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市级联考河南省平顶山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302744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3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河南省平顶山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河南省平顶山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河南省平顶山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河南省平顶山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河南省平顶山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河南省平顶山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河南省平顶山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市级联考河南省平顶山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河南省平顶山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河南省平顶山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的变化与另外三个不同类的是(  )

A.铜在空气中表面变绿B.冰融化成水

C.小麦酿酒D.食物腐烂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铜在空气中表面变绿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小麦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食物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与另外三个不同类的故选B。

2.燃煤排出的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后,主要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

A.酸雨B.白色污染C.温室效应D.臭氧层破坏

【答案】A

【解析】

【详解】酸雨是指溶液pH小于5.6的雨水,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燃煤排出的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后,会引起酸雨,故选A。

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恰当的是(  )

A.甲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D.木炭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温的气体;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木炭还原氧化铜,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

选D。

考点:

甲烷、硫、铁丝燃烧的现象;木炭还原氧化铜的现象。

点评:

识记内容,难度不大,牢记这些现象,对于解答推断题很有帮助。

4.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式。

下列是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八月桂花飘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干冰升华--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硫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更剧烈--在氧气中硫接触到的氧分子更多

【答案】C

【解析】

【详解】A、八月桂花飘香,是因为桂花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桂花花香,故不符合题意;

B、干冰升华,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故不符合题意;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而不是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故符合题意;

D、硫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更剧烈,是因为在氧气中硫接触到的氧分子更多,故不符合题意。

5.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化合物的是(  )

A.煤、食醋B.生铁、氢气

C.冰水共存物、过氧化氢D.洁净的空气、二氧化硫

【答案】D

【解析】

【详解】A、煤、食醋都属于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B、生铁属于混合物,氢气属于单质,故不符合题意;

C、冰水共存物中只有水分子、过氧化氢都属于化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D、洁净的空气属于混合物,二氧化硫属于化合物,故符合题意。

6.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

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D.核外电子数不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核电荷数不同,也就是核内质子数不同,故选A。

7.“信阳毛尖”是一种绿茶,绿茶中含有的单宁酸(化学式为C76H52O46)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等功效。

下列有关单宁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氧化物

B.由碳原子、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C.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6:

46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单宁酸由三种元素组成,故不属氧化物,A错误;单宁酸是由单宁酸分子构成的,B错误;由单宁酸的化学式可知,单宁酸分子中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最小,故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C正确;单宁酸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之比=12×76:

16×46,D错误。

故选C。

考点:

氧化物,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8.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CaCO3

CaO+CO2↑B.HCl+NaOH=NaCl+H2O

C.CO2+2NaOH=Na2CO3+H2OD.2Na+2H2O=2NaOH+H2↑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CaCO3

CaO+CO2↑涉及到的钙、碳、氧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升降,故不符合题意;

B、在HCI+KOH=KCl+H2O中,涉及到的氢、氯、钾、氧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升降,故不符合题意;

C、在CO2+2NaOH=Na2CO3+H2O中,涉及到的碳、钠、氢、氧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升降,故不符合题意;

D、在2Na+2H2O=2NaOH+H2↑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1价,氢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降到0价,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符合题意。

9.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用来切割玻璃一金刚石质地较硬

B.焦炭用来冶炼金属-焦炭具有可燃性

C.石墨做电极材料-石墨具有导电性

D.木炭可以除异味-木炭具有吸附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A、金刚石坚硬无比,金刚石常用来裁玻璃,故不符合题意;

B、焦炭具有还原性,可用来冶炼金属,故符合题意;

C、石墨具有导电性,石墨常用作电极材料,故不符合题意;

D、木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吸除异味,故不符合题意。

10.下列物质中,不能用金属跟稀盐酸反应直接制得的是(  )

A.氯化锌B.氯化镁C.氯化铁D.氯化铝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

A、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锌排在氢的前面,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故不符合题意;

B、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镁排在氢前面,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故不符合题意;

C、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铁跟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亚铁,不能生成氯化铁,故符合题意;

D、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铝排在氢的前边,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铝,故不符合题意。

11.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所选方法错误的是(  )

A.CO2 (CO)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铜粉(铁粉)加足量盐酸,过滤

C.MnO2 (NaCl):

加水溶解、过滤

D.CaCO3 (CaO)高温煅烧

【答案】D

【解析】

【详解】A、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不符合题意;

B、铁粉能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不符合题意;

C、Na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不符合题意;

D、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符合题意。

12.如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O2

B.该反应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该反应分子个数发生了改变,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中信息知,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故A错误。

B.该反应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

故B正确。

C.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故C错误D.该反应分子个数发生了改变,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故D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3.质量相等的下列金属,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最多的是(  )

A.AlB.MgC.ZnD.Fe

【答案】A

【解析】

【详解】Mg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24g镁可反应生成2g氢气,即1g镁生成

g氢气;Al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27g铝可反应生成3g氢气,即1g铝生成

g氢气;Zn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65g铁可反应生成2g氢气,即1g锌生成

g氢气;Fe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56g铁可反应生成2g氢气,即1g铁生成

g氢气;因

g>

g>

g>

g,所以铝放出的氢气最多,故选A。

二、双选题

14.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验满二氧化碳

B.

量取50mL液体

C.

点燃酒精灯

D.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答案】BC

【解析】

【详解】A、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故不符合题意;

B、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

一是保证量取一次,二是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量取50mL液体,10mL量筒不能保证量取一次,不能使用10mL的量筒,故符合题意;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故符合题意;

D、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

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当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变小,若气密性良好则可以看到长颈漏斗的下端会产生气泡,故不符合题意。

三、填空题

15.从C、H、O、Ca四种元素中,选择适当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在横线上:

①液态氧化物的是______;

②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

③“西气东输”工程输送气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

④用煤炉取暖时易发生中毒,主要是由于室内______排放不畅引起的。

【答案】

(1).H2O

(2).CO2(3).CH4(4).CO

【解析】

【详解】①由提供的元素组成的水是液态氧化物,故填H2O;

②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二氧化碳,故填CO2;

③“西气东输”的主要气体是甲烷,根据有机物的书写规则,其化学式为CH4,故填CH4;

④煤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这种有毒气体,碳显+2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可表示为CO,故填CO。

16.区分某地下水(硬水)和蒸馏水,可以选用的物质是______;硬水软化的方法是______.

【答案】

(1).肥皂水

(2).加热煮沸

【解析】

【详解】区分地下水和蒸馏水可向其中加入肥皂水后搅拌,出现泡沫较多或没有浮渣(浮渣较少)的为蒸馏水,故填肥皂水;加热煮沸的方法能将硬水中含有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不溶性的钙镁化合物,从而降低水的硬度,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故填加热煮沸。

17.“岩盐之都”河南叶县盛产食盐.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由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除去食盐水中泥沙等不溶性杂质的方法是______;电解食盐水可制烧碱:

2NaCl+2H2O

2NaOH+H2↑+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答案】离子;过滤;Cl2

【解析】

【详解】构成物质的微粒包括分子、原子和离子,食盐的主要成分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填离子;过滤是将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分离的一种方法,除去食盐水中泥沙等不溶性杂质的方法故填过滤;根据化学方程式并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的原子种类和数目和反应前相比,还差2个氯原子,所以X的化学式故填Cl2。

18.如图是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〇”和“●”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1)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2)由图可获得的信息是______。

【答案】

(1).分解反应

(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

【解析】

【详解】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去掉没参加反应的微粒,各物质实际反参加应的微粒个数关系如下图,

(1)由上图可知,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填分解反应;

(2)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等(答案合理即可),故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等。

19.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

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其中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57

4

8

9

反应后质量/g

21

待测

8

41

则反应后B的质量为______;该反应中B和D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______;该反应中A和B两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______;

【答案】

(1).8g

(2).1:

8(3).1:

1

【解析】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B的质57g+4g+8g+9g-21g-8g-41g=8 g,故填8g;根据变化量可知,B和D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8-4)∶(41-9)=4:

32=1:

8,故填1∶8;假设该反应中A的计量数为m,B的计量数为n,由题意可知

=

,可两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m∶n=1:

1,故填 1:

1。

20.在Cu(NO3)2、Al(NO3)3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得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上滴加稀硫酸时有气泡产生.则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有____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写出一个即可).______.

【答案】

(1).Fe2+、Al3+

(2).Fe+2AgNO3=2Ag+Fe(NO3)2或Fe+Cu(NO3)2=Cu+Fe(NO3)2

【解析】

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铝>铁>铜>银,向含有AgNO3、Cu(NO3)2、Al(NO3)3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粉首先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继续与硝酸铜发生反应而不能与硝酸铝发生反应;因为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有铁粉,即所加的铁粉过量,那说明原混合溶液中的银和铜全部被置换出来,即滤液中肯定没有Cu(NO3)2、Al(NO3)3,因为铁和Cu(NO3)2、Al(NO3)3反应时生成的是Fe(NO3)2,所以滤液肯定中有Fe(NO3)2;又因为铁不能从Al(NO3)3液中置换出铝,所以滤液中肯定含有Al(NO3)3;所以,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有:

Al3+和Fe2+,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AgNO3=2Ag+Fe(NO3)2或Fe+Cu(NO3)2=Cu+Fe(NO3)2。

21.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______(填化学式)的排放量.

(2)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填标号).

A.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

C.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

【答案】

(1).CO2

(2).C

【解析】

【详解】

(1)“低碳生活”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故填CO2;

(2)

A、因碳的偏旁为“石”,则碳元素为非金属元素,故不符合题意;

B、由信息可知,碳原子的质子数为6,故不符合题意;

C、碳原子的质子数为6,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应为4,故符合题意;

D、由信息可知,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故不符合题意;故填C。

22.利用下图装置可做CO还原Fe2O3的实验,并检验该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已知由A装置制取的CO气体中混有少量的CO2.

①CO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D装置中反应的现象是______.

②气体通过装置的顺序是A→______.(装置不能重复使用).

③从环保角度考虑,对以上装置的改进措施是______.

【答案】

(1).Fe2O3+3CO

2Fe+3CO2

(2).红色粉末变黑(3).C→D→B(4).在B装置后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解析】

【详解】①CO与Fe2O3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故填Fe3O4+4CO

3Fe+4CO2,氧化铁被还原为铁,D装置中反应的现象是红色粉末变黑,故填红色粉末变黑;

②要检验生成二氧化碳,需要先将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除去,可以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检验二氧化碳使用的是澄清的石灰水,气体通过装置的顺序是A→C→D→B,故填C→D→B;

③从环保角度考虑,需要对一氧化碳进行尾气处理,故填在B装置后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四、计算题

23.取32g含有杂质的高锰酸钾固体放在试管中加热,直至不再产生气体。

冷却后称量试管中剩余固体质量为28.8g。

试计算该高锰酸钾固体完全分解时产生二氧化锰的质量。

(说明:

杂质不参与反应)

【答案】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32g-28.8g=3.2g

设生成的二氧化锰的质量为x

2KMnO4

K2MnO4+MnO2+O2↑

8732

x3.2g

x=8.7g

答:

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时产生二氧化锰的质量是8.7克。

【解析】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程中质量的减少是因为生成了氧气,所以可以求算氧气的质量,根据氧气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生成的二氧化锰的质量,解题步骤如下:

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32g-28.8g=3.2g,设生成的二氧化锰的质量为X,

=

解得x=8.7g

答:

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时产生二氧化锰的质量是8.7克。

五、推断题

24.甲、乙、丙、丁是常见的化合物,它们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已略去)。

甲是生活中常用的含有碳元素的燃料,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6,乙是一种最常见的液体;丁是白色难溶固体,其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①试推测丁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②请写出甲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

(1).CaCO3

(2).CH4+2O2

CO2+2H2O

【解析】

【详解】甲是生活中常用的燃料,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6,甲物质是甲烷,甲烷点燃生成的乙是一种最常见的液体,乙是水,生成的丙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试剂A反应生成白色的难溶固体,且其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丁是碳酸钙,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①丁是碳酸钙,化学式故填CaCO3  ;

②甲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方程式故填CH4+2O2

CO2+2H2O。

六、简答题

25.如图,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试管的2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2个支管同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中。

(1)燃烧的是______(填“a”、“b”、或“c”)处,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现象是产生大量______。

(2)管口的小气球作用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

(1).a

(2).4P+5O2

2P2O5(3).白烟(4).防止生成的有害物质污染空气(或平衡瓶子内外气压)

【解析】

【详解】

(1)a处的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能与氧气接触,所以能燃烧,故填a;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故填4P+5O2

2P2O5;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由于试管内的氧气的量少,该处燃着的磷会很快熄灭,故填白烟;

(2)  由于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会污染空气,所以管口的小气球可防止生成的有害物质污染空气(或平衡瓶子内外气压),故填防止生成的有害物质污染空气(或平衡瓶子内外气压等答案合理即给分)。

26.如图是微型实验的装置图。

(1)由烧杯中变化的现象可得出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助燃,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2).CO2+Ca(OH)2  =Ca CO3↓+H2O

【解析】

【详解】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由上分析可知:

(1)烧杯中的阶梯蜡烛下面的先熄灭,上面的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不燃烧不能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故填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

(2)b处发生的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故填Ca(OH)2+CO2=CaCO3↓+H2O。

27.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和收集气体的常用装置。

(1)装置A中的试管口为什么应略向下倾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选用装置B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采用装置C收集氧气,气体应该由a或b进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2).2H2O2

2H2O+O2↑(3).由a 进入

【解析】

【详解】

(1)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需要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故填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2)装置B适用于固液常温下制取气体,即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故填2H2O2

2H2O+O2↑;

(3)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装置C收集氧气时,氧气应从长管进入,故填由a 进入。

28.如图所示,打开分液漏斗,使其中的无色液体(足量)与试管中的固体(足量)接触反应,可观察到有气球明显胀大的现象,请写出两个符合图中现象的化学方程式.

(1)______;

(2)______.

【答案】

(1).2H2O2

O2↑+2H2O

(2).CaO+H2O=Ca(OH)2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固体和液体在不加热的条件下反应有气体生成的都符合,例如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氧气,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活泼金属和酸的反应,还可以利用反应放热,是试管内空气膨胀,如氧化钙和水的反应,等等,只要合理即可,

(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分解生成氧气而使装置内的压强增大从而使气球变大,故填2H2O2

2H2O+O2↑;

(2)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而使装置内的温度升高,从而压强增大而使气球胀大,故填CaO+H2O=Ca(OH)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