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试论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习问题及其对策硕士学位论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271962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9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试论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习问题及其对策硕士学位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试论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习问题及其对策硕士学位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试论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习问题及其对策硕士学位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试论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习问题及其对策硕士学位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试论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习问题及其对策硕士学位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试论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习问题及其对策硕士学位论文.docx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试论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习问题及其对策硕士学位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试论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习问题及其对策硕士学位论文.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试论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习问题及其对策硕士学位论文.docx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试论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习问题及其对策硕士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

试论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习问题

及其对策

 

学科专业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学位类型

科学学位□专业学位

研究生姓名

黄佑云

导师姓名、职称

周庆元教授

论文编号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

二零一四年五月

分类号密级

学校代码10542学号201102040376

 

试论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习问题

及其对策

Discussaboutthelearningof"juniormiddleschoolstudentshavingdifficultiesinChineseLearning"andcountermeasures

 

研究生姓名

黄佑云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周庆元教授

学科专业

课程与教学论

研究方向

语文教学论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

二零一四年五月

摘要

“初中语文学困生”即智力水平正常,因身心某些特殊原因,未能充分发挥自身语文学习潜能或是不适应初中阶段的语文学科常规学习,从而导致在初中阶段语文学习成绩长期而稳定地达不到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水平或语文学习能力低下而“暂时性”落伍的学生。

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其在“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一条中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即“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然而,在新课程背景下,仍存在着大量的语文学困生。

本文以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语文学习问题为切入点,从学法、教法,教育学和心理学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多方面探讨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以期拓展本人的教育视野,丰富本人的教育教学理论体系及对国内外同行研究初中语文学困生问题提供有效的资料和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语文学困生;学习心理;学习方法

ABSTRACT

"JuniormiddleschoolstudentshavingdifficultiesinChineseLearning"meansthosejuniorstudentswhoseintelligenceisnormal,becauseofsomespecialreasonofbodyandmind,failedtogivefullperformancetotheirlanguagelearningpotentialornotadapttothemiddleschoolregularlanguagediscipline,whichleadtothefailureofreachingtherequiredlevelofjuniormiddleschoolChineseteachingoutlineorlanguagelearningabilityislow,and"temporary"behind.ThePresent"TheFull-TimeCompulsoryEducationChineseCourseStandard(experimentaldraft)"“thenaturalofcourseandstatus”pointsoutthat"languageisthemostimportantcommunicationtoolanditisanimportantpartofhumanculture","Chineseaccomplishmentisthefoundationofstudentstolearnothercourses,andalsothefoundationofstudents'all-rounddevelopmentandlifelongdevelopment".Chinesecurriculumhasmultiplefunctionandfoundation.“thebasicconceptionofcourse”advocatesinthefirstarticlethat"toimprovethestudents'Chineseaccomplishmentandcomprehensiveallround",namely"TheChinesecurriculumduringthenine-yearcompulsoryeducationphasemustfaceallstudentstoletthemtoobtainthebasicChineseaccomplishment".However,underthebackgroundofnewcurriculum,therearestillalotofstudentspoorinChinese.Basedonthe“JuniormiddleschoolstudentshavingdifficultiesinChineselearning",thisarticlefromthelearningmethod,teachingmethods,pedagogyandpsychologyandschooleducation,familyeducationandsocialeducationallaspectstostudythetransformationstrategiesof“Chinesepoorstudents”inordertoexpandmyeducationfieldofvision,enrichmyeducationteachingtheorysystemandprovidetheeffectivedataformycounterpartsdomesticandabroadwhoresearchonJuniormiddleschoolstudentshavingdifficultiesinChineselearning

Keywords:

juniormiddleschoollanguage;studentshavingdifficultiesinChineseLearning;learningpsychology;learningmethod

引言与文献综述

1选题的依据

1.1古人的启迪

高中时期所学的由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所作的《种树郭橐驼传》一文一直令本人不能忘怀。

柳宗元笔下的郭橐驼人虽其貌不扬,却精于种树,他所种的树木,枝叶茂盛,果实年年丰收。

别人问他种树的诀窍是什么?

他总结了八个字: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树的生长有快有慢,有高大繁茂让人欣喜者,有瘦小孱弱让人担忧者,需把握其规律方能促其转变。

这让我联想到教育,教书育人犹如种树,人的成长具有不平衡性和差异性,大抵也是应顺应学生的天性即学习心理特点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2令人深思的现象

算起来,义务教育实施已有二十余年,新课改也已启动十余年,然而对于语文学习,笔者却常常听到这样两种令人深思的观点。

第一,许多学生常发出这样的言语,“身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语文是不需要学的,更是不需要老师教的,也不是老师教得好的,语文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不是老师教出来的。

”一语否定了语文学科和语文老师存在的必要性。

第二,不止一次听到已经从事多年教学工作的前辈和即将从事教育工作的同行的叮嘱:

“要想出教学成绩,没有精力也没有必要去兼顾每一个学生,重点要放在‘提优保中’上。

“语文真的不需要学或者不需要老师教吗?

”、“好学生真的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吗?

”、“‘语文学困生’真的就无可救药吗?

”、“对于那些‘语文学困生’老师就应该放弃他们吗?

”……可是我的眼前分明浮现出许多学困生阳光的面庞及他们在其他方面闪烁的智慧的火花。

带着种种困惑与“每一个孩子都是聪明的孩子”的教育理念,我开始了本课题的研究。

2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

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无庸置疑。

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其在“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一条中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即“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初中在整个学校教育系统中居承前启后的关键地位,它不同于小学、高中、大学等其它教育阶段。

“语文学困生”是指那些并非天资愚笨,而是在语文学习心理及语文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困扰而导致语文学习成绩停滞不前或语文学习能力低下的学生。

因此研究初中“语文学困生”问题具有极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多元智力理论”,他认为人除了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两种基本智力外,还有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和存在智力。

这九种智力代表每个人不同的潜能,这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地发展出来。

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上述九种智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

教育的起点不在于一个人有多么聪明,而在于怎样使学生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变得聪明。

某一智能的高度发展,是对人的才智的一种发现和提升,而对于自身不太发达的某一智能可以通过后天的开发使其得到发展,因此,“初中语文‘学困生’”先天的智力因素,可以通过后天外界的和他的自身努力来弥补和提高。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启示我们要重视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发展。

学生在文化学习方面抵触情绪严重或者学习方法无助等“学困生”学习问题一直是困扰无数学生、家长和一线教师的难题,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学困生”问题越来越被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所重视。

目前,在国内外,关于“学困生”问题的著作逐渐增多,国外有美国学者伊丽莎白•布鲁瑞克斯写的《好老师征服后进生的14堂课》和JamesP.Raffini著的《这样教学生才肯学:

增强学习动机的150种策略》等著作,国内有吴樱花的《遭遇学困生:

学困生的教育与转化技巧》、钟启泉的《差生心理与教育》、金洪源的《学科学习困难的诊断与辅导》、刘翔平的《学习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陈学锋和谢天壬编写《从容面对儿童的学习困难:

儿童学习困难指导训练》、候一波,马立,宋乃庆,侯一波等合编的《一个都不能落:

名师提升学困生的针对教学》等著作。

3本研究的创新点

国内虽然在“学困生”问题或者“语文学困生”问题上已经有一定数量的研究著作和论文,但是针对初中这一特殊阶段“语文学困生”问题的研究较少,且论述较浅。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是关于人和培养人的活动,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一提法虽有些绝对,但也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发展的重大作用。

笔者也深信“每一个孩子都是聪明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可教授的”。

本文以实地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当代初中“语文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存在的语文问题及成因,从而探索一些切实可行学习转化策略。

具体说来,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本文分别以城区中学(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和农村中学(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金石镇军田中学)两所学校共三百多名学生进行实地问卷调查,资料真实可靠,且调查群体较具代表性。

第二,本文是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当代初中“语文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存在的语文学习问题及成因,从而探索初中“语文学困生”学习转化策略,方法较为切实可行。

第三,本文虽是以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语文学习问题为切入点,但涉及学法、教法,教育学和心理学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多方面,作为一名未来的中学语文教师,论文成文的过程极大地拓展了本人的教育视野,丰富了本人的教育教学理论体系,对于国内同行研究初中语文学困生问题也提供了有效的资料和一定的借鉴。

1.初中“语文学困生”研究概说

1.1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概念

“学困生”即指学习困难的学生。

关于“学困生”这个名词的由来,也体现现代教育的发展历程。

国内外众多的教育家、心理学家、生理学家等从各自的专业领域、研究视角,对学习困难学生问题进行了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研究,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概念也众说纷纭。

如学习障碍儿童、发展落后儿童、智力发展落后儿童、情绪困扰儿童等着眼于学生发生特殊学习困难的内部原因的概念,处境不利儿童、不适应儿童等着眼于学生发生特殊学习困难的外部原因的概念,学业不良学生、差生等着眼于学习困难所造成的结果的概念等。

近年来,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树立,随着培养全面发展的各类人才目标的确立以及“以学生学习经验为核心”的课程内容的确定,“学困生”这一概念逐渐得到认同。

20世纪60年代,塞缪尔.柯克(SamuelKirk)最先用“学习困难学生”一词来描述智力正常而在课程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对“学困生”这一术语的完整概括,笔者较认同的是著名教育学者李献林和张淑清在其合著《学困生心理特征与教育》对此概念的界定,“学习困难的学生又称‘学困生’,是指智力水平正常,因身心某些特殊原因,未能充分发挥自身学习潜能或是不适应常规学习,从而导致学业‘暂时性’落伍的学生。

”著者认为这一概念既可以理解为由内部原因引起的,又可以理解为由外部原因引起的,更可以理解为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具有较广的包容性。

的确,它首先明确肯定了这一部分学生存在着发展的潜能,同时认为他们目前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处于暂时性的学习落后状态。

顾名思义,“初中语文学困生”即智力水平正常,因认知能力、情绪、生理、教育背景等身心特殊原因,未能充分发挥自身语文学习潜能或是不适应初中阶段的语文学科常规学习,从而导致在初中阶段语文学习成绩长期而稳定地达不到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水平或语文学习能力低下而“暂时性”落伍的学生。

鉴于专业限制,本文所讨论的是除去少部分因生理原因导致各科学习能力都低下的学生的之外的“初中语文学困生”。

1.2研究初中“语文学困生”学习问题的意义

学习困难学生辅导是一个老生常谈的教育话题,由于学生个别差异,在班级里总会有小部分学习落后的学生。

特别是在我国现行教育制度下,重“育分”轻“育人”的应试教育影响依然存在,这种教育体系的特征是以选拔式考试为指挥棒,以智育为中心,以高难度的课程为课程基本内容,以选拔考试成绩优秀学生、淘汰落后学生为目的。

它不仅使原有的学习困难学生改善不了学业,而且还不断出现新的学习困难学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核心理念是,教育是为了每个学生终身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应该是教师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职责,更为重是体现了“一个不能少”的教育公平的理念。

著名语文教学名师李镇西在其著作《爱心与教育》中曾郑重写道: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着眼于每一个“人”的发展,而不是培养“考试机器”;因此,唯分数至上的所谓教育,是目中无“人”的伪教育。

“素质教育”的大旗上,有一个大写的“人”字:

它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提出,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地发展,而且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

“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

共产主义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

初中在整个学校教育系统中居承前启后的关键地位,初中阶段,学生处于叛逆期,同时也是转型期,它不同于小学、高中、大学等其它教育阶段,因此研究初中“语文学困生”问题具有极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2.1社会角度的意义

据全国少工委一项统计,在我国现有的3亿学生中,被教师和家长列入“差生”行列的学生已达到5000万人,每6个学生中就有一个差生,他们在学业上不再被认为有什么希望,而业已成为家长和教师的“问题孩子”。

有统计,这一总数相当于1个法国、10个瑞士、100个卢森堡的人口数。

在目前升学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必然将考试成绩较差者筛选出去,其中相当的数量是原来在校的学习困难学生,他们基本上是直接或经过短期职业培训后进入社会,成为各个行业、各种岗位上的普通劳动者或技术人员,也就是说学困生是我国各类产业、各岗位劳动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民素质是现代化的基石,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是基础教育,而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特别是全面提高学习困难学生的素质是加强基础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关键。

1.2.2家庭角度的意义

一方面,家庭教育环境不良是学习困难学生形成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零零后出生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全家的希望所在,即便是经济拮据的家庭也对于自己的子女的教育高度重视,或想方设法求上重点学校,甚至不惜重金延师辅导,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见一斑。

在教育上的偶然失败,对每一所学校或每一位教师来说也许仅占百分之几甚至更少,而对每一个家庭则是百分之百,一个学生的学习失败就等于一个家庭的希望落空,作为家族焦点的初中生如遇学习困难又会给家庭带来消极影响。

因此,研究初中“语文学困生”教育有助于初中“学困生”学习问题的化解,从而促进家庭矛盾的解决和环境的改善。

1.2.3学校角度的意义

在当代社会,教育平等包含教育权利的平等、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结果平等。

从学校的角度看,一方面要贯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儿童,包括所有国家的儿童,他们需要爱、抚养、保护,以及嬉耍的成长时间、空间。

他们需要受到教育以便发掘他们自己的潜能,并为今后的生活做好准备。

”的每个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权利的原则,及国家“教育是为了每个学生终身发展”和语文新课标“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的理念。

另一方面,在目前,社会上以升学率高低作为学校好坏的主要标准,如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成为一个学校的头等大事。

因此,重视初中“语文学困生”教育对于学校而言也是重要课题。

1.2.4教师角度的意义

在当前的初中教师教学评价环节中,大多数教育部门、学校领导或学生家长都把学生中考的重点中学升学率甚至是某一阶段测试的语文测试成绩作为衡量语文教师教学水平的主要指标甚至是唯一指标,而相当一部分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存在则是影响教师教学成绩的重要因素。

另外,从教学上看,语文课缺乏主动性,作业完不成的,使教学质量长期徘徊不前的也是学习困难学生,大部分一线语文教师苦于这种现象的长期困扰,同样需要找到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1.2.5语文学科角度的意义

从新课程的改革上看,语文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其在“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一条中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即“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新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新课程背景下,仍存在着大量的语文学困生。

初中阶段,语文课程已由简单的识字等要求转向理解运用,已逐步树立语文学科语法和文学常识等语文知识系统,如果不能在这一阶段很好地掌握,将不利于学生高中语文的学习和终身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

因此,减少初中“语文学困生”,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语文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也迫在眉睫。

2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习问题

为了获得详细可靠的一线资料,明确初中生的语文学习现状,分析初中生语文学习存在困扰的原因,寻求初中“语文学困生”有效学习的相关规律及切实可行的转化策略,本人分别从一所城区中学(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和一所乡村中学(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金石镇军田中学)三个年级各抽取一个班共311名学生(发出调查问卷335份,收回有效问卷311份)在学科定位、教材感知、家校教育、学习方法四大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显示:

初中“语文学困生”存在的学习问题是较为突出的。

2.1厌学严重:

不爱学习语文

在“学科定位”部分,我共设置了13个客观题,有5%的学生对各门学科都不感兴趣。

在对“语文学习兴趣”的调查中,“一直没兴趣”的占18%,“一般”的占40%,“曾经有兴趣后来没兴趣”的占13%,“很浓厚”的占29%。

在“教材感知”部分,对语文教材持“无所谓,随便怎么编都差不多”的占8%。

由此可见,语文学困生当中对语文学科的厌学比例是较高的。

2.2定位失衡:

不懂学习语文

在“学科定位”部分和“语文教师”部分,关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有6%的学生持“我不认同,作为中国人,很多没读过书的成年人日常沟通也没问题。

”在“语文学习热情的影响因素”调查中,“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占48%,说明很多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定位以考试为目标。

在“学好课文对语文水平的帮助程度”中,“帮助很大”的占32%,“一般”的占57%,“无帮助”的达11%.在“语文是否需要老师教授”的调查中,“不需要”的占9%,“无所谓”的占23%,“需要”的占68%。

这些都表明在许多学困生都没有意识到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认为语文学习是可有可无的。

2.3方法无助:

不会学习语文

在“学习方法”部分,本人就预习、听课、总结复习、作业与考试、课外阅读与写作等方面共设置了39个调查项目。

由“学科定位”部分中,针对“语文学习重要性”的调查,18%的学生持“我认同,我在逐步探索方法,尽力将这门课学得更好”,74%的学困生则是“我认同,但是语文内容太广泛了,不知道怎么学好”。

对语文学习兴趣浓厚的占29%,而对语文学习信心的调查却显示“充满信心的仅占16%,“语文学习难度”调查中,持“最难学”观点也高达49%。

在对“语文成绩不稳定原因”的调查中,“语文考试出题难度往往高于平常所学 ”的占13%,“语文除选择题外并无固定答案,但判分仍然很紧 ”的占15%,“自己基础太差”的占26%,而“语文试题较活,而自己缺乏系统的语文学习方法。

单个语文知识都知道,变成相应的语文综合性习题不知应答”的占46%,这些都表明语文学习方法是语文学困生学习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具体情况如下:

2.3.1预习情况

第29——32属于这方面内容的调查。

如下表所示:

表3-1

预习情况

问卷内容

答案率

预习的必要性

A有必要,可以提高上课效率

76%

B没必要,课前预习影响上课热情

24%

预习方法

A应付式预习

39%

B熟读并借助工具书查找字音字词

28%

C熟读课文划出重难点

26%

D熟读并借助工具书

7%

预习效率

A高,很好地提高了我的上课效率

19%

B一般,有些帮助,但加重了学习负担

55%

C不高,既浪费时间,又影响上课热情

26%

预习效率不高的原因

A老师只布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