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302727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沪教版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沪教版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沪教版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沪教版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教版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docx

《沪教版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沪教版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docx

沪教版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一课独特的文字

教学目标

1.体验学习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发展和影响,感受中国人在文字上的创造力,产生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认同感。

2.了解汉字书写艺术,能够欣赏汉字之美,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并且较以前更认真地把字写端正。

3.能够在正规场合规范使用汉字。

能辨别生活中不规范的汉字并加以指出和修正,初步产生传承和发展祖国语言文字的使命感。

1、经久不衰的古老文字

教学目标

1.知道汉字是从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的,是世界上唯一沿用数千年而不衰的文字,曾经被亚洲其他国家的人学习和使用。

2.直观体验我们祖先在创造文字方面所表现出的巨大创造力,提高学好汉语言文字、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探寻,知晓汉字的起源

1.说到我们祖国的文字(板书:

文字),每一个人都非常熟悉,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借助它,我们可以方便、快捷地了解并传递各种信息,还能记录下很多有价值的信息留传给后人。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汉字照片,如书本、店名、短信、指路牌等)。

2.可是,据说在文字没有出现之前,古人也有很多帮助记事的方法(课件出示结绳记事、刻木记事、画图记事三幅图)。

这是人们通过一些考古的发现和古籍进行推测的。

请大家来试着当当考古家,推测一下人们的记事方式。

3.学生交流。

(教师适时询问这些记事方法的不足)

4.小结:

简单的打绳结和刻木,都不能非常清楚、准确地记录事情,而画图记事又让人们觉得繁杂。

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富有创造力的古人的记事方法逐步由符号取代图画,这就是汉字。

二体验,了解汉字的结构方式

1.从河南安阳出土的3000多年前的商朝甲骨文中可以发现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

(课件出示甲骨文图)(板书:

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2.在生活中,我们祖先还创造了“会意字”。

这类字往往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偏旁组合而成的。

(板书:

会意偏旁组合)

(1)(课件出示字:

休伐从众)请大家分组讨论,说说这些字的意思。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汉字的一笔一画都有讲究,因为这是我们祖先对大自然,对当时社会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体会的结晶。

3.此外,聪明的祖先还把表示声音的声旁和表示意义的形旁搭配起来,组成很多新字。

(课件出示:

鲢莲链涟)(板书:

形声音义并存)

4.小结:

一个个结构不同的汉字显示出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卓越的创造力,所以古书上说汉字的创造是让天地也为之震惊的奇迹。

三感受,体会汉字魅力

1.今天,我们的汉字在奥运会上又创造了一个新的奇迹。

2.在漫长的岁月中,汉字伴随着灿烂的中国文化向四方传播,不但遍布全中国,而且传到四周邻国(出示相应课件)。

(1)学生辨认日文、韩文。

(2)学生读读教材中《日文中的汉字》的介绍,谈读后感受。

(3)小结:

汉字作为华夏文明的瑰宝,不仅属于汉族人民,也属于全世界各族人民。

它影响了其他文字的产生。

时至今日,汉字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影响也是清晰可见的,她的魅力经久不衰。

(板书补充课题:

经久不衰的)

3.现在世界上学习汉字的外国人越来越多,而许多家长却热衷于让孩子从小学外语,轻视了汉语的学习,你对这个现象有什么看法?

(出示相应课件)

(1)分组讨论,集体交流。

(2)小结:

汉字是联合国组织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它对中国和世界文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作为中国人,我们从小要学好汉字,用好汉字,弘扬汉字。

四总结,引导进一步探究

我们的祖先把他们的智慧和灵感熔铸在一个又一个汉字里,那么中国人又是如何来展现汉字的美的呢?

课后请大家浏览书籍、借助于网络、询问于长辈,一起去找找资料。

我们将在下节课共同学习研究。

 

2、汉字的书写艺术

教学目标

1.了解主要的书法字体及特点,初步感知书法艺术所具有的独特价值。

2.交流搜集的资料,体会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

3.学会初步欣赏书法作品,感受中国人的审美情趣,萌发传承发扬中华书

法艺术的意识,激发起学习、练习书法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寿”字引入,激发兴趣

1.都说汉字是有灵性的,瞧,(出示“寿”字的不同字体,及一张“百寿图”)一个“寿”字有一百种写法,一百个“寿”字形态各异,无一雷同,表达了人们对生日者深深的祝福。

看后,你觉得汉字带给你的是怎样的感受?

2.学生交流。

3.小结:

同一个字有那么多不同的写法,中国文字的奇妙可见一斑。

这节课中就让我们一起徜徉艺术的海洋,感受一下书法的魅力吧。

(板书课题:

汉字的书写艺术)

二品位书法,感受魅力

1.初识基本字体

(课件出示四种基本字体)无论是端正大方的楷书,狂放豪迈的草书,还是古朴典雅的小篆,委婉流畅的行书,都向我们展示了书法艺术的魅力。

(板书:

书法)

2.进一步了解各字体

(1)楷书——认识书法大家,了解作品风格

(2)行书——欣赏书法作品,感受“大家”精神

过渡:

原来,书法艺术可以如此的奇妙,同一种字体可以写出不同的味道。

可是,你们知道吗?

同一个人,用同一种字体,写同一个字也可以不一样呢!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看行书的代表人物——王羲之。

他的作品《兰亭序》可是闻名遐迩的佳作呢。

(课件出示王羲之作品作品《兰亭序》)

①教师介绍作品《兰亭序》的小故事,【故事内容:

永和九年三月三日,

王羲之和他的朋友们到河边喝酒吟诗。

大家趁着酒兴,提出每人写一首诗,合为一本诗集,公推王羲之作一篇序文。

这时王羲之已醉了,他趁着酒意,拿起鼠须笔,在蚕茧纸上,挥起笔来。

这篇序文,就是后来名震千古的【兰亭集序】。

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

】(课件出示作品《兰亭序》中不同的“之”)

②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

③学生谈感受。

(3)草书——教师示范,体验书法魅力

①看来,要练好字的确需要恒心和毅力啊。

张老师从小也是个书法爱好者,

也认认真真地练过几年书法。

每次当我手握毛笔,闻着悠悠墨香,沉醉在字海中时,都感到心情无比平静和安宁。

今天老师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欣赏各种名家名作,手也痒了起来,想一试身手。

②先让我来介绍我的书写工具——文房四宝。

③(师示范书法,并张贴作品、敲章)我写的是“龙”字,因为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板书:

的传人)

(4)小篆——初识篆刻,激发兴趣

①瞧,在作品落款处我盖了自己的名字图章,这个图章可是我自己篆刻的呢,今天我也带来了篆刻需要的工具。

(出示刻刀等篆刻工具)

②师介绍篆刻工艺。

③印章里的字体就是小篆,让我们一起来作一个猜字游戏吧。

(课件出示不同印章)

3.发现生活中的书法艺术

过渡:

从各种漂亮的印章能看出书法已不知不觉地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

三提升情感,传承发扬

1.中国书法艺术在世界上的影响

(1)我们祖国悠久的文化艺术瑰宝不但令国人自豪,更令外国友人向往。

课前同学们已收集了我国与其他国家进行书法艺术交流的信息,请大家来交流一下。

(2)学生交流。

(3)老师也搜集到了一些相关资料,让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

(课件出示中日书法交流的照片)

2.传承发扬书法艺术

(1)可是,记得学校的书法兴趣班开班时,有部分同学认为现在都普及电脑了,用电脑既快又方便,还练什么字啊!

针对这种观点,你们怎么认为呢?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练习书法能够修身养性,培养我们刻苦钻研的精神。

所以作为炎黄子

孙,我们为祖国的悠久文化感到自豪,也为身为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让我们传承前辈们的文化传统,继续将书法艺术弘扬光大。

(板书:

传承、弘扬)

 

3汉字的发展

教学目标

1.合作学习了解汉字的发展及演变过程,初步感知中国汉字的发展史,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2.从汉字的发展,以及拼音与汉字信息化处理方式的发明中,感受从古至今中国人在文字方面的创造力,进一步增强对汉字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3.思辨探究,树立规范用字的意识,努力为纯洁祖国语言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过程

一探究汉字演化过程

1.通过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甲骨文是现在所知最早的汉字,但也发现了,甲骨文没有我们现在的汉字好写。

那么它是怎么一步步演变成现在的汉字的呢?

今天就让我们围绕“汉字的发展”这个话题进行学习和研究。

(板书课题:

汉字的发展)

2.今年是牛年,以“牛”字为例,请大家欣赏汉字发展演变的过程。

(课件出示“牛”字的发展演变)

3.看了“牛”字的变化,你们有什么发现?

4.学生交流。

5.那么其他的汉字又是怎样演变的呢?

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1)(课件出示学习单)布置学习探究的任务:

小组合作探究:

1.了解汉字演化的过程

2.汉字从哪种字体开始向线条画发展

3.探究汉字字形演化的特点

 

(2)分组学习,合作探究:

第一步:

上网浏览:

汉字的发展

第二步:

上网浏览汉字演变小故事。

第三步:

讨论交流汉字的发展变化。

(3)集体交流,归纳要点:

二感受汉字繁简变化

过渡:

经过了千年演变,汉字变得简单、易写,但有人认为古汉字书体形美,简化后就失去了原先的美感,而且不利于对中国五千年来传统文化的继承。

汉字的发展正面临着该不该简化的抉择。

1.辩论会:

汉字发展应该继续进一步简化吗?

2.学生根据各自观点分正反两方展开辩论。

3.小结:

将来汉字还将继续发展,怎样使之发展得更加合理,既有利于延续传统文化的精华,又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与发展,这是我们必须慎之又慎对待的一件事。

三了解汉语拼音作用

1.汉字发展到今天,能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掌握,还要归功于汉语拼音方按的制定。

小结:

在今天信息化的时代,汉语拼音的使用促进了汉字的学习与运用,便于中国与国际间的交流。

2.总结:

中华民族走向世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受惠于汉字。

汉字负载着中华文明的灿烂历史和现代光芒,走出了亚洲,走向了世界。

但是,中国不应只以古老的文明吸引世界的目光,现代汉字、将来的汉字更不应该在任何一个领域落后于世界。

未来的文字应该是怎么样的?

怎样使中国汉字变革得更好?

我们同学长大了,也许有更好的主意。

希望你们将来有更高明的方法来推动汉字的发展。

 

第二课“柔”与“刚”的工艺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我国古代丝绸业、陶瓷业的卓越成就和对世界的影响,探究丝绸和陶瓷的优点,体会我国传统工艺的精良,产生民族自豪感。

2.大致了解丝绸业和陶瓷业的现状,产生振兴民族传统工艺的愿望。

3.初步辨别生活中常见的丝绸制品和瓷器,通过触摸、观赏、询问和资料调查,了解它们的主要特点。

1柔美的丝绸(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养蚕制丝的方法和工艺是古代中国人发明的,丝绸在东西方文化和经济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民族自豪感。

2.通过触摸、观赏、询问和资料调查,体会刺绣工艺的复杂性,以及丝绸制品和刺绣制品的独特价值,并能辨别一些普通的丝绸制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

体会刺绣工艺的复杂性,以及丝绸制品和刺绣制品的独特价值。

教学过程

一初识丝绸制品

1.(将教室布置成丝绸展示会)今天,老师把大家从家里带来的丝绸制品布置成了一个

小小展览会,请大家来参观。

同时,我还放了一些其他面料的物品,你可以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与同伴说说丝绸制品和其他面料的物品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2.学生交流。

(要求能体验到真丝绸手触感柔软、光滑、轻,感受到高雅华丽、色泽鲜艳、光彩夺目……)

二了解丝绸工艺

1.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了解这些柔美的丝绸吧。

(板书课题:

柔美的丝绸)

(1)面对着这些柔美的丝绸,你想到什么问题吗?

(预设:

发明、品种、影响、特点、历史、生产过程、/近况、工艺……分左右两边板书问题关键词)

(2)(指板书左边)我们就先来探究这几个问题。

丝绸是谁发明的?

它又是怎么被生产出来的呢?

让我们来看看书,找找答案。

2.丝绸的产生与贸易几乎与中国文明本身一样古老。

可爱的蚕宝宝,它吃桑吐丝,为人类贡献出了一切。

(课件播放养蚕缫丝的录像)

小结:

丝绸是中国纺织历史的骄傲,是我国服装历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三探究丝绸文化

过渡:

丝绸的品种多种多样,按品种分就有十五大类呢。

薄的有纱、绡,厚的有呢和绒,光亮华丽的有锦与缎。

1.我们的祖先早在几千年前就学会了织出柔美丝绸的工艺。

这些从出土的文物中就能得到证明。

(课件出示出土文物的图片和介绍)

2.这些丝织品上的图案和色彩的美丽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看到这里,你一定对丝绸有了更深的了解了吧?

谁来说一说?

3.学生交流。

4.小结:

我们这些现代人都不由自主地要为古代中国纺织业的高超技艺拍案叫绝。

四感受丝绸影响

过渡:

其实,丝绸不仅中国人喜爱,外国人也非常喜爱。

一根莹亮的蚕丝,一匹柔美的丝稠让世界知道了古老而神秘的中国。

1.(课件出示丝绸受国外欢迎的照片)这么多的国外的领导人都那么喜欢丝绸,你知道原因了吗?

(预设:

丝绸服装穿在身上给人华贵、庄重、富丽的感受。

2.如今,丝绸已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从你找到的信息中或从妈妈的口中,我们知道了丝绸的许多知识,谁来介绍一下?

(预设:

①吸湿,可以使皮肤保持滋润、光滑;②耐热,不耐光,可以吸收太阳中的紫外线;③耐水、耐碱)

3.这些特点赋予丝绸很大的魔力,并早在2000多年前就传入西方。

五体验丝路情怀

1.可是,中国的丝绸怎么会传到国外呢?

最要感谢的人之一就是张骞(课件出示张骞图)——出使西域的第一人。

是张骞把西域各国的情况介绍给了中国的人们。

(课件播放张骞出使西域的录像)

2.当时,人们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

中国的丝和纺织品,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这条道路的开通起初是为了进行丝绸贸易,所以人们形象地称之为“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古文明联结在了一起。

(课件出示古丝绸之路的线路图)这就是当时这条通道的线路图,想象一下,当时人们是怎么走这条路的呢?

3.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4.这些丝绸之路上的先行者们要经历沙漠的飞沙走石,要经历世界屋脊——葱岭的冰雪风暴,还要忍耐无尽的孤独与寂寞,更要随时抵御匈奴袭击。

那为什么人们还是要走丝绸之路呢?

5.小结:

丝绸的贸易和输出促使了丝绸之路的形成,把中国推向了世界。

中国的丝绸惊动了世界,更多的外国人因丝绸认识了中国,了解了中国。

因此,古代西域一些国家就把中国称为“赛尔丝”即:

丝国。

六布置课后探究任务

今天,我们初识了丝绸制品,了解了丝绸工艺,探究了丝绸文化,感受了丝绸影响,体验了丝路情怀。

关于刚提到的丝绸业现在的情况究竟如何呢?

丝绸还有哪些工艺呢?

课后请你们去找一下相关资料,之后的课中我们再共同探讨。

 

2瓷器与china(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合作交流,了解瓷器的实用价值,感受到我们的生活与瓷器休戚相关,

体会烧制工艺的复杂和古代工艺水平之高。

2、探究学习,大致了解烧制瓷器的主要过程,体会到瓷器的观赏价值,激

发起对拥有高超技艺的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并为中华民族拥有曾经领先世界水平、独一无二的文化艺术成就而自豪。

教学过程

一说瓷器,观名品,激兴趣,自主质疑

1.(板书:

瓷器)熟悉吗?

在生活中你接触过哪些瓷器制品?

(预设:

碗、

调羹、瓷砖、花瓶……)(教师出示生活中的瓷器)

2.原来瓷器在我们生活中已被广泛运用了,有谁知道这是为什么呢?

(美观、光滑、坚硬、易于清洗……)(板书:

实用美观)

3.其实除了实用价值外,有一些瓷器还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课件出示图片:

【元】青花瓷——鬼谷下山)猜猜看,这样一件瓷器现在的价值大概是多少?

(学生猜价)究竟多少呢?

我们看一段简讯。

(课件出示元青花瓷拍得天价的简讯)(理解2.3亿人民币的概念:

可以造()所我们这样的学校。

4.你们为什么惊叹?

(预设:

这样一件瓷器怎么会有如此高的价值?

)是呀,为什么这件瓷器会有如此高的价值呢?

二聊渊源,说文化,看工艺,层层探究

预设:

1.历史悠久

(1)有多“久”,看看这是什么朝代制出来的?

(元)元代距离现在大约多少年呢?

(课件出示:

元朝公元1206—1368年)算算看……距今700年左右,虽经700年的历史沧桑变化,但这件瓷器依然魅力无穷,洁白细腻的瓷面上,青花图案色彩鲜艳,栩栩如生,人物车马似呼之欲出。

(2)瓷器发明的历史可远远不止700年,书上为我们介绍得很详细,请看书寻找答案。

(3)小结:

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陶器制作的基础上发明了瓷器,真是历史悠久。

(板书:

历史悠久)一起来看看我国出土的不同时期的瓷器(课件出示图片:

商、唐、宋、清各朝具有代表性瓷器)制瓷工艺在历代工匠手中传承。

过渡:

悠久的历史赋予了这件青花瓷器傲人的价值,还有什么原因?

预设:

2.内涵丰富

(1)其实这件瓷品上描绘的是一个历史故事,同学们如果对这感兴趣,课后我们可以继续了解。

(2)除了讲述历史,在不同的瓷器制品上,我们这个富于想象和创造的民族还描绘出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和向往。

(课件出示各类图案瓷器制品图片)瓷品上绘制了些什么?

代表什么?

(3)小结:

一件件精美的瓷器无不在传承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

(板书:

内涵丰富)

预设:

3.工艺精湛

(1)元青花瓷是瓷器艺海中的一件精品,书上还为我们呈现了在瓷器历史上占有显赫地位“宋代五大名窑”。

小组选择感兴趣的一件进行合作学习,看看它们又有哪些特点?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在同学们的桌上,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件运用哥窑瓷器的制作工艺烧制的瓷品,就请大家看看,摸一摸,你觉得它神奇在哪儿?

(3)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故宫,看看那儿收藏的瓷器精品。

(课件播放粉青釉交泰瓶等精品的录像介绍)你觉得怎么样?

(板书:

工艺精湛)

(4)如此精美的艺术品让人叹为观止,那它们又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让我们到具有“瓷都”之称的江西景德镇的窑厂去探个究竟吧!

(课件播放制瓷过程的录像)

小结:

创造神话的正是我们的劳动者,是许许多多历代能工巧匠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精湛的制作工艺,把那看似普通的泥土,在水与火的灵动下,成就出这样一件件美丽的器皿。

4.难怪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情不自禁地赞美道:

“此种瓷器,真世界最佳者。

”(课件出示评论文字)1604年,瓷器被带到地球的另一半,西方国家震惊了,欧洲人称它为:

“china”,把“发明了这最美丽的东西”的国家称之为“China”。

(板书补充课题)(课件播放西方国家评论的文字)你有什么想说的?

5.小结:

有着悠久历史积淀、展现巧夺天工的制作工艺、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瓷器,它的无穷魅力让世界惊叹,让国人自豪。

三观上博,设作业,拓展欣赏

1.今天短短的35分钟的欣赏,也许让你觉得意犹未尽吧!

别遗憾,位于人民广场的上海博物馆现已免费参观。

(课件播放上海博物馆介绍的录像)课余希望你能亲临上海博物馆,尝试当一名“小小鉴赏家”,(课件出示活动作业)亲身去感受瓷器艺术的魅力。

2.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聊聊“柔”与“刚”工艺的话题,探讨丝绸、瓷器的现状与发展。

 

 

第三课时丝绸业和陶瓷业的现状与发展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了解丝绸业和陶瓷业的兴衰过程和现状。

2、关心我国丝绸业和陶瓷业的未来发展,初步产生振兴民族传统工艺的使命感。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了解丝绸业和陶瓷业的兴衰史

1.丝绸与瓷器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是华夏文明的见证和骄傲。

然而,翻过厚厚的历史,时至今日丝绸业与陶瓷业的命运又是如何呢?

请打开书本分别阅读P43、47关于丝绸业与陶瓷业兴衰史的介绍。

2.学生自主学习,全班交流。

3.似乎大家都对中国“瑰宝”丝绸与陶瓷经历的衰败感到痛心,可你们想过这其中的缘由吗?

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探讨丝绸业和陶瓷业的现状与发展。

(课件出示:

丝绸业和陶瓷业的现状与发展)

二分析讨论,关心丝绸业和陶瓷业的现状

1.整理交流关于“现状”的信息

小结:

听了各组的交流,发现大家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丝绸业和陶瓷业的现状不容乐观。

我这里也收集了一些相关信息来证明目前丝绸业和瓷器业在世界上的“窘状”。

(课件出示中国丝绸出口总额变化趋势表和瓷器出口每件仅卖0.2美元)

2.分析造成目前现状的原因

(1)曾经被誉为中国人“第五大发明”的瓷器和代表中国文化价值的丝绸为何会遭遇世界“冷遇”呢?

(2)学生交流。

(3)小结:

丝绸业和陶瓷业之所以会遭遇世界“冷遇”,除了受世界行业竞争加剧等外环境的影响外,主要还是由于中国国内技术设备落后和产品缺少创意。

三信息感知,萌生振兴丝绸业和陶瓷业的愿望

1.如何改变现状成了国人思考的问题,你有什么金点子吗?

2.学生交流。

3.正如大家所想,自强不息的中国人靠智慧再次“赢”得世界。

(课件出示奥运瓷、神舟飞船隔热瓦图片与介绍)

4.看后,你有什么感受?

你认为民族传统工艺的振兴需要什么?

5.学生交流感受。

6.小结:

(出示有关课件)创意能赋予传统工艺新生命、新价值,我们应该在文化传承与融合当代工艺上不断发展丝绸业和陶瓷业,逐步打造经典不失时尚、富于创新而又韵味十足的民族传统工艺。

 

第三课传统佳节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知道节日背后的历史含义,感受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2.主动探究民族传统佳节所隐藏的文化内涵,并产生积极参与庆祝活动的兴趣。

3.珍视传统民族节日,正确对待中国传统节日与外国节日。

1、中秋月圆诉亲情(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体验游戏的情境,了解中秋节的简况(日期、来历、传说和习俗),知道中秋节是一个有关于团圆的节日,并思考按照中华民族的民族风情过好中秋节。

2.体验故事、诗歌的情感,感受每逢中秋倍思亲,并进一步体会海峡两岸亲人隔海相望,互致思念的浓情厚意,激发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话在中秋,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文字:

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从2008年起被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板书部分课题:

中秋)那去年的这一天你们家是怎么过的,还记得吗?

请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2.学生交流。

3.看来,大家都知道中秋节,而且家家户户也都过过这个中国传统节日。

可你们知道中秋节还被称为什么节?

它又是怎么来的?

4.学生自主交流。

5.小结:

中秋节,大家年年过,可是对它的来历、传说、习俗等并不怎么

了解。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中秋这个话题。

二忆在中秋,初步感知

1.“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课件出示文字:

秋季)。

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课件点击出示文字:

仲秋)。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

猜一猜究竟哪几个是正确的?

(课件出示辨析题:

是真是假)

3.小结:

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古人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

这些传说的流传,可印证中秋这个节日早已成为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三赏在中秋,深化体验

1.每逢中秋,赏月谈月是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

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民

间就有了中秋赏月的活动。

(课件出示月圆图片)

2.八月十五月圆是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自汉至唐,骚人墨客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

课前大家已经收集了相关的著名诗篇,你能为大家介绍吗?

3.学生吟诗。

(课件点击喇叭,播放古筝曲)

4.小结:

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

圆月使人触景生情,人

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不由思念起故乡和远方的亲友,以圆月来寄托渴望团圆的深情,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板书部分课题:

月圆)

四乐在中秋,加深了解

1.农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