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255355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6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docx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docx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

5.负荆请罪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读懂“唇枪舌剑”、“负荆请罪”等词语的意思。

2.分角色感情朗读课文,弄清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能联系课文内容,结合查阅资料,说一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和它的来源。

3.透过人物语言、动作、表情体悟人物内心,感受人物形象,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剧本形式,透过人物语言、动作、表情体悟人物内心,感受人物形象,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难点:

感知剧本透过人物语言、动作、表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教学课件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

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负荆请罪”。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识、写。

(1)选择性地展示部分同学的“预习单”,全体同学观看、评价,看看字写得是否正确、美观。

抓住“赵”、“廉”、“唇”、“庸”四个字复习半包围结构字的构字特点,结合“廉”、“庸”二字复习“广字头”的书写要领。

(2)学生练写自己写得不满意的生字。

2.检查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要求:

正确、流畅地读出以下词语。

赵国惧怕唇枪舌剑

廉颇韩勃蔺相如

3.简单了解“剧本”。

(1)这篇课文是一个剧本。

请2-3名同学展示自己预习单上搜集的关于“剧本”的资料。

(2)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小结:

(剧本主要由人物对话(或唱词)和舞台提示组成。

舞台提示一般指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动作,或人物上、下场指出场景或其它效果变换等。

(3)投影展示课文原文,让学生识别文中哪些文字属于舞台提示。

4.检查课文朗读

(1)前后位四人为一组,一人读舞台提示,其余三人一人读蔺相如的话,一人读韩勃的话,一人读廉颇的话,练读课文。

之后互换角色再读,力争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并相机指导课文朗读。

(3)前后位四人一组,再次分角色朗读课文。

5.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叙述顺序,用自己的话简要说一说。

(2)“负荆请罪”这个小故事之前还有两个小故事。

根据课前预习单,请网上阅读的同学和借助课外书阅读的同学分别讲一讲“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两个小故事的大体内容。

环节二:

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剧本是怎样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呢?

让我们细读剧本,透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内心。

(三)精读品味第一幕,感受人物形象。

1.品读韩勃的六句台词,体会韩勃从“气愤”、“不满”逐渐向“不解”、“若有所悟”的转变。

通过文本研读,使学生体会蔺相如品质的感染是韩勃出现情绪变化的直接原因,从而走进蔺相如的内心世界。

(1)默读第一幕中韩勃说的六句话,找出小括号中描写韩勃情绪及神态变化的词语。

A气愤地

B不满地

C不解地

D若有所悟地

(2)课件出示带有“气愤地”和“不满地”两个提示语的句子:

(①(气愤地)大人,别怪我多事,廉将军一再挡我们的道,太欺负人了,我实在咽不下这口气!

②(不满地)我真不明白,大人您为什么变得这样怕事,想当年,秦王那么厉害,您毫不惧怕,针锋相对地跟他斗,唇枪舌剑,寸步不让,多解气!

读一读,仔细体会韩勃“气愤”和“不满”两种情绪。

(生自由品读体会、指名读)

(3)标出这段话中的成语:

毫不惧怕针锋相对唇枪舌剑寸步不让

联系课文说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4)请把这些成语放到文中所说的“想当年”的情境中去理解。

结合课前的阅读,“想当年”三个字使我们想到了蔺相如当年的哪些事?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想起了当年的这些事,不由得使人更加“气愤”和“不满”

(5)再读韩勃的话,进一步加深对“气愤”和“不满”两种情绪的理解。

(6)朗读第一幕中韩勃的最后两段台词,品味韩勃“不解地”、“若有所悟地”两种神情。

课件出示带有“不解地”和“若有所悟地”两个提示语的句子:

(①(不解地)那么大人为什么好几天不敢上朝,分明就是怕见到廉将军嘛!

②(若有所悟地)哦,原来是这样!

对,对,大人您做得对!

“不解地”:

不明白。

不明白什么?

“若有所悟地”:

好像有所领悟。

“若”是好像的意思。

韩勃领悟到了什么?

找到有关语句,指名读。

(7)不难看出,蔺相如的感染是韩勃出现情绪变化的直接原因。

我们可以从韩勃情绪的悄然变化中逆向感悟蔺相如的精神境界。

2.品读第一幕中蔺相如的五句话。

抓住“笑笑”、“依然笑笑”两个表情提示语感悟蔺相如顾全大局、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一心为国的高尚情操。

(1)韩勃对蔺相如的忍辱负重表现出极大的“气愤”与“不满”。

相对于韩勃,蔺相如的表现如何?

课件出示蔺相如所说的五句话:

(①(笑笑)韩勃,干吗这么生气?

②(依然笑笑)我并不是怕他。

③还是和为贵嘛。

既然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

韩勃,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犯我国,就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要是我跟廉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么样?

这一点你想过没有?

找出小括号中描写蔺相如表情的提示语:

A笑笑

B依然笑笑

(2)抓住“笑笑”、“依然笑笑”朗读蔺相如的这五小段话,体会蔺相如的内心世界。

注意要读出蔺相如与韩勃的“情绪对比”。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3)读后交流。

通过交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

①蔺相如与韩勃的情绪、神色在剧本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廉颇的见识、行为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韩勃的情绪表现以及廉颇的行为为展现蔺相如的品质起到了很好的反衬作用。

②在朗读两人的语言时,我们要根据小括号中的提示语,想象韩勃和蔺相如说话时的表情、神态,读出对比,在对比中感悟蔺相如顾全大局、大公无私、宽容大度、一心为国的宽广胸怀。

第二课时

环节二:

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精读感悟,感受人物形象。

3.复习铺垫:

读了剧本的第一幕,廉颇和蔺相如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思考,积极调动脑海中储存的词语,教师利用课件总结性出示:

(廉颇:

心胸狭窄、傲慢无礼、自私自利、争名夺利、居功自傲、盛气凌人、耀武扬威

蔺相如:

忍辱负重、心胸宽广、顾全大局、大公无私、宽容大度、一心为国)

4.品读第二幕。

教学设想:

根据学生在第一幕中习得的读书方法,抓住第二幕中廉颇和蔺相如关键的几段台词,读好第二幕中人物的语言,从而体会廉颇的坦率直爽、知错就改的大将风度及蔺相如的宽容大度、不计前嫌的美好风范。

特别提醒:

人物台词前没有动作、表情等提示语的,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心里补充出来。

(1)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发展,廉颇和蔺相如还会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剧本的第二幕,边读边体会。

(2)交流:

读了剧本的第二幕,廉颇和蔺相如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根据学生的体会作以下总结性板书:

蔺相如:

心胸宽广顾全大局

廉颇:

坦率直爽知错就改

(3)角色品读

在第二幕中,廉颇和蔺相如的话我们应该怎样来读呢?

怎样才能通过他们的语言把这两个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再现出来呢?

接下来我们分别选择廉颇和蔺相如的部分语言来共同研究。

①课件出示文本:

廉颇蔺大人,请您用这根荆条狠狠地抽我一顿吧!

廉颇蔺大人,请您宽恕我这个老迈昏庸的人吧!

我常常在别人面前侮辱您,现在,我知道,那完全是我的过错。

蔺相如过去的事就别提了。

蔺相如哈哈哈,廉将军,您能明白我的心思,我实在太高兴了!

韩勃,快叫人准备筵席,我要跟廉将军痛痛快快地饮几杯!

②自由练读体会。

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其余同学听后评价。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教师总结读书要领:

短短的几句台词,读好了,剧中人物就活了,韩勃和蔺相如仿佛就站在了我们眼前。

大家之所以能够读好,就是因为同学们在读台词时,不仅能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情,还能联系人物的职位、身份、经历等等来体会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品质。

没有动作神情提示的地方,我们还根据个人的理解作了补充。

(4)运用学到的方法读剧本其他内容。

(5)四人一小组分角色朗读第二幕。

(6)推荐一组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二幕。

(或者男女生分别做廉颇和蔺相如,一位学生做韩勃,老师读背景提示;或者愿意做廉颇的一起读,愿意做蔺相如的一起读,愿意做韩勃的一起读,其他同学欣赏)

(7)读后演一演第二幕。

①三人一组,商讨如何演好第二幕中的蔺相如、廉颇及韩勃。

教师提示:

认真琢磨台词前面表示人物表情、神态、动作的提示语,表演中可适当加入自己的创造成分,但应依据剧本,忠于剧本,不要出现“漂移”。

②指三名同学作汇报演出。

演出过程中,老师邀请同学相机指导;演出结束,请全班同学对演员逐个进行评价,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给下一步学生自主表演全剧以启迪。

环节三:

回归整体——溯源成语,拓展训练

(五)再读全剧,讲述“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和它的来源。

1.看了刚才的表演,再读全剧时一定有新的体会。

请同学们带着自己新的体会再读全剧。

2.回忆全文,结合课前阅读的“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说一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和它的来源。

(六)自由组合,合作制作道具,课下表演课本剧《负荆请罪》。

自由结合,表演全剧。

三人一组,分别扮演蔺相如、廉颇和韩勃。

依据剧本,反复揣摩、领会剧中每个角色的表情、神态、动作,人物语言要尽量忠于剧本。

排练成熟后可以邀请老师,评出“将相杯”最佳主角奖和最佳配角奖。

预祝同学们演出成功。

六、板书设计

5.负荆请罪

蔺相如:

心胸宽广顾全大局

廉颇:

坦率直爽知错就改

七、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

在本课的教学中,根据剧本这一文学样式的特点,我引导学生紧扣戏剧冲突,充分挖掘剧本中表现人物不同情绪与神色的提示语,揣摩“潜台词”,读出韩勃和蔺相如语言中的“情绪对比”,读出廉颇和蔺相如的“行为对比”,在对比中体会蔺相如顾全大局、一心为国的宽广胸怀,处处凸显“透过人物语言、动

6.最后的姿势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查字典并结合上下文理解“废墟、坍塌、震撼、诠释、生死攸关”等词语的意思。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积极交流自己对人物的评价和阅读感受,感悟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受到教育和感染。

3.品悟人物形象,体会环境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积极参与搜集有关2008年抗震救灾资料的实践活动,提升对生命意义的认识与追求。

品悟人物形象,体会环境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准备

学生:

1.自学生字新词,做到“会读、会默、会组词”;查字典并结合上下文理解后第二题的词语,不明白的与同学交流;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与同位互评。

2.默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根据课文记叙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教师:

制作教学课件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入新课、检查初读情况

1.板书课题,读准“姿势”,齐读课题。

2.默写词语“洗漱、废墟、震撼、感动、诠释、凹陷”,同位相互订正,强调“凹”的笔顺及字形书写。

3.交流“废墟、坍塌、震撼、诠释、生死攸关”等词语的意思(重点理解——震撼与震动区分程度不同;诠释:

更加书面语;生死攸关:

理解攸的意思,结合课文句子说说在这里的意思,尝试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1.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按照课文记叙的顺序,你把课文分作几部分,理由是什么?

小组内交流,就不同的地方结合课文内容再讨论。

组织交流:

指名说说分段的理由和分段、概括的段意。

(要让学生提出不同,并说明自己的理由,意在让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促进进一步读懂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允许学生存有多种分段方法,主要符合课文叙述的顺序,内容划分合适即可。

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表示时间的词句,感受作者按照时间的顺序分别记叙了震前、震中、震后的内容)

2.观看视频或图片,感受2008年汶川地震,说说看后的感受。

(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课前的了解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情感上形成共鸣)

3.课题“最后的姿势”是什么姿势,在文中标画出有关语句。

(课件出示:

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齐读句子,在头脑中感受谭老师的形象。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细读课文开头至“楼房塌陷了……”,体会自己眼中的谭老师,感悟人格魅力

1.默读课文开头至“楼房塌陷了……”,思考你看到一位怎样的谭老师?

在有关的语句旁做出批注。

(教师巡视学生自学,并积极鼓励学生静下心来读书思考,要有自己的阅读思考、判断、评价)

交流:

(1)指名读第1节,说说你看到一位怎样的谭老师?

(爱孩子、敬业、早早上班)(引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出现人物活动的场景,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感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指名读2至7节,调动学生要努力读出当时的情境(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进去,可以采用范读、指名接读、反复读、说说当时的情境再读),以读促悟。

主要指导推进点:

①抓住对当时地震情形的描写,读出当时的危急——如注意标点符号、人物的动作、场景的描写;②抓住对谭老师的描写,再现人物当时的所作所为。

(3)说说在这种情形下,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谭老师?

把你感受最深的一处读出来,再说说这几句的理解或感受。

主要交流:

①围绕“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护住了四个学生”看看这个时刻之前和之后分别是什么情形?

找出句子读一读。

你从中看到一位怎样的老师?

(结合“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腾空而起”理解“即将坍塌的瞬间”;结合“地动山摇。

碎裂的砖块……”理解“坍塌”,从而明白谭老师明明知道已经身处险境,仍然选择以自己的死护卫学生的生)

②在这部分课文中,作者对谭老师的描写不多,对地震时的危急情形描写具体,你能说说这对于表现人物有什么好处吗?

(让读者看到人物身处的环境、场景,更好地身临其境地体会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细读课文“13日22点12分……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看看众人眼中的谭老师,感悟人格魅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开头至“楼房塌陷了……”,在头脑中再次重现当时的情形。

2.用心默读课文“13日22点12分……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随着不同人物设身处地地体会在他们的眼中,谭老师有分别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在自己感触最深的地方写下自己体会。

(教师巡视学生自学,并积极鼓励学生静下心来读书思考,要有自己的阅读思考、判断、评价)

3.组织观看有关为谭老师送行的视频或图片,调动学生情感共鸣。

4.指导学生站在不同人物的角度——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获救的学生、一位老师有感情地接读课文8至10节中人物语言,进一步推进学生受到感染,感受谭老师的人格魅力。

主要指导推进点:

①抓“深凹下去、血肉模糊、死死地、还活着”几个词,体会当时这位救援人员看到这一幕时是一种怎样的震撼?

体会作者写下每一个词语在表达怎样的一种情感?

想象当时的情境再读;

②抓“飞身扑”,想象但是不知所措的学生只感觉到什么,一切就陷入了黑暗?

当他们重建光明,看到谭老师最后的姿势,会怎样回忆自己的老师?

③抓“最近、最有可能”想象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会不会想些什么?

(可以鼓励学生有争议。

看法一:

来不及想,是一种教师爱的本能护住学生;看法二:

想到自己的家人,想到自己的学生,教师的责任使他做出了决定)

5.这部分课文没有直接去写谭老师,但我们却能够从几个角度感受谭老师的伟大,你能说说这样表现人物品质有哪些好处吗?

(更真实,角度多更丰富,人物形象更具体丰满,情感表达得更充分)

(二)细读课文最后两节,理解“最后的姿势”,提升谭老师的人格魅力

1.课件出示人们给谭老师送行的场景,引读课文11节,从“张开双臂,护住学生”这一姿势中看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品质?

说说你对“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这句话的理解。

(注意结合学生之前在黑板上写下的词语,还可以有选择地补充、提升)

2.人们永远不会忘记谭千秋老师,是因为——齐读最后一段。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1.谭老师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师,他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教师的爱与责任,所以人们这样赞颂——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在汶川地震中这样的动人事迹还有很多,最受感动的一件事讲述给大家听。

2.课下继续搜集当年抗震救灾的动人事迹,及相关的图片资料,制作一份手抄报。

六、板书设计

6最后的姿势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爱与责任

学生写下自己眼中的谭老师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七、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

以读促悟,感悟人物形象与学习写法并进。

课文感情真挚浓烈,适宜感情诵读,以读促悟,以读传情。

在细读课文时,引导学生首先默读入境,静下心来读书思考,在自己感触最深的地方写下自己体会,积极鼓励学生要有自己的阅读思考、判断、评价,这样推进学生读懂文本,并能够有自己的体会、收获。

在交流时,主要抓住语言引导学生感受词语的表达的情意,以声传情读进去,再现当时的场景、情形,在其中

7.船长

一、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中的生字,正确书写生字,力求整齐、美观。

学会文中词语,做到准确认读,能借助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词句的意思,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习阅读叙事性作品的阅读方法,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能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整个事件梗概。

背诵课文片段“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后练习中两个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对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品格的讴歌和赞颂之情,激发学生对船长的敬佩之情。

4.初步领悟文章叙议结合的表达方法和通过灾难场面描写及人物的语言、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习阅读叙事性作品的阅读方法,能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对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品格的讴歌和赞颂之情。

2.初步领悟文章叙议结合的表达方法和通过灾难场面描写及人物的语言、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

难点: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对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品格的讴歌和赞颂之情。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完成预习单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课: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文章,走近一位英雄。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师生交流了解作者。

师出示课件,简单介绍雨果。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识、写

(1)出示学生预习单,组织学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规范。

特别注意笔画较多的“薄”的写法

(2)学生练写自己写错的和写得不满意的生字。

2.检查词语的识读和理解应用

(出示词语:

)薄雾秩序顷刻间不可开交

呼号肇祸阴森森井然有序

巍然深渊阴森可怖忠于职守

(1)正确读词,理解词语意思

①顷刻间:

一瞬间,形容时间非常短。

再说几个形容时间很短的词语。

②阴森森:

恐怖的,阴暗的环境和氛围。

你还能说出几个像这样ABB式的词语吗?

比较“阴森森”和“阴森可怖”

③井然有序:

很有秩序。

再说几个带“然”字的成语。

④怎么样是“忠于职守”?

(2)学生用上“不可开交、井然有序、忠于职守”练习说话。

(3)抽出“不可开交、井然有序、忠于职守、深渊、肇祸、阴森森、巍然”词语,让学生说说它们的感情色彩。

3.检查朗读课文

(1)四人小组,每人一段接读课文,做到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齐读比较拗口的外国地名和人名。

(3)再次自由练读课文。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按照“遇险——自救——牺牲”为提纲把课文分为三部分

(2)按提纲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用一句话来说说哈尔威船长给你留下的印象。

(指名说)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精读感悟,感受人物形象

1.作家是这样评价他笔下的人物——

(出示)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

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指生读)

这是一个多么高的赞誉啊!

可以想象当雨果写下这一段文字的时候,内心该是多么澎湃和感动!

谁再来读?

(生读,齐读。

2.前面我们理解了忠于职守的意思,你觉得船长做到了吗?

船长的忠于职守和“做人之道”体现在哪些地方?

默读课文,标出船长一共下了几次命令,读读相关语句,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读后交流。

3.品读第一次命令。

注重从品读词句中引导感受灾难。

通过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紧扣文中词句的品味,感受到了突如其来的灾难,人们的惊恐万分,从而为突出船长人物形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引导学生抓住船长的语言,个性解读船长当时命令,感受船长忠于职守、沉着冷静、处变不惊的品质,同时初步体会通过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

(1)(出示)“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

把救生艇放下去。

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

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

①指导朗读:

注意“吼”的读法指导。

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当时船上很乱)你又是从哪里读懂的?

(出示)只听一声巨响,“诺曼底”号的船身一下被剖开了一个大口子。

船发生了可怕的震荡。

顷刻间,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男人、女人、孩子,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

A.那惊险的场景仿佛就在我们的眼前,读这段文字,想象画面中的情景,谈谈自己的感受?

随机指导学生朗读相关句子。

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人们的恐慌?

B.此时此刻,如果你就在这船上,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指导朗读:

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带到这段文字中,再来读这段话。

带着感受读这段。

(如果读得不好:

谁给提建议,怎样读能一下把人带到了那场灾难中)

C:

现在,再次把目光停留在这段文字,谁能发现这几句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特别的短)知道为什么吗?

(像这样可怕、慌乱、紧张的场面就适合用这样短促的句子来表达。

因为短,读起来有一种急促的感觉,让读者也变得紧张起来!

)齐读

②照这样乱下去,后果会怎样?

(板书:

船毁人亡)

(2)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吼出了这样的命令。

(出示:

“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

把救生艇放下去。

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

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

”实际上船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指生读。

A.你从这条命令中读出了什么?

(船长在安排逃生人员先后顺序

船长提醒大家在危急时刻更应遵守秩序。

船长心里只想到他人,而忘了自己

……)

B:

结合上下文,想想船长为什么要下这样的命令?

(此时,只有严格遵守秩序才能使大家共度难关。

C:

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哈尔威是一位怎样的船长?

(沉着镇定,临危不惧,很有经验,善于指挥,先人后己、舍己为人、保护弱者……)

D:

指导朗读:

在那样紧急的状况下,船长仍然保持这样清醒的头脑,下达的命令这样坚定有序。

谁来有力量地吼出这道命令!

(生读)

(3)小结:

课文主要写的是船长,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