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提高超高层住宅混凝土外墙一次验收合格率.docx
《QC提高超高层住宅混凝土外墙一次验收合格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C提高超高层住宅混凝土外墙一次验收合格率.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QC提高超高层住宅混凝土外墙一次验收合格率
提高超高层住宅混凝土外墙
一次验收合格率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CHINACONSTRUCTIONSECONDENGENEERINGBUREAULTD
润府二期QC小组
第一章专题简介
1.工程概况
名称:
华润城润府二期
建设规模:
24.4万m2。
建设内容:
本工程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
地下设计二层地下室,裙房为预制管桩基
础,塔楼部位为冲孔灌注桩基础;包括6
座超高层塔楼,其中A座、B座、C座位
36层超高层住宅,D座、E座为54层超高
层住宅,F座为54层超高层公寓,一层为
架空车库、商业及社区配套。
总建筑面积
约24.4万平方米,建筑高度≤200m。
结构类型:
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
2.
图1-1华润城润府二期项目效果图
课题概况
本工程6栋塔楼皆为剪力墙结构,楼层3层及以上为标准层,标准层层高为3.15m,外墙剪力墙较多,外墙墙身厚度为200mm至600mm。
图1-2标准层外墙平面示意图图1-3楼层剖面图
3.QC小组简介
表1-1QC小组介绍及成员明细表
小组名称
中建二局深圳分公司润府二期QC小组
小组成立时间
2015年5月1日
课题名称
提高超高层住宅混凝土外墙一次验收合格率
小组活动日期
2015年5月~2015年12月
课题类型
现场型
小组注册号
CSCEC2b-SZ-2015-12
课题登记号
RF2-2015-01
活动次数
20次
出勤率
100%
姓名
性别
文化程度
职务(称)
组内分工
培训情况
俞金永
男
本科
总工
组长
小组成员经过TQM培训,人均40学时
姬仲耀
男
本科
质量总监
质量复核
孟珊
女
本科
技术部经理
技术总结
刘曦
男
本科
质保部经理
成果分析
郑露
男
本科
钢结构工长
深化设计
雷新
男
本科
工程部经理
组织实施
程永康
男
本科
技术员
技术核算
娄涛
男
研究生
技术员
数据统计
张涛
男
本科
预算员
核算分析
陈丽娜
女
本科
资料员
资料收集
制表人:
刘曦日期:
2015年5月1日
4.QC小组活动计划及活动记录
表1-2QC小组活动计划表
制表人:
刘曦日期:
2015年5月2日
第二章选题理由
5.质量要求
本工程质量目标为确保深圳市优质结构工程奖、深圳市优质工程奖、广东省优质工程奖奖,争创国优。
项目要求分项工程验收合格率大于等于95%。
6.工程现状
QC小组成员郑露在2015年5月15日对我司施工4个类似工程的混凝土外墙的一次验收合格率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统计,平均合格率为90%。
离项目的要求有5%的差距。
7.选定课题
调查的结果为外墙混凝土分项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为90%,离项目的要求有5%的差距。
因此,我们QC小组选择了“提高超高层住宅混凝土外墙一次验收合格率”为课题进行QC活动。
第三章设定目标
本次QC活动的课题目标:
本工程外墙混凝土分项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95%。
图3-1目标与现状条状图
绘图人:
郑露日期:
2015年5月20日
第四章目标可行性分析
8.掌握现状
QC小组成员郑露从2015年5月27日~2015年5月29日,对本项目近期施工的A栋4-5层进行现场质量调查、检测、资料收集。
共抽查了500个点,不合格点数50个,合格率为90%。
针对混凝土外墙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将各类数据分类汇总,最后对其进行整理,找出了影响混凝土外墙施工质量的5个因素,并列出了影响混凝土外墙施工质量的问题频次统计表,如下:
表4-1混凝土外墙质量问题调查表
绘图人:
郑露日期:
2015年5月29日
根据混凝土外墙质量问题调查表,绘出排列图。
图4-1影响混凝土外墙质量问题排列图
绘图人:
郑露日期:
2015年5月29日
结论:
从以上统计表及排列图可以看出,“施工缝处错台”占最大的比例,达到了82%,是影响混凝土外墙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是问题的症结。
9.设定目标值的依据
1)根据表4-1问题频次统计表可知,“施工缝处错台”占了频数总数的82%,,如果完全解决了该问题,混凝土外墙施工质量合格率将达到98.2%,如果该问题解决80%,即混凝土外墙施工质量将达到90%+10%*82%*80%=96.56%>目标值95%。
因此,小组设定的目标合理可行。
2)QC小组成员娄涛在2015年6月5日对公司的一些先进项目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类似工程混凝土外墙分项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最高可达97%,高于本小组目标,结果见表:
表4-2混凝土外墙分项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统计表
序号
项目
住宅混凝土外墙
一次验收合格率
日期
备注
1
文峰华庭
93%
2014年
竣工
2
万科壹海城
97%
2015年
竣工
3
大涌新城花园
92%
2015年
在施
绘图人:
娄涛日期:
2015年6月5日
综上所述,QC小组全体成员认为确定的目标能够实现。
第五章原因分析
QC小组成员刘曦于2015年6月10日通过现状调查,召开“诸葛亮会”,运用头脑风暴法广泛收集意见,认真研究归纳,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对混凝土外墙施工缝错台的原因展开讨论分析,并绘制鱼刺图。
图5-1原因分析鱼刺图
绘图人:
刘曦日期:
2015年6月10日
第六章要因确认
10.绘制要因确认表
根据鱼刺图,小组成员姬仲耀在2015年6月17日绘制了要因确认计划表。
表6-1要因确认计划表
序号
末端因素
确认内容
确认方法
标准
负责人
完成
日期
1
技术交底不到位
技术交底考核是否合格
调查分析
交底后考核100%通过
程永康
2015.6.19
2
现场监管不到位
有无管理制度,且有无执行
调查分析
有制度,且100%按制度执行。
陈丽娜
2015.6.20
3
钢丝绳间距过大
钢丝绳间距是否过大
现场验证
钢丝绳间距≤1800mm
孟珊
2015.6.23
4
钢丝绳角度过大
钢丝绳角度是否过大
现场验证
钢丝绳角度在45°~60°范围内
刘曦
2015.6.23
5
模板底部无有效加固措施
模板底部是否有有效加固措施
现场验证
模板底部有加固措施,且外墙施工缝处混凝土平整度偏差值≤2mm
雷新
2015.6.25
6
竖向背楞间距过大
竖向背楞间距是否过大
现场验证
竖向背楞间距≤225mm
娄涛
2015.6.23
7
横向围檩间距过大
围檩间距是否过大
现场验证
第一道围檩到模板底部间距≤200mm,其他两道间距≤450mm
刘曦
2015.6.23
8
对拉丝杆间距过大
丝杆间距是否过大
现场验证
竖向间距≤450mm,横向间距≤450mm
郑露
2015.6.22
9
对拉螺杆未拧紧
对拉螺杆是否拧紧
现场验证
拧紧力矩在40~65N.m之间
刘曦
2015.6.23
10
斜撑间距过大
斜撑间距是否过大
现场验证
斜撑横向间距≤1.8m,竖向设置两道
郑露
2015.6.23
11
斜撑角度过大
斜撑角度是否过大
现场验证
第一道斜撑角度在30°~45°范围内,第二道斜撑角度45°~60°范围内
雷新
2015.6.23
12
砼浇筑分层厚度过大
砼浇筑时分层厚度是否过大
现场验证
单次浇筑高度≤1000mm
郑露
2015.6.24
13
砼振捣时间过长
振捣时间是否过长
现场验证
每次振捣时间在20~30s之间
雷新
2015.6.24
14
模板周转次数过多
模板周转次数是否过多出现破损
调查分析现场验证
模板周转次数≤8次,且最后一次使用时模板表面平整度≤5mm。
雷新
2015.6.25
15
模板刚度不足
模板进场是否按照要求进行验收
调查分析
送检合格率100%
陈丽娜
2015.6.20
16
测量仪器未及时检定
测量仪器是否定期检定
调查分析
测量仪器检定合格率100%
郑露
2015.6.20
17
无有效防止钢筋偏位措施
有无有效的防止钢筋偏位措施
调查分析现场验证
方案中有有效措施,且100%执行,钢筋保护层厚度偏差≤±3mm。
娄涛
2015.6.20
18
下一层墙顶部平整度差
下一层墙顶部是否平整
现场验证
下一层墙顶部平整度偏差≤2mm。
郑露
2015.6.20
制表人:
姬仲耀时间:
2015年6月17日
11.要因确认
根据要因确认计划表,小组成员针对18条末端因素,逐一进行要因确认。
1)要因确认一
末端因素:
技术交底不到位。
确认方法:
调查分析。
标准:
交底后考核100%通过。
实际情况:
2015年6月19日,由QC小组成员程永康对华润城润府二期的工人技术交底情况进行检查。
发现华润城润府二期项目针对模板施工方案进行了专项施工方案技术交底会,并有交底记录。
图6-1交底记录及会议照片
接下来小组成员程永康对华润城润府二期现场模板工人技术交底培训情况进行考核,现场随机抽取20名木工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如下图。
图6-2木工考核成绩分布图
调查:
程永康制表:
程永康日期:
2015年6月19日
确认分析: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工人考核合格率仅为80%,本项目虽然进行了技术交底,但技术交底形式单一,表达较为抽象,工人的理解程度偏低,同时存在零星新进场工人技术交底不到位,交底后考核未100%通过。
结论:
技术交底不到位是要因。
2)要因确认二
末端因素:
现场监管不到位。
确认方法:
调查分析。
标准:
有制度,且100%按制度执行。
实际情况:
2015年6月20日,由QC小组成员陈丽娜负责检查项目部质量检查制度及F栋地下室负一层、一层、二层外墙模板施工过程中的自检和复检记录。
检查结果发现项目部有相关的质量检查管理制度及详细“三检”流程,施工原始记录和自检、复检记录的填写也比较规范、认真、及时、真实。
检查结果如下:
表6-2三检制记录统计表
项目
检查形式
F栋地下室负一层
F栋一层
F栋二层
基线复核
自检记录
有
有
有
复检记录
有
有
有
墙柱钢筋工程
自检记录
有
有
有
复检记录
有
有
有
墙柱模板工程
自检记录
有
有
有
复检记录
有
有
有
梁板模板工程
自检记录
有
有
有
复检记录
有
有
有
梁板钢筋工程
自检记录
有
有
有
复检记录
有
有
有
墙柱混凝土工程
自检记录
有
有
有
复检记录
有
有
有
梁板混凝土工程
自检记录
有
有
有
复检记录
有
有
有
调查:
陈丽娜制表:
陈丽娜日期:
2015年6月20日
确认分析:
从调查可以看出,项目部有质量检查制度,且100%严格按照制度执行。
结论:
现场监管不到位是非要因。
3)要因确认三
末端因素:
钢丝绳间距过大。
确认方法:
现场验证。
标准:
钢丝绳间距≤1800mm。
实际情况:
2015年6月23日由QC小组成员孟珊对施工中F栋3层模板支撑体系进行验收,随机抽查外墙钢丝绳拉设情况,共检查12面墙,检查情况见下表。
表6-3外墙钢丝绳拉设情况检查统计表
序号
1
2
3
4
5
6
墙长(m)
3.0
3.1
3.1
3.0
2.9
2.9
应拉道数
2
2
2
2
2
2
实拉道数
2
2
3
2
2
2
序号
7
8
9
10
11
12
墙长
4.1
4.1
4.1
4.1
2.9
2.9
应拉道数
3
3
3
3
2
2
实拉道数
3
4
3
3
2
2
调查:
孟珊制表:
孟珊日期:
2015年6月23日
通过上表可以发现,模板体系反拉钢丝绳间距均≤1800mm,施工中钢丝绳拉设符合方案要求。
结论:
钢丝绳间距过大是非要因。
4)要因确认四
末端因素:
钢丝绳角度过大。
确认方法:
现场验证。
标准:
钢丝绳角度在45°~60°范围内。
实际情况:
2015年6月23日由QC小组成员刘曦随机抽查F栋3层10处外墙模板反拉钢丝绳,采用钢卷尺测量钢丝绳拉设点距板面垂直距离及钢丝绳锚固点距墙边水平距离,换算出反拉钢丝绳角度,角度数据见下表。
表6-4反拉钢丝绳角度统计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角度(°)
46
52
56
47
49
52
46
53
58
51
调查:
刘曦制表:
刘曦日期:
2015年6月23日
确认分析: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反拉钢丝绳角度均在45°~60°范围内,符合方案要求。
结论:
钢丝绳角度过大是非要因。
5)要因确认五
末端因素:
模板底部无有效加固措施。
确认方法:
现场验证。
标准:
模板底部有加固措施,且施工缝处混凝土平整度偏差值≤2mm。
实际情况:
2015年6月23日由QC小组成员雷新对现场施工中现场F栋3层外墙模板底部加固措施进行检查,共检查10面墙,现场发现模板底部并无有效加固措施,并于2015年6月25日雷新对外墙模板拆除后相同部位的墙体施工缝处的平整度偏差值进行测量,检查与测量结果见下表。
表6-5外墙模板底部限位措施情况检查统计表
序号
1
2
3
4
5
底部加固
(有/无)
无
无
无
无
无
平整度
偏差值
3
5
8.5
5
7.5
序号
6
7
8
9
10
底部加固
(有/无)
无
无
无
无
无
平整度
偏差值
2.5
15
10
4
9.5
调查:
雷新制表:
雷新日期:
2015年6月25日
确认分析: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模板底部均无加固措施,且外墙施工缝处平整度偏差值均>2mm。
结论:
模板底部无有效加固措施是要因。
6)要因确认六
末端因素:
竖向背楞间距过大。
确认方法:
现场验证。
标准:
竖向背楞间距≤225mm。
实际情况:
2015年6月23日由QC小组成员娄涛对F栋3层随机选取10面外墙模板竖向背楞间距进行测量,测量数据见下表。
表6-6竖向背楞间距统计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间距(mm)
224
224
223
225
222
223
223
224
221
223
调查:
娄涛制表:
娄涛日期:
2015年6月23日
确认分析: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竖向背楞间距符合实际需求及规范,竖向背楞间距≤225mm。
结论:
竖向背楞间距过大是非要因。
7)要因确认七
末端因素:
横向围檩间距过大。
确认方法:
现场验证。
标准:
第一道围檩到模板底部间距≤200mm,其他两道间距≤450mm。
实际情况:
2015年6月23日由QC小组成员刘曦对F栋3层随机选取10处外墙模板围檩间距进行测量,测量数据见下表。
表6-7围檩间距统计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一道丝杆距地间距(mm)
196
195
199
189
191
197
198
196
198
195
其他丝杆间距(mm)
440
442
438
447
446
445
443
446
445
448
调查:
刘曦制表:
刘曦日期:
2015年6月23日
确认分析: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第一道围檩到模板底部间距≤200mm,其他两道间距≤450mm,围檩间距符合方案要求。
结论:
横向围檩间距过大是非要因。
8)要因确认八
末端因素:
对拉丝杆间距过大。
确认方法:
现场确认。
标准:
竖向间距≤450mm,横向间距≤450mm。
实际情况:
2015年6月22日由QC小组成员李康达对F栋3层支模完成的外墙模板丝杆间距进行调查,现场随机选取10对竖向及10对横向丝杆,利用钢卷尺施对丝杆间距进行测量,测量数据见下表。
表6-8丝杆间距统计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丝杆竖向间距(mm)
445
446
443
447
446
445
443
444
447
445
丝杆横向间距(mm)
446
449
448
445
447
444
446
444
443
447
调查:
郑露制表:
郑露日期:
2015年6月22日
确认分析: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丝杆竖向间距均≤450mm,横向间距均≤450mm,符合方案要求。
结论:
对拉丝杆间距过大是非要因。
9)要因确认九
末端因素:
对拉螺杆未拧紧。
确认方法:
现场验证。
标准:
拧紧力矩在40~65N.m之间。
实际情况:
2015年6月23日由QC小组成员刘曦对F栋3层搭设完成的墙模板进行检查,随机抽取20根对拉螺杆上拧紧的螺帽,利用力矩扳手测量拧紧力矩,测量数据见下表。
表6-9螺杆拧紧力矩测量数据统计表
编号
1
2
3
4
5
6
8
8
9
10
力矩(N.m)
52
47
44
51
47
43
48
46
55
51
编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力矩(N.m)
47
51
53
49
44
60
48
56
48
50
调查:
刘曦制表:
刘曦日期:
2015年6月23日
确认分析:
经过测量,发现现场对拉螺杆拧紧力矩检测数据均在允许的误差范围40~65N.m之间,小组认为对拉螺杆已拧紧。
结论:
对拉螺杆未拧紧是非要因。
10)要因确认十
末端因素:
斜撑间距过大。
确认方法:
现场验证。
标准:
斜撑横向间距≤1.8m,竖向设置两道。
实际情况:
2015年6月23日由QC小组成员郑露对施工中F栋3层模板支撑体系进行验收,检查所有外墙斜撑设置情况,共检查12面墙,检查情况见下表。
表6-10外墙钢管斜撑设置情况检查统计表
序号
1
2
3
4
5
6
墙长(m)
3.0
3.1
3.1
3.0
2.9
2.9
应设道数
2/2
2/2
2/2
2/2
2/2
2/2
实设道数
2/2
2/2
2/2
2/2
2/2
2/2
序号
7
8
9
10
11
12
墙长(m)
4.1
4.1
4.1
4.1
2.9
2.9
应设道数
3/3(横/竖)
3/3(横/竖)
3/3(横/竖)
3/3(横/竖)
2/2(横/竖)
2/2(横/竖)
实设道数
3/3(横/竖)
3/3(横/竖)
3/3(横/竖)
3/3(横/竖)
2/2(横/竖)
2/2(横/竖)
调查:
郑露制表:
郑露日期:
2015年6月23日
(注:
/前数字代表斜撑横向设置道数,/后数字代表竖向设置道数)
确认分析:
通过上表可以发现,斜撑横向间距均≤1.8m,竖向均设置两道,施工中钢管斜撑符合方案要求。
结论:
斜撑间距过大是非要因。
11)要因确认十一
末端因素:
斜撑角度过大。
确认方法:
现场验证。
标准:
第一道斜撑角度在30°~45°范围内,第二道斜撑角度45°~60°范围内。
实际情况:
2015年6月23日由QC小组成员雷新在F栋3层随机选取10处(20道)施工中楼层外墙模板斜撑,采用钢卷尺测量斜撑顶撑点距板面垂直距离及斜撑板面支点距墙边水平距离,换算出斜撑角度,斜撑角度见下表。
表6-11斜撑角度统计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一道角度(°)
43
44
41
40
44
45
43
42
43
42
第二道角度(°)
56
54
57
59
51
54
55
57
56
54
调查:
雷新制表:
雷新日期:
2015年6月23日
确认分析: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第一道斜撑角度均在30°~45°范围内,第二道斜撑角度均在45°~60°范围内,斜撑角度符合方案要求。
结论:
斜撑角度过大是非要因。
12)要因确认十二
末端因素:
砼浇筑分层厚度过大。
确认方法:
现场验证。
标准:
单次浇筑高度≤1000mm。
实际情况:
2015年6月24日由QC小组成员郑露进行混凝土浇筑旁站,并对现场砼单次浇筑高度进行检查,项目针对混凝土浇筑高度控制,自制了标有刻度的PVC管,对单次浇筑混凝土的高度进行测量,随机选择3面墙(标准层层高3.15m,分4次浇筑)进行测量,测量结果统计如下:
表6-12砼浇筑分层厚度统计表
检测点
墙编号
第一层(mm)
第二层(mm)
第三层(mm)
第四层(mm)
1
800
820
780
750
2
810
800
800
740
3
830
800
760
760
调查:
郑露制表:
郑露日期:
2015年6月24日
图6-3混凝土单次浇筑高度测量
确认分析:
测量结果均满足单次浇筑高度≤1000mm的要求,同时,混凝土浇筑时,我司安排了施工员24小时旁站监督,严格控制单次混凝土的浇筑量,杜绝超浇现象。
结论:
砼浇筑分层厚度过大是非要因。
13)要因确认十三
末端因素:
砼振捣时间过长。
确认方法:
现场确认。
标准:
每次振捣时间在20~30s之间。
实际情况:
2015年6月24日由QC小组成员雷新对F栋3层进行混凝土浇筑旁站,并用秒表随机选取10次振动棒插入进行计时,振捣时间统计见下表。
表6-13振捣时间统计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时(s)
23
28
24
27
24
23
24
26
28
25
调查:
雷新制表:
雷新日期:
2015年6月24日
确认分析: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每次振捣时间在20~30s之间,振捣时间符合方案要求。
结论:
砼振捣时间过长是非要因。
14)要因确认十四
末端因素:
模板周转次数过多。
确认方法:
调查分析、现场验证。
标准:
模板周转次数≤8次,且最后一次使用时模板表面平整度≤5mm。
实际情况:
2015年6月25日由QC小组成员雷新对施工日志进行检查,发现现场所有模板都未周转超过八次;而QC小组成员李康达采用2m靠尺和塞尺对现场模板最后一次使用时表面平整度进行检查,随机抽取10块模板,检查情况见下表。
表6-14最后一次使用时模板平整度统计表
检测点
检测项目
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