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一分课堂实录 二年级数学ppt课件教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251947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一分课堂实录 二年级数学ppt课件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分一分课堂实录 二年级数学ppt课件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分一分课堂实录 二年级数学ppt课件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分一分课堂实录 二年级数学ppt课件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分一分课堂实录 二年级数学ppt课件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一分课堂实录 二年级数学ppt课件教案.docx

《分一分课堂实录 二年级数学ppt课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一分课堂实录 二年级数学ppt课件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一分课堂实录 二年级数学ppt课件教案.docx

分一分课堂实录二年级数学ppt课件教案

《分一分》课堂实录

歌乐山小学蔡张敏

一、教材分析

《分一分》是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表内除法》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

什么是平均分以及怎样平均分。

在怎样平均分这一部分中,又包括按份数平均分物体和按每份数平均分物体。

上好这节课将为本单元《表内除法》及今后学习各种除法、除法应用题、分数的含义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有了动手把物品进行简单分类的经验,同时通过本册表内乘法单元的学习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和能力基础。

2、二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喜欢游戏活动,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多动手,多体验,在玩中建立起知识结构。

3、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碰到平均分的机会很多,所以已粗浅的接触了此类知识,脑海中已有浅略的表象,这是学习本课的经验基础。

但学生的这种经验却是无系统、杂乱的,概括和升华学生原有“平均分”的经验也是本课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的过程,认识和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学会平均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操作中,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体验“平均分”的两种不同分法,能用"平均分"解决一些 生 活中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操作中,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从而体验和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并学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平均分”的过程中,体会到合作的愉快,增强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认识和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五、教学难点:

体验不同分法的探究活动,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六、教学策略和学法指导:

教法:

生日场景引入(角色情感体验法、数学与英语学科整合法)——例1教学(问题发现法、数学与英语学科整合法)——例2教学(图示法)——例3(角色情感体验法)——拓展游戏(角色情感体验法)。

学法:

例1教学(独立思考、操作)——例2(2人小组合作)——例3(4人小组合作)——游戏(全班参与)。

七、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笑脸娃娃贴,糖,18根纸质小棒。

学具准备:

学具盒(18根小棒、6个圆片),学具袋(12颗糖)。

八、熟悉学生:

师:

小朋友们,大家好!

我是来自歌乐山小学的蔡老师。

早就听说咱们班上的孩子特聪明,坐得特端正,回答问题声音特洪亮,是这样的吗?

生:

师:

真不错。

班上有最近过生日的孩子吗?

举起小手,老师看看。

生:

师:

哇,有这么多呀!

祝你们生日快乐。

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

后天,我也要过生日了。

我们一起来唱首生日快乐歌,怎么样?

谁来领唱。

(祝你生日快乐,边唱边拍手)

生:

(唱歌。

师:

听见大家的歌声,我有一个新主意:

今天,就在这个教室里,咱们来举办个生日聚会,庆祝我们大家的生日,你想参加吗?

生:

想。

师:

因为聚会中很多活动都需要小朋友之间互相合作,才能完成。

所以先来分组。

同桌2个小朋友是2人小组,桌上的学具盒就是2人共同使用的。

(教如何使用学具盒。

)前后两排的4个小朋友,是4人小组。

我想认识认识4人小组的组长。

请组长站起来,老师看看。

(1、有组长)师:

认识你们真高兴(握握手)。

(2、无组长)师:

没有啊?

行,4人小组,立刻自己推选一名组长。

师:

组长请起立。

认识你们真高兴(握握手)。

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我有2个任务交给你们,第1、请你们保管好这个黄色的信封;(发黄色信封)第2、下课后,请组长将学具盒收上来。

我相信你们出色的完成任务。

今天的聚会里,有很多数学知识,只要你多观察,多动手,多思考,就会有很多收获。

设计意图:

从孩子熟悉的生日场景引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怀着过生日的激动心情来完成新课的教学。

九、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新课教学

师:

聚会前,有个资格赛,通过比赛的小朋友,才能参加。

你有信心吗?

生:

设计意图:

以资格赛的形式,引入新课,让孩子有更多的兴趣参加到学习中来。

1、例1教学

(1)师:

首先比比谁最快、最安静的从学具袋中拿出6个●。

拿出来就坐端正。

我们一起来“分一分”。

(板书:

分一分;1、分圆片。

)具体怎么分呢?

听好要求:

请把这6个●分成2堆,注意,是分成2堆。

你想怎么分,都可以。

设计意图:

根据2年级孩子好动的特点,先提要求,再让学生动手。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独立思考解决了问题,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

生:

(动手分●)

师:

你分成几个和几个?

生:

1、我分成1个和5个,

2、我分成2个和4个,

3、我分成3个和3个,

师:

(根据学生回答的顺序,在例1题目下贴●,)

设计意图: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独立思考解决了问题,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

(2)圆片放课桌右上角,比比谁的动作快。

观察这3种分法,哪种最公平?

生:

第三种

师:

为什么?

生:

1、2种分法左右两边分得不相同,第3种分法左右两边分得同样多,都是3个。

师:

观察的真仔细,说的也非常清楚。

如果把左边看成1份,右边又看成1份,这两份分得怎么样?

生:

这两份分得同样多。

(3)师:

你想给这种,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取个什么名字?

(可能1)

生:

同样分,相同分,平均分。

小朋友们真聪明,这种分法就叫做平均分。

翻到课本71页,找到平均分的定义,用横线勾画出来,自己小声记一记。

(板书: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可能2)

生:

不知道。

师:

那咱们得请课本老师帮忙了。

翻到课本71页,找找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什么?

找到了就用横线勾画出来,自己小声记一记。

(板书: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

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做什么?

生:

平均分。

(师板书:

平均分。

(4)请把书关上。

放课桌左上角。

师:

(指着黑板)全班一起读一次,你认为重要的词语,就重重的读。

生:

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平均分。

师:

你听到哪个词重要了?

生:

同样多,

师:

在同样多下边打着重符号。

再读一次,再找。

生: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师:

(在每份、同样多下面标着重符号,若学生没找到每份,老师就引导,要每份分得同样多,才叫平均分。

全班再重重的读一次。

生:

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设计意图:

在学生动手分圆片后,从中找出最公平的分法让学生感性理解平均分,然后自己给这种分法取名字,让学生在自己的操作活动中发现新知,在思考中引出概念,自然而不生硬,同时使学生头脑中平均分的模糊表象清晰明了起来。

(5)师:

刚才的这两种分法是平均分吗?

生:

不是。

师:

为什么不是?

生:

因为它的每份不是同样多的,所以不是平均分。

师:

既然不是平均分了,我们就暂时不研究它们了。

(取下不是平均分的纸条)

(6)你能将刚才的6个圆片平均分成3份吗?

动手分分。

数数每份有多少个?

生:

每份有2个。

师:

真能干。

不管分成2份还是3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请再次收好圆片,放右上角。

设计意图:

巩固平均分的概念。

让学生明白,平均分概念中的“每份“不只是两份,还可以是3份,甚至更多份。

练习:

(课堂活动第一题)

师:

小动物们也刚学了平均分,我们一起来帮他们判断谁是平均分。

首先看小兔是平均吗?

yes还是no?

(课件:

分别展示小兔、小狗还有小猴的不同分法)

1、1、1、51、2、3、2(不平均分)

2、2、2、2(平均分)

边展示,边判断,边说理由。

恭喜大家,可以参加聚会了。

设计意图:

巩固平均分的概念,强化每份同样多。

体现数学与英语学科的整合。

3、例2教学

师:

小动物们很热情,看看它们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课件出现葡萄)

生:

葡萄。

师:

一共有多少串呢?

生:

18串。

师:

你怎么知道的?

生:

一排有6串,共有3排,3×6=18。

师:

乘法知识学得真好。

现在要将这18串葡萄放到盘子里。

如果(课件展示:

每盘放2串,可以放()盘?

)请从学具盒中拿出18根小棒,代替葡萄,2人小组一起分一分、放一放。

生:

(分小棒)

师:

(板书:

分葡萄。

请两人上黑板分一分。

指导它们怎么摆)请你跟我这样坐。

一起听听这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师:

18串葡萄分完了没?

生:

分完了。

师:

请你们大声告诉大家:

每盘放几串?

放了几盘?

生:

每盘放2串,放了9盘。

他们分得对不对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

(课件展示分葡萄的过程,边演示,生边数。

(课件:

18串葡萄,每盘放2串,可以放(9)盘。

师:

你们合作的真默契。

(奖励笑脸)。

全班一起说2次:

18串葡萄,每盘放2串,可以放(9)盘。

如果18串葡萄,每盘放3串,(课件出示:

3)可以放几盘呢?

(师边说,便用手指着屏幕上的文字。

)2人小组再次合作。

生:

18串葡萄,每盘放3串,可以放6盘。

(课件出示:

6盘葡萄,6)

师:

18串葡萄,还可以怎样平均分?

2人小组继续合作。

生:

每盘放6串,可以放3盘。

每盘放9串,可以放2盘。

每盘放1串,可以放18盘。

(学生说出来了,就出现。

没有说就不强调。

若学生说出,每盘放18串,可以放1盘,师强调,平均分就要把18串分开,只放了1盘就不存在平均分了。

(师:

根据学生回答,逐步完善课件)

设计意图:

通过2人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不拘泥于课本的分法,教师及时地对学生们不同的的分法给予肯定和鼓励,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让学生在实际动手分一分的基础上,对各种分法进行分类,由此而观察出每份同样多的情况,进一步了解“平均分”。

体现自主学习的过程。

师:

小朋友们真能干,找出了这么多种分法。

每种分法,葡萄的总串数变了没?

生:

没有变,都是18串。

师:

那么什么数据发生了变化?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

由上到下,每盘装的葡萄的串数越来越多。

盘子的个数,越来越少。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观察对比的基础上,发现“变”和“不变”的规律。

渗透“总数不变时,每份越多,分得份数就越少”。

师:

再横着看看这两列数据,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

每盘的串数×盘数=总的葡萄串数18。

设计意图:

在学生观察的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可以用乘法口诀来平均分,为后边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以及《用乘法口诀求商》做好铺垫。

练习:

(课堂活动2题)

师:

大象伯伯见我们分葡萄分得好,特地为我们送来一些桃子。

翻到课本73页,课堂活动2题。

全班齐读题。

生:

2、分一分、圈一圈。

4个装一袋,可以装几袋?

师:

4个装一袋,该怎么圈呢?

生:

4个桃子圈在一起。

/4个4个的圈。

师:

真聪明,自己圈一圈。

(展示台:

展示两个学生的不同圈法,表扬书写好的孩子。

把书放到左上角。

设计意图:

巩固按每份数平均分的方法,既是例2的巩固练习,也让学生的操作从动手摆学具上升到动手圈图形。

在展示学生作业时,不仅强调分的结果要做到每份同样多,也让学生认识到圈法要规范整洁,教师要在每一处细节上渗透学习习惯的教育。

3、例3教学

刚才的葡萄好吃吗?

生:

不好吃,是假的。

师:

接下来我们就分真的。

请看大屏幕。

一起读题。

“12个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能够分到()颗糖。

要求是:

(课件:

展示)

1、4人小组合作,分完信封里所有的糖。

2、每个小朋友每次分到的糖的颗数是相同的。

3、组长带领组员讨论好怎么分,再行动。

4、分好后,把分得的糖摆在面前,坐端正。

设计意图:

请读书读得好的同学来读要求的第1点、第2点;老师读第3点强调先讨论,再行动;全班一起读第4点,让所有学生明白操作完成后的要求。

请组长打开信封,取出12颗糖,按照要求4人小组开始行动。

生:

(分糖,师巡视)

师:

一组小花做好了,2组小花坐好了……我们一起看看这组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你们每个人得了几颗糖?

生:

3颗。

师:

你们都得了3颗吗?

生:

是。

师:

你能说说你们分的过程吗?

生:

我们是3颗3颗分的,

师:

分了几次就分完了?

生:

1次就分完了。

师:

这种方法真不错。

你怎么想到3颗3颗分的呢?

生:

因为有12颗糖,平均分给4个人,3×4=12

师:

你真是的聪明的孩子。

想到了用乘法口诀来平均分。

掌声送给他。

请回座位。

还有其他分法吗?

生:

我们是1颗1颗地分,3次就分完了。

我们是2颗2颗地分,分了1次之后发现,再2颗2颗分就不够了,又改成了1颗一颗地分,分了一次。

师:

真能干,你们已经学会了用估计的方法来平均分。

果然团结就是力量!

你们想到这么多分法。

不管你用哪种分法,只要达到平均分,你就是好样的。

现在请将你分到的糖放在课桌右上角。

如果你动作快、做得端正,下课后糖就属于你了。

一起完成屏幕上的空白:

12个糖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3)颗糖。

设计意图:

4人小组活动,让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到分糖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平均分”的过程及方法,并且通过分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创造情境先猜后分,发展数感,培养学生估计意识。

通过把糖平均分,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知道按份数平均分的方法。

培养孩子反思的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小结:

师:

今天的生日聚会,你收获了哪些数学知识?

生:

认识了平均分,会平均分糖了……

师:

还有什么不明的的地方吗?

生:

……

师:

其实平均分在数学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以后学习除法的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页常常用到平均分。

设计意图:

小结分了3个层次,第一点是对本节课知识的总结,第二点是让孩子通过学习、思考、总结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第三点是对平均分知识的意义的介绍,为《除法的初步认识》做铺垫。

(四)、拓展练习:

师:

现在就用平均分的知识来分享生日蛋糕。

(课件:

师:

总共有多少块蛋糕?

生:

20块。

师:

分成了几份?

生:

4份。

师:

这是平均分吗?

生:

不是。

师:

同样是这20块蛋糕,还是分成4份。

改为平均分,每份是()块?

生:

5块

师:

怎么分的。

生:

1、将8块的那份,拿出3块,平均分给其他3份,每份就有5块;

师:

他说的对不对,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展示分的过程)

生:

我还有方法。

用乘法口诀“四五二十”。

设计意图:

引导孩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让孩子学会将不是平均分的问题,转化成平均分,在教学中渗透“移多补少”的数学思想。

(五)、游戏

师:

分完蛋糕,我们来玩个将军和士兵的游戏。

请坐得最好的10个小朋友上来,1人当将军,9名同学生当士兵(站成一排)。

你打算把9名士兵平均分成几份?

生:

平均分成3份,

师:

请你分一分。

生:

(在将军的安排下动起来,3人一份。

师:

你是把几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

生:

把9平均分成3份。

每份是3。

恭喜你,你光荣的完成了任务。

请你和士兵站成一排,再请一名将军来平均分这10名士兵。

(若时间不够,直接请2人上台,平均分11个士兵。

生:

分士兵。

(2个五,5个二。

师:

再请1名将军,平均分11名士兵。

生:

可能想不到1人1份,平均分成11份。

老师引导得出。

师:

这个游戏可以一直玩下去。

下课后再接着玩。

设计意图:

根据二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游戏是一堂课中必须的环节。

一方面可以让孩子高度集中的思想得到放松,另一方面,在游戏中巩固“平均分”的含义,以及体会“平均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六)、总结

今天,小朋友们互相合作,帮助小动物们解决了平均分的问题。

其实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就该和睦相处。

这样,我们的世界才会更美好。

最后祝,近段时间过生日的小朋友,生日快乐!

谢谢大家。

请组长将学具盒收上来。

设计意图:

渗透合作学习、环保教育。

十、板书

分一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1、分圆片。

2、分葡萄

●●●●●●||||||||||

||||||||

设计意图:

例1板书体现了按每份数平均分物体;例2板书渗透按份数平均分物体。

十一、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学习为形式,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设计了以上教学环节。

(一)教学设计过程中,优点如下:

1、生日聚会的场景贯穿在整个课堂中。

让孩子从头到尾都感觉是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2、例1的处理较好。

由3种分法得到平均分的定义,然后再根据平均分的定义来判断其他两种分发为什么不是平均分。

紧接着提出“将6个圆片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多少个?

”让孩子立刻巩固平均分的定义,并对平均分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3、例2让孩子充分练习了“按每份数平均分物体”的表述方法,如“18串葡萄,每盘装2串,可以装9盘”。

4、游戏达到了巩固平均分,以及延伸平均分知识的效果。

(二)由于经验不足,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

1、没有将例2和例3进行对比区别。

例2和例3本来是平均分的两种方法。

例2是按每份数平均分葡萄。

这种类型的题孩子比较容易接受,只要从18串葡萄中每次拿出2根,拿9次就完成了。

例3是按份数平均分糖。

这种分发通常采取每次按分数放入的物体时同样多的。

但由于在讲授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提出每份数、份数以及总数的概念,学生不好讲明白这两个例题的区别,所以,在设计过程中,我采取了不进行比较的措施。

结果孩子就没有明确这两个例题的区别。

问题的根本原因出在对教材的把握上。

2、对例3的体会不够深刻。

根据分组情况,我采取将例3“将12支铅笔平均分到3个笔筒里”换成了“将12颗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

”虽然大大提高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忽略了孩子对平均分过程的体会。

所以在汇报分的方法时,孩子们只会说“3颗3颗分的”。

这个例题处理时,还是应该让孩子到黑板上分一分,贴一贴,让其他孩子感受到,并且能够准备的表达出他的平均分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