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霉素明胶微球制备工艺的研究明胶微球.docx
《红霉素明胶微球制备工艺的研究明胶微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霉素明胶微球制备工艺的研究明胶微球.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红霉素明胶微球制备工艺的研究明胶微球
[红霉素明胶微球制备工艺的研究]明胶微球
红霉素明胶微球制备工艺的研究
李桃1,杨帆2,佃少娜1,伍善广2,陈颖2,刘星辰2,傅英梅1
(1.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广州510120;2.广东药学院药科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摘要:
目的通过正交设计筛选出制备红霉素明胶微球的最佳工艺。
方法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红霉素明胶微球制备工艺,通过测定红霉素明胶微球的平均粒径、载药量、包封率,工艺重现性进行研究。
结果红霉素明胶微球的形态圆整,且药物确已包裹在微球中,微球的平均粒径为平均粒径为(14.15±0.20)?
m,载药量(5.83±0.38)%,包封率为(65.70±0.56)%,7~28?
m占总数的90.16%以上,最佳工艺条件重现性良好。
结论本研究获得了制备红霉素明胶微球较满意的工艺。
关键词:
红霉素;明胶;微球
红霉素(Erythromycin)是临床上治疗支原体肺炎、军团菌肺炎的首选药物,但在体内分布广泛有效治疗浓度维持时间短,容易诱发耐药性,且不良反应多。
本研究以明胶为载体材料,通过控制微球粒径使其静脉注射后被肺毛细管床机械性截留、浓集于肺部,又因明胶的不断降解达到缓慢释放药物的作用,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毒副作用。
1实验部分1.1仪器与试药
?
V-7501紫外分光光度计(无锡科达仪器厂),光学显微镜,800型离心机(江苏省江苏金坛市华欧实验仪器厂),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杭仪器有限公司),CSB6L-180D超声波清洗器(天津市考德斯科技有限公司)。
红霉素原料(利君集团镇江制药责任有限公司),明胶(分析纯,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开发中心),液体石蜡(化学纯,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司盘-80(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25%戊二醛(分析纯,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1.2红霉素明胶微球的制备
根据乳化缩聚法原理,微球在制备过程中,首先药物明胶溶液要与油相形成W/O型乳剂,再经固化等处理方能成球。
将适量红霉素分散于明胶溶液中,并加热至50℃左右,搅拌下滴加至50℃100ml含乳化剂司盘-80的液体石蜡溶液中,乳化10min形成W/O型乳剂后,立即转移至5℃左右的
121
[1]
冰水浴中,待乳剂温度降至10℃以下时,加入一定量的25%戊二醛交联固化,再以异丙醇100ml脱水2h,抽滤,以异丙醇、石油醚洗涤3次,干燥,过筛后得黄色粉末状明胶微球。
考虑到诸多因素对微球形成和质量的影响,本文在预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影响微球性质较显著的4个因素作为考察对象,即明胶的浓度、乳化剂的用量、固化时间和搅拌速度,以平均粒径、载药量、包封率为考察指标,根据正交设计试验结果优选出最佳处方工艺条件。
1.3优选后制备工艺重现性的考察
按正交设计试验结果得出的最优处方工艺条件,重复实验3次,通过对各指标的测定,考察微球制备工艺的重现性。
1.4微球载药量及包封率的测定
本实验根据《中华人民__药典》xx年版第二部,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微球中红霉素的含量。
精密称取红霉素标准品,用无水乙醇溶解并稀释至1mg/ml,在200~400nm范围内扫描发现在209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而明胶不溶于乙醇,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一结论,将明胶用无水乙醇浸泡3h,取上清液,在紫外检测无吸收。
因此,实验采用将明胶微球研磨至碎,用无水乙醇超声溶解红霉素,离心后取上清液于209nm处测定样品的紫外吸收光度,以测定微球中红霉素的含量。
1.4.1标准曲线的建立配制红霉素标准品系列浓度,以无水乙醇为空白在209nm波长处测样品的吸收度A,然后对C回归得标准曲线方程C=1.0107A-0.1192,相关系数r=0.9996。
1.4.2微球中红霉素含量的测定精密称取红霉素明胶微球,微球研细,精密称取粉末适量,置25ml量瓶中,加入乙醇适量,超声处理30min后,放冷加乙醇至刻度,摇匀,过滤,在209nm波长处测吸收度,并利用标准曲线求出微球中红霉素含量。
微球载药量=(微球中红霉素的含量/微球的总重量)×100%微球包封率=(微球中药物总量/投药量)×100%1.5微球形态粒径大小
采用显微计数法考察微球的粒径,每次计数不少于500粒。
2结果
2.1红霉素明胶微球制备工艺的优选
根据预实验考察结果,选取影响微球性质较显著的4个因素作为考察对象,即明胶的浓度(A)、乳化剂的用量(B)、固化时间(C)、搅拌速度(D),以粒径均匀度(S1)、包封率(S2)、载药量(S3)为指标,通过L9(3)正交实验设计优选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
122
4[5]
[4][3]
[2]
表1正交试验的因素和水平表
A(%)
因素水平
明胶浓度
乳化剂用量
固化时间
搅拌速度
60010001400
1152.00.52202.51.03253.01.5
表2正交设计实验与结果
平均粒径
ABCD
/?
m(S1)
包封率(S2)/%
载药量
综合评分
B(ml)
C(h)
D(r/min)
试验号
(S3)/%(S1+S3+S4)
79.3880.9187.8162.5476.9881.6861.2066.1462.35
1111114.99212229.02313337.43421238.005223115.866231214.077313219.568321315.949332119.05质量指标
K12.10203.12227.20K2221.20224.03205.80K3189.69231.84225.99
218.71223.79216.49
59.824.5767.004.8973.007.3851.722.8258.103.0264.353.2639.921.7247.652.5541.891.41
R58.4128.7221.407.30
红霉素明胶微球的质量一般可通过微球的平均粒径、包封率、载药量等指标的加权求和值来衡量,通常加权求和值(S=S1+S2+S3)越大,质量越好[1]。
由表2的实验结果分析表明,影响红霉素明胶微球质量的因素影响顺序为A>B>C>D,最佳实验方案为A1B3C1D2,即明胶浓度为15%,乳化剂用量为3.0ml,固化0.5h,搅拌速度1000r/min。
2.2优选后的制备工艺及其重现性的考察
按照最优工艺制备红霉素明胶微球3批,测定其得到微球的平均粒径分别为(14.15±0.20)?
m,载药量(5.83±0.38)%,包封率为(65.70±0.56)%,7?
28?
m占总数的93.6%以上,说明微球制备
123
工艺的重现性良好。
2.3最佳工艺微球形态粒径大小和分布
按最优处方工艺制备的红霉素明胶微球,肉眼观察含药微球为淡黄色粉末,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红霉素明胶微球呈圆形,表面光滑,不粘连或极少粘连,流动性很好,分布均匀,其粒径及分布情况见表1。
图1红霉素明胶微球粒径分布图
3讨论
根据乳化缩聚法原理制备红霉素明胶微球,其中选择合适的乳化剂、固化剂是很关键的。
在制备红霉素微球过程中,得到稳定的W/O型乳剂很重要,通过预实验,发现以HLB值在5左右时微球的外观、载药量和包封率均较好,故选用司盘80作为乳化剂。
明胶微球常用的固化剂有甲醛与戊二醛,考虑到红霉素的稳定pH为6~8,在pH小于6或大于8时都会迅速降效,而使用甲醛固化,则需要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完成,戊二醛只需在中性条件下即可固化完全,故选用25%戊二醛为固化剂。
实验对固化与脱水的先后顺序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固化脱水的顺序对微球的外观和载药量有显著的影响。
先脱水后固化,微球所结合的水分可被脱水剂迅速带走,所得微球的外观不圆整,故选择先固化后脱水。
实验还发现,搅拌速度与微球的平均粒径有明显的相关性,搅拌速度快,平均粒径小;搅拌速度慢,平均粒径大。
要控制微球粒径在7-15?
m范围,搅拌速度为1000r/min较合适。
通过L9(3)正交实验设计,红霉素明胶微球的平均粒径为(14.15±0.20)?
m,载药量为(5.83
124
4
±0.38)%,为包封率为(65.70±0.56)%,7?
28?
m占总数的93.6%以上,且重现性好。
红霉素的口服吸收不规则、且有肝毒性大等不良反应,本实验研制了肺靶向红霉素微球,以提高药物疗效、减少毒副作用。
作为肺靶向药物关键是控制微球粒径的大小,本实验制备的微球平均粒径为(14.15±0.20)?
m,满足肺靶向微球粒径5?
25μm的范围,但动物体内的相应特性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__:
[1]杨帆,谭载友,林茵,等.红霉素聚乳酸微球制备工艺的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xx,19(4):
290-292.
[2]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__药典(第二部)[S].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xx.222.[3]罗明生,高天惠.药剂辅料大全(第二版)[S].四川:
四川科学出版社,xx.1125.[4]陆彬.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第二版)[S].:
人民卫生出版社,xx.271.
[5]杨帆,陈一岳,林茵,等.聚乳酸的降解性能及其微球剂的研究[J].中国药房,xx,13
(5):
263-265.
[6]詹国平,黄可龙,谢恩伟.肺靶向硫酸链霉素明胶微球的制备[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xx,25
(7):
625-629.
[6]
125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