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卫第八版儿科学重点整理第九版通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279292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5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卫第八版儿科学重点整理第九版通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人卫第八版儿科学重点整理第九版通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人卫第八版儿科学重点整理第九版通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人卫第八版儿科学重点整理第九版通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人卫第八版儿科学重点整理第九版通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卫第八版儿科学重点整理第九版通用.docx

《人卫第八版儿科学重点整理第九版通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卫第八版儿科学重点整理第九版通用.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卫第八版儿科学重点整理第九版通用.docx

人卫第八版儿科学重点整理第九版通用

人卫第八版儿科学重点整理(第九版通用)

一、小儿年龄分期

胎儿期:

受精卵-娩出,前12周最关键

新生儿期:

出生到满28天,尤其第一周死亡率高

(围生期:

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天,死亡率最高)

(围生期死亡率是衡量医疗卫生水平的重要指标)

婴儿期:

出生到满1周岁,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

幼儿期:

1周岁后到满3周岁,最容易发生意外

学龄前期:

3岁到6-7岁,性格形成关键时期

学龄期:

入小学到青春期前

青春期:

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

生长发育第二高峰

二、生长发育

1、规律

①连续性、阶段性:

婴儿期、青春期两高峰

②各系统器官发育不平衡性:

淋巴系统回缩、生殖系统嫌慢后快、神经先快后慢、体格两高峰

③顺序性:

上-下,近-远(距离心脏近的先发育),粗-细(手指),低级-高级,简单-复杂

④差异性:

遗传和环境两因素

2、体格发育指标

体重kg身长cm头围胸围

意义近期营养骨骼、远期营养脑、颅骨肺、胸廓

出生3503432

1岁10(3倍)754646

2岁12(4倍)8748

2岁后年龄X2+8年龄X7+775岁50

1-6月体重=出生体重+月龄x0.7(每月增加700g)

7-12月体重=6+月龄x0.25

头围在前3个月增加6,3-12月增加6

1岁后的胸围=头围+年龄-1

3、骨骼和牙齿

前囟:

出生1.5-2cm,半岁前增大,2岁闭合

平坦柔软,早闭(小头畸形)、晚闭(佝偻病、甲低、脑积水)、隆起(颅内压高)、凹陷(脱水)

后囟:

6-8周闭合骨缝:

3-4月闭合

脊柱:

3月颈椎前凸,6月胸后凸,12月腰前凸

长骨骨化中心:

成熟程度,婴儿看膝,幼儿看腕

1-9岁腕部骨化中心=岁数+1,共10个,10岁长齐

乳牙:

20颗,4-10月出牙,13月未出为延迟,3岁齐

2岁内牙的数目=月龄-4到6

恒牙:

恒牙骨化从新生儿期开始,6岁第一颗

二、运动和语言

1、运动

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123走跳跑

四月可无意识翻身,手握,7月有意识翻身,坐很久

2、语言:

发音、理解、表达

2月微笑4月出声笑,6月认人7月无意识叫爸爸妈妈,9月听懂12月成词24月成句

儿童保健

一、计划免疫

1岁内:

初种,五苗防七病

卡介苗(2-3天-2月):

活疫苗,超过2月来接种必须做PPD结核菌素试验,阴性才可接种

乙肝疫苗(0、1、6月):

出生24h内第一针

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234月)

百白破(345月),1.5-2岁复种

麻疹活疫苗(8月)

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

一、儿童的营养基础

EAR平均需要量:

满足特定人群50%需要

RNI推荐需要量:

满足特定人群97-98%

AI适宜摄入量:

观察、试验获得的健康人群的营养需求

UL可耐受最高需要量

1、小儿能量需要

生长所需:

小儿特有

基础代谢:

50%,占比最多,1岁55kcal/kg,7岁44

食物的热效应:

蛋白质最高(最难消化)

婴儿期:

100kcal/kg.d(418kj)(RNI95kcal)

每3岁减少10

2、产能营养素

占比每克产能需要量

蛋白质15%41.5-3g/kg.d最重要

脂肪35%9

糖50%4

非产能营养素

①维生素:

ADEK(脂溶性),BC(水溶性)

B族:

B1、B2、B6、B12、烟酸、泛酸、叶酸

脂溶性维生素积蓄过多会中毒

②矿物质:

微量元素(铁碘锌)

常量元素(钙磷钾钠镁)

③水:

婴儿需水150ml/kg.d,每3岁减25

内生水:

100kcal食物12g水

二、母乳喂养—6个月纯母乳

初乳(4-5d内):

蛋白高;过渡乳(5-14d):

脂肪高

成熟乳(15d-9m)晚乳(10m)

正常生后15分-2小时开奶,每次<15-20min,右侧卧

断奶:

天热、生病不断,最晚2岁,10-12月开始断

成分人牛

蛋白1.2乳清蛋白3.5酪蛋白

脂肪3.5不饱和3.5饱和

乳糖7.5乙型4.8甲型(大肠杆菌)

乙型乳糖:

促乳酸菌、双歧杆菌,抑大肠杆菌

人乳钙磷含量2:

1更易吸收,铁吸收量50%以上,增强免疫力(SlgA、乳铁蛋白、免疫细胞、双歧因子)

羊乳:

叶酸、B12少,巨幼贫

配方奶粉:

1g—5kcal,因此20g/Kg.d

全牛乳量:

8%糖牛乳100ml—100kal,

另给水量:

总水量(150)-牛奶量

辅食添加

1-3月:

汁水,鱼肝油、果蔬汁

4-6月:

泥状,蛋黄、迷糊、果蔬泥

7-9月:

末状,鸡蛋、饼干、肝脏

10-12:

碎状,稀饭、碎肉、碎菜

三、营养障碍疾病

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1)病因病理

皮肤中7脱氢胆固醇→紫外线→胆钙化醇D3

食物:

动物肝脏、蛋黄、鱼肝油、蕈类植物

VD(无活性)→肝脏→肾脏→1,25(OH)2VitD(活性)

①促进肠粘膜钙磷吸收②促进肾小管对钙磷重吸收

③促进旧骨脱钙、新骨形成

(甲状旁腺素促进肠钙磷吸收、促进肾小管钙重吸收,促进旧骨脱钙,但抑制磷的重吸收,且不能使新骨形成)

VD缺乏时血钙血磷降低,甲状旁腺代偿使得血钙回升,血磷进一步降低,Ca.P<40,骨骼钙化障碍(软化)、骨样组织堆积(方骨),堆积的成骨细胞释放碱性磷酸酶↑

(2)临表

①早期:

精神神经兴奋症状(易激惹、多汗)、枕秃(头发因出汗磨掉了),3个月左右

检查:

血钙N或稍低,磷↓,碱性磷酸酶N或稍高,X线N,25-(OH)VitD3下降(肝),Ca.P30-40

②活动期(激期):

骨骼改变、神经系统发育迟缓

先头部:

颅骨软化(3-6月)、方颅(7-8月)、前囟晚闭、出牙迟缓

胸部:

漏斗胸(鸡胸)、肋膈沟(赫氏沟)、肋骨串珠,1岁左右

四肢:

XO腿、手镯征、关节松弛;其他:

扁平骨盆、脊柱弯曲

检查:

其他都低,<30,碱性磷酸酶↑,X线(钙化带模糊、毛刷样变,骨垢增宽)

③恢复期:

碱性磷酸酶4-6周N,X线2-3周改善

④后遗症期:

骨骼畸形2岁以上多见,X线正常

(3)诊断

25-(OH)D3和1,25-(OH)2D3减低时最可靠早期诊断

(4)治疗

①维D疗法:

口服每日50-100μg(2000-4000IU)

2-4周后改为预防量400IU(过量会导致重要脏器钙化)

注射:

适用于长期腹泻、重症,20万-30万IU,3月后改预防量②补钙③4岁后可手术整形

(5)预防

每日摄入量400-800IU,足月儿出生后2周补充维生素D400IU、早产儿1周开始补800,直到2岁。

晒太阳

2、维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1)病因

佝偻病性低钙惊厥

血钙低于1.75-1.88mmol/L或游离钙低于1mmol/L

甲状旁腺反应迟钝、补维D时未补钙、冬末春初、血清PH值↑使钙离子↓(比如纠正酸中毒后发生)血磷↑钙↓

(2)临表

典型:

无热惊厥、手足搐搦、喉痉挛(吸气困难、喉鸣)

隐匿型:

面神经征、腓反射、陶瑟征Trousseau(袖带保持压力在舒张压和收缩压之间5分钟内抽搐)

(3)治疗

首先控制惊厥喉痉挛,其次补钙,最后补VD

①急救处理、保持呼吸通畅、镇定剂(地西泮)

②10%葡萄糖酸钙5-10ml静注,10分钟缓慢

3、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长期缺乏能量或和蛋白质引起的营养不良

(1)病因

喂养不当(最常见)、疾病,3岁以下常见

(2)临表

早期:

体重不增

皮下脂肪消失:

腹部→躯干→臀部→四肢→面部

分度:

轻中重

体重降低均值%15-2525-4040+

腹部皮下脂肪厚度0.8-0.40.4-0消失

低于均值的2-3SD标准差为中度,低于3SD为重度

(3)并发症

感染、自发性低血糖最严重(呼停、脉缓、神志不清、死亡)、营养性贫血、维生素缺乏(A最常见,皮肤眼睛干,毕脱斑)

(4)治疗

去除病因、调整饮食(循序渐进)、促进消化

轻:

60-80kcal/kg,蛋白质3g/kg

中:

60-80,2重:

40-60,1.5-2

苯丙酸诺龙(一种雄激素):

促进蛋白质合成、增食欲

胰岛素、输血、氨基酸

第三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一、新生儿分类

(一)根据胎龄

足月儿:

37≤,<42周

(二)体重

正常2500-4000,>巨大儿,<低,<1500极低

(三)胎龄和体重关系

小于胎龄儿(10位前)、适于、大于胎龄儿(90位后)

(四)生后周龄

早期新生儿(出生1周内),晚期(出生2-4周)

(五)高危儿

二、新生儿特点

足月儿:

胎毛少、头发清楚、足底纹深、乳头结节>4mm

早产儿:

胎毛多、头发软乱、足底纹少、乳头<4mm

(二)呼吸系统

胎儿肺内液体:

30ml/kg,1/3由口鼻排除,其他吸收,否则湿肺

频率:

新生额第一小时60-80次/分,后40-45

类型:

腹式呼吸

节律:

早产儿呼吸暂停(呼吸停止>20s,出现青紫,伴心率<100),羊水肺表面活性物质(2型肺泡上皮细胞产生)28周出现,35周迅速增加,若少,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

(三)循环系统

睡眠120,清醒120-140,血压70/50

(四)消化系统

贲门松,幽门紧,易溢乳。

24h内排出胎粪(墨绿色),否则应注意肛门闭锁、巨结肠、甲减,肝酶(葡萄糖醛酸转运吗)不足会生理性黄疸

(五)泌尿

24h内排尿,若48h无尿考虑畸形

(六)体温调节

新生儿靠棕色脂肪产热,脱水热(夏天裹被子)

(七)免疫系统

IgG是唯一通过胎盘的抗体,SIgA低易患呼吸、消化道感染,IgM低易患革兰氏阴性菌感染

特殊生理

1、生理性体重下降:

出生10日左右恢复,不超过10%

2、生理性黄疸

3、乳腺肿大:

3-5天开始,2-3周消失

4、假月经:

5-7日,因雌激素孕激素下降

5、马牙/上皮珠,口腔腺开口尚未开放

三、新生儿护理

(一)保暖(最重要)

早产儿<2000g或低体温,需暖箱34度

(二)喂养

足月儿产后15m-2h母乳

早产儿2-4h喂10%葡萄糖水2ml/kg,不呕吐6-8h可以母乳,吞咽差用鼻胃管

预防出血肌肉注射维生素K1mg,连续3天

(三)呼吸管理

早产儿呼吸暂停不可常规给氧,用低浓度低流量,否则失明

(四)疾病筛查、预防接种

先天甲减、苯丙酮尿症

四、新生儿窒息

(一)临表

1、宫内窒息

早期胎动增加≥160

晚期减少甚至消失,<100,羊水胎粪污染

Apgar评分2分1分0分

肤色全身红四肢紫全身紫

心率>100<100无

弹足底/插鼻管哭/喷嚏皱眉无

肌张力四肢活动四肢略屈曲松弛

呼吸正常哭慢/不规则无

8-10正常4-7轻度0-3重度

缺血缺氧性脑病(24h死亡主要原因)

2、治疗

A清理呼吸道(根本)B呼吸(关键)C循环(心脏按压)D药物E评价(呼吸、心率、肤色)

心率<100,面罩给氧、有母亲麻醉药物抑制的用纳洛酮(阿片拮抗剂)

<60,气管插管、心脏按压30秒(若仍<60注射肾上腺素1:

1万)

3、复苏后处理

呼吸平稳面色转红半小时后停氧,吸胃内容物,重度者推迟喂养,给与静脉补液50-60ml/kg.d

五、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新生儿窒息的严重并发症,足月儿多见(耗氧大)

(一)临表

轻度:

正常、兴奋

中度:

瞳孔缩小、肌张力减低、嗜睡迟钝

重度:

瞳孔不对称或散大、肌张力消失、昏迷

(二)辅助检查

头颅CT:

定位,出生后2-5天

脑电图:

判断预后、病变程度

(三)治疗

1、纠正缺氧酸中毒,24h恢复血气

2、止惊,首选苯巴比妥钠(不用地西泮,抑制呼吸)

3、脑水肿治疗,首选呋塞米(甘露醇也可,但易出血)

4、纠低血糖,6-8mg/kg.min给糖

5、补液,60-80mk/kg(腹泻是50-60)

六、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代谢废物,正常<17.1μ)

胆红素分类:

未结合胆红素(脂溶性,间接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水溶性,直接),>342时引起胆红素脑病

胆红素代谢:

红细胞死亡→单核吞噬c→血红蛋白→未结合胆红素→血液(白蛋白载体运输)→肝c(配体蛋白夺取)→结合葡萄糖醛酸(醛酸转移酶)→随胆汁排入肠腔→水解掉醛酸→细菌作用形成胆素原(无色,80%随粪便排出)→若遇空气迅速氧化成黄褐色肾胆素→少部分重新吸收入门静脉至肝脏(肠肝循环)→少部分随血液到肾脏由尿液排出

新生儿:

生成多、酸中毒环境清蛋白转运差、肝功发育不完善、细菌少

生理性:

2-3d出现,2周内消退(早产3-4周),<221(早产257),每日上升≤85,结核胆红素<34

病理性:

24h内出现,>2周(早产4>周)、>221

病因:

胆红素生成多:

败血症、红C数量形态异常、肝肠循环增加(母乳性黄疸)

代谢障碍:

新生儿窒息、甲低

胆汁排泄障碍

七、新生儿溶血

母婴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同族免疫性溶血

ABO溶血:

母亲O性,孩子A或B,第一胎发生

Rh溶血:

母亲Rh阴性,孩子Rh阳性,第二胎发生

2、临表

①黄疸:

24h内出现

②贫血、肝脾大、水肿

③>342(早产>257)胆红素脑病(核黄疸),3-4d时

早期:

拒乳、嗜睡、反射消失、肌张力低

中期:

痉挛(到此期会有后遗症)

恢复期:

吸吮、反应恢复

后遗症期:

胆红素脑病四联症

3、实验室检查

抗体实验(溶血三项),生后3-7d

改良直接抗人球蛋白Coombs试验:

确诊

抗体释放试验:

确诊

游离抗体试验:

不能确诊

4、治疗

①干酶诱导剂:

苯巴比妥,24h服用,增加酶生成、肝脏摄取胆红素能力

②白蛋白:

结合胆红素,预防胆红素脑病

③免疫球蛋白:

抑制吞噬细胞

④益生菌:

减少肝肠循环⑤纠正缺氧酸中毒:

结合能力

⑤光照疗法(蓝光照射),<342

使未结合脂溶性→结合水溶性,从胆汁和尿液排出

副作用:

视网膜损伤、失水、核黄素破坏加速、腹泻

⑥换血疗法指征:

>342

换血量是孩子血液的2倍(150-180ml/Kg)

Rh溶血换与母亲同型血液

ABO溶血换与孩子同型血液,最好是O型红c和AB型血浆混合血

八、新生儿败血症

病原菌侵入血循环繁殖产毒

(一)病因

1、病原体:

金葡菌(最多)、大肠埃希菌(第二)

2、感染途径:

出生前、时、后(最常见,脐部感染)

(二)分类

早发型:

7天内,G+,大肠埃希菌

晚发型:

7天后,G-,葡萄球菌

(三)临表

1、一般:

五不一低下(吃哭动体温体重反应)

2、特殊:

黄疸、肝脾肿大、出血清醒、呕吐、休克

3、并发症:

化脓性脑膜炎

(四)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2、血细菌培养(确诊)3、分泌物培养

九、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新生儿硬肿症,由受寒、感染、窒息、早产等引起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水肿,多伴低温和器官功能损伤

1、病因

内因:

调节中枢不成熟、表面积大散热多,棕色脂肪少产热少,皮下脂肪饱和脂肪酸多(猪油易凝固)

2、临表

一般:

五不一低下体温:

<35度

硬肿:

小腿→大腿外→下肢→臀部→面部→上肢→全身

多器官衰竭:

循环、急性肾功能、DIC、肺出血常见

分度:

根据硬肿面积

头颈部20%双上肢18%前胸及腹部/背及腰骶部14%

臀部8%双下肢26%

轻:

<20%肛温≥35无或轻器官损害

中:

20-50%30-35明显损害

重:

>50%<30功能明显低下

3、治疗

①复温(关键),箱温最高34°C,循序渐进

肛温≥30,箱温起始30,6-12h复温

肛温<30,箱温比肛温高1-2度,每小时+1,12-24h

②热量和液体(维持体温的关键)

开始热量50kcal/kg,增加至100-120

开始液体1ml/kcal,控制在60-80ml/kg

③对症治疗

第四章遗传性疾病

一、21-三体综合征

先天愚型、唐氏Down综合征,常染色体畸变最常见

(一)临表

智能低下、生长发育迟缓、特殊面容、皮肤细腻、贯通掌、畸形(先心病常见)

(二)细胞遗传学诊断

1、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

①标准型47,XX(XY),+21

②易位型

D/G易位(14转到21):

46,XY(XX),-14,+t(14q21q)

G/G异位:

46,XY(XX),-21,+t(21q21q)

46,XY(XX),-22,+t(21q21q)

③嵌合体型

46,XY(XX)+47,XY(XX),+21

2、孕妇三联筛查

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甲胎蛋白AFP、游离雌三醇FE3

高危者做羊水细胞或绒毛膜细胞染色体检查产前诊断

二、苯丙酮尿症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无法核型分析)

典型:

肝脏缺乏PAH苯丙氨酸羟化酶

非典型:

BH4四氢生物蝶呤

(一)发病机制

苯丙氨酸→(PAH)→酪氨酸→多巴→黑色素、5羟色胺

黑色素减少毛发变浅、5羟色胺作用是减低肌张力,减少导致震颤、苯丙氨酸升高干扰蛋白质代谢(智力低下),启动旁路代谢生成苯丙酮酸、苯乙酸尿液排出(臭味)

苯丙氨酸是必需氨基酸(身体不合成只能食物摄取)

(二)临表

3-6月开始,1岁最明显

神经系统发育落后、肤色浅、体味

(三)实验室检查

1、新生儿疾病筛查:

Guthrie枯草杆菌细菌抑制试验

2、年长儿筛查:

尿三氯化铁及2,4二硝基苯肼试验DNPH

3、非典型鉴别试验:

尿蝶呤分析

4、确诊:

血游离氨基酸分析

(四)治疗

低苯丙氨酸饮食:

30-50mg/kg.d,监测血液浓度维持在0.12-0.6mmol/L,直到青春期后

非典型除控制饮食,用左旋多巴、BH45羟色胺药物

三、内分泌系统疾病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克汀病、呆小症)

(一)病因

甲状腺素合成不足

散发性:

甲状腺发育不全、异位、合成障碍

地方性:

孕期缺碘

(二)临表

甲状腺素作用:

促长骨、脑发育,促进新陈代谢,促类胡萝卜素转维A(皮肤黏膜)

1、新生儿期

三超:

过期产儿、巨大儿(大于胎龄儿)、不明原因生理性黄疸时间延长(>2周)

代谢慢:

少吃哭动,体温低

胎便排出延迟:

与巨结肠鉴别

2、典型症状(半年以上出现)

特殊面容(大头、皮糙、眼睑鼻翼嘴舌厚)和体态(四肢短)、智能低下、生理功能低下(便秘)

(三)辅助检查

1、新生儿筛查:

干血滴纸片检查TSH,若>15-20mU/L时再检测血清T4

2、血清T3、T4、TSH测定,若T3T4↓,TSH↑可确诊

3、TRH刺激试验

4、骨龄测定、核素检查

(四)治疗

终身服药甲状腺素片,监测TSH、T4浓度正常或偏高

每2周随访,TSH(2-4周)T4(6-9周)正常后没3月回访,1-2年后每半年回访

第五章风湿免疫性疾病

一、小儿免疫系统特点

(一)特异性免疫的细胞免疫

3-4岁胸腺在X线上消失,足月新生儿T细胞绝对计数已达成人水平

(二)特异性免疫的体液免疫

1、骨髓和淋巴结,2、足月新生儿B细胞略高于成人

3、免疫球蛋白抗体共五种

IgG是唯一通过胎盘血液循环的抗体,出生5-6月消失

IgM、IgA不能通过,所有如果初生儿有,表明存在宫内抗原刺激或感染

IgE是引起1型(速发型)变态反应素抗体

(三)非特异性免疫

1、吞噬细胞新生儿暂时性功能低下

2、补体系统,6-12月达成人水平

二、风湿热

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的3型免疫性疾病,是全身性结缔组织非化脓性炎症疾病,主要侵犯心脏和关节,6-15岁多见,反复发作

表现:

心脏炎、关节炎、舞蹈病、皮下结节、环形红斑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1-4周发生变态反应

(二)临表

1、一般:

发热、乏力、多汗、鼻血、关节痛

2、心脏炎:

唯一持续性器官损害(复感仍损伤)

①心肌炎②心内膜炎(二尖瓣最多,主动脉瓣次之,反复发作6月-2年形成永久性瓣膜病)③心包炎(严重)

3、关节炎:

大关节为主的游走性红肿热痛,不留畸形(类风湿会畸形)

4、舞蹈病:

女孩多见(预后较好)

5、皮肤症状:

皮下结节、环形红斑

(三)辅助检查

链球菌感染证据:

ASO(抗O)升高,细菌培养阳性

风湿热活动指标:

血沉ESR快、白C和中性粒C增高、C反应蛋白阳性、α2球蛋白和黏蛋白增高

注意感染证据不能作为有风湿热的证据

ECG:

2度1型房室传导阻滞

(四)诊断标准

1、主要表现:

心脏炎、关节炎、舞蹈病、红斑、结节

2、次要表现:

PR间期延长、关节痛、血沉快、发热、C反应蛋白阳性

3、感染证据:

ASO或其他抗链球抗体阳性、咽拭培养阳性或抗原阳性

感染证据+2主要表现,1主+2次,可诊断

但呈对应关系的主次表现不能叠加

(五)治疗

1、休息:

无心脏炎卧床2周,再恢复2周,达正常

有心脏炎无心衰卧床4周,再恢复4周

有心衰卧床8周,再6周,严重的12周、3月

2、抗感染:

大量青霉素2周以上

3、抗风湿

心脏炎:

肾上腺皮质激素(泼尼松)2mg/kg口服8-12w

关节炎:

阿司匹林,不超过3g/d,4-8w

出现心衰:

肾上腺皮质激素静脉,慎用洋地黄

预防复发:

长效青霉素120万U,每月一次,至少5年

三、川崎病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以全身中小动脉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热性发疹性疾病,最严重的是冠状动脉损伤

(一)临表

主要:

发热、皮疹、球结膜充血、手足红斑、硬性水肿、颈淋巴结肿大,婴幼儿多见

诊断标准

1、发热5天以上、抗生素无效(必备条件)

2、粘膜表现:

①球结合膜充血(3-4天出现,无脓性分泌物)②唇及口腔表现(口唇充血皲裂、草莓舌)

3、皮肤表现:

①手足:

急性期掌趾红斑,恢复期指趾端膜状蜕皮②皮疹:

红斑、猩红热样皮疹,肛周发红蜕皮

4、颈部淋巴结肿大疼痛,无化脓

心脏表现:

1-6周出现心脏炎,2-4周冠状动脉损伤,也可发生于恢复期。

严重者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瘤破裂

(二)辅助检查

超声心动图:

冠状动脉扩张(3-4mm轻度,>4中度)、冠状动脉瘤≥8mm、冠状动脉狭窄

(三)治疗

1、首选阿司匹林:

30-50mg/kg.d,分2-3次口服,退热3天后开始减量,2周左右减至3-5mg/kg,维持6-8周

2、静注丙种球蛋白IVIG(特效药),2g/kg于8-12h缓慢注入,发病早期(10d内)使用

3、IVIG非敏感型川崎病治疗

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阿司匹林三联治疗

预后与随访

无冠状动脉损害:

出院后1、3、6个月及1-2年全面检查(体检、ECG、超声心动图最有意义)

第六章感染性疾病

一、发疹性疾病

一、麻疹

病因:

麻疹病毒,呼吸道飞沫传播,持久免疫

传染期(隔离):

出疹前5d-后5d(合并肺炎时延长至后10d),若有接触史的易感儿需隔离观察21天

(二)临表烧三天出三天退三天

潜伏期:

平均10天

前驱期:

发热、上感史,口腔麻疹粘膜斑(柯氏koplik斑,诊断依据)

出疹期:

发热3-4天出现皮疹,始于耳后、发际,由上至下3-5天出齐,出疹期全身毒血症状加重,发热加重

恢复期:

出齐后3-4d消退,脱屑、色素沉着

并发症:

肺炎(常见)、心肌炎、脑膜炎、VitA缺乏

(三)治疗

一般不需退热,超过40°C伴惊厥可小剂量退热剂,严禁冰敷、酒精擦拭

(四)预防

1、管理传染源:

隔离、观察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8月麻疹疫苗,7岁复种

被动免疫:

接触后5d内注射免疫血清球蛋白(丙种球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