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院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知识讲解.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296323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医院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知识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中医医院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知识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中医医院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知识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中医医院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知识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中医医院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知识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医院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知识讲解.docx

《中医医院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知识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医院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知识讲解.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医院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知识讲解.docx

中医医院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知识讲解

 

中医医院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

中医医院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

一、适用范围

三级中医医院,其他中医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二、培训目标

根据《护士条例》等,结合《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

(国卫办医发〔2016〕2号)、《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等相关要求,开展三级中医医院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

通过培训,三级中医医院新入职护士能够掌握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中医、西医护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沟通交流能力、应急处理能力,能够运用中医整体观及辨证论治的中医思维,实施病情观察、临症施护、情志护理、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等护理服务;增强人文关怀和责任意识,能够独立、规范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三、培训对象

院校毕业后新进入三级中医医院护理岗位工作的护士。

四、培训方式、方法

(一)培训方式。

培训采取理论知识培训和临床实践能力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二)培训方法。

可采用课堂讲授、小组讨论、临床查房、操作示教、情景模

拟、个案护理等培训方法。

包括中医、西医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常见临床护理操作技术培训,培训时间为1—2个月。

其中,中医基础、中医护理学基础培训时间不少于3周。

(二)专业培训。

包括各专科轮转培训,培训时间为24个月(具体培训时间

分配见附件1)。

六、培训内容及要求

(一)基本理论知识培训。

1.法律法规规章:

熟悉《护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

药法》、《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

2.规范标准:

掌握《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至少8个病种中医护理常规(方案)、《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等中医规范标准;掌握《临床护理实践指南》、《静脉输液操作技术规范》、《护理分级》、《临床输血操作技术规范》等护理规范标准。

3.中医基础:

掌握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基本概念,脏腑的分类及生理特点,精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等;熟悉中医病因、病机,治则与治法,中医辨证方法(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等)的基本理论和内涵,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方剂学,中药学等基础知识。

4.中医护理学基础:

掌握常见中医护理技术的基本概念、评

估要点、适用范围、禁忌症、注意事项等。

掌握生活起居护理原则、情志护理方法、饮食护理基本要求及饮食宜忌、常用中成药(含中药注射剂)的服用(使用)方法及护理要点、常见疾病康复知识等。

了解中医护理学发展概况。

5.规章制度:

掌握护理工作相关规章制度、护理岗位职责及

工作流程。

如患者出入院管理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执行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症病人护理管理制度、危急值报告及处置制度、病历书写制度、药品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职业防护制度等。

熟悉医院相关工作流程、规章制度等。

6.安全管理:

掌握患者安全目标、患者风险(如压疮、跌倒

/坠床、非计划拔管、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安全风险等)的评估观察要点及防范护理措施、特殊药物的管理与应用、各类应急风险预案、护患纠纷预防与处理、护理不良事件的预防与处理等。

7.护理文书:

掌握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体现中医

护理特色)、手术清点记录单等护理文书的书写规范。

8.沟通技巧:

掌握沟通的基本原则、方式和技巧,与患者、

家属及其他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

9.中医药文化:

了解中医药发展史、中医药健康理念、中医

药文化核心价值观等。

10.职业素养:

熟悉医学伦理、医学人文、医德医风、护理

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礼仪等。

(二)常见临床护理操作技术培训。

掌握并熟练运用常见中医、西医临床护理操作技术(具体名

称见附件2)。

(三)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培训。

掌握并熟练运用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具体内容见附件3)。

七、考核方式和内容

考核分为培训过程考核与培训结业考核。

(一)培训过程考核。

对培训对象在接受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各种表现的综合考评。

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医德医风、职业素养、人文关怀、沟通技巧、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能力的日常表现,基础培训结束后和专业培训的各专科轮转结束后的考核等。

(二)培训结业考核。

对培训对象在培训结束后实施的专业考核,包括理论知识考

核、临床实践能力考核。

1.理论知识考核内容:

包括法律法规、规范标准、中医基础、

中医护理学基础、规章制度、安全管理、护理文书、沟通技巧、中医药文化、职业素养等基本理论知识和内、外、妇、儿、急诊、重症、手术、针灸、推拿等专科理论知识。

2.临床实践能力考核内容

1)标准化病人/个案护理考核

以标准化病人或个案护理的形式,抽取临床常见病种的3份病例(内科系统、外科系统及其他科室各1例)。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一般情况,要求护士对患者进行专业评估,提出主要的护理问题,从病情观察、临症施护、人文沟通及教育等方面提出体现中医辨证思维、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评估护理措施的有效性。

2)护理操作技术考核

考核其中4项常见临床护理操作技术(其中,西医护理操作2项,中医护理操作2项)以及现场提问。

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培训内容及要求

一、内科培训内容

(一)培训内容。

1.心血管科

(1)相关知识:

熟悉科室环境、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应急预案等。

(2)专业知识

1)掌握心血管科常见病种,如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胸痹心痛病、心衰病(心力衰竭)等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

了解其病因病机。

2)掌握心血管科2~3个优势病种的中医护理常规(方案),如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胸痹心痛病、心衰病(心力衰竭)等。

3)掌握心血管科心导管检查术、心血管介入治疗、心脏起搏治疗术、射频消融术等术前(后)的护理要点。

4)熟悉典型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5)熟悉心血管科常用药物(如血管活性药、利尿药物、抗凝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等及常用中成药(含中药注射剂))的相关知识。

6)熟悉心血管科常用化验检查(如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四项、血电解质、心肌坏死标记物等)结果的临床意义。

7)熟悉心血管科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配合要点。

8)了解心脏起搏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9)了解心血管科常用检查(如动态心电图、影像学检查等)的临床意义。

(3)专业技术

1)掌握心血管科常用护理操作技术,如心电监护技术、除颤技术、心肺复苏等。

2)掌握心血管科常用的2项中医护理技术。

3)了解心血管科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如心电图机等。

(4)健康指导

掌握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胸痹心痛病、心衰病(心力衰竭)等常见病种的中医健康教育;熟悉常用的康复锻炼方法,如降压操等。

2.脑病科

(1)相关知识:

熟悉科室情况、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应急预案等。

(2)专业知识

1)掌握脑病科常见病种,如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呆病(阿尔茨海默病)、痫症(癫痫)、头痛(偏头痛)等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

了解其病因病机。

2)掌握脑病科2~3个优势病种的中医护理常规(方案),如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呆病(阿尔茨海默病)、痫症(癫痫)等。

3)熟悉意识判断、肌力分级及瞳孔评估相关知识。

4)熟悉腰椎穿刺术的配合及护理要点。

5)熟悉脑病科常用药物(如溶栓药物、抗凝药物、抗癫痫药物、脱水药物、急救药物等及常用中成药(含中药注射液))的相关知识。

6)熟悉脑病科常用化验检查(如血常规、血生化、脑脊液常规、脑脊液生化、凝血常规等)结果的临床意义。

7)熟悉脑病科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配合要点。

(3)专业技术

1)掌握脑病科常用护理操作技术,如吸痰技术、瞳孔观察、气道护理、约束法、鼻胃管置入术等。

2)掌握偏瘫患者良肢位的摆放方法及意义。

3)掌握脑病科常用的2项中医护理技术:

中药口腔护理技术、中药泡洗技术。

4)了解颅内压监测、肌力测量、吞咽功能评定、认知筛查等技

术。

(4)健康指导

1)掌握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呆病(阿尔茨海默病)、痫症(癫痫)等常见病种的中医健康教育。

熟悉常用的康复护理方法,如循经拍背及穴位按摩。

2)掌握吞咽、认知康复、肢体康复护理的健康教育。

3.呼吸科

(1)相关知识:

熟悉科室环境、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应急预案等。

(2)专业知识

1)掌握呼吸科常见病种,如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哮病(支气管哮喘)、肺络张或咳嗽(支气管扩张)等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

了解其病因病机。

2)掌握呼吸科2~3个优势病种的中医护理常规(方案),如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哮病(支气管哮喘)等。

3)掌握气管切开的护理要点。

4)熟悉胸腔穿刺的配合及护理要点、呼吸机(有创/无创)辅助治疗。

5)熟悉呼吸科肺康复的基本知识。

6)熟悉呼吸科常用药物(如止咳药、祛痰药物、平喘药物、抗菌药物、急救药物等及常用中成药(含中药注射剂)的相关知识。

7)熟悉呼吸科常用化验检查(如血常规、血生化、血气分析、痰液检查等)结果的临床意义。

8)熟悉呼吸科常见急危重症(如呼吸衰竭、痰液窒息、哮喘大发作、咯血等)患者的急救配合要点。

9)了解肺功能检查、纤支镜检查的目的和方法。

(3)专业技术

1)掌握呼吸科常用护理操作技术,如心电监护技术、雾化吸入、氧疗、体位引流等。

2)掌握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呼吸功能锻炼的方法。

3)掌握吸痰、胸部物理治疗等有效排痰的方法。

4)掌握呼吸科常用的2项中医护理技术。

5)熟悉呼吸科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如无创呼吸机等。

6)熟悉痰标本、咽试子培养的采集方法。

(4)健康指导

1)掌握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哮病(支气管哮喘)、肺络张或咳嗽(支气管扩张)等常见病种的中医健康教育。

2)掌握常用吸入剂使用的健康教育。

3)熟悉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技术和胸腔穿刺技术的患者配合要点和健康教育。

4.脾胃病科

(1)相关知识:

熟悉科室情况、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应急预案等。

(2)专业知识

1)掌握脾胃病科常见病种,如胃脘痛(慢性胃炎)、吞酸(反

流性食管炎)、胃疡(消化性溃疡)、臌胀(肝硬化腹水)等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

了解其病因病机。

2)掌握脾胃病科2~3个优势病种的中医护理常规(方案),如胃脘痛(慢性胃炎)、吞酸(反流性食管炎)、胃疡(消化性溃疡)、臌胀(肝硬化腹水)等。

3)掌握消化道出血量的估计方法及应用三腔二囊管的原理。

4)熟悉脾胃病科常用药物(如抑酸药物、止血药物、生长抑素、急救药物及常用中成药(含中药注射液))的相关知识。

5)熟悉脾胃病科常用化验检查(如血常规、血生化、血氨、大便潜血试验等)结果的临床意义。

6)熟悉脾胃病科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配合要点。

7)了解胃镜、肠镜、24小时胃食道PH值监测、13C呼气实验等的检查目的和方法。

(3)专业技术

1)掌握脾胃病科常用护理操作技术,如胃肠减压技术、三腔二囊管操作、灌肠技术、腹围测量方法、营养泵的使用等。

2)掌握脾胃病科常用的2项中医护理技术,如穴位贴敷技术、耳穴贴压技术等。

(4)健康指导

1)掌握胃脘痛(慢性胃炎)、吞酸(反流性食管炎)、胃疡(消化性溃疡)、臌胀(肝硬化腹水)等常见病种的中医健康教育。

如:

治疗胃脘痛可选取中脘、天枢、气海穴进行穴位按摩。

2)掌握胃镜、肠镜、24小时胃食道PH值监测、13C呼气实验检查患者配合要点和健康教育。

3)掌握留置胃肠减压、空肠营养管患者配合要点和健康教育。

5.肾病科

(1)相关知识:

熟悉科室情况、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应急预案等。

(2)专业知识

1)掌握肾病科常见病种,如肾风(IgA肾病)、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损伤、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痛风肾病(尿酸性肾病)、紫癜肾(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等的临床表现、处理

原则。

了解其病因病机。

2)掌握肾病科2~3个优势病种的中医护理常规(方案),如肾风(IgA肾病)、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等。

3)掌握肾穿刺活检术、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及中心静脉置管术、腹膜透析置管术等的术前、术后护理要点。

4)熟悉肾病科常用药物(如利尿剂、降压药、免疫抑制剂、激素等及常用中成药(含中药注射剂))的相关知识。

5)熟悉肾病科常用化验检查(如血常规、血生化、肾功能、尿常规、尿红细胞形态、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结果的临床意义。

6)熟悉肾病科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配合要点。

7)了解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原理及适应症。

8)了解中药全结肠灌洗的原理及适应症。

(3)专业技术

1)掌握肾病科常用的2项中医护理技术。

2)熟悉动静脉内瘘及血液透析导管的护理要点。

3)了解腹膜透析、血液透析、中药全结肠灌洗操作技术。

(4)健康指导

掌握肾风(IgA肾病)、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痛风肾病(尿酸性肾病)、紫癜肾(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等常见病种的中医健康教育;熟悉肾病食疗方案,如优质低蛋白饮食、限盐饮食等;熟悉常用的康复锻炼方法,如太极拳、八段锦等。

6.内分泌科

(1)相关知识:

熟悉科室情况、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应急预案等。

(2)专业知识

1)掌握内分泌科常见病种,如消渴病(糖尿病)、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骨痹(骨质疏松)等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

了解其病因病机。

2)掌握内分泌科2~3个优势病种的中医护理常规(方案),如消渴病(糖尿病)、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3)掌握内分泌功能试验的观察及护理要点。

4)掌握血糖监测的意义及监测方法。

5)熟悉内分泌科常用药物(如降糖药物、神经营养药物、激素、急救药物等及常用中成药(含中药注射剂))的相关知识。

6)熟悉内分泌科常用化验检查(如血常规、血生化、血糖、尿糖、尿酮体、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等)结果的临床意义。

7)熟悉内分泌科常见急危重症(低血糖昏迷、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甲状腺危象)患者的急救配合要点。

(3)专业技术

1)掌握内分泌科常用护理操作技术,如胰岛素注射技术、血糖监测技术等。

2)掌握内分泌科常用的2项中医护理技术,如:

中药泡洗、耳穴贴压技术等。

3)掌握糖尿病足的护理要点及常见穴位按摩。

4)熟悉内分泌科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如输液泵或微量泵、胰岛素泵等。

(4)健康指导

掌握消渴病(糖尿病)、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骨痹(骨

质疏松)等常见病种的中医健康教育。

熟悉常用的康复锻炼方法,

如足部穴位按摩、眼部穴位按摩、八段锦等。

7.风湿病科

(1)相关知识:

熟悉科室情况、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应急预案等。

(2)专业知识

1)掌握风湿病科常见病种,如尪痹(类风湿关节炎)、阴阳毒(系统性红斑狼疮)、大偻(强直性脊柱炎)等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

了解其病因病机。

2)掌握风湿病科2~3个优势病种的中医护理常规(方案),如尪痹(类风湿关节炎)、阴阳毒(系统性红斑狼疮)、大偻(强直性脊柱炎)等。

3)熟悉关节腔穿刺术的护理要点。

4)熟悉风湿病科常用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激素药物、免疫抑制剂、急救药物等及常用中成药(含中药注射剂))的相关知识。

5)熟悉风湿病科常用化验检查(如血常规、血生化、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结果的临床意义。

6)熟悉风湿病科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配合要点。

(3)专业技术

1)掌握风湿病科常用护理操作技术,如动脉采血、心肺复苏等。

2)掌握风湿病科常用的2项中医护理技术。

(4)健康指导

掌握尪痹(类风湿关节炎)、阴阳毒(系统性红斑狼疮)、大偻(强直性脊柱炎)等常见病种的中医健康教育。

8.感染科(肝病科)

(1)相关知识:

熟悉科室情况、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应急预案等。

(2)专业知识

1)掌握感染科(肝病科)常见病种,如肝着病(病毒性肝炎)、积聚(肝硬化)、肝瘟(肝衰竭)、外感发热病(流感、伤寒、感染性休克等)、菌痢(细菌性痢疾)等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

了解其病因病机。

2)掌握感染科(肝病科)2~3个优势病种的中医护理常规(方案),如积聚(肝硬化)、肝着病(病毒性肝炎)等。

3)掌握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术、腹水浓缩回输术等术前(后)的护理要点。

4)掌握标准预防的定义和措施以及传染病隔离的种类及措施。

5)熟悉感染科(肝病科)常用药物(如抗菌药物、护肝降酶、

抗病毒药物、止血药、降血氨药、利尿剂等及常用中成药(含中药注射剂))的相关知识。

6)熟悉感染科(肝病科)常用化验检查(如血常规、肝功能、甲胎蛋白、凝血功能、乙肝六项、病毒定量、血氨检测、病原学检查、特异性抗原检测、特异性抗体检测等)结果的临床意义。

7)熟悉医院感染控制、职业安全防护等相关知识、传染病法定类别及其上报流程和时间限制。

8)熟悉感染科(肝病科)常见急危重症(如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患者的急救配合要点。

(3)专业技术

1)掌握感染科(肝病科)常用护理操作技术,如各种隔离防护技术、三腔二囊管放置、灌肠、腹围测量等。

2)掌握感染科(肝病科)常用的2项中医护理技术。

(4)健康指导

1)掌握肝着病(病毒性肝炎)、积聚(肝硬化)、肝瘟(肝衰竭)、外感发热病(流感、伤寒、感染性休克等)、菌痢(细菌性痢疾)等常见病种的中医健康教育;熟悉常用的康复锻炼方法,如八段锦等。

2)掌握感染疾病的传播途经预防宣教。

9.肿瘤科

(1)相关知识:

熟悉科室情况、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应急预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等。

(2)专业知识

1)掌握肿瘤科常见病种,如肺癌、胃癌、乳腺癌等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

了解其病因病机。

2)掌握肿瘤科2~3个优势病种的中医护理常规(方案),如肺癌、胃癌、乳腺癌等。

3)熟悉常用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

4)熟悉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目的和护理要点。

5)熟悉化疗、放疗常见并发症的护理要点及中医特色护理方法。

6)熟悉肿瘤科常用药物(如化疗药物、靶向药物、止血药等及常用中成药(含中药注射剂))的相关知识。

7)熟悉肿瘤科常用化验检查(如血常规、血生化、肿瘤标志物等)结果的临床意义。

8)熟悉肿瘤科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配合要点。

(3)专业技术

1)掌握肿瘤科常用护理操作技术,如化疗药物配置、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技术(PICC、CVC)等。

2)掌握肿瘤科常用的2项中医护理技术,如中药冷敷等。

3)了解化疗泵、镇痛泵、静脉输液港技术。

(4)健康指导

1)掌握肺癌、胃癌、乳腺癌等常见病种的中医健康教育;熟悉常用的康复锻炼方法,如呼吸操等。

2)熟悉放化疗后引起的放射性皮炎、放射性肺炎、口腔黏膜炎等的中医健康教育。

3)掌握肿瘤患者及家属的情志护理要点。

(二)培训要求。

每个科室轮转期间,在上级护士的指导下,新护士全程管理(从患者入院到出院)本专科常见疾病一级护理和二级护理的患者至少各5名。

护士能够掌握所管患者的病情,并能给予正确评估、及时观察、协助治疗、情志护理、健康教育等,能够为患者提供专业规范的护理服务。

二、外科培训内容

(一)培训内容。

1.普外科

(1)相关知识:

熟悉科室情况、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应急预案等。

(2)专业知识

1)掌握普外科常见病种,如狐疝(腹外疝)、胃癌、肠蕈(大

肠癌)、胆胀(胆囊炎、胆囊结石)等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

了解其病因病机。

2)掌握普外科2~3个优势病种的中医护理常规(方案),如胆胀(胆囊炎)、胃癌、肠蕈(大肠癌)等。

3)掌握各种引流管及引流装置的护理要点。

4)掌握肠内、外营养护理要点。

5)熟悉普外科常用药物(如解痉镇痛药物、抗菌药物、抗凝药物、营养支持药物、止血药等及常用中成药(含中药注射剂))的相

关知识。

6)熟悉普外科常用化验检查(如血常规、血生化、尿便常规、隐血、肿瘤标记物等)结果的临床意义。

7)熟悉普外科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配合要点。

(3)专业技术

1)掌握普外科常用护理操作技术,如胃肠减压技术、更换引流袋、引流技术、造口护理技术、灌肠、留置导尿等。

2)掌握普外科常用的2项中医护理技术。

3)掌握肠内、外营养支持技术。

4)熟悉普外科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如肠内营养泵等。

(4)健康指导:

掌握狐疝(腹外疝)、胃癌、肠蕈(大肠癌)、胆胀(胆囊炎、胆囊结石)等常见病种的中医健康教育。

2.骨(伤)科

(1)相关知识:

熟悉科室情况、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应急预案等。

(2)专业知识

1)掌握骨(伤)科常见病种,如骨折病、关节脱位、腰椎间盘突出症、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颈骨折、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等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

了解其病因病机。

2)掌握骨(伤)科2~3个优势病种的中医护理常规(方案),如腰椎间盘突出症、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等。

3)掌握骨(伤)科患者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如静脉血栓、足下垂等。

4)熟悉微创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

5)熟悉骨(伤)科常用药物(如止痛药、抗菌药、营养神经药、抗凝药、止血药、口服药等及常用中成药(含中药注射剂))的相关知识。

6)熟悉骨(伤)科常用化验检查(如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四项、肿瘤标记物等)结果的临床意义。

7)熟悉骨(伤)科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配合要点。

8)了解影像学检查等常用检查的临床意义。

(3)专业技术

1)掌握骨(伤)科常用护理操作技术,如外固定护理、石膏固定术护理、小夹板固定术护理、轴线翻身法、患者搬运法、各种体位的安置、伤口护理、引流护理、医用弹力袜使用等。

2)掌握骨(伤)科常用的2项中医护理技术。

3)熟悉骨(伤)科常用护理器具、支具的使用,如抬高垫、翻身垫、防下垂垫、膝、髋关节支具、拐杖/助行器等。

(4)健康指导

掌握骨折病、关节脱位、腰椎间盘突出症、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颈骨折、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等常见病种的中医健康教育。

3.皮肤科

(1)相关知识:

熟悉科室情况、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应急预案等。

(2)专业知识

1)掌握皮肤科常见病种,如蛇串疮(带状疱疹)、湿疮(湿疹)、白疕(寻常型银屑病)等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

了解其病因病机。

2)掌握皮肤科2~3个优势病种的中医护理常规(方案),如蛇串疮(带状疱疹)、湿疮(湿疹)、白疕(寻常型银屑病)等。

3)熟悉皮肤科常用药物(如抗组胺药、抗病毒药、抗炎止痒药、止痛药、外用激素、抗真菌药膏等及常用中成药(含中药注射液)的相关知识。

4)熟悉皮肤科常用化验检查(如血常规、生化、凝血类、真菌、过敏原测定等)结果的临床意义。

5)熟悉皮肤科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配合要点。

6)了解皮肤B超检查、组织病理检查、皮肤真菌镜检加培养等常用检查的临床意义。

(3)专业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