3、路面设计根据使用功能及气候、水文、土质等自然条件。
在满足交通量和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节约投资的原则,选择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有利于机械化施工的路面结构方案。
(二)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方案设计
本项目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24.5m,其中:
中间带宽3.0m(中央分隔带宽2.0m,左侧路缘带宽2×0.5m),车道宽2×7.5m,硬路肩为2×2.5m,土路肩为2×0.75m。
路拱横坡行车道采用2%,硬路肩采用2%。
土路肩采用4%,路基设计洪水频率为1/100。
路基设计高程为中央分隔带边缘路面高程,超高方式采用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
路基土石方计算已考虑了路面厚度的影响,并计入了开挖边沟、排水沟(废方)的土石方。
(三)路基设计
1.填方路基
填方边坡坡率:
当H≤8.0m时,采用1:
的边坡;当H>,上部8m采用1:
,下部采用1:
。
2.挖方路基
挖方路堑边坡型式根据地形、岩土性质、构造发育情况、水文地质条件、边坡高度以及本项目远期城市规划等因素综合确定。
3.特殊路基设计
1、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
沿线软土地基主要分布在老河床、水塘、山间谷地,淤泥一般深度为~3.0m。
根据软土分布深度较浅的实际情况,采取清淤回填等措施。
2、斜坡路堤路段的稳定措施
位于地面横坡陡于1∶5地段的填方路堤,路堤填筑前应在清除耕植土后开挖宽度不小于~2.0m的台阶,并设置2%~4%的反向坡度,以防路基滑动而影响稳定性。
填筑必须由下到上分条分幅逐层进行,以达到填筑土与地基土的紧密结合。
4.路基压实度标准与压实度说明
路基填料应满足强度及粒径要求,并采用重型标准压实,符合规定压实度。
路基填料的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
路基填料技术要求表
项目分类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
(cm)
粒径
(cm)
最小强度
(CBR)
重型标准压实度
(%)
填方
路基
上路床
0~30
10
8
≥96
下路床
30~80
10
5
≥96
上路堤
80~150
15
4
≥94
下路堤
150以下
15
3
≥93
零填及
路堑路床
0~30
10
8
≥96
30~80
10
5
≥96
含腐殖质较多,或带草根的土、泥炭、淤泥及含水量偏高的土或全风化页岩不能用于填筑路堤。
路堤借方填土,采用选定的料场且经试验合格后方可做路基填料,高路堤应采用内摩擦角大,水稳定性好的填料进行填筑,且须严格控制压实度,确保路堤安全。
桥涵台背、挡土墙等构造物的填土压实,在比较宽阔的部位尽量使用大型压实机械,只有在临近构造物的边缘50cm内,才采用小型振动压实机械压实,其压实厚度不应超过10cm。
台背填土压实度应达到96%。
5.路基路面排水系统及防护工程设计
1)排水系统设计
全线根据地形、排灌水系结合桥涵设置进行路基排水系统综合设计,路基排水设计降雨重现期路面汇水为5年,坡面汇水为15年。
路基排水系统由路堤边沟、路堑边沟、急流槽、超高段纵向排水沟、横向排水管及桥涵排水共同组成,所用材料应满足相应规范要求。
路基边沟
填方路基均设置浆砌片石梯形边沟,汇集路面、坡面及地面水,排至天然沟渠或路基范围以外;挖方及零填段路基均设置浆砌片石矩形盖板边沟,汇集路面和坡面水,排至路基排水沟,边沟沟底纵坡一般不小于5‰,路基边沟连续长度一般不大于300米。
急流槽
当由挖方边沟过渡到填方排水沟的排水纵坡大于25%时应设置急流槽连接上下水流。
急流槽槽身尺寸应按挖方边沟和填方排水沟的型式进行渐变过渡。
超高路段排水
超高路段排水由纵向流水槽、集水井、横向排水管及急流槽组成。
超高路段外侧路面汇水经纵向流水槽至集水井,并通过横向排水管排至路基外。
对于填方路段横向排水管一般设置在超高外侧。
对于半填半挖路段横向排水管一般设置在填方的一侧。
对于全挖方路段横向排水管应设置在超高路段内侧,并将路堑边沟加深至1.4m深以上,以利于横向排水管将水排至路堑边沟。
2)防护工程设计
施工图阶段对初步设计路基防护方案进行了优化,根据沿线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结合路基填挖情况以及施工、养护、营运等因素进行综合设计。
重视环境保护,以绿色防护为基调,尽可能减少和掩饰人工痕迹,使路容景观协调,并注意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
本路采用的路基防护及支挡工程种类较多,包括:
喷播植草护坡、方格骨架草皮护坡、三维植被网植草护坡、浆砌片石护坡、挡土墙等。
上述各种防护型式适用条件简述如下:
路基一般填方
路基填土较低时,采用路堤喷播植草护坡。
土质及强风化岩石挖方
挖方段内仅为单级边坡,且H≤5.0m时,采用路堑喷播植草护坡。
当当H>8.0m,且为多级边坡时,下部8.0m视具体情况采用方格骨架草皮护坡,上部采用三维植被网植草护坡进行防护。
浸水路堤
水塘路段、沟渠路段视具体情况,采用浆砌片石护坡或浸水挡土墙进行防护。
6.取土、弃土设计方案、环保及节约用地的措施
本着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尽可能恢复沿线自然景观的原则,弃土场多设在低凹处以及荒废荒地处。
取、弃土场应利用路基废弃的表土、淤泥覆盖,种草植树绿化。
本项目边坡防护大量采用了绿色生态防护,能够保持沿线的自然风貌,打造一个令人舒心的绿色通道。
路基施工时,清除的有机质耕植土,是提供植物生长丰富营养的最佳种植填料,应充分利用于公路路基边坡植物生态防护和弃土堆表面的种植培土。
(四)路面设计
1、路面结构
26cm水泥砼面层+1cm沥青表面处治封层+透层+20cm%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水泥浆结合层+20cm%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
硬路肩的路面结构与行车道一致。
(三)水泥混凝土面板接缝设计
设计中普通素混凝土面板长度一般为5m,如遇特殊情况及特殊部位,混凝土面板的长度可进行适当调整,但最长不超过6m。
1.水泥砼路面纵缝为设置拉杆的纵向缩缝和纵向施工缝,横向缩缝采用平缝加传力杆形式。
2.在邻近构造物、板厚的变化处、路线起终点、平交与被交道路相接处均设置胀缝。
胀缝的设置应根据施工季节的温度按照规范的有关规定处理,严格控制胀缝的施工质量。
3.混凝土路面与桥梁相接,桥头设置搭板,搭板与混凝土面板之间采用过渡板,搭板与钢筋混凝土面板之间的接缝设置拉杆,钢筋混凝土面板与素混凝土面板之间设置传力杆胀缝形式。
当桥梁为斜交时,钢筋混凝土板的锐角部分采用钢筋补强。
4.特殊部位砼路面补强设计
当水泥砼面层下有箱形构造物横向穿越,其顶面至面层底面的距离小于40cm时,在构造物顶宽及两侧各(H+1)m且不小于4m的范围内,砼面层内应布设双层钢筋网(钢筋网设在距面层顶面1/4~1/3厚度处);当构造物顶面至面层底面的距离在40~120cmc时,在砼面层中应布设单层钢筋网(上下层钢筋网各距面层顶面和底面1/4~1/3厚度处)。
当水泥砼面层下有圆形管状构造物横向穿越,其顶面至面层底面的距离小于120cm时,在构造物两侧各(H+1)m且不小于4m的范围内,砼面层内应布设单层钢筋网(钢筋网设在距面层顶面1/4~1/3厚度处)。
砼板的胀缝及混凝土面板的锐角部分均采用发针型钢筋补强。
(五)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1)路基施工要求
路基施工应做好施工期临时排水总体规划、临时排水设施应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综合考虑,并与工程影响范围内的自然排水系统相协调。
路堤填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a)含草皮土、生活垃圾、树根和含有腐朽物质的土不得作为填料。
b)泥炭、淤泥、强膨胀土、有机质土及易溶盐超过允许含量的土,不得直接用于路基填筑。
c)液限>50、塑性指数>26、含水量不适宜直接压实的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
需要应用时,必须采取技术措施进行处理,经检验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使用。
d)种植土可用于植物防护的路堤边坡表层。
e)填料强度和粒径,应符合部颁《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施工地质工作,随时掌握边坡工程地质变化。
根据地质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对切方较深,局部岩石破碎,风化较严重路段,因爆破对岩石强度和岩层面粘聚力的损失较敏感,应采用合理、可行的施工爆破技术,严格控制药量和爆破产生的冲击力对岩层的破坏作用。
路堑边坡开挖后,及时做好坡面防护。
设计中采用了大量的绿色植被防护,首先应根据气候区划进行草种选型,草种应具有优良的抗逆性,并采用两种以上的草种进行混播,其次对木纤维、保水剂、粘合剂、肥料、水等材料的配合比及厚层基材型号的选择均应通过试验段试喷确定,喷播施工完毕,应进行后期养护及病虫害防治以确保植被防护效果。
4.软土地基处治前应注意排水。
软土地基处治材料的选用,宜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换填砂卵石料必须采用不易风化、水稳性好的石料。
未尽事宜按照《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F10-2006)、部颁《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等执行。
2)路面施工要求
必须对拟采用的材料进行规定的基本性能试验,以确定材料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施工单位应参照设计提供的材料组成和材料来源按规定进行混合料配合比试验。
底基层、基层的混合料必须采用厂拌法进行集中拌合。
底基层应采用平地机摊铺、整平,有条件时尽量用摊铺机摊铺。
基层必须采用摊铺机摊铺。
接缝施工:
①采用滑模施工时,纵向施工缝拉杆可用摊铺机侧向拉杆装置插入。
钢筋混凝土路面纵缝拉杆可由横向钢筋延伸穿过接缝代替。
插入的侧向拉杆应牢固,不得松动、碰撞或拔出,若发现拉杆松脱或漏插,应在横向相邻路面摊铺前钻孔重新植入;当发现拉杆可能被拔出时,宜进行拉杆握裹力检验。
②每天摊铺结束或摊铺中断时间超过30分钟时,应设置横向施工缝,其位置宜与胀缝或缩缝重合。
确有困难不能重合时,施工缝应采用设螺纹传力杆的企口缝形式。
横向施工缝应与路中心线垂直。
③普通混凝土路面横向缩缝宜等间距布置,不宜采用斜缝。
不得不调整板长时,最大板长不宜大于6.0m,最小板长不宜小于板宽。
④普通混凝土路面和钢筋混凝土路面胀缝视集料的温度膨胀性大小、当地年温差和施工季节综合确定:
高温施工可不设胀缝;常温施工,集料温缩系数和年温差较小时,可不设胀缝;集料温缩系数或年温差较大时,路面两端构造物间距大于等于500m时,宜设一道中间胀缝;低温施工,路面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