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实施与教师专业发展一.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293076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教研实施与教师专业发展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校本教研实施与教师专业发展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校本教研实施与教师专业发展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校本教研实施与教师专业发展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校本教研实施与教师专业发展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本教研实施与教师专业发展一.docx

《校本教研实施与教师专业发展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教研实施与教师专业发展一.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校本教研实施与教师专业发展一.docx

校本教研实施与教师专业发展一

校本教研实施与教师专业发展解读

(一)

校本教研概述

一、什么是校本教研

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

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校本教研是基于校级教研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其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

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

概括地说,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有关专家认为,所谓校本教研,也就是教师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在自己的教室里发现了某个教学问题,并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以追踪或汲取他人的经验解决问题。

也有人把这称之为“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

简单地说,校本教研就是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

从学校而言,是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研究解决有关学校发展的为题;从教师而言,是为了教育教学、基于教育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研究解决自己遇到的有关问题。

二、校本教研的产生

1.国外校本研究简况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家统一设置课程,所有中小学基本沿用一个课程计划、一套课程标准、一套教材,课程开发极度僵化,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

上世纪60-70年,校本教研在国外就盛行倡导以学校特别是教师参与的教育研究。

(1)美国20世纪初以来一直强调学校参与课程开发的活动,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的各级各类学校掀起了“学校改善运动”和“学校有效运动”,学校进一步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活动;在近二十年中美国又开展了若干次重大的校本课程的评估活动,还制定了教师专业成长标准与教育制度,建立师训机构,让教师参与学习和研究,提高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进行分析、诊断、假设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使教师成为教育工作的“学者”、“革新者”、“交往者”、“决策者”。

美国教师研究能力普遍增强。

(2)英国在20世纪70-90年代掀起校本研究改革,不仅关注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而且也注重教师专业研究的发展。

(3)日本的校本研究以重视教师研修为主,制订教师研修规划,确定教师研修奖励办法,提供教师研修必要设施,提供教师研修机会,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

(20世纪70年代)

(4)俄罗斯的校本研究在苏联解体前(1991年12月25日)就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加强师范学院的科学研究,还在中学开设教育科学选修课,把有教育科研兴趣的中学生招进师范,调整师范教育课程,培养新教师的科研素质。

2.我国校本教研开发的背景

(1)教育教学科研发展的时间孕育校本教研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学校成立了教育科学研究室,安排了专职人员负责,学校教育科研风气初步形成。

至今课题研究形成了一批教研科研的骨干队伍,打下了教育科研的理论和方法基础,涌现了一大批教育科研成果,推动了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

所以我们说教育科研发展的实践孕育校本教研。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各级各类学校承担的课题多数是高校、科研机构的研究课题的子课题,多数是为他人的、其他机构的,不是为学校自身的,不研究研究学校自身发展、解决学校自身问题的课题,主要是凭中小学教师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来做,研究范围狭小,缺乏全体教师的共同参与,不利益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也难于形成全校性的科研气氛、科研热情。

(2)素质教育理念的普及和深入呼唤校本教研

为什么这样说?

我国长期以来,学校办学注重学校属性一致性,强调办学统一性,而忽视了各校办学的差异性和学校办学的个体特色以及学生的个性发展。

所以,在实施素质教育时,学校必须基于自己学校的现实,进行校本教研,寻找自身的办学思路和办学特色。

(3)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造就校本教研

我国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打破了单一的中央集权课程计划,把传统的国家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类,其中地方课程占课程总量8-9%,校本课程中学占课程总量16%,小学占7%。

教育管理体制深化改革使学校办学自主权日益扩大,学校办学特色、课程设置、教学研究、师资招聘等有了更多的自主权,校本意识在逐渐增强。

校本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管理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造就了相应的校本教研。

(4)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催生校本教研

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过去的教师培训基本照本宣科、灌输知识,而现在的教师培训模式有了转变,越来越关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使学校成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教师成为研究者。

所以说,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催生校本教研。

更多强调,要充分利用校本资源,发挥教师集体智慧,加强教师之间、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三、如何认识校本教研

1.校本教研的目标、指导思想、基本理念

(1)校本教研的的目标:

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2)校本教研的指导思想:

把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

(离开了人本、生本的校本教研,是一种畸形、一种变质,背离了校本教研的真正意义。

(3)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

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校长和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

(“发现问题—确定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是校本教研的核心链,其中,“解决问题”是校本教研的核心。

2.校本教研的性质:

是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3.校本教研的基本力量

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是校本教研的身体力行,是校本教研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是校本教研的研究主体。

(校本教研是学校行为,校长要以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组织开展好校本研修,着力解决学校面临的实际问题,解决教师面临的共性问题,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持续发展,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发展,而教师要以研究者的身份置身于校本教研情境中,以研究的眼光审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反思:

本校的校本教研的基本力量?

四、校本教研的主要特征

1.校本教研是一种行动研究。

(所为研究,一般指的是科学研究,科学研究分为两种研究形式:

理论研究和行动研究。

理论研究是从理论上去探索新事物,寻找新规律,总结新成果,属于专业研究者常用的方法。

行动研究是从自身活动上去解决实际问题,适应我们学校用的研究方式。

行动研究的方法:

(1)多角分析。

(2)谈话。

(3)问卷调差、态度量表和能力测试。

(4)日记、教学反思录。

(5)课堂观察。

(6)数码相片记录。

(7)录像记录。

(8)个案研究。

2.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一体化。

实践——研究——学习——再实践——再研究——再学习。

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两者成为一体化“研修”。

3.校本教研由学校自主组织和管理。

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校长、教师,形成校本教研的组织机构,负责自主组织和管理校本教研的开展。

其他校外的专业研究人员或上级部门的领导是不是校本教研的组织机构?

不是。

他们仅仅是同盟,不能取代校长和教师。

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实施校本管理,确定办学思想和校本教研的方向,提供各种保障措施;教师是校本教研的活动主体,是知识的研究者、传授者、构建者和创造者,是一个教育思想的实现者。

五、校本教研有何作用

1.校本教研能够解决学校教研的许多实际问题。

如:

校本教研使教研活动内容多样化,把过去学校教研关注教师怎样“教”,转型为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关注学生如何学的问题上。

教研活动的主体从单一走向集体,从少数骨干教师走向全体教师。

实践证明,校本教研日益得到一线教师的认可,教研活动学校或教研组长安排教师上研究课,现在变成教师主动上研究课。

教研活动自然形成教师,互动交流,关注学生的快乐学习、合作交流、思维拓展。

2.校本教研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在教研活动中主体作用。

校本教研是解决学校存在的问题和教师教学实践上遇到的问题,促进学校健康和谐发展,促使教师专业化成长,使教师自主积极参与,自然形成教师在教研活动的主体,是教研活动的参与者和主力军。

3.校本教研可以促进教师的个性和专业发展,以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校本研究是以问题为研究中心,以教师为活动主人,教师只有在解决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得以成长与发展,并反思成败,总结经验,形成独自特色的教学风格。

4.校本教研有利于创办学校特色。

校本教研的核心内容是解决问题,目标是促进学校和教师发展。

在校本教研中,学校通过得到科研部门的指导、专家的引领,引导学校的发展方向,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培养教师的科研素养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逐渐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5.校本教研能够将学校构建成学习型组织。

教育改革中强调加强校本教研,教师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但是,有许多疑难问题,需要多元化研究,进行集体探讨,共同学习。

所以说,校本教研是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必经之路。

6.校本教研有利于我国教研体制改革。

传统的教研是上一级教研室统领,而不是学校本位,教研员占主角(jue),教师才是教研活动的配合参与者,形成上级教研室为主体,学校被动配合;教研员说了就是,教师没有发言权,教研走向单一,缺乏点面结合,学校和教师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根本得不到解决。

而校本教研是从“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出发点,使教研员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使教师从配合参与者转为研究者;使围观课堂研究转向中观学科课程研究;使单一教研模式转为多元化研究模式,构建了我国教研新体制。

六、校本教研的主体(参与教研有教师、校长、专业研究人员)

1.校本教研主体的角色定位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实践者、追求自我发展的进修者和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实践者是基础的,研究者是上位的,进修者的角色是融合在前两者角色之间,伴随着实践与研究的进程而发展。

2.校长是校本教研第一责任人

校长是校本教研及校本教研制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校长提供各种保障(制度保障、经济保障和人文关怀)服务于校本教研,尊重和保护教师的专业自主,为教师在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排忧解难,确保校本教研得以有效开展,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组织。

3.校本教研需要教师全员参与

新课程推进对教师要求越来越高,每个教师必须适应新课程需求,否则将成为教育日益发展形势的淘汰者;教师是校本教研主体,解决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离不开教师;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素质成长,校本教研与教师息息相关。

因此需要教师全员参与。

4.校本教研主体的行为

(1)自我反思

 

课前反思:

凭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新的教学活动先进预测性的思考,是前瞻性反思。

课中反思:

发生在教学课程中的问题,及时反思,是一种机智教学行为,属于敏感性反思。

课后反思:

上完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课,回顾存在哪些问题解决,或对有效的经验进行总结和提升,属于批判性反思。

(2)同伴互助

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组织型,由学校管理者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研讨活动;另一种是自发型,是教师自主与教学同伴,与专家进行研讨。

同伴互助的方法有三种:

①对话;②协作;③帮助。

(3)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简单地讲,就是进行理论指导,实践是离不开理论指导。

校本教研虽然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但不完全基于校内力量,还需要专家引领,如果缺少先进理论的指导,久而久之也许就变成不鲜活的一盆水,导致校本教研形式化、平庸化。

专业引领的形式:

学术专题报告、政治学习辅导讲座、教学专业咨询、教学现场指导。

其中,现场指导为最有效的形式。

专业人员介入校本教研要做到:

到位不越位,立足与教师平等交流,相互探讨,让教师成为活动主体。

七、校本教研的对象:

具体学校的具体教学问题。

校本教研的目的就是解决学校和教师的教学问题,促进学校和教师得到发展。

所以,研究对象是学校的具体教学问题。

八、校本教研的原则

1.“行动者即研究者”原则。

“行动者即研究者”原则——在校本研修中,行动研究规定了研究主体的双重角色:

行动者和研究者。

研究者所研究的对象是自身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产生教育教学问题,行动研究的要点与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双重角色相吻合。

教学行动研究是指有计划、有步骤的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由教师或研究人员共同合作,边研究边行动已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2.侧重性原则。

学校教学工作内涵丰富,内容广泛,已形成规律性管理章程和管理模式,就不要在这些方面下大功夫去修正和研究了,要视学校办学特色和风格,找准学校研究工作的突破点,侧重选择需要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问题去思考、去研究。

3.综合性原则

校本教研既要有共性探讨,又要有个性探讨。

4.生成性原则

在校本教研过程中,常常会生成许多的问题,让我们不断地研究和解决。

这种生成性原则,能促使我们走进新的境界得以创新和彰显个性与特色。

5.协作性原则

校本教研强调同伴互助、多元化研究,解决学校问题、教师教学问题或是课题都需要群体教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所以说校本教研体现协作性原则。

九、同步练习

1.校本教研的含义是什么?

2.校本教研有哪些原则。

3.从实际出发,谈谈目前本校面临的哪些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采取哪些措施进行解决?

 

校本教研的形式

校本教研的形式主要是指教育科研方法在校本教研中的运用。

如课题研究、案例研究和叙事研究等。

一、课题研究

(一)什么是课题研究

课题也称问题、主题或专题。

根据中小学的教育实际工作而言,所采用教育实验或行动研究方法的研究活动称为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特特性

1.因果性。

课题研究注重事先发现问题,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然后进行实验来检验假设,最后得出研究结论,

2.主动变革性。

课题研究却要主动对研究变量进行操作,并观察在变革了这些因素以后会出现哪些新的情况。

3.教育性。

课题研究包括自然学科课题研究和教育课题研究,我们所谓校本教研侧重对教育课题研究为研究对象,与其他学科的课题研究相比,教育课题研究重视研究的教育性。

(三)课题研究操作方法

1.选定课题。

找准问题确定课题。

首先要判断所选的问题是否有价值,课题是否有发展价值,研究人员是否有研究实力和学术能力以及相关设备等条件来选定课题。

2.文献检索。

课题确定后,应立即检索大量文献,要考虑该课题是否有前人研究过,若果没有,那么就要认真思考研究的每一个过程应该怎么设置,检索相关材料,做到“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如果有,那么就考虑到是否能突破前人的研究结论,也得检索大量文献才能做主判断。

3.形成假说。

所谓假说就是陈述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命题,这个命题必须能够被检验。

4.制定研究方案。

制定方案选择研究过程与方法。

(举例说明,如《水语水书十课时》地方教材开发与研究)

5.实际运作。

实际运作就是实际操作,此过程非常讲究,通过观察、测量、分析便能证实或证伪前面的假说命题。

若能证实,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提出新的看法和新的研究过程;若是证伪(证伪指的是任何科学理论都有一定局限性,超出某个范围就必须建立新的理论,原有的理论就被“证伪”了,但原有的理论还是真理,只不过是在原来的条件范围内有效,而并不是“伪科学”。

)则可以重新构建假说,重新设计检验方案。

6.提交报告。

不管课题假说是证实还是证伪,研究者都要如实提交一份课题研究报告,简明扼要地阐述研究过程。

(举例说明,如《水语水书十课时》地方教材开发与研究的结题报告)

课题六步骤完成以后,等着课题专家组对课题进行验收,最终由专家组提出结论,我们所研究的目的是否达到。

课题研究是学校开展教研的一种经典的形式,也是一种最基本的形式,我们课本上所提出的研究报告,是一种传统的研究方法,但我们要正视社会的发展、科学的变革,要从校本实际选择更合理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二、案例研究

这一种研究方法和我们前面所学习的研究方法不同,前面我们所学的课题研究是借鉴科学主义的研究范式,采取实验、观察、检验的系统和实证的研究方法,而案例研究是对人和社会不能使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只能以人文学科的主管方法对具体的个人和事件进行解释说明。

(一)什么是案例

案例就是一个教育实践过程中发生的有意义、有价值的故事。

(二)什么是案例研究

简单地说,把教育实践中发生的故事记录下来,再进行反思与感悟,这就是案例研究。

(三)案例研究中的案例必须具备的特征:

1.真实性;2.典型性;3.浓缩性(多角度呈现问题、提供足够的信息);4.启发性。

(四)案例研究中的案例类型:

描述性案例、说明性案例、证实性案例、探索性案例。

(五)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的对象是教学实践,研究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其具有如下特点:

1.具有典型的问题解决价值取向。

对一个真实的问题的探究和实践过程,体现强烈的现实性和实践操作性。

2.具有质的研究所共有的解释性。

它主要以解释、理解和说明其意义的方法来研究事例。

3.研究成效与研究者的关系十分密切。

(六)案例研究操作方法

案例研究过程=实践+反思

1.案例写作。

第一步:

了解案例写作的基本要素

A.案例写作的背景:

介绍故事发生的原因。

B.确定案例主题。

C.案例问题:

体现案例的疑难问题。

E.情景与细节描述要清楚。

F.教学结果(即解决办法):

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

G.诠释和研究:

多角度地解读和评析,回归到教学的基本层面。

H.问题讨论设计讨论作业单,供他人讨论。

第二步:

撰写案例

(1)选择冲突的教学事件;

(2)对事件背景进行描述;(3)确定事件中的人物(谁是主人公,谁是次要演员);(4)事件的主要过程以及自己的回应(重点写作部分);(5)检查教师行动结果(教师的每个行动都会产生一系列的反应,对学生、班级有何影响等);(6)设想再次遇到该事件(再次遇到的事件,有何感想)。

第三步:

检查修改案例(初稿写完之后,再重新审阅,除了看情景描述是否完整,取舍是否恰当,叙述是否客观,还要从人物、地点、事件、提出的假设、作了什么归因、全称、价值判断等进行检查修改。

第四步:

撰写教学注释和分析,赋予案例意义。

修稿完成之后,再撰写教学注释和分析,赋予案例意义,你的案例故事几乎完整。

2.案例研究

(1)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案例。

并且事例要典型、生动和对教育工作要有指导作用。

(2)组织开展案例研究活动要注意几点。

①清楚的展示案例和了解案例;②抓住最基本、最关键的问题进行研究;③研究要有理论依据(尽管案例研究基于事实,但它毕竟是一项研究,而凡是研究就要讲“理”,不但能够提高案例研究的效果,还会帮助参与研究的教师开展理性思维,为加速成为“专家型”教师创造条件。

3.分析实例《作业风波》

三、叙事研究

叙事研究与案例研究共同点都是情景故事,注重个性研究;不同点:

案例研究是对一个事件进行研究,而叙事研究是对多个案例重新构建进行研究。

这里的叙事研究指的是教育叙事研究。

(一)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

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

(二)叙事研究从内容上分为:

教学叙事、德育叙事、管理叙事等。

(三)叙事研究的特点

叙事研究要求所讲的故事必须基于真实生活,基于问题并反映问题的过程。

1.更关注教育的“事”与“情节”。

它所叙述的内容是过去的事,是事实,不是未来的展望,具有一定情节性的、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故事。

2.十分重视叙事者,尤其是叙事者的个人生活史和个人生活实践的重要意义。

也就说更多关注叙事者的亲身经历。

3.行动研究倾向和反思特征。

如果教师不行动,不改变自己的教学,他就无话可说;教师叙述自己的故事,实际也是在思考和反省自己的教育实践。

4.叙事研究是由时间到理论的自下而上的研究。

叙事研究所获得的教育理论的推理方式是归纳而不是演绎,是从过去的具体教育实践及其情节中归纳出来的。

(四)叙事研究的操作方法

1.叙事研究的基本步骤

①记录。

一方面是教师将某一教育实践叙述出来,使之成为一份相对完整的案例记录下来;另一方面是将其他的“叙说者”如教师、学生、家长、学校管理者的人和包括学校文件档案、建筑以及学生档案、日记、作业本,日志、图片等实物反映的情况记录下来使之成为一份实录。

②反思。

教师将自己的感想“插入”到实录中,将自己对整个教育或相关教育理念的理解插入到实录中去;③撰写叙事研究报告。

包含四个要素:

一是要体现教师教育思想和理念;二是明确主题;三是要具有典型的、真实的故事情节;四是反思。

教育叙事研究不是简单的叙述,也不是事件实录,它的文体是采用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或事后反思。

叙事研究报告一般分为文题、内容提要、绪论、故事等几个部分。

撰写教育叙事研究报告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思考;二注意观察;三善于提出问题;四注意学习;五反思评价。

2.在运用教育叙事研究方法时需要注意的方面:

(1)要加强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方法的训练。

(2)要注重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关心,注重感性。

研究者必须具备对人的内心世界的特殊敏感和细心关注。

有专家认为,教育叙事研究的最好方式莫过于研究自己,研究自己就能更加观察细微、发现感悟,发现内心深处最真实的东西;研究自己,还可以理解自身教与学的经验,理解自己日常教育经验的文化处境、思维方法和价值观等。

(3)要掌握“陌生化”和“熟悉化”的研究技巧。

“陌生化”就是在研究中将熟悉的东西变为陌生;“熟悉化”就是要理解生活场景,确定研究对象。

(4)叙事研究并非排除实证,包括量化的数据。

但叙事研究绝对不是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进行一种量化的确认,它用数字和实验方法时是为了使叙事变得更加丰富。

思考题:

1.校本教研的形式有哪些?

你学校平时开展了哪些校本教研内容,有何作用?

2.运用教育叙事研究方法时注意那些问题?

3.根据案例研究方法,写一个案例。

各位老师:

在实际运用中,作为经验性的研究方法,无论是课题研究、案例研究,还是叙事研究,其可信度、有效性及其理论贡献等都取决于研究者自身研究的相关能力。

因此,学校通过开展校本教研能够教师掌握科研方法和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水平,促进专业发展。

希望各位回去做好二传手的培训,让广大教师学以致用,积极思考问题,创设校本教研内容,开展有实用的、有效的校本教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