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273332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二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二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二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二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

《二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

二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

故事

4.曹冲称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

会写“称、柱”等10个生字。

2.读懂人物对话,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

弄懂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从中受到启发。

情感目标

学习曹冲遇事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的品质。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感悟曹冲称象的办法的巧妙,尝试自己思考其他称象的办法。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检测、巩固旧知。

1.指名背诵语文园地二“日积月累”的句子。

2.集体背诵。

二、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

谁能说一说大象长得什么样?

(看课件)有没有见过称象?

(板书:

称象)如果叫你称象,该怎么办?

然而大约早在1800年以前的时候,我们聪明的祖先中有一个才7岁的孩子,就出色地完成了称象的任务。

他的名字叫曹冲。

他是三国时代魏国国王曹操的儿子。

你们想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曹冲称象》。

三、探究新知、精讲点拨。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一起来听课文朗读,边听边想,课文里都写了谁?

写了一件什么事?

2.汇报交流。

3.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二)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2.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10个生字,让学生先认一认。

(2)课件逐个出示生字,引导学生从字音、字形、结构、组词、笔画学习生字。

(3)学生认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相应的字上描红,书写。

(4)练习给生字组词,了解字义。

四、巩固练习、归纳整理。

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五、目标检测、拓展提升。

认读本课的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巩固旧知。

1.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开火车认读生字。

二、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学生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师:

曹冲用什么办法称象?

他的办法好在哪儿?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三、探究新知、精讲点拨。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这段主要讲的是谁?

讲了他什么事?

(生答)教师简介曹操,理解“官员”一词。

2.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二段

1.看图说说你看到的这头大象。

2.指名读,思考:

这头大象长得怎么样?

找一找文中写大象的句子,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的意思。

图文结合具体认识象高大。

3.指导再读描写大象的句子,读出象又高又大又重的感觉来?

4.看到这么一头大象,大家心里会想什么?

官员们表现怎样?

(语句训练,用“一边?

一边”说句话。

5.官员们想出了几种办法称象呢?

这些方法行吗?

(讨论)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议论态度怎么样?

(理解“直摇头”)

6.朗读第2、3段,引导读出疑问、反问的语气。

过渡:

七岁的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边听边思考,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想出一个了办法,引读:

他站出来说?

?

(读第四段曹冲说的话)

(三)学习第三段

1.和同桌说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2.出示课件,看一看曹冲是怎样称的。

3.用上“先?

?

再?

?

然后?

?

”这几个词语,在小组内说说曹冲是怎样称的,推荐一名最好的给大家说说。

4.以小组为单位按曹冲称象的办法设计一张称象流程图,设计好后到台前展示交流。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同伴交流的能力)

5.按照曹冲的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

学习最后一段。

四、巩固练习、归纳整理。

1.曹冲的好办法是怎样想出来的?

2.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五、目标检测、拓展提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按课文内容填空。

先把大象赶到(),看船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身上()。

再把大象(),往船上(),等到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然后把船上的石头搬下来()。

()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3.读一读,比一比哪个句子好,好在哪里?

(A)曹操听了摇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B)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C)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板书设计

4曹冲称象

官员曹冲(聪明)

造大秤船、装石头

直摇头点一点头

曹操

 

第三单元:

故事

5.玲玲的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玲、详”等15个生字,会写“画、幅”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情感目标

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检测、巩固旧知。

听写词语:

称象柱子到底做工岁月站立小船然后

二、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师:

孩子们写过信吗?

在写信的时候,你们一般会告诉朋友或亲人一些什么事情?

2.揭示课题:

一封信。

三、探究新知、精讲点拨。

(一)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⒈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⒉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⒊合作学习

(1)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2)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教师引导:

平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

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

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

(3)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4)全班交流。

(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1.小组内读课文,互评互纠正,推荐一位组员。

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推荐的组员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

3.交流: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

起因;经过;结果。

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起因:

画弄脏,来不及画。

(坏事)

经过:

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

结果:

得了一等奖。

(好事)

5.设疑:

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有什么奥妙吗?

我们下堂课学习。

四、巩固练习、归纳整理。

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五、目标检测、拓展提升。

认读本课的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巩固旧知。

1.课件出示生字,指名学生认读。

2.摘苹果识字游戏。

二、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有什么奥妙吗?

今天我们学习。

三、探究新知、精讲点拨。

(一)启发思维、朗读感悟。

1.提出问题:

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

2.解决问题:

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交流。

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1)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

“别哭,孩子。

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为什么要加上“仔细地”看了看,可不可以去掉?

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

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样的爸爸?

2)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

玲玲满意地笑了。

玲玲想了想,她会想什么?

她为什么要画小花狗?

而不是其它东西?

“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

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

3)爸爸看了,高兴地说:

“看到了吧,……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这里的坏事指什么?

好事呢?

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

(随学生回答完成板书:

动脑筋)

3.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要求:

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

4.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

然后学生进行评

议:

谁读的好?

好在哪里?

还有什么不足?

5.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二)训练表达,渗透思想。

1.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2.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四、巩固练习、归纳整理。

1.齐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说一说你的收获。

五、目标检测、拓展提升。

完成课后练习: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练习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

板书设计

5玲玲的画

端详     满意

不小心   弄脏       只要肯动脑,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动脑筋   画

 

第三单元:

故事

6.一封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对比露西的前后两封信,想想你更喜欢哪封信呢?

学会语言的运用技巧。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能力目标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情感目标

懂得凡事都往好处想,这样生活才能过得更美好。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识字,规范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初步体会当说话人在话语后面时的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2.懂得在亲人面前要报喜不报忧的道理。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检测、巩固旧知。

听写词语:

画画一幅评奖时候报纸另外拿给并且

二、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1.师:

孩子们写过信吗?

在写信的时候,你们一般会告诉朋友或亲人一些什么事情?

2.揭示课题:

一封信。

三、探究新知、精讲点拨。

(一)初读课文,识写生字。

1.根据自读提示,学生自读课文。

师:

这个故事就藏在课本的第33页,读之前看看老师给大家的小提示。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通顺。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我会认的字画上圆圈。

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再读,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识记生字。

(1)带拼音认读生字。

大家看,这里有这么多信封,只要孩子们能将上面的生字读正确,我们就能顺利地将信封打开。

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借助拼音读一读吧!

(2)去掉拼音认读生字。

调皮的生字宝宝丢掉了它的帽子,你们还认识他们吗?

给你的同桌读一读吧!

(3)开火车读生字。

(4)交流识字方法。

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他们吗?

先跟你同桌交流交流!

老师也出几个字谜考考大家!

(5)认读词语。

(二)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请孩子们汇报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找一找,看看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露西给爸爸写第一封信?

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露西给爸爸写的第二封信?

3.自由读读露西两封信的内容,体会一下两封信给你带来的感觉。

(三)写字指导。

1.观察要求写的生字,说说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全班交流,互相提醒。

3.观察“珠、圆、笔”,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5.学生描红、练写。

6.教师点评。

四、巩固练习、归纳整理。

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五、目标检测、拓展提升。

认读本课的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巩固旧知。

1.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开火车认读生字。

二、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路西写给爸爸的两封信都写了什么?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一课。

三、探究新知、精讲点拨。

(一)理解过程,品味语言

1.学习第一封信。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露西在信里告诉了爸爸哪些事?

这些事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

找出相关句子画下来!

2.汇报交流。

(1)重点句1“你不在,我们很不开心。

”开门见山的告诉爸爸他们的生活不开心,这样的信,爸爸看到以后会怎样?

只能徒增烦恼。

(2)重点句2“还有,家里的台灯坏了,我们修不好。

从早到晚,家里总是很冷清。

”从这句话看出爸爸不在的日子,家里的生活过得很不好。

特别是“总是”一词。

(3)学习用“总是”说一句话。

3.指导朗读。

(1)师引读。

(2)生领悟读。

4.学习第二封信。

请自由读课文7到1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露西在信里告诉了爸爸哪些事?

这封信和第一封信的内容一样吗?

他表达的是露西怎样的心情?

找出相关句子画出来。

5.汇报交流。

(1)找出露西第二封信的内容,读一读。

(2)重点句子1“太阳闪闪发光。

阳光下,我们的希比希又蹦又跳。

”这句话写出了什么?

也写出了什么?

(我们家的希比希过得很快活,我们也跟着过得很快活)

(3)重点句子2“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

”从这句话,感受到了我们的生活怎么样?

6.这封信里面讲了台灯坏了的事情了吗?

是怎么讲的?

和前一封信表达的方式一样吗?

哪一封信的表达方式更好?

为什么?

7.“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

”妈妈说。

这句话有什么特点?

说话的人物在说的话的后面。

仔细观察它的标点符号,应该怎样打标点?

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哪些?

在文中找找。

8.将露西写的第二封信在课件上完整的呈现出来,再读一读。

(二)对比分析,明白道理。

1.对比第一封信和第二封信。

第一封信主要表达的是什么思想?

第二封信表达的又是什么思想?

2.小组讨论:

你认为第一封信好些?

还是第二封信好些?

为什么?

3.明白其中的道理。

4.朗读全文。

四、巩固练习、归纳整理。

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五、目标检测、拓展提升。

你有亲人不在身边吗?

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呢?

请拿出本子,拿起手中的笔,一起来给远方的亲人写一封信吧!

注意信的书写格式,试着写一写。

板书设计

6.一封信

不开心、冷清过得挺好

 

分享快乐

 

第三单元:

故事

7.妈妈睡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3个生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父母的关爱之情。

能力目标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情感目标

感受母爱,同时懂得关爱父母。

教学重点

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3个生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关爱父母,并了解文中部分词语。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检测、巩固旧知。

听写词语:

一封信今天写字圆珠笔电灯

二、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1.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歌曲,生听完后说出歌曲中唱到了谁?

2.师: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爱我们的妈妈,你们每天都在观察自己的妈妈,现在就把你观察到的妈妈介绍给大家。

3.生介绍。

4.引入、板书课题。

三、探究新知、精讲点拨。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当妈妈睡觉时,发现了一个秘密。

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个秘密是什么吧。

播放课文朗读,生边听边思考。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二)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2.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10个生字,让学生先认一认。

(2)课件逐个出示生字,引导学生从字音、字形、结构、组词、笔画学习生字。

(3)学生认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相应的字上描红,书写。

(4)练习给生字组词,了解字义。

四、巩固练习、归纳整理。

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五、目标检测、拓展提升。

认读本课的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巩固旧知。

1.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开火车认读生字。

二、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一课。

三、探究新知、精讲点拨。

(一)理解过程,品味语言。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我”观察妈妈睡觉时的样子,从而发现了“我”很爱妈妈和妈妈也很爱“我”。

(二)细节分析。

1.默读课文,说一说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

睡梦中的妈妈()。

睡梦中的妈妈()。

睡梦中的妈妈()。

2.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

(1)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

妈妈明亮的眼睛闭上了,弯弯的眉毛也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妈妈的嘴巴微微张开着,好像在给我唱催眠的歌谣。

(2)睡梦中的妈妈好慈祥

妈妈在微微地笑着,她的嘴巴、眼角都挂着笑意,好像在睡梦中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一会儿要讲给我听。

(3)睡梦中的妈妈好累。

她细软的头发粘在微微渗出汗珠儿的额头上。

窗外,小鸟儿在唱着歌,风在树叶间散步,发出沙沙的响声,可是妈妈全听不到。

她干了好多活儿,累了,乏了,她真该好好儿睡一觉了。

四、巩固练习、归纳整理。

1.《妈妈睡了》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叙述了午睡时他的所见所闻。

课文所表达的是母子之爱,孩子爱妈妈,是通过孩子对妈妈的直接观察来表现的;妈妈爱孩子,是通过孩子观察时的想象来反映的。

五、目标检测、拓展提升。

1.练习(照样子,填入合适的词)

微微张开   弯弯的(    )

微微地笑  弯弯的(    )

微微渗出汗珠弯弯的(    )

…………

2.拓展欣赏。

板书设计7.妈妈睡了

看到想到感悟

我爱妈妈,妈妈爱我

明亮的眼睛

真美丽弯弯的眉毛唱歌谣

红润的脸

微微地笑着

好慈祥讲故事

挂着笑意

呼吸深沉,均匀

好累累、乏

头发粘在额头上

 

口语交际:

做手工

教学内容

课本3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说完整话及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能将自己所说的、所想的写下来。

2.说的方面,主要是训练学生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等大致情况说清楚。

说的时候,态度自然大方,普通话准确、流利,有一定的感情,达到口语训练和别人交流的目的。

3.听的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并能对自己想了解的情况,大胆地向说话的人提出问题。

4.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口语交际","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说完整话及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能将自己所说的、所想的写下来。

教学方法

引导法、情景创设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让孩子们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

2.揭示口语交际的内容:

做手工。

二、准备玩具。

1.请准备了材料的孩子拿出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材料。

2.请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做做自己喜欢的玩具。

3.在做玩具的过程中,请同学们认识所用的材料,记住步骤。

并想想做的时候是否遇到了困难,以及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三、分小组交流。

1.以4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讨论的要求有:

(1)你喜欢或制作的玩具是什么?

(2)它是什么样子的?

(3)它好在哪里?

(4)如果是自己做的,那么在做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

或者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5)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

2.各小组的同学进行讨论,老师巡视并相机指导。

四、各小组请部分同学汇报。

1.请部分同学汇报交流。

2.老师和同学注意倾听。

特别是老师,必须引导学生有条理、完整、通顺地表达。

3.其他同学倾听。

让其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五、把你刚才交流的内容试着写下来。

1.学生动手写。

2.老师巡视指导。

六、成果展示。

1.请完成的孩子自己读一读,看看自己写得是否通顺。

2.请部分写得好的孩子到讲台上朗读,老师注意相机引导写得不够通顺和不太好的句子,并让其他同学学着修改修改。

3.请同学们再一次修改自己的作品。

七、总结。

语文园地三

教学内容

课本39—4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展示自己在课内外积累的字、词、句。

2.让学生具有运用字典独立识字的能力,养成在学习中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3.熟读并背诵古诗《小儿垂钓》,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词的兴趣。

4.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展示自己在课内外积累的字、词、句。

2.熟读并背诵古诗《小儿垂钓》,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方法

引导法、情景创设法

教具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备自己要展示的字、词、句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识字加油站

1.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词组,看看有哪个字不懂的?

2.帮助生字组词。

弹(弹力)(弹性)

钢(钢琴)(钢笔)

琴(弹琴)(口琴)

泥(泥土)(水泥)

滚(滚来滚去)(滚动)

铁(铁丝)(钢铁)

环(铁环)(环绕)

荡(回荡)(荡漾)

滑(滑冰)(滑梯)

梯(楼梯)(梯子)

3.请孩子们说说自己在生活中积累认识的字、词、句都有哪些?

4.请同学们依次上台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课内外认识的字、词、句。

二、字词句运用。

1.比一比,填一填。

2.读一读,想一想,再用加点的词说句子。

3.请小朋友们试着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三、写话。

1.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已喜欢玩具。

2.引导学生用“怎么样的什么”来介绍自已的玩具;

4、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一、展示台。

1.请孩子们好好读读,说说这些词语分别描述的是什么地方的景物?

2.你还搜集了同类的其他词语吗?

请同学们补充。

3.出示描写春天的景色的词语:

含苞欲放百花争艳花红柳绿春色满园

4.出示关于读书的名言锦句。

(1)请孩子们读一读,记一记。

(2)找一找我们学过的关于读书的名言锦句。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读古诗。

2.简介作者胡令能。

胡令能(785-826年),唐代诗人(唐贞元、元和时期人),河南郑州中牟县人,隐居圃田(河南省郑州市中牟莆田)。

家贫,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称“胡钉铰”。

传说诗人梦人剖其腹,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

他的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现仅存七绝诗4首。

3.请学生试说《小儿垂钓》的意思。

一个蓬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4.《小儿垂钓》的赏析

5.集体齐读,学生背诵。

三、课堂总结

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