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小读者》阅读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297994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寄小读者》阅读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寄小读者》阅读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寄小读者》阅读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寄小读者》阅读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寄小读者》阅读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寄小读者》阅读教案.docx

《《寄小读者》阅读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寄小读者》阅读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寄小读者》阅读教案.docx

《寄小读者》阅读教案

《寄小读者》整本阅读指导教案

第一课时好书推荐

教学目标:

1、通过好书推荐,了解作者及作品特点,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

3、引导学生了解冰心的博爱思想,并制定计划按时开展,初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及作品特点,激起学生读书的欲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片冰心在玉壶”——你了解冰心吗?

冰心(1900-1999年)原名谢婉莹,冰心是她的笔名,取自王昌龄的诗句“一片冰心在玉壶。

”原籍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

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憔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

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后结集为《繁星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3年毕业干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其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独特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她的三部曲《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表现了对儿童的爱,她希望儿童们能有一个美好的心。

她的作品还有诗集《繁星》、《春水》其中《纸船》被评为现代诗终生荣誉奖。

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

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

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

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

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

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

今天,我们来一起走进冰心女士的《寄小读者》。

二、推荐《寄小读者》

我们拿到一本书先要干什么?

(生答)

我们不要急着翻里面的内容去看,我们首先可以看看封面,了解作者,再总体把握目录,概括了解整本书。

《寄小读者》共二十九篇,是冰心于1923年至1926年间写给小读者的通讯,其中有二十一篇是作者赴美留学期间写的,当时曾陆续刊登在北京的《晨报》副刊上。

通讯内容大都是报道自己赴美途中,和身居异乡时的一些生活感受,表达她出国期间对祖国的关注和深切怀念。

《寄小读者》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较早的儿童文学作品,冰心女士也因此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人。

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冰心女士又分别发表了通讯集《再寄小读者》和《三寄小读者》。

三部通讯集虽然发表的时间不同,但主题都是自然、童真。

这样的主题恰好显现了冰心女士创作的思想内核:

爱的哲学。

母爱,是冰心作品一以贯之的主题。

虽然冰心奶奶睡去了,而她的文章还活着。

品读她的作品,你可以感受到她伟大的灵魂,触摸到她博大的爱心。

她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柔美、委婉的笔触,表达了对祖国、对自然、对母亲、对孩子、对所有人无尽的爱。

正如冰心所说:

“有了我的爱,便是有了一切。

”在这些信中,冰心以一个大朋友的身份,将自己在异地他乡的见闻和感受真切动人地一一告诉小读者,内容丰富多彩,突出歌颂了母爱、童真、自然美。

三、自读,感知。

请同学们翻开《寄小读者》,你发现了什么?

四、总结拓展,引导读书

1、今天,你在这节课上获得了什么信息?

2、你现在想不想去读读《寄小读者》的全部内容?

为什么?

3、时间有限,我们应该什么时间去读、多长时间读完这本书呢?

(课余闲暇时间,一个月读完)

4、读书时有什么要求吗?

(做好批注与摘录笔记)

五、作业布置

1、制定课外读书计划并按时读书。

2、做好批注与摘录笔记。

3、积累读书方法,下节课交流。

板书:

好书推荐

《寄小读者》——冰心

读书计划

批注与摘录笔记积累读书方法

 

第二课时阅读指导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指导学生学会读,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2、而学会基本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初识本书

1、情境引入:

冰心给我们讲述着这样的故事:

师导读文中段落

“有一次,幼小的冰心忽然走到母亲的面前,仰着脸问她母亲:

“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

”母亲放下针线,用她的面颊抵住冰心的前额,温柔地、不迟疑地说:

“不为什么,因为你是我的女儿。

”——多么无私的爱啊,这种爱不需要理由,不附加任何条件。

她告诉我们,每当提笔写信,“母亲的笑脸便涌现”在“眼前”,“母亲的爱是永远的”,“她爱我的肉体,她爱我的灵魂,她爱我的前后左右,过去、将来、现在的一切,母爱不因万物的毁灭而变更”。

“她的爱不但包围我,而且普遍的包围着一切爱我的人。

而且因着爱我,她也爱了天下的儿女,她更爱了天下的母亲。

冰心奶奶一向爱孩子,她认为“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

在《通讯一》里,她就向小读者明白表示:

“我是你们天真队伍里的一个落伍者——然而……我从前也曾是一个小孩子,现在还有时仍是一个小孩子。

”她希望自己永远怀着一颗童心,她认为童心最真诚、最可贵。

她把不愿意对成人讲的心里话告诉小朋友,在她的笔下,无论国内的想用长竹竿戳穿地球看看姐姐的小北,还是坐在水边树下做针线活儿的小女孩,也无论国外的幼儿阿历,还是其他金发蓝眼的活泼的少女,都“煞是可爱”。

2、谈谈你听了片段之后的感受

3、小结

《寄小读者》就是这样一部爱的经典,希望同学们用心读读这部作品,从中感受爱,学会爱,成为因为爱而幸福的人。

二、呼唤旧知、指导文本。

1、你能简单介绍一下本书作者吗?

2、请同学们拿出《寄小读者》,我们再来从头了解一下它。

(先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从简介和目录上你知道了点什么?

(读书方法:

“限量速读法”,在阅读前确定阅读的数量,限定时间读完。

3、请同学们读段落、句子、词语多读几遍,用笔划一划,也可以在旁边写下你的理解。

学生阅读后提问。

问题:

谁给你留下了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读书方法:

精读、批注)

三、小结方法,鼓励读书。

1、思考一下我们用什么方式去读一本书呢呢?

(速读、精读)

(如果给我们一本新书,或者去学校图书室借一本书,我们在阅读中碰到好词好句或心里有好的想法又该怎么办呢?

对,摘录,做读书笔记,并在笔记旁边做好批注。

2、又是用什么方式去读懂道理的呢?

(精读,感悟,讨论)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这节课结束了,我们的阅读结束了吗?

对,要严格按照自己的读书计划开展课外阅读,并在平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养成认真阅读的好习惯。

每读一本书,一定要认真读完,不要只翻阅主要情节,不能只问谁是好人或坏人。

还要动笔,随时摘录,做好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

2、要留心观察、反复观察,留心生活中各种事物,做有心人。

通过反复细致的观察,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特点,在头脑中形成生动、具体的形象。

五、作业:

在下节课之前写一份读书心得,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

走进《寄小读者》--------------→走进课外阅读

读目录和简介--大概了解

读懂人物--速读、精读

读懂道理--交流、写读后感

第三课时交流展示(活动课)

教学目的:

1、交流读书心得,在交流和表达中更好地领会全书的思想精髓。

2、学会总结读书心得、体会。

教学重点:

在交流中学会总结读书体会

课前准备:

和家长共读《寄小读者》,书写读书心得

教学流程:

一、导语设计:

故事《流泪的粽子》介绍一个悲伤的妈妈,给儿子送粽子,受到儿子的侮辱,然后哭着回家的事件。

告诉孩子,怎样让美好的文章来熏陶学生的人格。

阅读是为孩子的一生奠基。

二、感悟母爱

1、读《寄小读者》交流一下读书的感悟,把优美的句子读给妈妈听。

感悟交流:

(1)不为什么,因为你是我女儿!

从中你感悟到什么?

学生语录:

妈妈的爱是无私的,而且是纯净的,没有任何条件的。

如不是因为我是“冰心”名声,我是女作家,会写出那么多,那么美的文章。

不会因为我长得漂亮而爱我,也不会因为我是经理,或者是董事长,而爱我。

如果我不是冰心了,而是很普通的人,妈妈还爱我。

即使我的学习不好,或者很调皮,妈妈也会爱我。

(2)爱我的肉体,爱我的灵魂,爱我的前后左右,过去,将来,和现在的一切。

前后左右,过去,将来,你怎么理解?

婴儿时,我不会说话,妈妈爱我,现在我虽然调皮,考试的虽然很差,妈妈也爱我;将来,我如果有成就了,妈妈爱我。

不管在什么条件下,妈妈都爱我。

(3)只有普天下的母爱,或隐或现,或出或没,不论你用斗量,用尺量。

母爱能够量出来吗?

不是无形的东西吗?

谁能量,怎么量?

学生语录:

用心量.用心灵的尺子能量出来。

怎么会一样呢,你们不是羡慕别人的妈妈文化高,可以辅导孩子学习吗?

你不是羡慕别人的妈妈挣钱多吗?

学生语录:

妈妈和妈妈虽然不一样,但爱是一样的。

穿做的棉袄,和买的棉袄,都是一样的效果。

都是妈妈的爱。

妈妈打我,骂我,和别人的妈妈和颜悦色的对待孩子,爱也是一样的,只不过表达的方式不同。

有的妈妈是理性的,有的妈妈是感性的。

但爱都一样。

(4)我病中的光阴,因为这回想,寸寸都是甜蜜的。

光阴,怎么有尺子量?

怎么会论寸?

为什么不说七天?

谈谈你的感悟。

学生语录:

寸寸都是,是说每一刻。

寸寸是说这七天每一分钟,每一秒,都因为对母亲的回想,而甜蜜。

甜蜜,已经浸透了这七天的时间。

三、升华母爱:

孩子们,如果你的母亲就坐在你跟前,赶紧表达一下你对母亲的爱吧?

可以用上这样的句式:

妈妈,我爱你,不是因为:

------------------------------而是因为你是我妈妈。

学生语录:

妈妈我爱你,不是因为你会挣很多钱,因为你是我妈妈。

妈妈我爱你,不是因为你学问低,不是因为你经常骂我,因为你是我妈妈。

妈妈,我爱你,爱你一生一世,爱你到永远。

妈妈,我爱你,因为你给了我生命。

我感谢你!

妈妈,等你老了,我会孝敬你,我给你洗脚,我给你端尿盆,给你买好多好吃的。

我爱你,不为什么,因为你是我妈妈。

是呀,孩子们,天底下最干净最无私的爱,就是母爱。

今天,我们和妈妈们一起,共同欣赏了这样一篇美文,冰心的《寄小读者》让我们热泪盈眶,孩子们,爱上阅读吧,它会让你的心变得美好。

家长们,如果你爱你的孩子,请和孩子一同成长,一起阅读吧,等有一天,你的孩子和你一起到玉米田里,看到玉米叶子,说“好肥美的叶子呀,当他看到远方的大树,说,真像一片绿云,从地面上升起。

”你就把这种美好的种子种到了他的心里。

我们共同携手,给孩子播种美好的种子吧!

第四课时读书总结

教学目标:

1、整理总结《寄小读者》的思想内容及冰心的写作风格。

2、小结在本书阅读中使用的阅读方法。

3、巩固学生已养成的课外阅读习惯,激起学生对下本书阅读的欲望。

教学重点:

总结读书所得,整理阅读成果。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这节是阅读课,我们仍然要谈谈《寄小读者》。

谈关于它的哪些方面?

(讨论)

2、出示目标。

二、《寄小读者》阅读小结

讨论:

A.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

B.具体说说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C.这些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影响?

小组展示

三、阅读方法小结

1、小组讨论:

你在阅读中总结出哪些技巧?

2、展示、指导:

A泛读、精读;B摘录笔记、批注;C读书心得、仿写;D讨论、展示……

四、展示,激趣。

1、摘录笔记展示。

2、读书心得展示。

3、推荐另一本自己心目中的好书。

板书:

泛读、精读

阅读技巧:

摘录笔记

读书心得、仿写

讨论、展示

附:

《寄小读者》考级试题

1、《寄小读者》中“我”每逢佳节,就到幽静的地方去。

是因为“我”(B)A.希望自己珍惜光阴B.素来不喜欢热闹

C.不敢触及离别的伤感D.需要给小朋友回信

2、《寄小读者》的作者是(C)

A.巴金B.叶圣陶C.冰心D.金波

3、《寄小读者》中的第二封通讯中,作者要告诉小朋友们一件伤心的事是什么事?

(D)A.虎儿死了B.作者用书盖住了小鼠

C.小鼠吃了作者的饼干D.小鼠被虎儿吃了

4、《寄小读者》中,作者离家时经过山东,见到了五岳中的哪座山?

(D)A.华山B.衡山C.嵩山D.泰山

5、《寄小读者》中作者远行时乘坐的油轮名称叫什么?

(C)

A.玛丽号B.哥伦比亚号C.约克逊号D.诺曼底号

6、《寄小读者》中,“我”在波士顿读了一首诗,题目是《我在不认识的人中间旅行》,这首诗是谁写的?

(C)

A.泰戈尔B.普希金C.华兹华斯D.歌德

7、《寄小读者》中,因为生病,“我”在青山沙穰疗养院度过了什么节日?

(A)A.圣诞节B.中秋节C.感恩节D.春节

8、《寄小读者》中,作者用“是处人家,绿深门户”来形容哪里的居民房?

(C)A.苏州B.神户C.美国乡村D.北京

9、《寄小读者》中一共有二十九篇,其中二十一篇是作者在哪里所写?

(B)A.日本B.美国C.苏州D.北京

10、《寄小读者》中作者由什么事物受到启发,感悟到“世上一物有一物的长处,一人有一人的价值”?

(D)

A.菊花B.桂花C.玫瑰D.蒲公英

11、《寄小读者》中,作者此次远行的目的是什么?

(C)

A.旅游B.会友C.求学D.治病

12、《寄小读者》中,作者将苏子瞻的诗“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送给谁?

(D)A.小朋友们B.冰仲C.父亲D.冰季

13、令作者想起纳兰性德写的“盈盈从此隔银湾,并无风雪也摧残”的地方时哪里?

(A)

A.银湾B.波士顿C.沙穰D.梦野

14、《寄小读者》中,作者离开家乡离开母亲长达多久?

(C)

A.一年B.两年C.三年D.五年

15、《寄小读者》中,作者回国时,轮船是在哪里上岸的?

(C)

A.天津B.海南C.上海D.香港

16、《她得到刑罚了》这一篇指的是璧不愿午睡得到了护士的刑罚,这个刑罚是什么?

(B)

A.强迫睡觉B.吃药C.看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