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246310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7.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陆良二中2014—2015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符合这一任用官员办法的是

A.宗法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2.集文学、书法、篆刻等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注重诗意,集中体现了创作者多方面的文化素养。

这一艺术创作特点反映的是古代中国的

A.唐诗B.草书C.文人画D.京剧

3.孔子和墨子虽然代表不同的思想派别,但是他们思想也有共通之处,下列表述中属于两人思想共同点的是

A.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B.实行仁政来回复人的善性

C.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D.主张以绝对权威震慑臣民

4.“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是近代中国农民阶级描绘的理想社会蓝图。

对这一方案的评述,正确的是

A.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B.表达了反抗列强侵略的诉求

C.提出了建设近代化国家的设想

D.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

5.19世纪末,丘逢甲在《往事》中写道:

“往事何堪说?

征衫血泪斑。

龙归天外雨,鳌没海中山。

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

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

”台湾成为“异域”是在

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中日甲午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6.从1895年开始,在短短的10多年时间里,张謇的企业从1个扩大到20多个,形成了一个以纺织为主、跨行业的企业集团。

这主要得益于

A.洋务运动的办厂诱导B.外国资本的大力援助

C.西方列强的放松侵略D.清朝政府的放宽限制

7.“考其维新之始,XX甚多,惟要义有三:

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事,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

”提出上述建议的是

A.魏源B.康有为C.孙中山D.陈独秀

8.下列刊物问世于近代中国,其中对辛亥革命的发生起到推动作用的是

 

ABCD

9.五四运动中,上海一家商店挂出这样一幅对联:

“罢学救亡,罢市救亡,我两界挺身而起;民心不死,民国不死,援诸君努力而行。

”这幅对联中没有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是

A.五四运动的范围扩大B.商人爱国之情和对学生的支持

C.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D.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10.“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这对20世纪初期中国革命的最大影响是

 A.文学革命开始

B.新文化运动兴起 

C.中国共产党诞生

D.国民革命运动爆发

11.右图是邓小平为八七会议会址的题字,他亲身经历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对这次会议表述正确的是

A.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召开的

B.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C.标志着中共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D.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12.1927~1936年,中国原本较为发达的棉纺织业、面粉业和新兴的化学工业、橡胶工业等,都有较大发展。

促使这一时期民族工业较快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南京临时政府实行奖励发展实业的政策

B.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带来的机遇

D.外国资本和商品大量输入中国市场

13.以下是四位同学对“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的看法。

甲同学:

正面战场,奋力杀敌乙同学:

敌后抗战,分割包围

丙同学:

统一战线,凝聚力量丁同学:

美苏援助,致命一击

其中,看法正确的同学是

A.甲同学B.乙同学

C.丙同学D.丁同学

14.下列表述符合右图所示重大军事行动是

A.长江以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

B.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阶段

C.人民解放军开始发动三大战役

D.拉开渡江作战解放南京的序幕

15.某同学构思撰写以“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为主题的小论文,下列拟定的标题没有史实错误的是

A.《共同纲领》: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一国两制”:

深圳经济特区的政策保证

D.和平统一:

《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16.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

中国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万隆会议圆满成功的影响

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7.阅读下列《国民经济发展统计表》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在总产值

1957年

43.3%

31.2%

25.5%

中的比例

1960年

21.8%

26.1%

52.1%

增长率

一22.8%

47%

223%

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B.国民经济建设比例严重失调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D.人民公社化运动推动工业发展

18.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以“新中国科技世界之最”为课题开展研究,收集到以下资料,其中最适合入选的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

C.“神舟”载人飞船试验成功

D.选育出“南优2号”杂交水稻

19.1979~1984年是新中国粮食生产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

其主要原因是

①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实行重大转移②国有企业改革的全面展开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④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推动

A.①③B.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0.有专家指出:

“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

”下列措施中属于“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是

A.确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B.决定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决定上海为对外开放城市

21.公元前5世纪,雅典成为最繁荣的城邦,出现了一大批非常活跃的科学家、哲学家、诗人和艺术家。

雅典被称为为“希腊的学校”。

此时雅典的统治者是

A.梭伦B.克利斯提尼C.伯利克里D.苏格拉底

22.“国王是上帝派到世间的最高权威,有无限的权力。

”欧洲启蒙运动中,与此相对立的关于国家起源的主张是

A.社会契约B.三权分立

C.天赋人权D.君主立宪

23.下列四项发明中,属于“蒸汽时代”的是

 

A汽车B电灯C飞机D火车

24.“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政府对待这项任务就像对待战争的紧急状态一样。

”与上述罗斯福就职演说相对应的新政举措是

A.实行美元贬值B.兴办公共工程

C.提高产品价格D.调整企业关系

25.长期流亡国外的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回到俄国,发表了《四月提纲》,其中他提出

A.完成民主革命任务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进行社会主义革命D.立即发动武装起义

26.“情节紧张生动,人物变幻莫测,富有戏剧性和传奇色彩,表现了作者对封建政府和教会的强烈憎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其中完美的表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精髓。

”下列著作中最符合以上特征的是

A.《人间喜剧》B.《巴黎圣母院》

C.《狂人日记》D.《安娜·卡列尼娜》

27.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形成了“斯大林模式”,曾经取得过辉煌的成就。

下列现象中与这一模式相符合的是

A.开辟了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B.下放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

C.取消农产品的余粮收集制

D.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28.二战后西欧地位一落千丈,受到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威胁和控制。

西欧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消除仇恨和战争,走联合发展道路,最终实现欧洲的统一,才能重塑昔日辉煌。

为此,西欧国家建立了

A.世界银行B.华沙条约组织

C.欧洲共同体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9.历史漫画是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独特表达。

下列两幅历史漫画反映的主题,表述完整的是

 

①赫鲁晓夫和肯尼迪“掰手腕”②山姆大叔的“单边情结”

A.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B.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C.美苏“冷战”的加剧

D.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30.东方网2002年3月5日报道:

“目前海尔公司在美国、意大利、摩洛哥等地已建立了13家工厂,在全球大部分地区实现了设计、生产和销售本地化。

”这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是

A.政治格局多极化B.经济全球化

C.经济区域集团化D.国际贸易法制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5小题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材料解析题:

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

3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15分)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

……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材料三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地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材料四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

──《清世宗实录》卷57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

(5分)

 

(2)据材料二、三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

这一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在思想文化领域有何反映?

(5分)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

这些经济政策有何消极影响?

(5分)

 

32.每个国家基于自己的历史和现实,其政治制度必然会有自己的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

(15分)

材料一首先是“权利法案”(1689),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和征收任何新税……第三是“三年法案”(1694),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

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

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了无可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

这些制度性要素主要就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亦即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各种政治权力之间的全面制衡,以防止任何一个政治势力单独控制全国的政治生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德意志帝国宪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权利法案》使英国的王权发生了什么变化?

18世纪初,

英国王权是如何被进一步架空的?

(4分)

 

(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联邦制所体现的权力结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是如何通过

“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政治权力的制衡的。

(4分)

 

(3)从君主的权力方面谈谈材料一和材料三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点?

联系两国政治体制确立的背景分析其原因。

(4分)

 

(4)如以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素材,请你为该组材料确定恰当的主题。

(3分)

 

三、问答题:

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题10分)。

33.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是20世纪以来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位伟大人物,他们分别创立了各自的思想理论,推动了中国社会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1924年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主要体现在哪里?

新旧三民主义对中国民主革命起了什么历史作用?

(3分)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哪两大创新理论成果?

(2分)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理论逐渐形成。

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怎样的思想观点?

邓小平理论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怎样的指导意义?

(3分)

 

(4)综合以上问题,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点。

(2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1.B2.C3.A4.D5.C6.D7.B8.C9.D10.C

11.B12.B13.C14.B15.D16.D17.B18.D19.A20.C

21.C22.A23.D24.B25.C26.B27.A28.C29.D30.B

三、材料解析题:

31.

(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1分)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

(1分)

(2)商帮出现;工商业城镇兴起。

(2分)出现了批判传统儒学的思想;工商皆本思想;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

(2分,写到其中两点即得满分)

(3)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

(2分)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2分)

32.

(1)王权受到法律和议会的制约;形成责任内阁,名义对国王负责,其实对议会负责。

(2分)

(2)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联邦政府拥有大权,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各州

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

(3分)

(3)异:

英国王权受到限制,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

原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德国通过王朝战争完成统一,保留了封建残余。

(4分)

(4)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1分)

四.问答题:

33.

(1)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

三民主义推动了辛亥革命,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大革命。

(3分)

(2)“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新民主主义理论。

(2分)

(3)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分)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2分)

(4)与国情相结合,实事求是;都注重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2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